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成相。世之殃。
请成相。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愚暗愚暗堕贤良。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如瞽无相何伥伥。请布基。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慎圣人。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主忌苟胜。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反其施。
论臣过。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尊主安国尚贤义。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愚而上同国必祸。曷谓罢。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国多私。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
远贤。近谗。
忠臣蔽塞主势移。曷谓贤。
忠臣蔽塞主势移。曷谓贤。
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
明君臣。上能尊主爱下民。
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
主诚听之。天下为一海内宾。
主之孽。谗人达。
主之孽。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蹷。愚以重愚。
贤能遁逃国乃蹷。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为桀。世之灾。
暗以重暗成为桀。世之灾。
妬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
妬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
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
卑其志意。大其园囿高其台。
武王怒。师牧野。
武王怒。师牧野。
纣卒易乡启乃下。武王善之。
纣卒易乡启乃下。武王善之。
封之于宋立其祖。世之衰。
封之于宋立其祖。世之衰。
谗人归。比干见刳箕子累。
谗人归。比干见刳箕子累。
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
武王诛之。吕尚招麾殷民怀。
世之祸。恶贤士。
世之祸。恶贤士。
子胥见杀百里徒。穆公得之。
子胥见杀百里徒。穆公得之。
强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
强配五伯六卿施。世之愚。
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
恶大儒。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
展禽三绌。春申道缀基毕输。
请牧基。贤者思。
请牧基。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
尧在万世如见之。谗人罔极。
险陂倾侧此之疑。基必施。
险陂倾侧此之疑。基必施。
辩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
辩贤罢。文武之道同伏戏。
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由之者治。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辩法方。
凡成相。辩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慎墨季惠。
至治之极复后王。慎墨季惠。
百家之说诚不祥。治复一。
百家之说诚不祥。治复一。
脩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
脩之吉。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
众人贰之。谗夫弃之形是诘。
水至平。端不倾。
水至平。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而有势。
心术如此象圣人。□而有势。
直而用抴必参天。世无王。
直而用抴必参天。世无王。
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穷贤良。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礼乐灭息。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礼与刑。
治之经。礼与刑。
君子以脩百姓宁。明德慎罚。
君子以脩百姓宁。明德慎罚。
国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
国家既治四海平。治之志。
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
后势富。君子诚之好以待。
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处之敦固。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志之荣。
思乃精。志之荣。
好而一之神以诚。精神相反。
好而一之神以诚。精神相反。
一而不贰为圣人。治之道。
一而不贰为圣人。治之道。
美不老。君子由佼以好。
美不老。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下以教诲子弟。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辞不蹷。
成相竭。辞不蹷。
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君子道之顺以达。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请成相。道圣王。
请成相。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
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
重义轻利行显明。尧让贤。
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以为民。氾利兼爱德施均。
辩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
辩治上下。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舜遇时。
尧授能。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贤圣。
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贤圣。
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
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
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
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尚德推贤不失序。
舜授禹以天下。尚德推贤不失序。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
禹劳心力。尧有德。
禹劳心力。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畝。
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畝。
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
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
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
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
契为司徒。民知孝尊弟有德。
契为司徒。民知孝尊弟有德。
禹有功。抑下鸿。
禹有功。抑下鸿。
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
