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骨经秋未觉轻,几从乡梦数归程。可应金马门无路,似与蓬莱馆有情。
病骨经秋未觉轻,几从乡梦数归程。可应金马门无路,似与蓬莱馆有情。
塞雁风高天色改,庭梧叶堕旅魂惊。一方留滞真堪笑,三见初弦海月生。
塞雁风高天色改,庭梧叶堕旅魂惊。一方留滞真堪笑,三见初弦海月生。

liúbiépéngláiguǎn--xièduó

bìngjīngqiūwèijuéqīngcóngxiāngmèngshùguīchéngyīngjīnménshìpéngláiguǎnyǒuqíng

sāiyànfēnggāotiāngǎitíngduòhúnjīngfāngliúzhìzhēnkānxiàosānjiànchūxiánhǎiyuèshēng

谢铎

谢铎

谢铎(1435年~1510年),明朝时太平县桃溪(今温岭市大溪镇)人,明藏书家、文学家。字鸣治,号方石,祖籍黄岩。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成化三年(1467),谢铎参加编修《英宗实录》,后升侍讲。弘治三年(1490)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次年辞官回乡,家居十年,先后有数十人举荐。明孝宗命吏部遣人员至其家,起用为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祭酒。谢铎72岁告老还乡。谢铎博通经史,文学造诣极深。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肃。 ▶ 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
宿(sù)¹不梳头,丝发披两肩。
译文:我以前从来不把头发梳起来,长长地披在肩上。
注释:¹宿昔:往常;向来。
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¹
译文:头发伸到情郎腿上,那时的我十分美丽可爱。
注释:¹可怜:可爱。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这是张先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

  人情纵然如月一样长久,算算一勾又一勾,又能有几次月圆,情圆。想写点书信随风寄西江,可惜流不到那故人所在的五亭前。东池里荷叶刚刚泛新绿,小如铜钱。问问几时才能结藕,何时才能开花?

  上片以景起笔,月影朦胧,如诗如画。一个“纵似”由月圆月缺联想到情无长久,不禁令人悲从中来。下片由情及景,欲寄心事而不得,伤感之余又充满了愁思。小荷才新绿,要到结藕开花,尚待时日,也许那就是相见之期。“藕”“莲”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以“藕”和“莲”分别谐音“偶”和“恋”(一说为“怜”,如《采莲曲》;亦有作“联”讲的),从而委婉含蓄地表达爱情的主题及对爱人的思念。

  杨慎《词品》谓张先的《系裙腰》“词秾薄而意优柔,亦柳永之流也”。词人见到东池中的荷叶才刚刚泛绿,小如铜钱;便想到荷花生长的过程最终要“结藕开花”的,于是心中便有些许安慰,与心上人的见面,尚待时日,还没有到真正“结藕开花”的时候,但终究有“结藕开花”之日。(“藕”、“莲”运用象征手法,“藕断丝连”,“莲”谐音“怜”,古诗词中常用莲来表示爱情。)

qúnyāo ·bānshèdiào

zhāngxiān sòngdài 

shuāngchánzhàoyúntiān ménglóngyǐng huàgōulán rénqíngzòngchángqíngyuè suànniánnián yòunéng fānyuán 
西jiāng liúdào tíngqián dōngchíshǐyǒuxīn绿 shàngxiǎoqián wènǒu shílián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¹。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译文:想当年金人南犯,北宋灭亡,三川之地受到金人的践踏,关中一带都被焚烧殆尽。抗金志士莫不痛哭流涕,日日期望宋朝能收复失地,振煨国家。
注释:《桃源忆故人》:又名《虞美人》、《胡捣练》。¹煨烬:即灰烬。燃烧后的残余。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秋风霜满青春鬓,老却新丰英俊¹。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译文:多年过去,有志之士只能在萧瑟的秋风中渐渐衰老,两鬓渐白。可叹沦于敌手的千仞华山,依然难以回归。
注释:¹新丰英俊:化用王维《观猎》诗“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诗意。

  词人看到《华山图》中的华山巍峨屹立,瑰奇险峻,雄峙于北方大地,不禁浮想联翩,热血沸腾。宋室丧国之耻,山河破碎之悲,顿时涌上心头,题写了本篇。上片简练概括地写出了北宋所遭受的丧权辱国的大事。下片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上片简练概括地写出了北宋所遭受的丧权辱国的大事。“中原”二句,写1141年(绍兴十一年)12月,宋高宗赵构听信秦桧谗言,同意求和,与金商定割让京西唐、邓二州及陕西南、秦二州之半给金,双方以大散关为界。陕西大部沦于敌手,仅余四州,华山亦蒙胡尘。这是使三川(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灵宝以东伊、洛流域及北汝河上游地区一带)震动的奇耻大辱。结果自古以来作为三秦地区天然屏障的雄关险岭就失去作用,无异于化为灰烬,“关辅”一句即是指此。“泪尽两河”二句,指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金人攻陷南宋两河地区(河北、河东)一事,曾为保卫这一带浴血奋战的抗金志士莫不痛哭流涕,这又是一件令人悲愤不已的奇耻大辱。把恢复、中兴当作自己毕生事业的词人当然更是痛彻心肺。

  下片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投降派当权,残酷迫害和打击主战派,词人也屡遭排挤,闲置在家,岁月蹉跎,青丝成霜。昔日的英雄,壮志消磨,而收复大业,仍然无人过问,沦于敌手的千仞华山,依然难以回归。词人看到华山图,怎能不满腔激愤呢?

