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吾资¹²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³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译文: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很久都不放纵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注释:¹资:天资,天分。²之:助词。³倍人:“倍于人”的省略。⁴屏:同“摒”,除去、排除。⁵圣人:指孔子。⁶卒:终于。⁷鲁:迟钝、不聪明。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蜀之鄙¹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²,何如?”富者曰:“子何恃³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译文: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过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注释:¹鄙:边远的地方。²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³何恃:“恃何”的倒装。恃,凭借、依靠。⁴钵:和尚用的饭碗。⁵买舟:租船。买,租、雇的意思。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¹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²
译文: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注释:¹顾不如:难道还不如。顾,难道。²自力者也:判断句,表示肯定,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反之,不通过学习,就是极容易的事也会被视作十分困难。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天资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学习,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摆脱昏与庸的境地;而天资聪敏,才能出众的人,如果自暴自弃,不学无术,也将与昏庸者为伍。相传孔子的学说由智能鲁钝的曾参传给了子思,再由子思之徒传给了孟子。所以作者说:“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因而作者认为昏庸与聪敏是相对的,关键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这第一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

  文章的第二段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所谓“立志”,不仅是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正是学习中第一可贵的。这一段通过具体生动的记叙,设想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形象地揭示出立志的重要,犹如一则寓言故事,虽然平易简单,却寓有深刻的道理。

  最后一段结论,还是归结到聪敏与昏庸的问题:聪敏不可恃,昏庸也不可限,关键在于能否力学不倦。作者强调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摆脱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对于不同天资的人都有勉励的作用。他对聪敏“可恃而不可恃”,对昏庸“可限而不可限”的辩证认识无疑都是很有见地的。

  全文始终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可变的。接下来又从昏庸和聪敏及其与成败的关系立论,反复辨难,说理明白,使读者信服。蜀僧的一贫一富,贫者仅恃一瓶一钵,富者可以买船而下,结果贫者至南海而富者不能至,始终在强烈的对比中展开说理,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文中多用偶句,如:“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以及“吾资之昏”与“吾资之聪”两段,“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与“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两段等在句法上都两两相对,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文中并没有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切合题旨。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

wéixuéshǒushìzhí

péngduānshū qīngdài 

    tiānxiàshìyǒunán wéizhī nánzhě wéi zhěnán rénzhīwéixuéyǒunán xuézhī nánzhě xué zhěnán 

    zhīhūn dàirén cáizhīyōng dàirén dàndànérxuézhī jiǔérdàiyān chéng érzhīhūnyōng zhīcōng bèirén cáizhīmǐn bèirén bǐngéryòng hūnyōng shèngrénzhīdào chuánzhī ránhūnyōngcōngmǐnzhīyòng yǒuchángzāi 

    shǔzhīyǒuèrsēng pín  pínzhězhěyuē  zhīnánhǎi   zhěyuē  shìérwǎng  yuē  píng  zhěyuē  shùniánláimǎizhōuérxià yóuwèinéng shìérwǎng  yuèmíngnián pínzhěnánhǎihuán gàozhě zhěyǒucán 

    西shǔzhīnánhǎi zhīqiān sēngzhěnéngzhìérpínzhězhìyān rénzhīzhì shǔzhīsēngzāi ?shìcōngmǐn shìérshì shìcōngmǐnérxuézhě bàizhě hūnyōng xiànérxiàn xiànhūnyōng érxuéjuànzhě zh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很久都不放纵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过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注释

资:天资,天分。

之:助词。

倍人:“倍于人”的省略。

屏:同“摒”,除去、排除。

圣人:指孔子。

卒:终于。

鲁:迟钝、不聪明。

鄙:边远的地方。

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何恃:“恃何”的倒装。恃,凭借、依靠。

钵:和尚用的饭碗。

买舟:租船。买,租、雇的意思。

顾不如:难道还不如。顾,难道。

自力者也:判断句,表示肯定,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2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
创作背景

  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限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考资料:
1、 金华,安茂波 .《国人必读古文手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1 :433 .
2、 李俊伟 .《中医经典国学名篇选编》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 :124 .
鉴赏

