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闺夜警秋风度,青砧冷落梧桐露。淡月白离离,看人欲捣衣。
香闺夜警秋风度,青砧冷落梧桐露。淡月白离离,看人欲捣衣。
犀瓯香茗洁,无意尝兰雪。玉杵不曾鸣,谁听肠断声。
犀瓯香茗洁,无意尝兰雪。玉杵不曾鸣,谁听肠断声。
李雯

李雯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琴弹南吕¹调,风色已高清。
译文:抚琴弹起古老的南吕调,那悠远的声音,伴随风色隐隐,随着秋意渐浓,已经飞上高阔的天空。
注释:¹南吕:阴历八月的异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云散飘飖(yáo)¹影,雷收振怒声。
译文:还有那朵朵白云,径自飘摇而去,更有雷声沉闷低回,不再像夏天那般容易震怒了。
注释:¹飘飖:飘荡;飞扬。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qián)坤散静肃,寒暑喜均平。
译文:每当秋分时,似乎一切都将慢慢归于寂静,寒气和暑热彼此均衡,似乎不想比试你高我低了。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译文:忽然看见天空飞来一排排大雁,寒气即将要占了上风,我们的心怎么能不惊怵和担忧?

yǒng廿niànshīqiūfēnyuèzhōng--yuánzhěn

qíndànnándiàofēnggāoqīngyúnsànpiāoyáoyǐngléishōuzhènshēng

gānkūnnéngjìnghánshǔjūnpíngjiànxīnláiyànrénxīngǎnjīng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古人学问¹无遗力²,少壮³工夫老始成。
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注释:¹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²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遗:保留,存留。³少壮:青少年时代。⁴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⁴始: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¹上得来终²³,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注释:¹纸:书本。²终:到底,毕竟。³觉:觉得。⁴浅:肤浅,浅薄,有限的。⁵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⁶躬行:亲身实践。行:实践。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参考资料:
1、 傅绍良 .陆游诗歌的艺术 :四川大学,2009年:32-36
2、 胡益民主编,中外哲理名诗鉴赏辞典,昆仑出版社,1999.4,第224页
3、 毋永利编著,古诗观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09,第352页

dōngshūshì

yóu sòngdài 

rénxuéwèn shàozhuànggōnglǎoshǐchéng 
zhǐshàngláizhōngjuéqiǎn juézhīshìyàogōngxíng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译文:在狭窄的小路间相逢,道路太窄容不下车子。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不何何年少¹?夹毂(gǔ)²问君家。
译文:不何道是哪里来的少年,停下车来问你家的情况。
注释:¹不何何年少:《玉台新咏》作“如何两少年”。²夹毂:犹“夹车”。毂:车轮中心的圆木,辐聚其外,轴贯其中。这里代指车。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君家诚易何,易何复难忘;
译文:你家的情况是容易何晓的,因为你家是这里的豪门大户,所以我不但容易何晓而且还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译文:你家的门是用黄金做的,堂屋的用料是汉白玉。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堂上置樽(zūn)¹,作使²邯郸³(chāng)
译文:你家堂屋里常常设有樽酒,还有赵地的歌女在这里演奏。
注释:¹置樽酒:指举行酒宴。²作使:犹“役使”。³邯郸:汉代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城西南。⁴倡:歌舞伎。赵国女乐,闻名当时。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中庭¹生桂树,华灯²何煌煌。
译文:你家庭院中央有棵桂树,树上挂着很多彩灯,每当夜晚来临,这些灯光灿烂明亮。
注释:¹中庭:庭中,院中。²华灯:雕刻非常精美的灯。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兄弟两三人¹,中子为侍郎²
译文:你家有三个弟兄。家里的老二是皇帝的侍从,官为侍郎。
注释:¹兄弟两三人:兄弟三人。从下文“中子”、“三妇”可证。“两”字无意义。²侍郎:官名。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五日一来归¹,道上自生光;
译文:他五天休一次假,当他休假回家时,一路上光彩照人。
注释:¹五日一来归:汉制中朝官每五日有一次例休,称“休沐”。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译文:驾马所用的马勒是用黄金装饰的,围观的人很多,充满道路两旁。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入门时左顾¹,但见双鸳(yuān)(yāng)²
译文:进入家门,向左边的池塘望去,只见成对的鸳鸯飞来。
注释:¹左顾:回顾。²双鸳鸯:鸳鸯为匹鸟,总是成对并游。双鸳鸯,就是“双双的鸳鸯”,汉乐府诗中常用这种省字法。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译文:七十二只鸳鸯罗列成行,它们欢乐地在水里游着。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音声何噰(yōng)¹,鹤鸣东西厢。
译文:噰噰的声音叫个不停,在东西两侧还有白鹤鸣叫。
注释:¹噰噰:音声相和貌,这里形容众鹤和鸣之声。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¹
译文:老大媳妇正在织罗绮,老二媳妇在织黄紫相间的绢。
注释:¹流黄:或作“留黄”、“骝黄”,黄间紫色的绢。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译文:老三媳妇没有事情可做,就拿着把琴瑟去堂屋。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丈人¹且安坐,调丝²方未央³。”
译文:老人在屋内安坐后,她便开始调弦准备弹奏美妙的乐曲了。
注释:¹丈人:子媳对公婆的尊称。²调丝:弹奏(瑟),调弦定音以奏乐曲。丝,指瑟上的弦。³未央:未尽,这里是尚未调好音。“方未央”或作“未遽央”,“未遽央”与“未央”同义。

