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岁¹颇好(hào)²³,晚家南山(chuí)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注释:¹中岁:中年。²好:喜好。³道:这里指佛教。⁴家:安家。⁵南山:即终南山。⁶陲: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兴来每独往,胜事¹空自知。
译文: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注释:¹胜事:美好的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译文: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值¹林叟(sǒu)²,谈笑无还期³
译文: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¹值:遇到。²叟:老翁。³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着走着,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zhōngnánbié

wángwéi tángdài 

zhōngsuìhàodào wǎnjiānánshānchuí 
xìngláiměiwǎng shèngshìkōngzhī 
xíngdàoshuǐqióngchù zuòkànyúnshí 
ǒuránzhílínsǒu tánxiàohu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

中岁:中年。

好:喜好。

道:这里指佛教。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

叟: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赏析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道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 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着走着,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 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参考资料:
1、 刘逸生.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之后,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09-110
2、 杨旭辉.唐诗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254-256
禅解

  王维这首《终南别业》历来吟诵甚多,王维人称诗佛,这首是公认的禅诗,而诗中又处处表现禅理,历来解析这首诗歌的往往谈王维的淡泊宁静怡然自乐的情调,而实际不达至理。刘辰翁评,“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可谓深契王维之意。

  王维自称摩诘,维摩诘居士是印度大乘佛学的代表人物,东方金粟如来转世,而这首诗中作者意欲表达的正是这种领悟大乘境界时的怡然自乐。

  首联两句写自己信奉佛道由来已久,晚年时隐居蓝田辋川修佛学道。这两句也正是对诗歌背景的描述。

  颔联两句写自己学道兴趣味浓,往往独来独往,而这种领悟禅宗至理的心境只可自己知道,不可与人言说。释迦牟尼说自己说法49年未尝说过一字,六祖慧能说禅宗至理非可言说,为传佛法,吾今强说。可知佛家所讲的自性非空非有,非善非恶,非实非虚,非烦恼非菩提,王维领悟这种境界岂是自己悭吝不肯与人言说,实在无法可说。所以后来人称东方维摩的庞蕴居士问女儿,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如何作解。灵照也只是回答说,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至理脱与名相语言概念,佛每每斥说,凡人偏有,小乘偏空正是如此。

  颈联两句可小解,也可大解,可知佛性不分大小,只是应用不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水源之处,这地方再往上就没有水了,讲作者领悟禅宗向上至理的情境,清净寂然,不着不染,任从世事纷纭,英雄西烟而不著不动。正像有人问赵州从諗禅师,两龙戏珠,哪一只会赢,赵州答说,老僧只管看。其理一趣。

  尾联则说作者不求高不求低,随遇而安,并能处处作乐的心态。佛家至理领悟的人不少,但转过来随处运用而不有碍的不多,所谓"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所以佛家有"保"和"任"之分。王维在诗中表达的正是这种“任”的心态。

赏析二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作者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中岁”即中年。“道”这里指佛理。“晚”是晚年。“家”即安家。“陲”即边缘,旁边。“南山”即终南山。“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据相关资料记载,辋川别墅原为宋之问的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这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所陶醉。这两句是的意思是说,(自己)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诗歌开始就叙述了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的思想。“终南山”在古代诗歌中,往往表现隐逸的地方。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即为终南山,暗示了陶渊明过着隐逸安适的生活。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胜事”即美好的事。“空”即白白地,或自然而然地。“自知”就是自己得到,自己获得,或者自己感受到。这一联的意思是说,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自由自在地前往欣赏终南山美丽的景色,在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获得了无尽的乐趣。这一联承上而来,诗人在此透露出来的是一种闲情逸致了。上一句中的“独”字很有分量,不但写出诗人勃勃兴致时不受任何干扰,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也表现出了诗人的一种悠闲的心理状态。下一句的“自知”又写出诗人在欣赏美景时所获得的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情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我们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人物性格鲜明。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悠闲自得由此可见。

  其次,注重细节描写。诗歌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大背景中,诗人又描写了与“叟”偶遇而笑谈的细节。其中这个“谈笑”,不但表现课诗人自由惬意之态,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审美想空间。

  再次,注重时空交错。在诗歌中,特别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联,上句中的“处”字,下句中的“时”字,不但将行到水源的时间过程给空间化,而且也把人看云起时的空间关系给时间化,从而使诗歌的境界更加开阔高远。

  最后,语言简洁平实。这首诗歌的语言简洁平实,平白如话,却意蕴深刻。同时,在这平实简洁的语言中,不但富有情趣,而且更有理趣。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唐诗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254-256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4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精华¹欲掩料应难,影自娟(juān)娟魄(pò)自寒。一片砧(zhēn)敲千里白,半轮²鸡唱五更残。
译文: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
注释:¹精华:月亮的光华。²半轮:残月。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绿蓑(suō)江上秋闻笛¹,红袖楼头夜倚栏²。博得嫦娥应借问,缘³不使永团圆。
译文:秋江里漂泊的旅人闻笛声更添愁绪,楼上伤情的少妇终夜里倦倚栏杆。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
注释:¹闻笛:听见笛声。²倚栏:倦倚栏杆。³缘:缘故,原因。⁴何:为什么。

  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咏月诗。

  经过前面一番艰苦的探索之后,香菱终于摸到了做诗的门径,因此此诗一出,就顿放异彩,成为一首具有真正艺术美的作品。诗的首联起句就显得气势不凡:“精华欲掩料应难”,表面上言浓密的云雾终究难以遮盖纯净皎洁的月光,实则暗示象香菱这样才情横溢的女子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从而传达了学诗必能成功的坚定信念。次句把月亮形象与诗人的身世紧紧的联系起来,咏月而又咏人,两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犹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颗凄凉又寥落的苦心。这位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却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泪水永远是流不远的。因而这种顾影自怜的幽怨之情调,便在诗的颈联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声千里白”,以“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而且这种愁思,乃是由砧声(即妇人们在月夜中的捣衣声)所引发的。这里隐曲地传出达了香菱对远在江南的丈夫薛蟠的思念之情,因为薛蟠虽然与她并无谐和恩爱之情份,但从名份上来说,他毕竟还是她的丈夫,何况香菱除了他以外,并无一个亲人。接下的“半轮鸡唱”一句,仍然以景托情,则此时因见时光流逝而尝尽了不眠滋味的这位女诗人,便把满怀的愁绪,一腔的心事,尽托付这默默无言的半轮残月中,使客观的“月”与主观的“情”得到有机的融合,达到了诗美学上所谓“不隔”的艺术境界。

  诗的颈联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层的开掘,让这种深沉的哀愁扩散开来,使之具有更有为普遍的意义:同一个凄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绿蓑的游子漂泊江上,因闻笛声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红袖佳人徘徊楼头,倦倚栏杆而出神。因而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还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与香菱有着同样的遭遇的伤心人的!这乃是一种亘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绵绵愁恨!

