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jiǎshěrénzǎocháomínggōngzhīzuò--wángwéi

jiàngrénbàoxiǎochóushàngfāngjìncuìyúnqiú

jiǔtiānchāngkāigōng殿diànwànguóguānbàimiǎnliú

cáilínxiānzhǎngdòngxiāngyānbànggǔnlóng

cháocáizhàopèishēngguīdàofèngchítóu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4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常年。
元代时期人们重视重阳赏菊。客居杭州的张可久也在重九日到西湖出游,仲秋时节,金风送爽,菊蕊飘香。张可久写下了这首作品,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fēngsōng··jiǔ--zhāngjiǔ

lánglángxīntiānxiǎojǐngliùqiáobiān西fēngyǎnshānhuàyǒuhuánghuāxiūhènqiánkànzhūxiàoshīwēngjiànshìchángnián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北山¹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译文:登上这白云缭绕的万山峰岭,心头升起一种超脱尘俗的喜悦。
注释:¹北山:指张五隐居的山。北:一作“此”。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 始)
相望¹²登高,心随雁(yàn)飞灭³。(试 一作:始)
译文:我试着登上高山遥望远方,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注释:¹相望:互相遥望。²试:一作“始”。³“心随”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mù)¹起,兴是清秋²发。
译文:愁绪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注释: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²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一作“清境”。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沙行 一作:沙平)
时见归村人¹,沙行²渡头³歇。(沙行 一作:沙平)
译文: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注释:¹归村人:一作“村人归”。²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³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洲 一作:舟)
天边树若荠¹,江畔(pàn)²如月。(洲 一作:舟)
译文:天边林中树木好似颗颗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注释:¹荠:荠菜。²洲:又作“舟”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何当¹(zài)酒来,共醉重阳节²
译文:什么时候能载酒来这共饮,于重阳佳节对酌同醉。
注释:¹何当:商量之辞,相当于”何妨“或”何如“。²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此诗围绕清秋季节登高来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先写为望友人而登高,故“心随雁飞灭”。因薄暮时思念之“愁”和清秋之“兴”无法排遣,更因登高而望,只见“归村人”,而不见友人踪影,所以要相邀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全诗用极洗练严谨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其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二句从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诗脱化而来,点明”自怡悦“,为登高望远的缘由之一。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不禁心中悲戚,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四句诗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这也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参考资料:
1、 李景白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6-77 .

qiūdēnglánshānzhāng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běishānbáiyún yǐnzhěyuè 
xiāngwàngshìdēnggāo xīnsuíyànfēimiè  (shìzuòshǐ )
chóuyīn xìngshìqīngqiū 
shíjiànguīcūnrén shāxíngtóuxiē  (shāxíngzuò shāpíng )
tiānbiānshùruò jiāngpànzhōuyuè  (zhōuzuò zhōu )
dāngzàijiǔlái gòngzuìchóngyángjié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jīn)怀到处开。
译文: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时事难从无过立¹,达官非处有生来。
译文: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注释:¹立:成。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风涛回首空三岛¹,尘壤(rǎng)从头数九垓(gāi)²
译文: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注释:¹三岛:指英伦三岛,即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此句回顾抗英经历,足见英国无人。²九垓(gāi)。九州,天下,表示处己将风尘仆仆地走遍各地观察形势。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休信儿童¹轻薄语,嗤(chī)他赵老送灯台²
译文: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注释:¹儿童:指幼稚无知的人,代指对林则徐被贬幸灾乐祸的人。²赵老送灯台:即上句的轻薄语。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jié)衰庸¹定不支。
译文: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注释:¹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无能,这里是处谦之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¹,岂因祸福避趋(qū)之。
译文: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
注释:¹以:用,去做。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zhé)¹正是君恩厚,养拙(zhuō)²³于戍(shù)卒宜
译文: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戍卒适宜。
注释:¹谪居:因有罪被遣戍远方。²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处己的意思。³刚:正好。⁴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戏与山妻¹谈故事²,试吟断送老头皮。
译文: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注释:¹山妻:对处己妻子的谦称。²故事:旧事,典故。

  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这里的“以”字原意是“为”、“做”或“从事”,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才能读懂全诗。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接下来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刚”,即“刚好”、“正好”。也就是说:“您这样处理一个罪臣再合适不过了。”

