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
岂有千山与万山,别离何易来何难。
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故乡空倚阑。
一日一日似流水,他乡故乡空倚阑。
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殿三时寒。
云补断桥六月雨,松扶古殿三时寒。
笋脯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
笋脯茶油新麦饭,几时猿鹤来同餐。
郑燮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 94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不饮胡为醉兀(wù)¹,此心已逐归鞍(ān)²发。
译文:没有饮酒为什么依然感觉像喝醉了昏昏沉沉的呢?我的心已经追着弟弟回家的马一起送出去了。
注释:¹兀兀:昏沉的样子。²归鞍:归骑。回家所乘的马。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归人犹自念庭闱(wéi)¹,今我何以慰寂寞。
译文:归家的人还有亲人和家可以惦念,而我又用什么来抚慰寂寞呢?
注释:¹庭闱:指父母居住处。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登高回首坡垅(lǒng)¹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译文:在高处回头看视线已经被丘陵阻隔了,只能看见弟弟的帽子高高低低地出没。
注释:¹坡垅:丘陵。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译文:我惦念着弟弟在这样寒冷的天气衣着太过单薄,还要在撒满月光的路上独自骑着马回去。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路人行歌¹居人乐,僮仆²怪我苦凄恻(cè)³
译文:路人边走边唱着歌感受着人世的快乐,仆人埋怨我沉溺于悲伤哀痛。
注释:¹行歌:边行走边歌唱。借以发抒自己的感情。²僮仆:仆人。³凄恻:悲伤。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¹
译文:我也知道人生总要有离别,但只是害怕时间流逝得太快。
注释:¹飘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寒灯相对记畴(chóu)¹,夜雨何时听萧瑟。
译文:什么时候可以在寒夜的孤灯下面对面回忆往昔,在下雨的夜晚听着风吹树木的声音。
注释:¹畴昔:往日;从前。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译文:你要记得我们的约定和情意不可以忘记,千万不要太爱高官俸禄。

xīnchǒushíyuèshíjiǔyóubiézhèngzhōu西ménzhīwài

shì sòngdài 

yǐnwéizuì xīnzhúguīān 
guīrényóuniàntíngwéi jīnwèi 
dēnggāohuíshǒulǒng wéijiànmàochū 
hánniàněrqiú shòucányuè 
rénxíngrén tóngguài 
zhīrénshēngyàoyǒubié dànkǒngsuìyuèpiāo 
hándēngxiāngduìchóu shítīngxiāo 
jūnzhīwàng shènàigāoguānzhí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半朽(xiǔ)临风¹树,多情立马²人。
译文:风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树,马上一个多情看树的老人。
注释:¹临风:迎风;当风。《楚辞·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²立马:唐朱庆余《过旧宅》诗:“荣华事歇皆如此,立马踟蹰到日斜。”
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
开元¹一株柳,长庆二年²春。
译文:开元年间栽种的一个弱柳,如今已是长庆二年的早春。
注释:¹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²长庆二年:公元822年。

  勤政楼西的一株柳树,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注:开元年间为713年-741年)所种,至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已在百龄上下,当时白居易已五十一岁。以垂暮之年对半朽之树,诗人自然会怆然动怀。东晋桓温北征途中,看到他昔日手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那么粗了,曾感慨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对树伤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难怪诗人要良久立马,凝望出神了。树“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而树在诗人眼中,也是物情同人情。宋代辛弃疾就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这样情趣盎然的词句。白居易看到这株临风老柳就好像是出于同病相怜,为了牵挽他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摆弄它那多情的长条。

  诗的开始两句,把读者带到了一个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树就是诗人,诗人就是树,既可以说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可以说半朽之树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归根到底都是诗人的自画像,“树”和“人”都是诗人自指。这两句情景交融,彼此补充,相互渗透。寥寥十字,韵味悠长。

  如果说,前两句用优美的画笔,那么,后两句则是用纯粹的史笔,作为前两句的补笔,不仅补叙了柳树的年龄和诗人自己的岁数,更重要的是,把百年历史变迁、自然变化和人世沧桑隐含在内,这是诗人的大手笔。它像画上的题款出现在画卷的一端那样,使这样一幅充满感情而又具有纪念意义的生活小照,显得格外新颖别致。

qínzhènglóu西lǎoliǔ--bái

bànxiǔlínfēngshùduōqíngrén

kāiyuánzhūliǔzhǎngqìngèrniánchūn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zhàng)牙旗¹得上游²,安危³共主君忧。
译文:将军的玉帐牙旗正处有利地位,国家危难的时刻应与皇帝分忧。
注释:¹玉帐牙旗:指出征时主帅的营帐大旗。²得上游:居于有利的军事地理形势。³安危:偏义复词,这里偏用“危”义。⁴须:应当。⁵主君:指皇上。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dòu)¹表已来关右,陶主(kǎn)²军宜次石头³
译文:虽然已像窦融从关右奏上战表,还应效法陶侃率大军进驻石头。
注释:¹窦融:东汉初人,任梁州牧。此处指代刘从谏上疏声讨宦官。²陶主:东晋时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陶主被推为讨伐苏峻的盟主,后杀了苏峻。³石头:石头城,即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岂有蛟龙¹²失水,更无鹰隼(sǔn)³高秋!
译文:哪能有蛟龙为失水而愁的道理,偏没有鹰隼在高爽的秋空遨游。
注释:¹蛟龙:比喻掌握天下大权的天子。²愁:一作“曾”,一作“长”。³鹰隼:比喻猛将名臣。⁴与:通“举”。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昼号夜哭兼幽显¹,早晚²星关³雪涕(tì)收?
译文:京城里日夜号哭不分人世阴间,宫内何时能抹干眼泪恢复自由。
注释:¹幽显:指阴间的鬼神和阳间的人。²早晚:即“多早晚”,什么时候,系不定之词。³星关:天门,指宫廷,即皇帝住处。⁴雪涕:指落泪。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四〇。作者在写此诗不久前已就甘露之变写过《有感二首》,所以此篇题为“重有感”。这种标题,类似无题。

