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本题运用文段内容概括法。房子宽大、威武:“大家子住大房”“果然威武”;内部摆设豪华奢侈,令人羡慕:“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2、如何理解王夫人的这句话?
王夫人的这句话,从侧面凸显贾母的中心地位,说明贾府的一切活动都以贾母为中心。
3、李纨的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短短几句话,写出了李纨的老实厚道、端庄稳重,也从侧面反映出贾母在贾家的地位之高,上下对她唯命是从。
4、“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句中“偏”字有什么作用?
“偏”字是故意的意思,表明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是凤姐故意为之,意在为下面捉弄刘姥姥作铺垫。
5、“薛姨妈也掌不住,……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此处 写众人的笑,绘声绘色,各具情态,体会其中的妙处。
史湘云的笑是自然流露,表现出她率真、爽朗、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宝玉与贾母这一少一老的神情动作,将宝玉的撒娇神态和贾母的欢乐心情跃然纸上;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凤姐、鸳鸯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爱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6、刘姥姥的话体现了她怎样的特点?
①“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刘姥姥的这句话写出了她对食物的爱惜,表现了她节俭的生活习惯。
②“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这句话体现了她率直、爽快的特点。
③“这个菜里有毒,俺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 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这句话反映出刘姥姥懂得说话技巧,会讨好贾府的主子们,这也是她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7、刘姥姥明知道是拿她“取个笑儿”,为什么还积极配合?
刘姥姥明白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换得贾母等人的开怀一笑,在这样的一个场合中,刘姥姥觉得就算拿自己来取悦别人也是一种难得的荣耀。同时也反映了刘姥姥的聪明、机灵,会察言观色,讨人欢心。
注释
注释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曹雪芹(约 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
怪道:难怪,怪不得。
一径:径直。
潇湘馆:荣国府里的大观园院落之一,林黛玉的住所。
紫菱洲:大观园院落之一,贾迎春的住所。
蓼溆:水边有着许多花草的地方,这里指大观园中的一个景点。蓼,一年生草本植物。溆,水边。
摄丝戗金五彩大盒子:一种有窗孔的透气的漆捧盒,窗孔捏铜丝成纱状。戗金为漆器工艺之一,在深色漆地上,镂划出纤细的花纹沟槽,槽内涂胶,上粘金箔,呈现金色花纹。
秋爽斋:大观园院落之一,贾探春的住所。
清客: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
乌木三镶银箸:乌木材质坚实,不易弯曲,所以常用来制作筷子。一些奢华的筷子,除用银包住下截外,还装饰上顶和中腰两部分,叫作三镶银。
调停:安排处理。
麈(zhǔ)尾:古人闲谈时拿着驱虫、掸尘的用具。麈,指鹿一类的动物。
不伏手:不称手,不好用。
楞(lénɡ):同“棱”。
叉巴子:一种竹木制成的、杈样的农具。
掌:用同“撑”,支撑,忍耐。
且得一个儿:这里是弄一个来吃的意思。
促狭鬼儿:爱捉弄人的人。促狭,爱捉弄人。
刘姥姥曾“三进大观园”,本文写的是第二次的情景。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正巧,贾母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留她在这儿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活动内容非常丰富。
1、从刘姥姥的视角来看,贾府具有怎样的特点?
本题运用文段内容概括法。房子宽大、威武:“大家子住大房”“果然威武”;内部摆设豪华奢侈,令人羡慕:“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2、如何理解王夫人的这句话?
王夫人的这句话,从侧面凸显贾母的中心地位,说明贾府的一切活动都以贾母为中心。
3、李纨的话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语言描写作用分析法。短短几句话,写出了李纨的老实厚道、端庄稳重,也从侧面反映出贾母在贾家的地位之高,上下对她唯命是从。
4、“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句中“偏”字有什么作用?
“偏”字是故意的意思,表明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是凤姐故意为之,意在为下面捉弄刘姥姥作铺垫。
5、“薛姨妈也掌不住,……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此处 写众人的笑,绘声绘色,各具情态,体会其中的妙处。
史湘云的笑是自然流露,表现出她率真、爽朗、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笑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宝玉与贾母这一少一老的神情动作,将宝玉的撒娇神态和贾母的欢乐心情跃然纸上;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凤姐、鸳鸯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爱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6、刘姥姥的话体现了她怎样的特点?
①“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刘姥姥的这句话写出了她对食物的爱惜,表现了她节俭的生活习惯。
②“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这句话体现了她率直、爽快的特点。
③“这个菜里有毒,俺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 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这句话反映出刘姥姥懂得说话技巧,会讨好贾府的主子们,这也是她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7、刘姥姥明知道是拿她“取个笑儿”,为什么还积极配合?
