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普天皆灭焰,匝(zā)¹尽藏烟。
译文:天下家家熄灭火焰,整个大地都已不见炊烟。
注释:¹匝地:遍地,满地。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译文:不知道哪里的火,能够温暖我这凄凉的游子之心。

  在此诗中,沈佺期运用早期宫廷诗的“封闭式”结尾,并能利用这种巧妙的结尾表现个人情绪。

  寒食节本来意味着快乐和团聚,但对于游子来说,却只能突出他的孤独。“然”不仅隐喻他的忧愁,并且与外部世界形成悬殊对照,这种不一致与他的处境是相应的。但沈佺期也能够运用较时新的“开放式”结尾,以暗示和描写结束诗篇。

hánshí

shěnquán tángdài 

tiānjiēmièyàn jìncángyān 
zhīchùhuǒ láijiùxīnrán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译文:山岭是广阔天空与大地的分界,远离故乡只看得到无边的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luò)(pǔ)¹风光何所似,崇见瘴(zhàng)(lì)不堪闻。
译文:洛水两岸风光何其美丽,这里的重山雾瘴难以忍受。
注释:¹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译文:你可渡过那风高浪急的南海,北边归去衡阳的大雁阵阵。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两地江见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译文:两地间隔着遥远的距离,何时才能面圣明君呢?

  首联即切题“过岭”。“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是描写过大庾岭的情景。诗人离开京城长安,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大庾岭上,顿感天长地阔,宇宙之闳浑无穷。然而这脚下的山岭却是个分界线,过了岭就是“蛮荒”之地风土人情大不一样了。此时诗人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感叹,觉得自己如同那天空飘浮不定的云朵,不知去往哪里。“见云白”,是诗人对岭南的第一个印象和感受。我国古代诗歌中“白云”和“游子”有某种联系,如“浮云游子意”等。诗人利用这传统的表现手法,以自然澹远之景表现游子浓郁的深情。

  颔联写景,以对比的镜头,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诗人回忆自己家乡美丽的风光,想象崇山可怕的湿热蒸郁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

  颔联承“去国离家”,上句抒写对京洛风光的眷恋,下句言置身大庾岭头时百感交集的情怀。“洛浦”,即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风光,即风物。武则天执政时期,诗人经常侍奉武后及其臣僚们于洛阳。作为唐王朝的东都,洛阳的风物之盛,自然是诗人亲历目睹过的。如今,诗人站在大庾岭上,行将踏上瘴气弥漫的南国之地,不免产生生死难卜,今非昔比的感慨和怅惘。

  颈联转为怀友,“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上句中的人指杜审言,意思是说:南海风高浪急,你可平安地渡过去了吗?是否已到达了峰州呢!下句“北望”似说自己,又似与朋友谈心;看那鸿雁到了衡阳就不用再向南飞了,待春暖花开就可返回故里。言外之意是:我们还不如雁,只能继续行役向南,归期无望。“几群”含意丰富,耐人寻味:那鸿雁且能“大小相从”,有群伴儿。而你我则分飞天涯,孤苦伶仃,要是我俩能像雁儿一样作伴就好了。这句诗抒发不堪回首的孤寂之情,进一步表达对杜审言的深刻思念。

  尾联回应首联,婉转地表达了盼赦的愿望。“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是写京都长安与岭南流放地之间虽然山重水复相距万里,但隔山隔水,隔不住思念君王的心。诗人所日夜盼望的是再拜见贤明君王的那一天。这联诗的遣词炼意很精妙,既表达了思念君王之赤诚,又没有谄媚阿谀之意味。将此联与前几联合读,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沈佺期的七律,素来被认为高华典重,但此诗却不同于那些应制之作。它体现出了“朴厚自是初唐风气”。(《载酒园诗话又编》)《围炉诗话》亦评说道:“诗乃心声,心由境起,境不一则心亦不一,言心之词,岂能尽出于高华典重哉!”诗人从北方的宫廷走向南荒的流放生活,心与境都起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写出了这真挚动人气韵流畅的诗篇。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3-54页

