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寒更¹传晓箭²,清镜³览衰(shuāi)
译文: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明镜中先看到自己的衰老容颜。
注释:¹寒更:寒夜的更点。²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箭:古代计时仪器漏壶中的箭标,上面刻有度数,随着漏壶里的水不断下滴,箭标上的刻度依次显露出来,依据时刻报更。³清镜:明镜。⁴衰颜:衰老的容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隔牖(yǒu)¹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译文:隔窗听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门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
注释:¹牖:窗户。《说文》: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段玉裁注:“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即今之窗也。在墙曰牖,在屋曰窗。”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洒空¹牖巷静,积素²广庭³闲。
译文:飘洒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宁静,皑皑的积雪更觉庭院宽广清闲。
注释:¹洒空:指下雪。²积素:积雪。³广庭:宽阔的厅堂。引申为公开的场所。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借问袁安¹舍,翛(xiāo)²尚闭关。
译文:试问胡居士您在家里会怎么样,想必是坦然高卧柴门依旧紧关。
注释:¹袁安:东汉大臣。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这里用以指胡居士。²翛然:一任自然,无拘无束貌。

  此诗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是在雪中思友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的。

  首联对仗,“寒更”对“清镜”,“清镜览衰颜”有迟暮之感。颔联写开门所见,先倒叙一笔夜来听到的响动:“隔牖风惊竹”,然后反扣眼前所见的景象:“开门雪满山”,诗情跌宕起伏,奇趣横生。颈联继续写雪,从空中写到地上,特别表现晨雪带来的闲静。透过雪景传达无处不在的寒冷,为转写对胡居士的忆念蓄势。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以想象的手法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

  此诗中间二联是写雪景的名句。一般人好用鹅毛柳絮(如谢道韫)、碎琼乱玉(如施耐庵)等来写雪景。王维写雪,笔墨空灵,感觉细腻而有层次。诗人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视觉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风听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接下去的一联,“洒空”二字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给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诗人的心境。诗人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王维吸取了前人写雪的艺术经验,同样运用不粘滞于物象而纯从感觉印象着以淡墨的表现方法,绘出一幅清寒、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气的夜雪图。

  这首诗的主题和艺术构思,对后来的大历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等名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13-114

dōngwǎnduìxuěshìjiā

wángwéi tángdài 

hángēngchuánxiǎojiàn qīngjìnglǎnshuāiyán 
yǒufēngjīngzhú kāiménxuěmǎnshān 
kōngshēnxiàngjìng guǎng广tíngxián 
jièwènyuánānshè xiāoránshàngguān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风劲¹角弓²鸣,将军猎渭(wèi)³
译文: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
注释:¹劲:强劲。²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使用动物的角、筋等材料制作的传统复合弓。³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称渭城,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草枯鹰(yīng)¹眼疾²,雪尽马蹄轻。
译文:冬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飞驰的马蹄格外轻快。
注释:¹鹰:指猎鹰。²眼疾:目光敏锐。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忽过新丰市¹,还归细柳营²
译文:转眼已经路过新丰市,不久之后又骑着马回到那细柳营。
注释:¹新丰市: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古代盛产美酒的地方。²细柳营: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回看射雕(diāo)¹,千里暮云平²
译文:回首观望方才纵横驰骋之处,傍晚的云层已与大地连成一片。
注释:¹射雕处:借射雕处表达对将军的赞美。雕:猛禽,飞得快,难以射中;射雕: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此引用其事以赞美将军。²暮云平:傍晚的云层与大地连成一片。

  人尝论王维诗诗中有画,品《观猎》果不虚言。王维这首《观猎》,以一个“猎”字贯串全篇,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这组将军狩猎图又分为出猎图和猎归图。

  首联起句先写角弓鸣响,箭飞劲疾,然后才点出是将军冬猎。在强劲的北风中,传来了开弓放箭的声音,一开头便渲染出紧张肃杀的气氛,然后点明猎者和猎所,确是下笔不凡。

  “风劲角弓鸣”,未及写人,先全力写其影响:风呼,弦鸣。风声与角弓(用角装饰的硬弓)声彼此相应:风之劲由弦的震响听出;弦鸣声则因风而益振。“角弓鸣”三字已带出“猎”意,能使人去想象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射猎场面。劲风中射猎,待声势俱足,才推出射猎主角来:“将军猎渭城”。这发端的一笔,胜人处全在突兀,能先声夺人。

