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家住鸳湖,花容映雪肤。深闺不能闭,一朝嫁金夫。
妾家住鸳湖,花容映雪肤。深闺不能闭,一朝嫁金夫。
金夫内宠非一人,众中最爱惟妾身。并马章台光照路,同舟兰浦影摇春。
金夫内宠非一人,众中最爱惟妾身。并马章台光照路,同舟兰浦影摇春。
春光可惜不长久,昨日红颜今白首。金夫一夕梦不醒,零落残妆犹在手。
春光可惜不长久,昨日红颜今白首。金夫一夕梦不醒,零落残妆犹在手。
云情雨性难自持,画眉再受他人绥。娇儿幼女弃若遗,望母嗷嗷泣路岐。
云情雨性难自持,画眉再受他人绥。娇儿幼女弃若遗,望母嗷嗷泣路岐。
泣路岐,母不来。行人见之相为悲,地下金夫知不知。
泣路岐,母不来。行人见之相为悲,地下金夫知不知。
史鉴

史鉴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3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古庙¹依青嶂(zhàng)²,行宫³(zhěn)碧流。水声山色锁妆(zhuāng)。往事思悠悠。
译文:神女的祠庙依傍着十二峰,楚王的细腰宫依旧枕着碧绿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岚环绕着昔日宫妃的寝楼,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万千。
注释:¹古庙:指巫山脚下供奉神女的祠庙。²青嶂:即十二峰。嶂:形势高险象屏障的山峰。³行宫:京城以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此处指楚细腰宫遗址。⁴枕碧流:意为行宫临水而建。⁵妆楼:寝楼,指细腰宫中宫妃所居。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云雨¹朝还暮,烟花²春复秋。啼(tí)(yuán)³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译文:巫山从早到晚雨迷云轻,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声声传向孤舟,远行的旅客自有许多忧愁。
注释:¹云雨:指宋玉《高唐赋序》楚怀王梦中幽会巫山神女之事。²烟花:泛指自然界艳丽的景物。³啼猿:巫峡多猿,猿声凄厉如啼。

  这是一首咏史词。该词通过描写古庙青嶂,行宫妆楼等景色,流露出词人对自然永恒而人世无常的感慨。

  《巫山一段云》,当和《巫山女》、《高唐云》一样,受宋玉《高唐赋》的启示而咏巫山神女的故事。《教坊记·曲名》已予著录,足见早在盛唐就已流行于世。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李珣《巫山一段云》词二首下,注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女冠子》则述道情,《河渎神》则咏祠庙,大概不失本题之意,尔后渐变,去题远矣。如此二词,实唐人本来词体如此。”这首歌辞缘题发挥,保留了早期词的特色。

  起拍“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古庙,指巫山下供奉神女的祠庙。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祝史(道观主事)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行宫,犹离宫,帝王出京临幸的宫室。这里指楚灵王所筑细腰宫遗址。《入蜀记》卷六:“早抵巫山县,……游楚故离宫,俗谓之细腰宫。有一池,亦当时宫中燕游之地,今堙没略尽矣。三面皆荒山,南望江山奇丽。”从舟中远望过去,仿佛神女祠偎依有如屏嶂的山峦,行宫以碧水为枕藉。古庙、行宫、山、水这些景点,一经词人用“依”、“枕”二字加以连缀,便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

  接着,用“水声山色锁妆楼”句。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了“妆楼”。妆楼,指细腰宫里宫妃的寝殿,位于山水环抱之中。以少总多。这里着一“锁”字,给人以幽闭的印象,由此也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生活在这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的宫妃孤寂难耐的心境;复以“往事思悠悠”收束上片,逗人遐想。

  下片写舟中所感。开言紧承“往事思悠悠”写到“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云雨”、“烟花”既以自然之景喻岁月无情,匆匆流逝。又暗示昔日云雨之梦,烟花之景与时俱逝。语意双关,愁思萦绕。词人联想,无论是神女还是宫妃,朝去暮来,春秋交替,总会引起孤寂难耐之感。结句“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词人抒写自己的感受:行客至此,不必猿啼已自多愁,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意境悠远凄迷,情思低回留连。

  全词表现出岁月流逝,世事变幻和“行客自多愁”的个人身世之感,将吊古与伤今结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挚的感情、曲折蕴藉的笔调抒发出深沉的今昔兴亡之感,完全摆脱了缠绵悱恻的“儿女之情”。

参考资料:
1、 高锋.花间词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139页
2、 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1版:95-96页
3、 高光复.唐五代词:天地出版社,1997:210页