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
通十二渚疏三江。禹傅土。
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
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得益皋陶。横革直成为辅。
契玄王。生昭明。
契玄王。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天乙汤。论举当。
天乙汤。论举当。
身让卞随举牟光。□□□□道古贤圣基必张。
身让卞随举牟光。□□□□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愿陈辞。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良由姦诈鲜无灾。
隐讳疾贤。良由姦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后未知更何觉时。不觉悟。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忠不上达。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大迷惑。
门户塞。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悖乱昏莫不终极。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比周期上恶正直。正直恶。
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心无度。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反复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反复言语生诈态。人之态。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不如备。争宠疾贤利恶忌。
妬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妬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失辅势。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任用谗夫不能制。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厉王流于彘。周幽厉。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所以败。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
欲对衷言不从。恐为子胥身离凶。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以自戒。
观往事。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
治乱是非亦可识。□□□□托于成相以喻意。
请成相。言治方。
请成相。言治方。
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
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
下皆平正国乃昌。臣下职。
下皆平正国乃昌。臣下职。
莫游食。务本节用財无极。
莫游食。务本节用財无极。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足衣食。
守其职。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
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
莫得擅与孰私得。君法明。
莫得擅与孰私得。君法明。
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禁不为。
君法仪。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脩之者荣。
莫不说教名不移。脩之者荣。
离之者辱孰它师。刑称陈。
离之者辱孰它师。刑称陈。
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
守其银。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祺。用有基。
请牧祺。用有基。
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循领。
主好论议必善谋。五听循领。
莫不理续主执持。听之经。
莫不理续主执持。听之经。
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
明其请。参伍明谨施赏刑。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言有节。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言有节。
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稽其实。信诞以分赏罚必。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隐远至。
上通利。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
观法不法见不视。耳目既显。
吏敬法令莫敢恣。君教出。
吏敬法令莫敢恣。君教出。
行有律。吏谨将之无敌铍滑。
行有律。吏谨将之无敌铍滑。
下不私请。各以所宜舍巧拙。
下不私请。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谨脩。君制变。
臣谨脩。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
公察善思论不乱。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贯。
后世法之成律贯。
惟若宁侯。
惟若宁侯。
毋或若女不宁侯。
毋或若女不宁侯。
不属于王所。
不属于王所。
故抗而射女。
故抗而射女。
强饮强食。
强饮强食。
诒尔曾孙。
诒尔曾孙。
诸侯百福。
诸侯百福。
汧繄泛泛。
汧繄泛泛。
烝彼淖渊。
烝彼淖渊。
鰋鲤处之。
鰋鲤处之。
君子渔之。
君子渔之。
漫漫有鲨。
漫漫有鲨。
其游(左走右散)(左走右散)。
其游(左走右散)(左走右散)。
白鱼(左帛右樂)(左帛右樂)。
白鱼(左帛右樂)(左帛右樂)。
其菹底鲜。
其菹底鲜。
黄白其鳊。
黄白其鳊。
有鲋有白。
有鲋有白。
其翊孔庶。
其翊孔庶。
脔之(上负中比下决去冫)(上负中比下决去冫)。
脔之(上负中比下决去冫)(上负中比下决去冫)。
洋洋(左走右专)(左走右专)。
洋洋(左走右专)(左走右专)。
其鱼惟何。
其鱼惟何。
惟鱮惟鲤。
惟鱮惟鲤。
何以糸(上士冖下缶木)之。
何以糸(上士冖下缶木)之。
惟杨及柳。
惟杨及柳。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砧杵起,寒雁南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砧杵起,寒雁南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倚牅无言垂血泪,暗祝三光。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倚牅无言垂血泪,暗祝三光。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这首词选自敦煌写本《云谣集杂曲子》,作者姓氏无从考证。《云谣集》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集,大约于后梁末年(922)完成,收词30首。此集作品并非出自一人,而是搜集无名氏作品的选本。它曾广泛流传民间和敦煌地区。从《云谣集》使用的调名来看,除《内家娇》之外,其余十二种调名(包括《凤归云》)都能在崔令钦《教坊记》所录的曲名中见到,所以可以推断它是盛唐前后的作品。敦煌本《云谣集》的发现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探讨词的起源、内容和形式等问题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这是一首描写征妇情思的闺怨词,以真实深切的生活感受为依托,运用委婉深邃的艺术手法,构思出具有一定典型时代特征的典型环境。该词细腻入微,深刻感人,直接表达征妇悠远的离别情绪,把疯狂、炽热的思念,融化在平常的叙事中,同后期的花间词或者相似的闺怨诗相比,全无浓丽纤巧的做作,以自然、真实的风格呈现在读者面前,更有情意绵绵,深入肺腑的艺术效果。

