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久沦没,巍然见时英。作述千载上,死灰起芒精。
大雅久沦没,巍然见时英。作述千载上,死灰起芒精。
气吐相感激,长揖如生平。谁令黄钟节,掩以瓦釜鸣。
气吐相感激,长揖如生平。谁令黄钟节,掩以瓦釜鸣。
相乐反相泣,出涕何纵横。十千置斗酒,不惜为君倾。
相乐反相泣,出涕何纵横。十千置斗酒,不惜为君倾。
高筵列华烛,美女调繁筝。挥手不能顾,悦耳非新声。
高筵列华烛,美女调繁筝。挥手不能顾,悦耳非新声。
藉无师涓奏,何以移我情。
藉无师涓奏,何以移我情。

róngsānshǒuèr--huángjǐngrén

jiǔlúnméiwēiránjiànshíyīngzuòshùqiānzàishànghuīmángjīng

xiānggǎnzhǎngshēngpíngshuílìnghuángzhōngjiéyǎnmíng

xiāngfǎnxiāngchūzònghéngshíqiānzhìdòujiǔwèijūnqīng

gāoyánlièhuázhúměidiàofánzhēnghuīshǒunéngyuèěrfēixīnshēng

shījuānzòuqíng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9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
走马探花花发未。人与化工¹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bì),莺(yīng)为使。谷雨²清明空屈指。
译文:乘着奔跑的马来看花开了没有,人和天地迫切地等待花开不容易,打发蜂婢不使千方百计、不厌其烦的来回探看,人们扳手指计算,再过几天到清明、谷雨时就该看见花了,但到时候仍看不见花呢?
注释:¹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创造。这里指及时开放的鲜花。²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时当阴历三月,是牡丹花开的节候。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jiǎn)刀收玉蕊(ruǐ)¹。尊前还对断肠红²。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³
译文:卢郎到了老年还多情,一夜之间就用剪刀把刚开的花减掉,在酒宴前还要面对着断肠花,人会流泪,花也不想被人摘去,到了第二天酒醒的时候就会看见花已经落了一地。
注释:¹剪刀收玉蕊:以剪刀剪枝喻张先老年娶妾。²断肠红:断肠花。此处借喻张先所娶之妾。³满地:指落花遍地。

  上片写寻花,以喻张先千方百计物色美妾。词中作者纯用比兴,没有用一字道破张先物色美妾这件事实。那个“走马采花”者,即指积极物色美妾人选的张先。“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则写张先的千方百计与不厌其烦。这些比喻性的叙写,很有些漫画化,带有某种讽刺意味。此外,说出“人与化工俱不易”这样的冷唆语,对“谷雨清明”这种花开时节,又说是“空屈指”,清明、谷雨时本来是鲜花盛开的时候,然而这个季节却看不到花,体现了作者这一现象的惋惜之情,其中也不无讥嘲的成分。人的“不易”,表现于“走马”来探,在“屈指”计算哪天是清明和谷雨。化工的“不易”,表现于打发蜂婢莺使千绕百看。这里置“谷雨”于“清明”之前,是为了适应词的平仄规律,《天仙子》第六句的前四字必须是先两个仄声、后两个平声;“谷雨”是仄声,“清明”是平声,所以说“谷雨清明”而不说“清明谷雨”。

  下片写面对花,说明张先买妾如愿以偿,而其妾则很可悲。在写法上也略有变化,除了比喻之外,还用了典故。以“白发卢郎”这一典故暗写张先老年娶妾,实在贴切不过。“情未已”三字,是贯穿全词的线索,它与“白发”形成对照,同样暗寓讥讽之意。“一夜剪刀收玉蕊”一句,紧承前句,固然写出张先买妾如愿之事,也暗含作者对鲜花受摧折的惋惜。以下用“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等意象,略带悲剧色彩,似乎更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受害女子的深切同情,客观上也多少增强了对封建制度下不相称的婚姻的讽刺力量。