  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杨朴借这首打油诗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说出这样的牢骚话来,也就达到极限了。我们认真体味这首七律,当能感觉出它和屈原的《离骚》一脉相通的心声。

  对仗工稳而灵活,是此诗写作技巧上的一个特点。如,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生死以”的“以”字作“为”解,是动词;而“之”字是虚词。作者既用“以”字的实词义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显示了驾驭文字的深厚动力。

参考资料:
1、 马骥评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乡情卷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年01月第1版, :第270页 .

shùdēngchéngkǒuzhànshìjiārénèrshǒu

lín qīngdài 

chūménxiàoxīnāi hàodàngjīnhuái怀dàochùkāi 
shíshìnáncóngguò guānfēiyǒushēnglái 
fēngtāohuíshǒukōngsāndǎo chénrǎngcóngtóushǔjiǔgāi 
xiūxìnértóngqīng chīzhàolǎosòngdēngtái 

wēirènzhòngjiǔshén zàijiéshuāiyōngdìngzhī 
gǒuguójiāshēng yīnhuòzhī 
zhézhèngshìjūnēnhòu yǎngzhuōgāngshù 
shāntánshī shìyínduànsònglǎotóu 

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
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gòu)¹时!
译文:哀叹我的命运不如古人啊,为什么唯独我生不逢时。
注释:¹遘:遭遇。
往者不可扳援兮,俫者不可与期。
往者不可扳(pān)¹援兮,来²者不可与期。
译文:往古的圣主追随不及啊,后世的明君也难以遇合共世。
注释:¹扳:同“攀”。²来:一本作“俫”。
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
志憾恨而不逞¹兮,杼中情而属诗。
译文:心里怨恨不痛快啊,抒发我的情怀秉笔赋诗。
注释:¹逞:称心。
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
夜炯(jiǒng)¹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
译文:漫漫长夜瞪着两眼不能入睡啊,满怀忧伤经年累月直至今日。
注释:¹炯:明亮。
心郁郁而无告兮,众孰可与深谋!
心郁郁而无告兮,众孰可与深谋!
译文:心情郁闷无人可以诉说啊,众皆谄谀可与谁倾吐心中事?
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
欿(kǎn)¹愁悴(cuì)²而委惰³兮,老冉冉而逮之。
译文:愁苦憔悴心灰意倦啊,时光荏苒不觉老之将至。
注释:¹欿:愁苦的样子。²悴:忧伤。³委惰:懈倦,精神沮丧。
居处愁以隐约兮,志沈抑而不扬。
居处愁以隐约¹兮,志沉抑而不扬。
译文:处境愁苦隐居山林啊,精神压抑不能振发高扬。
注释:¹隐约:穷困的意思。
道壅塞而不通兮,江河广而无梁。
道壅(yōng)¹(sè)而不通兮,江河广而无梁。
译文:道路阻塞不能通行啊,江河广阔没有桥梁。
注释:¹壅:堵塞。
愿至昆仑之悬圃兮,采锺山之玉英。
愿至昆仑之悬圃兮,采锺(zhōng)¹之玉英。
译文:我想登上昆仑山的悬圃啊,采摘钟山玉花做干粮。
注释:¹锺山:神话中的山名。
揽瑶木之橝枝兮,望阆风之板桐。
揽瑶木之橝(tán)¹枝兮,望阆(làng)²之板桐³
译文:手持玉树的长枝条啊,又向阆风、板桐眺望。
注释:¹橝:通”覃“,长。²阆风: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³板桐:神话中的山名。
弱水汨其为难兮,路中断而不通。
弱水汩(mì)¹其为难兮,路中断而不通。
译文:弱水急流难涉渡啊,道路中断不通畅。
注释:¹汨:水流急。
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译文:我不能脚踏波涛径直渡过河啊,又身无双翼展翅高翔。
然隐悯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徉。
