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疏偏响,秋点夜迸啼。
秋雨疏偏响,秋点夜迸啼。
空床取次薄衾携。
空床取次薄衾携。
未到酒醒时候,已凄凄。
未到酒醒时候,已凄凄。
寒雁横天远,江云拥树低。
寒雁横天远,江云拥树低。
一湾杨柳板桥西。
一湾杨柳板桥西。
料得灯昏独上,小楼梯。
料得灯昏独上,小楼梯。

fēngdiélìng··qiūshūpiānxiǎng--zhūzūn

qiūshūpiānxiǎngqiūdiǎnbèng

kōngchuángbáoqīnxié

wèidàojiǔxǐngshíhòu

hányànhéngtiānyuǎnjiāngyúnyōngshù

wānyángliǔbǎnqiáo西

liàodēnghūnshàngxiǎolóu

朱彝尊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2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水积春塘晚,阴交¹夏木繁。
译文:晚春雨后,池塘积水深深,草木繁茂枝丫纵横交错。
注释:¹阴交:私下交结。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舟船如野渡¹,篱落²似江村。
译文:荒落之处几只小船散乱的停放着,篱笆疏散好像是一个小小江村。
注释:¹野渡: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²篱落:篱笆。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译文:闲静下来时就坐在席子上弹弹琴,家里酒窖的门一打开顿时香气扑鼻。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yōng)¹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译文:整日困倦无所事事,只能不时地逗弄不懂事的小孙子。
注释:¹慵闲:慵懒闲适。

chíshàngzǎoxià

bái tángdài 

shuǐchūntángwǎn yīnjiāoxiàfán 
zhōuchuán luòjiǎngcūn 
jìngqínchuáng xiāngkāijiǔmén 
yōngxiánshì shínòngxiǎojiāosūn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国色¹朝酣(hān)²,天香³夜染衣。
译文:白天牡丹美丽的颜色如美人醉酒,夜晚牡丹浓郁的花香浸满衣衫。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丹景¹春醉容²,明月问归期³
译文:一轮红日将整个春色皆映照如醉,皎洁明月升起好似在问我何时回家。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国色牡丹的姿色,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牡丹花的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欢欣之情。该诗清新灵动,诗情中富含画意,为咏花之佳作。

  唐诗中以“国色”言花,前未听闻,而至大和年间白居易咏石榴花,李商隐咏牡丹花皆以“国色”称之,而此牡丹诗应为唐以“国色”咏花之先,而成牡丹“国色天香”之名。

  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嗅觉两种感官写牡丹之美,开篇写牡丹之色。国色朝酣酒,何谓国色,作者不言红,更没有繁复的说何种红,只言醉酒二字,精炼准确的写出牡丹之色,让人直观的感觉到牡丹色泽之美。

  而染衣之说则是以文字,用侧面描写衣香道出花香的浓郁。用委婉的表达却更能准确的传达出香的意义,所谓诗味皆指此中意味。“酗酒”、“染衣”这样的遣词,亦使得诗文有种浓烈之色。

  丹景春醉容,诗人再一次写到了“醉色”,春日与牡丹相映而红,甚至整个春天都被这颜色染醉了,再次赋予诗作强烈的色彩感,诗中有画意。

  最末写晚景,不言天色已晚不舍归去,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月亮问什么时候回家,其中天色晚和沉醉的意义都有了,而这些都是为了说明牡丹之美。

  这首诗含蓄、典雅,对仗工整,尤其是“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两句成就了牡丹“国色天香”之名,从此“国色天香”就成了人们对牡丹的代称。国色,是说牡丹的品位最典雅庄重,而非单指其花色;天香,是说牡丹的韵味最自然高贵,而非单指其香气。诗人用“国色”将牡丹之美推崇到至高境界,而用“天香”二字赋予牡丹宗教般的圣洁气质。

