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chǎn)¹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lǔ)²
译文: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前程坎坷难卜担忧。
注释:¹刬地:依旧,还是。此处作“一派”讲。²鸣橹: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君到南徐¹芳草渡(dù)。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译文: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悬想别后友人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注释:¹南徐:州名。东晋时侨置徐州于京口,后曰南徐;即今江苏镇江市。

  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经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词的发端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友情。“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弱柳”两句写弱柳系不刬船,表示尽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离去。王安石有《题朱郎中白都庄》诗曰:“藜杖听鸣艣。”眼看着船儿渐去渐远,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心中既为朋友离去而怅惘,有一种“人去一城空”的失落感;又有对朋友一路风波之劳和前程坎坷难卜的担忧。“为君愁绝”中一个“绝”字,饱含这无限深情。

  下片“君到”三句写朋友要去的目的地。这句话表面上是说: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话语下面隐藏的意思是:本是当年你我结伴同行,而今只有你形单影只,一个人独自踏青了。路依旧而人不同,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深藏在字里行间。

  结尾“后夜”两句是悬想别后友人思己,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宋词中屡见。下片首称“君”,故“独怜”下亦有一“君”字存在。又因是由词人悬想而出,故“乱山遮隔”之感,亦彼此同之。“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沈祥龙《论词随笔》)这首词结句俊秀飘逸、悠悠长长,有不尽之意。这种结法与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结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及岑参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结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一样,都是“‘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李渔《窥词管见》)

  陆氏侍儿有《如梦令·送别》词曰:“日暮马嘶人去,船逐清波东注。后夜最高楼,还肯思量人否?无绪,无绪,生怕黄昏疏雨。”这首小令的意境和这首《蝶恋花》的诗情画意,确乎相近,可对读并可互相发明。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663-1664页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¹下上,流莺(yīng)来往,无限痕魂。
译文:平坦的沙滩下,小河的渡口旁,有一个芳草鲜美的村庄,春天的绿色早已覆盖了冬季曾经带来的荒凉。游丝在微风中上下飘拂,流莺在天上飞来飞去,一派大好风光,却让人无限惆怅。
注释:¹游丝:春日里,一些虫子所吐的细丝飘拂在空中。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qǐ)¹深静人归晚,金鸭²水沉³温。海棠(táng)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译文:雕花窗外已是深深的夜晚,可心上的人儿还不见归还。鸭形铜香炉上袅袅青烟,炉中的沉香已快燃完,你可知道,在斜阳拉长的海棠树的影子里,耳听着杜鹃声声悲啼,整个黄昏我都站在那里等你。
注释:¹绮窗:雕刻有花纹的窗户。²金鸭:金属制鸭形香炉。³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古代用以熏衣和去秽气。⁴子规:即杜鹃鸟。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叫声凄切,昼夜悲鸣。