  具体描写纵鹰击捕,怒马追逐,进一步渲染了打猎的气氛,细致地刻画出打猎的场面,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疾”字刻画鹰眼锐利,以“轻”字形容马蹄迅捷,细腻传神。

  渭城为秦时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其时平原草枯,积雪已消,冬末的萧条中略带一丝儿春意。“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一般简洁、形象,颇具画意。“鹰眼”因“草枯”而特别锐利,“马蹄”因“雪尽”而绝无滞碍,颔联体物极为精细。“草枯鹰眼疾”不言鹰眼“锐”而言眼“疾”,意味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以“马蹄轻”三字则见猎骑迅速追踪而至。“疾”“轻”下字俱妙。三四句初读似各表一意,对仗铢两悉称;细绎方觉意脉相承,实属“流水对”。如此精妙的对句,实不多见。

  以上写出猎,只就“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不写猎获的场面。一则由于猎获之意见于言外;二则射猎之乐趣,远非实际功利所可计量,只就猎骑英姿与影响写来自佳。

  颈联的写作,从章法上来讲,一般都要转折,要在上两联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境界,转出新意来。但转折时意脉不能与前面断裂。这里的新丰市、细柳营故址均在今西安市附近,两地相距七八十里。细柳营,本是汉代名将周亚夫屯军之地,此处代指军营,即狩猎将军的住处。“还归”照应“忽过”,可见将军返营驰聘之迅速,画面具有飞动之感。诗人于此下一“忽”字,将其猎马之神态、将军之勇敢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到这里,读者闭上眼睛一想,一位将军的形象便会立即跃入眼帘,使人难以忘怀。这两句连上两句,既生动描写了猎骑情景,又真切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尾联更以写景收结,囊括全篇,贯通意脉。射雕处,又拱出一典,使全诗更加典雅。据《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此,斛律光被人称作“射雕手”。此处是代指将军射猎之处,隐含将军武艺之高强。此处射雕,并非实指。如若实指,则前边的“草枯鹰眼疾”则是白费笔墨。用“千里暮云平”一句结束,尤为精当。将军还归之晚,出猎之遥,全部暗示出来,并给人留下回想的余地。

  首尾不但彼此呼应,而且适成对照:当初是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此时是风定云平,与猎归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写景俱是表情,于景的变化中见情的消长,堪称妙笔。七句语有出典,语出《北史·斛律光传》载:北齐斛律光精通武艺,曾射中一雕,人称“射雕都督”。此言“射雕处”,借射雕处赞美将军的膂力强、箭法高。诗的这一结尾遥曳生姿,饶有余味。

  总的来说,王维的诗,或以悠闲古淡见长,或以豪迈精工著称。此诗气概豪迈,造句精工,章法严整,诗味浓郁。此诗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54-56
2、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8-159

