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概述屈原身世、名字、德操为开篇,倾诉了屈原空怀美德而不被信任任用的苦闷,以及被楚王放逐以后思君、念国、怀乡的情怀。全诗以浪漫之笔调,借古人之杯酒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这首诗一共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从首句到“并光明于列星”。这一层,如屈原《离骚》的开头一段,夸耀屈原的血脉、身世、高贵的出身、姓名、美好的德行。如果,换了一个人这么说,那一定是狂妄的自我标榜。但这是屈原,凸显了屈原对自己极高的自我期许,同时,也是空前的自我要求。实际上,这也是屈原宁屈不弯、宁肯投江也不能不肯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得过且过的心理基础。
第二层是从“吸精粹而吐氛浊兮”到“躬速速其不吾亲”。这一层描写了屈原由于不愿意同流合污,导致受到权贵的排挤,受到奸邪的中伤。但屈原真正痛苦、忧伤、郁闷、失意和愤懑的,是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而这,是屈原对自己原先特别期许为国分忧的高贵品德所不能容忍的。
第三段是从“辞灵修而陨志兮”到“魂长逝而常愁”。这一层描写了屈原在流放过程当中的情感跌宕,正因为屈原有着高洁的品德,却遭逢混乱浊世,为庸众所排挤,为谗佞所中伤,为昏君所不信,报国无门,志不得申,所以屈原更感到示意和伤感。
第四层是从“叹曰:譬彼流水”到末句。整段就是一个意思:表达了屈原为国砥柱,矢志不渝,宁死不屈的高贵精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是伯庸的传人啊,拥有正直诚信美德的屈原。
我的始祖是古帝高阳氏,与楚怀王同根相连。
我秉受天地正气而生啊,拥有美名和远大前程。
我的名字与天地相齐啊,美好德行堪比天上群星。
我吸入精华吐出浊气啊,身处浊世却难以容身。
我行为忠诚刚直不阿啊,于是遭到谗害受到排挤。
君王听信谗言贬斥忠良,只亲近奸佞却对我不理。
我心怀愤恨满腔怒火啊,意志颓丧犹豫不定。
不被信任我内心悲伤,不被亲近我孤苦伶仃。
辞别君王我心灰意冷啊,低吟悲歌在泽畔水滨。
花椒桂树纵使遇害遭难,依然竭尽忠信一片诚心。
奸佞嘁嘁喳喳抑人扬己,为什么不让我抒发真情!
当初我们曾在庙堂约定,如今却听信谗言中途变心。
我怀揣兰蕙和衡芷啊,却被抛弃荒野不用。
怀念故土高山声声哀叹啊,思恋祖国家乡满怀愁情。
我本想找机会自能竭尽忠心,但道路堵塞前途黯淡。
面目黧黑人憔悴啊,身老力衰没精神。
阵阵冷风吹动我的裙裳啊,浓浓寒露打湿我的衣裙。
奔赴湍急的长江和湘水啊,顺随波涛向下漂行。
我慢步徘徊在山窝啊,山风阵阵回旋凶猛。
驾起我的车向玄石山奔驰,让我的马儿在洞庭山徘徊。
黎明我从苍梧山出发啊,傍晚我投宿在石城山顶。
荷花车盖菱花车啊,紫贝楼台白玉厅。
薜荔为装饰美玉做卧席啊,五彩的上衣,洁白的裙裳。
登上逢龙山向下眺望啊,离开故都道路多么漫长。
想起那郢都的风物习俗啊,一夜之间九转愁肠。
波高流急茫茫一片啊,浪涛翻滚奔向东方。
心惆怅止不住的思念啊,精神郁闷一天天倍觉神伤。
霜露一片白茫茫啊,秋风急吹萧萧响。
身随水流不回返啊,灵魂远逝愁难当。
可叹啊:
你正如那奔腾的江水,轰轰隆响啊。
风卷大水,波浪翻滚,浩浩荡荡啊。
大风鼓荡搏击,层层波浪下流而去。
撞击巨石啊,激流回旋动荡。
水流盘旋不前,终究被阻挡啊。
正如你遇到了无穷的祸害,遭受了罪过和诽谤。
我要留下清词丽句美篇,以待后人体会和感慨。
注释
伊:他。
伯庸:有说屈原父亲的字。
末胄:最后的后代。
谅:诚信。
皇:出身皇族。
直:正直。
云:说。
余:我。
肇祖:始祖。
高阳:高阳帝颛顼。
婵连:族亲相连。同祖父的关系。
原:屈原自称。
生:生来。
贞节:忠贞不二的节操。
鸿:鸿达,鸿大。
永路:长远道路。
并:并列。
精粹:精华。
氛浊:尘浊之气。
横:横行。
邪世:邪恶世界,乱世。
取容:讨好以取得容身。
叩诚:款诚,真诚。
不阿:不阿谀奉承。
见排:被排挤。
后:君王。
听:一作吸。
黜:废黜。
不吾理:不理我。
愤悁:愤怒。
迁蹇:委屈貌。
左倾:颓丧不振。
戃慌:忧愁慌乱。
其:代词,他,那。
与:相与。交好。
速速:迅速貌。
辞:辞别。
灵修:有修德之神灵。这里指君主。
陨志:陨失志向。志意堕落。
吟:行吟也。
泽畔:湖泽岸边。
江滨:江边。
椒桂:椒料和桂菌。皆调味香料。
罗:网罗。
颠覆:颠仆;跌落。
竭信:竭尽忠信。
归诚:归于诚心也。
蔼蔼:浓烈貌。
漫著:弥漫显著。
曷其:何其。
予:我的。
结言:用言辞订约。口头约定。
中涂:中途。
高丘:高山。隐含狐死首丘之意。
承闲:继承伦理道德的规范、界限。
自恃:自恃闲德也。
淫曀:多水昏暗。
霉黧:发霉污黑。
越裂:消散分裂。
衰耄:衰老糊涂。
襜襜:飘动貌。
纳纳:沾湿貌。
湍流:急而回旋的水流。
波凑:凑聚的波涛。
