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气正凄紧,窅然烟磬过。岸虫辛语草,山鬼啸披萝。
夕气正凄紧,窅然烟磬过。岸虫辛语草,山鬼啸披萝。
月近寒无际,松坚秀不磨。古人随意接,予好亦无颇。
月近寒无际,松坚秀不磨。古人随意接,予好亦无颇。
彭年

彭年

(1505—1567)苏州府长洲人,字孔嘉,号隆池山樵。好学工书,有文名。与文徵明友善。家贫嗜酒,然除文字交外,不受升粟之馈,卒以贫困终。有《隆池山樵集》。 ▶ 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mì)孙仲谋处¹。舞榭(xiè)歌台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³,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早已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复存在了。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里是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注释:¹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²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³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引伸为普通、平常。巷、陌,这里都指街道。⁴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元嘉¹草草²,封狼居胥(xū)³,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ì)(lí)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的结果。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当年扬州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鼎盛,乌鸦啄食着祭品,祭祀时擂响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注释:¹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²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³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⁴赢得:剩得,落得。⁵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⁶佛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拓跋焘在打败南朝刘宋王玄谟军队后,追至长江北岸,在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⁷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⁸社鼓:祭祀时的鼓声。⁹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辛弃疾之词,风格豪放,气势雄浑,境界开阔,已成为不刊之论,是学者所共识的,但论及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时,众人皆推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殊不妥。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仲谋,即指三国时代吴国国主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雄豪杰。辛弃疾对孙权很是佩服。在其另一首词作《南乡子》中,他就以万分钦佩的口吻赞扬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正如明代杨慎所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江河不改,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换、物是人非了。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燕、后秦时,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有气吞万里之势。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刘裕的居所,也沦落为毫不起眼的“斜阳草树”与“寻常巷陌”,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与气势了.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刘裕,刘裕先祖随晋室南渡,世居京口,当年北伐南下。在上半阕中,作者由京口这一历史名城联想到与京口有关的历史英雄孙权与刘裕,以此顺势写来,自然流畅,含蓄蕴藉,共蕴含了三层意思:一、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给作者带来的无限怅惘的感受:时间一如滔滔长逝的流水,不禁抺去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当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芜的“斜阳草树”而已。二、由于世无英雄,奸臣当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经英雄辈出的锦绣江山痛落敌手,中原人民沦为异国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复故国的希望。此情此景,无不激起作者心中翻江倒海般的丧权辱国之痛。三、把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困顿与历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们的追慕与缅怀,羡慕他们都能够大展才华、建功立业,而自己却屡被贬谪,遭遇坎坷,抒发了自己怀才而不能施展、有壮志难以实现的无奈心境。悲凉之感、怅惘之情,溢于言表,为全篇奠定了沉郁苍凉的情感基调。这三层意思,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感情饱满而真挚,情绪热烈而低沉,完美地勾画了一个忧国忧民、急于收复故地却又屡遭排挤的爱国志士的形象。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为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谟北伐拓拔氏,由于准备不足,又贪功冒进,大败而归,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焘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欲渡长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于借古喻今,警告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但韩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仓促出战,直接导致了开禧二年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的宋金议和。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在此,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向切近的自身,开始追忆住事,回顾自己一生。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开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绝。而作者虽一直极力主战,并为收复故国不畏艰难,戎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机会不来,于是心中自有一腔无从说起的悲愤。

  下三句中的“回首”应接上句,由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以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非是辛弃疾的缺点,这首词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458-1465
2、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608-1612

yǒng ·jīngkǒuběitínghuái怀

xīn sòngdài 

qiānjiāngshān yīngxióngsūnzhòngmóuchù xiètái fēngliúzǒngbèi fēngchuī xiéyángcǎoshù xúnchángxiàng réndàocéngzhù xiǎngdāngnián jīntiě tūnwàn 
yuánjiācǎocǎo fēngláng yíngcānghuángběi shísānnián wàngzhōngyóu fēnghuǒyángzhōu kānhuíshǒu xià piànshénshè píngshuíwèn liánlǎo shàngnéngfànfǒu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深居俯夹城¹,春去夏犹清。
译文: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
注释:¹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天意怜幽草¹,人间重晚晴。
译文: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
注释:¹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¹添意阁²(jiǒng)³,微注小窗明。
译文:久雨晚晴,楼阁之上凭意览眺,视线更为遥远。夕阳的余晖低透小窗,闪现一线光明。
注释:¹并:更。²意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³迥:意远。⁴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越鸟¹(cháo)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体态格外轻盈。
注释:¹越鸟:南方的鸟。

