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雨朱弦咽,临风碧簟垂。镇长相守绿窗时,忆得婵娟,和袖捲金泥。
入雨朱弦咽,临风碧簟垂。镇长相守绿窗时,忆得婵娟,和袖捲金泥。
小院苔移袜,空帘月印眉。晚妆偷泪滴罗衣,几幅长笺,何处写相思。
小院苔移袜,空帘月印眉。晚妆偷泪滴罗衣,几幅长笺,何处写相思。
李雯

李雯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孤村落日残霞(xiá)¹,轻烟老树寒鸦²,一点飞鸿(hóng)影下³。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注释:秋:题目。¹残霞:快消散的晚霞。²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³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的鸿雁。⁴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⁵红叶:枫叶。⁶黄花:菊花。

  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白朴在写秋景选词语辞精炼。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的高明了。

  描绘秋景,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一个题材,为表现它而不惜笔墨的诗人骚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胜举,但许多作品易于流入俗套。白朴却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在作品中,层次分明的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虽然,在开始时,有些许的萧瑟之意,然而后来以缤纷的色彩作结,终究是赏心悦目韵味无穷的。他用笔精深,作品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可与被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媲美。这首小令不仅不俗,还很是典雅。词、曲有雅、俗之别,一般来说,词尚妩媚、含蓄,而曲贵尖新、直率。白朴的这支小令却有词的意境。曲中虽无“断肠人在天涯”之类句子,抒情主人公却时隐时现,在烟霞朦胧之中,传达出一种“地老天荒”的寂静。

参考资料:
1、 白朴 著 孙安邦 李亚娜 编 .天边残照水边霞:白朴曲作精品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139-141
2、 纪江红.唐宋诗词元曲(精编):北京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240

tiānjìngshā ·qiū

bái yuándài 

cūnluòcánxiá qīngyānlǎoshùhán diǎnfēihóng鸿yǐngxià qīngshān绿shuǐ báicǎohónghuánghuā 
摩诃池上追游路,红绿参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
(mó)(hē)¹上追游路,红绿参(cēn)(cī)²春晚。韶光³(yán),海棠如醉,桃花欲暖。挑菜初闲,禁烟将近,一城丝管。看金鞍争道,香车飞盖,争先占、新亭馆。
译文:暮春时节,宣华苑的摩诃池畔,游人如织,到处是一派绿围红绕的融融春意。春光是那样妍丽明媚,海棠花开得正盛,那鲜艳的花朵活像美人微醉泛红的脸蛋儿,而盛开的桃花则以其浓烈的芬芳欲将暖风醺醉。挑菜节刚刚过去不久,才清闲了一阵,寒食节又要到了,满城的丝竹管弦乐声已经拉开了寒食春游的序幕。只见路上宝马争道,装饰着华丽车盖的香车扬起点点轻尘,人们都争着预订下新亭馆,以备春游时歇宿。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¹摩诃池:古时成都地名,隋代蜀王杨秀所开,为蜀中游览胜地之一。²参差:长短、大小、高低不齐的样子。³韶光:美丽的春光。⁴妍媚:美好可爱。⁵挑菜:宋代民间习俗,以农历二月初二为挑菜节。⁶禁烟:旧俗,冬至后一百晕五日为寒食节,禁火三日,也称禁烟。⁷一城丝管:指成都歌舞娱乐之风甚盛。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代指音乐。⁸金鞍:金饰的马鞍,代指宝马。
惆怅年华暗换。点销魂、雨收云散。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身在天涯,乱山孤垒,危楼飞观。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
惆怅年华暗换¹。点销魂²、雨收云散³。镜奁(lián)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身在天涯,乱山孤垒(lěi),危楼飞观¹⁰。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¹¹,向东风满。
译文:岁月暗暗流逝,使我惆怅不已。雨收云散中,又一个春天即将逝去,我只有黯然销魂。梳妆匣内如满月一般的宝镜被合了起来;钗头凤被拆成了两股,遗弃一旁;那弦柱排列如雁阵的小秦筝再也无心弹起。而今我身在远离故乡和朝廷的边远之地,每日只能面对着迷乱的群山、废弃的营垒,或高楼飞观,独自傍徨。仿佛只有暮春里乘东风漫天飞舞的杨花才理解我的痛苦,一副凝愁含恨的样子。
注释:¹年华暗换:岁月暗暗流逝。本自苏轼《洞仙歌》词:“但屈指、酉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²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的样子。³雨收云散:喻指冶游之事己成过去。⁴镜奁掩月:把镜子关进匣子里。月,喻镜。⁵钗梁拆凤:凤钗被折为两段。喻指情人分离。⁶秦筝:古乐器名,十三弦,传说为秦代蒙恬所造。⁷斜雁:秦筝十三弦的弦柱如雁行排列。这里用李商隐《昨日》诗:“十三弦柱雁行斜。”这句实际上是暗示欢会已成过去,乐器在那里闲放着。⁸孤垒:废弃的防御工事。⁹危楼:高楼。¹⁰飞观:商耸的楼观。¹¹和恨:含恨。