  首句“玉帐牙旗”,是说刘从谏握有重兵,为一方雄藩。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长安,军事上据有极便利的形势,所以说“得上游”。这句重笔渲染,显示刘的实力雄厚,条件优越,完全有平定宦官之乱的条件,以逼出下句,点明正意: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作为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忧患。句中“须”字极见用意,强调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改用“誓”字,就变成纯粹赞赏了。“须”字高屋建瓴,下面的“宜”“岂有”“更无”等才字字有根。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东汉初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这里用来指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侃被讨苏诸军推为盟主,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这里用来表达对刘从谏进军平乱的期望。一联中迭用两件性质相类的事,同指一人,本来极易流于堆垛重沓,但由于作者在运用时各有意义上的侧重(分别切上表与进军),角度又不相同(一切已然之事,一切未然之事),再加上在出句与对句中用“已”“宜”两个虚字衔连相应,这就不仅切合刘从谏虽上表声言“清君侧”,却并未付诸行动的情况,而且将作者对刘既有所赞叹、又有所不满,既有所希望、又不免有些失望的复杂感情准确而细密地表现出来。不说“将次”,而说“宜次”,正透露出作者对刘的“誓以死清君侧”的声言并不抱过于乐观的看法。“宜”字中有鼓励、有敦促,也隐含着轻微的批评和谴责。

  颈联中用了两个比喻。“蛟龙愁失水”,比喻文宗受制于宦官,失去权力和自由。“鹰隼与高秋”,比喻忠于朝廷的猛将奋起反击宦官。(《左传·文公十八年》:“见无礼于其君者,诛之,如鹰隼之逐鸟雀也。”鹰隼之喻用其意。)前者,是根本不应出现的,然而却是已成的事实,所以用“岂有”表达强烈的义愤,和对这种局面的不能容忍;后者,是在“蛟龙失水”的情况下理应出现却竟未出现的局面,所以用“更无(根本没有)”表达深切的忧恨和强烈的失望。与上面的“须共”“宜次”联系起来,还不难体味出其中隐含着对徒有空言而无实际行动、能为“鹰隼”而竟未为“鹰隼”者的不满与失望。

  末联紧承第六句。正因为“更无鹰隼与高秋”,眼下的京城仍然昼夜人号鬼哭,一片悲惨恐怖气氛。“早晚星关雪涕收?”两句所表达的是对国家命运忧急如焚的感情。

  用“有感”作为政治抒情诗的题目,创自杜甫。李商隐这首诗,不但承继了杜甫关注国家命运的精神和以律体反映时事、抒写政治感慨的优良传统,而且在风格的沉郁顿挫、用事的严密精切乃至虚字的锤炼照应等方面,都刻意描摹杜律。诗的风格,酷似杜甫的《诸将五首》;它的立意,可能也受到“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这两句诗的启发。但比起他后期学杜的律诗(如《筹笔驿》《二月二日》等),他前期的这类作品就不免显得精严厚重有余而纵横变化不够。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197-1198 .

zhòngyǒugǎn--shāngyǐn

zhàngshàngyóuānwēigòngzhǔjūnyōu

dòuróngbiǎoláiguānyòutáokǎnjūnshítóu

yǒujiāolóngchóushīshuǐgèngyīngsǔngāoqiū

zhòuhàojiānyōuxiǎnzǎowǎnxīngguānxuěshōu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常记¹溪亭²日暮³,沉醉不知归路。兴尽回舟,误入(ǒu)深处。争(zhēng)¹⁰,争渡,惊¹¹¹²一滩¹³鸥鹭(lù)¹⁴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注释:¹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²溪亭:临水的亭台。³日暮:黄昏时候。⁴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⁵兴尽:尽了兴致。⁶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⁷回舟:乘船而回。⁸误入:不小心进入。⁹藕花:荷花。¹⁰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¹¹惊:惊动。¹²起:飞起来。¹³一滩:一群。¹⁴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180-1181
2、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7-9

mènglìng ·chángtíng

qīngzhào sòngdài 

chángtíng chénzuìzhīguī xìngjìnwǎnhuízhōu ǒuhuāshēnchù zhēng zhēng jīngtānōu 
香到酴醾送晚凉,荇风轻约薄罗裳。曲阑凭遍思偏长。
香到酴(tú)(mí)¹送晚凉,荇(xìng)²风轻约薄罗裳。曲阑凭遍思偏长。
注释:¹酴醾:一种初夏开花的观赏植物。²荇:荇菜。
自是幽情慵卷幌,不关春色恼人肠。误他双燕未归梁。
自是幽情慵(yōng)¹卷幌(huǎng)²,不关春色恼人肠。误他双燕未归梁。
注释:¹慵:懒散。²幌:布幔。此指窗帘。
初夏傍晚,酴醾飘香,荇风轻约,词人曲阑凭遍,情思悠长,以至忘了卷帘,耽搁了双燕归梁。全词着墨纤细,抒怀曲婉,表现出女词人体物的精微和咏物的巧思。

huànshā··chūxià--xiǎoluán

xiāngdàosòngwǎnliángxìngfēngqīngyuēbáoluóshanglánpíngbiànpiānzhǎng

shìyōuqíngyōngjuǎnhuǎngguānchūnnǎorénchángshuāngyànwèiguīli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