然隐悯(mǐn)而不达兮,独徙倚而彷(páng)(yáng)¹
译文:隐居山林自伤志不达啊,只有独自徘徊独彷徨。
注释:¹彷徉:周游;遨游。
怅惝罔以永思兮,心纡轸而增伤。
怅惝罔(wǎng)¹以永思兮,心纡(yū)(zhěn)²而增伤。
译文:思念不止心惆怅啊,心如刀绞倍增忧伤。
注释:¹罔:失意。²纡轸:隐曲,悲痛。
倚踌躇以淹留兮,日饥馑而绝粮。
倚踌(chóu)(chú)¹以淹留兮,日饥馑(jǐn)²而绝粮。
译文:犹豫徘徊久留这里啊,天天缺菜又断粮。
注释:¹踌躇:犹豫不决。²馑:荒年。
廓抱景而独倚兮,超永思乎故乡。
廓抱景¹而独倚兮,超永思乎故乡。
译文:我孤独无依形影相吊啊,情思绵绵长思我的故乡。
注释:¹抱景:面对山景。
廓落寂而无友兮,谁可与玩此遗芳?
廓落¹寂而无友兮,谁可与玩此遗芳?
译文:空阔冷落寂寞无知音啊,谁能与我把这香花玩赏?
注释:¹落:空旷,空寂。
白日晼晚其将入兮,哀余寿之弗将。
白日晼(wǎn)¹其將入兮,哀余寿之弗将。
译文:太阳西下渐渐沉没啊,哀叹我的寿命也不久长。
注释:¹晼晚:日将暮,迟暮。
车既弊而马罢兮,蹇邅徊而不能行。
车既弊而马罢兮,蹇(jiǎn)¹(zhān)(huái)²而不能行。
译文:我的车已破败马也疲惫啊,徘徊停滞不能再向前方。
注释:¹蹇:语助词。²邅徊:艰行不进貌。
身既不容於浊世兮,不知进退之宜当。
身既不容于浊世兮,不知进退之宜当。
译文:我既不被污浊社会所容啊,不知进还是退哪样适当。
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
冠崔嵬而切云兮,剑淋离而从横。
译文:我戴着高高的切云冠啊,腰佩长长的宝剑左右摆荡。
衣摄叶以储与兮,左袪挂於榑桑。
衣摄叶以储与兮,左袪挂于榑(fú)¹
译文:衣服宽大不得舒展啊,左边衣袖挂在扶桑树上。
注释:¹榑桑:扶桑。
右衽拂於不周兮,六合不足以肆行。
右衽(rèn)¹拂于不周兮,六合不足以肆行。
译文:右边衣襟又擦拂着不周山啊,天地四方不夠我任意来往。
注释:¹衽:衣襟。
上同凿枘於伏戏兮,下合矩矱於虞唐。
上同凿¹(ruì)²于伏戏兮,下合矩矱(yuē)³于虞唐。
译文:上与伏羲的法度相合啊,下与尧舜的规矩一样。
注释:¹凿:榫眼。²枘:榫头。³矩矱:规矩法度。
愿尊节而式高兮,志犹卑夫禹汤。
原尊节而式高兮,志犹卑夫禹汤。
译文:我愿把高尚节操作为榜样啊,心里还真瞧不起夏禹商汤。
虽知困其不改操兮,终不以邪枉害方。
虽知困其不改操兮,终不以邪枉害方。
译文:我虽知会贫困可也不能变节啊,终不能用邪恶行为損害品行的端方。
世并举而好朋兮,一斗斛而相量。
世并举而好朋兮,壹斗斛(hú)¹而相量。
译文:世人喜欢互相吹捧成群结党啊。把好坏善恶一样看待同样衡量。
注释:¹斛:旧量器名。
众比周以肩迫兮,贤者远而隐藏。
众比周以肩迫兮,贤者远而隐藏。
译文:众小人互相勾结亲密并肩啊,贤人志士隐身避世潜藏。
为凤皇作鹑笼兮,虽翕翅其不容。
为凤皇作鹑笼兮,虽翕(xī)¹翅其不容。
译文:给凤凰做一只鹌鹑竹笼啊,既使紧拢翅膀也难以容身。
注释:¹翕:合,聚。
灵皇其不寤知兮,焉陈词而效忠。
灵皇其不寤(wù)¹知兮,焉陈词而效忠。
译文:君子昏愦而不觉悟啊,向谁陈诉进献我的一片忠心。
注释:¹寤:睡醒。
俗嫉妒而蔽贤兮,孰知余之从容?
俗嫉妒而蔽贤兮,孰知余之从容?
译文:世俗是那样嫉贤妒能啊,谁又了解我举止从容有分寸?
愿舒志而抽冯兮,庸讵知其吉凶?
愿舒志而抽冯兮,庸讵(jù)¹知其吉凶?
译文:我要倾诉心志发泄愤懑啊,哪管它后果是吉还是凶!
注释:¹讵:岂,怎。
璋珪杂於甑窐兮,陇廉与孟娵同宫。
璋珪(guī)¹杂于甑(zèng)(wā)²兮,陇廉³与孟娵(jū)同宫。
译文:宝玉和瓦器混杂一处啊,丑妇与美女同住一室中。
注释:¹璋珪:玉制的礼器。²甑窐:陶制烹饪器,泛指粗陋的瓦器。³陇廉:古代丑妇名。⁴孟娵:古代美女名。
举世以为恒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举世以为恒(héng)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译文:全世界都认为这是常理啊,我当然就要愁苦潦倒终生。
幽独转而不寐兮,惟烦懑而盈匈。
幽独转而不寐兮,惟烦懑(mèn)¹而盈匈。
译文:夜里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啊,只有烦闷愤懑郁结满胸。
注释:¹懑:烦闷。
魂眇眇而驰骋兮,心烦冤之忡忡。
魂眇(miǎo)(miǎo)¹而驰骋兮,心烦冤之忡(chōng)(chōng)²
译文:魂灵悠悠到处飘荡啊,心里烦冤优心忡忡。
注释:¹眇眇:微末。²忡忡:忧愁烦闷的样子。
志欿憾而不憺兮,路幽昧而甚难。
志欿憾而不憺(dàn)¹兮,路幽昧而甚难。
译文:心怀愁恨心不宁啊,路途黑暗艰险难行。
注释:¹憺:安稳,泰然。
