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
⒈ 落,落下:墮马身亡。墮入深渊。
⒉ 古通“惰”,懈怠。
墮
⒈ 古通“隳”,毁坏。
fall, sink, let fall; degenerate
墮【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徒果切《集韻》《韻會》《正韻》吐火切。同。毀也。《說文》作隓。敗城旣曰隓。亦作隓。《春秋》墮郈,墮郕,墮費。《賈誼·過秦論》墮名城。《史記·高祖紀》士卒墮指。
又釋氏團墮,言食墮在缽中也。梵言儐茶波。一曰濵茶夜。華言團,團者食團,謂行乞食也。
又與惰通。《禮·月令》季秋行春令,民氣解墮。《韓非子·五蠹篇》侈而墮者貧。《史記·司馬相如傳》不敢怠墮。《註》墮,同惰。
又《廣韻》許規切《集韻》《韻會》翾規切,音孈。義同。
又《廣韻》他果切,音垛。倭墮,髻也。
又叶丑呂切,音楮。《韓愈·元和聖德詩》衆樂驚作,轟豗融冶。紫燄噓呵,高靈下墮。冶音與。
又、,同隓。同墮。《史記·高祖紀》漢王急推墮二子。《賈誼傳》梁王墮馬。墮字原从阜,不从隋作。
陊【卷十四】【部】
落也。从多聲。徒果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墮,非是。
(陊)落也。艸部曰。艸曰苓。木曰落。引申之、凡自上而下皆曰落。石部?下曰。上摘山巖空靑珊瑚陊之。吳都賦曰。?陊山谷。按今字叚墮爲陊。而叚陊爲阤。義雖略相近。而實本不同。召南毛傳。盛極則隋落者梅也。又叚隋爲陊。从。多聲。徒果切。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