  全篇抒发了词人对宋室沦亡的悲叹和对收复失地的企盼,同时也表达了对统治者麻木不仁的气愤和英雄失路的苦闷。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洋溢着献身的报国激情,是豪放词中的一支奇葩。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万里经年¹别,孤灯此夜情。
注释:¹经年:经年累月,喻时间很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chúmèi--bái

gǎnshímèimèibǎiyōushēng

wànjīngniánbiédēngqíng

bìngróngfēijiùguīxīnzhèng

zǎowǎnzhònghuānhuìzhǎngchéng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máo)¹之葛兮,何诞(yán)²之节³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译文:旄丘上的葛藤啊,为何蔓延那么长!卫国诸臣叔伯啊,为何许久不相帮?
注释:¹旄丘:卫国地名,在澶州临河东(今河南濮阳西南)。一说指前高后低的土山。²诞:通“延”,延长。³节:指葛藤的枝节。⁴叔伯:本为兄弟间的排行。此处称高层统治者君臣。⁵多日:指拖延时日。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何其¹²也?必有伯³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译文:为何安处在家中?必定等人一起行。为何等待这么久?其中必定有原因。
注释:¹何其:为什么那样。²处:安居,留居,指安居不动。³伯:盟国;一说同“以”,原因。⁴以:同“伯”。一说作“原因”“缘故”解。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狐裘(qiú)蒙戎(róng)¹,匪(fěi)²车不东³。叔兮伯兮,靡(mí)所伯同
译文:身穿狐裘毛茸茸,乘车出行不向东。卫国诸臣叔伯啊,你们不与我心同。
注释:¹蒙戎:毛篷松貌。此处点出季节,已到冬季。²匪:非。³东:此处作动词,指向东。⁴靡:没有。⁵所伯:伯自己在一起同处的人。同:同心。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¹兮尾²兮,流离³之子。叔兮伯兮,褎(yòu)如充耳
译文:我们卑微又渺小,流离失所无依靠。卫国诸臣叔伯啊,充耳装作不知道。
注释:¹琐:细小。²尾:通“微”,低微,卑下。³流离:转徙离散,飘散流亡。一说鸟名,即枭或黄鹂。⁴褎:聋;一说多笑貌。⁵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此诗脉络清晰,递进有序,《诗经传说汇纂》引朱公迁所谓“一章怪之,二章疑之,三章微讽之,四章直责之”,将其篇章结构说得清清楚楚。

  诗一开头,借物起兴,既交代了地点和季节,也写了等待救援时间之长。黎臣迫切渴望救援,常常登上旄丘,翘首等待援兵,但时序变迁,援兵迟迟不至,不免暗自奇怪。不过由于要借卫国救援收复祖国,心存奢望故而尚未产生怨恨之意。

  第二章紧承上章“何多日兮”而来,用宽笔稍加顿挫,“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黎臣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卫国出兵缓慢的原因:或者是等待盟军一同前往,或者是有其他缘故,暂时不能发兵;用赋法代为解说,曲尽人情。

  第三章“狐裘蒙戎”一句紧扣上两章,说明自己客居已久而“匪车不东”。黎臣已经有所觉悟,“我有亡国之状,而彼无悯恤之意,我有恢复之念,而彼无拯救之心”(《诗经传说汇纂》引邹泉语),知道卫国无意救援,并非是在等盟军,或者有其他缘故。因幻想破灭,救援无望,故稍加讽谕。

  第四章用赋法着意对比,黎臣丧亡流离,衣衫破弊,寄居他国,凄凉萧索,而卫国群臣非但毫无同情心,而且袖手旁观,趾高气扬。诗人有些出离愤怒了,他批评卫国群臣装聋作哑,见死不救。诗人通过双方服饰、神情、心态的比较,黎臣彻底痛悟,不禁深感心寒,于是便直斥卫国君臣。

  此诗作者虽然寄人篱下,但诗意从委婉地询问的口气到直指卫国统治者不同心同德的嘴脸,写得很有骨气。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73-75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3-74

máoqiū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máoqiūzhī dànzhījié shū duō 
chǔ yǒu jiǔ yǒu 
qiúméngróng fěichēdōng shū suǒtóng 
suǒwēi liúzhī shū yòuchōngěr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