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眉愧不列须眉,未得吹篪洽古徽。况复孤舟人万里,脊令原上白云飞。
蛾眉愧不列须眉,未得吹篪洽古徽。况复孤舟人万里,脊令原上白云飞。

xiōng--róng

éméikuìlièméiwèichuīchíqiàhuīkuàngzhōurénwànlìngyuánshàngbáiyúnfēi

德容

德容

德容,嘉善人,朱氏女,原名又贞,同县张我仆室。有《璇闺诗》、《猗兰》、《幽恨》、《归云》等集。 ▶ 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星河¹明淡,春来深浅。红莲²正、满城开遍。禁街³行乐,暗尘香拂面。皓(hào)月随人近远。
译文:在元宵月圆之夜,明月正圆,那些星星的光在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暗淡。春天刚到,春意还不是很浓,忽深忽浅,夹杂着几分寒意。人们都到街上去看灯行乐,熙熙攘攘,灰尘滚滚,还夹杂着仕女们的兰麝细香,扑面而来。抬头望见一轮城月,不管人们走到哪里,它都会跟到哪里。
注释:明月逐人来:李持正首创的词调,词牌名取自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中的诗句。¹星河:银河。²红莲:指扎成莲花状的灯。³禁街:指京城街道。⁴暗尘香拂面:此句兼从苏味道诗与周邦彦词化出。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天半鳌(áo)¹,光动凤楼两观²。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niǎn)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译文:皇帝游赏,坐在御楼上观灯。成千上万的彩灯堆叠在一起,熠熠生辉,皇帝从正门楼里出来,看到如此美丽的灯盏感到十分的赏心悦目。皇帝坐于轿中,此时没有风吹动,那轿前的珠帘不卷起来的。皇帝赏完灯后将要御驾回宫,楼上乐队高奏管弦,乐声鼎沸,仿佛从云外传来,不同凡响。臣僚跟着皇帝归去,他们帽上簪着宫花,在元宵节这些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起来。
注释:¹鳌山:元宵灯景的一种。²凤楼两观:指宣德楼建筑,那是大内(皇宫)的正楼门。

  词采取由远而近的写法,从天空景象和季节入手。“星河明淡”二句,上句写夜空,下句写季节。上元之夜,明月正圆,故“星河”(银河)显得明淡。此时春虽至,但余寒犹存,时有反复,故春意忽深忽浅。这二句写出了元夕的自然季候特征。

  “红莲”这一句转入写灯,这一句“开”字从莲花自身生出,花与灯两种意思相关,这种手法写给人以快乐的美感。

  “禁街行乐”二句,写京城观灯者之众,场面之热闹。元宵夜,老百姓几乎全部走到街头,去行乐看热闹,以致于弄得到处灰尘滚滚;而仕女们的兰麝细香,却不时扑入鼻中,使人欲醉。“暗尘香拂面”句,兼从苏味道诗与周邦彦词化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云:“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周邦彦《解语花·上元》词云:“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作者把苏诗与周词意思糅为一句,这样一来加大了句子的容量,也正因如此词意的酣畅则有所逊色。“城月随人近远”句,即化自苏诗的“明月逐人来”。此时作者把视线移向天上,只见一轮城月,似多情的伴侣,“随人近远”。明月随人这种现象,常人亦有所感觉,但经作者灌入主观感情,饰以新巧之笔,便见不凡。苏东坡读到这句时曾说:“好个‘城月随人近远’!”大概就是欣赏它笔意之妙。它与上句“暗尘香拂面”结合起来,写出兼有人间天上之美的元夕之夜。上片用此句结束,使词境有所开拓、对比,确是成功的一笔。

  下片又笔锋一转写灯节的热闹。而笔墨着重于描写君王的游赏。“天半鳌山”三句,旨写皇帝坐御楼上看灯。譬如《东晋梦华录》载:“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东京梦华录》“大内”一节云:“大内正门宣德楼列五门,门皆金钉朱漆,壁皆砖石间,镌楼凤飞云之状,莫非雕甍画栋,峻角层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楼,朱栏彩槛,下列两阙亭相对,悉用朱红杈子。”皇帝坐楼上看到,鳌山上千万盏的彩灯,璀璨辉煌,使他感到十分悦目赏心,故曰“光动凤楼两观”。宋代皇帝一般是垂下帘子来观灯的,例如《东京梦华录》又云:“宣德楼上,皆垂黄缘帘,中一位乃御座。用黄罗设一彩棚,御龙直执黄盖掌扇,列于帘外。”“东风静、朱帘不卷”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而有了“东风静”三字,则自然与人事相交融的境界全部体现出来了。

