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桥新柳绿蒙濛,只欠春园杏子红。珍重城南孤戍下,刚流一树袅东风。
河桥新柳绿蒙濛,只欠春园杏子红。珍重城南孤戍下,刚流一树袅东风。

shīzhīchǎnèrshísān--yún

qiáoxīnliǔ绿méngméngzhǐqiànchūnyuánxìngzihóngzhēnzhòngchéngnánshùxiàgāngliúshùniǎodōngfēng

纪昀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1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桂堂寂寂漏声迟,一种秋怀两地知。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羡尔女牛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心如莲子常含苦,愁似春蚕未断丝。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判逐幽兰共颓化,此生无分了相思。

  这是一首哀感顽艳的情诗。据诗意推测,是作者早期的作品。郁达夫先生的小说《采石矶》中对此诗的创作作了很凄艳的描述:“仲则(景仁字)竟犯了风露,在园里看了一晚的月亮……,他忽然感触旧情,想到少年时候的一次悲惨的爱情上去。”这显然是从本诗中“为谁风露立多时”一句想像出来的故事。

  桂木筑成的堂中静寂无声,只听到更漏滴滴。诗人遥想远处的恋人,虽异地相隔,然而人心心相印,相思之情是一致的。诗人凭借想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将恋人间两心相契的心理浓缩在“一种秋怀两地知”一句之中。如此凄清寂寥的秋夜,怎能抑制住对远方情人的刻骨相思呢?诗人于是走到园中,那秋夜的星空又令人想起牛郎、织女,他们还可以在每年的七夕相逢一次,而诗人如今在这风露中伫立多时,又是为了谁呢?这里,诗人以极平淡质朴的语言为自已勾勒了一个剪影:伫立凝想,默默无言,举眼望天,心沉神驰。一个多愁善感而痴情的年轻诗人形象于其中已呼之欲出了。他的另一 首诗中有“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之句,与此句同一意境,说明这是诗人自己反复描绘的自画像。

  诗人在爱情的追求与失望的痛苦中挣扎,于是他感叹道:我就像莲子那 样永远藏着一颗苦涩的心;愁思像春蚕的丝绵绵不断,无法排遣。我的一生注定逃脱不了这相思之苦的命运,任凭自己的生命随着幽谷之兰的萎谢凋零而逝去吧!黄仲则少年多病,常有年寿不永的自悲自叹,他似乎已预见到了自己的早逝,然而又无法摆脱相思之情,最后两句便是他对至高无上的爱情的礼赞,表达了自己对此执着的追求。他希望上苍判给他这样的命运:永远追逐着兰草幽远的芬芳,即使与兰草一起凋落化为泥土亦不辞。生命何足惜,而相思之情永不会完结。这里的“幽兰”,虽然诗人没有明言所指,但我们大致可以揣想到,那就是他的爱人的化身。

  爱情是诗歌创作中永恒的主题,然而表现爱情主题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是如此。南朝民歌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来表达男女间的思慕,李商隐的艳诗则以秾艳晦涩的笔调抒写自己的恋情,而黄景仁的这首情诗却以清新而强烈的表现方式抒写自己的恋情,带有明显的个人特色。 此诗也显然有脱胎于李商隐诗的痕迹。如开头的“桂堂”一词,就使人想起义山《无题》中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两句,唤起了男女幽会的联想。又如“心如莲子”一联,也显然取法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然而我们读黄景仁的诗,却没有义山那种朦胧神秘的色彩,代替它的是一种深切真挚的美感。如此诗一气流走,畅达明晰,而情深一往,感人肺腑。语言是晶莹透明的,没有些许费解晦涩之处,然意蕴却并非一览无余,而是随着感情的波澜深婉激荡,如第一句中“漏声迟”三字, 暗示出诗人于孤独寂寞中倍感长夜难度的心态。第二句中“一种”与“两地” 可谓当句成对,构成了强烈的时空交错的效果。总之,语言的明畅与感情的强烈在此诗中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前人所谓语浅情深,此诗堪当。