参考资料:
1、 《论唐宋牡丹诗词的政治文化意蕴及其表现艺术》,王莹,《文学遗产》,2011年04期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译文:秋天凉凉的露水快要结成白霜,万千柳条正随风飘拂于池塘的岸边水上。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¹黄竹女儿箱。
译文:水中的荷叶好似妇人所用的妆镜,那水边的黄玉可以做成少女的箱子。
注释:¹江干:水边。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空怜板渚(zhǔ)¹隋堤(dī)²水,不见琅(láng)(yá)大道王。
译文:可惜板渚、隋堤景色依旧,再不见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穿梭往来。
注释:¹板渚:古津渡名。板城渚口的简称。²隋堤: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译文:倘若有幸经过洛阳这让人羡慕的风景地,定会满怀感情的踏访永丰坊。

  开头的“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似乎是写眼前景,——他们会饮的大明湖水亭外不也正有千余株杨柳,枝条低拂水际吗?但第四句的“江干”(长江边上)一词却暗示了此首所写仍是第一首所歌吟的“白下门”,诗人只是从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南京的杨柳罢了。

  其下四句则曲折地显示南京的破败与荒凉。把“荷”与“镜”联系起来,出于梁代诗人江从简的《采莲词》:“持荷欲作镜,荷暗本无光。”寻是讽刺当时宰相何敬容的无能的,以“荷”影“何”。王士禛却只是利用“荷”与“镜”的这种关联,由“浦里青荷”想到了妇女用的镜子。“中妇”一词出于陈后主《三妇艳词》的“大妇上高楼,中妇荡莲舟,小妇独无事,……”是妯娌三人的中间一人,并不意味着她已经到了中年。诗题为“三妇艳”,这当然也是一位艳妇。

  第四句则出于古乐府《黄竹子》:“江干黄竹子,堪作女儿箱。”所以,这两句是说,在南京,伴随着万千杨柳的,是可以使人想到年轻,漂亮的妇人所用镜子和少女箱子的青荷与黄竹。南京本是有许多美丽的女性的地方,她们也常见于诗人的歌咏;而今却只能由青荷而想象对镜的“中妇”,由黄竹而想象使用箱子的少女,却再也见不到那许多美艳的妇女了。

  “隋堤”本指隋炀帝所开通的运河堤岸,在堤上筑有供其行幸所用的道路,路边植有很多柳树。这里借指南京杨柳众多的水边大道。第六句“不见琅琊大道王”下有王士禛自注:“借用乐府语。”“乐府”指古乐府《琅琊王歌》:“琅琊复琅琊,琅琊大道王,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此处以“琅琊大道王”借指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总之,以前在南京经常看得到的艳丽妇女、贵游子弟,现在是再也看不到了;只有行将摇落的大片杨柳,伴随着青荷与黄竹,满目荒凉。

