胡骙,字稚威,号云持,榜名方天游,乃取方外天游之意。5、6岁即能背诵《文选》,有神童之目,成年后远游京华,得享令名,但终身不遇,晦气如影随形,以致陆以湉在《冷庐杂识》将他比作徐文长。
天游其貌不扬,肤黑、身短、脸上遍布痘瘢,还是斗鸡眼。但这样一个丑人,却为不少人目为绝代才士。袁枚《随园诗话》说他是“旷代奇才”;杭世骏《词科掌录》称他“藻耀高翔,才名为词科中第一;所作文种庙铭等,皆天下奇作”;朱仕琇《方天游传》更借御史万年茂的话,目之为“浙江一人”。
雍正十三年,天游被荐鸿博科,受到鄂尔泰赏识,后者扬言说:“必用胡某,以荣馆阁”。不料殿试时,天游却鼻血长流,污其试卷几满,结果未能登科。乾隆十六年,他再荐经学科,又为一个大官所阻(近人柴德庚考证为左都御史梅毂成)。当时,乾隆于殿上问:“今年经学中方天游何如”?大学士史贻直回答说:“宿学有名”。乾隆又问:“得毋奔竞否?”史摇头:“以臣所闻,太刚太自爱”。乾隆默然,此后荐举亦无人敢再言方天游。事实上,“太刚太自爱”五字,并非虚构。在京城时,方天游屡试不第,但文名卓著,不少公卿大人想罗其于门下,天游均不搭理,终于三中乙科,毕生未举。(袁枚《胡稚威哀辞》)
天游最终未能返乡,死于北方。临终前,他问来探视的朋友:“下辈子再生人间,我是做南人?还是北人?”朋友哭着说:“南人归南。”他答:“好。”遂气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