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兴雕板易钞胥,市册虽多乱鲁鱼。君自石渠翻七略,复依官阁惜三馀。
自兴雕板易钞胥,市册虽多乱鲁鱼。君自石渠翻七略,复依官阁惜三馀。
世推列架皆精本,我愿连墙借读书。政恐衡山承召起,牙签三万又随车。
世推列架皆精本,我愿连墙借读书。政恐衡山承召起,牙签三万又随车。

sūnyuānguānchá--yáonài

xìngdiāobǎnchāoshìsuīduōluànjūnshífānlüèguānsān

shìtuīlièjiàjiējīngběnyuànliánqiángjièshūzhèngkǒnghéngshānchéngzhàoqiānsānwànyòusuíchē

姚鼐

姚鼐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四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 5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苍蝇,苍蝇,吾嗟尔之为生!既无蜂虿之毒尾,又无蚊虻之利嘴。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至眇,尔欲易盈,杯盂残沥,砧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苦何求而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
苍蝇,苍蝇,吾嗟尔之为生!既无蜂虿(chài)¹之毒尾,又无蚊虻(méng)之利嘴。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至眇(miǎo)²,尔欲易盈³,杯盂(yú)残沥,砧(zhēn)几余腥(xīng),所希杪(miǎo),过则难胜。苦何求而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
译文:苍蝇啊,苍蝇啊,我真为你的生命感到可怜!你既没有黄蜂、蝎子的毒尾巴,又没有蚊子、牛虻尖利的嘴巴,有幸没有令人畏惧,却为什么不讨人们的喜欢?你的体型实在太小,你的欲望很容易满足,酒杯饭盂中的残汤剩菜,案板上面的一点余腥,你的欲望十分有限,太多了你还无法承受。你那点要求哪儿不能满足,为什么还要一天到晚到处钻营?追逐气味寻觅芳香,几乎没有你不到之处,片刻就能集结成群,是谁为你们通报的信息?你作为动物确实太小,可是为害却不能算小。
注释:¹蜂虿:黄蜂与蝎子。²尔形至眇:其体形十分眇小。³尔欲易盈:谓苍蝇的欲望很有限,易于满足。⁴所希杪忽:所需甚微。杪忽:微少。⁵营营:忙忙碌碌之貌。
若乃华榱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燠,夏日之长,神昏气蹙,流汗成浆,委四支而莫举,眊两目其茫洋。惟高枕之一觉,冀烦歊之暂忘。念于吾而见殃?寻头扑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瞑而复警,臂已痹而犹攘。于此之时,孔子何由见周公于仿佛,庄生安得与蝴蝶而飞扬?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此其为害者一也。
若乃华榱(cuī)¹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燠(yù),夏日之长,神昏气蹙(cù),流汗成浆,委四支而莫举,眊(mào)两目其茫洋²。惟高枕之一觉,冀烦歊(xiāo)³之暂忘。念于吾而见殃?寻头扑面,入袖穿裳(cháng),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瞑(míng)而复警,臂已痹而犹攘。于此之时,孔子何由见周公于仿佛,庄生安得与蝴蝶而飞扬?徒使苍头丫髻(jì),巨扇挥,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mèi)而颠僵(jiāng)。此其为害者一也。
译文:比如在雕梁画栋的大厦里,在铺着华美竹席的大床上,闷热的风在不断熏蒸,夏日的漫长,令人头昏脑涨、喘气都难,大汗淋漓如同水浆,放松四肢难以抬举,两眼昏吒看不清东西,那时只想好好地大睡一觉,以求将烦闷炎热暂时忘在脑后。我对于你们有什么亏负,为何使我此时大受其殃?围着额头扑向脸面,钻入衣袖潜进下裳,有的汇集在眉头,有的沿着眼眶乱爬,眼睛本欲闭合而重新睁开,两臂早已无力还得用力挥动。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孔子,又怎能恍恍惚惚见到周公?即便是庄子,又怎能伴着蝴蝶自在地飞扬?白白指使丫鬟和小厮,将巨大的扇子用力挥扬,他们都已经垂下头来,腕力用尽,经常是站着就睡着、睡着便要栽倒。这是你们造成的祸害之一。
注释:¹华榱:雕饰图画的屋椽。²眊两目其茫洋:谓两眼昏昏,看东西都看不清楚。眊:昏花之貌;茫洋:又作“芒洋”,看物不清之貌。³烦歊:炎热。歊:气上升的样子。⁴每立寐而颠僵:每每扇着扇着就睡着了,或者累得跌倒在地。