  末两句则用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的典故。白居易的原诗是:“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的坊里名,白居易曾寓居洛阳。又据孟启《本事诗》:“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即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国为《杨柳》之词以托意。”孟启听说是否可靠姑且不论,它在古代文人中却广泛流行。因此这两句是说:像过去那样的生长着娇嫩的杨柳——丰艳的青年女性——却令人深感青春的浪费、夭瘀的悲惨场所,现在也已成了值得羡慕的“风景地”,倘若有幸经过,就应“含情重问”。因为那里还有青春,虽然是悲凉的青春;而今却已压根儿没有青春了。——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洛阳”实暗寓南京。洛阳为唐代的第二个首都,南京则为明代的第二个首都。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秋柳四首·其二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¹
译文:我喜欢吟颂谢脁的诗文,喜欢他诗歌中那句“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所描述的感觉。
注释:¹“我吟”二句:指谢脁《观朝雨》诗“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谢脁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谢脁已没青山¹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译文:谢脁已经成为历史,当涂的大青山也变得如此空虚,万幸的是殷公你不愧为后有来者。
注释:¹青山:在当涂东南三十里。谢脁尝筑宅于此,死亦葬于此。
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
粉图珍裘¹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
译文:你送我珍贵的裘毛衣,上面绣满五色云彩和白色图案,就好像雨过晴天中绚丽的彩虹,光彩照人。
注释:¹粉图珍裘:谓裘衣上绘有山水之图。
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
文章彪炳光陆离¹,应是素娥²玉女³之所为。
译文:衣上绣的图案纹路错综斑斓,色彩绚烂,一定是那位神仙般的少女绣成的衣裳。
注释:¹“文章”句:谓五云裘色彩鲜艳光怪陆离。²素娥:嫦娥。³玉女:神女。以下数句即写五云裘上所绘图画。
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译文:衣裳轻如松花上的金粉,仿佛风一吹就会漫天飘扬;绿色色彩浓烈,如同吃足了雨水的青苔,滋润无比。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译文:又如同远处青翠的海岛,又仿佛是红色的飞霞映衬江边的青草。
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译文:上面描画着满满的含露花蕊,娇艳无比,一定花费了几年工夫才绣出如此天工开物。
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
故人赠我我不违¹,著令山水含清晖。
译文:殷公你把这珍贵的衣裘送给我,我也不跟你客气,穿你的衣裘,让别人看去吧!我穿上它,一定可以让山山水水顿时散发出青辉。
注释:¹违:拒绝。
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
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¹
译文:谢康乐看到我这衣裘,肯定以为是那里的奇山异水而顿时诗兴大发。
注释:¹“顿惊”二句:谓五云裘所绘山水使谢灵运惊讶。谢灵运以山水诗闻名,故云。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¹
译文:衣襟前面绣满了冥色沉沉的森林深壑,衣袖上绣着与夕阳共辉的飞霞。
注释:¹“襟前”二句:谓五云裘襟、袖上山水图画,状如谢灵运山水诗。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有“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二句,故云。
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
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
译文:就是神仙们看了也会惊叹连天。高耸的险峰千万座,座座绿色苍莽。
身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
身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¹
译文:我穿上它骑上白鹿就出发,跟我走吧,这就出发,飘飖如仙云中行,手握紫色的灵芝,隐隐约约,笑声随风飘飘。
注释:¹“手翳”句:用曹植《飞龙篇》“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句意。
相如不足跨鹔鹴,王恭鹤氅安可方。
相如不足跨鹔鹴¹,王恭²鹤氅安可方。
译文:司马相如的鹔鹴羽衣不足夸耀,王恭的鹤毛氅披更不足为敌。
注释:¹“相如”句:司马相如有鹔鹴裘。²王恭:字孝伯,东晋名士,美姿仪,尝披鹤氅裘,涉雪而行,时人叹为神仙中人。见《晋书·王恭传》。以上二句谓五云裘胜过司马相如鹔鹴裘、王恭鹤氅。
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译文:五云裘上素花点点千千万,犹如王母瑶池飘来的雪花,更奇异的是片片都带着香气,把春风都熏个透透。
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
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¹
译文:我将代表你穿上它去九天遨游,我也将代表你去朝见三十六位神仙。
注释:¹“为君”二句:意谓自己将着此裘上天朝见玉皇。三十六玉皇,道家所谓三十六天之帝王。
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
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¹
译文:我还代表你在天上俯瞰你,可是拉不到你的手,无法把你拉上天,但是,我已经代表你上天了。你在地上朝我挥手,以挥手的姿势将我拥有,永远的相思一定让你愁肠寸断。
注释:¹“下窥”二句:谓其已经上天,而留殷明佐在地面,使我翘首相思。以上皆想象中语。

  诗篇起笔出人意料,前二句先写谢朓诗之优美感人,接着惋惜斯人已逝,第四句笔锋一转,点出殷公。这一曲笔使后情出现跌宕。谢胱虽没,但后继有人。李白是推崇二谢的,曾以“中间小谢又清发”自比,本诗下后又以谢灵运诗句赞友人所赠锦裘之美。此时以谢朓比友人,足见他对友人才华的看重和赏识。

