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十二曲,罗列洞房隅。
屏风十二曲,罗列洞房隅。
双环金屈膝,四角锦流苏。
双环金屈膝,四角锦流苏。
蛾眉行处隐,玉袖坐中扶。
蛾眉行处隐,玉袖坐中扶。
因歌留上客,翠盖少踟蹰。
因歌留上客,翠盖少踟蹰。
薛蕙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38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其一
八十岁老庄家¹,几曾²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³。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偏俺这卧牛城,四下里忒(tuī)毒害
译文:八十岁的老农民,何曾见过今年这样的麦子!不但没有颗粒,而且连麦秆也没有。年灾闹了三百天,灾情蔓延二千里。特别是我这卧牛城一带,灾害尤其严重。
注释:北双调:宫调名。北曲常用宫调之一。胡十八:曲牌名。北曲属双调。¹庄家:农家,农民。²几曾:何曾,什么时候。³柴:柴草,此指麦秆。⁴“三百日”二句:写旱灾时间之久和地域之广。⁵卧牛城:本指北宋都城汴京,此借指临朐城。⁶忒毒害:太厉害,太严重。忒,方言,太。
八十岁老庄家,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三百日旱灾,二千里放开。偏俺这卧牛城,四下里忒毒害。
不甫能¹大开镰,闪的个嘴着地。陪²了人工陪饭食,似这般忒痴,真个是罕希。急安排种豆儿,再着本还图利。
译文:好不容易才开镰刀收割,却弄得像嘴巴着地一样趴下了。请人帮忙不但赔了人工还赔了饭食,还这样痴心,实在是稀罕。赶紧安排在麦地里种豆子,希望有些收成。
注释:¹不甫能:才能够,好容易。²陪:通“赔”。
其二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¹,里正²哥过堂,花户每比粮³。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译文:穿和吃倒不算太愁,最愁的是遭官儿们的棒打。五月中旬就开了仓,里长哥要过堂,按照户口册上的花户们,都要限期缴纳钱粮。穷人们卖田地住宅,没有人买;典去儿女,还是赔不上。
注释:¹“五月”句:刚到五月中官府就开仓征收税粮。五月半,阴历五月中旬,这时小麦刚成熟。²里正:即里长,相当后来的地保。³“花户”句:户口簿上有名的人要限期交足钱粮。花户,登录户口时,户称花户。每,同们。比,案验,即查究催逼。⁴典:典卖,抵押。
不甫能大开镰,闪的个嘴着地。陪了人工陪饭食,似这般忒痴,真个是罕希。急安排种豆儿,再着本还图利。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¹。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²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译文:往年到了收麦的时节,麦子收割完了也是没多少收成。而今年更是没有麦子也没有钱,哭着向上天哀告,到哪里诉说冤屈呢?刚好碰到里长哥,叫了一万声可怜可怜吧。
注释:¹俭:歉收。²那答儿:何处,哪里。
其三
其三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花户每比粮。卖田宅无买的,典儿女陪不上。
其四
其四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往常时收麦年,麦罢了是一俭。今年无麦又无钱,哭哀哀告天,那答儿叫冤?但撞着里正哥,一万声可怜见。

  此曲由四首小令组成,写年灾之年,农民颗粒无收,还要遭受官府酷刑的惨状,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反映了农家的疾苦,流露出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全曲风格刚劲,语言本色,采用方言土语,虽质朴无华,却高度凝炼,是散曲中少有的现实主义佳作。