  细腻的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的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有所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功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首联是说,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是说从时间、地点两方面把诗题具体化了。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颔联是说,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初夏多雨,岭南更是这样(此时诗人在在桂林郑亚幕府供职)。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这种景象和感受,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的景象,也不作琐细的刻画,而是偏偏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然生出“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这普通的小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的从幽草身上发现了自己。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的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晩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颈联是说,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张弛有致,不平板,不单调。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住的楼阁)。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余晖还是给人带来了喜悦和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尾联是说,越鸟的窝巢已经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末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这是登高远眺所见。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的意味。如果说“幽草”是诗人低微艰难身世的象征,那么,“越鸟”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这里要交代一下作者入桂幕前后的一些情况。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源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和排挤。宣宗继位,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时免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正因为这样,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干巢之感。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李翰.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83-85
2、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86-87

wǎnqíng

shāngyǐn tángdài 

shēnjiāchéng chūnxiàyóuqīng 
tiānliányōucǎo rénjiānzhòngwǎnqíng 
bìngtiāngāojiǒng wēizhùxiǎochuāngmíng 
yuèniǎocháogānhòu guīfēigèngqīng 
霜树重重青嶂小,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霜树重重青嶂¹小,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miǎo)²。九日³黄花才过了,一在聊慰秋容老。
译文:霜树重重叠叠远山显得越来越小,流动的云团高高的楼阁仿佛就在林梢之上,九月九日重阳节刚刚过去。一杯菊花酒聊以自慰衰老的容颜。
注释:¹青嶂:青山。²杪:一般指树枝的细梢。³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⁴黄花:菊花。
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
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¹,却爱东山²好。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lán)³望断西河道。
译文:翠绿山色若有若无就像淡扫的眉黛。而今虽在西山却喜爱归隐东山。流水连天夕阳横照于水里,酒尽高楼眺望那通往家乡的西河道风光。
注释:¹西山:疑即金中都燕京之西山。²东山:暗用谢安隐居东山典故。³酒阑:酒宴将尽。⁴西河:春秋卫地。今河南浚县、滑县一带。

  这首词写重阳节后,登高饮酒,面对深秋傍晚的景色,排遣思乡怀人的愁怀。“九日黄花”,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饮酒赏菊的季节。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风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赵可这首词中说“九日黄花才过了”,重阳节才过,却又登高饮酒,作者说是“一尊聊慰秋容老”,似乎是为了抚慰秋光。但从词的收尾句“酒阑望断西河道”,却透露了作者的真实心理,实际上是为了排遣思乡怀人的苦闷。作者因重阳节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似乎还萦绕心头,只不过不愿明白对人道出罢了。

  这首词的在艺术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写景的技巧。整首词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深秋山水图,层次井然。上片写自己的所在的西山,有近景:“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有中景:“霜树重重青嶂小”。下片写由西山望东山,是远景:“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并且写到西山之间的河流:“流水极天横晚照”。通过多层次的描写,展现了晚秋山水的全景。而这些景物画面的转换和衔接又很巧妙,是一位身在高处的人的观察所见,使读者想到好像一架摄影机从高处移动着镜头,从西山的全景移到山巅的高栋飞云,又转到远处的东山,山下的流水、道路。“青嶂小”,正是从高处所见;“翠色有无”,则是遥望所及,都是从一个中心视点出发拍摄的镜头。词中对整个画面的设色,以素朴的淡色调为主,从平淡中又透出一种丰富;重重霜树的黄叶与白霜,远山似有若无、如蛾眉淡扫一般的浅浅的翠色,流水的青碧和晚照的红色,相映相衬,显示出“秋容”虽老,但却富有特殊的美感。在这种背景之下,词人抒写出一种若隐若现的乡思,使全词形成了一种高旷中略带沉郁的格调。

fèng··shuāngshùzhòngzhòngqīngzhàngxiǎo--zhào

shuāngshùzhòngzhòngqīngzhàngxiǎogāodòngfēiyúnzhèngzàishuānglínmiǎojiǔhuánghuācáiguòlezūnliáowèiqiūrónglǎo

cuìyǒuméidànsǎoshēnzài西shānquèàidōngshānhǎoliúshuǐtiānhéngwǎnzhàojiǔlánwàngduàn西dào