yáotóngyuánwàishěnyánguòlǐng

shěnquán tángdài 

tiānchángkuòlǐngtóufēn guójiājiànbáiyún 
luòfēngguāngsuǒ chóngshānzhàngkānwén 
nánzhǎnghǎirénchù běiwànghéngyángyànqún 
liǎngjiāngshānwàn shíchóngshèngmíngjūn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独游¹千里外,高卧²七盘西。
译文:我独自远游在千里之外,住在七盘山的西面。
注释:¹游:诗人对流放的婉转说法。²高卧:此处用以形容旅途的寂寞无聊。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晓 一作:山)
晓月临窗近¹,天河²入户低。
译文:拂晓的残月仿佛就在窗前,天上的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那样低。
注释:¹晓月临窗近:晓,一作“山”;窗,一作“床”。²天河:银河。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芳春平仲¹绿,清夜子规²(tí)
译文:在这芬芳艳美的春天,银杏树一片翠绿,夜晚听见子规的声声哀啼。
注释:¹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²子规:杜鹃鸟。相传是古蜀王望帝杜宇之魂化成,暮春鸣声悲哀如唤“不如归去”,古以为蜀鸟的代表,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浮客¹空留听,褒(bāo)²闻曙(shǔ)鸡。
译文:我孤身在这里听那子规的凄鸣,褒城里传来公鸡报晓之声。
注释:¹浮客:无所归宿的远行之游子。²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此诗描写诗人旅途中夜宿七盘岭上的情景,抒发惆怅不寐的愁绪。全诗抓住凌晨时分的自然环境的特点,巧加刻画,充分表达了诗人被远流他乡的哀苦心情。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表现出诗人有较高的艺术才能,巧于构思,善于描写,工于骈偶,精于声律。

  这首五律首联破题,说自己将作远游,此刻夜宿七盘岭。“独游”显出无限失意的情绪,而“高卧”则不仅点出住宿高山,更有谢安“高卧东山”的意味,表示将“独游”聊作隐游,进一步点出失意的境遇。

  次联即写夜宿所见的远景,生动地表现出“高卧”的情趣,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那样低。三联是写夜宿的节物观感,纤巧地抒发了“独游”的愁思。这里,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油然弥漫。

  末联承“子规啼”,写自己正浸沉在杜鹃悲啼声中,鸡叫了,快要上路了,这七盘岭上不寐的一夜,更加引起对关中故乡的不胜依恋。“浮客”即游子,诗人自指。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说:“凄凄留子言,眷眷浮客心。……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此化用其意。“空留听”是指杜鹃催归,而自己不能归去。过“褒城”便是入蜀境,虽在七盘岭还可闻见褒城鸡鸣,但诗人已经入蜀远别关中了。

  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的名篇,格律已臻严密,但尚留发展痕迹。通首对仗,力求工巧,有齐梁余风。诗人抓住夜宿七盘岭这一题材的特点,巧妙地在“独游”、“高卧”上做文章。首联点出“独游”、“高卧”;中间两联即写“高卧”、“独游”的情趣和愁思,写景象显出“高卧”,写节物衬托“独游”;末联以“浮客”应“独游”,以“褒城”应“高卧”作结。结构完整,针迹细密。同时,它通篇对仗,铿锵协律,而文气流畅,写景抒怀,富有情趣和意境。胡应麟评价这首诗“气象冠裳,句格鸿丽”,的确是有识之言。在初唐宫廷诗坛上,沈佺期是以工诗著名的,张说曾夸奖他说:“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见刘餗《隋唐嘉话》)这未免过奖,但也可说明,沈诗确有较高的艺术技巧。这首诗也可作一例。

参考资料:
1、 张义光.高卧七盘西,山水皆寄情──沈佺期《夜宿七盘岭》赏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03
2、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7-38 .