  这首词构思了一位黄昏日暮伫立渡津跷首企盼意中人归来的闺中痴情少妇形象。

  词首二句“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交待了这位女主人公所处的地点和时令。她住在一个靠近沙滩渡口的小村子上,时间已是芳草萋萋的盛春。“去年”二字,表明时序的更替,那村边渡口,芳草再绿,暗示意中人分手离去已是去年之事。此二句写主人公移步来到村外所见渡头春景“依然去年时”。入笔即已情在景中,宛曲流露闺中人的思怨之情。三四句“游丝上下,流莺来往”仍是景语。游丝,指蜘蛛类昆虫结的网。这里是说蜘蛛儿正在林间上下结网,黄莺儿往来穿梭于树梢之间。这一切皆昭示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昆虫、小鸟皆自由自在地活动于大自然中,到处一派勃勃生机。然而,独有这位思妇触景伤情,感到“无限痕魂”。这魂离魄散的无限惘怅,正来自对意中人一别经年的刻骨相思。以乐景写哀,倍增哀怨,看来洪氏亦深明此道。过片“绮窗深静人归晚”直写思妇企盼归人的情感。绮窗,表明所居之华,侧面交待思妇显贵的身份。“深静”二字渲染了闺中独处的孤寂氛围。“人归晚”表明对意中人的思念。接着“金鸭水沉温”再次交待这位思妇显非普通人家。鸭形香炉中水沉香带着温和的香气冉冉上升。这句回应上句“深静”二句所设置的空寂和无聊的氛围。煞尾三句“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为闺中思妇安排了特定的环境:一是婆娑摇曳的海棠树影之下;二是哀啭啼血的杜鹃声里;三是晚霞落照的黄昏暮色。“立尽”二字表明思妇渡头盼归人伫立之久,从早至晚,直至黄昏逝去,夜幕降临。可见思妇期盼归人心情之切。全词至此,一个独立黄昏渡头翘首企盼的闺中少妇形象已十分丰满地再现出来。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译文:鲜花香满了庭院,引来比翼双飞穿梭来去的春燕。残红落花带寒入,垂帘不卷。晓起但见曲曲屏山一扇又一扇。
翠袖玉笙凄断。脉脉两蛾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翠袖玉笙(shēng)¹凄断。脉脉²两蛾(é)³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译文:挽翠袖,捧玉笙,吹出了远思的凄苦。深情的双眼望穿,解不开愁眉。郎行消息杳杳,不知今在何处。唯有梦中,一春长相遇。
注释:¹玉笙:饰玉的笙。亦用为笙之美称。²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³两蛾:双眉,双目。蛾,即娥眉。
这是一首春闺怀人之作。上片写景,落花飞燕,撩人愁思。下片抒情,玉笙凄断,脉脉含愁,郎君虽无消息,一春却长梦见。全词抒情委婉,思绪缠绵。辞彩绚丽,隽美多姿。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¹花信²。小雨一番寒。倚(yǐ)(lán)干。
译文:春天来临,南楼上的积雪已经化尽。春到来,元宵灯节期间群花也依次绽放。刚下过小雨仍有寒意,独自一人依靠着阑干思绪飘远。
注释:¹灯期:指元宵灯节期间。²花信:指群花开放的消息。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译文:不要总是依靠在栏杆上,因为眺望远方也只能看到那层层叠叠的烟水。汴梁在哪里呢?被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遮住了。

  此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全词语淡情深,清新索雅,一波三折,将客中思归的情怀抒写得娓婉动人。

  上片首两句先写客中值上元灯节。“雪尽”则见日暖风和,大地回春。《吕氏春秋。贵信》云:“春之德风,风不信(不如期而至),则其花不盛。”故谓花开时风名花信风。而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又称灯节,为赏灯之期。此“灯期”之花信为“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状如垂丝海棠。欧阳修咏小桃诗所云“初见今年第一枝”者是。所谓“惊动”,即言春到南楼,时值元宵,小桃开放,如从睡梦中惊醒。

  三、四两句,写倚“南楼”之栏干,承上“灯期花信”而来,词意有所转折。独倚栏干之人,必不游众之中,而这一番寒意,是因为刚下过的一场小雨,还是因为客心悲凉的缘故,亦是断难分辨。

  过片“莫信栏干频倚”,翻进一层写归思之切。

  所以强言莫倚,是因为倚栏干也只能“—望几重烟水”,重重叠叠的烟水云山遮断了故国的望眼。接下来“何处是京华”,全是望寻之神,说明他欲罢不能。“京华”指京都,即汴京。最后再作否决:“暮云遮”,即还是望而不见。此句似暗用李太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意,既写景兼以寄慨,实有比义。

  这首词清雅情深,当为词人的代表作。

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香冷金炉(lú)¹,梦回鸳(yuān)²(yú)香嫩。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
译文:从梦中醒来,金炉中的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帷帐低垂着,点点余香若有若无。想要对人诉说梦境,却无人相问,只剩一枕的忧郁苦闷。
注释:¹金炉:又作‘金猊’,香炉的一种。其形似狮。²鸳帐:绣有鸳纹的帐帏。
消瘦休文,顿觉春衫褪。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
消瘦休文¹,顿觉春衫褪(tuì)。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²紧。
译文:我已经消瘦得如沈约般,突然就觉得春衫都宽宽大大了。清明已近,杏花已被吹落殆尽。不知不觉就到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着寒意。
注释:¹休文:即梁沈约,他是一个多愁多病的才子。²东风:春风。