  这首词的写上阙春日游摩诃池所见,表现出一派上下安于逸乐,毫不以国难为念的局面;下阙表达词人惆怅年华渐老,功名梦断,只能茫茫然地随众人沉醉于安乐的满腔郁闷。全篇情景交融、含蓄深沉,富有感染力。

  上阙首句以“追游”二字总括,下文铺展开来。词中点染出诱人的美景,暗示春光对游人的召唤。词中又描绘了锦城士人“金鞍争道,香车飞盖”的那种近乎疯狂的游春热潮。五彩缤纷,笑语喧闹,作者的笔下有声有色,写来相当传神。

  下阙笔锋陡转,在欢乐的游春人群中出现了一位独自向隅满怀愁绪的特殊游客,这就是词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陆游自己。他一方面叹老,由于“年华暗换”、“雨收云散”,心境已自不同,面对繁华热闹的场景,他的脑子里却充满了摒除丝竹、收拾铅华之类的反向叫思维。另一方面是思乡,由于愁绪满怀,他眼中的春景也失去了光彩,只不过是一片“乱山孤垒”,几座“危楼飞观”而已。作者抒写自己的愁绪,用笔很是别致,尤其是“镜奁掩月,钗梁拆凤,秦筝斜雁”三句,把美好的东西涂成灰暗的色调,饶奁无光,风钗散落,筝柱歪斜着闲列两旁。这是以物喻人,而且达到了深入内心的程度。结尾处,以漫天飞舞的杨花比喻愁苦,很像北宋词人“贺梅子”笔下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而陆游却是把自己的愁绪混和入于其中,使之充塞于天地之间。

  全篇运用以乐景衬衷情的方法结构成章。上片,极写成都名胜摩诃池暮春景色之明媚多彩及士女游乐之狂荡奢靡。冶游者中,自然有诗人的身影,但他似乎别有心事。“看金鞍争道”云云,一个“看”字,暗含冷眼旁观之意。换头处忽以“惆怅年华暗换”一句跌出铺叙春游景象的本意:美好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而自己却一事无成,“身在天涯”,流宕无归!“镜奁掩月…”的男女旧欢之丧失,只是一个陪衬,“乱山孤垒,危楼飞观”的身世家国之悲才是抒情的主线。篇末“叹春来只有,杨花和恨,向东风满”,融情人景,以飘零的杨花自喻身世,更是凄恻感人。