guānliè

wángwéi tángdài 

fēngjìnjiǎogōngmíng jiāngjūnlièwèichéng 
cǎoyīngyǎn xuějìnqīng 
guòxīnfēngshì xuánguīliǔyíng 
huíkànshèdiāochù qiānyúnpíng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¹云暮(mù)²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译文: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
注释:¹岁暮:年末,指诗题所言的岁晏。²云、矣: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渔父天寒网罟(gǔ)冻,莫徭(yáo)¹射雁鸣²桑弓³
译文: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白人射雁拉响桑弓。
注释:¹莫徭:湖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隋书·地理志下》记载,莫徭善于射猎,因其先祖有功,常免征役。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诗。²鸣:弓开有声。³桑弓:桑木作的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去年米贵阙(quē)军食¹,今年米贱大伤农。
译文: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
注释:¹阙军食:据《唐书·代宗纪》记载,大历二年(767)十月,朝廷令百官、京城士庶出钱助军,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以补给军粮。这句是说米贵是由于朝廷赋税的繁重引起的。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
高马¹达官²³酒肉,此辈(zhù)(zhóu)茅茨(cí)空。
译文: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
注释:¹高马:指高头大马。²达官:指显达之官。³厌:同“餍”,饱食。⁴此辈:即上渔民、莫徭的猎人们。⁵杼柚:织布机。⁶茅茨:草房。这两句是说骑着高头大马的达官显贵们饱食酒肉,而贫穷人民的一切却被剥削的干干净净。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rǔ)¹休枉杀南飞鸿²
译文:楚人喜欢鱼虾不愿吃鸟肉,你们不要白白杀害南飞的孤鸿。
注释:¹汝:指莫徭。²鸿:大雁,这里代指飞禽。这两句是说楚人不喜食禽兽之肉,即使莫徭射猎到飞禽也换不到多少钱,只是白白射杀了南飞的大雁,也不利于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况闻处处鬻(yù)¹男女²,割慈忍爱³租庸(yōng)
译文:何况听说处处卖儿卖女,来偿还租庸。
注释:¹鬻:出卖。²男女:即儿女。³割慈忍爱:指出卖儿女。⁴还:交纳。租庸:唐时赋税制度有租、庸、调三种,租是交纳粮食,调是交纳绢绫麻,庸是服役。这里代指一切赋税。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往日用钱捉私铸(zhù)¹,今许铅锡和青铜。
译文:过去用钱严禁私人熔铸,今天竟允许铅锡中掺和青铜。
注释:¹私铸:即私家铸钱。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刻泥¹为之最易得,好恶²不合³长相蒙。
译文:刻泥的钱模最容易取得,但不应让好钱坏钱长时欺蒙!
注释:¹刻泥:用胶泥刻制铁模。这句是说你们何不干脆用泥巴作钱来欺骗人民,这样岂不是更容易得到好处吗?²好恶:好钱和恶钱,即官钱和私钱。³不合:不应当。是说应当及时禁绝私铸恶钱,不使好钱和恶钱长相欺骗,同时通用。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万国¹城头吹画角,此曲²哀怨何时终?
译文:各地城头都在吹起号角,这样哀怨的曲调几时才能告终?
注释:¹万国:普天之下。²此曲:指画角之声,也指他自己所作的这首《岁晏行》。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时局仍一片混乱。藩镇割据,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百姓灾难深重。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春,杜甫已五十七岁,携家人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三峡,这年冬天(题中“岁晏”即岁暮)来到岳州(今湖南岳阳),作此诗以记途中见闻。

  全诗前四层各四句,末用二句作结,共五层。“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一作云)中。”首句承题,点明时令节候。“潇湘洞庭”,点出诗人行经之地。一年将尽,北风呼啸,潇湘二水、洞庭湖上,雪花纷纷扬扬。诗歌开篇就勾勒出一幅天寒地冻、惨淡惨冷的背景。写岁晏景事,为全诗写时事创造气氛。“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罟,即网。莫徭,《隋书·地理志》下载:长沙郡杂有夷蜑,名曰莫徭,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故以为名。刘禹锡有《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诗,足见这种少数民族长于射猎。桑弓,桑木做的弓。开弓射雁有声,故曰“鸣”。三四句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摇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据《旧唐书·代宗纪》记载,公元767年(大历二年)夏历十月,减京官职田三分之一充军粮。又十一月,率百官京城士庶,出钱以助军。这首诗作于公元768年冬,因此说“去年”。安史之乱平定后,随之而来的是与吐蕃作战,加之地方军阀叛乱,生产破坏,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人民不堪其苦。这年眼见丰收,米价又太贱,“谷贱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厌,同餍,吃饱喝足。此辈,指农家夫妇。杼柚,织布机上的两个部件。茅茨,即茅草屋。高车驷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男耕女织的农民终年辛勤却一无所有,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道出了人间的不平。前四句伤穷民之渔猎者,此四句又伤穷民之耕织者,再以民生为念,令人感泣。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楚人,今湖南等地春秋战国时属楚,这里指湖南一带的人。《风俗通》说:“吴楚之人,嗜鱼盐,不重禽兽之肉。”所以,莫徭射雁并不能换来收入以改变穷困处境,等于白害了鸿雁生命,所以说“枉杀”。诗用“汝休”二字,有劝诫之意,语气沉郁,表现了诗人对飞鸿的同情,同时使人联想起民间“哀鸿遍野”的惨境。“割慈忍爱”是指出卖儿女。还,指缴纳。租庸,指唐王朝所实行的“租庸调”赋役制度:丁岁纳粟稻谓之租,不役者日纳绢三尺谓之庸,纳绢绫绵麻谓之调。这里所说“租庸”实际上包括了一切苛捐杂税。说鱼说鸟,直承渔父、莫徭而来;说租说庸,直承农夫、杼柚而来。前面已描写了百姓生活之苦,又“处处”迫于赋敛之困,以至卖儿鬻女。“况闻”有进层之意。这就进一步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写出剥夺者对百姓的残酷压榨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唐初曾禁止私铸钱,规定“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旧唐书·食货志》)。天宝以后,地主商人盗铸严重,在青铜里掺和铅锡,牟取暴利。官府听之任之,所以说“今许”。“刻泥”句,旧注为“以泥为铸模”,意思是:用泥土做成钱岂不更简单,更不费成本!愤激中有讽刺,入木三分。诗人认为官府允许私铸铜钱,百姓吃亏,不该总这样长期蒙混下去。诗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抨击了当时朝廷政策。如此仗义执言,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疾苦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万国,泛指各地。画角,古管乐器,形如竹筒,本细末大,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发声哀厉高亢,军中多用以报告时辰。吹画角,指战乱不止。天下万国都在兵荒马乱中,处处城头吹起凄凉的画角。天下愈乱,百姓愈遭殃。诗的最后说:这画角的声声哀怨,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诗首从岁暮所见写起;诗末以岁暮所闻收束,表达忧乱之意,点破题旨,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深深忧虑。杜甫擅长七古,多以时事入诗,且善于将时事注入纪行咏怀的作品中。其间,又常用简炼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社会内容。如“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等,都高度地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战乱中的基本面貌,杜甫以诗入史,亦诗亦史,其思想内容的深度广度,其叙事艺术的高度成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堪称首屈一指。