  从读者心理看,李白这样称许友人的才情,接下来该从这个角度生发开去。可是,“粉图珍裘五云色”再另起一头,诗人不再谈诗论后,却说起那五云裘来。这其实是切入正题。前面四句,原来是铺垫。五云裘者,五色绚烂如云,故以五云名之。以下一大段,大笔挥洒,对五云裘作具体描绘。其中亦有变化。“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后章彪炳光陆离”三句,写裘之色彩斑烂,华美无比,所以断定出自神女之手,是一件神物。这在后意上成一小顿。之后,又回到裘本身,写云裘上的美丽的图案,图案上的松花碧苔、江草江花、大海小岛、远山红霞。这宏大的画图,精微的工艺,显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因而再一次判断为“几年功成夺天造”。神女所制,已是高贵无比,而以神女之巧,方几年完成,又见其构思之精巧、工艺之复杂、工程之浩大,也就衬出这五云裘之弥足珍贵。

  对这样高贵的赠品,李白毫不掩饰自己的惊喜之情。他没有故作姿态,矫情拒辞,而是痛痛快快地收下了它,不仅如此,还立即穿上这裘衣,以示对友人的尊敬和谢忱。李白亲切自然,豪放洒脱的形象也顿时跃然纸上。这是一件不但给自己增添风采,也给山水增辉的裘衣。要是谢灵运在世,恐怕也会惊讶不已,感叹自己的诗句被如此完美地反映在图画中。这裘上的画,正是谢灵运在《石壁精舍还湖中》所写的“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的诗意的再现。

  至此,诗人已完全进入了想象的世界。穿上这件裘衣,别说一般王公贵人,就连神仙也个个自愧不如,他们远远地观赏着、感叹着,挤满了千崖万岭。美丽的裘衣刺激了他的想象,这位对神仙境界极为向往的浪漫大师的思绪正在仙国飞扬。仿佛自己已经骑上那早已放牧在青崖间供他随时驱遣的白鹿,手擎着用三岛十洲的特产紫芝仙草做成的华盖,正在天空飞驰。这该是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潇洒。传说司马相如有一件用鹔鹴鸟羽做的鹔鹴裘,十分美丽,视为至宝;王恭则用鹤羽为氅,常常乘高舆,披鹤氅裘,俨如神仙中人。但比起诗人来,恐怕他们都黯然失色了。在这种自得心态中,诗人继续遐想着,他在飞升,到了高高的天界。风景这边独好。仙境瑶台雪花纷纷,漫天飞舞,这雪景不同尘世,没有严冬的肃杀,却有春天的温暖;没有砭人肌骨的酷寒,倒有沁人心脾的清香。诗人更加兴奋,他要更上一重天,去参见高居三十六天之上的玉皇大帝啦!就在这时,他偶一回头,看见那位给他带来运气的朋友却不能同行,他正羡慕地望着自己,为他们之间的突然分别而伤感。诗人自己也似乎悟出了什么……全诗就这样戛然而止。