又如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市脯,铺筵设席。聊娱 一日之余闲,奈尔众多之莫敌!或集器皿,或屯几格。或醉醇酎,因之没溺;或投热羹,遂丧其魄。谅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尤忌赤头,号为景迹,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方其宾主献酬,衣冠俨饰,使吾挥手顿足,改容失色。于此之时,王衍何暇于清谈,贾谊堪为之太息!此其为害者二也。
又如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gū)酒市脯(fǔ),铺筵(yán)设席。聊娱 一日之余闲,奈尔众多之莫敌!或集器皿,或屯几格。或醉醇(chún)(zhòu)¹,因之没溺;或投热羹(gēng),遂丧其魄。谅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尤忌赤头,号为景迹²,一有沾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shū)忽,往来络绎。方其宾主献酬(chóu),衣冠俨饰,使吾挥手顿足,改容失色。于此之时,王衍(yǎn)何暇(xiá)于清谈³,贾谊堪为之太息!此其为害者二也。
译文:又比如在雄壮的屋宇高高的华堂,坐满了嘉宾贵客,买来美酒摆上肉食,铺好锦褥锦席,打算在闲暇之日极尽欢愉,怎奈你们成群结伙令人无力招架!有的集结在器皿上,有的屯聚在几案和笼子上。有的已经熏醉,有的正在畅饮,因为酒力的缘故有的大醉失常;有的掉到灼热的羹中,随即丧命。我想你们即使这样死了虽然没什么后悔,但仍旧可以给那些贪得无厌的家伙一个警示。尤其是那些红头大苍蝇,人们称之为“景迹”,一旦食物被它们沾污,所有的人都不会再吃。却为什么能够招引同类汇集成群,摇着脑袋鼓动翅膀,聚合分散往往就在瞬息之间,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当主人与宾客互相敬酒,衣冠楚楚一身齐整,此时你们使我必须挥手跺脚,脸色顿时变得不雅。在这个时候,王衍哪里还有工夫款款清谈,贾谊也会为你们深深叹息!这是你们造成的祸害之二。
注释:¹醇酎:味厚的美酒。²尤忌赤头,号为景迹:尤其是那些红头大苍蝇,人们称之为“景迹”。景迹:宋元时为盗贼所立的特殊户籍,即今所云有过前科被记录在案者的档案。凡案籍人,其居处门首立红泥粉壁,并具姓名、犯事情由,每月分上、下半月,面见官府接受督察。³王衍何暇于清谈:《晋书·王衍传》载,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事。因累居显职,故而后进之士,莫不仿效,遂成风俗,号为清谈。⁴贾谊堪为之太息:《汉书·贾谊传》载,贾谊做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鸟飞入屋舍,止于坐旁。鹏鸟即猫头鹰,不祥之鸟。贾谊暗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故写《鹏鸟赋》,哀叹自己的不遇。
又如醯醢之品,酱臡之制,及时月而收藏,谨瓶罂之固济,乃众力以攻钻,极百端而窥觊。至于大胾肥牲,嘉肴美味,盖藏稍露于罅隙,守者或时而假寐,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莫不养息蕃滋,淋漓败坏。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臧获怀忧,因之而得罪。此其为害者三也。
又如醯(xī)(hǎi)¹之品,酱臡(ní)²之制,及时月而收藏,谨瓶罂(yīng)之固济,乃众力以攻钻,极百端而窥觊(jì)。至于大胾(zì)³肥牲,嘉肴美味,盖藏稍露于罅(xià)隙,守者或时而假寐(mèi),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莫不养息蕃滋,淋漓败坏。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臧(zāng)怀忧,因之而得罪。此其为害者三也。
译文:再比如腌制的成肉和酿制的酱酢,到了日期前来收藏,一定要把瓶瓶罐罐的开口处仔细盖紧,你们还会集中全力进攻钻营,想方设法窥探觊觎。至于那些大块的肥肉,以及佳肴美味,收藏得稍有一点空隙,或者是守护者短暂打盹,戒备刚刚有所放松,你们已经在做着繁殖后代的丑事,没有一个不是生养蕃息,对食物肆意地进行毁坏。使得亲朋好友突然到家,情绪骤然间变得很坏;奴婢小厮们也都战战兢兢,担心你们的恶行而使他们受到责罚。这是你们造成的祸害之三。
注释:¹醯醢:用鱼肉等制成的酱。醯:醋,因调制肉酱必用盐、醋等作料,故称。²酱臡:带骨的肉酱。³大胾:切成大块的肉。⁴臧获:奴仆。
是皆大者,余悉难名。呜呼!《止棘》之诗,垂之六经,于此见诗人之博物,比兴之为精。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是皆大者,余悉难名。呜呼!《止棘》之诗,垂之六经,于此见诗人之博物,比兴之为精。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译文:这些都是你们的大罪,其余小过难以遍举。啊,“止棘”的诗歌,载于圣人的六经之中,由此可见古代诗人是何等博物,比兴的手法用得相当之精。把你们比做谗害他人祸乱国家的东西真是太恰当了,你们实在是既令人恶心又令人憎恨!