须如猬毛磔,面如紫石棱。
须如猬(wèi)毛磔(zhé)¹,面如紫石棱²
译文:胡须像刺猬的刺一样张开,面孔像紫石一般瘦劲。
注释:胡无人: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列于《相和歌辞》,题为”胡无人行“。南朝梁王僧虔《技录》中有《胡无人行》。¹磔(zhé),直立张开的样子。²棱,瘦劲之貌。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¹立可乘。
译文:大丈夫驰骋疆场,转战万里不在话下;犹如飞龙升天,猛虎下山,风云际会,马上夫以立功彪炳。
注释:¹风云之会:《易·系辞》:“云从龙,风从虎。”后世因以龙虎与风云相际会,比喻人遇良机贤主。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蹋黄河冰。
追奔¹露宿²青海月,夺城夜蹋³黄河冰。
译文:追逐逃跑的敌人,月夜在青海头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坚冰。
注释:¹追奔:追逐奔逃的敌人。²露宿:在室外或野外住宿。³蹋:同“踏”。
铁衣度碛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铁衣¹度碛(qì)²雨飒(sà)³,战鼓上陇(lǒng)雷凭凭
译文:穿着铁衣,在沙石中行军,声如飒飒风雨;战斗在陇上,战鼓敲响,如雷声凭凭。
注释:¹铁衣:古代战士用铁片制成的战衣。²碛:沙石堆积之地。³雨飒飒:形容铁甲摩擦及行走沙石中的声响。⁴陇:陇山,在甘肃、陕西交界处。⁵凭凭:雷声。形容鼓声响亮。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三更穷虏(lǔ)¹送降款²,天明积甲如丘陵³
译文:半夜三更,穷途末路的敌寇被迫送上了降表;到天亮时,缴获的衣甲,堆积得如同山陵。
注释:¹穷虏:穷途末路的敌寇。²降款:投降的文书。³丘陵:比喻高大或多。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中华¹初识汗血马²,东夷³再贡霜毛鹰
译文:中国人初次见到敌人进贡的汗血宝马,东方的夷狄,再次献上了洁白的老鹰。
注释:¹中华:指中原。²汗血马:大宛名马,汗出如血红,日行千里。汉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西域,斩大宛王,得汗血马归。³东夷:古代对我国中原以东各族的统称。⁴霜毛鹰:羽毛雪白的鹰。唐新罗、扶余国曾贡白鹰。
群阴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
群阴¹伏,太阳升;胡无人,宋中兴。
译文:所有的敌人都已震慑拜服,中华的声威如太阳般东升。
注释:¹群阴:各方敌人。
丈夫报主有如此,笑人白首篷窗灯。
丈夫报主¹有如此,笑人白首篷窗灯。
译文:胡虏再没人敢于顽抗,大宋的国势终于复兴。大丈夫报效祖国就应该如此,夫笑穷书生老死蓬窗,一事无成。
注释:¹报主:报答皇上、国家。

  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他心目中的抗金杀敌、气吞云汉的英雄。诗中先写英雄的外貌与志向,展现英雄叱咤风云的气概;再写英雄与金人作战的情景,表达了这位英雄的勇敢;最后写敌人投降,讴歌胜利,是对英雄的赞赏,也是自我表白。诗长短间用,节奏高昂,用语毫无雕琢,始终贯串着“气夫吞匈奴”般的豪壮。

  诗用乐府旧题,首先便在题“胡无人”上做文章。要使“胡无人”,就必须宋有人,所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他心目中的抗金杀敌、气吞云汉的英雄。这一想象,正是他一向感叹的“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的表现。

  开头四句,写这位英雄的外貌与志向。诗描绘他胡须如同刺猬刺一样直竖,面如紫石,刚毅强健,直接把他叱咤风云的气概展示出来。值得注意的是,陆游在这里是借用了桓温的形象,而桓温是晋朝北伐的英雄,由此夫见诗人所塑造的英雄所包含的寄托。接着,诗把英雄的大志与时运相结合,说他志在立功异域,驰骋万里,又逢国家多事,君王求贤,所以立时际会风云,大展身手。这样一起,雄健排挞,为下文铺叙打好了基础。

  “追奔露宿”以下四句,写这位英雄与金人作战的情景。诗写他在万里青海头,月夜追逐敌人,踏着黄河坚冰,夺取敌人的城市,身穿铁甲,不管风吹雨打,奋勇战斗,与敌对垒,战鼓如雷。诗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战争片段,凝练地表达了这位英雄的勇敢,把场面描绘得高昂激烈。读这些诗句,不由使人想起唐人的边塞诗,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卢纶《塞下曲六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陆游诗中所写的战斗场面,与唐人这些边塞诗十分接近,而在诗意上更具有积极的意义,杀气腾出纸上。

  “三更穷虏”以下六句,写敌人投降,讴歌胜利。诗从各方面来反映战争的结果———敌人送降表、缴获衣甲堆积如山,汗血马、霜毛鹰入贡,诗以热情洋溢的笔墨予以一一拈出,充满了喜悦之情。随后,诗转入赞叹,说宋朝如同太阳,扫除了阴翳,胡无人,宋中兴,写得十分酣畅。这样,逼出了总的议论:大丈夫就应该这样,为国立功,永垂青史,不能白首蓬窗,一事无成。末两句是对英雄的赞赏,也是自我表白。陆游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希望驰骋疆场,手刃敌寇,也无时无刻不为自己没有立功的机会而悲慨失望。因此,诗中所写的理想化的英雄,实际上正是陆游在把自己理想化,企图通过理想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得到暂时的满足。