宿pánlǐng

shěnquán tángdài 

yóuqiānwài gāopán西 
xiǎoyuèlínchuāngjìn tiān  (xiǎozuò shān )
fāngchūnpíngzhòng绿 qīngguī 
kōngliútīng bāochéngwénshǔ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闻道¹黄龙戍(shù)²,频年不解兵³
译文:早就听说黄龙城有战争,连续多年不见双方撤兵。
注释:¹闻道:听说。²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此指边地。³解兵:放下兵器。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可怜闺(guī)里月,长在汉家营。
译文:可怜闺中寂寞独自看月,她们思念之心长在汉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少妇今春意,良人¹昨夜情。
译文:今晚上少妇的相思情意,正是昨夜征夫想家之情。
注释:¹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¹
译文:何时高举战旗擂鼓进军,但愿一鼓作气取龙城。
注释:¹龙城:在今蒙古境内,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自汉魏以来,诗人常以“杂诗”为题写诗,类似“无题”诗,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沈佺期写有《杂诗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首联“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语言平易似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黄龙戍战火连年,可以想见征人久戍之苦,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不解”与“频年”连用,增强语势,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深思。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见月怀人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而这里只写月不写人,意象反而更丰富生动。这“闺里月”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里共婵娟之意,又有思妇心神飞度,想见征人之意。诗意双关,征夫、思妇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显得清新别致。

  颈联“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人相思。“春”而又“今”,“ 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不禁倍觉惆怅。万籁无声的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现。“今春意”与“昨夜情”虽是互文对举,却可以作为“夜夜”来读。可是细味“今春意”却有着独特的表现力。“昨夜情”,也对得十分工巧,不仅表现出良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而且还表现出思念之切。他回忆往日夫妻的恩爱,觉得恍如昨夜事一般,不因经久分离而淡薄。可见他们的情意是多么美好、真挚、深厚而动人。

  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抒写出了征夫、思妇的愿望。他们希望能有良将出马,克敌致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但诗以问句的形式,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这里照应首联回答了“频年不解兵”的问题,表明是将领无能,指挥不得力以致连年征战,这是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6-37页

shīsānshǒu ·sān

shěnquán tángdài 

wéndàohuánglóngshù pínniánjiěbīng 
liánguīyuè chángzàihànjiāyíng 
shàojīnchūn liángrénzuóqíng 
shuínéngjiāng wèilóngchéng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卢家少妇¹郁金堂²,海燕双栖玳(dài)(mào)梁。
译文: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
注释: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¹卢家少妇:泛指少妇。²郁金堂:以郁金涂抹的堂屋。郁金:一种姜科姜黄属植物,是一种香料。味极浓郁,可泡酒并能使酒染色。涂在墙上能使满屋芳香。堂,一作“香”。⁴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⁵玳瑁: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九月寒砧(zhēn)¹催木叶²,十年征戍忆辽阳
译文: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注释:¹寒砧: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²木叶:树叶。⁴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白狼河¹北音²书断,丹凤城³南秋夜长。
译文: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
注释:¹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²音:一作“军”。³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jiāo)¹明月照²流黄³
译文:是谁使人满怀愁绪难见亲人,偏偏还让那月光空照帷帐。
注释:¹更教:一作“使妾”。教:使。²照:一作“对”。³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

  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玳不归的丈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此诗对后来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卢家少妇,名莫愁,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代称。郁金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无比华丽。连海燕也飞到梁上来安栖了。“双栖”两字,暗用比兴。看到梁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这位“莫愁”女也许有所感触吧。此时,又听到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的砧杵之声。秋深了,天凉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紧了。这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之愁。“寒砧催木叶”,造句十分奇警。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玳,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玳了。

  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主人公想:十玳了,夫婿音讯断绝,他现在处境怎样?命运是吉是凶?几时才能归来?还有无归来之日?一切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准着落。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上联的“忆”字,在这里有了更深一层的表现。