  作者在文章中将苍蝇喻小人,铺叙苍蝇的三大罪孽,鞭挞小人的可恶、可憎与可畏,揭露谗言乱国的危害性。作者将深刻的思想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激愤之情表现得更为深切,使情、事、理在强烈的形象性与和谐的音乐性中自然地融为一体,在耐人寻味之中发人深省。

  《憎苍蝇赋》是一篇徘赋,篇幅不长,虽然仅五个自然段,但却将作者的爱憎情感和情绪显露明白无遗。整篇赋的结构比较简单,呈现近乎“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线索也较为明确,以对苍蝇的厌恶之情为全文的发展脉络。

  赋的首段写了苍蝇是个微物,不像蜂虿那样有毒尾,也不像蚊虻那样有尖锐的嘴,易于满足,但却不招人喜欢。作者在此便提出问题,并简短根据苍蝇不讨喜的习惯“终日而营营”进行了回答:“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将苍蝇的危害性质直接呈现给阅读者。文章紧接着便详细地将苍蝇的三大害处逐一铺叙开来,通过苍蝇给人们造成危害的具体描写,更进一步地将厌恶之情具体发泄出来。其一害是,在华屋广厦之下,扰人美梦,致僮仆“巨扇挥扬,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使人不得安歇。一句“孔子何由见周公于仿佛,庄生安得与蝴蝶而飞扬”,道尽了无法舒适进入梦乡的无奈。其二害是,人们在峻宇高堂之上设宴款待宾客时,因苍蝇的沾染而使众宾客无暇清谈,惊惶失措,“王衍何暇于清谈,贾谊堪为之太息”的慨叹便是由此顺然发出。其三害是,由于食物受到苍蝇的污染,致其淋漓败坏,结果妨碍了人们收藏美味佳肴,也使亲朋相聚无以为欢,只得败兴而归。这三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详细具体而又不显累赘,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文章最后讨论谗言乱国的危害性,同时正面痛斥小人之辈,指责他们说:“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 修国,诚可嫉而可憎!”给读者以讽喻之思,既表达了作者对那些谗言乱国之人的憎恶之情,同时也点明了全赋的主旨所在,讽刺效果非常显著。

  统而言之,全赋小中见大,通过苍蝇具体害处的描写,不仅写出了对苍蝇的憎恶之情,更是体物写志,将不讨喜的苍蝇比作是祸国殃民的谗人,隐喻地表达出作者对小人的批评和憎恶,及其作者对当时朝廷现实状况的不满。从这篇赋可以看出作者辞赋在题材内容上的拓展和创新,以细小之物为赋的组织材料,而且思想含义深刻;此外,这篇赋在艺术表现上的成就,也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在辞赋上的独特风貌。作者在学习前人艺术手法的基础上,又独创出自己的特有风格,并确立了宋代散文平易自然、委婉曲折的主导风格和骈散兼行的语言模式。

