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罗春。
星汉离宫月出轮,满街含笑绮(qǐ)¹春。
译文:银河仙宫明月飞出一轮,满御街都是含毫参加科考的富贵人在这春天里。
注释:¹绮罗:富贵人。罗:有花纹丝织品。
花前每被青蛾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花前每被青蛾(é)¹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译文:在花丛前赏花常被美女问,为何好事双来只有您一人?
注释:¹青蛾:美女。

zhòngdēng--

xīnghàngōngyuèchūlúnmǎnjiēhánxiàoluóchūn

huāqiánměibèiqīngéwènshìzhòngláizhǐrén

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
到晓不成梦,思量¹²白头。
译文:到了早上仍然没有入睡,无尽的思念让人白了头!
注释:¹思量:想念,相思。²堪:可,能。
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
译文: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光阴,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万般愁怅中度过。
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
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
译文:人世间的路应该很难走到尽头,谋生的手段到了死的那天也还不会停止。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译文:不要再说什么名和利,要知道名利才是我们自身最大的仇人。

qǐn--

dàoxiǎochéngmèngliàngkānbáitóuduōbǎiniánmìngzhǎngyǒuwànbānchóu

shìyīngnánjǐnyíngshēngwèixiūyánmíngmíngshìshēnchóu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句 一作:向)
句吴¹亭东千里秋,放歌²曾作昔年游。(句 一作:向)
译文:向吴亭东放眼望去千里清秋,我当年曾经在这里高歌畅游。
注释:¹句吴:即吴国。句:一作“向”。向吴亭:在丹阳县南面。²放歌:放声歌唱。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青苔寺里无马¹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译文:寺里结满青苔没有马的足迹,桥边荡漾绿水增添很多酒楼。
注释:¹马:一作“鸟”。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大抵南朝皆旷(kuàng)¹,可怜²东晋最风流³
译文:大体上南朝人物个个都旷达,可爱那东晋名士世上最风流。
注释:¹旷达:开朗,豁达。多形容人的心胸、性格。²可怜:可爱,可羡慕。³风流: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月明更想桓(huán)¹在,一笛²闻吹出塞(sài)³愁。
译文:月明之夜更加希望桓伊出现,听他用笛声吹奏出塞的怨愁。
注释:¹桓伊:东晋将领、名士,早年月下遇王懿之为他吹笛。²一笛:指一支笛的声音。³出塞:曲名,曲调哀愁。
谢眺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
谢眺¹诗中佳丽地,夫差²传里水犀(xī)³
译文:谢眺诗中赞美此处是最好的美丽地方,夫差传记里说是他训练穿犀牛皮铠甲的水军的地方。
注释:¹谢朓:南朝齐文学家。²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³水犀军:披水犀甲的水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城高铁瓮(wèng)¹横强弩(nǔ),柳暗朱楼²多梦云。
译文:城高如铁桶横列劲弩硬弓,绿柳浓暗女子在红楼中做着巫山云雨的约会梦。
注释:¹铁瓮:润州城,孙权筑,号为铁瓮。²朱楼:谓富丽华美的楼阁。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画角¹爱飘江北去,钓歌²长向月中闻。
译文:雕画的号角声顺着南风飘向江北,月下也常听有隐士在此唱着钓鱼歌。
注释:¹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²钓歌:渔歌。渔人所唱的歌。
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扬州¹尘土²试回首,不惜千金³借与君。
译文:扬州驾骑车马的人回头到镇江一试旅游,我将不吝啬千两黄金借给您。
注释:¹扬州:今属江苏。²尘土:指尘世;尘事。³千金:极言钱财多。

  第一首诗首句起势弘远。诗人登上向吴亭,极目东望,茫茫千里,一片清秋景色,给人一种极恍惚无际的感觉。诗人的万端思绪,便由登览而触引,大有纷至沓来之势。诗从眼前的景色写起,再一笔宕开,思忆起昔年游览的情形。“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如今旧地重游,正逢惹愁的爽秋季节,神往之中隐含着往事不再的悲凉。一景一情,写诗人初上亭来的所见、所感,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颔联没有续写昔年游览的光景,而是以不尽尽之,把思路从昔年拉回到眼前,承首句写诗人下亭游览时所见的景物。润州系东晋、南朝时的重镇,也是当时士人们嬉游的繁华都会。“青苔”二句,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清冷,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然,对仗工整。从写法上看,本来是寺里长满青苔,桥下荡漾绿昔,诗人却故意颠倒语序,把鲜明的色彩放在句头,突出一衰一盛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润州一带风物人情的沧桑变迁,这就为下一联抒发思古之情创造了条件。

