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雨初歇,溪水夜来长。幽禽知我閒,飞下复飞上。
山中雨初歇,溪水夜来长。幽禽知我閒,飞下复飞上。
史鉴

史鉴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3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¹
译文:大家都是独善其身,只会谋划自己的利益,误国的又岂止秦桧一人。
注释:¹一秦:指秦桧。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不望夷吾¹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译文:在江左出现管仲那样的贤相让国家重新强大起来看来是没希望了,甚至连在江边新亭望着北方的失地相对而泣的人也都没有了。
注释:¹夷吾:管仲。新亭:《世说新语》载“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zhuīgǎnwǎngshì--yóu

zhūgōngtànshànmóushēnguódāngshíqín

wàngchūjiāngzuǒxīntíngduìrén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译文:凄冷的夜雨打幽窗不堪细听,挑亮灯火无聊地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人间亦有¹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译文:人间也有比我更痴情的人儿,难道伤心的只有我小青一个吗!
注释:¹亦有:也有。亦,也。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
译文:秋露如透明的白玉,团团落在庭院的绿树上。
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
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¹
译文:我外出时忽然看见了它,悲叹秋寒来早,岁月匆匆。
注释:促¹:急促。
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人生鸟过目,胡乃¹自结束²
译文:人生就像是飞鸟过目一样的短暂,何苦要自己拘束自己呢?
注释:¹胡乃:为何。²结束:约束。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
译文:齐景公是何等之愚,竟在牛山上大放悲声。
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物苦不知足,得陇¹又望蜀²
译文:人苦于太不知足,得陇地之后又想得到蜀国。
注释:¹陇:今甘肃一带。²蜀:今四川一带。
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译文:人心就像波澜一样反复不定,就像是世间的小路一样弯弯曲曲。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译文:不如及时行乐,三万六千日当夜夜秉烛夜游。
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苍藓(xiǎn)¹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
译文:画面中一块古老的石头上长满青苔,它那一片坚贞的内质,在画上充分表现了出来。
注释:¹藓:青苔。
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
那知忽遇非常用¹,不把分铢(zhū)²补上天。
译文:忽然遇上女娲炼石补天,哪里知道分铢不能得用?
注释:¹非常用:指补天的用处。²分铢:一分一铢,形容非常少。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刘商,诗人兼画家。他本人爱画松石树木。这幅题诗的画,也许就是刘商本人的创作。根据诗作的内容,作者是用这一诗一画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施展的悲愤。

  开头两句写画石本身,相当于一般抒情诗中的写景。“苍藓千年”与“坚贞一片”是“千年苍藓”与“一片坚贞”的倒文。这两句的大意是:一块古老的长满了青苔的石头出现在画面上,它那一片坚贞的内质,通过画上的设色充分表现了出来。既赞石,又赞画,亦即自赞。神完气足,犹如累巨石于高冈,为下文的反跌蓄势。

  前两句借画说石,后两句便只就“石”生发。它没有顺着上文说下去,却以“那知”二字拗转笔意。“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感叹突如其来,如石破天惊,出人意表。就“石”来说,其“非常之用”,即不同寻常的用途,便是“补天”了。“补天”,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淮南子》、《列子》中都有记载。据说在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缺口,造成了很大的灾难。于是,有一个名叫女娲的神炼制出五色石,补好了天上的缺口。因此后代诗人常把炼石补天作为整顿乾坤、挽回颓势的非常之举。而作者却生感叹:遇此“补天”机会,却分铢不能得用,如杜甫所谓“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短歌行赠王郎司直》)者,谁为其人呢?两句借天上映喻人间,借石头比拟自身。上下两联一起一跌,相反相成,构成一幅完整的贞士不遇图,完足作者本意。

