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海迢迢道路难,西人谁识小龙团。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
闽海迢迢道路难,西人谁识小龙团。向来只说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

shīzhīmínjiǔ--yún

mǐnhǎitiáotiáodàonán西rénshuíshíxiǎolóngtuánxiàngláizhǐshuōguānchánuǎnxiāoshānquánqìnhán

纪昀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1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云螭非易匹,月驷本难俦。
云螭(chī)¹非易匹²,月驷(sì)³本难俦(chóu)
译文:(这匹马)云中的龙也不容易与之匹敌,月下华车的四匹马也难以与之相称。
注释:¹云螭:龙的别称。螭,一种没有角的龙。²匹:匹敌,相称。³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⁴俦:同辈,引申为相当、相称。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游人杜陵(líng)¹北,送客汉川东。
译文:我要到汉水以东的地方去,宋常侍在杜陵北为我送行。
注释:¹杜陵:长安东南的 县城。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杜陵北指长安。汉中在汉水东北,故名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译文:他也是宦游之人,无论是行者还是送行者,都是天涯漂泊,就像秋后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秋鬓(bìn)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译文:彼此都是两鬓如秋霜的白发之人了,衰老的容颜依仗酒力才变红。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
译文:今日离别之情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相思之情。分手以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我将会因为思念好友而不得安眠,得以听到静夜里的乌啼声夹杂着如泣如诉的夜风声。

  此诗是诗人离开长安前往汉中时写给前来送行的宋常侍的作品。

  首二句总说送行之事,提出“游人”与“客”双方以及“杜陵北”与“汉川东”两地。“游人”,诗中指宋常侍。“客”,诗人自谓。点明了离别的地点。杜陵自繁华,汉水空悠悠,这两处地名在古诗里经常出现,其符号意义远超过了地理意义。宋常侍在长安为尹式饯行,离情别绪即由此生出。

  三四句转而抒情。“去”者,说自己;“住”者,指宋常侍。当此分手之际,不作丈夫的壮词,也不为儿女的呢语,而是着眼于彼此共同的流寓者的身分,以“飘蓬”作比。蓬草秋后枯萎,随风而走。诗人将自己与对方比成蓬草,见出对对方的理解,同病相怜之意与羁旅飘泊之情,已尽含在这浅近而又动人的比喻之中。

  五六句着眼于年龄带来的变化。“秋鬓”,迟暮之年的白发。秋鬓本白,遇秋霜而愈白,“衰颜”,衰老的容颜。衰颜本不红,倚仗酒力而始显红润。这两句写衰老之态,抒迟暮之感,含蓄地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末两句写别后相思之意。“别有”即“另有”。此二字于言外见意,意谓今日此地之别离情景固然令人难忘,但异日又将会有新的情景触动自己的离情。诗人拟想,分手以后,自己将因念友而失眠,由失眠而得以听到静夜里的啼乌声、风声,而啼乌声、风声如泣如诉,又会加重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显得别有韵致,情味绵长。

  这是一首早期律诗。全篇都是律句和律联,但前两联之间并后两联之间都失粘;三四句处于颔联的位置上,本该用对仗,却只是两句一意的十字句而并不构成流水对。该粘而不粘,该用对仗而不用,这些都是律诗在演进过程中留下的一些重要的迹象。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第7页

biésòngchángshì--yǐnshì

yóurénlíngběisònghànchuāndōng

lùnzhùshìpiāopéng

qiūbìnhánshuāngbáishuāiyánjiǔhóng

biéyǒuxiāngchùniǎofēng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译文:你说来相会是空话,一去之后再无踪影;等到楼上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五催成墨未浓。
译文:梦里为伤远别啼泣,久唤难醒;醒后研墨未浓,匆忙提笔书写成一信。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蜡照半笼¹金翡(fěi)²,麝(shè)³(xūn)微度绣芙蓉
译文: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注释:¹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五褥。²金翡翠:用金线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³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⁴度:透过。⁵绣芙蓉:绣着芙蓉花的五褥。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刘郎¹已恨蓬山²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译文:我像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地方,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注释:¹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²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60-1165