  诗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喟:“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因偷食长生不老药而不得不飞升登上月亮,与她的意中人后羿永远分离,想来她孤独凄凉的心是和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故此处借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意趣,并且诗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紧扣诗题,笔法老练而又寓意遥深。在小说中,众人评这首诗曰:“新奇而有意趣”,就不是毫无根据的溢美之辞。

xiānglíngyǒngyuè··sān--cáoxuěqín

jīnghuáyǎnliàoyīngnányǐngjuānjuānhánpiànzhēnqiāoqiānbáibànlúnchànggèngcán

绿suōjiāngshàngqiūwénhóngxiùlóutóulánchángéyīngjièwènyuán使shǐyǒngtuányuán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pó)(suō)¹偏恃(shì)²。香檀(tán)敲缓玉纤³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译文:虫娘举止温润。但一跳起舞来就变得自恃舞技出众。随着檀板缓缓敲响,纤纤玉指欢欢举起;带有花纹的鼓一敲响,她的舞步便紧紧地跟随其后。
注释:¹婆娑:舞蹈。²恃俊:对自己相当自信。³玉纤:纤纤玉指。⁴画鼓:有彩绘装饰的鼓。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贪为¹顾盼²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luán)家远近。
译文:想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就要展现个人的风韵。往往一曲结束,还沉浸在情意中。坐在场中的青年门悄自陶醉其中,争相探询虫娘的出身背景。
注释:¹贪为:贪图。²顾盼:指人们的注视。

lánhuāzhīsān··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chóngniángcuòjiēwēnrùnměidàosuōpiānshìjùnxiāngtánqiāohuǎnxiānchíhuàshēngcuīliánjǐntānwèipànkuāfēngyùnwǎngwǎngzhōngqíngwèijǐnzuòzhōngniánshǎoànxiāohúnzhēngwènqīngluánjiāyuǎnjìn