  文章一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反之,不通过学习,就是极容易的事也会被视作十分困难。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天资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学习,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摆脱昏与庸的境地;而天资聪敏,才能出众的人,如果自暴自弃,不学无术,也将与昏庸者为伍。相传孔子的学说由智能鲁钝的曾参传给了子思,再由子思之徒传给了孟子。所以作者说:“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因而作者认为昏庸与聪敏是相对的,关键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这第一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

  文章的第二段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所谓“立志”,不仅是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正是学习中第一可贵的。这一段通过具体生动的记叙,设想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形象地揭示出立志的重要,犹如一则寓言故事,虽然平易简单,却寓有深刻的道理。

  最后一段结论,还是归结到聪敏与昏庸的问题:聪敏不可恃,昏庸也不可限,关键在于能否力学不倦。作者强调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摆脱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对于不同天资的人都有勉励的作用。他对聪敏“可恃而不可恃”,对昏庸“可限而不可限”的辩证认识无疑都是很有见地的。

  全文始终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可变的。接下来又从昏庸和聪敏及其与成败的关系立论,反复辨难,说理明白,使读者信服。蜀僧的一贫一富,贫者仅恃一瓶一钵,富者可以买船而下,结果贫者至南海而富者不能至,始终在强烈的对比中展开说理,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文中多用偶句,如:“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以及“吾资之昏”与“吾资之聪”两段,“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与“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两段等在句法上都两两相对,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文中并没有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切合题旨。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
彭端淑

彭端淑

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 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zhǔ)¹边菊花亦已黄。
译文:江边的枫叶刚刚经历过风霜火红似火,小岛边上的菊花也已经逐渐变得枯黄。
注释:¹渚:水中陆地,即小岛。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¹五湖²意何长。
译文:乘着小舟泛湖,直到太阳下山还没有尽兴,在这湘江、洞庭湖上我们忘却忧愁饮酒作诗,更显得情意悠长。
注释:¹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²五湖:此处指洞庭湖。

  这首诗写诗人继续歌咏洞庭湖,写诗友们饶有兴趣地在秋风落叶中怀古论今。前两句“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俊逸清畅的情调中又充满忧伤和苍凉。

  后两句“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说他们游兴正浓,虽然都觉得抑郁,但生活还是要继续。诗中表明,感受秋风之凉爽和秋叶之静美,忘却无尽烦恼和满怀忧愁,在湖光山色之间与旧友畅游,这才是珍惜现在、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诗人歌咏洞庭湖,即景抒情,吊古伤怀,寄托深而寓意长。全诗形象明朗,色彩鲜亮,章韵高亢,声调昂扬,和谐完美地表现了苍凉的情绪,可谓声情并茂。前人谓贾至“特工诗,俊逸之气,不减鲍照、庾信,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这一评论相当中肯。这组诗的艺术特色正是充满俊逸之气和清畅之调。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71
2、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43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zhǔ)莲花脱锦衣收,风蓼(liǎo)¹青雕红穗(suì)秋,堤柳绿减长条瘦。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²城下,西津渡³口,北固山头。
译文:小洲边的野荷,花瓣脱落,粲绿的荷叶也已委靡。风中的秋蓼不再青葱,暗红色的穗花一派凄凄。堤岸的杨柳减了翠色,只留下几乎光秃的长条细细。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结在一起。古往今来,离情别恨最是难以摆脱和忘记。镇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一路上我都惆怅不已。
注释:瓜洲:在江苏邗江县南之运河入长江处,与镇江隔岸相对,为著名的古渡口。¹蓼:植物名,生水边,开鞭穗状小花。²南徐: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县。³西津渡:一名金陵渡,在镇江城西蒜山下的长江边。⁴北固:山名,在镇江市内长江岸上,为著名的古要塞与名胜地。