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
塊独守此曲隅(yú)兮,然欿(kǎn)切而永叹。
译文: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
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
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guàn)¹沸其若波。
译文: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注释:¹涫:沸腾。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
握剞(jī)(jué)¹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
译文: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
注释:¹剞劂:刻镂的刀具。
骋骐骥於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
骋骐(qí)(jì)¹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
译文: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
注释:¹骐骥:千里马。
置援槛狖於棂兮,夫何以责其捷巧?
置援狖(yòu)¹于棂(líng)²槛兮,夫何以责其捷巧?
译文:猴子关在笼子里啊,又怎能责怪它只是敏捷灵便?
注释:¹狖:古书上说的一种猴。²棂:旧式房屋的窗格。
驷跛鳖而上山兮,吾固知其不能升。
驷跛(bǒ)(biē)¹而上山兮,吾固知其不能陞。
译文:驾着跛脚的海鳖上山啊,我本来就知道不能成功。
注释:¹跛鳖:瘸腿的甲鱼。
释管晏而任臧获兮,何权衡之能称?
释管晏而任臧获兮,何权衡之能称?
译文:废弃管仲晏婴而任用卑贱啊,又怎能担负起治国的大政?
箟簬杂於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jùn)(lù)¹杂于黀(zōu)²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译文:竹箭混在麻秸中不识真货啊,蓬蒿做箭难把犀皮射通。
注释:¹箟簬:竹名。细而长,无节,可为矢。²黀:麻秆。
负檐荷以丈尺兮,欲伸要而不可得。
负檐荷以丈尺兮,欲伸要而不可得。
译文:在丈尺间背负肩挑啊,想要伸一伸腰也不可能。
外迫胁於机臂兮,上牵联於矰隿。
外迫胁于机臂兮,上牵联于矰(zēng)¹(yì)²
译文:我既怕被强弩硬弓所伤啊,又担心被系着丝绳的短箭射中。
注释:¹矰:丝绳系住用来射飞鸟的短箭。²隿:同“弋”,用绳系在箭上射。
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xiá)¹而不得息。
译文:侧肩倾身而不见容啊,本来缩紧肚子呼吸就难暢通。
注释:¹陿腹:收腹。
务光自投於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
务光自投于深渊兮,不获世之尘垢。
译文:务光自投深渊而死啊,免去浊世的玷污。
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译文:谁能长期忍受摧残啊,我宁愿退身去隐居。
凿山楹而为室兮,下被衣於水渚。
凿山楹(yíng)¹而为室兮,下被衣于水渚。
译文:凿石柱营造小屋啊,沙渚水边浣洗衣服。
注释:¹楹:厅堂前部的柱子。
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雾露濛濛其晨降兮,云依斐而承宇。
译文:清晨山雾弥漫露濛濛啊,袅袅白云萦绕屋宇。
虹霓纷其朝霞兮,夕淫淫而淋雨。
虹霓纷其朝霞兮,夕淫淫而淋雨。
译文:彩虹绚丽朝霞满天啊,傍晚又下起绵绵细雨。
怊茫茫而无归兮,怅远望此旷野。
(chāo)¹茫茫而无归兮,怅远望此旷野。
译文:愁思茫茫无处投奔啊,放眼望去只见一片旷野无际。
注释:¹怊:悲,怅。
下垂钓於溪谷兮,上要求於仙者。
下垂钓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
译文:下临溪谷水边垂钓啊,上邀仙人同游共戏。
与赤松而结友兮,比王侨而为耦。
与赤松而结友兮,比王侨而为耦(ǒu)¹
译文:与赤松结为友啊,和王乔成伴侣。
注释:¹耦: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使枭扬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后。
