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落花红,双燕多情语汉宫。一代风流千古恨,匆匆。
满眼落花红,双燕多情语汉宫。一代风流千古恨,匆匆。
尽在新蒲细柳中。
尽在新蒲细柳中。
桃李怨春风,玉笛吹残看塞鸿。一枕邯郸无好梦,朦胧。
桃李怨春风,玉笛吹残看塞鸿。一枕邯郸无好梦,朦胧。
教人莫唱大江东。
教人莫唱大江东。
李雯

李雯

(1608—1647)明末清初江南青浦人,字舒章。明崇祯十五年举人。与陈子龙等有“云间六子”之称。入清,被荐任内阁中书舍人。多尔衮致史可法、唐通等信,均其手笔。不久,忧伤而死。有《蓼斋集》。 ▶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各有心情在,随渠¹爱暖凉。
译文:万物各自有特性,随它是爱暖或是贪凉。
注释:苔:苔藓。植物中较低等的类群,多生于阴暗潮湿之处。¹渠:第三人称,他,它。此泛指各种生物。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¹
译文:青苔就会好奇问红叶,世上什么东西叫夕阳?
注释:¹斜阳:夕阳。

  这首咏物诗生动地表现了青苔生长的特性,咏叹它受本性和境遇的种种限制,表达了不能够得到阳光照耀却兀自执着生长的青苔表现出了同情与悲悯。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由于阳光的偏爱,青苔红叶各有暖凉不同的待遇,因此才有青苔对红叶的发问。这其实就是对阳光不能做到“普照万物”的指责了。诗中青苔那怯怯而又执着向往的神情,读之令人悯然。诗写得富于情趣,饶有意蕴。

  在这首诗中,诗人一直是一个旁观者,在关注着青苔的生命状态,虽然也体察青苔的心情,但是从诗歌主旨上说,则是旁观式的、评论式的。在那个专制的封建时代,诗人笔下的青苔也有对于阳光的期待,也有向红叶打听阳光的勇气,它越是执着、越是努力地绽放自己,实际上就越显出周围环境的罪恶。诗人在这里表现出对生命的尊敬和敬畏。诗人对于这个自强不息的小小生命的尊敬,实际上就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了对于环境不公的谴责。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西北有织妇,绮(qǐ)(gǎo)何缤纷¹
译文:西北有个纺织的妇女,绢绸织得这样糟糕!
注释:¹缤纷:纷乱的样子。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明晨秉机杼(zhù)¹,日昃(zè)²不成文。
译文:早上开始就拨弄织机,到了晚上还未织成一缕丝绡。
注释:¹机杼:织布机。²日昃:太阳偏西。
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太息¹晨长夜,悲啸入青云。
译文:她叹息了整整一夜,悲声吁气,高出云霄。
注释:¹太息:出声叹气。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译文:说自己孤守空房,丈夫从军在外,路远山遥。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译文:原希望三年归来,如今已经过了九年还未归来。
飞鸟遶树翔,噭噭鸣索羣。
飞鸟遶(rào)¹树翔,噭(jiào)²鸣索羣。
译文:鸟儿绕着树枝飞翔,为找侣伴而叫声悲伤。
注释:¹遶:同“绕”。²噭噭:指悲叫声。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愿为南流景¹,驰光见我君。
译文:我愿变做向南飞驰的月,随光奔驰把夫君瞧瞧。
注释:¹流景:闪耀的光彩。
峰横鹤岭,水学龙津。瑞云一片,仙童两人。三秋云薄,九日寒新。真花暂落,画树长春。横石临砌,飞檐枕岭。壁绕藤苗,窗衔竹影。菊落秋潭,桐疏寒井。仁者可乐,将由爱静。
峰横鹤岭¹,水学龙津²。瑞云³一片,仙童两人。三秋云薄,九日寒新。真花暂落,画树长春。横石临砌(qì),飞檐枕岭。壁绕藤苗,窗衔(xián)竹影。菊落秋潭,桐疏寒井。仁者可乐,将由爱静¹⁰
译文:高山横卧在鹤岭之间,水学了龙门河津。天上飘过祥瑞彩云一片,走出绰约仙童两人。深秋时节天高云薄,九月初九寒意新添。自然界的花儿暂已凋落,图画中的树木却永葆长青。横卧的岩石靠近着台阶,上翘的屋檐把峻岭当作枕头。壁上缠绕着野藤的枝蔓,窗前蕴含了山竹的疏影。菊花落入秋日的深潭,稀疏的梧桐枝丫伴着寒井。仁者自可观赏愉悦,由此悟入喜爱沉静。
注释:至仁山:梁宫中之小山。一说是画中之山。¹鹤岭:《豫章记》记载,江西鸾冈西有鹤岭,古仙人王子乔控鹤所经。²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陕西韩城与山西河津之间。³瑞云:吉祥之云。⁴仙童两人:语出曹丕《折杨柳行》:“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上有两仙童,不饮亦不食。与我一丸药,光耀有五色。服药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轻举乘浮云,忽行万亿。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⁵三秋:秋天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⁶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⁷砌:台阶。⁸菊落秋潭:语出晋陆机《要览》:“酉阳山中有甘谷,谷中皆菊花,堕水中,居人饮之多寿,有及一百五十有馀岁者。”⁹桐疏寒井:语出魏明帝曹叡《猛虎行》:“双桐生空井。”¹⁰“仁者”句:语出《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本文是一篇铭文。描绘了至仁山中的一派深秋景色。文章开篇两句从山水落笔,写出山水的超凡脱俗;三四两句是仰望,写山峦之上飘浮的祥云,并熔铸进丰富的想象,突出山幽水静;接下去点明时序是秋季;然后笔锋一转,写山中的建筑和陈设和宅旁的花木;结尾两句抒发了作者“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心境,点明作铭的主旨。此铭融情入景,虚实结合;音韵谐美;用典多而通达,深而雅妍。