  婉约词表现的往往是一种深沉委婉的思绪,心灵的潜流,虽窄却深。高度的物质文明陶冶了文人细腻的感受,时代的阴影又使得有宋一代文学带上了哀怨的色彩,而词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身积淀的审美标准也影响了词作者命题和立意。所以,作为一代中兴名相的赵鼎,也将这首“春愁”词也写得婉约低回,那么此词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词的上片写春梦醒来独自愁。“香冷金炉,梦回鸳帐馀香嫩。”这两句说的是,金炉中,香已冷,绣着鸳鸯的帐惟低垂着,一切都是那么闲雅,那么静谧,那么温馨。一个“嫩”字以通感的手法写出了余香之幽微,若有若无。但这种宁静而温馨的环境又似乎处处暗含着一种无可排解的孤独和感时伤怀的愁绪,这愁绪犹如那缕缕余香,捉摸不到,又排遣不去。

  “更无人问,一枕江南恨。”这说的是午梦醒来,愁绪不散,欲说梦境,又无人相慰相问。“恨”以“一枕”修饰,犹如用“一江”、“一舟”来修饰“愁”,化抽象为具体事物,组接无理而化合巧妙。梦中的追寻越是迫切,醒来的失望就越发浓重。至于这恨,所指到底是什么,词人没有讲明,也无须讲明,这是因为这是一种无所不的闲愁闲恨,是一种泛化了的苦闷,这恨中蕴含的既有时代的忧郁,也有个人的愁绪。伤春愁春只是此词的表层含义,人生的喟叹,世事的忧虑,才是此词的深层含义。

  下片以“消瘦休文”自比。沈约病中日益消瘦,以至“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故此后人常以“沈腰”来比喻消瘦。“顿觉春衫褪”以夸张的手法突出“消瘦”的程度。“春衫裉”即春衫宽。这两句说的是衣服觉宽,人儿憔悴、苦涩之中有着执着。“顿”字以时间之短与衣衫之宽的对比突出消瘦之快,“顿”还有惊奇、感叹、无奈等复杂感情。

  “清明近,杏花吹尽,薄暮东风紧。”这三句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这三句说的是清明已近,那闹春杏花已吹落殆尽,春色将老“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这种冷清的境界里,作者独立无语,不觉又是黄昏,顿感东风阵阵夹寒意。

  清明时节多风雨,若再有风雨夜过园林,无多春色还能留几分呢?东风带来春雨,催开百花,然而东风又吹老园林,送走春色,所以宋人常有“东风恶”之语。“薄暮东风紧”写的是眼前之景,暗含的却是担忧明日春色将逝之情。一个“紧”字通俗而富有表现力,既写出了东风紧吹的力度,又写出了作者“一任罗衣贴体寒”,守住春光不放的深情。

  这首词属于婉约派词作,但婉而不弱,约而不晦。譬如词的结尾,写的是日暮花落之景。词人伤春惜花,守至日暮,依然不愿去,虽无可奈何又依依不舍,惋叹之中又有着坚韧,婉约之中犹有筋骨。词的语言含蓄有味而通俗易懂,虽到口即消却耐人寻味。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不似春情薄。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春阴漠(mò)漠。海棠花底东风恶。人情¹人似春情²薄。守定花枝,人放花零落。
译文:春季天气阴雨绵绵,海棠花树被猛烈的东风吹得东摇西摆。人要赏花,人像春风摧花那样薄情,守定海棠花枝,人让鲜花凋零。
注释: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怨春风”“章台月”等。属中吕调。双调五十七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¹人情:即人要赏花。²春情:指东风催花落。
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
绿尊¹细细供春酌(zhuó)。酒醒无奈愁如昨。殷勤待与东风约。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
译文:端起酒杯在春风中细细品尝,却无奈酒醒之后愁绪还像昨天一样。殷切地期待跟东风约定,人要猛烈地吹花,为什么人把愁绪吹走呢?
注释:¹绿尊:同“绿樽”,酒杯。