  长江素称天堑,横渡决无今日交通之便捷。所以古人渡江之时,无不心潮澎湃,产生各种各样不可名状的愁情。作者此时是从北岸的瓜洲渡往对岸,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该篇同同类作品渡江伊始即心绪联翩的通常作法不同,它选择表现的区段是“近岸”与“上岸”的部分。起首三句鼎足对,分写了洲渚、江滩、堤岸,虽也是由远及近,却已是渡行的结束,且所着笔描绘的,是举目所见的由植物所呈现的萧瑟秋景。这就使该曲有别于以表现大江江面为主的渡江之作,不以雄奇险豪为目的,而更多了一种冷落衰凉的旅愁情味。

  “堤柳绿减长条瘦”,是“渚莲”、“风蓼”萧索风景的延伸,也是此时距诗人最近的感受对象。作者遂以此为过渡,生发出离情别意的感慨。“今古悠悠”是从时间着笔,而继后的三处镇江地名则从空间入手,两相综合,便将别离之恨从秋景的细部拓展弥漫开来,有一种触目皆愁、挥之不去的意味。行程已经结束,而“别离情”却紧萦心头,这就写出了“渡瓜洲”的心绪。可见起首三句的景语,虽然局面不大,却有赋中见兴的效果。赵善庆所作散曲多为写景小令,而其笔下景语多近寒瘦,有孟郊、贾岛的风格。这在元散曲中虽不多见,却也别具一种特色。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渡瓜洲

shuǐxiānzi··guāzhōu--zhàoshànqìng

zhǔliánhuātuōjǐnshōufēngliǎoqīngdiāohóngsuìqiūliǔ绿jiǎnzhǎngtiáoshòuxíngrénláichóubiéqíngjīnyōuyōunánchéngxià西jīnkǒuběishāntóu

囊封初上九重关,是日清都虎豹闲。
(náng)¹初上九重关²,是日清都³虎豹闲。
译文:奏折闯过关卡送达朝廷,恰好这天虎豹被关禁闭。
注释:胡邦衡:胡邦衡,字邦衡。¹囊封:古代臣子上给皇帝的秘密奏章,都用囊装起,以防泄露,也叫封事。²九重关:指朝廷。³清都:古代神话中天帝住的地方,据说清都共有九道门,南虎豹把守。
百辟动容观奏牍,几人回首愧朝班?
百辟(bì)¹动容观奏牍²,几人回首愧朝班?
译文:百官们惊恐地看着密奏,却没有几人为怯懦羞愧。
注释:¹百辟:朝中大臣。²奏牍:书写奏章的简牍。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南州瘴海间。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堕(duò)南州瘴(zhàng)¹间。
译文:胡邦衡公忠义心名高北斗,却身堕南海边毒瘴之地。
注释:¹瘴海:有瘴气的(恶性疟疾流行的)滨海地区。
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招贾生还。
不待他年公议出,汉廷行招贾生¹还。
译文:用不着几年后公正评议,朝廷会将胡公重新召回。
注释:¹贾生:汉代贾谊,谪居长沙。
这首句指胡邦衡所上“封事”,“九重关”,君门九重,极言深不易达。第二句借天上的虎豹言“封事”上达帝前之不易。“清都”,这里以清都比朝廷,虎豹指奸臣和爪牙。第二句是补充第一句之意,因当天守关虎豹被关,所以“封事”能直达殿上。三四句写朝廷上的震动。“百辟动容”指大臣们看到奏牍时受惊之情。四句写奏牍的威力,不知有多少人感到素餐尸位的可耻。胡邦衡当时不过是枢密院编修官,能够挺身直言,朝堂上的衮衮诸公自愧不如,这句写得含蓄。以上四句喷薄而出,写朝廷一面。第五句转到胡邦衡仗义敢言的精神,可与日月争辉。普通夸赞名望高为泰山北斗,这里更说胡邦衡的声名高在北斗众星之上。六句一落千丈,名高北斗,却被贬到南海瘴疠之乡。“堕”字用得有力,和上句北斗星辰紧连,这样的人竞落到这等地步,充满了赞仰、同情和不平之意。一句天上,一句地下,大起大落。末二句又复振起,以贾生比胡邦衡,认为公道是非总不可泯,胡邦衡必然会很快召回朝廷。贾谊为了汉室的久安,上疏直言,受到大臣嫉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又为汉文帝召回。这两句用此典故,但加上“不待”“行”等字,既有对胡邦衡的祝福,对当时朝廷“公议”不出的批评,也含有对奸臣当道不会长久的信念。八句诗既是一气呵成,又极抑扬顿挫之致,大长正气。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834-836页