  前四句写至仁山的峰、水、云、人,笔墨似实而虚,有意借助古代神话传说,渲染飘缈仙气,将山神圣化。横峰如鹤岭,有仙人驾鹤飞掠;激水似龙津,多群鱼逆流腾跃;山上瑞云缭绕,有仙童出现,可访求飞升仙丹,是一座神异之山,令人神思飞越,遐想联翩。继而笔锋一转,改用实笔描写山舍景观:远而望之,睹“飞檐枕岭”之雄姿;近而察之,悟“壁绕藤苗”之生气;自屋向外看,得“窗衔竹影”之幽趣;还能饮菊延年益寿,观桐玄思人生,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以上句句含景,如诗如画,将至仁山风光形容得出神入化,清绮无伦。最后顺势画龙点睛,濡毫点出山居的最高心得,亦即此铭的玄妙旨趣:“仁者可乐,将由爱静。”唯此山为静境,且惟仁者方知此静山之可乐也。

  此铭融情入景,写景如画,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体察入微的观察力和点染神化的表现力。章法上,虚笔与实笔相辅相成,景语与情语相得益彰,尤堪玩味。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古文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972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待到秋来九月八¹,我花开后百花杀²
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注释:¹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²杀:草木枯萎。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jiǎ)¹
译文: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注释:¹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起义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起义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像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hòu

huángcháo tángdài 

dàidàoqiūláijiǔyuè huākāihòubǎihuāshā 
chōngtiānxiāngzhèntòuchángān mǎnchéngjìndàihuángjīnjiǎ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译文:我的脸蜡黄,没有一点光泽,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年年道我蚕(cán)辛苦,底事¹浑身着苎(zhù)²
译文:年年都说我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衣服?
注释:¹底事:为什么。²苎麻:一种草本植物、茎部韧皮可供纺织。
这首诗是以养蚕妇的口吻,向不合理的社会发出控告。

cán

xún tángdài 

fěnquánjiā zhīrénshìyǒurónghuá 
niánniándàocánxīn shìhúnshēnzhuózhù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