山阿:山的曲折处。
飘风:旋风,暴风。
玄石:山名。在洞庭湖西。
苍梧:苍梧山,又名九嶷山,在湖南南部。
石城:城名。在今湖北省钟祥市。
阙:阙车。游车补阙者曰阙车。
玉堂:玉装饰的车堂。
薜荔:木莲。
陆离:形容色彩绚丽繁杂。
荐:垫子。
逢龙:山名。
下陨:下落。
违:久违。
漫漫:广远无际貌。
南郢:郢城南部。
九运:九转。
潢潢:水势浩大的样子。
溶溶:缓缓流动貌。
怊怅:惆怅。
晻晻:无日光,黑暗貌,抑郁貌。
涂涂:浓厚的样子。
浏:风疾貌。
譬
:比如。
纷:纷纷。
扬:激扬。
磕:水石撞击声。
濆
:喷涌。
滂沛:水大充沛,波澜壮阔。
揄扬:挥扬。
涤荡:荡洗。冲刷。陨往:下流而去。
崟:《五音集韵》:崟,高险也。
龙邛:水波互相撞击之貌。脟圈:挛曲。
缭戾:缭绕屈曲。
蹇:楚方言。
离尤:逢祸,遭罪。
垂文:焕发文采。
扬采:使文采流传。
这首诗以概述屈原身世、名字、德操为开篇,倾诉了屈原空怀美德而不被信任任用的苦闷,以及被楚王放逐以后思君、念国、怀乡的情怀。全诗以浪漫之笔调,借古人之杯酒浇自己胸中的块垒。
这首诗一共可以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从首句到“并光明于列星”。这一层,如屈原《离骚》的开头一段,夸耀屈原的血脉、身世、高贵的出身、姓名、美好的德行。如果,换了一个人这么说,那一定是狂妄的自我标榜。但这是屈原,凸显了屈原对自己极高的自我期许,同时,也是空前的自我要求。实际上,这也是屈原宁屈不弯、宁肯投江也不能不肯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得过且过的心理基础。
第二层是从“吸精粹而吐氛浊兮”到“躬速速其不吾亲”。这一层描写了屈原由于不愿意同流合污,导致受到权贵的排挤,受到奸邪的中伤。但屈原真正痛苦、忧伤、郁闷、失意和愤懑的,是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而这,是屈原对自己原先特别期许为国分忧的高贵品德所不能容忍的。
第三段是从“辞灵修而陨志兮”到“魂长逝而常愁”。这一层描写了屈原在流放过程当中的情感跌宕,正因为屈原有着高洁的品德,却遭逢混乱浊世,为庸众所排挤,为谗佞所中伤,为昏君所不信,报国无门,志不得申,所以屈原更感到示意和伤感。
第四层是从“叹曰:譬彼流水”到末句。整段就是一个意思:表达了屈原为国砥柱,矢志不渝,宁死不屈的高贵精神。
此诗的主旨,由于诗的境界的空泛性和意象的可塑性,对其内涵可以有不同的开掘和把握。《毛诗序》“乐育材”说流传二千多年,影响至巨。连批评《毛诗序》全失诗意的朱子,在其《白鹿洞赋》中,亦有“广‘青衿’之疑问,乐《菁莪》之长育”的句子。此所谓习用典记,约定俗成者也。对诗的主题,不同的理解可以并存,似不必存此没彼。这首诗的主题,爱情说更有道理,证据之一是人们公认《小雅》中典型描写男女相悦之情的《小雅·隰桑》篇,同《小雅·菁菁者莪》不论章法、句式都非常相似;前三章中“既见君子”句式一般无二,第四章都变换声调,各自成章。
此诗前三章都以“菁菁者莪”起兴,也可以理解成记实,然不必过于拘泥,因“在彼中阿”、“在彼中沚”、“在彼中陵”的植物,除了“莪”,当然还有很多,举一概之而已。第一章,女子在莪蒿茂盛的山坳里,邂逅了一位性格开朗活泼、仪态落落大方、举止从容潇洒的男子,两人一见钟情,在女子内心深处引起了强烈震颤。第二章写两人又一次在水中沙洲上相遇,作者用一个“喜”字写怀春少女既惊又喜的微妙心理。第三章,两人见面的地点从绿荫覆盖的山坳、水光萦绕的小洲转到了阳光明媚的山丘上,暗示了两人关系的渐趋明朗化。“锡我百朋”一句,写女子见到君子后,因获得厚赐而不胜欣喜。第四章笔锋一转,以“泛泛杨舟”起兴,象征两人在人生长河中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誓愿。不管生活有顺境,有逆境,只要时时有恋人相伴,女子永远觉得幸福。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十六句,但把一个美妙动人的爱情故事表现得引人入胜。和《秦风·蒹葭》相比,《蒹葭》在水乡泽国的氛围中有一缕渺远空灵、柔婉缠绵的哀怨之情,把一腔执着、艰难寻求但始终无法实现的惆怅之情,寄托于一派清虚旷远、烟水濛濛的凄清秋色之中。而《菁菁者莪》处处烘托着清朗明丽的山光和灵秀迷人的水色,青幽的山坡,静谧的水洲,另是一番情致。两首诗可谓珠联璧合,各有千秋。
本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此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这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但这风景并非单纯的孤立的客观存在,而是画在人眼里,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而带上了感情色彩。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这就是诗人的形象。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渡头落日、墟里孤烟,那安逸的神态,潇洒的闲情,和“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辞》)的陶渊明有几分相似。