 ·láishìkōngyánjuézōng

shāngyǐn tángdài 

láishìkōngyánjuézōng yuèxiélóushànggēngzhōng 
mèngwéiyuǎnbiénánhuàn shūbèicuīchéngwèinóng 
zhàobànlǒngjīnfěicuì shèxūnwēixiùróng 
liúlánghènpéngshānyuǎn gēngpéngshānwànchóng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九月西风兴¹,月冷霜华²³
译文:九月西风渐起,月色阴冷霜花已凝成。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思君秋夜长¹,一夜魂九升²
译文:思念你夜不能寐,故倍感秋夜漫长,一夜里总是心神不安。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二月东风来,草坼(chè)¹花心开。
译文:二月里春风徐徐吹来,春草发芽春花开放。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思君春日迟¹,一夜²肠九回³
译文:因为思念你只觉春日漫长,一天里几次回转愁肠。
注释:¹春日迟:春季白天变长,给人以日头移动迟缓的感觉。这里则因“思君”而嫌春天太长,带有感情色彩。²一夜:一作“一日”。³肠九回:形容忧思之甚,致使肚肠也翻转不定。回,转。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妾住洛桥¹北,君住洛桥南。
译文:我住在洛桥的北面,你住在洛桥的南边。
注释:¹洛桥:指洛阳的天津桥,横跨洛水之上。唐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译文:十五岁那年与你相识,到现在你已经二十三岁。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有如¹女萝草²,生在松之侧。
译文:好像是那女萝草一样,它生长在松树的旁边。
注释:¹有如:犹如,好像。²女萝草:地衣类植物,即松萝。植物体呈丝状,多依附松树生长,古代常用来比喻妇女婚后依附丈夫。此喻女子经常与男子在一起。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蔓短枝苦高¹,萦(yíng)²上不得。
译文:蔓儿短又苦松树太高,盘旋往复够不到上面。
注释:¹“蔓短”句:用短蔓难攀高枝比喻女子与男子门不当户不对。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²萦回:迂回,缠绕。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译文:人们说人要有了心愿,心愿至诚老天必定会成全。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远方兽¹,步步比肩行²
译文:心甘情愿变作比肩兽,寸步不离并肩走向前。
注释:¹远方兽:即《尔雅·释地》中所说的“比肩兽”。据说这种比肩兽,一个叫蟨(jué),前腿像鼠,后腿像兔,前低后高,善于寻找食物,而行走即跌倒;另一个叫邛邛岠虚,前腿像鹿,后腿像兔,前高后低,不能觅食,却善于走路。因此,二兽各发挥其特长,互相依存,谓之比肩兽。这里用来比喻夫妻形影不离。²比肩行:并肩行走。比,并。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¹
译文:情愿变成深山的大树,异根而生却枝枝相连。
注释:¹连理生:两棵树的干或枝连生在一起,好像一棵树一样,叫作连理。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痴情女子对情郎的思念。前八句写女子一年四季日夜思念情郎,心神不宁;中八句写女子与情郎原是青梅竹马,女子早已以心相许;后六句表现女子欲与情郎结为百年之好的强烈愿望。全诗以代言体形式,运用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和通俗生动的比喻,通过女子之口倾吐刻骨相思和美好愿望,情真意切,委婉动人。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写的是秋夜相思之苦。西风、冷月、霜露这些词语所造成的意象有力衬托了相思之苦。“二月君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表明自秋至春相思之情不减,春、秋两季如此,夏、冬两季如何相思,也就不言可知了。《长恨歌》中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所说是春与秋,笔法正相同,都是表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不管是温暖的春天花开之日,还是寒冷的霜风秋雨的月夜之时,梦魂萦绕辗转反侧,相思之情深切。诗人运用了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九月西风兴”“二月君风来”,既是写时间、气候的变化,也是为写少女相思渲染气氛。“月冷霜花凝”“草坼花心开”,既是写景,又是烘托少女相思之心,其中有比喻的因素。以上八句,四句写秋夜的相思,四句写春日的相思,情韵缠绵,感人肺腑。

  在描绘了相思之情的深远久长之后,主人公便以更明确的口吻作自我身世介绍:“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这里洛桥难以指实,亦不必指实,只是表明这位女子与君住得不远。“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不仅住处相近,相识亦很早,已有八年之久,但是二人没有结合,至今还在苦苦相思。接下去的“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交代了原因,原来是门第身份差别太悬殊,就像松树下的女萝草,虽然有心攀援缠绕而上,但可惜“蔓短”而松树枝又很高,“萦回上不得”。以形象的比喻点出了二人不能结合的原因。

  主人公没有就此罢休,仍然从秋夜到春日在长相思,而且还发出了充满一片痴情的祝愿:“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听人说人要是有一个美好愿望,只要这个愿望真诚至极,就会感动上天,上天就能成全,使之成功,所以她才长相思,并且发出“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的美好心愿。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二者几乎雷同,不过是把“比翼鸟”换成“比肩兽”罢了。诗人以“步步比肩行”的“远方兽”及“枝枝连理生”的“深山木”为喻写女子的心愿,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抽象的感情。

  这首诗中有不少数量词,如“一夜”“九”“十五”“二十三”等,大多两两相对,如“九月”对“二月”。这些数量词与其它词的巧妙搭配,使语言更加通俗,别具一格。前八句和后四句又用了隔对法。“九月”四句用蒸韵,与“二月”四句用灰韵,句句隔对,交错回环;后四句是隔句对,既是排句,又是比喻。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诗思丰富深刻,情感缠绵俳恻,情调凄婉哀怨,更能激荡读者的心灵。