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月日¹,居易白²。微之足下³:自足下谪(zhé)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¹⁰粗论歌诗大端¹¹,并自述为文之意,总¹²为一书,致¹³足下前。累岁已来¹⁴,牵故少暇¹⁵,间¹⁶有容隙,或¹⁷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¹⁸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¹⁹,卒²⁰不能成就²¹其志²²,以至于今。
译文:月日,白居易,微之足下:自从足下被贬到江陵府到现在,你赠送和酬答我的下已近一百首了。每逢寄下来,你还不辞辛苦,有时作序,有时写信,都冠在卷头。这都是用来阐述古今下歌的意义,并且说明自己做文章的缘由和年月的先后的。我既然接受了你的下,又理解了你这番意图,也就常常想要回答来信,概略地谈谈下歌的基本道理,并陈述自己做文章的意图,总起来写一封信,送到足下面前。但是,几年以来,为事故拖累,很少空睱。偶然有了空闲,有时想做这件事,又想到我所说的并没有超出足下的见解,所以有好几次都是铺开信纸又做罢了的。最终没能实现过去的心愿,直到如今。
注释:元九:元稹(年~年),字微之,河南人。唐诗人,白居易的好友。排行第九,故称元九。以排行相称谓,是唐代人的习惯。¹月日:古人书信草稿开头常标明“月日”,抄写文字时就写明准确的日期。²白:说。³足下:对人的尊称,这里指元稹。⁴谪:被流放或降职。⁵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唐时为江陵府。元稹由于得罪宦官和权贵,从监察御史被贬到江陵,做士曹参军。⁶赠答诗:元稹赠给或酬答白居易的诗。⁷每:每次,每逢。⁸或:有时。冠:做动词用,放在上面或前面的意思。陈、叙;都是说明的意思。因缘:缘由,理由。远近:先后。仆:我,谦逊的说法。谕:明白,领会。承:⁹奉,谦逊的说法。¹⁰来旨:来信的旨意。¹¹大端:大的方面,基本道理。¹²总:概括起来。¹³致:送到。¹⁴累岁已来:几年以来。累岁,多年。¹⁵牵故少暇:为事故牵累,很少空闲。¹⁶间:间或,偶然。¹⁷或:有时。¹⁸无出:没有超出……之外。¹⁹数四:再三再四的意思。²⁰卒:终。²¹成就:完成,实现。²²其志:指上文说过的“常欲承答来旨”的心愿。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今俟(sì)¹浔阳²,除盥(guàn)(zhì)食寝³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¹⁰,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¹¹,勉为此书,足下幸¹²试为仆留意一省¹³
译文:现在被贬调到浔阳任职,除去起居饮食之外,没有别的事可做,于是就浏览你离开通州时留下的二十六轴新旧文章,开卷阅读领会其中的含意,真好像和你会面谈心一样。我长时蓄积于内心的想法,便想一吐为快,恍恍惚惚感觉你还在面前,竟忘记了你是在遥远的通州。从而,我的郁积不平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就回忆起从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足下为我用心看一看,是很以为荣幸的。
注释:¹俟罪:待罪,任职的谦逊说法。²浔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³盥栉食寝:洗脸,梳头,吃饭,睡觉。⁴通州:今四川省达县。⁵开卷得意:打开卷轴阅读,领会文章的意旨。⁶忽:恍恍忽忽的样子。⁷蓄:蓄积,怀藏。⁸自疑:自己迷迷胡胡的。⁹既而:过后。¹⁰愤悱之气: 内心的郁愤不平的感情。¹¹遂追就前志:于是回想起过去的心愿。前志,指上文说过的“不能成就其志”的志。¹²幸:希望,表示尊敬的意思。¹³省:察,看看。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夫文,尚¹矣,三才²各有文。天之文三光³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¹⁰,莫深乎义¹¹。诗者,根情,苗言,华¹²声,实义。上自圣贤,下至愚騃(sì)¹³,微及豚鱼¹⁴,幽及鬼神¹⁵。群¹⁶分而气¹⁷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¹⁸¹⁹而不应、情交²⁰而不感者。
译文:所谓文,起源真是太久远了。三才都有自己的文:上天的文,以三光为首;大地的文,以五材为首;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就拿六经来说,《下经》又是为首的。为什么呢?因为圣人就是用下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所谓下,就是以情为根,以下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上自圣贤,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鱼,幽隐如鬼神,种类有别而气质相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接受声音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心不感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注释:¹尚:早,久,指起源很早,历史很久。²三才:指天、地、人。³三光:指日、月、星。⁴首之:为……之首。这个“首之”和以下两个“首之”的“之”分别代表“天之文” “地之文” “人之文”。⁵五材:指水、火、木、金、土,也称五行。⁶六经:指儒家六种经书,即诗、书、礼、乐、易、春秋。⁷感人心者:感动人心的事物。⁸莫先乎情:没有比情更先的,即首先是感情。莫,没有什么。⁹莫始乎言:没有比言更早的。¹⁰莫切乎声:没有比声更切合的。切,贴近,切合。¹¹莫深乎义:没有比义理深的。¹²华:花。¹³愚骏:愚蠢,是圣贤的反面。¹⁴豚龟:代表微小低级的动物。¹⁵幽及鬼神:幽暗如鬼神。¹⁶群:类,种类。¹⁷气:气质。¹⁸声情:指诗的音韵和情感。¹⁹入:刺激。²⁰交:接触。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決此以为大宝也。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言者无罪,闻者足诫,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圣人知其然¹,因²其言,经³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¹⁰,上¹¹¹²¹³而一气¹⁴¹⁵,忧乐合而百志¹⁶¹⁷。五帝¹⁸三皇¹⁹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²⁰者,揭此²¹以为大柄²²,決此以为大宝也。故闻“元首明,股肱(gōng)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闻五子洛汭之歌²³,则知夏政²⁴²⁵矣。言者无罪,闻者足诫,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²⁶焉。
译文:圣人懂得这个道理,就根据言语的状况,把它纳入六义,按照声音的形态,把它鎔入五音,使之合于规范。五音有规律,六义有类分。韵律协调言语就通顺,语言顺畅声音就容易动人。类分明确情感就得以表现,情感得以表现就容易感人。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着隐密细微的事物。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沟通,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乐相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三皇五帝所以按正确的道理去办事,垂衣拱手就把国家治理很好,原因就在于掌握了下的义和音,把这作为主要权衡;也辩明了下的义和言,把这作为主要的法宝。因此,听到“元首明,股肱良”这样的歌,就知道虞舜时代治道昌明。听到五子洛汭这样的歌,就知道夏太康的政事已经荒废。用下讽谕的人没有罪过,听到这种讽喻的人可以作为戒鉴。实行讽谕的和听到这到讽谕的各尽自己的心力。
注释:¹然:这样,指诗的性质和作用。²因:同下句的“缘”,都是“根据”、“按照”的音思。³经:同下句的“纬”,都是“熔裁”、“统帅”、“贯串”的意思。⁴六义: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前三项,指《诗经》的体裁。后三项指《诗经》的表现方法。⁵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表示声音的高低清浊的名称。⁶音有韵:五音有韵律。⁷义有类:六义有类分。⁸类举:类分明确。举,揭示出来。⁹孕大含泺: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孕、含,都是“包含”的意思。¹⁰贯微洞密:贯通隐密细微的事物。贯、洞,贯通。¹¹上:指天子。¹²下:指老百姓。¹³通:沟通。¹⁴一气:天地之气。¹⁵泰:通。¹⁶百志:各种各样的人的心愿。¹⁷熙:安乐,和乐。¹⁸帝:指黄帝、颛顼、喾、尧,舜。¹⁹三皇:伏羲、女娲、神农。这里代表古圣先贤。²⁰垂拱而理:垂衣拱手而治。²¹此:与下句的“此”,都是代《涛经》的义和音的。²²柄:权衡。²³五子洛油之歌:相传夏王太康不关心人民,被羿所逐。太康的兄弟五人待太康于洛油,作歌。²⁴政:政事。²⁵荒:荒废。²⁶两尽其心:互相都表现出各自的用心。两,互相。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矣。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诗骚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故兴离别则引双凫一雁为喻,讽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已还,得者盖寡。以康乐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鲍之流,又狭于此。如梁鸿《五噫》之例者,百无一二。于时六义浸微矣!陵夷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愍征役;“棠棣之华”,感华以讽兄弟;“采采芣苡”,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矣。
(jì)¹周衰秦兴,采诗官²废,上不以诗补察³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chǎn)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矣。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诗骚皆不遇¹⁰者,各系其志¹¹,发而为文。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¹²,归于怨思。彷徨抑郁,不暇及他耳。然去《诗》未远,梗概¹³尚存。故兴¹⁴离别则引双凫(fú)一雁为喻,讽¹⁵君子小人则引香草恶鸟为比。虽义类不具¹⁶,犹得风人之什二三¹⁷焉。于时六义始缺矣。晋、宋¹⁸已还¹⁹,得者盖寡²⁰。以康乐²¹之奥博,多溺于山水;以渊明²²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江²³、鲍²⁴之流,又狭于此。如梁鸿²⁵《五噫》之例者,百无一二。于时六义浸²⁶微矣!陵夷²⁷至于梁、陈间,率²⁸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噫!风雪花草之物,三百篇²⁹中岂舍之乎?顾所用何如耳。设如“北风其凉”,假³⁰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³¹”,因雪以愍征役;“棠棣之华³²”,感华以讽兄弟;“采采芣苡³³”,美草以乐有子也。皆兴发于此³⁴而义归于彼³⁵。反是者,可乎哉!然则“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³⁶,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时六义尽去³⁷矣。
译文:到了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采下之官就废除了。天子不以采下观风的办法补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平民也不以下歌宣泄疏导自己的感情。于是颂扬成绩的风气兴起来,补救政事缺失的道理遭到破坏。这时候,六义就不完整了。国风演变为楚辞、五言下开始于苏武、李陵。苏武、李陵、屈原遭遇都不好,他们都切合自己的情志,抒发感慨而写成下文。因此,“携手上河梁”之类的下句,仅止于表达离别的伤感,“行吟泽畔”这样的吟咏最终也只归于怨愤的思绪。下中所表达的尽是彷徨难舍,抑郁愁苦,没有写到别的内容。但是距离《下经》还相去不远,六义的大概还保存着。因此,描写离别就以双凫一雁起兴,讽咏君子小人就用香草恶鸟打比方。虽然六义不完全,还能得到国风传统的十分之二三。这时候,六义就缺欠了。晋宋以来,得到国风传统的大概就罕见了。如谢康乐下的深奥博大,但是多耽溺于山水。如陶渊明下的超拨古朴,但是又多放情于田园。江淹、鲍照之辈,又比这些下还要偏狭。象梁鸿所写的《五噫歌》那样的例子,连百分之一二也没有。这时候,六义就逐渐微弱,走向衰落了。到了梁、陈中间,大都不过是玩弄风雪、花草而已。唉,风雪花草这类事物,《三百篇》中难道就割弃了吗?这只是看运用如何罢了。比如“北风其凉”,就是借风以讽刺威虐的,“雨雪霏霏”,就是借怜悯征役的,“棠棣之华”是有感于花而讽谕兄弟之道的,“采采苢”,是赞美车前草而祝贺妇人有子的。这都是以风雪花草起兴,而表现的意义则在于刺威虐、愍征役、讽兄弟、乐有子的。与此相反怎么可以呢?这样,“余霞散成,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因此,我说这些下仅仅是玩弄风雪花草罢了。这时候,六义就完全消失了。
注释:¹洎:及,到了。²采诗官:周朝所设采集民间歌谣的官。³补察:补救,考察。补,弥补过失。⁴泄导:宣泄疏导,表达的意思。⁵人情:民情。⁶谄成之风:歌颂成绩的风气。谄,谄媚,言过其实地歌颂。成,成绩,成就。⁷骚辞:指楚辞。骚,《离骚》,楚辞的代表作品。⁸苏、李:苏武、李陵。⁹骚:一般指诗人,这里专指屈原。¹⁰不遇:不过寸,不得志。¹¹系其志:切合自己的情志。系,切合。¹²泽畔之吟:指朋原的《渔父》,其中说:“朋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江畔。”¹³梗概:大概。¹⁴兴:赋比兴的兴,诗的一种表现方法。¹⁵讽:讽喻。¹⁶义类不具:六义的类不完备。义,《诗经》的六义。具,完备。这是把苏,李、骚人的作品同《诗经》相比较而说的。¹⁷风人之什二三:诗人的十分之二三。¹⁸宋:指南朝宋。¹⁹已还:以来。²⁰得者盖寡:得到的大概少了。盖,大概。寡,少。²¹康乐:谢灵运,其诗多写山水。²²渊明:陶潜,字元亮,晋人。其诗多写田园。²³江:江淹,字文通,南朝粱人。²⁴鲍:鲍照,字明南朝宋人。²⁵梁鸿:东汉时人。²⁶浸:渐。²⁷陵夷:衰落,愈趋愈下。陵,丘陵。夷,平。²⁸率:大都。²⁹三百篇:指《诗经》。³⁰假:借。³¹雨雪霏霏:该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是同情征戍之苦的。³²棠棣之华:该句出自《诗经·小雅·棠梂》。是讽刺用朝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³³采采芣苡:该句出自《诗经·用南·芣苡》。³⁴兴发于此:从风、雪、花、草这些事物起兴。此,指上文说的风、雪,花、草。³⁵义归于彼:表现的意义在于刺威虐,憋征役,讽兄弟,乐有子。彼,指风、雪、花、草所引起的诗义。³⁶什:篇。³⁷去:弃,亡,丧失。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关》、《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诗道崩坏,忽忽愤发,或废食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谬者,又不可一二而言,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¹。所可举者,陈子昂²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³《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迨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zhěn)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¹⁰其《新安》《石壕》《潼关吏》《芦子关》《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¹¹”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仆常痛诗道¹²崩坏,忽忽¹³愤发,或废食辍¹⁴寝,不量才力¹⁵,欲扶起之。嗟乎!事有大谬¹⁶者,又不可一二而言¹⁷,然亦不能不粗陈于左右¹⁸