sòngbānghéngzhīxīnzhōubiǎnsuǒ ·

wángtíngguī sòngdài 

nángfēngchūshàngjiǔchóngguān shìqīngbàoxián 
bǎidòngróngguānzòu rénhuíshǒukuìcháobān 
mínggāoběidǒuxīngchénshàng shēnduònánzhōuzhànghǎijiān 
dàiniángōngchū hàntíngxíngzhāojiǎshēnghuán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
小车班班¹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出门茫茫何所之?
译文:小车斑斑响黄土扬尘时已晚,丈夫在推车,妻子在拉车。走出家门一片渺茫往哪里去呢?
注释:行:指的是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¹班班:古代手推木轮车行进的声音。
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
青青者榆(yú)¹疗吾饥²。愿得乐土³共哺糜(mí)
译文:青青的榆荚用来止住我的饥饿,希望得到一个使人活命的地方一家人在一起有口粥喝。
注释:¹榆:木名。其叶、荚及树皮可食。旧时北方灾年饥馑,常以充饥。²疗饥:言充饥如治疗疾病。³乐土:安乐之地。⁴共哺糜:一起喝粥,即有碗饭吃。糜,即糜子,黍之不粘者,可以做粥。
风吹黄蒿,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
风吹黄蒿,望见垣(yuán)堵,中有主人当饲汝¹
译文:那边风吹枯黄的野蒿,望得见矮矮的围墙,也许里面的主人会给你一点东西吃吧。
注释:¹饲汝:给你饭吃。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扣门无人室无釜,踯(zhí)(zhú)¹空巷泪如雨。
译文:轻轻敲门不见人,屋里没有烧饭的锅主人也逃荒了,只有徘徊失望地在空巷里眼泪如雨下。
注释:¹踯躅:徘徊不去。

  这首诗通过一对灾民夫妇推小车流浪情景,生动地勾勒了一幅悲惨的明末流民图,表现诗人对灾民的深切关注和同情。这首诗采用新题乐府形式,以白描手法真实而简练地刻画了一对灾民夫妇形象,悲切凄惨,哀哀动人。

  这首诗是作者导演的一幕饥民流离剧:一条曲曲折折的小径通向前台,已是薄暮时分,远远望去,从黄尘纷扬的路上,出现了杂沓而来的独轮车。全台静默,只听见车轮辘辘之音由远而近,终于有一辆来到了前台——分明是一对疲惫不堪的夫妇,女的在前拉扶车把,男的在后勉力推行,车上大抵是些锅盆、铺盖之类,自然还有几个面呈菜色的小儿女,这就是开篇三句展现的景象。“班班”叙小车之多,可知流离者非止一家。向“晚”而“黄尘”未歇,正是久旱不雨所造成的。寥寥几句,展示饥民流亡景象,宛然如在目前。

  接着三句,可以视为这对夫妇的凄惶唱叹。“出门茫然何所之?”咏叹当日离家情状:瞻念前路,旱情茫茫,离家出走,又能逃往何处。“青青者榆挽吾饥”,叹息夙行夜宿,沿途竟无粒米进肚,只能采食榆叶充饥。榆叶椭圆而小,故能抵御久早。“愿得乐土共哺糜”,则暗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诗经·魏风·硕鼠》,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汝),适彼乐土”之语,讥刺统治者“重敛”,害得百姓纷纷逃亡,欲寻找一片“乐土”安居;二是汉乐府《东门行》,叙饥寒交迫的城市贫民铤而走险,妻子啼哭牵衣劝阻,有“他家但愿富贵,贱妻与君共哺糜”之语。诗人巧妙地将两者融为一句,含蓄地指明:饥民之流离,岂止旱灾所致,更有统治者横征暴敛之故。若非如此,则家存蓄积,又何惧眼前之旱。而这对夫妇所企望的“乐土”,又不过是求得一点薄粥(糜)糊口而已,可见愿望之低微。

