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译文: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儿郎,但也在梦中像曾经那般给自己画眉。
注释:木兰庙:据清代冯集梧注“《太平寰宇记》:黄州黄冈县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旧废县取此山为名,今有庙,在木兰乡。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fú)云堆¹上祝明妃²
译文:有多少次手持酒杯思念着故乡,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注释:¹拂云堆:古地名,在黄河北岸,今内蒙古乌拉特旗西北。此处有神祠,突厥入侵中原,必先至神祠祭酹求福。《十道志》:关内道胜州有拂云堆。²明妃:既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晋文王讳昭,故晋人称其为明妃。王嫱远嫁匈奴,为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既王后)。

  本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可谓“字字客中愁,声声女儿怨”,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

  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349

lánmiào

 tángdài 

wāngōngzhēngzhànzuònánér mèngcéngjīnghuàméi 
guīhuánjiǔ yúnduīshàngzhùmíngfē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做儿郎,但也在梦中像曾经那般给自己画眉。

有多少次手持酒杯思念着故乡,到拂云堆上去祭王昭君。

注释

木兰庙:据清代冯集梧注“《太平寰宇记》:黄州黄冈县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旧废县取此山为名,今有庙,在木兰乡。有好事者,因木兰山木兰县之名与木兰相同,于是加以附会,立庙于此。

拂云堆:古地名,在黄河北岸,今内蒙古乌拉特旗西北。此处有神祠,突厥入侵中原,必先至神祠祭酹求福。《十道志》:关内道胜州有拂云堆。

明妃:既汉元帝宫女王嫱,又称王昭君。晋文王讳昭,故晋人称其为明妃。王嫱远嫁匈奴,为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既王后)。

赏析

  本诗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可谓“字字客中愁,声声女儿怨”,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

  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349
创作背景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游历至木兰庙,触景怀古,为木兰庙题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木兰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

参考资料:
1、 缪钺.《杜牧传》: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 01:P73~P74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50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初,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初,宋季雅¹罢南康郡,市²宅居僧珍³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译文:南朝宋人季雅被贬在南康(今江西赣县)做当地的太守以后,买下了当时辅国将军吕僧珍隔壁的一处宅院。吕僧珍问房价多少,季雅回答:“一千一百万钱。”吕僧珍认为太贵,季雅说:“我是用一百万钱买宅子,而用一千万钱买邻居啊!”
注释:¹宋季雅:南朝梁武帝时期官员,官至壮武将军、衡州刺史。成语“千金买邻”的主要人物之一。²市:买。³僧珍:吕僧珍(453年-511年6月23日),字元瑜。东平郡范县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功臣。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译文:马儿已经疲惫,我下马水我在山坡上,太阳已经落到水面上。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山风吹空林,飒(sà)¹如有人。
译文:山中的秋风吹进空寂的树林,树叶飒飒作响,好像有人在其中行走。
注释:¹飒飒:风声。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苍旻(mín)¹(jì)凉雨,石路无飞尘。
译文:苍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秋雨,青石路面上没有一点尘土。
注释:¹旻: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译文:在这岁暮时节,心中百感交集,一切声音都让人悲怆愁闷。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tí)(jué)¹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译文:鶗鴂昨晚在不停鸣叫,蕙草已经渐渐枯黄凋落。
注释:¹鶗鴂: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译文:何况我这远行的异乡人,自然就会有很多难以言说的艰苦辛酸。

  此诗描写了暮秋时节,诗人独步山林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描绘了暮秋的景色,突出了山林的空寂,也映衬了作者倦于仕途奔波的空虚惆怅的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构思新奇巧妙,意境幽远凄清。

  诗的开头就以“马”“长坂”写山行,但并非写山间行走,而是写山间停歇。而且这种停歇又并非那种充满雅致逸兴的停歇,而是“疲卧”,以马的疲于山行,衬托了人的倦于奔波。接着,又以渡口西沉的斜阳来烘托诗人的心境。

  诗的下面四句写“暮秋”,是山行的环境。“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两句先以风吹空林来表现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实则无人来衬托林的“空”,幽深静寂的环境写得十分生动。“如有人” 的比喻,更加反衬出树林的空寂。