suìyànxíng

 tángdài 

suìyúnduōběifēng xiāoxiāngdòngtíngbáixuězhōng 
tiānhánwǎngdòng yáoshèyànmíngsānggōng 
niánguìquējūnshí jīnniánjiànshāngnóng 
gāoguānyànjiǔròu bèizhùzhóumáokōng 
chǔrénzhòngzhòngniǎo xiūwǎngshānánfēihóng鸿 
kuàngwénchùchùnán rěnàihuányōng 
wǎngyòngqiánzhuōzhù jīnqiānhuòqīngtóng 
wéizhīzuì hǎoèchángxiāngmēng 
wànguóchéngtóuchuīhuàjiǎo āiyuànshízhōng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腊日常年暖尚遥¹,今年腊日冻全消。
译文: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今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
注释:¹遥:遥远。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冻春光有柳条。
译文:山陵间的雪都已消融露出了嫩绿的萱草,透过烂漫的春光,纤细的柳枝随风起舞。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chén)¹
译文:想要在这良宵夜纵酒狂饮,一醉方休,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
注释:¹紫宸朝:宣政殿北曰紫宸门,内有紫宸殿,即内衙之正殿。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¹银罂(yīng)²下九霄。
译文:皇帝召近臣晚入于内殿,赐食,加口脂腊脂,感念皇帝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注释:¹翠管:碧玉镂雕的管状盛器。²银罂:指银质或银饰的贮器。

 tángdài 

chángniánnuǎnshàngyáo jīnniándòngquánxiāo 
qīnlíngxuěhuánxuāncǎo lòuxièchūnguāngyǒuliǔtiáo 
zòngjiǔmóuliángzuì huánjiāchūsànchéncháo 
kǒuzhīmiànyàosuíēn cuìguǎnyínyīngxiàjiǔxiāo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岁暮阴阳¹催短景(jǐng)²,天涯霜雪霁(jì)³寒宵。
译文:岁末时节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注释:¹阴阳:指日月。²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³霁: 雪停。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鼓角¹声悲壮,三霁²星河³影动摇。
译文:破晓时军营中鼓角声更显得悲壮凄凉,银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
注释:¹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²三霁:指瞿塘霁、巫霁、西陵霁。³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千家 一作:几家)
野哭¹千家闻战伐²,夷歌³数处起渔樵(qiáo)
译文: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 夷歌”之声。
注释:¹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²战伐:崔旰(gàn)之乱。³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音书 一作:依依)
卧龙¹跃马²终黄土,人事³音书寂寥。
译文: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最终也成了黄土中的枯骨;人事与音书,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注释:¹卧龙:指诸葛亮。²跃马:指公孙述。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³人事:指交游。⁴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⁵漫:徒然、白白的。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霁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在霜雪刚停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诗人对着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正是五更天快亮的时候,诗人忧愁难眠,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戈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天空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霁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霁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居此地,渔夫樵子不时在深夜传来“夷歌”之声。“数处”指不只一处。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白帝城》)“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末尾一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清代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唐诗别裁》)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算不了什么。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前人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明代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tángdài 