刘姥姥明白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换得贾母等人的开怀一笑,在这样的一个场合中,刘姥姥觉得就算拿自己来取悦别人也是一种难得的荣耀。同时也反映了刘姥姥的聪明、机灵,会察言观色,讨人欢心。
陆凯这首诗不过二十个字,却包含无限的诗趣和感情。当陆凯怀念范晔的时候,为了表达高洁与纯挚的感情,特地折取一枝梅花,托传递书物的信使带给 范晔,所谓陇头人,因为范晔时在陕西长安,陇山在陕西陇县,所以用陇头人以代。不言而喻,陆凯折花遥赠之地是江南,江南的梅花是驰名于世的。隐居西湖的林逋有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江南梅花神韵的写照。江南是文物之邦,物丰文萃,但陆凯认为别的礼物不足以表达他对范晔的情感,所以说江南没有什么可贵的东西堪以相赠,唯有先春而至为报春讯的梅花是最适当的,因而遥遥千里,以寄思慕之情,而梅花也象征他们之间的崇高友谊。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写到了诗人与友人远离千里,难以聚首,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逢驿使”的“逢”字说明不期然而遇见了驿使,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殷殷挂念,使全诗充满着天机自然之趣。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则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祝福。江南不仅不是一无所有,有的正是诗人的诚挚情怀,而这一切,全凝聚在小小的一枝梅花上。由此可见,诗人的情趣是多么高雅, 想象是多么丰富。 “一枝春”,是借代的手法,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来临,也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联想友人睹物思人,一定能明了诗人的慧心。
艺术特色方面,诗中“一枝春”描写到眼前仿佛出现了春光明媚,春到江南,梅绽枝头的美好图景。梅花是江南报春之花,折梅寄友,礼轻情义重,它带给远方朋友的是江南春天的浓浓气息,是迎春吐艳的美好祝愿,也是诗人与远方挚友同享春意的最好表达。
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用字虽然简单,细细品之,春的生机及情意如现眼前。它的艺术美在于朴素、自然而又借物寄喻,在特定的季节,特定的环境,把怀友的感情,通过一种为世公认具有高洁情操的梅花表达出来,把抽象的感情与形象的梅花结为一体了。
李白怀着愤懑、失望的心情离开了长安。当他登上新平城楼,远望着深秋景象,时值暮秋,天高气爽,落日时分,登楼西望,目极之处,但见落日似比平日遥远;溪水清净,水波起伏,寒意袭人。此情此景,让李白不禁引起了怀归之情。他虽然壮志未遂,但并不甘心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多么想重返长安,干一番事业。然而,希望是渺茫的。他望着那“苍苍几万里”的祖国大地,联想起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下,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正在到来,他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深深忧虑。因此,诗人发出了“极目使人愁”的感叹。
“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写诗人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情感,用铺叙手法描绘一幅离开长安登新平城楼、时值暮秋想念长安的伤感景致,以“怀”、“归”、“伤”、“暮秋”等诗词烘托气氛,能起到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天长落日远,水净寒波流。秦云起岭落,胡雁飞沙洲””写诗人登新平城楼时所见所闻的叙述,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如“天”、“日”、“水”、“云”、“落”、“寒”、“流”、“起”、“飞”等,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而“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则勾画出一副凄凉的暮秋景色,这正是诗人怀归忧国,但又无可奈何的渺茫心情的反映。
“苍苍几万里,目极令人愁”写诗人登新平城楼眺望中所见后的感受,借景抒情,情含景中,既暗寓自己极度思念帝都长安的心情,又突显诗人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产生“愁”绪,抒发自己的感叹,把情与景关联得十分紧密。结尾的“令人愁”和第二句的“伤暮秋”,遥相呼应,构成了全诗的统一情调。
诗体在律古之间,李白虽能律,却不是律之所能律。其诗是从古乐府古风一路行来,自成体势,不一定只限于律古。全诗语言精练,不失迅猛阔大的气势,极富韵味,寥寥数笔,却情意深长,流露出诗人壮志未酬、处境困窘的忧伤之情。
诗中描写在江边小亭独坐时的感受。前四句从表面上看,诗人坦腹江亭,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竞;心情闲适,与白云一样舒缓悠闲,其心境并非那样悠闲自在。五六句移情入景,心头的寂寞,众荣独瘁的悲凉,通过嗔怪春物自私表露无遗。末二句直抒胸臆,家国之忧难排难遣。此诗表面上悠闲恬适,实际则是一片焦灼苦闷。情理兼容,意趣盎然。
首句描写表面看上去和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读三、四两句,区别却是明显的。晚春的季节,天气已经变暖,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来到郊外,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吟诵着《野望》这首诗。《野望》和《江亭》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从表面看,“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像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诗人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诗人的闲适心情完全没有两样。仇兆鳌说它“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杜诗详注》)是从这方面理解的,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
“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没有意义,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诗人为难。在平时,原是极不愿意“迟迟”的,诗人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
王维的诗“流水如有意”,“有意”显出诗人的“无意”;杜甫的诗“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正言若反”,在作者却是不自觉的。
“寂寂春将晚”,带出心头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万物兴盛而诗人独自忧伤的悲凉。这是一种融景入情的手法。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诗人无关,引不起诗人心情的欣悦,所以他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当然,这当中也不尽是他个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说明诗人的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写到这里,结合上联的“水流”“云在”,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已经表露无遗了。
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作者虽然避乱在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的,因此诗的最后,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杜甫这首诗表面上悠闲恬适,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闷。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诗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