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霞丽初日。
早霞丽初日。
清风渭薄雾。
清风渭薄雾。
水底见行云。
水底见行云。
天边看远树。
天边看远树。
且望{氵公}泝剧。
且望{氵公}泝剧。
暂有江山趣。
暂有江山趣。
疾兔聊复起。
疾兔聊复起。
爽地岂能赋。
爽地岂能赋。

xiǎoshī--xùn

zǎoxiáchū

qīngfēngwèibáo

shuǐjiànxíngyún

tiānbiānkànyuǎnshù

qiěwàng{{shuigōng}}

zànyǒujiāngshān

liáo

shuǎngnéng

可闻不可见。
可闻不可见。
能重复能轻。
能重复能轻。
镜前飘落粉。
镜前飘落粉。
琴上响余声。
琴上响余声。

yǒngchūnfēngshī--xùn

wénjiàn

néngzhòngnéngqīng

jìngqiánpiāoluòfěn

qínshàngxiǎngshēng

仙车驻七襄。
仙车驻七襄。
凤驾出天潢。
凤驾出天潢。
月映九微火。
月映九微火。
风吹百合香。
风吹百合香。
来欢暂巧笑。
来欢暂巧笑。
还泪已沾裳。
还泪已沾裳。
依稀如洛汭。
依稀如洛汭。
倐忽似高唐。
倐忽似高唐。
别离未得语。
别离未得语。
河汉渐汤汤。
河汉渐汤汤。

shī--xùn

xiānchēzhùxiāng

fèngjiàchūtiānhuáng

yuèyìngjiǔwēihuǒ

fēngchuībǎixiāng

láihuānzànqiǎoxiào

háilèizhānshang

luòruì

shūshìgāotáng

biéwèi

hànjiàntāngtāng

宿昔梦颜色,
宿昔梦颜色,
咫尺思言偃。
咫尺思言偃。
何况杳来期,
何况杳来期,
各在天一面。
各在天一面。
踟蹰暂举酒,
踟蹰暂举酒,
倏忽不相见。
倏忽不相见。
春草似青袍,
春草似青袍,
秋月如团扇。
秋月如团扇。
三五出重云,
三五出重云,
当知我忆君。
当知我忆君。
萋萋若被径,
萋萋若被径,
怀抱不相闻。
怀抱不相闻。

jiǔbié--xùn

宿mèngyán

zhǐchǐyányǎn

kuàngyǎolái

zàitiānmiàn

chíchúzànjiǔ

shūxiāngjiàn

chūncǎoshìqīngpáo

qiūyuètuánshàn

sānchūzhòngyún

dāngzhījūn

ruòbèijìng

怀huáibàoxiāngwén

寒鸟树间响。
寒鸟树间响。
落星川际浮。
落星川际浮。
繁霜白晓岸。
繁霜白晓岸。
苦雾黑晨流。
苦雾黑晨流。
鳞鳞逆去水。
鳞鳞逆去水。
弥弥急还舟。
弥弥急还舟。
望乡行复立。
望乡行复立。
瞻途近更修。
瞻途近更修。
谁能百里地。
谁能百里地。
萦绕千端愁。
萦绕千端愁。

xiàfāngshānshī--xùn

hánniǎoshùjiānxiǎng

luòxīngchuān

fánshuāngbáixiǎoàn

hēichénliú

línlínshuǐ

háizhōu

wàngxiāngxíng

zhānjìngèngxiū

shuínéngbǎi

yíngràoqiānduānchóu

雾夕莲出水。
雾夕莲出水。
霞朝日照梁。
霞朝日照梁。
何如花烛夜。
何如花烛夜。
轻扇掩红妆。
轻扇掩红妆。
良人复灼灼。
良人复灼灼。
席上自生光。
席上自生光。
所悲高驾动。
所悲高驾动。
环佩出长廊。
环佩出长廊。

kànlángxīnhūnshī--xùn

liánchūshuǐ

xiácháozhàoliáng

huāzhú

qīngshànyǎnhóngzhuāng

liángrénzhuózhuó

shàngshēngguāng

suǒbēigāojiàdòng

huánpèichūzhǎngláng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送别临曲渚,征人慕前侣。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悯悯分手毕,萧萧行帆举。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举帆越中流,望别上高楼。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予起南枝怨,子结北风愁。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隐舟邈已远,徘徊落日晚。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归衢并驾奔,别馆空筵卷。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想子敛眉去,知予衔泪返。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衔泪心依依,薄暮行人稀。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暧暧入塘港,蓬门已掩扉。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帘中看月影,竹里见萤飞。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萤飞飞不息,独愁空转侧。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北窗倒长簟,南邻夜闻织。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弃置勿复陈,重陈长叹息。