  “春阴漠漠,海棠花底东风恶。”“漠漠”,是寂静无声之意;“恶”,在这里是“猛烈”之意,是由“狠、厉害”的意思引申而来,此义至今在某些地区的方言中还保留着(如鲁西南和豫东)。首二句说,春天的时光万籁俱寂,但从海棠花穿过的东风却吹得强劲猛烈。标题中说“赏海棠作”,却人写海棠花的艳丽,而突出了“东风恶”。写春风、春光一般是喜悦、温暖、吹拂、和煦,纵使风大天寒,也人过用“料峭”之类的词来形容。词人别出心裁,一方面是“写实”,另一方面,也只有这样写,才与下文协调。

  “人情人似春情薄”一句,紧承“东风恶”,意思是说,人对花是有情的,春天、春风对花是薄情的,因此“东风”对花猛吹乃至摧残。正因为人有情春薄情,所以“人”或者就是作者自己,才“守定花枝,人放花零落”。上片人写海棠花如何美丽娇艳,侧重写人对花的态度,对海棠的爱怜和保护,反衬海棠花的艳丽,是脱俗之笔。

  过片之后,写以酒浇愁,虽然忧愁无法排解,但酒醉酒醒人忘海棠花,进一步说明了它在词人心目中的地位,使全词主旨更为鲜明。

  “绿尊细细供春酌,酒醒无奈愁如昨。”词人没有说是因为什么发愁,酒只能暂时麻醉神经,却人能从根本上排解忧愁,酒醒后“愁如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古来写“酒”与“愁”的诗词很多,如柳永有“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凤栖梧》),又有“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诉衷情近》)。意境与该词相近,这说明管鉴在某些方面受过他以前的一些词人的影响。

  但“殷勤”以下三句,则属作者创新。“殷勤待与东风约”一句,与上片“海棠”句相呼应,他要与那吹得迅猛异常的“东风”“约定”,“规劝”它:“莫苦吹花,何以吹愁却?”前句说,你人要苦苦地去吹那海棠花了;后句说,你用什么办法把我的“愁”吹跑呢?这里的写法颇为微妙,一是把“东风”人格化了,一是把作者的感情完全融合在客观事物中。把内心活动包含于客观景物之中,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历来有之,所谓“神与诗者妙合无垠”(《夕堂永日绪论》),自然和谐而恰到好处,这首词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
珠帘¹寂寂。愁背银缸(gāng)²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
译文:珠帘静静地低垂,她愁苦地背对着油灯流泪。记得少女时刚被选入宫内,三十六宫中数她最美。
注释:¹珠帘:指用珍珠缀饰的帘子。²银缸:这里指银灯或油灯。
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¹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译文:当年她备受君王恩宠,如今却被冷落在长门宫中。又传来君王车驾驶过的响声,而她却只能呆立不动,面对着黄昏中的落花,明月照着一个孤单的身影。
注释:¹羊车:羊车指帝王所乘之车,这里指帝王御幸其他宫女,经过其居所。

  这首词题为“宫怨”,反映的是宫廷女子失宠后寂寞无助的生活,词风哀婉,读来韵味无穷。首句点出眼下的寂寞之苦。“珠帘”指用珍珠缀饰的帘子,典用《西京杂记》中语。“珠帘寂寂”,是说来“风至则鸣”的珠帘,如今却寂静地低垂着,没有一点声音。这表明长时间没有人进来,室内的人也没有出去走动,甚至连一丝风也没有。由此可见何等冷清、寂静、落寞。第二句“愁背银缸泣”中银缸指的是银灯。银灯点亮,表明难熬的一个白天终于又过去了,但是更难熬的夜晚又无情地降临了。如此日复一日,深居于冷宫之中,满腹愁怨无法排遣,只好独自背着银灯哭泣。“背”字颇耐人寻味。人在高兴时通常对着灯儿言笑,而愁苦时则往往背对灯儿叹息落泪,仿佛怕内心难言的痛苦,被灯儿窥探而更加令人不堪,一面无声地流泪,一面回忆往昔的宠爱接着回忆起往昔幸福的情景:“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初选入宫时年轻美丽,楚楚动人,艳压群芳,独得恩宠。上片由今日写到昔日,下片则又从昔日回到今日,仍然是凄惨、痛苦。“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当年受帝王宠爱,如掌上明珠。而这美好的一切已一去不复返,如今美貌与宠爱并衰,帝王另宠新欢,将自己冷落在长门。“又是羊车过也”。羊车指帝王所乘之车,这里指帝王御幸其他宫女,经过其居所。与冷落“长门”,形成鲜明对照。用“又是”二字,则其中之难堪,由来已久矣。词中饱含辛酸。最后以景结情:“月明花落黄昏”。天已黄昏,花已飘落,月亮依旧那么明亮;其中之无奈,悲凉之情,绵绵不绝。