  “苍旻风凉雨,石路无飞尘”,正值秋日凉雨初风,路上行尘不起。前两句从左右,这两句从上下将山间景色点染得更为幽静空寂。这四句所写的山色极其生动逼真,使人如临其境,就其本身而言,如唐代殷璠所说,是“宜称幽致”的,然而在此时此地,它所映衬的却是诗人空虚惆怅的心境。诗人之所以“卧”,并非由于山色幽雅宜人,而是由于千般烦恼与愁绪集于一身,是由于“疲”。由“千念”一转,写所感。此时正是岁暮时节,而迎萧瑟秋风,诗人百感交集,而其感情基调则是一“悲”字。以“千念”统领,说明诗人感触很多,这一切都由“暮节”而引发。“万籁”表明其声响之多,然而这一切音响只能越发触动诗人悲愁心绪。客观环境中的“万籁”,反衬主观心境中的“千念”。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在这里,诗人用屈原诗意,以鶗鴂已鸣,芳草色陈,比喻盛时已过,年岁渐高,抱负难以施展;流露出对岁月,实际是对自身处境的深深忧虑。

  诗的最后两句在上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处境:岁月已晚,而自己仍在异乡漂泊奔波。“远行”二字呼应题目“山行”,表现此行之遥远艰辛,同时暗示出远行奔波之毫无成就。诗人所疲于山行的原因,就在诗的这四句中说明了;而“苦辛”二字则为“暮秋山行”作了总的归结。将暮秋景色与山行所感紧密结合,使之相互衬托,从而突出了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心境。其中写山色四句,语句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意境幽远凄清,与全诗格调极为和谐。

qiūshānxíng

cénshēn tángdài 

chángbǎn yángxiàtōngjīn 
shānfēngchuīkōnglín yǒurén 
cāngmínliáng shífēichén 
qiānniànjié wànlàibēixiāochén 
juézuómíng huìcǎochén 
kuàngzàiyuǎnxíng ránduōxīn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
烂柯¹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
译文:棋道之中的奥妙是非常神奇的,一局棋仿佛经历了漫长岁月。
注释:¹烂柯:借指下棋。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译文:自出道以来没有遇到对手,当宽恕别人的时候,尽量宽恕别人。
此诗的作者是宋代的一位棋艺高人。此诗讲述他从出山以来,下棋皆未遇到过敌手。所以凡是与别人下棋,他总会饶上别人几子。这位棋者的道理,放在今天同样适用。各方面能力都比别人强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越是要主动地放低姿态,不要显得高人一等,这样别人会更愿意与你交往,也会赢得别人真诚的好感。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红楼遥隔廉(lián)¹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nóng)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注释:¹廉纤:细微、纤细。韩愈《晚雨》诗:“廉纤晚雨不能晴。”

  遥望您住的红楼,隔阻着迷细雨。黄昏后夜色沉沉,笼罩着庭前的高树。把树影照落我的窗前———是您家灯火的光辉。轻风摆弄着枝叶的影子,动摇不定,仿佛像我在西窗下迷离的梦境。梦醒时,人已远隔天涯,只听到一阵阵落花飘酒窗上之声。两句情景交融。残梦落花,追寻已邈,此情此景,亦难为怀了。

  青年时代的静安,也总是在追求他的美好的理想,他没有找到政治上正确的出路,他的理想也如梦影般破灭流散了。一缕缕拂不去的哀愁萦在心头,“梦”与“影”都是缥缈的意象,唤起的总是离愁别绪。作于1907年春暮。

mán··hónglóuyáoliánxiān--wángguówéi

hónglóuyáoliánxiānchénchénmínglónggāoshùshùyǐngdàonóngchuāngjūnjiādēnghuǒguāngfēngzhīyǐngnòngshìqiè西chuāngmèngmèngxǐngtiānchuāngwénluòhuā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问余¹何意²(qī)³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译文: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
注释:¹余:我,诗人自指。²何意:一作“何事”。³栖:居住。⁴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⁵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桃花流水窅(yǎo)¹去,别有天地²非人间³
译文: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注释:¹窅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²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³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

  “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李白《夜下征虏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

  “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

  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16-317 .

shānzhōngwèn

bái tángdài 

wènshān xiàoérxīnxián 
táohuāliúshuǐyǎorán biéyǒutiānfēirénj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