使枭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後。
译文:让枭杨前面为我开路啊,令白虎奔走前后做卫护。
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
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
译文:乘云驾雾我遨游高空啊,骑上白鹿自在逍遥无忧无虑。
魂眐眐以寄独兮,汨徂往而不归。
魂眐(zhēng)(zhēng)¹以寄独兮,汨徂(cú)²往而不归。
译文:灵魂独自飞行寄居在高空啊,就像急流一泻而去永不回头。
注释:¹眐眐:独行的样子。²徂:往。
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
处卓卓而日远兮,志浩荡而伤怀。
译文:身处高空离家一天天高远啊,我止不住心情激荡满怀忧愁。
鸾凤翔於苍云兮,故矰缴而不能加。
鸾凤翔于苍云兮,故矰缴¹而不能加。
译文:鸾鸟高高飞翔在云端啊,长箭短矢不能射身上。
注释:¹矰缴: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蛟龙潜於旋渊兮,身不挂於罔罗。
蛟龙潜于旋渊兮,身不挂于罔罗。
译文:蛟龙深深潜藏在旋渊啊,远祸全身不会入罗网。
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译文:深知贪饵必遭杀身之祸啊,不如深深潜藏在清波。
宁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
宁幽隐以远祸兮,孰侵辱之可为。
译文:我宁愿隐居远离灾祸啊,谁能夠再伤害侮辱我?
子胥死而成义兮,屈原沈於汨罗。
子胥¹死而成义兮,屈原沉于汨罗。
译文:伍子胥以死成就大义啊,屈原为理想自沉汨罗。
注释:¹子胥:即伍子胥。
虽体解其不变兮,岂忠信之可化。
虽体解其不变兮,岂忠信之可化。
译文:既使粉身碎骨也不动摇啊,岂能把忠信改变拋却。
志怦怦而内直兮,履绳墨而不颇。
志怦怦而内直兮,履绳墨而不颇。
译文:我内心忠诚正直耿介啊,遵循法度从不偏颇。
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
执权衡而无私兮,称轻重而不差。
译文:为人行事大公无私啊,称轻量重分毫不错。
摡尘垢之枉攘兮,除秽累而反真。
(gài)¹尘垢之枉攘兮,除秽累而反真。
译文:清洗掉乱糟糟的污垢啊,除却污秽赘疣回复真性。
注释:¹摡:同“溉”,洗涤。
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
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
译文:形体清白本质纯真啊,內心纯洁品德方正。
时厌饫而不用兮,且隐伏而远身。
时厌饫(yù)¹而不用兮,且隐伏而远身。
译文:被世厌弃不为所用啊,姑且退身远逝隐伏山林。
注释:¹厌饫:吃饱,吃腻。
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
聊窜端而匿迹兮,嗼(mò)¹寂默而无声。
译文:逃头匿足窜伏自藏啊,自甘寂寞缄口无声。
注释:¹嗼:寂静。
独便悁而烦毒兮,焉发愤而纾情。
独便悁(yuān)¹而烦毒兮,焉发愤而筊抒。
译文:孤独忧愁心里烦闷怨恨啊,怎能发泄愤懑抒忧情?
注释:¹便悁:忿恨。
时暧暧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
时暧(ài)¹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
译文:天色昏暗时间已晚啊,心中郁闷哀叹无美名。
注释:¹暧暧:昏暗不明的样子。
伯夷死於首阳兮,卒夭隐而不荣。
伯夷死于首阳兮,卒夭隐而不荣。
译文:伯夷守节饿死首阳山啊,终于默默而死无显无荣。
太公不遇文王兮,身至死而不得逞。
太公¹不遇文王兮,身至死而不得逞。
译文:太公吕望如果不遇周文王啊,一生到死也不会功就名成。
注释:¹太公:即姜子牙。
怀瑶象而佩琼兮,愿陈列而无正。
怀瑶象而佩琼兮,愿陈列而无正。
译文:我有美玉般的品德和才能啊,我愿进献忠心却无人作证。
生天墬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
生天墬(dì)¹之若过兮,忽烂漫而无成。
译文:我生天地之间如过客啊,匆匆而过一事无成。
注释:¹墬:古同“地”。
邪气袭余之形体兮,疾憯怛而萌生。
邪气袭余之形体兮,疾憯(cǎn)(dá)¹而萌生。
译文:邪气不断侵袭我的身体啊,使我忧伤痛苦百病丛生。
注释:¹憯怛:忧伤,悲痛,伤痛。
愿一见阳春之白日兮,恐不终乎永年。
原壹见阳春之白日兮,恐不终乎永年。
译文:我渴望一见阳春的骄阳啊,但又怕命短不能享尽天年寿命。