参考资料:
1、 邓声国编著.欧阳修赋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144-145页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噬杕(dì)¹之杜²,生于道左³。彼君子兮,噬(sh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yìn)(sì)之?
译文: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左偏僻处。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访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
注释:¹杕:树木孤生独特貌。²杜:杜梨,又名棠梨。³道左:道路左边,古人以东为左。⁴噬:发语词。一说何,曷。⁵适:到,往。⁶曷:同“盍”,何不。⁷饮食:喝酒吃饭。一说满足情爱之欲。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噬杕之杜,生于道周¹。彼君子兮,噬肯来游²?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译文:那棵杜梨真孤独,长在路右偏僻处。那君子啊有风度,可愿屈就来看吾?爱贤盼友欲倾诉,何不请来喝一壶?
注释:¹周:右的假借。²游:来看。

  关于此篇诗旨,历来噬多种看法:一、刺晋武公说(《毛诗序》等),二、好贤说(朱熹《诗集传》、何楷《诗经世本古义》等),三、迎宾短歌说(高亨《诗经今注》),四、思念征夫说(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等),五、流浪乞食说(陈子展《国风选译》等),六、情歌说(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七、孤独盼友说(朱守亮《诗经评释》等)。

  以上几说,当以孤独盼友说贴近诗旨。

  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此诗就是描写一个孤独者切盼友人来访,共饮谈心,以解孤独寂寞之苦。

  人类都噬一种“共生欲望”,而这种“共生欲望”又是以人们的相互帮助、彼此交流为基础的。一旦得不到满足或噬所缺憾时,就会产生孤独感。当“共生欲望”得以满足时,孤独感也就随之消除。看来,诗中的“我”,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与外界隔了一堵“墙”,失去了和朋友的交往,深感孤独,为了摆脱这种孤独感,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或寄托,他力图改变与世隔绝的处境,渴望噬良友来访,彼此建立友谊,交流感情。

  全诗以“我”的心理活动为主线,以期待的眼光,诚挚的态度,殷勤款待的方式,频频召唤“君子”来访做客。“我”从自己强烈的寻友愿望出发,步步设想双方的心态和行为。“我”对“君子”“中心好之”,然而他“噬肯适我”、“噬肯来游”吗?只恐“求之不得”的心理活动跃然纸上。“肯’字落笔妙,心冀其来,然未敢期其中心肯之而必来也。”(朱守亮《诗经评释》)从全诗看,“中心好之”是关键句子,不可轻易读过。“我”对“君子”噬好感,切盼与之交往,但用何种方法进行呢?思之再三,何不请“君子”来家做客,端上美酒佳肴,殷勤待之。借此机会,一则表明自己好客的诚意,二则可以交流情感,加深友谊。或许这就是此诗两章末句均用“曷饮食之”的用意所在。再细细玩味,“曷”字似噬“画外之音”——试探的心理;或如牛运震所说:“‘曷’字噬欲言不尽之妙也。”(《诗志》)

  至于“我”的盼友愿望是否实现,诗中没噬交代,这里姑且不论。不过噬一点则是可以肯定的,即原先“我”的孤独感,通过诗歌已噬所宣泄,得到一定缓解。

  读完这首短诗,眼前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荒野古道旁,立着一株孤零零的杜梨树,盼友者站在那里翘首苦盼“君子”来访的神态,殷勤款待“君子”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此为“我”的想像)