  韦司马,即韦爱。公元501年(齐东昏侯永元三年)春正月,萧衍为征东将军,从襄阳兴师讨伐东昏侯,留弟冠军将军萧伟行雍州(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州府事,以壮武将军韦爱为其司马,带襄阳令。时齐兴太守颜僧都等据郡反,爱沉敏有谋,率众千余人,与僧都等战于始平郡南,大破之。公元502年(梁天监元年),进号辅国将军,寻除宁蜀太守,与益州刺史邓元起西上袭刘季连,行至公安,道病卒(见《梁书·韦爱传》)。此诗当作于公元501年韦爱为雍州司马时。

  张玉谷说:“此送别后还家写意之诗,非送别时作也。”(《古诗赏析》)全诗三十句,可言为五个段落,每段六句。第一段写江边话别时难舍难言的情景。第二段写韦爱乘舟离去,作者登楼远望时的心情。第三段写送归路上的感受。第四段写到家所见情景。第五段写辗转思念、夜不成寐的苦况。可谓层次言明,结构谨严。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成功地运用了“顶真格”。所谓“顶真格”,就是以上句的末几字(词语或句子)做下句的开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读来抑扬顿挫,缠绵不绝。亦称“联珠格”。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几乎句句“联珠”的,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宋元时更流行为一种带游戏性的文体,如《中原音韵》载《越调·小桃红》:“断肠人寄断肠词,词写心间事,事到头来不由自,自寻思,思量往日真诚志,志诚是有,有情谁似,似俺那人儿。”一种是段与段之间“联珠”的,这首诗就是这样。全诗五段,每段最后几字与下段最前几字相同或稍有变化,如第二段结尾“汹汹浪隐舟”与第三段开头“隐舟邈已远”,第四段结尾“竹里见萤飞”与第五段“萤飞飞不息”,首尾两字完全相同;而第一段结尾“萧萧行帆举”与第二段开头“举帆越中流”,第三段结尾“知予衔泪返”与第四段开头“衔泪心依依”,首尾两三字则错综变化。运用“顶真格”,将全诗很自然地言为五个段落,每段都是六句,而且一段一换韵,平仄韵相间,又每段首句入韵。这样,从形式上看,非常整齐谨严,从声律上讲,读来反复顿挫,蝉联不断,大有缠绵悱恻,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妙,恰切地反映了主人公依恋难舍、思念不已的感情。所以沈德潜说:“每于顿挫处,蝉联而下,一往情深。”(《古诗源》卷十三)

  另一个艺术特色,就是叠字的运用。全诗共用了六组叠字,都恰到好处。如“悯悯言手毕,萧萧行帆举”,将风催舟发主客不忍离别的情景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出来。这或许是化用了梁简文帝萧纲《伤离新体诗》的“凄凄隐去棹,悯悯怆还途”诗意。“逦逦山蔽日,汹汹浪隐舟”,连绵起伏的山峦隐没了落日的光辉,也挡住了送行者的视线,友人乘坐的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忽隐忽现,这既写出了旅途的艰险,又细微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心和关切。离情别景,宛然在目。“依依”,思恋之貌,“暧暧”,昏昧之貌,而这“暧暧”的薄暮景象,与那“依依”的离情别绪交织在一起,更加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量。

sòngwéibié--xùn

sòngbiélínzhǔzhēngrénqián

yánsuīfánzhōng

mǐnmǐnfēnshǒuxiāoxiāoxíngfān

fānyuèzhōngliúwàngbiéshànggāolóu

nánzhīyuànzijiéběifēngchóu

shānxiōngxiōnglàngyǐnzhōu

yǐnzhōumiǎoyuǎnpáihuáiluòwǎn

guībìngjiàbēnbiéguǎnkōngyánjuǎn

xiǎngziliǎnméizhīxiánlèifǎn

xiánlèixīnbáoxíngrén

àiàitánggǎngpéngményǎnfēi

liánzhōngkànyuèyǐngzhújiànyíngfēi

yíngfēifēichóukōngzhuǎn

běichuāngdàozhǎngdiànnánlínwénzhī

zhìchénzhòngchénzhǎngtàn

长安美少年。
长安美少年。
羽骑暮连翩。
羽骑暮连翩。
玉羁玛瑙勒。
玉羁玛瑙勒。
金络珊瑚鞭。
金络珊瑚鞭。
阵云横塞起。
阵云横塞起。
赤日下城圆。
赤日下城圆。
追兵待都护。
追兵待都护。
烽火望祁连。
烽火望祁连。
虎落夜方寝。
虎落夜方寝。
鱼丽晓复前。
鱼丽晓复前。
平生不可定。
平生不可定。
空信苍浪天。
空信苍浪天。