  《哀时命》是汉朝时被压抑、被排斥的正直知识分子的自哀之作。赋以屈原一生遭遇为主线,自哀像屈原一样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强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当时很多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内心苦闷和抗争,也表现了这些知识分子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全文篇幅短小精悍,感情真挚,纯属骚体,保持了汉代早期骚体赋所具有的特点,是咏屈赋中的佳品。

  全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说明所谓“哀时命”,即是哀叹时势与命运。世俗不能容纳我,我也不堪忍受这浊世,作者悲叹自己的命运不及古人,怨恨自己生不逢时。所以他希望远走高飞,去到昆仑山上的悬圃,再去钟山上采摘玉英。然而,走得再远,也抹不去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第二段描绘出作者的精神仍肆意游荡在天地之间,他想效法伏羲、唐虞、大禹及商汤,虽知困顿也不改变操守兮,终不因邪恶妨碍方正。如今世俗之人都在结党营私、勾肩搭背,而且想将斗与斛混为一体,贤者只好远离而隐藏。他希望向君王当面陈词而效忠,可惜楚王灵修不觉悟。以后怎么走,走向哪里?道路不明而甚是艰难。

  第三段作者描述自己心中的愁苦,他怨恨世人手握刻刀而不会使用,操持规矩而不能画出方圆。让骏马在庭院中奔跑,怎么能够彰显出它的能力。将猿猴放进囚车牢笼,又怎么能够看到它的灵巧?所以他还是寄希望于仙人,飘飘荡荡悠游于世外,不再为世俗之事烦恼。

  第四段作者反思:鸾凤翱翔于云层,所以弓箭也不能施加于它。蛟龙潜藏于深旋之渊,身体也不能挂上网罗。知晓贪食香饵而接近死亡,不如向下游动于清波。说明作者认识到,只有远离这浊世,才能远离祸端,所以他想要幽静隐居,甚至于想要扔掉这个臭皮囊,回归到沉寂安静而无生命的状况。

  从全文来看,作者于文中提及“时暧暧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表达了作者感怀时光渐渐离去,但是自己却默默无名之意。此种心志反映了古时文人期待国君选贤与能,能一举发挥自己的长才,实现人生的志愿。因此和屈原的忠贞爱国的心志有所不同。庄忌此作是在哀伤自己虽然耿直清白。 但是却生不逢时,颠沛流离,一直沉于下僚,不过寄贵族篱下作清客,无由施展才智,以致“老冉冉而逮之 ,白白虚度时光”的人生际遇。因此,他对当时社会美丑不辨、贤愚不分的不正常、不健康、不合理的现实深感不满,故而强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当时很多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所共有的内心苦闷和抗争。这样的内容题材又是汉初骚体赋最适于表现的,所以《哀时命》大体上完全模拟《离骚》的形式,尽管在艺术上没有多少创新的意向,缺少创造性,然而在内心情感的宣泄上毕竟较真切、沉实,非一般无病呻吟者所能比。