  《胡十八·刈麦有感》是由四支小令组成的重头曲,写出了因遭受严重年灾而颗粒无收,加上官府的横征暴敛,农民“卖宅田”和“典儿女”的悲惨遭遇。

  第一支小令写年情的严重和受灾地区的广阔,农民所种的麦子颗粒无收。曲中开始以一个八十岁的老农之口以质朴的语言道出:“几曾见今年麦!又无颗粒又无柴。”大灾之年,粮食柴火,一点也无,何等凄惨。接着道出“三百日年灾,二千里放开”极言年日之长及地域之广,最后两句“偏俺这卧牛城,四十里忒毒害”,饱含着老农无尽的辛酸、怨怼和无奈。第二支小令写农民劳作的辛苦。即使麦子收成不好也得收,还得请人帮忙,这样又赔了人工和饭食。农民为了能收一些糊口的粮食,麦地里麦子收割之后赶紧又种下豆子,可以说为了活下去,已经想尽了办法。这里深切地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第三支小令写了官府不顾人民死活,催逼灾民交税,逼得农民典儿卖女的悲惨境况。写里正之类的乡官却还在那里加紧催租,逼得人们卖田宅儿女。“穿和吃不索愁,愁的是遭官棒。”“穿和吃”并非真的“不索愁”,这样写,只是为了更突出“官棒”对农民的严重威胁。为什么农民们“愁的是遭官棒”,原来“五月半间便开仓,里正哥过堂”,也就是说,“花户每”要过“比粮”这一关。而“花户每”要过“比粮”关,想免遭“官棒”的酷刑,只有“卖田宅”或“典儿女”,别的无路可走。苦只苦“花户每”既无田宅可卖,即使忍痛典了儿女,也还是“陪不上”,最终难逃“遭官棒”的可悲命运。第四支小令写农民的哭诉,跟往年相比,今年更惨,有一年不如一年之意。这是一幅年灾图,读者能够想象到饿得骨瘦如柴的农民站在里长前求情发愁的那种惨状,朴素、真实表现了社会的不合理:由于官僚地主的压迫勒索,人民已经无法生活下去。

  作者站在农民的立场,揭露了明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罪行,把天灾和人祸都展示出来了,充分表现了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是散曲中少有的现实主义之作。

参考资料:
1、 徐寒 主编.元曲鉴赏全新校勘图文珍藏版(下).北京:中国书店,2010:583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210-1211
3、 路 工.明代歌曲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2-3
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
昔别黄鹤楼¹,蹉(cuō)(tuó)²淮海³秋。
译文:昔日你我在黄鹤楼分别之后,我一直游离在淮海一带,大好时光也全都虚度。
注释:¹黄鹤楼:故址原在湖北武昌黄鹄矾上。²蹉跎:失时。³淮海:指今江苏扬州一带。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
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¹
译文:想当年,你我在洞庭湖分离,如同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分散各方,如同落叶一样各自飘零。
注释:¹各散洞庭流:此句言如汇入洞庭湖的支流一样各自分散。
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
中年不相见,蹭(cèng)(dèng)¹游吴越。
译文:时值中年依然没能再相见.失意的我独自一人在吴越漫游。
注释:¹蹭蹬:失意,不得志。
何处我思君?天台绿萝月。
何处我思君?天台¹绿萝²月。
译文:我在什么地方恩念你呢?是天台山的月光正在照耀着绿萝的时候。
注释:¹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²绿萝:即女萝、松葛,地衣类植物。
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
会稽(jī)¹风月好,却绕剡(shàn)²回。
译文:会稽的风光是多么美好,剡溪水在周围萦回。
注释:¹会稽:今浙江绍兴。²剡溪:在今浙江嵊县南。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
译文:云山仿佛是从那海上生出来,水清如镜,人行走在水边,就像是在镜子中走来。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
一度浙江北,十年醉楚台¹
译文:自从北渡浙江以后,十年的时间都在楚王的宫殿楼台上饮酒吟诗,沉醉不已。
注释:¹楚台:楚地的楼台。古楚地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河南部分地区。
荆门倒屈宋,梁苑倾邹枚。
荆门¹²屈宋,梁苑³(zōu)
译文:才智压倒了那荆门的屈原、宋玉,也可以令梁园的邹阳和枚乘倾倒。
注释:¹荆门:荆州荆门山。²倒:压倒。屈宋:屈原与宋玉,古代著名作家,他们都是荆州人。³梁苑:西汉梁孝王的兔园。⁴倾:超越。⁵邹枚:邹阳和枚乘,古代著名作家,他们都曾做过梁孝王的宾客。
苦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苦笑我夸诞¹,知音安在哉?
译文:才华如此卓绝,却不见知音在何处,对此我只能苦笑。
注释:¹夸诞:浮夸放诞。
大盗割鸿沟,如风扫秋叶。
大盗¹割鸿沟²,如风扫秋叶³
译文:而今时局动乱,安禄山叛军猖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注释:¹大盗:指安禄山。²鸿沟:今河南贾鲁河。曾是楚汉的分界线。³如风扫秋叶:此句形容安史叛军破坏的厉害。
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吾非济代¹人,且隐屏风叠。
译文:而我却不是那个可以拯救时局的人,只好在这屏风叠隐居。
注释:¹济代:济世。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
中夜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中夜¹天中望,忆君思见君。
译文:夜半时分,我仰望天空,思念着你啊,想要和你相见。
注释:¹中夜:夜半。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
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¹
译文:明天我就要拂衣归去了,从此以后永远都要隐居避世了。
注释:¹永与海鸥群:此句指归隐。