  诗长短间用,节奏高昂,用语毫无雕琢,始终贯串着“气夫吞匈奴”(《三江舟中大醉作》)般的豪壮,这就是陆游“六十年间万首诗”的主旋律。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939-941页
2、 陆游 . 陆游经典作品选 .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版 : 第156页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妾本¹钱塘江²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xián)将春色去,纱管几阵黄梅雨³
译文:我的家就在繁华的钱塘江畔,花开花落,任凭岁月流逝。而今燕子又要把美好的春光带走了,在这黄昏时节,纱管外下起了一阵潇潇细雨。
注释:¹本:原,原本。²钱塘江:古称浙,最早见名于《山海经》,因流经古钱塘县(今杭州)而得名。³黄梅雨:长江中下游流域春末夏初黄梅季节下的雨,也叫“梅雨”、“霉雨”。此指绵绵细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斜插犀(xī)¹云半吐,檀(tán)²轻敲,唱彻黄金缕³。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译文:犀梳斜插在头上,头发半垂鬓边,敲响檀板,唱着清丽的歌曲。抬眼望高空白云,不知它漂泊何处,梦醒后只见皎洁的明月从春江江畔冉冉升起。
注释:¹犀梳:犀牛角做成的梳子。²檀板:即拍板。³黄金缕:《黄金缕》,即《蝶恋花》调的别名,以冯延巳《蝶恋花》词中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而得名。⁴行云:指情人。⁵南浦:泛指离别地点。

  此词以优美的意境和音韵,描写钱塘江畔歌妓的生活。上片以女子口吻出之,写梦中女子所歌,下片追忆梦中情景,抒写对远别情人刻骨的相思。

  上片是梦中女子所歌,故以女子口吻出之。首句“妾本钱塘江上住”,写女子自道所居,看似平平,实在颇堪玩味。北宋时杭州已是繁华都会,多酒楼妓馆,朝歌暮弦,摇荡心目。句中已暗示这位女子的身份。紧接“花落”二语,已含深怨。岁岁芳春,花开花落,更惋伤那美好的华年如水般流逝。这本是旧诗词中的常语,可是这里加上“不管”二字,所感尤大。等闲开落,何其无情,全不管人们的伤春心事,那就更加深了身世的悲感了。这位家在钱塘江上住的女郎,也许是司马旧日的情侣,作者托诸梦寐,以寄相思相别之情。前三句写一位风尘女子,感年光易逝,世事无常,想必也厌倦了歌妓生涯,而又苦于无法从中摆脱出来吧。“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写残春风物,补足“流年度”之意。燕子衔着沾满落花的香泥筑巢,仿佛也把美好的春光都衔去了。“衔”字语意双关,有很强的表现力。燕子归来,行人未返,又正是恼人的黄梅时节,不时听到几阵敲窗的雨声,楼中人孤独的情怀可想而知了。黄梅雨,是江南暮春的景物,蒙蒙一片,日夜飘洒,恰与在纱窗下凝思的歌女凄苦的内心世界相称。

  下片写词人追忆“梦中”情景,实际上是写对远别的情人刻骨的相思。“斜插”句,描写歌女的发式:半圆形的犀角梳子,斜插在鬓云边,仿佛像明月从乌云中半吐出来。句意与毛熙震《浣溪沙》词“象梳欹鬓月生云”同。女子的装饰,给词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轻轻地敲着檀板按拍,唱一曲幽怨的《黄金缕》。《春渚纪闻》载,梦中女子歌“妾本”五句,司马爱其词,因询曲名,女子答是《黄金缕》。唐代有流行歌曲《金缕衣》,当时名妓杜秋娘曾经唱过它:“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象征着青春,象征着欢爱。歌曲的主题是劝人及时行乐,不要辜负了大好时光。梦中女子唱《黄金缕》,大概也是这个用意。联系起上片“花落”二语,益见其怨恨之深。情人远别,负却华年,花谢春归,使人满怀幽怨。

  “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全词至此,作一大顿挫。写词人梦醒后的感怀。“行云”,用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暗示女子的歌妓身份,也写她的行踪漂流不定,难以寻觅。“南浦”,因用为离别之典。两句写梦回之后,女子的芳踪已杳,只见到明月在南浦上悄悄升起。这里的“梦回”,也意味着前尘如梦,那一段恋爱生活再也不可复得了。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15

huángjīn··qièběnqiántángjiāngshàngzhù--yǒu

qièběnqiántángjiāngshàngzhùhuāluòhuākāiguǎnliúniányànzixiánjiāngchūnshāchuāngzhènhuángméi

xiéchāshūyúnbàntánbǎnqīngqiāochàngchèhuángjīnwàngduànxíngyúnchùmènghuímíngyuèshēngn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