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秋到病经旬,今岁悲秋倍怆神。
每逢秋到病经旬,今岁悲秋倍怆神。
天教袁丝亡此日,人知宋玉是前身。
天教袁丝亡此日,人知宋玉是前身。
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
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
倘见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红尘。
倘见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红尘。
袁枚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1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译文:这种花可以说是白色,也可以说是红色,到了晚年尤其是喜爱这种菊花。
注释:黄花:菊花。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译文:他宁可在枝头老去,也不随着落叶在秋风中飞舞飘落。
这首咏物诗,前面叙事,写菊花之形貌;后面点题,咏菊花之精神,既歌颂了菊花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气节,又体现了诗人的人格美。“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为全诗主旨,重在托物言志,作者以菊自喻,表达了其对世俗礼教的抗争精神和对于独立人格的不屈追求。

huánghuā

zhūshūzhēn sòngdài 

huānéngbáiyòunénghóng wǎnjiéyóunéngàigōng 
nìngbàoxiāngzhīshànglǎo suíhuángqiūfēng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垂杨拂绿水,摇艳¹东风年²
译文: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
注释:¹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²年:时节。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译文: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她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心中更有无限离愁。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美人结长想¹,对此心凄然。
译文:她面对此景心中常会荡起一种凄凉之感。
注释:¹长想:又作“长恨”。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pān)条折春色,远寄龙庭¹前。
译文: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注释:¹龙庭:又叫龙城。是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折杨柳》,乐府《横吹曲辞》旧题。此首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zhéyángliǔ

bái tángdài 

chuíyáng绿shuǐ yáoyàndōngfēngnián 
huāmíngguānxuě nuǎnjīnchuāngyān 
měirénjiéchángxiǎng duìxīnrán 
pāntiáozhéchūn yuǎnlóngtíngqián 
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树夹炎风¹路,行人正午稀。
译文:林荫夹道上热风阵阵,正当正午,路上行人稀少。
注释:¹炎风:指东北风。 热风。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译文:树上鸣蝉初起,花间一团团蝴蝶在飞舞着。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
日色欺清镜,槐膏(gāo)¹点白衣。
译文:火辣的阳光直射到清澈的水面上,槐树分泌的树脂落在白衣上,染上黑点。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译文:一事无成、回归故里,心中愁闷、脸上也少了光彩。

  时值盛夏,诗人落第还乡,虽然早早就起床,却直到中午才出门。“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首联描写天气、时间和地点,作者屡次落第,自觉无颜面对熟人,于是就在正午时出发。虽然汗流浃背,却少了一些烦恼。

  多年在外流浪,虽然非常想家,但是仕途上没有着落,诗人觉得愧对家人,于是能拖就拖,一来是省些盘缠,二来也因为交通不便,最主要的是怕听到父母唠叨,更怕看妻子脸色。可是他现在确实感到累了,也就无所顾忌了。

  诗人不顾炎热,一路跋涉,终于走到一处林荫茂密的地方,便想喘口气。“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蝉儿在枝间肆无忌惮地鸣叫,仿佛希望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激情,根本不管外界的感受。蝴蝶在阳光下闪亮着翅膀,同伴之间也任意地戏耍,毫不在意旁边有人在注视着它们。

  热风扑面、蝉声鸣噪,作者以景衬情, 却彰显出内心的愁闷。诗人在心中默想,若是回到童年时光,自己一定会爬到树上,或是追赶蝴蝶。而如今他只会旁观,而且更感到孤寂。

  作者心情低落,看见眼前的景象,也觉得无比怅惘,“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这里采用拟人手法,作者用一个“欺”字,传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日光照射到水面,诗人却感到刺眼,仿佛太阳也欺人太甚。其实都是自己情感的投射,因为落第而感到不悦,于是看什么东西都不顺眼。

  “槐膏”二字,照应首句中的“炎”字,也委婉地展现出诗人对于这样的天气叫苦不迭,加上人生到了低谷,几乎就快挺不住了。

  前三联写景,尾联抒发感慨,“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作者直抒胸臆,前后相承,水到渠成地抒发了情感。“归故里”三字,进行了概括,交代了这些都是作者夏日归途所见之景。

  诗人并非要强,古代书生除了参加科举,没有别的出路。而贫寒之家为了改变命运,省吃俭用,也让学子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唯有金榜题名、仕途成功,才能对得住全家人的辛苦付出。所以“少光辉”三字,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却饱含了辛酸和泪水。

  诗人李廓名不经转,几乎没有人听说过,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似乎也是司空见惯,可是这首诗却道出了很多寒士的悲凉心境。诗人孟郊若不是感到进士及第太不容易,也不会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诗鬼李贺也因为未能如愿,才一直闷闷不乐,最后悲惨的结局也令人唏嘘。