  本篇历叙与王判官聚散行迹,并因世乱而归隐庐山屏风叠。其所以退也,非所谓“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乃报国无门也。

  开篇“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二句,飘然而来,写的是公元726(开元十四年),诗人离开蜀中,自湖北顺江而下,在金陵、扬州一带漫游的往事。屈指算来,流光已经过去整整三十年,自己仍然功业无成,一个“昔”,一个“蹉跎”,包含了无限的感慨。

  “俱飘”二句,牵入王判官。自己与王判官分手,就像落叶随风飘散,又像洞庭湖的诸多支派各自流向天之一方。

  这一别就是多年。青年惜别,至中年仍未能相见。自己虽曾于公元742(天宝元年),得道士吴筠举荐,应诏赴京,但至公元744(天宝二载),便为谗言所中,而赐金还山。自己于是再次放浪江湖,漫游吴越。这里用了一个“蹭蹬”,蹭蹬者,失道也,反映出诗人政治上失意之后的悲愤心情。

  当诗人政治上失意之时,只有美好的大自然能给诗人以心灵的慰藉。那天台山上翠绿的藤萝,剡溪水面清朗的风月,海上变幻的云山,水中清彻的倒影,无不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然而置身于山水风月之间。有一件事诗人始终未能忘却,那就是“思君”,时时思念自己的朋友王判官。

  李白极重朋友交谊,尤致慨于知音之难得。诗人是很自负的,认为自己的才气,足可以倾倒生于荆州的屈原、宋玉,在梁孝王门下为客的邹阳、枚乘。但世人多笑我浮夸放诞,我的知音究竟在哪里呢?言外之意,只有您王判官是我的知音,可惜这样的知音是太少了。

  “大盗’’以下急转,由对往事的追忆转入当前的现实。“大盗”者,窃国之盗也,指安禄山。“割鸿沟”言其侵占地方之广,“扫秋叶”言其为害之烈。而被扫一方以“秋叶”喻之,也隐约可以见出诗人对唐军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的不满。

  “济代”即济世,唐人避李世民(唐太宗)讳而改。“吾非济代人”是作者的愤激之言,“且隐屏风叠”是作者此时不得不作出的抉择。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越是这样的时刻,诗人就越是企盼知音,思念自己的知心朋友,然而尽管夜中长望,仍然是思君不见,这更使诗人感到无限的孤独和怅惘。但无论如何,诗人决心拂衣而去,立即踏上隐居的道路,永远与自由飞翔的海鸥为友。这一愿望诗人曾经多次表述过,但诗人的初心是“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而这次的表述却是面临着国难当头、自己却不能有所作为的痛苦现实,这对诗人的政治理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本诗的情调便于豪放和旷达之中又带有激愤和伤感。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1-16册)第1版: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381页
2、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99页
3、 宋绪连、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341页
4、 林东海编著.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09月:第309页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白石岩扉(fēi)¹碧藓(xiǎn)²,上清沦谪(zhé)得归迟³
译文:圣女祠的白石门边长满碧绿的苔藓,从上清仙境谪落此地迟迟未得回还。
注释:¹白石岩扉:指圣女祠的门。岩扉即岩洞的门。²碧藓滋:碧藓即青苔。上清:道教传说中神仙家的最高天界。³沦谪得归迟:谓神仙被贬谪到人间,迟迟未归。此喻自己多年蹉跎于下僚。沦:一作“论”。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一春梦雨¹常飘瓦,尽日²灵风³不满旗
译文:春天里蒙蒙细雨常洒向大殿的青瓦,整日里神风微弱吹不动祠中的旗幡。
注释:¹梦雨:迷濛细雨。²尽日:犹终日,整天。³灵风:神灵之风。⁴不满旗:谓灵风轻微,不能把旗全部吹展。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è)绿华¹来无定所,杜兰香²去未移时。
译文:萼绿华自由自在说来就来居无定所,杜兰香青童接驾说走就走立时归返。
注释:¹萼绿华:传说中女仙名。言是九嶷山中得道女子罗郁。晋穆帝时,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火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²杜兰香:神话传说中的仙女。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玉郎¹会此通仙籍²,忆³向天阶紫芝
译文:玉郎与圣女相会于此并给通报仙籍,圣女想一起登天阶服紫芝位列众仙。
注释:¹玉郎:道家所称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此引玉郎,或云自喻;或云喻柳仲郢,时柳奉调将为吏部侍郎,执掌官吏铨选。²通仙籍:即取得登仙界的资格(古称登第入仕为通籍)。仙籍:仙人的名籍。³忆:此言想往、期望。⁴天阶:天宫的殿阶。⁵问:求取。⁶紫芝:一种真菌。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此喻指朝中之官职。