  《画石》一诗,明写处画是宾,石是主;暗喻处则石是宾,人是主;天上是宾,人间是主。章法井然,余地宽阔,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45页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
花隔铜壶¹,露晞(xī)金掌²,都门十二³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miǎo)。烟轻昼永,引莺(zhuàn)上林,鱼游灵沼¹⁰。巷陌¹¹乍晴¹²,香尘¹³染惹,垂杨芳草。
译文:花草遮掩了漏壶,承露盘上的露水已被晒干,京城已是清晨时分。这里风光烂漫,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这时的烟雾变轻很容易就消散,昼长夜短,引来黄莺唱响汴京园林,鱼儿在水塘中嬉游。天气刚刚晴朗起来,京城的街道上香尘飘落到两边的垂杨芳草。
注释:满朝欢:词牌名,共有两种体式,一体为双调一百零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另一体为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此首《满朝欢·花隔铜壶》为第一体。¹铜壶:即漏壶,古时用来计时的器物。²露晞金掌:承露盘上的露水已经晒干了。晞,晒干。金掌,承露盘,用以承接露水的铜盘。汉武帝时为了祭奠太乙真人,供奉神灵,修建了通天台,上有承露盘,用来承接仙人玉杯的露水。³都门十二:京城的十二座城门,这里用来指代京城。⁴清晓:清晨太阳上山时分。⁵偏爱春杪:偏偏就特别喜欢春末夏初的时节。春杪,即春末,春夏两季之交的时候。⁶昼永:昼长夜短。⁷引莺:引来黄莺。⁸啭:鸟叫的声音。⁹上林:即上林苑,始建于汉代,后又经汉武帝修葺扩建,成为皇帝春秋打猎的专用场所,这里用来指代宋都汴京的园林。¹⁰灵沼:水塘的美称。¹¹巷陌:大街小巷,这里专指京城的街道。¹²乍晴:天气刚刚晴朗起来,此处意在强调天气晴朗,并不是说在此之前都是阴天。¹³香尘:指女子走路带起的尘土。女子涂脂抹粉,香气扑面,以至于走路时带起的尘土也散发着芳香。
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因念秦楼¹彩凤²,楚观³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fēi)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
译文:思念秦楼楚观的彩凤和朝云,以往曾沉迷于她们的歌笑。分别已数年,偶然忆起昔日的盟誓重回故地。物是人非,她们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只看见朱扉悄悄关闭,整日默默伫立门前,得到的只是凄楚和惆怅。
注释:¹秦楼:妓院的美称。²彩凤:人名。³楚观:即楚馆,也是妓院的一种称呼。⁴朝云:人名,另一位妓女的名字。⁵人面桃花,未知何处:物是人非,彩凤和朝云早已不在当初的青楼了。人面桃花,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用以指代美人好景。⁶尽日:整整一天,从早到晩。⁷凄凉怀抱:凄楚和惆怅的心情。

  这是一首相思词,是一首感春怀人之作,主要描写词人对两位红颜知己的思念之情。词人寓居他乡后在春日重返京城,因为思念以往青楼的两位情人,便前往探望叙旧,谁知寻人不遇,两位红颜知己不知为何搬离了住处,已经杳无音信了。词人心中的怅惘和凄凉无以言表,只好写下这首词,以抒发感怀。

  词的上片描绘了京都的明媚春光,笔调活泼灵动。词由写景起笔。“花隔铜壶,露晞金掌”二句描绘了鲜花盛开、露水初干的晨景。“都门十二清晓”总束前两句,并交代了特定的地点、时间和人物感受。以暮春晨光抒发诗人了对美景的热爱以及愉快的心情。

  词的片转而写对昔日两位红颜知己的相思,“思念”二字承上启下,词意由春景转为感春怀人。“秦楼彩风”、“楚观朝云”点出了所思之人,“往昔曾迷歌笑”则写出了自己沉浸在妓家酒寮的浪荡生涯。一个“迷”字,用笔略无含蓄,与其说是在忆旧,不如说是怀念与歌妓们欢聚的美好时光。惟其如此,也才有下面的两句:“别来岁久,偶忆欢盟重到。”读至此,也许有人会说柳永格调不高,也许有人觉得柳永愿望卑微。柳永作为一性情中人,现实生活没有给他回馈,与歌妓的那份感情与回忆固然美好,但一切都已逝去。“人面桃花”句就是借唐崔护清明访女子不见,题诗门扉的典故,表达了桃花依旧,未知人在何处的寂寞、感伤。“桃花”回应上片的春景,似实而虚,似虚而实,用典而不着痕迹。煞拍二句,感情又进一层,“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传达出诗人的孤独、无奈、绝望。词尾以“凄凉怀抱”结束全词,耐人寻味:词人是为美景不常在以及年华逝去而伤怀,或许也因联想到自己飘零江湖、客居他乡而更觉失意怅然,顿觉人生苍凉,自感身世凄凉。

  这首词的叙事风格直接简单,是柳永惯用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学色彩,但文字却清新雅致,耐人寻味,并无浅薄之气,此词前半写媚人的春光,笔调轻灵;后半因感春而怀人,笔调渐渐凝重,尤其“人面桃花”数句情真意浓,有无限的感伤和绝望,极动人。

参考资料:
1、 (宋)枊永,(宋)李清照著,古代名诗 名词 名句 精编 下,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06,第39-43页
2、 顾之京,姚守梅,耿小博编著,柳永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5.01,第61-62页

mǎncháohuān··huātóng--liǔyǒng

huātóngjīnzhǎngdōuménshíèrqīngxiǎofēngguānglànmànpiānàichūnmiǎoyānqīngzhòuyǒngyǐnyīngzhuànshànglínyóulíngzhǎoxiàngzhàqíngxiāngchénrǎnchuíyángfāngcǎo

yīnniànqínlóucǎifèngchǔguāncháoyúnwǎngcéngxiàobiéláisuìjiǔǒuhuānméngzhòngdàorénmiàntáohuāwèizhīchùdànyǎnzhūfēiqiāoqiāojǐnzhùyányíngliáng怀huáib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