事实上,王维对那位“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是十分仰慕的,就在这首诗中,不仅仿效了陶的诗句,而且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实则,生正是陶潜的自我写照;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既赏佳景,更遇良朋,辋川闲居之乐,至于此极啊!末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诗题中的赠字,也便有了着落。
颔联和尾联,对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不是孤立进行,而是和景物描写密切结合的。柴门、暮蝉、晚风、五柳,有形无形,有声无声,都是写景。五柳,虽是典故,但对王维说来,模仿陶渊明笔下的人物,植五柳于柴门之外,这是自然而然的。
“有田有地皆吾主”,诗人在此传达给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表面的有田有地的人都是我的主人,而有更深的意思,即:全中国广大人民都是我的主人;工人、农民将当家作主,田、地将收归国有。
接着诗人一转,剑锋指向蒋介石集团,“无法无天是为民”。反动派认为我们共产党不交出军队就没有合法地位,那么我们这群“无法无天”的革命者就是你的国民。1945年3月1日,蒋介石就亲口说过:共产党交出军队,才有合法地位。而毛主席回答道:“我们没有交出军队,所以没有合法地位,我们是‘无法无天’。”(引自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这里的“为民”就是指国民党政府的百姓。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句,诗人概括地写出“国统区”和“解放区”的不同情形。重庆的国民党官僚个个都是贪官污吏,而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每一寸土地都是黄金。前者腐败没落,后者廉洁清明、欣欣向荣。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句,写了共产党同国民党所进行的斗争。人民军队“炸桥挖路”是为了团结,即解放全中国人民;我们夺地争城是为了同反动派作斗争,为了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句,诗人告诉我们,斗争是会流血的;中国的土地哀鸿遍野,血流遍地,但这一切无非是为了最后拯救中国人民,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旧中国中解救出来。最后一句,诗人庄严地表达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与良心。
《山人劝酒》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编此诗入《奉曲歌辞》。诗咏商山四皓健拔如苍松,落拓不羁,仙风道骨,青春不老,春风和煦向他送暖,蝴蝶翩翩为之起舞。作品着重称颂四皓“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的高洁之志。尤其赞誉其以隐士的身份出山辅佐太子,安定了汉朝储皇之位。尔后功成身退,复归商山,毫不系情于官禄爵们,其高风亮节直可追步上古高士巢父、许由。这正符合李白一向所追求的“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园”的理想,所以在本篇对四皓表达了极高的敬慕之情。这和李白其他诗篇颂扬“千古高风”的鲁仲连、安期生等功成身退的名士一样,不过是以咏叹古人来抒写诗人自己的襟抱而已。其他评家以为本篇借四皓佐太子事来影射玄宗朝时事,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全诗可分为三段。“龙虎争”以上为第一段。写商山四皓的仪表风度及节操。“羽翼成”以上为第二段。写商山四皓力回高祖心意,稳固刘盈太子地位的成就。最后六句为第三段。用形象赞颂商山四皓归来的豪壮气概。情若白云,气若嵩岳,楷模巢、由,举觞浩歌。此诗表达“功成身退”的志向,亦是诗人李白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