  此词咏的是好容易盼到花开,开的花却被一个老翁剪去,糟蹋了花。上片写人们盼花开的心切,下片写花被糟蹋以后人们的难过。实在当是惋惜一个少女被一个全不相称的人霸占。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年1月1日:164-166
2、 石声淮 、唐玲玲 .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517-518

tiānxiānzi··zǒutànhuāhuāwèi--shì

zǒutànhuāhuāwèirénhuàgōngqiānhuíláiràobǎihuíkànfēngzuòyīngwèi使shǐqīngmíngkōngzhǐ

báilángqíngwèijiǎndāoshōuruǐzūnqiánháiduìduànchánghóngrényǒulèihuāmíngjiǔxǐngyīngmǎn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¹闻马嘶(sī)²。青梅如豆柳如眉³,日长蝴嘶飞。
译文: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时时听到马的嘶鸣。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细嫩的柳叶,像眉毛一般秀灵。春日渐长,蝴嘶飞得多么轻盈。
注释:¹风和:春风暖和。²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嘶,叫。³青梅如豆柳如眉:青梅结得像豆子那么大,柳叶长得像美人的眉毛。后世多以此句描绘明媚的春日风景。⁴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花露重,草烟¹低,人家帘幕²垂。秋千慵(yōng)³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译文: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伴她的只有梁上双燕。
注释:¹草烟:形容春草稠密。²帘幕:帘子和帷幕。³慵困:困倦。⁴罗衣:香罗衫。⁵画堂:彩画装饰的堂屋。

  此词描写少妇因游春有感而忆所思的无可排遣之情。 

  首句点明时序:芳春过半,踏青游赏,戏罢秋千。由动境而归静境,写其季节天色之气氛,闺阁深居之感受,读来宛如亲历。 

  次句“风和闻马嘶”五字为一篇关键,虽用笔闲淡,不扬不厉,而造境传神,常人难及。“闻马嘶”之宝马振鬣长嘶,成为古人游春这一良辰美景之一种不可或缺的意象。时节已近暮春,青梅结子,小虽如豆,已过花时,柳尽舒青,如眉剪黛;而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翩翩于花间草际,好一幅闹春图画。“蝶蝶飞”以一动作点活了暮春之景。 

  过片“人家帘幕垂”极写静境。而“花露重,草烟低”,正与写静有关:花觉其露重欲滴,草见其烟伏不浮,正是极静之物境心境下。 

  “秋千”句是写静至精微处,再以动态一为衬染,然亦虚笔,而非实义。出秋千,写戏罢秋千,只觉慵困,解衣小憩,已是归来之后。既归画堂,忽有双燕,亦似春游方罢,相继归来。不说人归,只说燕归,以燕衬。人,物人一也,不可分辨。然而燕归来,可知天色近晚,由此一切动态,悉归静境。结以燕归,又遥与开篇马嘶相呼应。于是春景芳情,浑然莫辩。

  前人谓“冯词如古蕃锦,如周、秦宝鼎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此词写仲春景色,豆梅丝柳,日长蝶飞,花露草烟,秋千慵困,画梁双燕,令人目不暇接。而人物踏青时的心情,则仅于“慵困”、“双燕栖”中略予点泄,显得雍容蕴藉。

ruǎnlángguī ·nányuánchūnbànqīngshí

ōuyángxiū sòngdài 

nányuánchūnbànqīngshí fēngwén qīngméidòuliǔméi chángdiéfēi 
huāzhòng cǎoyān rénjiāliánchuí qiūqiānyōngkùnjiěluó huàtángshuǎngyànguī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¹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译文:笔直的小路是何等的细呀!简陋的破桥连扶处都没有。
注释:¹迳:同“径”,小路。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译文:青枫林外的远山显得很淡,麦田边的破屋是何等孤独。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宿草¹山风又,新阡(qiān)²去岁无。
译文:去岁的草根今年又长出草来了,通往荒冢的小路是今年新踩出来的,去岁还没有。
注释:¹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²阡:通往坟墓的道路。
梨花自寒食,时节只愁予。
梨花自寒食,时节¹只愁予²
译文:梨花从清明开始开放,在这个美好季节只有我一个人独自愁苦。
注释:¹时节:季节、节令。²愁予:使我发愁。