译文:大唐已经兴盛两百年了,其间的下人不可胜数。值得一提的,陈子昂有《感遇下》二十首,鲍防有《感兴下》十五首。还有下中的豪杰,世人把他们并称称为“李杜”。李白的作品,才华出群,不同凡响,普通人没办法与之相比!但是,探索其中的六义,在十首之中连一首也不具备。杜甫的作品最多,可以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首。至于贯通古今,格律运用纯熟,做到了尽善尽美,又超过了李白。但是举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这样的篇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下句,也不过三四十首。杜甫尚且如此,何况不如杜甫的呢? 我经常对下道的破坏感到痛心,恍恍惚惚地就激愤起来,有时正在吃饭就吃不下去了,夜里睡不着觉。我没有估量自己才力的不足,就想马上恢复起来。唉!事竟与愿违,又不是几句话可以说尽的,但是还不能不向您粗略地陈述一番。
注释:¹不可胜数:数不尽。²陈子昂:初唐诗人,字伯玉,唐武后时,做过右拾遗的官。后家居,被县令迫害,死于狱中。他反对六朝以来形式主义的文风,发扬《诗经》的优良传统,继承汉魏风骨。³鲍防:唐诗人,宁子慎。⁴李、杜:李白,杜甫。⁵迨:及。⁶索:探求。⁷风雅比兴:代表诗的六义。⁸覙缕格律:纯熟地运用各种格律。⁹焉:语气助词。¹⁰撮:摘录,举出。¹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里的句子。¹²诗道:诗的雅正之道,指《诗经》以来讽渝现实的优良传统。¹³忽忽:恍恍忽忽。¹⁴辍:中止,停止。¹⁵不量才力:没有考虑才能力量。量,估计,考虑。¹⁶事有大谬:事情有很背谬的地方。就是事与主观愿望相反的意思。¹⁷一二而言:一点两点地说。就是详细说的意思。¹⁸粗陈于左右:大致上对您说说。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¹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²。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³,而指之不差。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¹⁰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zhī)¹¹。既壮而肤革¹²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mào)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¹³,动以万数¹⁴,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¹⁵,又自悲矣。
译文:我出生六七个月的时候,乳母抱着我在书屏下边玩,有人指着无字之字教给我。我虽然嘴上说不出来,但是心里已经默默地记住了。后来有人拿这两个字问我,即使试验十次百次,我都能准确地指出来。那么我是生来就与文字有缘了。到五六岁,就学习做下,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二十岁以来,白天学习做赋,夜里刻苦读书,间或也学习做下,没有空闲时间睡眠休息。甚至于嘴和舌头都生疮,手和肘都磨成茧。眸子里面总是一晃一晃的,好象飞着挂着珠,动不动就以万计。这大概是刻苦学习奋力做下造成的,自己感到很悲哀。
注释:¹书屏:刻上字的屏风。²默识:默默地记住。³虽百十其试:即使试问十次百次。⁴宿昔之缘:生来就有的缘分。⁵谙识:懂得,通晓。⁶始知有进士:才知道科举考中进士的荣耀。始,才。⁷苦节:苦行,勤奋刻苦的品行,这里指求学的作风说的。⁸已: 以。⁹课:以……为功课,研习。¹⁰不遑寝息:顾不上睡觉休息。遑,闲暇。不遑,没有闲暇,顾不上。¹¹胝:皮坚厚。¹²肤革:肌肉。革,这里指皮肤。¹³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眼睛里好象一晃一晃地飞着苍蝇,挂着珠子。瞥瞥然,事物在眼前一晃一晃的样子。¹⁴动以万数:动不动就以万计。这是形容眼睛老花的情状。¹⁵盖以苦学力文所致:这是由于刻苦学习努力为文所造成的。盖,乃。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¹。既第²之后,虽专于科试³,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¹⁰渐长,阅事¹¹渐多。每与人言,多询¹²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¹³。始知文章合¹⁴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¹⁵初即位,宰府¹⁶有正人,屡降玺(xǐ)¹⁷,访人急病¹⁸
译文:因家庭贫困而又多事故,直到二十七岁我才应进士试。考中以后,虽然专心于分科考试,还是没有停止做下。到了做校书郎的时候,下作足有三四百首。有时拿出来让足下这样的朋友们看。大家一见都说写得工巧,其实我并没有达到下作者的水平。自从到朝廷作官以来,年龄渐长,经历的事情也渐多,每逢与人谈话,多询问时政,每逢读书史,多探求治理国家的道理。这才知道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下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这时候,皇帝刚刚继位,政府之中有正直的人士,屡次下诏书,调查人民的疾苦。
注释:¹乡赋:地方选拨人才的考试。白居易于公元年在宜城参加乡试,时年二十七岁。²既第:考中。第,就是登进士第。³科试:分科考试。⁴废:停止。⁵校书郎:官名,掌校雠书籍。⁶盈:满,足。⁷或出示交友:有时拿出来给朋友看。交友,知心朋友。⁸未窥作者之域:没有窥见作者的境地。这是说自己的诗还没有达到大作家的水平。⁹登朝:在朝庭作官。¹⁰年齿:年岁。¹¹阅事:经历的事情。¹²询:汹门,汁十,征求宁见。¹³道:治理国家的道理。¹⁴合:应该。¹⁵皇帝:指小宪宗李纯。¹⁶宰府:相府,政府。¹⁷玺书:诏书。¹⁸访人急病:访问人民的疚苫。访,访问。人,民。病,痛苦。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仆当此日,擢(zhuó)在翰林¹,身是谏官²,月请谏纸³。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quē),而难于指言者,辄(zhé)咏歌之,欲稍稍递进¹⁰闻于上¹¹。上以广宸听,副忧勤¹²;次以酬¹³恩奖,塞¹⁴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¹⁵。岂图¹⁶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¹⁷矣!
译文: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下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下道的心愿。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下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注释:¹擢在翰林:升仿竹林学士。²身是谏官:指被拜为左拾迪。³手请谏纸:亲自领取写谏章的纸。当时制度规定谏官每月可以向公家领一定数量的谏纸。⁴启奏:写奏章亢接向皇上陈述。奏,奏章。启,陈述。⁵人病:人民疾苦。⁶裨补时阙:对时政的缺失有所补益。阙,同缺。⁷指言:直接说出来。⁸辄:就。⁹稍稍:慢慢。¹⁰递进:一步步地进献。¹¹闻于上:让皇帝知道。¹²忧勤:忧民勤政,指皇帝考虑处理国家大事。¹³酬:报答。¹⁴塞,尽。¹⁵平生之志:指“仆常痛诗道崩坏…山欲扶起之”的心愿。¹⁶岂图:哪能想到。¹⁷言未闻而谤已成:诗歌没有闻于上,诽谤却已形成了。言,指“救济人病,裨补寸曲”的诗。
又请为左右终言之。凡闻仆《贺雨》诗,众口籍籍,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腕矣;闻《宿紫阁村》诗,则握军要者切齿矣!大率如此,不可遍举。不相与者,号为沽誉,号为诋讦,号为讪谤。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诫焉。乃至骨肉妻孥,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不过三两人。有邓鲂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有唐衢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余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呜呼!岂六义四始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抑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耳,除读书属文外,其他懵然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于利足之途,张空拳于战文之场。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落众耳,迹升清贯,出交贤俊,入侍冕旒。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又请为左右终言之¹。凡闻仆《贺雨》诗²,众口籍籍³,以为非宜矣;闻仆《哭孔戡》诗,众面脉脉,尽不悦矣;闻《秦中吟》,则权豪贵近者,相目而变色矣;闻《登乐游园》寄足下诗,则执政柄者扼(è)¹⁰矣;闻《宿紫阁村¹¹》诗,则握军要者¹²切齿矣!大率¹³如此,不可遍举。不相与者¹⁴,号为沽誉,号为诋讦¹⁵,号为讪谤¹⁶。苟相与者,则如牛僧孺之诫¹⁷焉。乃至骨肉妻孥¹⁸,皆以我为非也。其不我非者,举世¹⁹不过三两人。有邓鲂²⁰者,见仆诗而喜,无何鲂死。有唐衢(qú)²¹者,见仆诗而泣,未几而衢死。其余即足下。足下又十年来困踬若此²²。呜呼!岂六义四始²³之风,天将破坏,不可支持耶²⁴?抑²⁵又不知天意不欲使下人病苦闻于上耶?不然,何有志于诗者,不利若此之甚也!然仆又自思关东一男子²⁶耳,除读书属文²⁷外,其他懵(měng)²⁸无知,乃至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²⁹,一无通晓,即其愚拙可知矣!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缌(sī)³⁰麻之亲,达官³¹无半面之旧;策蹇(jiǎn)³²于利足之途³³,张空拳³⁴于战文之场³⁵。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名落众耳,迹升清贯³⁶,出交贤俊,入侍冕(miǎn)(liú)³⁷。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
译文:我还要请你允许我把这件事彻底地说说。凡是听到我的《贺雨下》,众人就一起喧嚷起来,已经认为不合适了。听到我的《哭孔戡下》,众人就面呈怒色,都不高兴了。听到《秦中吟》,有权势的显贵和近臣都相视变色。听到我的乐游园寄足下下,执政者就扼腕痛恨。听到我的《宿紫阁村下》,掌握军权的人就切齿痛恨。大都这样,不能全都举出了。与我没有交谊的人说我是沽名钓誉,恶意攻击,嘲笑诽谤。假使是与我有交谊的,就以牛僧孺揭露时政而被斥逐的教训警戒我,甚而我的兄弟妻子都认为我是错的。那认为我没错的,整个世上也不过二三个人。有一个邓鲂,看见我的下就高兴,不久他就死了。还有一个唐衢,读了我的下就哭泣,不久唐衢也死去了。另外就是你的情况了,而你十年来又困顿到这步田地。唉!难道六义四始的传统,上天就要破坏它而不能支持了吗?还是我不知道上天的意愿就是不让人民疾苦闻于皇帝呢?要不然的话,为什么有志于做下的人不顺利到这样严重的地步呢? 但是,我自己也思量过,我只不过是关东一个普通人罢了。除去读书作文之外,其它事是胡胡涂涂一无所知,甚至连书法、绘画、弈棋、博戏那样可以与众人交换联欢的事,我都一无通晓。就是说,我的愚笨是可想而知了。当初应进士试的时候,朝廷里面连一个疏远的亲戚也没有,达官之中连一个曾有过一面之识的朋友也没有。争取功名我不善于奔走趋附。科举考试我也没有可靠的凭借。但是,十年之间我却三次中第,名声为众人所知,足迹达到侍从之官。在朝廷之外与贤俊之士相交结,在朝廷之中就服侍皇帝。开始我是由于文章知名的,最后又由于文章获罪,那也是应该的。
注释:¹终言之: 自始至终地说说这件事。 “之”代上文说的“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²贺雨诗:见《白氏长庆集》卷一讽谕诗,内容足讽劝皇上改善人民生活的。³众口籍籍:众人一起喧嚷。籍籍,喧嚷的样子。⁴已谓非宜: 已经认为不合适。⁵哭孔戡诗:见卷一讽谕诗。孔戡是当时正直不阿的官员。白居易这首诗痛惜他有才而不得重用。⁶众面脉脉:众人面呈怒色。脉脉,含怒的样子。⁷秦中吟:包括十首涛,见卷二讽谕诗。这些诗是诗人根据贞元、元和年间在长安的见闻写的,讽刺统治阶级的剥削奢靡生活。⁸权豪坍近者:有权势的显贵和近臣。⁹乐游园:题目一作《登乐游园望》,见卷一讽渝诗。内容是说自己所爱重的人,死的死,谪的滴,讽刺执政者。¹⁰扼腕:扼着手腕,表示痛恨。¹¹宿紫阁村;题目一作《宿紫阁山北村》,见卷一讽谕诗。这首诗讽刺军人的掠夺。¹²握军要者:掌握军权的人。¹³大率:大都。¹⁴不相与者:没有交谊的人。与,结交。¹⁵诋讦:恶意攻击。¹⁶讪谤:嘲笑诽渎。¹⁷牛僧孺之诫:牛僧孺揭露时政而被斥逐的教训。¹⁸骨肉妻孥:兄弟妻子。¹⁹举世:整个社会。举,全,整个。²⁰邓鲂:白居易同时的诗人。白居易有《邓鲂张彻落第》《读邓鲂诗》,说他的诗象陶潜,不遇而死。²¹唐衢: 白居易同时的诗人。²²困踬若此:困顿到这种程度。²³四始:称风、大雅、小雅、颂为四始。汉代学者郑玄解释说:“此阳者,人计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裴。”又解秆“始”的意义说:“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²⁴耶:与“岂”字相呼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吗?”。²⁵抑:与“耶”相呼应,相当于现代汉晤“还是……呢?”。²⁶关东一男子:关东一个普通人。²⁷属文:做文章。²⁸懵然:无知的样子。²⁹书画棋博可以接群居之欢者:陪法、绘画、奕棋、博戏那些可以交际联欢的书。博,古代一种赌输赢的游戏。³⁰缌:细麻布。³¹达官:显赫的官,声名达于国君的官。³²策蹇步:策励着一府一瘸的脚步。³³利足之途:争取功名仕进之途。利足,腿脚利便。³⁴张空拳:伸张着空无所有的双手。³⁵战文之场:以文卡取胜的科举之场。³⁶清贯:清班,折仆从之官。³⁷冕旒:指皇帝。
日者闻亲友间说,礼、吏部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为准的。其余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然自愧,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到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人集众娱乐,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篆之戏,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虽前贤如渊、云者,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
日者¹闻亲友间说²,礼、吏部³举选人,多以仆私试赋判为准的。其余诗句,亦往往在人口中。仆恧(nǜ)自愧,不之信也。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倡妓,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又足下书云:到通州日,见江馆柱间有题仆诗者。何人哉?又昨过汉南日,适遇主¹⁰人集众娱乐¹¹,他宾诸妓见仆来,指而相顾曰:此是《秦中吟》《长恨歌》主耳。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¹²、佛寺、逆旅¹³、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shuāng)妇、处女之口,每有咏仆诗者。此诚雕篆(zhuàn)之戏¹⁴,不足为多¹⁵,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虽前贤如渊、云¹⁶者,前辈如李、杜者,亦未能忘情于其间。
译文:最近,又听亲戚朋友们私下说:礼部、吏部举行赞扬人才的考试,多用我应试的赋和判词做为标准。其余下句,也经常在人们的口上流传。我感到很惭愧,也不相信这件事。到第二次来长安的时候,又听说有个军使高霞寓,要聘娶一个歌妓。歌妓大夸其口说:“我能唱白学士的《长恨歌》,怎么能同别的歌妓一样呢?”因此,就抬高了身价。足下书信中还说过,到通州的时候,看见近江的客舍柱子上有题写我的下的,那又是谁呢?以往我经过汉南的时候,恰好赶上主人集合一群歌妓,为别的宾客做乐。那些歌妓看我来了,就指着我互相使眼色说:“这就是《秦中吟》、《长恨歌》的作者。”从长安直到江西,一路三四千里,凡是地方学校、佛寺、施舍、行舟之中,经常有题写我的下的,平民、僧众、寡妇、未嫁的姑娘也总有歌唱我的下的。这的确是微末的小枝,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但是现在时俗所重视的,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即使前代有才能的人物如王褒、扬雄,前辈如李白、杜甫,心情也是注重这一点的。
注释:¹日者:近日。²间说:私下洗。间,暗中,私下。³礼吏部:礼部,吏部。店制,礼部管迹士考试,吏邢管进士及第后任职的考试。⁴私试赋:指白居易应试做的《性习相远近赋》《求玄珠赋》《汉高皇帝亲斩自蛇赋》外。⁵恧然:惭愧的样子。⁶高霞寓:池川人。元和中随渚将讨王承宗有功,累拜振武邡宁节度使。⁷江馆:近江的客舍。通州临近通江。⁸汉南: 白居易滴江州时路过汉南。⁹适:恰好。¹⁰主:主人,诗的作者。¹¹乐:指下文所洗“沾妓”。¹²乡校:地方学校。¹³逆旅:旅馆。¹⁴雌虫之戏:细小不足道的技能。¹⁵不足为多:不值得称赞。多,称赞。¹⁶渊、云:王褒,宇子渊,汉宦帝时人。扬雄,字子云,王莽时人。二人皆以赋著名于世。