  随着出现的,是一个“喜剧”式场景:“风吹黄蒿,望见坦堵,中有主人当饲汝。”蒿而称“黄”自然也干枯了,不过,它们大约长得较高,一度挡住了视线,恰好一阵晚风吹来,终于让这对夫妇“望见”,前方竟有一带院墙。此句一本作“风吹黄蒿见坦堵”,施蛰存先生以为“有一‘望’字较佳”,大约带有无意中望见的惊喜意味,更觉传神。

  “中有主人当饲汝”,便是“望见坦堵”后的微妙对白:既是院墙,想必是村巷、人家。虽然他们也未必宽裕,但给口稀汤喂你,大约总不是奢望吧。一个“汝”字点明,说话者当是在前的妇人,而且从慈母心理上说,这“汝”亦应指车上颠簸已久、饥肠辘辘的小孩而言。全诗至此似乎透出了一线光亮,连那台上的“灯光”,也仿佛柔和了起来。

  “叩门无人室无釜”,则是整个剧情的转折。只是在舞台上,应该伴有一连串动作:先是夫妇奔到垣前,然后是怯生生地逐家“叩门”,但毫无反应;随手一推,门竞没有上栓,“吱呀”一声推开,夫妇俩踏进门槛左顾右盼,最后相顾愕然:偌大一个村巷,竟然空无一人。不仅空无一人,就连一个举炊做饭的釜锅也不存——显然他们也因绝粮,而家家户户逃亡了。这结局是出乎意料的,却又意味深长。走到哪里,都是村巷空空,可见“饥民流离”状况很普遍。

  幕布是在这对夫妇“踯躅空巷泪如雨”中落下的——他们携儿带女,从“黄尘”中挣扎而来;在“望见坦堵”的时刻,也曾萌发过一线希望;而今希望全已破灭,还能到哪里。村巷空寂无声,暮色中惟闻这对可怜夫妇的呜呜涕泣之音;作为回应的,只有那身处黄蒿中小儿女的惊惶呼唤。

  这首诗,采用的是乐府民歌式的叙事体,这类叙事之作,大多篇制短小,结构却别具匠心,往往大刀阔斧删去背景,甚至也不交待来龙去脉,只截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片断或一幕场景,以传神的人物对话和细节刻画,表现惊心动魄的社会现实。

  《小车行》是陈子龙自作的“新乐府”,从精神到手法,都继承了乐府民歌的优秀传统。但于继承之中,又有创新:在表现一对夫妇的流离情状时,还注意勾勒“班班”众车的背景和氛围,这就起到了以一概百、以少见众的效果;在简略的情节发展中。也有景物描写和情节转折,便在短制中翻出了波澜;最后以“踯躅空巷泪如雨”收结,留不尽凄怆于诗外,又带有抒情诗的意味。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667-669

xiǎochēxíng

chénlóng míngdài 

xiǎochēbānbānhuángchénwǎn wéituī wéiwǎn chūménmángmángsuǒzhī 
qīngqīngzhěliáo yuàngòng 
fēngchuīhuánghāo wàngjiànyuán zhōngyǒuzhǔréndāng 
kòuménrénshì zhízhúkōngxiànglèi 
闲居昼掩扉,门柳荫蔬畦。
闲居昼掩扉(fēi)¹,门柳荫(yīn)蔬畦(qí)²
译文:闲居处就算是白天也关着门,门前柳树成荫,还有整齐的菜地。
注释:¹扉:门扇。²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因病方收药,寻僧始度溪。
译文:因为病了才收别人送的药,寻找僧人才渡过小溪。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少逢人到户,时有燕衔泥。
译文:平时很少有人来拜访,不时有春燕衔泥而来。
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萧洒身无事,名高孰与齐。
译文:潇洒清闲,没有杂事所扰,高雅的名声谁能比得过。

guòchùshìshān--yáo

xiánzhòuyǎnfēiménliǔyīnshūyīnbìngfāngshōuyàoxúnsēngshǐ

shǎoféngréndàoshíyǒuyànxiánxiāoshēnshìmínggāosh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