hánshíshàngzhǒng

yángwàn sòngdài 

jìngzhí qiáowēimiǎn 
yuǎnshánfēngwàidàn màibiān 
宿cǎochūnfēngyòu xīnqiānsuì 
huāhánshí shíjiézhǐchóu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yàn)子而告之曰:“据忠且爱我。我欲丰厚其葬(zàng),高大其垄(lǒng)¹。”晏子曰:“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公曰:“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²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晏子曰:“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旅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之寡邪?据之防塞群臣,拥蔽(bì)³君,无乃甚乎?”公曰:善哉!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遂(suì)罢为垄(lǒng)之役(yì),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jiàn)。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译文: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又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得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晏子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每每刮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候好,因此我知道他热爱我。”晏子说:“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上,叫做不孝。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做儿子的原则是,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诚实守信,这叫做孝。如今四境以内的人民,都是君王您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爱您的人这样少呢?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吧?”齐景公说:“好啊!没有你,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于是停止了候选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住所法制各负其责,让君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因此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臣子没有难以表达的忠诚,而百姓非常高兴。
注释:¹垄:坟墓。²具:备办。³蔽:蒙蔽。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¹夫子²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与人也,常为³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译文: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您啊!”晏子说:“我听说,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经常做个不停,做个不休息罢了您怎么会赶不上(我)呢?”
注释:¹及:比得上。²夫子:对晏子的尊称。³为:只是。⁴置:放弃。⁵休:停。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jià)五百斛(hú),甚喜。而今而田,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duì)¹制磨,制筛罗簸(bò)(ji),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bì)妾,皆令习舂(chōng)(yú)(róu)(bò)²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xiá)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chuò)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译文: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里来信,知道新买的田地,秋季收获了五百斛的稻谷,我非常高兴。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做个农夫过一辈子了。现在需要制备碓、磨、筛罗、簸箕,制备大小扫帚,制备升、斗、斛等农具。家中妇女,连同家中女佣,都让它们学习舂揄蹂簸的活计,这才有一种靠田园抚养子孙的生活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再加一小碟酱姜等佐料,这最能使他们感到温暖。农闲的日子,吃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着碗,缩着脖子喝,即使是霜雪浓重的寒冷的早晨,喝这样的粥,全身都暖和。唉!唉!我们可以长久地做农夫过一辈子了!
注释:¹碓:舂米器具。²舂揄蹂簸:《诗经生民》:“或舂或揄,或蹂或簸。”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揄,拉,引;蹂,搓。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¹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²,守先待田,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³,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jué)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错了路头,田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ái)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译文:我想世界上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读书人是士、农、工、商四民的最后一等。上等的农夫,耕种一百亩的地,次等的七、八十亩,再次等的五、六十亩,都是劳苦他们的身体,勤奋地付出他们的力量,耕种收获,来养活天下的人。假使天下没有农夫,全世界的人都要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就应该在家孝敬父母,出外尊敬兄长,守住先人的美德,等待传给后人来继承发扬,做官得志时,把恩泽施与百姓;不能达到心愿时,就修养身心,将美德表现于世;所以又比农夫高了一等。可是现在的读书人就不是这样了,一捧起书本,便想要考中举人、考中进士、作官,作官后要如何抓取金钱,建造大房屋,购买很多田产。一开始便错走了路,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而那些在事业上没有发展和成就的人,便在乡里为非作歹,行为丑陋,更令人受不了。至于约束言行,注重修养自己品德的人,难道没有吗?甚至期望自己达到经世济民的理想,使自己的心智高尚,媲美古人的人,也到处都有。但是好人总是被坏人所牵累,于是让我们也开不得口。一开口说话,别人便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总是会说,将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只好忍气吞声,忍受别人的笑骂。工人制造器具,让人使用方便;商人搬运货物,输通有无,都有方便民众的地方。只有读书人对于人民最不方便,难怪要列在四民中的最后一等,而且连求列在最后一等也都得不到呢。
注释:¹四民:指士、农、工、商。《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²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敬重兄长。³“得志”二句:语见《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见,同“现”,显露。⁴小头锐面:谓尖头小面,形容善于经营。《春秋田语》:“平原君对赵王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之为人也,小头而锐,断敢行也。’”⁵束修:约束整饬。⁶经济:经世济民。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¹他,要怜悯(mǐn)他;有所借贷(dài),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²(zhāo)昭可鉴矣。吾邑(yì)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kuì)³,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jí)宜戒之。
译文:兄长我一生中最敬重的是农夫。对于新招用的佃户,一定以礼相待。他们称呼我们为主人,我们称呼他们为客户;主客本来就应该是相互平等对待的意思,我们有什么好尊贵的,而他们又有什么好低贱的呢?要体恤他们,要怜悯他们,如果他们有需要借贷,就要周全他,无能力偿还的,就要宽让他们。我曾经嘲笑唐人《七夕》诗,吟咏牛郎织女,都作相会、离别等可怜之说,实在失去了原本的主旨。织女,穿衣的本源;牵牛,吃饭的根本,作为天星为最尊贵,上天非常重视它们,而人却反不重视啊!它们昭示人民勤劳务农,它们的形象明显可作为人们的镜子。我们乡邑的妇女们,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持家务,多做针线,也仍然不失为勤劳。近来有很多沉湎于听鼓词、玩斗叶的人,这习惯太放纵,亟应该制止他们。
注释:¹体貌:谓以礼待人。²呈象:指天所呈现的现象。³主中馈:指主持家中饮食之事。⁴斗叶:玩纸牌。明清时称纸牌为叶子。⁵荡轶:放荡纵逸。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¹,不可久恃(shì)。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²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³乎!或曰:“世上连阡(qiān)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zūn)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译文:我们家的田地,虽然有三百亩,但总是人家典押的产业,不可长久依靠它。将来需买二百亩田,我兄弟二人各得一百亩就够了,这也是古代一个农夫受田一百亩的意思。如果再求多,就是侵占他人产业,那是很大的罪过。天下没有田地产业的人很多,我是什么人啊,如果贪求而不满足,那么穷人将如何求得生存呢?有人说:"在这世上,很多人的田产是阡陌相连,拥地数百顷还多,你奈他何?"我说:别人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尽力做自家的事情,当世道昌盛时,大家一起遵守王制;若世风日下,民俗浇薄时,也决不随着世俗同流合污。这也是板桥家法吧。哥哥字。
注释:¹典产:指支付典价而占有的土地。原主可以赎回。²一夫受田百亩:《孟子万章下》:“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³措足:立足。⁴偷:浇薄。

