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事空王赋遂初,道心如水净涵虚。
欲事空王赋遂初,道心如水净涵虚。
归航更挟浮杯侣,轻橐惟装译贝书。
归航更挟浮杯侣,轻橐惟装译贝书。
带月携琴投野寺,乘风看竹访幽居。
带月携琴投野寺,乘风看竹访幽居。
秋蔬春茗供谈笑,谢客高情白社余。
秋蔬春茗供谈笑,谢客高情白社余。
彭年

彭年

(1505—1567)苏州府长洲人,字孔嘉,号隆池山樵。好学工书,有文名。与文徵明友善。家贫嗜酒,然除文字交外,不受升粟之馈,卒以贫困终。有《隆池山樵集》。 ▶ 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尊 一作:樽)
多情却似总无情¹,唯觉尊(zūn)²前笑不成。
译文: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
注释:¹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²尊:古代盛酒的器具。也作“樽”。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像无情;只觉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声。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着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致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像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深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了出来。“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案头蜡烛有心还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出版社.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34-36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10-811

zèngbiéèrshǒu ·èr

 tángdài 

duōqíngquèzǒngqíng wéijuézūnqiánxiāochéng  (zūnzuò zūn )
zhúyǒuxīnháibié rénchuílèidàotiānmíng 
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懒调红锦荐。
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jiàn)小屏山六扇¹。春愁凝思结眉心,绿绮(qǐ)²懒调红锦荐³
注释:¹小屏山六扇:画有山水的小屏风有六扇。²绿绮:古琴名。³红锦荐:以红色锦绣为席垫。
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镇长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话别情多声欲战,玉著痕留红粉面。镇长¹独立到黄昏,却怕良宵频梦见。
注释:¹镇长:常常很久地。镇,常。

  这首词写闺妇的春愁。

  上片以双燕来来去去起兴,引起闺妇的思绪。下片写她与情人别后的愁苦。结尾一句,别致有情。《栩庄漫记》说:“别愁无那,赖梦见以慰相思,而反云却怕良宵频梦见,是更进一层写法。”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译文:鲜花香满了庭院,引来比翼双飞穿梭来去的春燕。残红落花带寒入,垂帘不卷。晓起但见曲曲屏山一扇又一扇。
翠袖玉笙凄断。脉脉两蛾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翠袖玉笙(shēng)¹凄断。脉脉²两蛾(é)³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译文:挽翠袖,捧玉笙,吹出了远思的凄苦。深情的双眼望穿,解不开愁眉。郎行消息杳杳,不知今在何处。唯有梦中,一春长相遇。
注释:¹玉笙:饰玉的笙。亦用为笙之美称。²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³两蛾:双眉,双目。蛾,即娥眉。
这是一首春闺怀人之作。上片写景,落花飞燕,撩人愁思。下片抒情,玉笙凄断,脉脉含愁,郎君虽无消息,一春却长梦见。全词抒情委婉,思绪缠绵。辞彩绚丽,隽美多姿。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作人杰¹,死亦为鬼雄²
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注释:¹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²鬼雄: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至今思项羽¹,不肯过江东²
译文: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注释:¹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²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两句发调惊挺,掷地有声。“人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指张良、萧何和韩信等贤臣良将;“鬼雄”出自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高度凝练的诗句鲜明而响亮地唱出了李清照的人生价值观:为国捐躯,生死何惧!自先秦以来,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李清照的人生价值观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但是如果把这两句诗放置在女性文学的视野中,却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战争对于女性而言,其残酷之处在于她们无法像男性一样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只能是铁蹄下哀叹呻吟的承受者。然而在李清照的笔下,她所显现的自我形象却并不是一个等待挽救的弱者。她虽然不能亲临沙场,但也从未置身事外,她关心着时局,为深受压抑的抗金志士扼腕不平,又毫不掩饰对惜命逃跑的南宋君臣的轻蔑和愤怒。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即借咏史而讽世。项羽兵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舣船相待,劝他暂避江东,重振旗鼓,项羽却拒绝东渡,自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江边。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项羽暴露了作为军事领袖的诸多缺点,然而在其生命的最后关头,却显示了一个英雄的凛然无畏。在李清照看来,他无愧“人杰”“鬼雄”之称。而在当时金兵铁蹄长驱南下,宋朝君臣望风而逃的大背景下,项羽之“不肯过江东”更具有鲜明的批判性。以当时的形势而言,金兵是孤军深入,黄河南北的许多州郡有的尚在宋人之手,有的虽已被占,但金兵数量不多,立足未稳;在金兵的进攻下,太行山一带抗金的义军蜂起,威胁着金兵的后方;如果赵构能蓄志抗金,中原事是大有可为的。但赵构一开始就没有恢复国土保卫人民的愿望,带着臣僚仓皇南逃,喘息刚定,就在临安定都。举出项羽的不肯东渡,正是对怯懦畏葸、只顾逃命苟安的南宋君臣的辛辣讽刺。而对于赵明诚临危而遁的行为,一向光明磊落的李清照内心是有着诸多失望的,“人杰”“鬼雄”之语也当包含着对丈夫的劝诫和勉励。