suìyīnyángcuīduǎnjǐng tiānshuāngxuěhánxiāo 
gēngjiǎoshēngbēizhuàng sānxiáxīngyǐngdòngyáo 
qiānjiāwénzhàn shùchùqiáo  (qiānjiāzuò jiā )
lóngyuèzhōnghuáng rénshìyīnshūmànliáo  (yīnshūzuò  )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艳质¹无由²见,寒衾(qīn)³不可亲
译文:心中思念多年却没办法相见,棉被冰冷简直无法挨身。
注释:¹艳质:指女子艳美的资质,这里指诗人怀念的“湘灵”。²无由:没有办法。³寒衾:冰凉的被子。衾,被子。⁴亲:动词,亲近、接近,这里指挨着身子,接触肌肤。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何堪¹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译文:怎能忍受得了这一年中最长的寒夜,更何况你我都是孤独失眠的人。
注释:¹何堪:怎能忍受。

dōngzhìhuái怀xiānglíng

bái tángdài 

yànzhìyóujiàn hánqīnqīn 
kānzuìcháng zuòmiánrén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¹
译文: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仍然有春天的盛貌。
注释:¹春华:比喻季节盛况美丽自然风貌,又有初春形态气候之盛貌。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霜轻未杀萋(qī)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译文:小草上落着轻轻的一层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了的沙粒一般。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老柘(zhè)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译文:老柘树叶子是黄色的,犹如一棵娇嫩的小树。寒樱不依时序,开出枝枝白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译文: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作为太守的我被公务缠身,没有进入酒家的理由。

zǎodōng

bái tángdài 

shíyuèjiāngnántiānhǎo liándōngjǐngchūnhuá 
shuāngqīngwèishācǎo nuǎnchūgānshā 
lǎozhèhuángnènshù hányīngzhībáishìkuánghuā 
shíquèxiànxiánrénzuì yóujiǔjiā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hán)(dān)¹驿²里逢冬至³,抱膝灯前影伴身
译文: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节,而我只能抱膝坐在灯前,与自己的影子相伴。
注释:¹邯郸: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²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³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⁴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⁵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想得家中夜深¹坐,还应说着远行人²
译文:想到家中亲人今日也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会谈论着我这个离家在外的人。
注释:¹夜深:犹深夜。²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79-880

hándāndōngzhìjiā

bái tángdài 

hándān驿féngdōngzhì bàodēngqiányǐngbànshēn 
xiǎngjiāzhōngshēnzuò háiyīngshuōzheyuǎnxíngrén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已讶¹(qīn)²冷,复见窗户明。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注释:¹讶:惊讶。²衾枕:被子和枕头。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¹
译文: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¹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在大自然众多的景物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冰清玉洁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卷帙浩繁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

  这首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中写夜雪的不多,因为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富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跳出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窠臼,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再现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足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见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说明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烘托,句句写人,却处处见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转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 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布局井然,层层推进,从触觉、视觉、听觉三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结尾句以有声衬托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隽永清新,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诗人彻夜无眠的孤寂也表露无遗。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体现白居易诗歌一贯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211 .

xuě

bái tángdài 

qīnzhěnlěng jiànchuāngmíng 
shēnzhīxuězhòng shíwénzhézhúshēng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未洗染尘缨(yīng)¹,归来芳草平²
译文:沾满灰尘的帽子还未清洗,匆匆归来后立即叩访山门。
注释:旧山:安旗等认为此指四川江油境内的匡山。匡山也叫戴天山。¹染尘缨:沾满灰尘的帽子。²芳草平:即芳草坪。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¹晴。
译文:爬满青藤的小路向远处伸延,高远的万点雪峰若隐若现。
注释:¹雪峰:安旗等注:“雪峰,当指岷山,俗称雪山,在江油县(即今四川省江油市)西北三百里,四季常有积雪。”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译文:周围满地都铺上枯枝冷叶,寒冷的峡谷中都是凝滞不动的密云。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嫩篁(huáng)¹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译文:冬日里生命常新的嫩篁竹,深山中老树古木斜倒着横在江面。
注释:¹篁:竹子。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译文:白狗离开村子在远处狂吠,苍苔在屋里的墙壁上生长。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穿厨孤雉(zhì)¹过,临屋旧猿鸣。
译文:厨房中出现野鸡穿来穿去,临屋处依然有猿猴在啼鸣。
注释:¹雉:野鸡。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译文:树枝掉落上面的鸟巢还在,篱笆疏漏成为野兽的路径。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拂床苍鼠走,倒箧(qiè)¹素鱼²惊。
译文:整理床铺有苍鼠急忙逃走,倒出箱子惊动了箱中蠹鱼。
注释:¹箧:箱子。²素鱼:即蠹鱼,蛀蚀书籍衣物的小虫,因其色白,故名。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¹
译文:要发愤读书学好治国本领,养成青松一样高尚的品格。
注释:¹素贞:指情操。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¹
译文:这次回来不久将又要离去,离开后准备大干一番事业。
注释:¹三清:道教指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包括玉清、上清、太清。此处比喻朝廷。