  文章中提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是振聋发聩之语。这虽与中国农本主义的传统有关,但更是基于作者对当时读书做官、物欲横流的不良风气的深切痛恨及批判。作者指出应尊重“苦其身,勤其力”“以养天下之人”的农夫,批评了一心想做官发财的读书人,表现了极为可贵的进步思想。全文语言浅近贴切,叙事议论不加雕饰,明白如话,但“颇有言近指远之处”。

  这封家书原不分段,但从文意可以把握到它是讲了四层意思。

  首先是郑燮从家中来信得知的信息很高兴,高兴的是有“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这对远在山东作七品知县的他是很大的欣慰,因为宦海不仅凶险,而且肮脏,郑燮是厌倦了官场生涯的,后方家园有此气象,无异有着极好的退路。所以,他一再喟叹“堪为农夫以没世矣”。此中人生感受极深,不言而自见。至于叮嘱备制足够农活用具,家人都要习作农活,以及待穷亲友要有“暖老温贫”情意,日常饮食应粗茶淡饭自供等等,全为强化“靠田园长子孙”的厚道而自俭“气象”。

  由此而紧接着申述“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的观念,这是从理论上说清为什么要强化上述“靠田园长子孙气象”。作者自己原已是个地道的“士”,却申称在农、工、商、士的四民之列居士于末,强调“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这显得很奇突。读者不应认为郑燮恪守的是小国寡民式的小农思想,进而以为在城市经济已趋发达的清中叶,这种思想是保守落后的。郑燮的这些想法,一是儒家农本思想所教化的表现,此中还有民本观念;二是他这个从小生活于农村的下层知识分子出身者对乡土特有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他在与世俗社会中千奇百怪的“士”的行为的比较中形成农夫才算是“天地间第一等人”的观点。他其实并非要一笔抹倒“士”的价值,他讲了“士”本应“又高于农夫一等”的,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可是,世道风气却变为“士独于民大不便”,专门孳生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令正派士子为之气短,反而“捱人笑骂”。所以,郑燮显然是有所激愤而发,这一层必须得看到。

  到这里,农为四民之首而士为末的道理已讲透,可是他还旁敲侧击地加上一笔:“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所谓“唐人《七夕》诗”,未知所指何篇。杜牧《七夕》云:“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李商隐《七夕》云:“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则确是“皆作会别可怜之语”的。而牛郎、织女命名的本旨,是“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而唐人诗又确是“失其本旨”了,所以他特地在家书中要家中人明此理后身体力行,在“重农夫”上,“勤谨”而不准“荡轶”上告诫兄弟子侄辈,从具体行为上强化前述“靠田园长子孙气象”。