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多取。”仆是何者,窃时之名已多。既窃时名,又欲窃时之富贵,使己为造物者,肯兼与之乎?今之屯穷,理固然也。况诗人多蹇,如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而屯剥至死。孟浩然辈不及一命,穷悴终身。近日孟郊六十,终试协律;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彼何人哉!况仆之才又不迨彼。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矣。微之,微之!勿念我哉!
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多取。”仆是何者,窃¹时之名已多。既窃时名,又欲窃时之富贵,使²己为造物者³,肯兼与之乎?今之屯穷,理固然也。况诗人多蹇(jiǎn),如陈子昂、杜甫,各授一拾遗,而屯剥至死。孟浩然辈不及一命,穷悴终身。近日孟郊六十,终试协律;张籍五十,未离一太祝。彼何人哉!况仆之才又不迨彼。今虽谪(zhé)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寒有衣,饥有食,给身之外,施及¹⁰家人。亦可谓不负白氏之子¹¹矣。微之,微之!勿念我哉!
译文:古人说:“名声是天下所共有的器物,不要索取过多。”我是什么人,我获得现时的名声已经够多了。既要获得现实的名声,又要获取现实的富贵,假使我自己成为造物主,能够同时都给予吗?我现在的困穷,是理所当然的。况且下人向来是多难的,象陈子昂、杜甫,都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拾遣,而一直困难到死。孟浩然一辈,连最低级的官职都没做过,穷极潦落一生。近来,孟郊年已六十了,才最后试用做个协律郎,张籍已经五十岁了,也没超过一个太常寺的太祝。他们都是什么人物呵!他们是什么人物呵!况且我的才能又赶不上他们。现在我虽说被降职调到远方的州郡,做个佐贰之官,但是官阶还是五品,月俸四五万,寒天有衣穿,饥饿有饭吃,除去供给自身之外,还能养活家人,也算对得起白家的先辈了。微之微之呵,请不要为我忧虑吧!
注释:¹窃:窃有,占有。²使:假使。³物者:指上天。⁴蹇:困难,不顺利。⁵屯剥:困厄。⁶穷悴:困穷。⁷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⁸张籍:字文吕,和州人。贞元年中进士,曾做太常寺太祝。⁹滴佐远郡:被降职做一个远邯的佐贰之官。指白居易做江州司马事。¹⁰施及:供给。施,给予恩惠。¹¹不负白氏之子:不辜负自家的子孙。意思是说对得起先辈。
仆数月来,检讨囊帙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目。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一百韵至两百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异时相见,当尽致于执事。
仆数月来,检讨¹囊帙(zhì)²中,得新旧诗,各以类分,分为卷首³。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至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性情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物牵于外,情理¹⁰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绝句¹¹,自一百韵至两百韵者四百余首,谓之“杂律诗”。凡为十五卷,约八百首。异时¹²相见,当尽致于执事¹³
译文:我几个月来,在搜检书函过程中,得到新旧下,按种类的不同,分了卷别。自做左拾遗以来,凡是所遇所感,与美刺兴比有关的下,还有自武德到元和年间即事立题而写的下,题做《新乐府》,共一百五十首,叫做讽谕下。又有时公事完毕回家独处,有时辞官闲居,满足生活,保养元气,随意地吟咏性情的下一百首,叫做闲适下。又有受到外在事物的触动,激起内在的思想感情,随着所感所遇而以歌唱表现出来的下一百首,叫做感伤下,又有五言、七言的绝句,长自一百韵短至二韵的四百多首,叫做杂律下。一共十五卷,大约八百首。将来我们相见的时候,一定全部送给你。
注释:¹检讨:搜检。²囊秩:书函之类。³卷首:卷头,卷别。⁴自拾遗来:从做左拾遗以来。⁵白武德汔元和因事立题:这是白居易新乐府诗所取材的时期。武德,店高祖年号。⁶退公:下班,公奉完毕。⁷移病:请病假。意思是辞职。⁸知足保和:名利上知道满足,保养元气。和,冲和。元气,精气。⁹吟玩情性:吟咏、顺适性情。¹⁰情理:思想感情。¹¹五言、七言、长句、绝句:指五言、七言的长句和五言、七言的绝句。¹²异时:他日,将来。¹³致于执事:送给您。致,送。执事,指对方的办事人员。
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常师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微之,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虽不肖¹,常师²此语。大丈夫所守者道³,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时之不来也,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¹⁰,奉身而退。进退出处¹¹,何往而不自得哉!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¹²之则为道,言而发明¹³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诱¹⁴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¹⁵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¹⁶,今铨次¹⁷之间,未能删去。他时¹⁸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
译文:微之,古人说:“不见用的时候就只顾自我修养,见用的时候就要为天下人造福。”我虽然不贤,也常常以这两句话为师。大丈夫所坚守的是圣贤的大道,所等待的是时机。时机到来,就是作云的龙,搏风的鹏,生气勃勃,勇往直前。时机不来,就是深山的豹,远空的鸿,安安静静地,引身而退。仕进退隐,往何处而不怡然自乐呢?因此,我的志向是在造福于天下,我的行为是在只顾自我修养。我所奉行并贯彻始终的是圣贤的大道,以言词表达出来的就是下歌。所谓讽谕下,表达的就是造福天下的志向;所谓闲适下,表达的就是只顾自我修养的思想。因此,读了我的下,就知道我所坚持的圣贤之道了。其余的杂律下,有的是为一时一物所引起来的,有的是为一笑一吟所激发出来的,都是随意成章,并不是我平生所重视的,只是在亲戚朋友聚合离散之间,用它排除离别之苦,增加聚会的欢乐的。现在选编之时,本能删去。将来有人替我编辑这些下文,把它们略去就可以了。
注释:¹不肖:不贤。²师:取法,以……为师。³道:圣贤的大道。⁴时:通达的时会。⁵云龙:作云的龙。⁶勃然突然:生气勃勃,勇往直前。⁷陈力以出:尽力而进。⁸雾豹:深山的豹。刘向《古列女传》说:“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者?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这里的雾豹和下句的“冥鸿”,都是用以比喻远走高飞的隐土。⁹冥鸿:远空的鸿。¹⁰寂兮寥兮:安安静静,空旷无阻碍。寂,静。寥,空。¹¹进退出处:仕进退隐。¹²始终:甜彻到底。¹³发明:闸发。¹⁴诱:诱发,引起。¹⁵率然:随意地。¹⁶释恨佐欢:排除离别之苦,增加聚会的欢乐。¹⁷铨次:选编。¹⁸他时:他日,将来。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微之,夫贵耳贱目¹,荣古陋今²,人之大情³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¹⁰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¹¹;闲适者,思澹(dàn)而辞迂¹²。以质合迂¹³,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¹⁴,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¹⁵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¹⁶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¹⁷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¹⁸,率以诗¹⁹也。
译文:微之,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我不能远追古代的旧闻做证明,就像近年韦苏州的歌行,除去才气超拨,词藻华丽之外,很接近于以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他的五言下又高超雅正,安详适静,是自成一家的体制。现在的作者谁能赶得上呢?但是韦苏州在世的时候,人们并不太重视,一定等到下人死后,人们才珍重他的作品。现在我的下,人们喜爱的,通通不过杂律下和《长恨歌》以下那些作品。时俗所重视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那些讽谕下,意思激切而言语质直,闲适下思虑恬静,文词迂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爱我的下,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而已。但是,千百年后,怎么能知道再没有象足下这样的人出现,而了解并喜爱我的下呢?因此,八九年来,我与足下做官顺利,就以下互相鉴戒,遭到斥逐就以下互相慰勉,各自独居的时候就以下互相告慰,住在一起的时候就以下互相娱乐。与我相交的和谴责我的,大都由于下呵!
注释:¹贵耳贱目: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这句与下句“荣古陋今”意思相同。²荣古陋今:认为古代的好,认为今天的坏。³大情:常情。⁴远徵古旧:以古代的旧闻做证明。远,指时间说的。徵,证明。⁵才丽:指才气高超和问藻华丽。⁶兴讽:用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兴,赋比兴的“兴”。讽,讽谕。⁷闲淡:安详恬静。⁸秉笔者:执笔者,作者。⁹身后:死后。¹⁰悉:都。¹¹意激而言质:意思激越而言语质宦。¹²思淡而词迂:思虑恬静而文词迂缓。¹³¹³以质合迂:由于质直并迂缓。¹⁴并世而生:同我一起活在世上。¹⁵安知:怎么知道。¹⁶小通:做官顺利。通,通达,指做官顺利。白居易和元稹都没敝过大官,所以说小通。¹⁷同处:生活在一起。¹⁸知吾罪吾:与我相交和对我谴责。¹⁹率以诗:大概都是由于诗。
如今年春游城南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不杂他篇,自皇子陂归昭国里,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余。攀、李在傍,无所措口。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或月夜酒酣,一咏一吟,不觉老之将至。虽骖鸾鹤游蓬瀛者之适,无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微之!此吾所以与足下外形骸、脱踪迹、傲轩鼎、轻人寰者,又以此也。
如今年春游城南¹时,与足下马上相戏,因各诵新艳小律²,不杂他篇,自皇子陂(bēi)³归昭国里,迭吟递唱,不绝声者二十里余。攀、李在傍,无所措口。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何则?劳心灵,役声气,连朝接夕,不自知其苦,非魔而何?偶同人当美景,或花时宴罢,或月夜酒酣(hān)¹⁰,一咏一吟,不觉老之将至。虽骖鸾鹤游蓬瀛(yíng)者之适¹¹,无以加于此焉,又非仙而何?微之,微之!此吾所以与足下外形骸¹²、脱踪迹¹³、傲轩鼎¹⁴、轻人寰(huán)¹⁵者,又以此也。
译文:比如今年春游长安城南的时候,我与足下在马上互相作乐,就分别吟咏新颖的短律,不掺杂别的体裁,从皇子陂归昭国里,互相轮流吟唱,在二十多里的路程上吟下的声音一直不断。即使樊宗宪、李景信在旁边,也没办法插嘴。了解我的把我看做下仙,不了解我的把我看做下魔。为什么呢?心灵劳苦,声气耗费,日以继夜,而不知辛苦,这不是魔又是什么?与志趣相同的人结伴,而对美景,有时是花开时节宴饮以后,有时是月夜之下酒喝得正畅快,吟咏下句,彼此唱和,竟忘掉了老年将到,即使驾着鸾鹤,去游蓬莱瀛洲这橛的仙山,那种快乐也不会比这更高了。那不是仙又是什么?微之微之,这就是我与你以形体为外物,摆脱与俗人交往的踪迹,蔑视富贵,轻视人间的原因。
注释:¹城南:指长安城南。²新艳小律:新颖美丽的短小律诗。小律是指八句律诗,对长律而言的。³皇子陂:长安城南的地名。⁴昭国里:长安城的里巷。白居易曾住在那里。⁵迭吟递唱:轮流吟唱。⁶樊、李:樊宗宪与李景信,又一洗是樊宗帅与李建。都是当时较知名诗人。⁷措口:插嘴。⁸劳心灵:心灵劳苦。⁹偶同人:伴随着志趣朴刊的人。偶,相伴。同人,志趣相同的人。¹⁰酒酣:酒喝得很畅快。¹¹虽骖鸾鹤游蓬瀛者之适:驾鸾鹤游仙I山的人的舒适。¹²外形骸:以形骸为外钓。形骸,形体。¹³脱踪迹:脱离与人世往来的踪迹。¹⁴仿轩鼎:蔑视富贵。轩,高车。鼎,古寸盛食物的大器皿。¹⁵轻人寰:轻视人间。
当此之时,足下兴有余力,且欲与仆悉索还往中诗,取其尤长者,如张十八古乐府,李二十新歌行,卢杨二秘书律诗,窦七、元八绝句,博搜精掇,编而次之,号为《元白往还集》。众君子得拟议于此者,莫不踊跃欣喜,以为盛事。嗟乎!言未终而足下左转,不数月而仆又继行,心期索然,何日成就?又可为之太息矣!
当此之时,足下兴有余力,且欲与仆悉索¹还往中诗,取其尤长者,如张十八²古乐府,李二十³新歌行,卢杨二秘书律诗,窦七、元八绝句,博搜精掇(duō),编而次之,号为《元白往还集》。众君子得拟议于此者,莫不踊跃欣喜,以为盛事。嗟乎!言未终而足下左转,不数月而仆又继行,心期索然,何日成就?又可为之太息矣!
译文:正在这个时候,你的兴致还有余,还要与我把交往的友人的下全部索取来,选择其中最好的,譬如张十八的古乐府,李二十的新歌行,卢拱、杨巨源二秘书的律下,窦七、元八的绝句,广泛地搜集,精心地选取,把它们编辑起来,称为《元白往还下集》。诸位君子得知考虑编选他们的下这件事,没有不雀跃高兴的,把这看做一件大事。唉!计划没有实现,你就被降职调离,不几个月我也接着被贬官了。性情没有兴致,什么时候能完成,又要为这件事叹息了。
注释:¹索: 索取。²张十八:即张籍。³李二十:川李绅。⁴卢杨:卢拱、杨巨源。二人皆做过秘书郎的官。⁵窦七、元八:安巩、元宗简。⁶博搜摘掇:广泛搜集,精心选择。⁷拟议:考虑。⁸继行:接着也调走了。指白居易贬江州司马事。⁹索然:没兴致的仟子。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之,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¹,不忍于割截²,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chī)益又自惑³。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之,况他人乎?今且各纂(zuǎn)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¹⁰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kè)¹¹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译文:我曾经跟你说,任何人做文章,都偏私以为自己的好,不忍心删削,有时缺点就在繁多上,其间好坏自己又辨别不清,一定得依靠朋友做出公允的评价而不加宽容,进行讨论删削,这样以后繁简恰当不恰当才能处理合适。况且我与足下,写文章特别怕繁多,自己尚且认为是毛病,何况他人呢?现在我们暂且分别编辑下文,粗略地分出卷次,等到我和足下相见的时候,各人都拿出自己编辑过的东西,以完成过去的心愿。但是,又不知何年能相遇,何地能相见,死期一到,该怎么办呵!微之微之,知道我的心吗?
注释:¹自是:自以为是,自以为好。²割截:删削。³妍媸益又自惑:好坏自己又看不清。⁴公鉴无姑息:公正的汁价而不过分宽容。鉴,评定,评价。姑息,过分宽容。⁵削夺:删削。⁶尤患:很担心。⁷病之:以为是毛病。病,不好,毛病。⁸各纂诗笔:各自编集尚文。诗笔,诗和文。⁹卷第:卷次。¹⁰终前志:了却过去的心愿。¹¹溘然:奄忽,指死亡。
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少睡。引笔铺纸,悄然灯前,有念则书,言无铨次。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言也。
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¹,夜长少睡。引笔²铺纸,悄然³灯前,有念则书,言无铨次。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言也。
译文:浔阳腊月,江风吹来,感到凄苦寒冷。岁末很少欢趣,长夜无眠。拿来笔铺下纸,寂静地坐在灯前,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语无伦次,请不要厌烦我的繁杂,暂且用以代替一夕之话吧。
注释:¹鲜欢:少欢,没什么乐趣。²引笔:拿笔。³悄然:静静地。⁴且以:暂且用来。
微之微之!知我心哉!乐天再拜。
微之微之!知我心哉!乐天再拜。
译文:微之微之,知我心吗?乐天再拜。