  颈联再转,让思路从眼前出发,漫游时空,飞跃到前代。诗人由眼前的遗寺想到东晋、南朝,又由酒楼想到曾在这里嬉游过的先朝士人,巧妙地借先朝士人的生活情事而感慨。东晋、南朝的士人,旷达风流曾为一时美谈,可是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都不过是匆匆过客,只留下虚名为后人所倾羡。中间两联由览物而思古,充满着物在人空的无限哀惋之情。

  诗人似乎长时间地沉浸在遐想中,直到日落月出,江面传来一声愁笛,才把他从沉思中唤醒。诗用“月明”表明时间的推移,以见沉思之久。“更想”的“更”字,则有无限低徊往复多情之意。然而这一联的佳处,更在其意境的深远。秋夜月明,清冷凄迷,忽然传来《出塞》曲的悲怨笛声,又给诗增添了一层苍凉哀怨的气氛。诗人由笛声而更想到东晋“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的吹笛好手桓伊,他要借桓伊的笛声来传达心中的无限哀愁。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联系起来,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融为一体。因此,诗虽将无穷思绪以一“愁”字了结,却给人以跌宕回环、悠悠不已之感。

  这首诗所抒发的,不过是封建知识分子因不得志所产生的人生无常虚幻的悲叹,但在艺术上独具特色。诗忽而往古,忽而现在,忽而为一己哀愁,忽而为千古情事,忽而熔二者于一炉;挥洒自如,放纵不羁,在时空上和感情的表达上跳跃性极大。前人评杜牧的诗“气俊思活”,于此可见一斑。

  第二首诗说明润州邻近对应着扬州,在长江畔城防更严密,更加适合旅游隐居,但也仍然多次成为亡国之地。

参考资料:
1、 张金海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68-1069

rùnzhōuèrshǒu--

tíngdōngqiānqiūfàngcéngzuòniányóu

qīngtái绿shuǐqiáobiānduōjiǔlóu

náncháojiēkuàngliándōngjìnzuìfēngliú

yuèmínggèngxiǎnghuánzàiwénchuīchūsāichóu

xiètiàoshīzhōngjiāchàchuánshuǐjūn

chénggāotiěwènghéngqiángliǔànzhūlóuduōmèngyún

huàjiǎoàipiāojiāngběidiàozhǎngxiàngyuèzhōngwén

yángzhōuchénshìhuíshǒuqiānjīnjièjūn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译文: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寂静、苍茫。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译文: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雨暗残灯棋散后¹,酒醒孤枕(zhěn)雁来初。
译文: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
注释:¹散后:一作欲散。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suō)翁坐钓鱼。
译文: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

ānjùnwǎnqiū--

liǔànfēngláiyǐngjiànshū使shǐjūnjiāshìrén

yúnróngshuǐtàiháikānshǎngxiàozhì怀huái

àncándēngsànhòujiǔxǐngzhěnyànláichū

liánchìzhēngxióngwéiyǒusuōwēngzuòdiào

陵阳北郭隐,身世两忘者。
陵阳¹北郭²隐,身世³两忘者。
译文:陵阳山上的隐士,是身、世两忘的人。
注释:¹陵阳:陵阳山,在宣城。传说是陵阳子明得道成仙的地方。²北郭:指北郭先生廖扶。³身世:身,自身。世,社会。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蓬蒿(hāo)¹三亩居²,宽于一天下。
译文:他们住杂草丛生的简陋居室,令人觉得比整个天下还宽广。
注释:¹蓬蒿:蓬草和蒿草。形容杂草丛生。²三亩居:泛指村野寒俭的住宅。
樽酒对不酌,默与玄相话。
(zūn)酒对不酌(zhuó),默与玄相话¹
译文:对着酒、却不喝,只是默默地探讨渊深玄妙的哲理。
注释:¹“樽酒”两句:用东汉扬雄比喻元处士。这两句是说:他对着酒,却不喝,只是默默探讨渊深玄妙的哲理。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
人生自不足,爱叹遭逢寡¹
译文:人们由于不知足,故常爱叹息自己遭遇不好。
注释:¹寡:少。