参考资料:
1、 刘扬忠注评.陆游诗词选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245-246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高楼六月自生寒,沓嶂峰回拥碧阑。
译文:高高的万卷楼上六月里也透出寒意,楼外山峰连绵簇拥着碧色的楼栏。
注释:易氏万卷楼:明代贵阳人易贵建的藏书楼,已无存。用唐韵:用唐人诗的韵。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久客已忘非故土,此身兼喜是闲官。
译文:客居他乡太久已忘记这里并非家乡,欣喜的是自己只是一个清闲的小官。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幽花傍晚烟初暝,深树新晴雨未干。
译文:高雅清淡的花在傍晚的烟霭里也显得幽暗,天刚放晴树上的雨滴还未全干。
极目海天家万里,风尘关塞欲归难。
极目海天家万里¹,风尘关塞²欲归难。
译文:远远眺望海天相隔的万里家乡,道路上风起尘扬想回去是多么的艰难。
注释:¹家万里:远隔万里的家乡。²关塞:关防。泛指山河。此处当指道路。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吾本寒家¹,世以清白²相承。吾性不喜华靡³,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¹⁰;亦不敢服垢弊¹¹以矫俗干名¹²,但顺吾性¹³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¹⁴为美。人皆嗤吾固陋¹⁵,吾不以为病¹⁶。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¹⁷。’又曰‘以约¹⁸失之者鲜¹⁹矣。’又曰‘士志于道²⁰,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²¹与议²²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²³。嘻,异²⁴哉!”
译文:我本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从幼儿时起,长辈把金银饰品和华丽的服装加在我身上,总是感到羞愧而把它们抛弃掉。二十岁忝中科举,闻喜宴上独有我不戴花。同年中举的人说:“皇帝的恩赐不能违抗。”于是才在头上插一枝花。一辈子对于衣服取其足以御寒就行了,对于食物取其足以充饥就行了,但也不敢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显示与众不同而求得好名声,只是顺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回答他们说:“孔子在说:‘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因为节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哎,真奇怪呀!”
注释:训俭示康:阐释节俭(对于“立名”的重要意义)给康看。训,训释、解释。¹寒家:指门第低微,余资少。²清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清正廉洁的家风。³华靡:生活豪华奢侈。⁴乳儿:幼儿。⁵长者:长辈。⁶羞赧:害羞。⁷忝科名:名列进士的科名。⁸同年:同榜登科的人。⁹簪:插、戴。¹⁰充腹:吃饱。¹¹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¹²矫俗干名:故意用不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¹³顺吾性:顺从我的天性。¹⁴俭素:节俭朴素。¹⁵固陋:浅陋。¹⁶病:缺点。¹⁷与其不逊也宁固: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不逊,骄傲。¹⁸约:节俭。¹⁹鲜:少。²⁰志于道:有志于追求道。²¹未足:不值得。²²议:议论。²³诟病:讥议、批评。¹异:奇怪。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近岁¹风俗尤为侈靡,走卒²类士服,农夫蹑丝履³。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¹⁰,物薄¹¹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¹²,果、肴非远方珍异¹³,食非多品¹⁴,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¹⁵,然后敢发书¹⁶。苟或¹⁷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¹⁸。故不随俗靡¹⁹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²⁰如是,居位者²¹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译文:近年来的风气尤为奢侈浪费,跑腿的大多穿士人衣服,农民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担任群牧司判官,有客人来未尝不备办酒食,有时行三杯酒,或者行五杯酒,最多不超过七杯酒。酒是从市场上买的,水果只限于梨子、枣子、板栗、柿子之类,菜肴只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餐具用瓷器、漆器。当时士大夫家里都是这样,人们并不会有什么非议。聚会虽多,但只是礼节上殷勤,用来作招待的东西虽少,但情谊深。近来士大夫家,酒假如不是按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菜肴假如不是远方的珍品特产,食物假如不是多个品种、餐具假如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宾客好友,常常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经办聚集,然后才敢发信邀请。如果不这样做,人们就会争先责怪他,认为他鄙陋吝啬。所以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注释:¹近岁:指宋神宗元丰年间。²走卒:当差的。³丝履:丝织的鞋。⁴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⁵群牧:主管国家马匹的机构。⁶置酒:摆酒席。⁷皆然:都这样。⁸非:认为不对。⁹会:聚会。¹⁰礼勤:礼意殷勤。¹¹物薄:食物简单。¹²内法:内宫酿酒之法。¹³远方珍异:来自远方的奇珍异果。¹⁴品:种类。¹⁵营聚:张罗、准备。¹⁶发书:发出请柬。¹⁷苟或:如果有人。¹⁸鄙吝:吝啬。¹⁹随俗靡:跟风随俗。靡,倾、倒。²⁰颓弊:败坏。²¹居位者:有权势的人。忍:忍心。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¹前仅容旋马²,或言其太隘³。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¹⁰,奈何饮于酒肆¹¹?”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¹²酒家觞之¹³。”上以无隐¹⁴,益¹⁵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¹⁶如为河阳掌书记¹⁷时,所亲¹⁸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¹⁹,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²⁰。”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²¹,何患不能?顾²²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²³俭,必致失所²⁴。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²⁵所及哉!