  “玉辇将归”三句,写皇帝御驾回宫。《东京梦华录》又云:“至三鼓,楼上以小红纱灯球缘索而至半空,都人皆知车驾返内矣。”这时候,楼上乐队高声吹奏管弦。鼎沸乐声,仿佛从云外传来。这就是“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的意思。“认得宫花影转”,这句话是说臣僚跟着皇帝回去。正像《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节说:“驾回则御裹小帽,簪花乘马,前后从驾臣僚,百司仪马,悉赐花。”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皇帝回宫时,臣僚们帽上簪着宫花,因而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了。这样写臣僚跟着归去,是很生动的。此风至南宋犹存。

  观灯一事自古就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情怀温柔,将元宵盛景.化繁为简,从细微之处见盛大。写星河,写莲灯,写禁街,写尘埃,写明月:只是一些常见的事物,却写得氰氲烟生,颇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08月第1版,:第1241页
2、 王臣.只愿无事常相见 闲品古诗词之美:东方出版社,2015.07:第45页

míngyuèzhúrénlái

chízhèng sòngdài 

xīngmíngdàn chūnláishēnqiǎn hóngliánzhèng mǎnchéngkāibiàn jìnjiēxíng ànchénxiāngmiàn hàoyuèsuírénjìnyuǎn 
tiānbànáoshān guāngdòngfènglóuliǎngguàn dōngfēngjìng zhūliánjuǎn niǎnjiāngguī yúnwàiwénxiánguǎn rèngōnghuāyǐngzhuàn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去越从吴¹过,吴疆(jiāng)与越连。
译文:要去越地,必须从吴地经过,因为吴越接壤。
注释:¹吴:指现在浙江一带。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译文:桔和莲皆吴越名产,吴越种桔与莲,无水不生。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夜市桥边火¹,春风寺外船。
译文:灯火通明的夜市,春风沉醉的夜晚,桥边灯火辉煌,寺外舳舻辐辏。
注释:¹火:繁荣、热闹的景象。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¹
译文:吴越之人多好客之风,你此去可能要待很长时间,乐而忘返了。
注释:¹必经年:泛指要待很长时间,客人乐而忘返了。

  这是一首向友人介绍吴越美好风光的送行诗。吴越,指今苏杭一带。这里田园沃饶,山川佳丽,历来为人称道。

  开头两句“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点明吴越接壤,也暗示以下所写,乃两地共有的特色。

  颔联“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点明桔和莲,别处也有,而吴越的不同,就在于“有园多种”、“无水不生”。诗人选取桔和莲为代表,也颇为精当。桔和莲皆吴越名产,而桔生陆上,莲出水中,又可从而想见吴越地区水陆风光俱美。

  颈联“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则着眼于写水乡市镇的繁荣。吴越水乡,市镇大都紧挨河港。不写日市写夜市,只因夜市是吴越物产丰富、商业繁荣的一大标志;而桥边夜市,更是水乡特有风情。夜市的场面形形色色,独取一“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荣、热闹的景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江南多古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古寺是游人必到之处。“春风寺外船”,令人想见春风吹拂、临水寺前游船辐辏的景象,这是水乡又一特色。

  结尾两句“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一个“偏”字特别介绍了吴越人情之美。如此旖旎的风光,又如此好客的人情,他乡游子自然居“必经年”,乐而忘返了。