  这首诗在字面上只是对千年前的英雄抒发感慨,但对时事沉痛悲愤的谴责之情却溢于言表。她正是在朝廷败逃的情势下被弄得家破人亡,更因此颠沛流离,尝尽人间艰辛。面对时局,她不得不兴起“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吕本中《兵乱后杂诗》)的怨愤。这种怨愤也正是当时千万蒙难人民共同的怨愤。因此,此诗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悲愤,还是广大百姓的心声。这样一首诗出自一位封建时代的女子之手是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著. 宋诗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852, 861-862.
2、 胡晓明主编. 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6:132-133.

xiàjué

qīngzhào sòngdài 

shēngdāngzuòrénjié wéiguǐxióng 
zhìjīnxiàng kěnguòjiāngdōng 
中原扰扰尚胡尘,坚坐江南懒问津。
中原扰扰尚胡尘,坚坐江南懒问津。
译文:中原战乱不堪,已沦为异族统治区。我却稳坐江南,懒得去过问这些国家大事。
漫读旧诗如昨梦,却疑往事是前身。
漫读旧诗如昨梦,却疑往事是前身。
译文:整日随意地读着旧日自已渴望恢复中原的诗句,却怀疑这些过去的事好像是在上辈子发生的。
子桑自了经时病,原宪长甘一味贫。
子桑¹自了经时病,原宪(xiàn)长甘一味贫。
译文:我像子桑一样明白生活清苦本就是命运使然,像原宪一样甘于贫穷。
注释:¹子桑:《庄子》中出现的人物,皆富有个性,生活清苦。原宪:孔子弟子,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
刺忍雪寒君莫病,土牛花胜已迎春。
刺忍雪寒君莫病¹,土牛²花胜³已迎春。
译文:虽然要忍受刺骨的寒冷但也不要沮丧,春耕即将开始,那美好的春花已经绽放,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这首诗的首联言国事紧张,而自己只能稳坐江南,表现其报国无门的忧愤。颔联写诗人的生活现状,以感慨前尘影事恍如隔世,抒发一种垂暮之情。颈联借典故抒情,以子桑和原宪两位古代寒士自喻。尾联劝人忍过寒天,春天即将到来,表达出对未来的信心。全诗紧扣题面,层层相生,一气贯注,颇见功力。

  首联即将强烈的情感爆发出来,上句说中原地区战乱不堪,沦为异族统治区,言国事之紧张。“尚”字道出了他深沉的忧国之心,凝聚了期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感情。次句一转,说自己稳坐江南,对中原的沦陷坐视不管,懒于问津,诗人在前后的反差中表达出强烈的爱憎。《论语·微子》载孔子使子路向人打听渡口所在(即问津),受到隐者的讥讽:天下滔滔,不如从避世之士,忘情世事。次句的懒问世事与首句的忧国忧民之间有一个极大的落差。既然心忧国事,自当宵衣旰食,勤于政务,而诗人却颓然自放,大有撒手而去之意。通过这一转折正是要深—层地表现其报国无门的忧愤。他之疏懒实是出于无奈的举动,是投降派排挤的结果,但是这一切都掩盖在超然放达的外表下,需经咀嚼才能品味。

  颔联写诗人的生活现状,以感慨前尘影事恍如隔世,抒发了一种垂暮之情,极言自己被排挤时日之久。此处也不是泛泛的迟暮之慨,是有深意存焉。诗人以诗文名家,在两宋之交卓然自立,但也因此而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坎坷曲折。他在绍圣年间因元祐党事被免官,南渡后又屡因文章得罪。往事如梦似烟,看似超脱,实则是难以忘却的。

  颈联借典故抒情,以两位古代寒士自喻。子桑在霖雨十日后若歌若哭,明白了让他贫困的是命运,自己也如原宪一般甘于贫穷,表达了安贫乐道、自甘淡泊之志。“自”字与“长”字更突出了他的风骨品节。

  尾联在情绪上陡升波澜,虽则天寒雪冷,但劝人一定要忍住这一时,因为春耕将近,春天即将到来,终将能顶过严寒,迎来春天,此联既照应题目立春,又一语双关,一扫前文颓气,表达出作者对未来的信心。

参考资料:
1、 杜志建主编.2020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卷汇编·语文.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9:答案11页
2、 徐娥.吕本中诗论及诗歌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42-4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