  此诗章法结构带噬民歌反覆咏唱的特点。各章的句数、字数相同。要说噬变化,仅在第二章的二、四句末换了三个字,即第一章的“左”改为“周”,“适我’’改为“来游”。换字又与换韵噬关,第一章的“左”与“我”隔句押韵,第二章的“周”与“游”隔句押韵。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35-236页

yǒuzhī

shījīng·guófēng·tángfēng xiānqín 

yǒuzhī shēngdàozuǒ jūn shìkěnshì zhōngxīnhàozhī yìnshízhī 

yǒuzhī shēngdàozhōu jūn shìkěnláiyóu zhōngxīnhàozhī yìnshízhī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译文:江上调着玉琴, 调一次弦就清一次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líng)¹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译文:泠泠的调完了七根琴弦,周边的树木越发的幽静阴凉。
注释:¹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译文:江中的月影更白,幽蓝的江水也越发的深沉。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始知梧桐¹枝,可以徽(huī)黄金²
译文:才知道这梧桐木做的古琴如此珍贵,可以佩上黄金的徽标。
注释:¹梧桐:可为琴木。²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徽,琴徽,系琴弦的绳。后亦指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

jiāngshàngqínxìng--chángjiàn

jiāngshàngdiàoqínxiánqīngxīnlínglíngxiánbiànwànchéngyōuyīn

néng使shǐjiāngyuèbáiyòulìngjiāngshuǐshēnshǐzhītóngzhīhuīhuángjīn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译文:身在夜郎的我因离居而怨恨愁闷,明月楼中音信稀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yù)¹书。
译文:北飞的大雁就要归尽了,仍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
注释:¹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是李白在盼望安陆妻子许氏的来信。“离居”和盼“豫章书”,都足以说明李白已经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了。这首诗的标题中的“南流夜郎”和诗句中的“夜郎天外”说明这个固定的地点,只能是夜郎。首句中的“怨”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不平。次句言自己身在天外,妻子音信杳疏。最后写北飞的大雁都没有了,仍没有等到妻子的书信。

  可知宗氏在白上流途后仍然留在江西,宗璟又何能不陪姊而随李白?“南流”,更可知其不是溯江西去而是向南。时正是在乾元二年春天,按《大唐诏令集》卷八四《以春令减降囚徒制》:“其天下见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全免”之下有注曰“乾元二年二月”可知,李白正是依此诏免流,时正在洞庭舟中,还没有得闻诏令。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巴蜀书社,1988:233-288

nánliúlángnèi--bái

lángtiānwàiyuànmíngyuèlóuzhōngyīnxìnshū

běiyànchūnguīkànjǐnnánláizhāngshū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¹之上。庄子曰:“鲦(tiáo)²出游从容³,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注释:¹濠梁:濠水上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²鲦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³从容:悠闲自得。⁴是:这。⁵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⁶全:完全,完备。⁷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其,话题。本:最初。⁸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⁹云者:……的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1.雄辩的机锋。文章写庄子与惠子同游于濠水的一座桥梁之上,俯瞰鲦庄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因而引发联想,展开一场人能否知“庄之乐”的论辩。除了开头内容用叙述语句略作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辩论技巧,顶真式地将这场论辩深化。且不说论辩双方谁是谁非,谁胜谁负,仅两人不在论辩中所反映出来的敏捷的思维、睿智的辩语、雄辩的机锋,就令人拍案叫绝,不禁惊叹两人的雄辩之才。

  2.无穷的韵味。惠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人和庄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庄不可能有人的喜怒哀乐;庄子则从艺术角度来说,人乐庄亦乐。从认知规律上说,庄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然而,庄子子的诡辩却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子完全是以艺术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的。人乐庄亦乐,这是典型的“移情”作用。所谓“移情”,就是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庄当然不可能有喜怒哀乐,但庄子把自己在濠梁之上游玩的快乐,移到到嬉游的庄儿身上,更加衬托出庄子的快乐。所以,本篇所写不但不会使人感到庄子是在狡辩、强词夺理,反倒使人觉得庄子说得好妙趣横生,读后感到韵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陈鼓应.《庄子浅说》

zhuānghuìyóuháoliángzhīshàng

zhuāngzhōu xiānqín 

zhuānghuìyóuháoliángzhīshàng zhuāngyuē  tiáochūyóucóngróng shìzhī  huìyuē  fēi ānzhīzhī  zhuāngyuē  fēi ānzhīzhīzhī  huìyuē  fēi zhī fēi zhīzhīzhī quán  zhuāngyuē  qǐngxúnběn yuē ānzhī yúnzhě zhīzhīzhīérwèn zhīzhīháosh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