  该词语言明快、畅达,又含义隽永。起笔处摹写现实中的愁苦寂寥,中间回忆往昔的如梦美景,结尾处则又回到凄苦寂寞之中,感情波澜摇曳,曲折含蓄,令人回味不已。少

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刬然长啸,起来秋满庭户。
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¹烦暑。一枕新凉宜客梦,飞入藕花深处。冰雪襟怀,琉璃世界,夜气清如许。刬(chǎn)²长啸,起来秋满庭户。
译文:秋风好像通晓人意,为人们洗刷尽了三伏天的酷热。枕边吹来清新、凉爽的秋风,趁此良辰睡去,梦里追逐新凉游荡,最后竟飞到了荷花丛深处。在此安宁祥和、庄严清净的琉璃世界中,人的一切烦恼苦闷都荡然无存,胸怀也变得如冰雪般澄澈高洁。我发出一声长叹,坐起身来,看着那满院的秋色。
注释:¹三庚:三伏。是中国农历中划定三伏天开始的标准“夏至三庚便入伏”。指的是从夏至日开始算起,数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第一天。²刬然:一作“划然”。
应笑楚客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耿耿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应笑楚客¹才高,兰成愁悴,遗恨传千古。作赋吟诗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阑干,微云河汉²,耿耿³天催曙。此情谁会,梧桐叶上疏雨。
译文:应该笑那才华横溢的屈原和因忧愁而憔悴的兰成吧,他们千年的遗恨流传至今。吟诗作赋只不过是他们无奈的自我排遣罢了,那些忠言无人赏识不值分文,甚至不够买一杯清酒。淡淡的月亮西沉了,银河周围飘浮着薄云。天色渐亮,催促着黎明的到来。有谁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呢?恐怕只有打在梧桐树叶上稀疏的雨点吧。
注释:¹楚客:屈原。²河汉:指天上的银河。³耿耿:形容明亮。
本词上片侧重写秋夜之所见,下片主要写秋夜之所思所感。作者认为,古来骚人往往为人生失意而遗恨千古,何如托身山林,寄情风月呢?这当然是消极的,但在当时作为志行高洁者自我解脱的一种出路,也自有可理解之处。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liàn)¹花飘砌²。蔌(sù)³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zhè)(gū)唤起南窗睡。
译文:蔌蔌楝花飘满台阶,传来阵阵清香。梅雨过后,是萍风初起之时。我的幽情如湘水一样悠长,江南水乡的景色亦常常入我梦中。看书疲倦的时候,听着鹧鸪的叫声,不知不觉的就在南窗睡着了。
注释:¹楝(liàn):落叶乔木,初夏开花。²飘砌:飘落、堆砌。砌:台阶。³蔌蔌:形容楝花落下的声音。⁴萍风:语本宋玉《风赋》: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⁵吴峰:浙江一带的山。湘水、吴峰:泛指遥远的山水。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¹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mèi)²。人散后,一钩淡月³天如水。
译文:如此美意竟无人可以寄托,又有谁能解开我心中的幽愁呢?修竹边,稀疏的竹织帘里,歌罢用扇子拂去尘埃,舞罢微风掀起我的衣袖。人散后,只见碧天如水,一钩淡月斜挂在空中。
注释:¹疏帘:稀疏的竹织窗帘。²袂:衣袖,袖口。³淡月:一作“新月”。

  这是一首夏季避暑词。上片写夏日景色,下片写消夏生活。

  楝花备细,纷纷下落;梅雨落过,水草邃起,点明时序风物。情随湘水,梦绕过峰,屏风上所绘山水,使人遥想名胜景色。琴书倦、鹧鸪唤醒,南窗倦卧,写日常午睡之情。于是,耽情歌舞,玩月晚凉。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夏日图景,描绘出浓郁的生活情趣。