译文: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担任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建住房,厅堂前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过身。有人说地方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着说:“住房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办事的厅堂确实狭窄了些,但作为太祝祭祀和奉礼司仪的厅堂已经很宽了。”参政鲁公担任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是在酒店里找到他的。入朝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的,他据实回答。皇上说:“你担任清要显贵的谏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鲁公回答说:“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餐具、菜肴、水果,所以就着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更加敬重他。张文节担任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从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告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像这样俭省,您虽然自己知道确实是清廉节俭,外人有很多对您有张文节像公孙弘盖布被搞欺诈的讥评。您应该稍微随从一般人的习惯做法才是。”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挂缎、膏梁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身躯难道能够一直活着?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哪如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情况都永久如同一天不变呢?”唉!大贤者的深谋远虑,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注释:¹厅事:办公或接待宾客的厅堂。²旋马:马转身。³隘:狭窄。⁴诚:确实。⁵太祝奉礼:太常寺的两个官职,主管祭祀。常由功臣子孙担任。⁶得于酒家:在酒馆找到。⁷所来:从何处来。⁸以实对:把实情说出。⁹卿:皇帝对大臣的称呼。¹⁰清望官:尊贵而有名望的清官。¹¹酒肆:酒馆。¹²就:借着。¹³觞之:请人喝酒。¹⁴无隐:坦言,不隐瞒。¹⁵益:更加。¹⁶自奉养:自己生活享受。¹⁷掌书记:唐朝官名,相当于宋代判官,故以此代称。¹⁸所亲:“所”字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这里相当于名词性短语,意为“所亲近的人”。¹⁹清约:清廉节约。²⁰从众:和众人一样。²¹锦衣玉食:即“衣锦衣,食玉食”,穿高贵的服装,吃珍贵的食品。²²顾:但。²³顿:马上。²⁴失所:无存身之地。²⁵庸人:凡人,平常人。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御孙曰:“俭,德之共¹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³,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¹⁰妄用¹¹,败家丧身;是以居官¹²必贿¹³,居乡¹⁴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译文:御孙说:“节俭,是所有品德共有的;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注释:¹共:通“同”,大。²寡欲:欲望很少。³不役于物:不受外物的牵扯、制约。⁴直道而行:行正直之道,指任何事情都敢于诚实不欺地去做。⁵小人:指普通百姓。⁶谨身节用:约束自己,节约用度。⁷远、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使……丰。⁸枉道:不按正道行事。⁹速祸:招致祸患。速,招。¹⁰多求:多方搜求。¹¹妄用:浪费。¹²居官:做官时。¹³贿:贪赃受贿。¹⁴居乡:不做官时。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¹必有达人²。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³。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¹⁰出亡¹¹。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¹²倾家¹³。石崇以奢靡夸人¹⁴,卒¹⁵以此死东市¹⁶。近世寇莱公豪侈冠¹⁷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¹⁸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¹⁹,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²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²¹²²当服行²³,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译文:过去正考父用饘粥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出显达的人。季文子辅佐鲁文公、宣公、襄公三君王时,他的小妾不穿绸衣,马不喂小米,当时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的器具上都精雕细刻着多种花纹,戴的帽子上缀着红红的帽带,住的房屋里,连斗拱上都刻绘着山岳图形,连梁上短柱都用精美的图案装饰着。孔子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大才。公叔文子在家中宴请卫灵公,史鰌推知他必然会遭到祸患,到了他儿子公叔戌时,果然因家中豪富而获罪,以致逃亡在外。何曾一天饮食要花去一万铜钱,到了他的孙子这一代就因为骄奢而家产荡尽。石崇以奢侈靡费的生活向人夸耀,最终因此而死于刑场。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因他的功劳业绩大,人们没有批评他,子孙习染他的这种家风,现在大多穷困了。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注释:¹其后:他的后代。²达人:显达的人。³以为忠:认为他忠于公室。⁴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⁵纮:帽带。⁶山节:刻有山形的斗拱。⁷藻棁:用美丽图案装饰的梁上短柱。棁,梁上的短柱。⁸享:宴请。⁹及祸:遭到祸患。¹⁰得罪:惹上罪名。¹¹出亡:逃亡别国。¹²骄溢:骄横豪奢。¹³倾家:丧失全部家产。¹⁴夸人:炫耀。¹⁵卒:终于。¹⁶东市:刑场。¹⁷冠:领先。¹⁸习:染上。¹⁹立名:树立名声。²⁰遍数:全部。列举。²¹非徒:不仅。²²身:自身。²³服行:实行。