  最后再从田产设置上嘱咐既要使全家有所恃,又不能贪求过多,占人产业,并将结束语落实在“我自做我家事”六字上。

  作为“家书”,本是随意写来,意行则行,意止则止,不必花梢,多饰语。这通家书即平实而生动,真挚恳切之极,而文字却又行云流水,自然吞吐,然而绝不散漫,在“意”的缕析上,犹如茧裹而紧圆,脉理清晰。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827—1830页

fànxiànshǔzhōngshèshū

zhèngxiè qīngdài 

    shíyuèèrshíliùjiāshū zhīxīnzhìtiánhuòqiūjiàbǎi shèn érjīnérhòu kānwéinóngshì yàozhìduìzhì zhìshāiluó zhìxiǎosàozhǒu zhìshēngdǒu jiāzhōng shuàizhūqiè jiēlìngchōngróuzhīshì biàn便shìzhǒngkàotiányuánzhǎngsūnxiàng tiānhánbīngdòngshí qióngqīnpéngyǒudàomén xiānpàowǎnchǎosòngshǒuzhōng zuǒjiàngjiāngxiǎodié zuìshìnuǎnlǎowēnpínzhī xiáyānsuìbǐng zhǔzhōu shuāngshǒupěngwǎn suōjǐngérchuòzhī shuāngchénxuězǎo zhōushēnnuǎn jiē jiē zhǎngwéinóngshì 

    xiǎngtiānjiānděngrén zhǐyǒunóng érshìwéimínzhī nóngshàngzhězhǒngbǎi shí liùshí jiēshēn qín gēngzhǒngshōuhuò yǎngtiānxiàzhīrén shǐ使tiānxiànóng shìjiēè饿 bèishūrén xiào chū shǒuxiāndàihòu zhìjiāmín zhìxiūshēnjiànshì suǒyòugāonóngděng jīnrán pěngshūběn biàn便xiǎngzhōng zhōngjìnshì zuòguān juéjīnqián zàofáng zhìduōchǎntián shǒubiàn便zǒucuòliǎotóu hòuláiyuèzuòyuèhuài zǒngyǒuhǎojiēguǒ néngzhě xiāngzuòè xiǎotóuruìmiàn gèngdāng shùxiūhǎozhě rén jīng kànghuái怀qiānzhě suǒzàiduōyǒu érhǎorénwéihuàirénsuǒlèi suìlìngbèikāikǒu kāikǒu rénbiàn便xiàoyuē  bèishūshēng zǒngshìhuìshuō guān biàn便shuōliǎo  suǒrěntūnshēng zhǐáirénxiào gōngrénzhìyòng rénbānyǒuyùn jiēyǒubiàn便mínzhīchù érshìmínbiàn便 guàimínzhī qiěqiúmínzhī ér 

    xiōngpíngshēngzuìzhòngnóng xīnzhāodiànrén dàizhī chēngwéizhǔrén chēngwéi zhǔyuánshìduìdàizhī guìérjiàn yàomào yàoliánmǐn yǒusuǒjièdài yàozhōuquán néngchánghuán yàokuānràng chángxiàotángrén  shī yǒngniúlángzhī jiēzuòhuìbiéliánzhī shūshīmìngmíngběnzhǐ zhī zhīyuán qiānniú shízhīběn zàitiānxīngwéizuìguì tiānzhòngzhī érrénfǎnzhòng běnqínmín chéngxiàngzhāozhāojiàn rén néngzhīchóuzhī ránérzhǔzhōngkuì zhēnxiàn线 yóushīwéiqínjǐn jìnyǒutīngér dǒuwéizhě fēngdàng jièzhī 

    jiāsuīyǒusānbǎi zǒngshìdiǎnchǎn jiǔshì jiāngláimǎitiánèrbǎi xiōngèrrén bǎi zhěshòutiánbǎizhī ruòzàiqiúduō biàn便shìzhànrénchǎn zuìguò tiānxiàtiánzhěduō rén tānqiúyàn qióngmínjiāngsuǒcuò huòyuē  shìshàngliánqiānyuè shùbǎiqǐngyǒuzhě jiāngnài  yìngzhīyuē zuòjiāshì zuòjiāshì shìdàoshèngzūnwáng fēngtōutóngwéiè bǎnqiáozhīji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