qiū--huángjǐngrén

guìtánglòushēngchízhǒngqiū怀huáiliǎngzhīxiàněrniúféngsuìwèishuífēngduōshí

xīnliánzichánghánchóushìchūncánwèiduànpànzhúyōulángòngtuíhuàshēngfēnlexiāng

予弱冠之年,随牒江东漕闱,尝与友人暇日命酒层楼。不惟钟阜、石城之胜,班班在目,而平淮如席,亦横陈樽俎间。既而北历淮山,自齐安溯江泛湖,薄游巴陵,又得登岳阳楼,以尽荆州之伟观。孙刘虎视遗迹依然,山川草木,差强人意。洎回京师,日诣丰乐楼以观西湖。因诵友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叹息者久之。酒酣,大书东壁,以写胸中之勃郁。时嘉熙庚子秋季下浣也。
予弱冠之年¹,随牒江东漕(cáo)(wéi)²,尝与友人暇日命酒层楼。不尝钟阜(fù)³、石城之胜,班班在目,而平淮如席,亦横陈樽(zūn)(zǔ)间。既而北历淮山,自齐安溯江泛湖,薄游巴陵,又得登岳阳楼,以尽荆州之伟观。孙刘虎视遗迹依然,山川草木,差强人意。洎(jì)回京师,日诣丰乐楼¹⁰以观西湖。因诵友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叹息者久之。酒酣,大书东壁,以写胸中之勃郁。时嘉熙庚子¹¹秋季下浣¹²也。
译文:我曾经和朋友们在闲暇的时间登上高楼,叫人备酒。不仅钟阜石城的景色历历在目、明朗清楚,而且淮河平静无浪,像是席子一样,近在咫尺。我还向北游历了淮山,走过齐安,洞庭湖,泛游了巴陵郡登上了岳阳楼,看尽了荆州所有的雄伟风景。孙权、刘备如虎之雄视遗迹的场景依然在眼前,山河草木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到了京都,前往丰乐楼去看西湖之景。因为诵读了朋友“东南妩媚,雌了男儿”的句子,人们叹息了许久。酒醉后,往东边墙壁上大肆挥毫,写出胸中郁闷之气。正值理宗嘉熙四年秋季的下旬。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一十四字。¹弱冠之年:古时男子满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故称二十岁为弱冠之年。²随牒江东漕闱:指参加江南东路漕司所举办的牒试。牒试相当于省试,参加者为官员子弟。³钟阜:即钟山。⁴石城:即石头城。均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⁵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物。⁶齐安:黄州的古称。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县。⁷巴陵: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岳阳市。⁸洎:及,到。⁹诣:往,到。¹⁰丰乐楼:在临安丰豫门外。原名众乐亭,后改为耸翠楼。¹¹嘉熙庚子:即理宗嘉熙四年(1240)。¹²下浣:下旬。
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
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¹豚犬儿。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
译文:曾记得,年少时远游各地,登建康的高楼与湖南岳阳楼,饮酒赋诗的兴致。望连绵高山和远去的江水,显示出荆州的优越地势,看落日余晖映照枯黄的树木,不禁感叹六朝的兴盛与衰退。应扶起孙权,唤回刘备,把刘表的猪狗儿都笑个死。回到京师临安,面对着西湖叹息,这是在做梦不是?
注释:¹景升:东汉末刘表,字景升,曾任荆州刺史。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玉垒腾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送鼓鼙。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玉垒¹腾烟,珠淮²飞浪,万里腥风送鼓鼙(pí)³。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
译文:诸君只顾涂抹脂粉百事不问,就连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的白霜太厚,使梅花凋零老了叶子;平堤上的雨下得太急,使柳条衰残像在哭泣。垒山烽烟腾起,淮河水飞溅恶浪,万里腥风送来战鼓声不息。想如今国事已败坏至此,怎用得上文人去耍笔杆子!
注释:¹玉垒:玉垒山,在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²珠淮:指淮河。³鼓鼙:战鼓。鼙,为骑兵用的小鼓。⁴原夫辈:指文墨之士。原夫,为程试律赋中之起转语助词。⁵毛锥:毛笔。