  这首诗清新秀逸,像一幅色彩鲜明的风俗画,是送别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55-1356页

sòngyǒuyóuyuè--xún

yuècóngguòjiāngyuèlián

yǒuyuánduōzhǒngshuǐshēnglián

shìqiáobiānhuǒchūnfēngwàichuán

zhōngpiānzhòngjūnjīngnián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葱葱溪树暗,靡(mǐ)¹江芜(wú)²湿。
译文:溪边的树木葱茏茂盛,江边丛生的青草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
注释:¹靡靡:草随风倒伏相依的样子。²芜:丛生的草。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译文:下雨过后打开帘子,满野的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

huángshìyán绿xuān--gāo

cōngcōngshùànjiāng湿shī

guòxiǎokāiliánshífàngchūn

大国置衡镜,准平天地心。
大国置衡镜,准平天地心。
译文:我唐朝是天下泱泱大国,人才选拔有很公允的标准如明镜悬天,公平核准天地良心。
群贤无邪人,朗鉴穷情深。
群贤无邪人,朗鉴穷情深。
译文:朝廷群贤聚集,没有邪心坏肠之人,明鉴民情,深入民心。
吾君咏南风,衮冕弹鸣琴。
吾君咏南风,衮冕弹鸣琴。
译文:当今皇上具有穿华服,咏《南风》,弹鸣琴无为而天下大治的美德。
时泰多美士,京国会缨簪。
时泰多美士,京国会缨簪。
译文:天下太平,高手云集,你这次有幸与他们共聚京国长安与高官会晤。
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
山苗落涧底,幽松出高岑。
译文:现如今是贤哲上庸者下,是小草就落涧底,是幽松就出高山顶。
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译文:夫子你有才华突出,你的上司像得到宝玉一样得到了你。
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流水非郑曲,前行遇知音。
译文:你如高山流水一样高洁,并非那些靡靡之音可比,尽管前行,一定可以找到知音。
衣工剪绮绣,一误伤千金。
衣工剪绮绣,一误伤千金。
译文:官场一定要谨慎,犹如服装设计师设计华美礼服,一不小心,损失惨重,何止千金?
何惜刀尺馀,不裁寒女衾。
何惜刀尺馀,不裁寒女衾。
译文:不过有机会也给我美言几句,用那些剩下的布料为寒女缝制几件衣服。
我非弹冠者,感别但开襟。
我非弹冠者,感别但开襟。
译文:我不是那种结党营私之人,因为我们要分别了,所以敞开心扉说几句。
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
空谷无白驹,贤人岂悲吟。
译文:现如今朝廷开明公正,没有贤哲骑白马逃回深山隐居,用不着太伤心。
大道安弃物,时来或招寻。
大道安弃物,时来或招寻。
译文:大道公允,不会舍弃贤人,时来运转之时,也许我也会被招寻。
尔见山吏部,当应无陆沉。
尔见山吏部,当应无陆沉。
译文:等到你见人事部长官的那天,天下应当再无贤人隐居了,你一定会推举我李白的。

sòngyángshǎoxuǎn--bái

guózhìhéngjìngzhǔnpíngtiānxīn

qúnxiánxiérénlǎngjiànqióngqíngshēn

jūnyǒngnánfēnggǔnmiǎndànmíngqín

shítàiduōměishìjīngguóhuìyīngzān

shānmiáoluòjiànyōusōngchūgāocén

ziyǒushèngcáizhǔqiúlín

liúshuǐfēizhèngqiánxíngzhīyīn

gōngjiǎnxiùshāngqiānjīn

dāochǐcáihánqīn

fēidànguānzhěgǎnbiédànkāijīn

kōngbáixiánrénbēiyín

dàoānshíláihuòzhāoxún

ěrjiànshāndāngyīngchén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bà)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译文: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注释:灞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译文: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译文: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寄卧郊扉(fēi)¹久,何年致此身²
译文: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注释:¹郊扉:郊居。²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此诗纯写闭门寥落之感。整首诗篇好似一幅形象鲜明、艺术精湛的画卷。读者把它慢慢地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撩人愁思的秋风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接连不断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连番的风雨,雁儿们已经耽误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风停雨歇,得赶在天黑之前找到一个宿处。这里用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儿们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乡思。读者继续打开画卷,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五、六两句让画卷再向下推移,它不仅显示了更大的空间,更细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现了诗人的心境。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诗的最后两句也就与前面的描写自然衔接起来,不显得突兀。

  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又作“霸上”,长安东)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松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257-1258页 .

shàngqiū

dài tángdài 

yuánfēngdìng wǎnjiànyànhángpín 
luòxiāngshù hándēngrén 
kōngyuánbái sēnglín 
jiāofēijiǔ niánzhìsh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