  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卢家少妇无法入眠。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前六句是诗人充满同情的描述,到这结尾两句则转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诗句构思新巧,比之前人写望月怀远的意境大大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情色彩。

  这首诗,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郁金堂”的孤独寂寞,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玳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尾联“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论手法,则有反面的映照(“海燕双栖”),有正面的衬托(“木叶”、“秋夜长”),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诗薮·内编》卷五)之感。

jiàn

shěnquán tángdài 

jiāshàojīntáng hǎiyànshuāngdàimàoliáng 
jiǔyuèhánzhēncuī shíniánzhēngshùliáoyáng 
báilángběiyīnshūduàn dānfèngchéngnánqiūcháng 
shuíwéihánchóujiàn gēngjiāomíngyuèzhàoliúhuáng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长歌游宝地,徙倚(yǐ)¹对珠林²
译文:在高声歌唱中游览宝地,徜徉在清幽静谧的树林之中。
注释:¹徙倚:犹徘徊,逡巡。一作“屐倚”。²珠林:指林木的美称。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雁塔风霜¹古,龙池岁月深。
译文:寺中雁塔历经风霜显得古朴庄重,九龙潭因岁月久远而更显幽深。
注释:¹风霜:一作“丹青”。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gàn)¹塔夕霁(jì)²,碧殿下秋阴。
译文:佛寺在雨后斜阳里显得分外明亮,碧殿如蒙上秋阴的暗淡色调。
注释:¹绀园:佛寺的别称。²霁:雨后转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译文:日暮归途中只见烟霞满天,山路上蝉鸣声到处可闻。

  这是一首记游的五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对佛门胜地少林寺的衷心礼赞。“长歌”的欢悦与“徙倚”的急切,毕现了诗人心中对宝地的久盼,而“宝地”与“珠林”二词,便是诗人对名刹的激赏。接着诗人取“雁塔”与“龙池”两个著名景点,展现其岁月之幽、深难测底。走出历史的风尘,来到眼前的风景中,但见雨后初霁后的宝宇,风光更为绮丽,高檐碧殿,饱蘸秋阴。 留恋之余,不觉秋晚,山蝉相送,意犹未穷。

  首联是概写游寺。诗人踏着歌声来到这所佛门宝地,仔细地观赏了寺内清幽秀美的园林景色。“宝地”“珠林”,都是出自佛经用语,所谓“黄金七宝为地,摩尼珠为林”。少林佛殿及其幽美园林风光也由此不言自喻。“长歌”二字,表现诗人当时畅游的欢快心情。

  次联进而描述寺内两处重点景物。一处是古老的雁塔。雁塔原是印度古代佛教僧人为舍身救饥的雁王立塔纪念,出自佛经故事,后世相传成为佛寺的重要建筑。另一处为龙池,指寺中有名的九龙潭,潭水很深,据说有九龙蟠聚其下,“风霜古”“岁月深”,两句上下交织成文,说明雁塔之古是由于岁月之深,而龙池之深也是因为霜风之古。

  三联再写遍游以后的时间变化。“澄”“下”两字写时间转移动景,最能生动传神。“夕霁”和“秋阴”,既点时间,又指季节,自然引出尾联的“晚霞”与“蝉噪”。

  尾联写霞彩满目,蝉声盈耳,结得声色并茂,非常尽兴快意。此时的蝉声相送,同首联的长歌来游,前后相应,主体与客观协调一致,早晚一片欢愉场景,诗人畅游的欢快心情,也跃然纸上。这首诗的结尾基本上是宫廷宴会诗“让我们回去吧,天已晚了”的翻版,不过,这一效果的取得,是通过一种触发孤独及秋愁的客观景象。诗人游寺的高潮是一种与觉悟相联系的清澄,但诗人随即面对越来越浓重的暮色,最后是归家,进入烟霞弥漫的孤立世界。