  上片写作者游历所引起的感慨。开头三句总叙游历江淮和荆湖期间的豪情逸兴。“望长山远水”四句分两处表述:一是游荆湖登岳阳楼所见。那荆州一带雄伟秀丽的景象和开阔的境界,激励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二在南京“尝与友人命酒层楼”,目睹山河之胜,可却从“夕阳枯木”的凄凉景色中,不禁触发他感叹起建都金陵的“六代兴衰”来。在回溯六朝的历史中,作者又由六朝故物,“孙、刘虎视遗迹”回忆起三国的英雄。由今思古,由物及人,“扶起仲谋”三句,表达他对吴主孙权和蜀主刘备的无限怀念,仰慕他们的雄才大略和英雄业绩,鄙视刘琮的庸懦无能,并以此反衬孙、刘。因此,“扶起”、“唤回”与“笑杀”,表现他对历史人物的鲜明态度。由此人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现实的用心:他恨南宋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无能,而渴望有孙、刘这样的贤君来当政,也鄙视、痛恨像刘琮那样当权的投降派。含义是深刻的,起着影射现实的作用。“归来也”三句进而写他从巴陵回到京都临安,诵了友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后的感触。把他对现实的感伤,全部蕴藏在“叹息”二字里,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国势日非,可南宋统治者仍纸醉金迷,西湖内外,一派歌舞升平景象,使得作者感到忧伤。歇拍句“是梦耶非”不过是以不肯定的语气,来肯定归来所见所感的真切罢了,对比在金陵的所见所感,起着感情的深化作用,讽刺意味是浓郁的。

  下片直抒自己对南宋君臣文恬武嬉、歌舞湖山的愤慨。“诸君傅粉涂脂”九句,承“对西湖叹息”,由“人”及“物”具体展开描述,来说明“叹息”的原因:首先是南宋统治阶级只知游山玩水、沉迷声色、不问战事的荒淫腐朽。“南北战争都不知”一句,以嘲弄的口吻,突出地反映他们享乐腐化的程度,表达作者强烈的愤恨。这与孙权、刘备的志在天下、身体力行是很好的对照;其次是西湖的自然秋色一派萧索凄凉,太令人感伤。这与游建康、巴陵一带所见山河壮丽景象又是一对照,烘托出国势的衰危;最后是“诸君傅粉涂脂”的严重后果:蒙古军队加紧侵扰,从东边的淮水到西边的四川,战火遍地,民不聊生。“万里腥风送鼓鼙”一句形象地表现出敌人进犯的嚣张气焰。这些景物便成了作者感情外射的产物,寄托他对国危敌占的强烈愤恨和忧伤,深刻地表达他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最后三句却又调转笔锋,向文墨之士猛击一掌,指出国家政局已败坏到如此地步,会耍笔杆子也无用。于国事毫无补益,只能表明自己的幼稚可笑。以此提醒人们应该用长枪利剑去抵抗敌人,挽求国难,收复失地。作者对这些文人的鄙视(亦包含对自己的嘲笑),又从另一侧面反映他对抗敌救国的积极态度和急切心情。

  全词对比衬托强烈,脉络清晰,感触深刻。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的愤恨,实际也是“胸中之勃郁”的集中表现,因为国事的忧与愤,对一个爱国者来说,往往是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分开的。

参考资料:
1、 金志奎.宋词名家名作三百首诠释赏析:武汉出版社,2010.08:第580页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¹。瘦还如许²,晚色天寒处。
译文:春天还没到来,没有雅兴携酒来千岩万壑的越山游春。这株梅花长势不好,花枝单薄清瘦,在清冷的暮色中,只见到这株梅花迎寒仁立的瘦削身影。
注释: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越山:指会稽(今浙江绍兴的山)。古越国建都会稽。¹千岩路:指越山,言其山千岩万壑。²瘦还如许:形容梅树枝干嶙峋之态。如许:这样。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¹。横笛²空山暮。
译文:一种新生的愁意涌上心头,但是又无法对梅花诉说。怅然离去,留下梅花洁白的花瓣在即将到来的春天暗暗消尽。苍茫的暮色中有一首《梅花落》凄然响起,空灵悠远,悱恻悲惋。
注释:¹暗消春素:暗自憔悴消瘦。写梅花在春日里悄无声息地凋残,也喻女子为离愁而暗暗消减了容姿。春素,因春色而引起的幽思,指洁白的梅花,这里指代品行高洁的女子。素,同“愫”;幽素,怀思。²横笛:指笛曲《梅花落》。