  作者在这首诗中将议论、描写、抒情、叙事紧密结合,并交替使用这几种表达方式,既呈现了形象的画面,又含蓄地表达了凄楚的心境,不愧为唐诗中的佳作!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¹人,潇洒青霞(xiá)赏。
译文:秋雨料峭,寒意肃然,北风萧瑟,秋江清爽。你是孤傲高洁的检察官,身姿潇洒,有仙道之气。
注释:¹绣衣:御史所服。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译文:你平生多有使人感激不尽的行为,素有忠义的褒奖。近来却祸事连连,天怒人怨,以往事业如流水消失。
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楚邦有壮士¹,鄢(yān)(yǐng)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译文:楚邦曾经有壮士伍子胥,依靠吴王终于报了家仇。申包胥在秦庭大哭七日七夜,眼睛都哭出鲜血,终于获得秦国的支持,回来救楚。
注释:¹壮士:谓伍子胥。按《史记》,伍子胥者,楚人也。父曰伍奢,为太子太傅。楚平王信费无极之谗,杀伍奢及其子尚。伍子胥奔吴,阖闾以为行人,与谋国事。九年悉兴师伐楚,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时平王已卒,子昭王出奔,伍子胥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申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
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
(biān)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mǎng)。颇似今之人,蟊(máo)¹陷忠谠。
译文:但是楚王被鞭尸的耻辱发生且达极限,庙堂墓地上也长满了荒草。这和如今的某些人一样,佞臣贼子陷害忠良。
注释:¹蟊贼:皆害苗之虫也。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又《诗诂》:蟊贼一虫,以禾将黄而虫害之,故曰蟊贼。取以喻谗恶之人。
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
(miǎo)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yāng)。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
译文:长安虽然仅一水渺然相隔,却如何能驾车而返呢?只能日夜听那哀猿啼鸣,夜夜梦里与你相见。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若耶(yé)¹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译文:若耶溪旁,三三两两的采莲女正在采莲子;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
注释:¹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袂 一作:袖)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mèi)¹空中举。(袂 一作:袖)
译文: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只见那高高举起的香袖在空中飘荡。
注释:¹袂:衣袖。全诗校:“一作袖。”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岸上谁家游冶郎¹,三三五五映垂杨。
译文:那岸上是谁家公子在游荡?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
注释:¹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紫骝(liú)¹嘶入落花去,见此踟(chí)(chú)²空断肠。
译文: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注释:¹紫骝:毛色枣红的良马。²踟蹰:徘徊。

  通过描写精心装扮的采莲少女们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快乐嬉戏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们对采莲少女的爱慕。来表达 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间微妙萌动的爱情。以及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发出的愁思。

  首联是说溪边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正如王昌龄《采莲曲》中所道“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隔着莲花,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气息。“笑隔荷花”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细腻的表现出来,生动形象。

  颔联是说温和的阳光,浓抹的新妆,清澈的流水,风飘香袖的妩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最是那一低头的闲花照水,露出她娇羞的神态,腼腆不胜凉风的吹拂,正如“照花前后镜,画面交相映”,人花难辨。这两句勾勒出了“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

  颈联两句写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的采莲女面对岸边的游冶郎会有多么的娇羞,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心里怦跳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李白笔下的娇羞之态并未点明,只是从“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联想到的,有着明丽可人的浪漫情调,自有一种清新脱俗。诗人将她们置于青翠欲滴的荷叶丛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来衬托她们的娇美,使用乐府写罗敷的手法,从而更加委婉传神。

  最后尾联则是说诗人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惊花,花落,空见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怆断肠。这里充斥着诗人对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的感叹,及对美景易逝的无奈之情,寄托着作者因怀才不遇、壮志难伸而发出的愁思,这与他平素洒脱自信、率真不羁、清新飘逸的风格有所不同,而以一种细腻温婉的笔触,引人遐思。“踟蹰空断肠”,似是断肠人在天涯,象他《月下独酌》中一身孤傲与月为伴,与影为伴,还是免不了苍茫寂寥、清绝孤独之感,一向大气豪迈的李白也有避不了的人生悲哀。

  李白诗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如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cǎilián

bái tángdài 

ruòbàngcǎilián xiàohuāgòngrén 
zhàoxīnzhuāngshuǐmíng fēngpiāoxiāngmèikōngzhōng  (mèizuò xiù )
ànshàngshuíjiāyóuláng sānsānyìngchuíyáng 
liúluòhuā jiànchíchúkōngduànch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