参考资料:
1、 黄寿祺 梅桐生.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229-237
2、 王承略 李笑岩 译注.楚辞.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240-249
3、 郑 文.《楚辞·哀时命》试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4):12-17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篱畔(pàn)秋酣(hān)一觉清¹,和云²伴月不分明。
译文:东篱的菊花下,酣梦一觉方醒,只觉得天上的云与月混在一起,还看不分明。
注释:¹秋酣一觉清:秋菊酣睡,梦境清幽。²“和云”句:唐代张贲以“和霜伴月”写菊,兹换一字,以写菊花梦魂高飞;以“不分明”说梦境依稀恍惚。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¹还分陶²令盟(méng)
译文:如此花下飘飘欲仙的酣眠,不是为了追寻庄子梦蝶的感觉,只是为回忆陶渊明爱菊、赏菊的风雅。
注释:¹忆旧:实即“梦旧”,诗题中“梦”字句中不出现是咏物诗技巧上的讲究。²分盟:表示结交友好,语出《左传》。这一联构思或受元代柯九思“蝶化人间梦,鸥分海上盟”诗句的启发。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睡去依依随雁断¹,惊回故故²恼蛩(qióng)鸣。
译文:梦中心思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又缕缕被蟋蟀的鸣叫声惊醒。
注释:¹“睡去”句:意谓梦见归雁,依恋之心久久相随,直至它飞远看不见。²故故:屡屡,时时。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译文:醒来以后,我的幽怨还能找谁去诉说?只有把无限的情思寄托于衰草寒烟。

  这首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这首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诗的第一句写入梦,以下依次写梦境,末后两句承“蛩鸣”“惊回”好梦而道出梦醒时的“幽怨”之槽。咏者一进入梦境,就说是“和云伴月不分明”。那种恍惚不定,依稀难辩的梦中情景,犹如人的命运之不可主宰。次联说的是梦中的追求。“庄生蝶”,指庄周做梦化为蝴蝶翩翩飞舞的故事。这里引来点出“梦”。“陶令”即曾做过彭泽县令的陶潜,他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这里借来指所要追寻的知音。

  诗的前四句,其中之意,可证诸黛玉的乎生遭遇。林黛玉父母俱丧,寄食于贾府,世身可怜。但是,她的叛逆的思想,却是封建贵族大家庭所绝不能容让的。她怀抱的希望,只能从梦中去寻找,而她所迫寻的梦,又是如此的轻飘模糊,追不到,摸不到。她在“亿旧”即“梦旧”当中,最终也是不能寻得“海上鸥盟”那样的知交好友的。于是林熏玉唱出“登仙非慕庄生蝶”,把“梦”都了结于“逝者登仙界”的最后归宿之中。

  诗的后四句写“惊回”“醒时”的情景。“醒时幽怨同谁诉”。黛玉有满肚子的‘幽怨”,她虽然有视为平生知己的宝玉,但是又没有谁可倾诉。黛玉的《咏菊》诗写过“满纸自伶题素怨”,《问菊》更直白地说“孤标傲世偕谁隐”。这样看来,黛玉存有的“幽怨”,那是她孤高的品格不能融合于贾府的鄙俗;而黛玉的这种品格,又是以她的叛逆思想作为基础所形成的。可以这祥说,封建社会的道德思想,对叛逆者的思想行为的压迫和摧残,是造成林黛玉“幽怨”满怀的最根本原因。林黛玉的“幽怨”,即深藏的哀怨之所以找不到诉说之人,想来曹雪芹原著所写,是黛玉还泪未尽“登仙”之时,宝玉已因贾府事败、抄没而遭祸。所以黛玉梦醒时找不到知己倾诉,剩下的却只有“衰草寒烟无限情”的衰败悲凉的肃杀秋情。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 汤世洪 汤国元 陈建华 詹鹏万编写,红楼梦诗词鉴赏,花城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第203页

mèng

cáoxuěqín qīngdài 

pànqiūhānjiàoqīng yúnbànyuèfēnmíng 
dēngxiānfēizhuāngshēngdié jiùháixúntáolìngméng 
shuìsuíyànduàn jīnghuínǎoqióngmíng 
xǐngshíyōuyuàntóngshuí shuāicǎohányānxiànq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