  这是一首咏梅词。“春未”一韵,写登山后的感慨,春天没有到来时,是想不起要到高山上来饮酒赏花的。“瘦还”二韵写见梅。梦窗喜欢用瘦字描写梅,“无限”一韵,写梅愁,拟人化笔法。梅如少女,心怀无限忧思,在春风面前难于吐露。风雨送春归,春归梅花也就凋零了。“行人”二韵,写梅凋谢。随着赏花行人的离去,梅花的春思也暗自消歇了。“横笛空山暮”一韵以乐曲终结。写空山夜幕下,只有傲霜雨的梅花笛曲在回响。这首小词在描写梅花的身姿神态的同时,又以笛曲来赞美梅花傲霜寒的品格。词中也流露出词人的惜春之情。词人寄情于物,表露眷恋情人的真情,用词自然,蕴意绵长,凸现出词人的艺术风格。

  上阙“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两句,从侧面着笔,交代“见梅”的缘由。“春未来时”,春天还没到,即是时值隆冬,天气异常寒冷,所以“酒携不到千岩路”。天寒路远,词人到不了千岩山,这时在近前的越山看到了一株梅树,下文即由此展开。“千岩”,点题越山。次句点出“酒”字,便流露微讽之意。“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点题“见梅”。

  “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瘦”字经常用来咏梅,此处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此词谓“瘦还如许”,可见词人已非初次在此见梅。四字包含着无限轻怜细惜之意。词人在词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梅花,仿佛一位超凡脱俗的女郎,在千岩路畔,日暮天寒,悄立盈盈,满怀幽思。烘托出晚色天寒中梅树茕茕独立的孤瘦身影。

  下阙“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句,意思是一种新生的愁意涌上心头,但是不能对梅花诉说,因为花不解语,难以对话,所以词人“行人去”。所谓风前语,风前叹,都不过是对风而语,都会随风而逝,即使这样不着痕迹的倾诉,都不能流露,可见愁绪无法排遣的诗人心中之苦。至此,上文似乎一直在写景咏梅,到这里才注入人事。古人咏花,多用“解语”故事,此词中活用又反用此意,尤觉婉曲动人。

  最后三句转笔换意。“行人去,暗悄春素,横笛空山暮。”这也是“无限新愁”的注脚。“行人去。暗消春素”为两面写法,既写梅见行人去,难再在风前对行人倾诉,花也随风飘散;又写行人离去,因见梅而生起的伤春情愫,似乎又重新埋在了心底。借咏花而注入人事,已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浑融境界。仔细品味个中情景,词人所眷恋的女郎的形象,已经呼之欲出。“暗消春素”,咏梅诗词,多用闻笛故事。因为笛曲中有《梅花落》曲,听到声声横笛,回荡在空山暮色以之中,自然就联想到梅花的零落了。这首词最后所表现的是离索之思,蹉跎之恨,而又写得这样温婉浑厚,含蕴不尽,如同空山中回响的笛声,余音袅袅,给人们留下了充分思索的余地。

  这首《点绛唇·越山见梅》只有四十一个字,虽短,但是极精,字句凝练,意境深远。词题“越山见梅”即交代清楚地点与事件,在越山上赏梅。这首词看似一首咏梅词,但是通篇对梅的着力不多,读罢全词,自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怜惜萦绕不绝。词人的主旨并非单纯咏梅,而是借梅喻人。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一株消瘦寡淡的梅花,比喻成一位清净无染、超凡脱俗的女子。但随者时光流逝,季节变换,这位女子也像梅花一样,逃不过岁月的侵袭,“暗消春素”,芳华尽逝。这份轻怜细惜的担心与忧愁为凌寒绽放的梅花而起,其实也因世间女子以及词人的宠姬爱妾所生。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中国华侨,2010:646
2、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1611-1612