  此诗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六句是第一部分。两位驾车的少年(由歌者所扮),在长安的狭窄小路上迎面而遇。路实在太窄了,谁也过不去,于是他俩就干脆停下车,攀起话来了。素不相识,没有太多的共同话题好谈。于是就面对酒宴上的主人夸起他家的声势显赫和无比豪富来。“君家”即“你的主人家”,“你的主人家是那么容易让人知道,知道后又是那么难以忘却”——这两句巧妙的恭维话,自然让坐在那里听歌的主人满心欢喜。这一部分可以算是引子,往下十八句,是第二部分。两位少年一唱一和,争着夸说主人家的种种富贵之状。“您家外部是黄金为门,内里是白玉为堂。”一金一玉,其建筑之富丽堂皇可知。“您家中是樽中酒常满,座上客常有,待客时,还有产于邯郸的美丽歌伎供驱遣献歌献舞。此时庭中桂树正在飘香,堂内华灯煌煌,照得通室明亮。”有酒有客,有美女有华灯,其权势地位、荣乐享受可知。以家僮身份出现的少年则说:“我家乃官宦之家,家中兄弟三人,别人不提,就说老二吧,他在朝中做侍郎,每当休沐日回家,一路上好不气派,马笼头全是黄金为饰,道路生光;路旁观者如云,啧啧赞叹,挤满路旁。”有正面写,有侧面写,其显赫之势可知。再说到家情况:进得家门,左顾右盼,只见庭前池中一大群鸳鸯,双双对对排列成行;又闻家中所养白鹤,于东西厢发出噰噰鸣声。它们都在欢迎主人的归来。有禽则有池,其庭院之广大可知。这一段,分四层对这一豪富之家的富贵、气派、享受极意铺排渲染,以见其不同寻常,从而与上文“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的话相照应,以见言之不虚。至此,这位豪富在长安城中的权势、地位是如何,便不言而喻了。“大妇织绮罗”六句是第三部分,写家中三妇所为。“我主人家中三子各有一妇,大妇、中妇长于织作,能织绫罗绸缎。小妇另有所长,一到全家团聚之日,便以鼓瑟来为全家助兴。”“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二句有双重含义,一是承小妇挟瑟说,是转述小妇语:“请公公高堂安坐(当然也包括家中其他成员),听我奏一曲。”这层意思显得亲切风趣,气氛活跃。二是借此语兼而表白歌者自己奏曲献歌的心愿。丈人,从前一层意思说,是称公公,从后一层意思说,是尊称主人。这一段写三妇之所为,以见这一豪富之家的家礼家风和家庭之乐,同时也暗示媳妇们能有如此才能,把家事操持得井井有条,则家中其他人员的才干,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六句,后代诗人多敷衍其诗意,形成了《三妇艳》等一系列新的乐府诗。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对那位主人家的富贵享乐作铺排渲染,写得气氛热烈、生动夸张,笔法犹如汉代大赋,尽管没有佳句妙语,但其气势也足以打动和感染读者。这种玉堂金马的重叠堆积,正是汉代国力强盛的折光反映;而这种层层铺排、极力渲染的笔法,使诗歌充满着力度和厚度,这也正是汉代民族力量浑厚、民族精神旺健的反映,从中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汉代被称为封建社会之“盛世”是信然不诬的。这,就是此诗所具有的社会认识价值。它和《东门行》、《妇病行》等反映贫苦人民生活的乐府诗一样,都是后人了解汉代社会真貌的不可缺少的媒介。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90-91

xiāngféngxíng

míng liǎnghàn 

xiāngféngxiájiān dàoàiróngchē 
zhīniánshào jiāwènjūnjiā 
jūnjiāchéngzhī zhīnánwàng 
huángjīnwéijūnmén báiwéijūntáng 
tángshàngzhìzūnjiǔ zuòshǐ使hándānchāng 
zhōngtíngshēngguìshù huádēnghuánghuáng 
xiōngliǎngsānrén zhōngwéishìláng 
láiguī dàoshàngshēngguāng 
huángjīnluòtóu guānzhěyíngdàopáng 
ménshízuǒ dànjiànshuāngyuānyāng 
yuānyāngshíèr luólièchéngxíng 
yīnshēngyōngyōng míngdōng西xiāng 
zhīluó zhōngzhīliúhuáng 
xiǎosuǒwéi xiéshànggāotáng 
 zhàngrénqiěānzuò tiáofāngwèiyāng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¹德乐²义,则可以嚣(xiāo)³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⁴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译文:孟子说:“崇尚道德乐行仁义,就可以悠然自得。所以士人穷困时不要士去仁义,显达时不能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士去仁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不会使百姓对他士望。古时候的人,如果得志,就会惠泽万民;如果不得志,就修养自身以现于世间。困顿时独自善养自身,得志时兼顾善养天下万民。”
注释:¹尊:崇尚。²乐:爱好。³嚣:悠然自得。⁴泽:福泽,恩泽。⁴兼善天下:同时给天下人带来好处。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
芳树千株(zhū)发,摇荡¹三阳²时。
译文:春来时,千株树木都竞相发出新芽,在夏日照耀下随风摇荡。
注释:¹摇荡:这里形容风中起舞的美妙姿态。²三阳:太阳高照的日子,这里指炎炎夏日。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译文:夏日易多风,枝叶繁茂常易阻隔鸟儿远飞的脚步。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春至花如来,夏近叶成帷(wéi)¹
译文:春来花似来,夏日即将来临,叶子繁茂如同帷幕低垂。
注释:¹帷:帷帐,帷幕。
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
译文:远在他乡的游子想寄平安到家中,只是路途如此遥远,怕无法到达。
这首诗是借季节的变迁而抒发自己久居在外、无法归乡的苦闷之情。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