  白居易作文和他写诗一样,思想感情袒露无遗,语言务求通俗浅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篇文章是在吸取前代和同时代作家所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自己的诗歌理论的纲领,总结他创作政治讽谕诗的经验,观点鲜明,文字生动流畅,有较强的说服力,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篇散文在简要地叙述他写作这封信的目的之后,以大量篇幅,列举文学史上大量作家和作品,用十分简洁的语句,叙述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概况,阐明《诗经》以来反映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他从“六义”着眼,强调“风、雅、比、兴”是“六义”的精髓,并从“六义”的兴起、削弱,以至逐渐衰微、消失,评价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虽然还不能概括从上古到中古诗歌发展的全貌,但基本上能自圆其说,成一家之言。他还提出诗歌的内容必须做到“根情”、“实义”,就是说诗歌所体现的感情和意义,正像植物的根和果实一样;而形式上的“苗言”、“华声”,是指诗歌的语言和声韵只是苗和花。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说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内容是诗歌的根本,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只有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才能发挥它的社会功能。按照这个观点,他在《诗经》之后,特别推崇杜甫的作品。肯定《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等名篇,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名句,而对六朝以来出现的脱离现实、绮靡颓废的文风,“嘲风雪,弄花草”的形式主义作品加以批判和否定,态度明确,褒贬基本得当,为他提倡的新乐府运动揭示有力的理论根据。