xuéshī--xùn

zhǎngānměishǎonián

liánpiān

nǎolēi

jīnluòshānbiān

zhènyúnhéngsāi

chìxiàchéngyuán

zhuībīngdàidōu

fēnghuǒwànglián

luòfāngqǐn

xiǎoqián

píngshēngdìng

kōngxìncānglàngtiān

晓河没高栋。
晓河没高栋。
斜月半空庭。
斜月半空庭。
窗中度落叶。
窗中度落叶。
帘外隔飞萤。
帘外隔飞萤。
含悲下翠帐。
含悲下翠帐。
掩泣闭金屏。
掩泣闭金屏。
昔期今未返。
昔期今未返。
春草寒复青。
春草寒复青。
思君无转易。
思君无转易。
何异北辰星。
何异北辰星。

xiāocénzhuāngyuànshī--xùn

xiǎoméigāodòng

xiéyuèbànkōngtíng

chuāngzhōngluò

liánwàifēiyíng

hánbēixiàcuìzhàng

yǎnjīnpíng

jīnwèifǎn

chūncǎohánqīng

jūnzhuǎn

běichénxīng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
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
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
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
呼吸开伯道,叱咤掩江畿。
呼吸开伯道,叱咤掩江畿。
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
豹变分奇略,虎视肃戎威。
长蛇衄巴汉,骥马绝淮淝。
长蛇衄巴汉,骥马绝淮淝。
交战无内御,重门岂外扉。
交战无内御,重门岂外扉。
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成功举已弃,凶德愎而违。
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
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
朅来已永久,年代嗳微微。
朅来已永久,年代嗳微微。
苔石疑文字,荆坟失是非。
苔石疑文字,荆坟失是非。
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
山莺空曙响,陇月自秋晖。
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
银海终无浪,金凫会不飞。
阒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
阒寂今如此,望望沾人衣。

  吴大帝孙权葬蒋陵,亦称孙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钟山(亦称蒋山)南麓。此诗系作者行经蒋陵凭吊吴亡而作。

  吴末帝孙皓肆行暴虐,直弄得国将不国。公元265年(甘露元年)徙都武昌,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公元266年(宝鼎元年)又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十二月,又还都建业。据《汉晋春秋》载:“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故皓徙武昌,遣使者发民掘荆州界大臣名家冢与山冈连者以厌之。既闻(施)但反,自以为徙土得计也。使数百人鼓噪入建业,杀但妻子,云天子使荆州兵来破扬州贼,以厌前气。”(《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这就是诗开头所说的:“昔在零陵厌,神器若无依。”“神器”者,帝位也,政权也。吴国的统治岌岌可危,孙皓的帝位摇摇欲坠。这种江河日下的形势,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起吴国开基创业时的情形。想当年,汉室陵夷,群雄逐鹿,捷足先登,遂成三国鼎立之势。“掎鹿”,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汉书·叙传上》也说:“昔秦失其鹿,刘季逐而掎之。”颜师古注:“掎,偏持其足也。”《汉书·蒯通传》更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后遂以“逐鹿”喻争帝位、争天下。“逐兔”,同“逐鹿”。《后汉书·袁绍传》引沮授曰:“世称万人逐兔,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要争得天下,就必须不失时机,因势利导,夺取胜利。这就是所谓的“逐兔争先捷,掎鹿竞因机”。而在汉末群雄逐鹿的斗争中,孙坚父子也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业,猛锐冠世,志陵中夏,被封为吴侯,割据江东。但大业未就,即遇刺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孙策临死时,将弟弟孙权叫到跟前,对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三国志·吴志·孙策传》)孙权继承父兄遗志,洪规远略,砥砺奋发,“遂割据山川,跨制荆、吴,而与天下争衡矣。”(陆机《辨亡论上》)三国鼎立,孙吴居一,而孙权就谋略功业而言,实远胜刘备。“伯道”,即霸道。“呼吸”、“叱咤”,极力形容孙氏父子的英姿雄风。《易·革》云:“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疏曰:“上六居革之终,变道已成,君子处之……润色鸿业,如豹文之蔚缛。”豹变之略,虎视之威,正是对“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的赞词。“坐断东南”的孙权,以他的雄才大略,北拒曹魏南下之师,西挫蜀汉东犯之众,使两方都不敢小视东吴。据史载,公元222年(黄武元年),刘备率师伐吴,东吴大将陆逊率军迎敌,攻蜀五屯,皆破之,斩其将。蜀军分据险地,前后五十余营,逊大破之,临阵所斩及招
  降俘虏蜀兵数万人,刘备奔走,仅以身免,最后绝命于永安宫。“长蛇衄巴汉”即指此。“长蛇”,有谓指吴而言,并引《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为证,其实不然。这里的“长蛇”,非指吴,而是指蜀汉。陆机《辨亡论下》云:“故刘氏之伐,陆公(逊)喻之长蛇,其势然也。”可以为证。“骥马绝淮淝”,则指曹魏而言。据史载,公元224年(黄武三年)旧历九月,“魏文帝出广陵,望大江,曰:‘彼有人焉,未可图也。’乃还。”(《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注引干宝《晋纪》云:“魏文帝之在广陵,吴人大骇,乃临江为疑城,自石头至于江乘,车以木桢,衣以苇席,加采饰焉,一夕而成。魏人自江西望,甚惮之,遂退军。”所以陆机说:“由是二邦之将,丧气摧锋,势衄财匮,而吴藐然坐乘其弊,故魏人请好,汉氏乞盟,遂跻天号,鼎峙而立。”(《辨亡论上》)孙权不愧为聪明仁智雄略之英主,在他统治时期,励精图治,吴国逐渐强大。所谓“交战无内御”,即指内部团结一致对外而言;所谓“重门岂外扉”,即指吴国疆土广大而言。