  沈佺期是唐初的宫廷诗人,也是完成律诗定型的重要人物之一。其诗特点是:“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新唐书·沈佺期传》)按此标准与前代山水诗比较,无论从构思、写景、音律,形式和语言各方面看,这首诗都可说达到后来居上的胜境,实为唐初和沈氏五言律诗的代表佳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1-52
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73-274

yóushǎolín--shěnquán

zhǎngyóubǎoduìzhūlínyànfēngshuānglóngchísuìyuèshēn

gànyuánchéng殿diànxiàqiūyīnguīyānxiáwǎnshānchánchùchùyín

朝日敛红烟,垂竿向绿川。
朝日敛(liǎn)红烟,垂竿向绿川。
译文:太阳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在它的照耀下,红霞已渐渐消退,我手持钓竿慢步到绿水边开始垂钓。
注释:钓竿:汉乐府铙歌名,晋鼓吹曲亦有《钓竿》。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译文:看那白云倒影在水中,人在水上小舟之中就如同坐在天上一样;河水被阳光照耀,鱼儿慢游就像悬挂在明亮的镜中清澈可见。
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
避楫(jí)¹时惊透²,猜钩³每误牵。
译文:阵阵浆声划破水边的宁静,有的鱼儿受惊时时跳出水面,有的对着鱼钩揣测、试探,最终还是抵挡不住香饵的诱惑,被牵了上来。
注释:¹避楫:躲避船桨。²惊透:极度惊惧。³猜钩:猜测鱼上钩没有。误牵:错误牵动钓线。
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
(tuān)¹不理辖²,潭静欲留船。
译文:江河垂钓,水流湍急的地方,难以施手,而潭深水静的地方流速缓慢,鱼易聚集,正好下钩。
注释:¹湍危:急流危险。²理辖:整理船辖。辖,鱼匣。
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
钓玉¹²徒尚³,征金我未贤
译文:学姜子牙钓鱼只怕是遇不到周文王的那样的伯乐;虽然明君招贤纳士,我也并非郭隗、乐毅那样的人才。
注释:¹钓玉:即钓誉,比喻选擢人才。²君:指同钓的人,也可以是泛指他人。³徒尚:徒然崇尚,空自崇尚。⁴征金: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南筑台,置千金于其上,延请天下贤士,号称黄金台,征金意为以黄金征,招贤能之士。⁵未贤:未曾贤德。
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
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quán)¹
译文:垂钓是乐趣无穷的事情,钓者专心致志志地看着香铒被鱼儿吞下,鱼儿又禁不住香铒的诱惑,纷纷抢食铒料上钩入筌,真是人欢鱼跃啊!
注释:¹筌:捕鱼的竹器。

  这首五言排律,写的是“纶钓嬉游”之事。此诗格调流畅而谐趣,内容朴实而清丽,既洋溢生活气息,又饱蕴人生哲理,虽不无寓托,但格调轻松愉快。“情多、兴远、语丽”。诗的前八句咏钓,生动描画出一幅垂纶绿川,鱼跃人欢,趣味横生的游钓图。尾联“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夹叙夹议,照应题目收结全篇。“为看”二字说明了观鱼人专心致志,“贪得”二字描摹出鱼儿抢食的神态。可理解为贪得利禄者,难免要被世网所牵。巧妙地以鱼喻人,警诫世上求王取金、夺取私利的贪婪之徒难免不被世网所牵。诗中“人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把坐在船上的情境想象得奇妙有趣。

  这是闲适、优雅、幽默的个人叙述。诗分三个段落,每段两联。

  第一段写景叙事,着重于描绘自然景色,借景色的变幻表明时间、地点的推移转换,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的心境。首联的起句“朝日敛红烟”,描绘早晨宏丽的景象。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在它的照耀下,红霞渐渐消退。这个“敛”字下得实在好,将人人看得见道不出的“朝日”与“红烟”的关系,形象逼真地表达出来了。红霞的产生和消失本都是太阳的作用,太阳能将灿烂的红霞聚敛来,又能将它收敛去。云霞散去,大地苏醒,手持钓竿的人垂钓于绿水之上。这对句“垂钓向绿川”,既切题“钓竿”,又点出了地点;既写出人物的动作,又表现出其雅兴的浓郁。这个小层次叙述垂钓者一大早就出来了。