  第一段说明作者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华靡,崇尚节俭;虽受世人讥笑,自己却不以为病。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先交代了自己的家世,说明勤俭持家是他们家一贯的作风,这就为结尾教训儿孙应当厉行节约,以保持优良家风作好了铺垫。接着列举三个事例说明自己不喜欢奢靡的性格与作风;一是从幼儿时起,就不喜欢穿着金银华美之服;二是考中进士,参性闻喜宴时,独不戴花,经同年规劝,乃簪一花;三是平生布衣蔬食,但求蔽寒果腹,在遭到别人的讥笑时,也不以此为缺陷。文章是写给儿辈看的,在文中列举自己的生平事迹,现身说法,亲切动人。

  第二段慨叹近年风俗侈靡,与宋朝初年大不相同,然后说居高位的人不应随波逐流。作者开始就列举风俗奢靡的具体表现:一是衣着日尚华丽;二是饮食趋向精细丰腴,以宋初士大夫家宴客情况与近年士大夫家宴客情况来对比说明。衣食固已如此,其余自可想见。列举两点以赅其余,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最后以一个反诘句,对居高位者随波逐流的做法,委婉地进行了批评。

  第三段举出宋朝初年李、鲁、张三人崇尚节俭的言行性以表扬,赞叹大贤的深谋远虑,非庸人所能及。作者在指出近年风俗侈靡以后,又举出宋初大贤的节俭事例来反衬近年与宋初风俗习惯的不同。宰相李沆居第厅事前仅容旋马,他并不以为太隘,反而认为这里作为太祝祭祀和奉礼司仪的地方已经很宽了。参政鲁宗道,由于家贫无肴果,只好宴客于酒家。张知自从当了宰相以后,生活享受仍和在河阳作节度判官时一样。这这三个人都身居高位而能励行节约,保持勤俭作风。这样的深谋远虑,深为作者叹服。

  第四段引用御孙的话性以解说,从道理上阐明俭和侈必致的后果。上述以近年风俗的侈靡与宋初大贤的节俭对比,从正反两面来突出近年风俗侈靡的程度。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引用了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的话,指出节俭是有德之人所共同具有的行为。人们生活俭朴了那么私心杂念也就少了。人们生活奢侈了,私心杂念也就多了。所以,他们做官时就必然受贿,在乡间为民时,就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这就从道理上阐明了节俭和奢侈必然导致的后果。俭和侈的利害关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五段再以正反两面的事实为证,连举六个古人和当代人的事迹,说明俭能立名,侈必自败。最后以训词收束全篇。

  文章先叙述自己素来以节俭朴素为美德,对别人的讥笑不以为然,并说自己并非故作不同流俗而沽名钓誉,乃顺应自己的性情;又追忆天圣年间士大夫往来宴聚普遍尚俭的旧事,慨叹近日愈趋侈靡的风气;接着以本朝有识之士的俭朴美德为例,说明“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再引述古人的遗训,分析“俭”与“侈”的得失利弊;最后以古人俭、奢的历史事实,阐明俭能列名得福,奢必招祸自败,勉励子孙行俭戒奢,保持家风。所论虽是为子孙后代保全身家性命着想,但于后世颇具教益。全文平实自然,明白如话,广征博引,说理透彻。虽是告诫后人,却不板着严肃面孔正面训诫,而是以老人回首往事、今昔对比的亲切语调信笔写来,未经心组织而自然成理。