  全诗描绘了元处士的隐居生活,蒿他的清静无为、心与玄游的生活方式和心境表示赞许。

  前两句总述,点明元处士的隐居地点和高行。在陵阳山上有一个德行像汉代北郭先生的隐者,他是一个蒿自己、蒿世间都超然相忘的人。以下从居室和生活两方面进行分述。元处士居住的地方长满了野草,但在他看来,这么简陋狭窄的地方,却比整个天下都要宽广。这些说明,正是因为他胸怀宽广,所以才有这种感觉。元处士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即使斟了一杯酒,也常常不饮,而是默默地玄想冥览,心游太玄。他身居斗室心宽天下,达到了人生最高境界。到达这境界须有寻“玄”觅“道”的文化底蕴支撑。“玄”就是“道”。中国古代任何学派都不否认道,亦即都承认宇宙是个自然展开的过程,解决什么问题都要捉摸道的运动变化。针蒿不同问题捉摸道便产生各种学说。而元处士则更希望超越一切学说而直接到达道的境界。心宽天下便取得真正自由。这两句亦是蒿元处士的赞誉。

  最后两句带有惋惜之情,蒿元处士如今的处境表示同情。诗人认为,人生本来就有不完美的地方,元处士平时也一定常叹息自己的人生机遇少,没有得到好的机遇或没遇到真正欣赏自己的人。话虽如此,语气中却带着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和自得的意绪,避世而相忘于江湖,悠然忘我,与自然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陈光.杜牧诗赏读:线状书局,2007年:45页
2、 李克和.昨夜星辰 李商隐 杜牧 黄景仁诗选 :岳麓书社,2002年:85

zèngxuānzhōuyuánchùshì--

língyángběiguōyǐnshēnshìliǎngwàngzhě

pénghāosānkuāntiānxià

zūnjiǔduìzhuóxuánxiānghuà

rénshēngàitànzāoféngguǎ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千秋佳节¹名空在,承露丝囊(náng)²世已无。
译文:当年庆玄宗生日的千秋节而今只留空名,那贺寿的承露丝囊世上也不再存在。
注释:勤政楼:唐玄宗开元前期(713~741年)所建,全称“勤政务本之楼”,是玄宗处理政务、国家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¹千秋佳节: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玄宗为庆祝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钦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²承露丝囊:每年一度的千秋节,玄宗都举行盛典,大宴群臣,接受群臣祝寿。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唯有紫苔(tái)¹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²
译文: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
注释:¹紫苔:一种漫生杂草。²金铺:宫门上的安装门环的金属底托,多铸成兽形以为装饰。

  勤政楼原是唐玄宗用来处理朝政、举行国家重大典礼的地方,建于公元720年(开元八年),位于长安城兴庆宫的西南角,西面题曰“花萼相辉之楼”,南面题曰“勤政务本之楼”。

  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旧历八月五日,唐玄宗为庆贺自己的生日,在此楼批准宰相奏请,定这一天为千秋节,布告天下。并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舞于勤政楼下,又于楼中赐宴设酺,“群臣以是日进万寿酒,王公戚里进金镜绶带,士庶以结丝承露囊更相问遗”,千秋节也就成了一年一度的佳节。然而由于玄宗晚年“勤政务本”早成空话,到安史之乱爆发,只得被迫退位,唐王朝江河日下,千秋节也随之徒有虚名了,甚至连当年作为赠送礼物的承露丝囊也见不到了。诗的第一句说佳节空在,是总论,第二句说丝囊已无,则是抓住了“承露囊”这个千秋节最有代表性的物品来进一步补衬,使得“名空在”三字具体着实了。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移情于景,感昔伤今。杜牧善于以诗论史,借古讽今。“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