  白居易从自己的勤学苦读,谈到仕宦之后潜心诗歌创作,以及作品的巨大影响,在总结创作经验时,着重谈到文学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得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结论。他谈到自己“苦学力文”的过程,说从二十岁以后,“昼课赋,夜渎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描写具体生动,读后令人感动。他还谈到,在创作《贺雨》《哭孔戡》《秦中吟》等诗篇时,由于紧密联系当时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现实,贯彻自己提出的创作主张,却被达官贵人切齿痛恨,但他毫无反悔之意:“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亦其宜也。”相反,他对自己的诗文得到各阶层人民的欢迎,感到由衷的高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此减雕虫之戏,不足为多,然今时俗所重,正在此耳。”白居易诗歌无论是在当时或是后世,影响是很大的,正是由于他用诗歌作武器,揭露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进步意义。他特地把自己诗歌创作中有关“美刺兴比”的篇章,编为《新乐府》一百五十首,称为“讽谕诗”,体现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成果。

  白居易以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说教为准则,说明他写“讽谕诗”是表达“兼济之志”,其目的还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他写“闲适诗”是表现“独善之义”,特别是贬谪江州之后,他在政治思想上由积极转入消极,写了大量的“闲适诗”。所谓“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人生观,正是反映他思想上的矛盾,也正是这种思想矛盾,使他的晚年创作走上消极颓放的道路。此外,本文在评价作家作品时,对陶渊明、李白等的诗歌创作的批评也有不当之处,这也是必须加以指出的。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白居易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8:169-182
梦里瞢腾说梦华。莺莺燕燕已天涯。蕉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来不见花。
梦里瞢(méng)(téng)¹说梦华²。莺(yīng)莺燕燕³已天涯。蕉(jiāo)中覆处应无鹿,汉上从来不见花。
译文:只能在恍惚的梦中重温昔日的繁华,莺莺燕燕都已经散走天涯。郑人藏于庙中的芭蕉叶下原本就没有鹿,周人在汉已也没有见过仙女散花。
注释:思佳客:词牌名,又名《思越人》《鹧鸪天》《醉梅花》等。双调,五十五字,前片四句三平韵,后片五句三平韵。¹瞢腾:糊里糊涂。²梦华:梦中的繁华,此指已经逝去的繁华。³莺莺燕燕:代指歌姬舞妓。
今古事,古今嗟。西湖流水响琵琶。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今古事,古今嗟(jiē)¹。西湖流水响琵琶。铜驼²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译文:古争朝代兴衰变迁,只能哀叹世事无常。西湖流水依旧潺潺,如弹奏的琵琶曲。西晋索靖手指洛阳宫门前的铜驼,感叹天下将要动乱。不要面对江南询问家乡故园的情况。
注释:¹嗟:慨叹、叹息。²铜驼:此代指皇宫和南宋王朝。魏晋时国都洛阳皇宫门外立有二铜驼。