  第二联“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紧承首联从人的感觉和视觉表现“绿川”的澄澈宁静。由于白云倒影于水中,以致人在水上小舟之中就如同坐在天上一样。河水被阳光照澈,鱼儿缓慢游动的瞬间像悬挂在明亮的镜中。这两句诗出自王逸少的《镜湖诗》:“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但较之王诗意境更鲜明,音韵更优美,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这里写景能够虚实结合,境界清幽,引人入胜。

  第二段着重描写人与物的情态。第三联“避楫时惊透,猜钩每误牵”,是描摹游鱼的情状。阵阵浆声,划破“绿川”的宁静,鱼儿受惊时时跳出水面。“避楫”写出了鱼儿的警惕;“猜钩”进一步表现出鱼儿的精细来。它们对着鱼钩揣测、试探,最终抵挡不住香饵的诱惑,还是被丝纶牵了上来。两句诗十个字,将鱼儿诡谲可爱的形态描摹得活灵活现。

  第四联“湍危不理辖,潭静欲留船”,描绘的是钓者“乐亦忘返”的情态。绿川观鱼跃,兴趣盎然,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扁舟穿行无牵绊,急流险滩何所惧,且不要打理车马回家的。因为那边风景独好,明洁平静的潭水尚未尽情欣赏。人未尽兴舍不得离去,诗却不直说,反说潭水欲留客,物我融洽化一。文意曲折,文势跌宕。令人读来兴味无穷。

  第三段抒情寓意。第五联转为抒情。“钓玉君徒尚,征金我未贤”,上句话用姜尚谓滨钓鱼的曲故,下句话用燕昭王筑黄金台的典故。“钓玉”语意双关,“玉”与下句的“金”相对,“玉”借为鱼,是实指。但“钓玉”又可理解为“钓玉鱼,玉鱼指代皇帝赐给官员的玉带金鱼(佩饰),引申为官爵。唐制开府仪同三司及京官文武职事四品并给随身金鱼佩饰。这两句诗的含意较复杂,似乎以揶揄和自嘲的口吻在与对方说话或自我解嘲:钓鱼嘛!你(君)学姜子牙,只怕是遇不到周文王的。虽然明君招贤纳士,我也并非郭隗、乐毅那样的人才。言外之意不无怀才不遇的感慨:你我还追求什么功名利禄呢?那都是不现实的,悠悠乎天地之间,垂钓于绿川之上,岂不快哉!

  尾联“为看芳饵下,贪得会无筌”,夹叙夹议,照应题目收结全篇。“为看”二字说明了观鱼人专心致志。“贪得”二字描摹出鱼儿抢食的神态。两句诗构成一幅鱼跃人欢谐趣横生的游乐图。当然也可理解为贪得利禄者,难免要被世网所牵。

  这首五言排律诗,篇幅不大,但气局严整,属对工丽,脉络清晰分明,开合相生,铺叙转换极其自然;用事贴切不着痕迹,形象生动逼真,色泽明丽鲜艳,意境清幽广远。简而言之,即“情多、兴远、语丽”(唐僧皎然语),不愧为排律的佳篇。郑振铎评价说:“状物陈形,已臻佳境。在排律中,气度虽未若杜甫的阔大,波澜虽未若杜甫的澎湃,然而是不易得的东西了。”