  这首词,写景抒情,用事运典,无不思致缜密。“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用程晓诗意:“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写伏暑天气,人们在家中歇息,很少来往。“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典用骆宾王《竞渡诗序》:“便娟舞袖,向绿水以全低,飘飏歌声,得清风而更远。”全词笔调纤灵,语句凝炼,对仗工整。是宋词艺苑中的一株奇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画毂(gǔ)¹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²
译文:在大路上驾驶着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正在赶路,恰好与心上人巧遇,女子在绣帘后面发出了一声令人肝肠寸断的娇呼,那离别的痛苦真是难以形容。只恨自己身上没绣长出彩凤那样的两只翅膀,可以随时飞到心上人的身边,不过幸运的是两个人的心,可以像灵异的犀牛角那样,让两个人无时无刻不是心意相通的。
注释: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于中好”。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¹画毂:用五彩装饰的车。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无题》诗,指心意相通,互相都明白对方的想法。灵犀:犀牛的角。据古书中记载,有种犀牛的角被称为“通天犀”,这种犀牛的角上有一条白线,通过白线可以互相传递信息,人们视其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金作屋¹,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²已恨蓬山³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译文:想当初两个人厮守的时候,真可以说是生活在金屋玉笼之中,与他们来往的人很多,家门前面经常是车水马龙。可是情郎一走,两个人相隔着万里蓬山,看不到心上人的面容,听不到心上人的声音,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够再见面呢?那绵绵不尽的相思之情,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呢!
注释:¹金作屋:暗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词中用来指宫女居住在豪华幽深的后宫。²刘郎:指刘晨。³蓬山:指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词中泛指神仙居处。

  词的上片主要是叙事,讲述的是作者偶遇佳人,并对佳人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故事。故事伊始,两人的相遇便颇具浪漫色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在狭窄的道路上作者恰巧遇到华美的宫车从旁经过,一声令人肠断的呼唤从绣帘中传出。这便是两人的初遇,爱情不期而至,词人对佳人一见钟情。接着,词人借用李商隐的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来表现自己与佳人二人心意相通、两情相悦。借用李句,读来琅琅上口,又富有文采,以彩凤、灵犀自比,自然而然地体现了两人的心意与情感,同时也使得作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上片叙事简单明了,又饱含情感,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鲜明生动,使人读来如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勾勒出二人相遇的场景及沉溺于感情的画面。

  词的下片主要描写的是作者的相思及求而不得、盼而不得见的苦闷愁情。词人化用了唐代诗人韩偓《无题》中的“绣屏金作屋,丝幰玉为轮”,在利用前人智慧之时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金作屋,玉为笼”,亦化用了“金屋藏娇”的典故,却又赋予“金屋”新的寓意,以“金屋”“玉笼”来形容佳人住处的华美,从而进一步暗示佳人身为皇宫中人的身份,同时也暗示着两人的身份之别,这似乎又暗示着两人无法圆满的结局,为这段感情蒙上了一层阴影。佳人深居宫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次的相遇只能是一次短暂的邂逅。“车如流水马游龙”,引用李煜的词句,将“如”字改为“游”字,更显动态感。车子接连不断像流水一样奔驰而过,马匹络绎不绝像一条条龙一样走动。两人很快就在茫茫人海中分离,从此相见无期。运用比喻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街景的热闹,而这种热闹又与词人此时落寞的心境形成了对比,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词人的失意与怅惘。最后两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运用刘郎的典故,来表现两人今后再相会的渺茫与遥遥无期,从而写出了词人对佳人的相思之情与怅惘的愁绪。词人改“一万重”为“几万重”,使这种愁绪与苦闷显得更加突出,也使词人的相思之情显得越发深重,情感更加鲜明、突出、沉重。

  这首词用语考究,借他山之石攻玉,信手拈来,却能驾轻就熟,左右逢源,词人驾驭语言的艺术可谓高超。

参考资料:
1、 张福清主编.宋代集句词评注: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07:第3-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