  由“逐兔争先捷”到“重门岂外扉”十句,作者极力渲染吴主之英明雄武,吴国之强大巩固,有声有色,气势磅礴。而到“成功举已弃”,陡地一转,以极精炼的语言写出吴之由盛而衰的转变,功败垂成,其关键就在孙皓时期。“凶德愎而违”,即指孙皓而言。“愎违”,愎谏违卜的省称,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秦晋韩之战,由于晋惠公背施无亲,意气用事,不纳谏言,不听卜辞,终于招致失败,被秦国俘掳。晋大夫庆郑曰:“愎谏违卜,固败是求,又何逃焉?”孙皓同晋惠公一样,刚愎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终于导致吴国的灭亡,使父祖基业毁于一旦。正如皓从弟孙秀说的那样:“昔讨逆(指孙策)弱冠以一校尉创业,今后主举江南而弃之,宗庙山陵,于此为墟,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资治通鉴》卷八十一)“水龙忽东骛,青盖乃西归”二句,就是具体描写孙皓穷迫归降时的情景。“水龙”,系指晋朝的水军。晋武帝谋伐吴,遂令益州刺史王浚于蜀大造船舰,准备东伐。时吴有童谣曰:“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阿童为王浚小字。晋征南大将军羊祜以为伐吴必藉上流之势,故借谣言而表荐王浚为龙骧将军,留监梁益诸军事。王浚在蜀大造舟船,木片蔽江而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江中木片以呈孙皓,并说:“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江。”而孙皓不听。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旧历三月,王浚率舟师东下,直抵吴都建业之石头,孙皓惊恐失措,面缚舆榇而降,举家西迁,送至洛阳,赐号归命侯。这就是所谓“青盖乃西归”。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据干宝《晋纪》载:“陆抗之克步阐,皓意张大,乃使尚广筮并天下,遇《同人》之《颐》,对曰:‘吉。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故皓不修其政,而恒有窥上国之志。”(《三国志·吴志·孙皓传》注引)庚子岁,即太康元年。原来孙皓狂妄地以为他会灭晋而入洛阳的,想不到反做了亡国之君,被押送洛阳。

  以上十六句,历述吴之盛衰兴亡,不啻一篇《辨亡论》,故偏重史实的叙述。此下十句,则就吴亡抒发个人的感慨。作者行经孙氏陵,距离吴亡已二百多年,年深日久,风蚀雨淋,墓碑上的文字已被苔藓侵蚀得难以辨认,荆棘丛生,几至吴大帝陵的位置也难以确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有飞莺在山间悲鸣,淡月在空中残照,陵墓中的一切陪葬品大概已不复存在了。念昔日之叱咤江左,睹今日之寂寞荒凉,不能不使人伤感。吴汝纶说:“此殆伤齐亡之作,黍离麦秀之思也。”(《古诗钞》卷五)其实,凭今吊古伤心泪,不必定指哪一家。前事之失,后事之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苟能如此,亦已足矣!

xíngjīngsūnshìlíng--xùn

zàilínglíngyànshénruò

zhúzhēngxiānjié鹿jìngyīn

kāidàochìzhàyǎnjiāng

bàobiànfēnlüèshìróngwēi

zhǎngshéhànjuéhuáiféi

jiāozhànnèizhòngménwàifēi

chénggōngxiōngérwéi

shuǐlóngdōngqīnggàinǎi西guī

qièláiyǒngjiǔniándàiāiwēiwēi

táishíwénjīngfénshīshìfēi

shānyīngkōngshǔxiǎnglǒngyuèqiūhuī

yínhǎizhōnglàngjīnhuìfēi

jīnwàngwàngzhān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