参考资料:
1、 安元 重庆.为看芳饵下 贪得会无筌──唐沈佺期《钓竿篇》赏析.中国钓鱼,2000(5)
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76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
皇家贵主好神仙,别业初开云汉边。
译文:皇帝的公主信奉神仙,别墅盖得直入云霄。
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
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
译文:假山高得像岐山鸣凤岭,池塘大得超过渭河。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译文:梳妆用的起居楼里挂着翠绿帷幔似乎把春色留住了,而舞蹈唱戏的阁楼下摆放着整齐的座椅,金灿灿的,好像把太阳织在了垫子上。
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
敬从乘舆来此地,称觞献寿乐钧天。
译文:我伴驾同来公主的新宅祝贺,酒宴上大家觥筹交错,纷纷向皇帝敬酒祝寿,一旁还有乐手演奏着钧天乐。

  因为沈佺期伴随皇帝公主皇子多年,所以他的诗作多是应制诗,形式很华丽,被流放后风格却也发生过很大变化。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一帮诗人所作律诗使得这一体裁有了一些固定的格式,所以受到了后人很高的赞誉。

  这首诗里用到了“鸣凤岭”和“饮龙川”两个地名。鸣凤岭指陕西凤翔县的岐山,因为传说中周朝兴起前这里有凤凰鸣叫而得名。在这首诗里用来说明公主新宅里假山的高大,凤凰也象征着公主的身份。饮龙川,指渭水,这里曾是文王最初兴起的地方。龙象征着皇帝的身份。诗里写了公主新府邸的大概样子,写了园子里的假山池塘,再写起居楼,写戏楼,里里外外到也算是写得周全,然后还写出皇帝亲临举行宴会时的场面,有礼有节,作者应该是位有急智的诗人了。尤其是他想到的比喻,既说明了公主府邸的豪华,又暗喻出皇家的气派和尊贵,唐中宗时期比较繁华的面貌也间接得到了表露,这样的应制诗,皇帝是一定会很满意的。但可惜诗里带出了的安乐公主的奢侈无度,无意中竟成为他日后被处决的罪证

  “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一句,很是生动,翠绿的帷帐垂下,把明媚的春色留了一段在妆镜前,戏台下的椅子上铺着黄色的垫子,金灿灿的,恍然间好像织进了太阳在上面。上面那句“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就没有这一句好,有点生拉硬拽,因为见过鸣凤岭和饮龙川的人到了唐代应该不多了。这首诗尽管辞藻上很华丽了,而且修辞也较为贴切,但却给人一种空洞的感觉。这也许是因为后人没见过那种场面,但也许是因为诗人急忙中只求说尽好听话而没有用更深意义的说辞。诗人为了支应皇帝,捡尽了漂亮的词汇,没想到这位公主后来怨恨这首作品写得太华丽了,他反而因此丢了性命。

  这样一首煌煌气派的应制诗,竟枉送了沈佺期的性命,而跋扈虚伪的安乐公主最后也落得个死于非命的结果。

shìyànāngōngzhǔxīnzháiyìngzhì

shěnquán tángdài 

huángjiāguìzhǔhàoshénxiān biéchūkāiyúnhànbiān 
shānchūjìnmíngfènglǐng chíchéngràngyǐnlóngchuān 
zhuānglóucuìhuǎngjiāochūnzhù jīnjièxuán 
jìngcóngchénglái chēngshāngxiànshòu寿jūntiān 
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
何苦朝鲜郡,年年事鼓鼙。
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
燕来红壁语,莺向绿窗啼。
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
为许长相忆,阑干玉箸齐。

shīsānshǒu ·èr

shěnquán tángdài 

qièjiālínwèiběi chūnmèngzhuóliáo西 
cháoxiǎnjùn niánniánshì 
yànláihóng yīngxiàng绿chuāng 
wèichángxiāng lángānzhù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
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
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
蜘蛛寻月度,萤火傍人飞。
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
清镜红埃入,孤灯绿焰微。
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
怨啼能至晓,独自懒缝衣。

shīsānshǒu ·

shěnquán tángdài 

luòjīngqiū gāozhēnmíng 
zhīzhūxúnyuè yínghuǒpángrénfēi 
qīngjìnghóngāi dēng绿yànwēi 
yuànnéngzhìxiǎo lǎnféng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