  上阕写征夫离家,“萍”飘他乡,很多年过去了,却了无消息。接着笔锋一转,征妇在明亮的月光下,听着砧杵捣衣之声,看见塞燕南飞,触景生情,再也无法静静孤独地睡在帐中,迷离间,已是魂飞梦绕。这里没有对征妇的惆怅悲苦进行直接抒情或议论,一切都是自然的情绪转移,又都在作者貌似平静的字里行间一一流露,描写之处毫无斧凿痕迹,但背后的绵绵情思、缕缕情怀,是任何艳丽的句子也难以比拟的。

  下阕由征妇的长期忧念,引发征夫的薄行,并对征人忘却故人、不念亲人表示不满,但纵使是这样,又有谁把自己这样的情意传送呢?在这里,作者笔锋又是一转,在强烈思念无处抒发的情况下,她独自靠在窗前,潸然泪下,暗自祈求三光(日、月、星),保佑她的良人早日归来。感伤之极,泪尽泣血.更是表现出她的一番痴情。在万般无奈,却又止不住的相思下,只得香尽添炉,如此反复,彻夜不眠到天亮,留下的只有无尽幽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既生动地描写出了征妇心焦不宁的形象,又把征妇在痛苦压身的情况下祈求上天降福征人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切感人。

  在这首小词中,叙事写景只是描绘特定环境和生活遭遇的一种手段,而塑造充满闺怨情绪的征妇形象,才是全词的关键。作者笔下的景物都能把内情外景巧妙地结合,使整首词被浓浓的感情色彩所包围,逐渐深化征妇对征夫又思且恨的矛盾心理,撞击着人们的心弦,引起强烈的思想共鸣。

  (朱铭) 集评

虽有智能。
虽有智能。
不如乘势。
不如乘势。
虽有鎡基。
虽有鎡基。
不如待时。
不如待时。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
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

  此诗《太平御览》引作“古歌辞”,属《杂歌谣辞》。箜篌,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此以为题,与歌辞内容无关。此歌似为拼合之作,前四句讲交友识人之道,后六句讲处世保身之诀。合而言之,都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与汉乐府中一些警世喻理之作属同一类型。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这二句是说知心朋友比骨肉之亲还要亲。第一句说交朋友要交到心上,彼此心相知,这才是真正的朋友,可亲可信的朋友。第二句是说何必骨肉之亲才算亲。这是用骨肉之亲来与知心朋友之亲相比衬。骨肉之亲,如不知心,亦可变成路人或仇人;相反知心朋友之亲,却可作到真正的亲。古往今来,这两方面的事例多矣。这两句就是这一情况的总结和概括。“甘言无忠实,世薄多苏秦。”这二句是说如何才能交到知心朋友。甘言,即甜美之言。苏秦,战国时人,善说辞,游说各国君主,皆投其所好,各有一套说辞,历史上被视为耍嘴片子的能手。交朋友,不能只听对方甜美的言辞。古云:“华言虚也,至言实也,甘言疾也,苦言药也。”可见华丽之言,甘美之言,往往是虚假的,因而是“无忠实”的,对人有害的。无忠实,即心不诚,情不真。世薄,是说世情淡薄,即风气不好。多苏秦,即花言巧语的人太多。正因为世风如此,故交友特须留意,这两句是交友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以上是此诗的第一层内容,即陈说交友识人之道。

  “从风暂靡草,富贵上升天。”这两句以草为喻,草遭风吹,有的随风暂时倒下,可是风过后仍可挺起来,照样生长;有的则随风吹上天,成了暴发户,但风一停便会掉下来,成为无可依靠的弃物。两句意思是与其追求一时的富贵,飘浮虚华,不如安于贫贱,不离本根。二句互文见义,上句“从风”直贯下句,下句“富贵”以反义(贫贱)反绾上句,“草”则关合两句。靡,披靡,倒下。“不见山巅树,摧杌下为薪。”摧杌(wù误),摧折倒下。这两句以树为喻,君不见山头之树,所处势位高则高矣,似可傲视它树,可是一旦摧折倒下,照样被砍伐当作柴烧。两句意思是别看有权有势者居高自傲,不可一世,一旦垮台了,也不过同薪柴一样不值几文。“岂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尘。”这两句以井泥为喻,意思是:井中之泥岂能甘心永远沉于井底,不思出井一见天日?可是一旦到了井上,日晒泥干,风一吹便成了埃尘四处飞扬矣。两句意思是如果不甘心沉于下层,一心想出头露面,结果也只能是如浮尘之一场空。综合这三个比喻,意在说明:还是甘居下层,安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追慕势力地位,不求出头露面的好。这是身处政治动乱时代的人们所总结出来的一番处世保身的经验谈。作者对攀龙附凤爬上天的暴发户,对爬上高位而不可一世的势利眼,对一心想抛头露面的功名迷,以及对他们的下场,是看得太多了,因而才得出了上述的结论,从而选定了自己要走的道路:君子固穷,全节保身。这也就是后来陶渊明所走的道路。以上是诗的第二层内容,即陈说处世保身之诀。

  此诗第一层四句直言说理,讲交友知心,以骨肉亲相比衬;讲听言识人,以苏秦作例证,于质直中见文采。第二层连用三个比喻,物象具体,对比分明,但出之以口语俚语,于文采中见质直。诗的语言较少锤炼,有的保存口语的自然状态,虽通俗却欠顺畅,因而影响了内容的表达,也不利于读者理解。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屏营衢路侧,执手野踟蹰。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
有鸟西南飞,熠熠似苍鹰。
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
朝发天北隅,暮闻日南陵。
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
欲寄一言去,托之笺彩缯。
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
因风附轻翼,以遗心蕴蒸。
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
鸟辞路悠长,羽翼不能胜。
意欲从鸟逝,驽马不可乘。
意欲从鸟逝,驽马不可乘。
本篇是怀人的诗,作者身在北方,所思在南方,大意说要托飞鸟寄书,鸟辞不能,恨不得随鸟同飞。表示心不忘南去,希望有所依附以实现这个愿望,但是终不可得。
其一
其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其二
其二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其三
其三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其四
其四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似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何似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