参考资料:
1、 财经类中专语文教材编写组.《语文 第二册 说明文和议论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128-130
2、 林非.《中国散文大辞典》.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愁云淡淡雨潇(xiāo)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¹翠减²,腕(wàn)³香销。
译文:愁云淡淡,小雨淅淅沥沥,雨声日日夜夜传入耳畔,让人生愁。分别后你对我必然如此,像春山一样弯曲的眉毛翠色减淡,手腕上的香也淡了。
注释:眼儿媚: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¹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后言女子眉之美好。²翠减: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³腕玉:即玉腕的倒置。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xuān)¹,几竿修竹,数叶芭蕉(jiāo)
译文:独坐在阁楼上,相思难遣,情绪好无聊。眼前只有一丛萱草,几竿竹子,几叶芭蕉而已。
注释:¹萱草:又名谖草,俗名黄花菜、金针菜。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人以为可使人忘忧。故又名忘忧草。

  起两句十二个字,连用四叠字:云淡淡,知是疏云;雨潇潇,应是小雨,如李清照《蝶恋花》词:“潇潇微雨闻孤馆”,而非“风雨潇潇”(《诗·郑风·风雨》的“暴疾”(朱熹《诗集传》)的急风骤雨。淡云无语,细雨有声,这淅淅沥沥的声音,暮暮朝朝一直传入人的耳畔,怎能不使人生愁,故开篇的一个字即云“愁”。叠字的连用,又加强了烘托气氛,渲染环境,状物抒情的作用,“别来应是”,语气十分肯定。由于是知己,心心相印,我既为你生愁,你对我必然如此。“眉峰”,源于“(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后言女子眉之美好。康伯可《满庭芳》“梳妆懒,脂轻粉薄,约略淡眉峰。”又,眉峰犹眉山。韩偓《生查子》词:“绣被拥娇寒,眉山正愁绝”。“翠减”,是因为古代女子用黛画眉,黛色青黑。欧阳修《踏莎行》:“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腕玉”即玉腕的倒置。秦观《满庭芳》:“玉腕不胜金斗”。三四两句总写人的无心打扮,懒于梳理。古云:“女为悦己者容”。《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西厢记》里的崔莺莺说得最明白:“有甚么心情将花儿、靥儿打扮的娇娇滴滴的媚。”这是男方设想对方“别来应是”如此,由于“心已驰神到彼”,故“诗从对面来”。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便是。

  下片专从自己方面来叙相思。轩“小”而“独”,即使欲排遣愁也不可能,卧不安席,食不甘味,直逼出一句“情绪好无聊”。这句浅白直率,却是一句大老实话。同是周邦彦的“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风流子》);“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解连环》);这些写刻骨相思的率直语言,张炎认为“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者”,“所谓成浇风也”(《词源·杂论》)。况周颐持截然相反的态度,他说:“此等语愈朴愈厚,愈厚愈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蕙风词话》卷二)。后说为是。对“情绪好无聊”亦应作如是观,因为它表现了“至真之情”,虽“说尽而愈无尽”。结三句用笔潇洒,语淡味浓。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诗经》叫它谖草。《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传》:“谖草令人忘忧。”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除重复上面的话,并引李九华《延寿考》云:“嫩苗为蔬,食之动风,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忧。”然唐宋诗人孟郊、梅尧臣等对“忘忧”都提过质疑。“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暗含有刘敞(原父)诗意:“种萱不种兰,自谓可忘忧;绿叶何萋萋,春愁更茫茫”。“几竿修竹”,取意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有高节的情操,故与“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刘禹锡《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的竹并列。这句赞对方的品德。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唐人张说《戏草树》诗:“戏问芭蕉叶,何愁心不开。”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煜《长相思》词:“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但均有蕴意。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顾景芳谓小令应“风情神韵正自悠长,作者须有一唱三叹之致。淡而艳,浅而深,近而远,方是胜场”(田同之《西圃词说》)。求之于此词,信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