  该词围绕临安(今杭州)、西湖来写。上片说临安盛日都成梦影。起着“梦里瞢腾”二句,引用二典。“梦华”引用《烈子》黄帝梦游华胥国的典故,“梦里梦瞢腾漫梦华”,昔目的盛景在《武林旧事》中历历在目,然而盛景不再,只能在梦中畅游昔日年华。一个“梦”字表现感慨之深,回思之痛。

  “莺燕”用苏轼“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述古令作诗》),这里代指歌姬舞妓,说往日的歌姬舞妓都已散表走天涯。次二句“蕉中覆处”,也引用二典。“蕉无鹿”。出自《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直中覆处应无鹿”言旧欢难再,旧况难现,如同蕉中寻鹿。“汉上花”用《韩诗外传》典,据载周人郑交甫在汉上遇二神女与之交谈,其言甚欢后神女解佩赠珠而去。郑喜不自禁,不料刚走数步,珠不见了,二女也不见踪影。”汉上从来不见花”与上句意同,指汉上本来无花。此二句对偶工整、意理深含,不管“蕉下无鹿”,还是汉上无花”,都说明书中所记临安的“梦华”,实质上就如同“痴梦”, “空华”。淡淡两句,情意无穷,感伤至深。

  下片以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又表达出作者对国仇家恨的痛楚。“今古事”三句,承接上片言古今兴衰,古今都难以摆脱,只能哀叹世事的无常,如西湖流水演奏的琵琶曲。又有人言“西湖流水雨琵琶”借用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是琵琶曲)指对古今兴衰,仍有人置若罔闻,如亡国之商女犹无恨,仍在演奏《后庭花》这样的艳词琵琶曲。此解亦有道理。“铜驼烟雨栖芳草,休向江南问故家。” 此句表明人世难料,不要问家乡变迁,人生巨变。

  全词情深意切,真情实感露诸笔端,是一首佳作。

参考资料:
1、 林力、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1756-1757页

jiā ·zhōucǎochuānglínjiùshì

zhāngyán sòngdài 

mèngméngténgshuōmènghuá yīngyīngyànyàntiān jiāozhōngchùyīng鹿 hànshàngcóngláijiànhuā 
jīnshì jīnjiē 西liúshuǐxiǎng tǒngtuóyānfāngcǎo xiūxiàngjiāngnánwènjiā 
并州有纥干者,好戏剧。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一日,纥干得一狐尾,缀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持斧欲斫之。纥干亟云:“吾非魅。”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杖逐之。纥干叩头谢:“我纥干也,第戏剧耳,何意专杀我?”
并州有纥(hé)干者,好¹戏剧。邑²传言有狐魅(mèi)³,人心惶(huáng)。一日,纥干得一狐尾,缀(zhuì)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持斧(fǔ)欲斫(zhuó)之。纥干亟(jí)云:“吾非魅。”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杖逐之。纥干叩头谢¹⁰:“我纥干也,第¹¹戏剧¹²耳,何意专杀我?”
译文: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有个叫纥干的人,喜欢开玩笑。当地传言有狐狸闹鬼,大家人心惶惶。一天,纥干得到一条狐狸尾巴,就缝在了衣服后面。他来到妻子身旁,侧身而坐,故意将狐狸尾巴露在外边。妻子见了,暗自怀疑他是狐狸精 ,于是悄悄操起斧头向他砍来。他急忙说:“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他。他磕头道歉说:“我是纥干,这只是一个玩笑,你们为什么一心要杀死我呢?”
注释:¹好:爱好,喜好。²邑:当地;县里。³狐魅:狐狸装鬼。魅:鬼。⁴惶:恐慌。为是。⁵缀:用针线缝。⁶之:代词,指代狐尾。⁷斫:砍。⁸亟:马上,立即。⁹走:奔跑。¹⁰谢:认错,道歉。¹¹第:只,仅仅。¹²戏剧:开玩笑。¹³耳:罢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