  《诗境浅说续编》云:“开元之勤政楼,在长庆时白乐天过之,已驻马徘徊,及杜牧重游,宜益见颓废。诗言问其名则空称佳节,求其物已无复珠囊,昔年壮丽金铺,经春雨年年,已苔花绣满矣。”金铺,是大门上的一种装饰物,常常做成兽头或龙头的形状,用以衔门环。用铜或镀金做的,叫金铺,用银做的叫银铺。紫苔是苔藓的一种,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这两句诗从表面看,写的是景,是“勤政楼”的实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这十四个字,字字都饱蘸了诗人感昔伤今的真实情感,慨叹曾经百戏杂陈的楼前,经过一个世纪的巨大变化,竟变得如此凋零破败。可以想象,当杜牧走过这个前朝遗址时,所看到的是杂草丛生,人迹稀少,重门紧闭的一片凄凉景象。

  诗人不写别的,偏偏从紫苔着笔。这是因为紫苔那无拘无束,随处生长,自得其乐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他此时惨淡失意的心情。失意之心对得意之物,自然格外敏感,体味也就更加深刻了。

  作者以紫苔见意,又从紫苔说开去,用紫苔的滋长反衬唐朝的衰落,小中见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说紫苔上了金铺,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当年威严可畏的龙头兽首,而此时绿锈满身,如同长满了青苔一般,这就进一步烘托了勤政楼被人遗忘而常年冷落的凄凉衰败的景象。这里,“偏称意”三字写得传神,“偏”,说明万物凋零,独有紫苔任情滋蔓,好像是大自然的偏宠,使得紫苔竟那样称心惬意。这笔法可谓婉曲回环,写景入神了。

  这首诗是诗人在极度感伤之下写成的,全诗却不着一个“悲”字。从诗的整体看,诗人主要采用明赋暗比的方法。前两句写的是此刻之衰,实际上使人缅怀的是当年之盛;后两句写的是此时紫苔之盛,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楼”此时之衰。一衰一盛,一盛一衰,对比鲜明,文气跌宕有致,读来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060-1061页

guòqínzhènglóu--

qiānqiūjiājiémíngkōngzàichéngnángshì

wéiyǒutáipiānchēngniánniányīnshàngjīn

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三十六宫¹秋夜深,昭(zhāo)²歌断信沉沉。
译文:秋风里皇宫的众多宫殿更加幽深,昭阳殿里美人的歌声阻断了来信。
注释:¹三十六宫:极言宫殿之多。²昭阳:昭阳殿,汉代宫殿名。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唯应独伴陈皇后¹,照见长门²望幸心。
译文:只有夜晚的明月陪着皇后陈阿娇,看她在长门宫里等汉武帝的宠爱。
注释:¹陈皇后:陈阿娇。²长门:长门宫,长门宫原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所有的私家园林,以长公主情夫董偃的名义献给汉武帝改建成的,用作皇帝祭祀时休息的地方。长门宫在长安城外。后来刘嫖的女儿陈皇后被废,迁居长门宫。南朝时,萧统编《文选》,收录《长门赋》,传说是陈皇后不甘心被废,花费千金求司马相如所做。《长门赋》使长门之名千古流传。长门宫亦成为冷宫的代名词。

yuè--

sānshíliùgōngqiūshēnzhāoyángduànxìnchénchén

wéiyīngbànchénhuánghòuzhàojiànzhǎngménwàngxìngxīn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碧溪留我武关¹东,一笑怀王²迹自穷。
译文:清澈的溪水汩汩地流过要留我在武关之东,可笑当年的楚怀王入关投秦却是到了尽穷。
注释:¹武关:战国时秦国设置的关隘,故址在令陕西商洛县东。²怀王:楚怀王熊槐(?一前295)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前328至前299年在位。据《史记·楚世家》和《屈原列传》,秦昭王致书楚怀王,约会于武关。怀王入武关,秦伏兵断绝其归路以求割地,怀王怒而不从逃往赵国,赵国惧秦不敢接纳。怀王只得又回秦国,结果死于秦国。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郑袖¹娇娆(ráo)²(hān)³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péng)
译文:郑袖得宠的娇艳妩媚之态就好像喝醉似的,屈原遭放逐到处流落他的形容就犹如乱蓬。
注释:¹郑袖:楚怀王宠妃。²妖娆:娇艳美好,妩媚多姿。³酣:畅快喝酒。⁴屈原:楚国大夫,早年曾得楚怀王信任,主张联齐抗秦,后来楚怀王听信谗言把他放逐外地,流放期间,始终心忧国李。⁵憔悴:面容黄瘦。⁶蓬:蓬草。蓬草随风飘转,常用来比喻人的身世飘零或行踪不定。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山樯(qiáng)¹谷堑(qiàn)²依然在,弱吐强吞³尽已空。
译文:如桅杆耸立的峰峦似壕沟深长的山谷还在,而弱肉强食七国争雄却像过眼烟云已成空。
注释:¹山樯:如桅杆般耸立的山峦。²谷堑:深长的峡谷。³弱吐强吞:形容战国时强国侵吞弱国的形势。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今日圣神¹家四海²,戍(shù)³长卷夕阳中。
译文:当今天子如此神圣四海为一家天下为统一,而如今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于夕阳中。
注释:¹圣神:对皇帝的敬称。²家四海:四海一家,天下统一。³戍旗:守卫边防的战旗。