  这是一首性质类似无题的有题诗。意境扑朔迷离,托寓似有似无,比有些无题诗更费猜详。题内的“圣女祠”,或以为实指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的圣女神祠,或以为托喻女道士居住的道观。后一种说法可能比较接近实际。不过,诗中直接歌咏的还是一位“上清沦谪”的“圣女”以及她所居住的环境—圣女祠。因此,读者首先仍不妨从诗人所描绘的直接形象入手来理解诗意。

  古代有不少关于天上神女谪降人间的传说,因此诗人很自然地由眼前这座幽寂的圣女祠生出类似的联想。“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圣女祠前用白石建造的门扉旁已经长满了碧绿的苔藓,看来这位从上清洞府谪降到下界的圣女沦落在尘世已经很久了。首句写祠前即目所见,从“白石”、“碧藓”相映的景色中勾画出圣女所居的清幽寂寥,暗透其“上清沦谪”的身份和幽洁清丽的风神气质;门前碧藓滋生,暗示幽居独处,久无人迹,微逗“梦雨”一联,同时也暗寓“归迟”之意。次句是即目所见而引起的联想,正面揭出全篇主意。“沦谪得归迟”,是说沦谪下界,迟迟未能回归天上。

  颔联从门前进而扩展到对整个圣女祠环境气氛的描绘—“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如丝春雨,悄然飘洒在屋瓦上,迷蒙飘忽,如梦似幻;习习灵风,轻轻吹拂着檐角的神旗,始终未能使它高高扬起。诗人所看到的,自然只是一段时间内的景象。但由于细雨轻风连绵不断的态势所造成的印象,竟仿佛感到它们“一春”常飘、“尽日”轻扬了。眼前的实景中融入了想象的成分,意境便显得更加悠远,诗人凝望时沉思冥想之状也就如在目前。单就写景状物来说,这一联已经极富神韵,有画笔难到之妙。不过,它更出色的地方恐怕还是意境的朦胧缥缈,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暗示。王若虚《滹南诗话》引萧闲语云:“盖雨之至细若有若无者,谓之梦。”这梦一般的细雨,本来就已经给人一种虚无缥缈、朦胧迷幻之感,再加上高唐神女朝云暮雨的故实,又赋予“梦雨”以爱情的暗示,因此,这“一春梦雨常飘瓦”的景象便不单纯是一种气氛渲染,而是多少带上了比兴象征的意味。它令人联想到,这位幽居独处、沦谪未归的圣女仿佛在爱情上有某种朦胧的期待和希望,而这种期待和希望又总是象梦一样的飘忽、渺茫。同样地,当读者们联系“何处西南待好风”(《无题二首》之一)、“安得好风吹汝来”(《留赠畏之》)一类诗句来细加体味,也会隐隐约约感到“尽日灵风不满旗”的描写中暗透出一种好风不满的遗憾和无所依托的幽怨。这种由缥缈之景、朦胧之情所融合成的幽渺迷蒙之境,极富象外之致,却又带有不确定的性质,略可意会,而难以言传。这是一种典型的朦胧美。尽管它不免给人以雾里看花之感,但对于诗人所要表现的特殊对象—一位本身就带有虚无缥缈气息的“圣女”来说,却又有其特具的和谐与适应。“神女生涯原是梦”(《无题二首》之二)。这梦一般的身姿面影、身世遭遇,梦一般的爱情期待和心灵叹息,似乎正需要这梦一样的氛围来表现。