  此诗为李白在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诗写自己匆匆归家发现旧居的荒败景象,表达了即将告别隐居读书生活的留恋之情。全诗采用移步换形之法,描写旧山景象和旧居的荒败,叹惋之情中却展示了自己立志发愤读书,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诗在形式上既讲求格式又不为格律所羁缚,体现了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形式迁就内容的特点。

  诗中的李白归心似箭,未洗征尘,行色匆匆,即叩访山门。那久违的远山近水仿佛对他有意,那故园的芳草仿佛对他有情。在归来的路上,他以诗人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一系列景象:那碧绿的“一条藤径”,那高远的“万点雪峰”,满地密密麻麻的枯枝冷叶,一谷厚厚浓浓凝滞不动的寒云,冬日里生命常新的嫩篁,深山中老树古木破江而横。

  根据诗中的描写,万点静寂的雪峰前有一条鲜活碧绿的藤径,人踪渺无的自然里有冲风冒雪的嫩篁常青,纵然“谷寒云不行”,纵然“古树倒江横”,但静寂中依旧有远山的召唤,死灰中依旧有顽强的生命,这就是不灭的人性之灯。正是在这样的自然里,在这样的山水中,李白真切地感到,他的心是属于阳光、雪峰、嫩竹、白云和大自然的,也只有在自然的山水之中,他的心才是最自由的。人在自然山水中放情,心在自然山水中平衡,诗人在登山涉水之中感受到了自然给予他的无限生命力和无尽的快慰感。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两句,表明李白此次回归“旧山”,只是作短暂停留,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又将远离。“归”即将“别”,要告别自己熟悉的居所,告别多年读书学习的一段重要人生经历,无怪乎作者使用了那么多笔墨。诗中明白宣告“去合到三清”,意即以诗文干谒权贵,重用于当世,以伸鲲鹏之志。

  李白的这种对自然山水的心仪与交流,是一种人格的“寻真”。他希望达到的,就是借客观自然山水的清凉,来尽情洗涤自己主观的俗虑。在李白的笔下,自然山水有时就是一种象征,当自然山水被当作是一种客观关联物,作为一种永恒的象征时,它就能使李白产生强烈的时空意识。

  这首诗首先写冬归旧山的急切心情,再写归山所见景象。虽然时值寒冬,地冷谷寒,但难掩诗人对旧山的喜爱:万点雪峰,在阳光下闪烁;爬满青藤的山间小路,依然充满生机。接着近距离描写旧居的荒凉破败。由于离居时久,诗人居所已成雉飞、猿啼、鼠走、兽奔之地,在铺陈描写中诗人难以掩饰的叹惋之情表露无遗。最后诗人表示要重新振作,发愤读书,以求闻达于当世,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参考资料:
1、 敬永谅.李白《冬日归旧山》探微.文史杂志,2004(5)

dōngguījiùshān

bái tángdài 

wèirǎnchényīng guīláifāngcǎopíng 
tiáoténgjìng绿 wàndiǎnxuěfēngqíng 
lěngxiānjìn hányúnxíng 
nènhuángqīnshě shùdàojiānghéng 
báiquǎncūnfèi cāngtáishàngshēng 
chuān穿chúzhìguò línjiùyuánmíng 
luòqíncháozài shūshòuchéng 
chuángcāngshǔzǒu dàoqièjīng 
yànxiūliáng qiāosōngzhēn 
shíchóng dàosānqī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