  作为千古形胜之地的武关,诗人跋涉至此,不能不驻足凭吊一番。所以首联开门见山,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

  “一笑怀王迹自穷”,是诗人对楚怀王的悲剧结局的嘲弄,其中更有对怀王其人其事的感叹、痛恨和反思。因此,颔联紧承这一脉络,以历史家的严峻和哲学家的深邃具体地分析了“怀王迹自穷”的根源。楚怀王原任命屈原为左徒,内政外交均很信任他。后来由于上官大夫的诬陷,怀王渐渐疏离了屈原。秦国见有隙可乘,就派张仪至楚,以重金收买了上官大夫靳尚之流,并贿赂了怀王稚子子兰和宠姬郑袖,谗害屈原。怀王在郑袖、靳尚等一群佞臣小人的包围下,终于走上绝齐亲秦的道路,放逐了屈原。最后怀王为秦伏兵所执而客死秦国。此后楚国国运日益衰败,一蹶不振。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怀王的悲剧结局完全是由于他亲小人、疏贤臣的糊涂昏庸所致,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因此,诗人在颔联中以形象化的语言,极为深刻地揭示了这一内在的根源。这两句诗对比强烈,内涵丰富。郑袖“娇娆”,可见其娇妒、得宠之态,而“酣似醉”,足见怀王对他的宠幸和放纵;屈原“憔悴”,可见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足见屈原遭放逐后到处流落,无所依归的漂泊生涯。诗人正是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这一形象的对比,婉转而深刻地指责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由此思之,诗人在瞻眺武关时,面对“怀王迹自穷”的现实,不能不付之一笑。

  颈联在构思上是个转折,从对历史的沉思、叙述过渡到抒发眼前的感喟。诗人通过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说明“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的历史教训。楚怀王正是因为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导致了丧师失地、身死异国的悲剧。从这一意义来说,这一联的感慨实际上是对上联所叙述史事的寓意的进一步延伸。

  最后,诗人的眼光再次落到武关上。如今天子神圣,四海一家,天下统一;武关上长风浩荡,戍旗翻卷,残阳如血。这一联是全诗的出发点。杜牧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的理想社会就是盛唐时期统一、繁荣的社会。但是晚唐时期,尽管形式上维持着统一的局面,实际上,中央王朝在宦官专权、朋党交争的局面下势力日益衰败,地方藩镇势力日益强大,几乎形成了“无地不藩,无藩不叛”的局面。这不能不使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和忧国忧民之心的诗人忧心忡忡。面对唐王朝渐趋没落的国运,诗人站在武关前,思绪万千。于是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忧思,一齐涌上心头,形于笔底。他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振兴国运。同时也向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提出了警戒,不要凭恃山川地形的险峻,破坏国家统一的局面;否则,不管弱吐强吞,其结局必将皆成空。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09-610