  这首酬答之作颇能代表李白个性。全诗通过吟咏五云裘强烈地抒发了主体的情感。写五云裘之美,浓墨重彩,金碧辉映,为的是突出友人的深情。而这件彩裘又与自己仙风道骨的形象相得益彰。它刺激了诗人的想象力,在着衣后的短暂时间里,诗人仿佛因这巧夺天工的神奇外衣而飘飘欲仙了。他上天入地,笑傲王侯,临虚御风,上谒玉皇,摆脱了尘世的种种羁绊和烦恼,从而奏出一曲主体的颂歌。诗中的夸张和想象贯穿始终,从他对珍裘的赞叹到披裘飞升上谒玉皇,无不如是,而这正是李白的风格特征。诗中的种种想象又曲折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位浪漫大师的心态。李白崇尚道教,“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道教的洞天福地多是名山大川,恍如神仙境界在尘世设立的“广告牌”。所以,在李白的思维中,似乎形成了一种定势,由美丽衣衫上的山水图案联想到清静幽美的自然界,披上这样的裘衣,自己就好象置身于理想中的乐土。他平日梦萦魂牵的一些神仙境界中的道具,如白鹿、紫芝等,也及时地出现在他面前,招之即来,唾手可得,于是终于飘然成仙,乐极一时。似幻似真,而一切皆出于情。一件五云裘让诗人喜悦,而友人的情谊更让人沉醉。这又恰好表明了诗人对友谊的看重。因而,诗人流露出的这激情也就格外感人。

  此诗节奏明快,气韵生动,一气呵成。开头以吟谢诗发端,引出殷公,赞其才俊。接着落笔即转,切入“见赠五云裘”,由此美物产生种种联想,直至飞升而去。而最后两句忽又回首,对想象中的分别感到伤悲。本是虚写,却照应了开篇,“结穴”回归友谊,干净利落,结束全篇。此结句颇令人回味。这一回顾,看似在说他人对自己成仙的羡慕,但也流露出了诗人自身对仙界的企羡以及深知天界难以企及的潜意识。因为这毕竟是想象,是幻觉,当诗人清醒过来,面对“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现实,对于理想中的仙境,也会“矫手相思空断肠”。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初旭 .《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chóuyīnmíngzuǒjiànzèngyúnqiú--bái

yínxiètiǎoshīshàngshuòfēngchuīfēi

xiètiǎoméiqīngshānkōnghòuláizhīyǒuyīngōng

fěnzhēnqiúyúnqíngtiānsàncǎihóng

wénzhāngbiāobǐngguāngyīngshìézhīsuǒwèi

qīngsōnghuāluòjīnfěnnóngshìtáijǐnhán

yuǎnshāncuìhénghǎidǎocánxiáfēidānyìngjiāngcǎo

níngháocǎiduōhuāróngniángōngchéngduótiānzào

rénzèngwéizhelìngshānshuǐhánqīnghuī

dùnjīngxièkāngshīxìngshēng

jīnqiánlínliǎnmíngxiùshàngyúnxiáshōufēi

qúnxiānzhǎngtànjīngqiānwànlǐngxiāngyíng

shēnbái鹿xíngpiāoyáoshǒuzhīxiào

xiāngkuàshuāngwánggōngchǎngānfāng

yáotáixuěhuāshùqiāndiǎnpiànpiànchuīluòchūnfēngxiāng

wèijūnchílíngcāngcāngshàngcháosānshíliùhuáng

xiàkuīzijiǎoshǒuxiāngkōngduàncháng

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
同人永日自相将,深竹闲园偶辟疆。
译文:和朋友们长时间地宴饮游乐,这竹树名园已让我留恋不已。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shāng)¹。
译文:(尽管)寒雨时,好友们一再劝酒留住,(但)秋风过,还是让人产生张翰那样的思归之情。
注释:¹飞觞:举杯或行觞。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
归心莫问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
译文:(要说)我归乡的心情,不敢去问那三江水,(可是)衣衫上重阳的寒霜可见证漂泊之苦。
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醉里欲寻骑马路,萧条几处有垂杨。
译文:想想离别时我醉意朦胧中骑马上路,眼中见到路边依依杨柳,难舍大家的情怀定会萦绕心间。

shèngzháiqiūzhōngtànyùntóngzuò--zhāngnánshǐ

tóngrényǒngxiāngjiāngshēnzhúxiányuánǒujiāngbèiqiūfēngjiàokuàigèngwénhánquànfēishāngguīxīnwènsānjiāngshuǐzhānjiǔshuāngzuìxúnxiāotiáochùyǒuchuíy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