参考资料:
1、 曾凡玉编著. 唐诗译注鉴赏辞典[M]. 武汉:崇文书局, 2017:905-906.
2、 李希南,郭炳兴编著. 白居易诗译释[M].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203-205.
3、 吕美生主编. 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M]. 合肥:黄山书社, 1990:310.
4、 李文禄,宋绪连主编;余冠英,杨仁恺,张震泽,刘万泉顾问. 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0:385-386.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八岁偷¹照镜,长眉²已能画。
译文:八岁小姑娘喜欢偷偷地照镜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长眉了。
注释:¹偷:指羞涩,怕人看见。²长眉:古以纤长之眉为美,《古今注》:“魏宫人好画长眉。”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岁去踏青,芙蓉¹作裙衩(chà)²
译文:十岁到野外踏青,想象着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注释:¹芙蓉:荷花。《离骚》:“集芙蓉以为裳。”²裙衩:下端开口的衣裙。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二学弹筝(zhēng)¹,银甲²不曾卸。
译文:十二岁开始学弹筝,套在手指上的银甲一直没脱下来。
注释:¹筝:乐器,十三弦。²银甲:银制假指甲,弹筝用具。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四藏六亲¹,悬知²犹未嫁。
译文:十四岁时,要避免见到男性,连最亲的人也不能见。这时她可能在猜想何时出嫁吧。
注释:¹六亲:本指最亲密的亲属,这里指男性亲属。²悬知:猜想。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十五泣春风¹,背面²秋千下³
译文:十五岁时,她背对着秋千,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注释:¹泣春风:在春风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²背面:背着女伴。³秋千下:女伴在高兴地打秋千。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yāo)¹
译文:隐居的人不因游赏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热邀请宾客时候,无人请我。
注释:¹招邀:邀请。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竹碧转怅(chàng)望,池清尤寂寥。
译文:我在碧竹林中来回走动,惆怅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无人。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露花终裛(yì)¹湿,风蝶²强娇饶³
译文:野地里的花终被沾湿,风中的蝶强作妖娆。
注释:¹裛:沾湿。²风蝶:风中之蝶。³娇饶:柔美妩媚。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¹
译文:种种忧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携手同行,我还是感到烦闷无聊。
注释:¹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烦闷无聊。

  其一

  这首诗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少年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这位少女八岁犹存爱美之心。古以长眉为美,所谓“青黛点眉眉细长”,犹为唐人入时装扮。十岁时就有了高洁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缝缀荷花制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语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即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十二岁学艺刻苦,学弹秦筝,所用的银爪从不曾取下。十四岁怀春羞涩,藏于深阁,回避关系最亲的男性戚属,“悬知”,表现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担忧的待嫁心理。十五岁无处说相思,古时女子十五岁许嫁,诗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忧伤烦闷,又无处说相思,更无心为秋千之戏,这还不够,作者善作情语,让少女独自对面春风而泣,何等情思。

  从此诗的描述看,这位诗中的姑娘也许是诗人初恋对象,因为只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才写得出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可惜父母未能如其愿,姑娘在“泣春风”,也是诗人在叹息。“十五泣春风”正是写出了诗人与姑娘的这段恋爱,没有结果,从此要劳燕分飞,天各一方了。

  有专家研究此诗是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前途,证据是诗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近人韦然超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时因初恋对象之父母未能同意他们这段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不能明题,故称“无题”。而且在其后的众多“无题”诗中有相当数量还是在写他的这段无果初恋。可见这位姑娘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尽管此后诗人结婚生子,与夫人感情深笃,但这段初恋却深深地埋藏心底,时时以“无题”作诗念之。

  其二

  这首诗是抒写诗人不得志之愁,或是描述睹物怀人之情,或是叙述当秋暑之愁时最贵邀请而实无人邀请之况,或是陈述因自己的“不自聊”虽值秋暑而不邀朋友同游的原因,有很多不同说法,莫衷一是。

  最后一种观点较符合作者之秉性,而且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作者以诗人的视点,表现了一种世人常见的心理现象:即因主观的“不自聊”,亦即自己主观的不快乐,面对秋暑幽胜的客观风景,竟产生了一种错觉或幻觉,故眼前的碧竹清池也变得那样怅惘寂寥;露花风蝶,亦觉其强作娇饶。而且,这种错觉或幻觉也能传染周遭,影响他人。所以,此时此刻如果携君之手同游幽胜,不但不能提起不倦赏之幽人的游兴,反而徒然使君一起“不自聊”,不游也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者之儒雅风范略见一斑。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 .李商隐诗选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 :72-73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
3、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 ,2006 :1-2 .

èrshǒu--shāngyǐn

suìtōuzhàojìngzhǎngméinénghuà

shísuìqīngróngzuòqúnchǎ

shíèrxuédànzhēngyínjiǎcéngxiè

shícángliùqīnxuánzhīyóuwèijià

shíchūnfēngbèimiànqiūqiānxià

yōurénjuànshǎngqiūshǔguìzhāoyāo

zhúzhuǎnchàngwàngchíqīngyóuliáo

huāzhōng湿shīfēngdiéqiángjiāoráo

xiéshǒujiānjūnliá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