guān--

liúguāndōngxiào怀huáiwángqióng

zhèngxiùjiāoráohānshìzuìyuánqiáocuìpéng

shānqiángqiànránzàiruòqiángtūnjǐnkōng

jīnshèngshénjiāhǎishùzhǎngjuǎnyángzhōng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
玉子纹楸(qiū)¹一路饶²,最宜檐(yán)³竹萧萧
译文:檐前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雨,窗外竹声萧萧,摆上精美的棋盘棋子,向您讨教棋艺,您是国手,让我一子。
注释:¹玉子纹楸:即围棋子和围棋盘。玉子:玉制的围棋子。²一路饶:饶一路的倒装,即让一子。³檐雨:檐沿滴下的雨水。⁴萧萧:风吹竹木声。
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
(léi)¹暗去春泉²长,拔势³横来野火烧。
译文:您的棋艺着实绝妙,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流淌,生机不断;进攻起来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
注释:¹羸形:原指形体瘦弱。此指棋型羸弱。²春泉:春日的泉水。比喻棋型由弱转强,好似春天流淌的泉水,充满了生机。³拔势:拔旗之势。古代作战,军旗有指挥作战稳定军心的作用。因此能否拔对方军旗是战斗胜负的一个关键。一作“猛势”。
守道还如周柱史,鏖兵不羡霍嫖姚。
守道¹还如周柱史²,鏖(áo)³不羡霍嫖(piāo)(yáo)
译文:您行事为人,坚守大哲学家、周朝史官老子李耳的学说;作战用兵,不亚于汉朝大将军霍去病的勇敢和谋略。
注释:¹守道:防守之道。²周柱史:周之柱下史。一作“周伏柱”。³鏖兵:大规模的激烈战争。⁴霍嫖姚:即霍去病。西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勾奴,屡获战功,曾为霍嫖姚校尉。
浮生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浮生 一作:得年)
浮生¹七十更²万日,与子期³于局上销。(浮生 一作:得年)
译文:如果能活到七十岁,尚有万余日,期待能与您在弈棋中消磨时光。
注释:¹浮生:一作“得年”。²更:还有。³期:相约,约定。⁴销:消磨,度过。

  这是一首颇有趣味充满深情的送别诗。作者的友人王逢是一位棋艺高超的围棋国手,于是作者紧紧抓住这点,巧妙地从纹枰对弈一路出发,以爽健的笔力委婉深沉地抒写出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

  “玉子纹楸一路饶,最宜檐雨竹萧萧”,起首即言棋,从令人难忘的对弈场景下笔,一下子便引发人悠悠缕缕的棋兴。苏鹗《杜阳杂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59年)中,日本王子来朝,王子善围棋,上敕顾师言待诏为对手。王子出楸玉局,冷暖玉棋子。云:‘本国之东三万里,有集贤岛,岛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谈池。池中生玉棋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焉,冬温夏冷,故谓之冷暖玉。又产如楸玉,状类楸木,琢之为棋局,光洁可鉴。”“一路饶”,友人是国手,难以对子而弈,故须相饶一子。杜牧是著名才子,善诗文词,亦善书画。所书《张好好诗》,董其昌称之为“深得六朝人气韵”(《渔洋诗话》);所画维摩像,米芾称其“光采照人”(《画史》)。能让一子与国手对弈,说明他的棋艺也相当高。“最宜”二字,深情可见。“檐雨竹萧萧”,暗明秋日。秋雨淅淅沥沥,修篁瑟瑟萧萧,窗下樽前,摆上精美的棋盘棋子,请艺候教,从容手谈,那是多么幽雅又令人惬意的棋境啊。

  颔联转入对枰上风光的描写上:“羸形暗去春泉长,拔势横来野火烧。”羸形,指棋形羸弱。这是赞美友人绝妙的棋艺,说他扶弱起危好比春泉淙淙流淌,潺湲不息,充满了生机;进攻起来突兀迅速,势如拔旗斩将,疾如野火燎原。比喻形象生动,三尺之局顿时充满活力,无比宽广,仿佛千里山河,铁马金戈,狼烟四起,阵云开合。

  颈联承前,使事言棋,赞叹友人的棋风:“守道还如周伏柱,鏖兵不羡霍嫖姚。”周伏柱,指老子,春秋时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曾做过周朝的柱下史,著《道德经》五千言,后被尊为道家创始人。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两次大破匈奴,屡建战功,曾为嫖姚校尉。这两句说王逢的棋动静相宜,攻防有序,稳健而凌厉。防御稳固,阵脚坚实,就像老子修道,以静制动,以无见有。进攻厮杀,首尾相应,战无不胜,较之霍去病鏖兵大漠,更加令人惊叹。围棋自来有兵家之戏的说法,如“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马融《围棋赋》),“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桓谭《新论》)。杜牧喜好言兵,非常注重研究军事,曾在曹操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结合历代用兵的形势虚实,重新注释《孙子》,还写了《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军事论文。这里以兵言棋正得棋中三味。这四句淋漓兴会,极力渲染烘托,表现出友人高超的棋艺和自己真挚的友情。