  颈联又由“沦谪”不归、幽寂无托的“圣女”,联想到处境与之不同的两位仙女。道书上说,萼绿华年约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于晋穆帝升平三年夜降羊权家,从此经常往来,后授权尸解药引其升仙。杜兰香本是渔父在湘江岸边收养的弃婴,长大后有青童自天而降,携其升天而去。临上天时兰香对渔父说:“我仙女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来无定所,踪迹飘忽不定,说明并非“沦谪”尘世,困守一地;去未移时,说明终归仙界,而不同于圣女之迟迟未归。颔、颈两联,一用烘托,一用反衬,将“圣女”沦谪不归、长守幽寂之境的身世遭遇从不同的侧面成功地表现出来了。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玉郎,是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通仙籍,指登仙界的资格(古称登第入仕为通籍)。尾联又从圣女眼前沦谪不归的处境转想她从前的情况,“忆”字贯通上下两句。意思是说,遥想从前,职掌仙籍的玉郎仙官曾经与圣女相会,帮助她登上仙界,那时的圣女曾在天宫的台阶上采取紫芝,过着悠闲自在的仙界生活,而此时却沦谪尘世,凄寂无托,不能不慨然。一结以“忆”字唤起今昔之感,不言而黯然神伤。“天阶问紫芝”与“岩扉碧藓滋”正构成天上人间的鲜明对照。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沦谪不归、幽居无托的圣女形象。有的研究者认为诗人是托圣女以自寓,有的则认为是托圣女以写女冠。实际上圣女、女冠、作者,不妨说是三位而一体:明赋圣女,实咏女冠,而诗人自己的“沦谪归迟”之情也就借圣女形象隐隐传出。所谓“圣女祠”,大约就是女道观的异名,这从七律《圣女祠》中看得相当清楚。所不同的,只是《圣女祠》借咏圣女而寄作者爱情方面的幽渺之思,而《重过圣女祠》则借咏圣女而寄其身世沉沦之慨罢了。清人钱泳评“梦雨”一联道:“作缥缈幽冥之语,而气息自沉,故非鬼派”(《履园谭诗》)。由于其中融合了诗人自己遇合如梦、无所依托的人生体验,诗歌的意境才能在缥缈中显出沉郁。尾联在回顾往昔中所透露的人间天上之感,也隐然有诗人的今昔之感寄寓在里面。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128-1130页

zhòngguòshèng--shāngyǐn

báishíyánfēixiǎnshàngqīnglúnzhéguīchí

chūnmèngchángpiāojǐnlíngfēngmǎn

è((èè))绿huáláidìngsuǒlánxiāngwèishí

lánghuìtōngxiānxiàngtiānjiēwènzhī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窕,鬓如蝉。寒玉簪秋水,轻纱卷碧烟。
含娇含笑,宿翠残红窈(yǎo)(tiǎo)¹,鬓如蝉。寒玉簪(zān)秋水,轻纱卷碧烟。
译文:女道士含着娇态含着笑,翠眉已薄胭脂淡,青丝鬓发轻如蝉翼,身姿窈窕动人。头上的玉簪寒如秋水,身边的帷幕轻纱如卷碧烟。
注释:¹“含娇”二句:带着娇态,含着微笑,隔夜的翠眉已薄,脸上的胭脂已淡,而仍然显得美丽。宿翠残红:指脸面上的残妆,未重新打扮。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丽。
雪胸鸾镜里,琪树凤楼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雪胸鸾(luán)镜里¹,琪树²凤楼³前。寄语青娥伴,早求仙。
译文:坐到梳妆台前,鸾镜中的她轻衣薄裳,肌肤胜雪,美丽性感;站在凤楼前,她亭亭如玲珑玉树,袅袅如弱柳扶风。她希望美丽的同修女道们,早日成为神仙。
注释:¹“雪胸”句:在鸾镜中,微露如雪的胸脯。²琪树:仙家的玉树。³凤楼:泛指华丽的楼阁。⁴寄语:传信。⁵青娥:指美丽的少女。

guānzi··hánjiāohánxiào--wēntíngyún

hánjiāohánxiào宿cuìcánhóngyǎotiǎobìnchánhánzānqiūshuǐqīngshājuǎnyān

xuěxiōngluánjìngshùfènglóuqiánqīngébànzǎoqiúxiān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译文:天空层层黑云低压着水面,又急又密的雨点敲打着叶片。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译文:两只水鹭被惊得振翼飞起,湖中荷叶被风吹得朝同一方向翻倒。
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空濛连双岸,萧飒(sà)¹入东轩。
译文:雨色朦胧,双岸模模糊糊,东边的小阁雨声响作。
注释:¹萧飒: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或拟¹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译文:是以我打算留宿湖中,将船停泊在寺门口。
注释:¹拟:计划;准备。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