diǎnjiàngchún ·yuèshānjiànméi

wényīng sòngdài 

chūnwèiláishí jiǔxiédàoqiānyán shòuhái wǎntiānhánchù 
xiànxīnchóu nánduìfēngqián xíngrén ànxiāochūn héngkōngshān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公旧序云: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¹,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使以寄之。
注释:¹朱康叔使君:《宋史·孝义传使:朱寿昌字康叔,扬州天长(今江苏省天长县)人。东坡贬居黄州,与朱守书信往来甚密,成为至交。朱在西,苏在东。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黄昏犹是雨纤(xiān)¹。晓²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³。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niǎn)衰髯(rán)
译文:昨日黄昏时,天上飘洒的还是纤纤细雨,次日清晨醒来打开窗帘,却发现大雪差不多快要和屋檐齐平了。江阔天低,漫漫白雪把江边酒馆的酒旗都盖住了,寒冷中独自坐着吟咏诗词,有谁陪伴?擦擦昏花的眼睛,捋捋衰老的胡子。
注释: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苏轼作此词时用江神子为词牌名。¹雨纤纤:细雨长丝的样子。²晓:早晨。³青帘:青布做的招子,指酒旗。⁴捻衰髯:以手指掐搓衰老的胡须。形容作词时字斟句酌的样子。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使君留客醉厌(yàn)¹。水晶²盐,为谁甜³?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xián)
译文:你正盛筵宴客,这如水晶盐般透明的雪,是为谁献上的美味?你手中拿着梅花,向东望去,想起陶潜。雪似故人,故人似雪,虽可爱,却又怕“有人嫌”。
注释:¹厌厌:指饮酒时欢乐、沉醉的样子。²水晶:极言珍贵。³甜:指美味。⁴陶潜:这里东坡以陶潜自比,以江州刺史王宏比朱寿昌。隐喻朱使君邀东坡赴宴。

  上片,写昨晚雨,今朝雪,天寒地冻,东坡倍觉衰病中孤独寂寞。开头三句,写昨夜的天气“雨纤纤”;今晨雪之厚“欲平檐”。第四、五句,进一步写雪境之大:“江阔天低”;雪势之猛:找不到酤酒“青帘”。写天气之急速变化,实写东坡的心情惴惴不安。最后三句,由写雪转入到写人,突出东坡“孤坐”之难,“谁伴我”之寂,“病目”之困,“衰髯”之态。只有边“揩”目,边“燃”须,边“吟”诗,才能度过这寂寞时光。作于同时的《浣溪沙·半夜银山上接苏》也有“冻吟谁伴撩髭须”,亦属此意的同义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苏轼也不知朱守寿昌现在受冻如何。

  下片以自我心态反衬,抒发对挚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开头三句,点化引用了李白《题东溪公幽居》:“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这里以沉醉、晶盐般的美味来联想朱守可能正盛筵宴客,然而东坡自己不在席上,甚为孤苦。第四、五句进一步运用想象,写朱守“手把梅花”一枝举起,“东望”着我这黄州的陶潜。也许你还在请我入宴。我“知使君之念我”。最后,以一个回环句,吐出了内心的压抑感和牢骚感:“雪似故人”,故“人似雪”,“虽可爱”,怕造门不前而返, “有人嫌”,推心置腹,刻骨铭心。

  全词,上片以“江阔天低”的雪景作为思念故人的典型环境,就是为下片的想象“使君之念我”,“雪似故人人似雪”之情怀作铺垫的。由景到人,并以陶潜自比,独白作结,寓意十分深远,反映了东坡的独立人格和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中册:中国书店,2007.1:第651页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¹”守仁以罪谪(zhé)龙场,龙场古夷(yí)²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³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yì)之以桧(guì)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 “何陋”,以信(shēn)孔子之言。
译文: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远的地方)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偏僻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偏僻的呢?”我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从国都到这里,一定会嫌弃这里偏僻,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后边开园种菜,老百姓纷纷砍伐木材,就在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用来伸张孔子的话。
注释:¹“昔孔子”五句: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九夷:古书中的九夷,如《战国策·魏策》:“楚破南阳九夷”等。大致在今河南南部。²夷蔡:蔡为周代古国,其地在今河南上蔡、新蔡等县地,即在河南南部。³上国:这里指京城。因王守仁自京官贬龙场。⁴琴编:指琴书。⁵信:通“伸”,伸张。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dú)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译文:哎呀,现在夷人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性情,然而这对他们淳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