  诗意至此戛然而止,至于胜负如何,诗人未说,也无须说,因为纹枰手谈,大开眼界,大得棋趣,二人友情由此而深,由此而笃。于是笔锋一掉,转入送别正题:“得年七十更万日,与子期于局上销。”所谓转入正题,不是正面接触,而是侧面揭示,以期代送。古人以七十为高寿,故多以七十为期。白居易《游悟真寺》:“我今四十余,从此终身闲,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这两句即从白诗化出。杜牧作此诗时约四十余岁,若至七十,尚有万余日。因此他与王逢相约,要将这万余日时间,尽行于棋局上销用。杜牧素以济世之才自负,可由于不肯苟合,仕途并不顺,故尔常游心方罫,寄情楸枰,所谓“樽香轻泛数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题桐叶》),“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齐安郡晚秋》),“自怜穷律穷途客,正劫孤灯一局棋”(《寄李起居四韵》)等,正是这种围棋生活的反映。如今他遇上王逢这样棋艺高超,情投意合的棋友,该是多么欢乐啊。可是友人就要离去了,留下的将仅仅是“最宜檐雨竹萧萧”那种美好的回忆,是“别后竹窗风雪夜,一灯明暗复吴图”(《重送绝句》)的凄凉现实。因此这两句含蕴极丰,表面上是几多豪迈,几多欢快,实际上却暗寓着百般无奈和慨叹,抒发的离情别绪极为浓郁,极为深沉。

  此诗送别,却通篇不言别,而且切人切事,不能移作他处,因此得后人好评。全诗句句涉棋,而又不著一棋字,可说是占尽风流。起二句以造境胜,启人诸多联想。中间四句极好衬托,棋妙才更见别情之重。结末二句以余生相期作结,以期代送,其妙无穷,一方面入题,使前面的纹枰局势有了着落,一方面呼应前文,丰富了诗的意境。往日相得之情,当日惜别之情,来日思念之情,尽于一个“期”字见出,实在不同凡响。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02-604

sòngguówángféng--

ziwénqiūráozuìyánzhúxiāoxiāo

léixíngànchūnquánzhǎngshìhéngláihuǒshāo

shǒudàoháizhōuzhùshǐáobīngxiànhuòpiáoyáo

shēngshígèngwànzishàngxiāo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元载¹相公曾借箸(zhù)²,宪宗皇帝亦留神³
译文: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
注释:¹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大历八年(773年)曾上书代宗,对西北边防提出一些建议。²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³留神:指关注河湟地区局势。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旋见衣冠就东市¹,忽遗弓剑²不西巡³
译文: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
注释:¹东市:代指朝廷处决罪犯之地。²遗弓剑:指唐宪宗死,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³不西巡:是指唐宪宗没有来得及实现收复西北疆土的愿望。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牧羊驱(qū)马虽戎(róng)服,白发丹心尽汉臣¹
译文: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
注释:¹“牧羊”两句:这里是借苏武来比喻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唯有凉州¹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²
译文: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注释:¹凉州:原本是唐王朝西北属地,安史之乱中,吐蕃乘乱夺取。²闲人:闲散之人。

  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用来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营的策略。杜牧用晁错来作比较,表现出对晁错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至于统治者,诗人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的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典故影射时事。元载、宪宗、张良、晁错、苏武等皆已作古,而其故事各具内涵。二是转折和对比。前四句在意思上即为两组转折,突出壮志难酬的历史遗憾;后四句是将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这里的“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全诗寄寓了很深的讽刺含义。

  这首诗的前四句叙元载、宪宗事,采用分承的方法,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次句。这样写不仅加强了慨叹的语气,而且显得跌宕有致。第三联正面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虽”和“尽”两个虚字用得极好,一抑一扬,笔势拗峭劲健。最后一联却又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这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显深沉,正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所说:“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这首《河湟》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张明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59-1060

huáng--

yuánzàixiānggōngcéngjièzhùxiànzōnghuángliúshén

xuánjiànguānjiùdōngshìgōngjiàn西xún

yángsuīróngbáidānxīnjǐnhànchén

wéiyǒuliángzhōuliúchuántiānxiàxián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