shānduànyún··miàoqīngzhàng--xún

miàoqīngzhàngxínggōngzhěnliúshuǐshēngshānsuǒzhuānglóuwǎngshìyōuyōu

yúncháoháiyānhuāchūnqiūyuánjìnzhōuxíngduōchóu

人有置瓯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其人方去之,适有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尔何故败我瓯?”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市人多右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而去。噫!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持瓯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瓯易其不全瓯。事之变如此,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
人有置¹(ōu)²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³。其人方去之,适有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尔何故败我瓯?”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市人多右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而去。噫!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持瓯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瓯易其不全瓯。事之变如此,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
译文:有个人将一个盆放在路边,(那人不小心)倒向一边,(盆)坠落在地上,盆已经摔破了。那人正准备离开,恰巧有个人也拿着盆经过这里,那人急忙抓住拿着盆(经过)的人,并且质问他说:“你为什么打破我的盆?”于是夺过他手里的盆子,却把(自己刚刚摔破的)那个盆给他。集市上的人大多偏袒那个先摔破盆的人,拿着盆的人竟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最终蒙冤离开了。唉!先摔破盆的那个人如果见不到(拿着盆子的)人来,早就离开了。拿着盆子经过的人不幸碰到了他,竟然被迫拿他完好无损的盆子换了摔破了的盆子。事情的变化就是如此难以捉摸啊,而那些集市上的人也丧失掉了他们善良真诚的的本心啊!
注释:¹置:放置。²瓯:盆盂一类的瓦器。³败:打坏,打破。⁴适:适逢、恰好。⁵亟:急切。用法同“亟待解决”。⁶以:把。⁷右:偏袒。⁸不能直:指不能得到公正的解决。⁹向:如果。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jiàn)¹年年往复回。
译文:两条河流默默无声而缠绵地流过成都城,我每年都要追随朋友为他们饯行,然后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回去。
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礼数揖中台。
只道歌谣迎半刺,徒闻¹礼数揖(yī)中台。
译文:想当初你初到任所,本以为你会高调地接受人们的夹道欢迎,却只听说你去中书省悄然赴任。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黄莺急啭春风尽,斑马长嘶落景催。
译文:(你的低调为人令人钦佩) 黄莺急切地鸣叫,春风已停,已是春末,你的坐骑长嘶,夕阳急急西坠似在催你启程。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yè)(yuán)来。
译文:在这离别之时请你不要悲伤,希望将来你能 在政绩考核中位居优等,然后能够重返京城。

zèngpéngzhōuquánbiéjià--tǐng

shuāngliúmàimàijǐnchéngkāizhuījiànniánniánwǎnghuízhǐdàoyáoyíngbànwénshùzhōngtáihuángyīngzhuànchūnfēngjǐnbānzhǎngluòjǐngcuīchuàngfēnfēibiéháidāngzòuzuìyuánlái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¹(yì)²花铭³。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qiào)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译文:听着凄风苦雨之声,我独自寂寞地过着清明。掩埋好遍地的落花,我满怀忧愁地起草葬花之铭。楼前依依惜别的地方,如今已是一片浓密的绿荫。每一缕柳丝,都寄托着一分柔情。料峭的春寒中,我独自喝着闷酒,想借梦境去与佳人重逢,不料又被啼莺唤醒。
注释:¹愁草:没有心情写。草:草,起草,拟写。²瘗:埋葬。³铭:文体的一种。庾信有《瘗花铭》。古代常把铭文刻在墓碑或者器物上,内容多为歌功颂德,表示哀悼,申述鉴戒。⁴绿暗:形容绿柳成荫。⁵分携:分手,分别。⁶料峭:形容春天的寒冷。⁷中酒:醉酒。⁸交加:形容杂乱。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yuān)¹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译文:西园的亭台和树林,每天我都派人去打扫干净,依旧到这里来欣赏新晴的美景。蜜蜂频频扑向你荡过的秋千、绳索上还有你纤手握过而留下的芳馨。我是多么惆怅伤心,你的倩影总是没有信音。幽寂的空阶上,一夜间长出的苔藓便已青青。
注释:¹双鸳:指女子的绣花鞋,这里兼指女子本人。

  这是西园怀人之作。西园在吴地,是梦窗和情人的寓所,二人亦在此分手,所以西园诚是悲欢交织之地。梦窗在此中常提到此地,可见此地实乃梦萦魂绕之地。

  这也是一首伤春之作。词的上片情景交融,意境有独到之处。前二句是伤春,三、四两句写伤别,五、六两句则是伤春与伤别的交融,形象丰满,意蕴深邃。“听风听雨过清明”,起句貌似简单,不象梦窗绵丽的风格,但用意颇深。不仅点出时间,而且勾勒出内心细腻的情愫。

  寒食、清明凄冷的禁烟时节,连续刮风下雨,意境凄凉。风雨不写“见”而写“听”,意思是白天对风雨中落花,不忍见,但不能不听到;晚上则为花无眠、以听风听雨为常。首句四个字就写出了词人在清明节前后,听风听雨,愁风愁雨的惜花伤春情绪,不由让读者生凄神憾魄之感。“愁草瘗花铭”一句紧承首句而来,意密而情浓。落花满地,将它打扫成堆,予以埋葬,这是一层意思;葬花后而仍不安心,心想应该为它拟就一个瘗花铭,瘐信有《瘗花铭》,此借用之,这是二层意思;草萌时为花伤心,为花堕泪,愁绪横生,故曰“愁草”,这是三层意思。词人为花而悲,为春而伤,情波千叠,都凝炼在此五字中了。“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是写分别时的情景。梦窗和情人在柳丝飘荡的路上分手,自此柳成为其词中常出现的意象。古代有送别时折柳相送的风俗,是希望柳丝能够系住将要远行的人,所以说“一丝柳,一寸柔情”,可谓语浅意深。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伤春又伤别,无以排遣,只得借酒浇愁,希望醉后梦中能与情人相见。无奈春梦却被莺啼声惊醒。这是化用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之意。上阙是愁风雨,惜年华,伤离别,意象集中精炼,而又感人至深,显出密中有疏的特色。

  下阙写清明已过,风雨已止,天气放晴了。阔别已久的情人,怎么能忘怀!按正常逻辑,因深念情人,故不忍再去平时二人一同游赏之处了,以免触景生悲,睹物思人。但梦窗却用进一层的写法,那就是照样(依旧)去游赏林亭。于是看到“黄蜂频扑秋千索”,仿佛佳人仍在。“黄蜂”二句是窗梦词中的名句,妙在不从正面写,而是侧面烘托,佳人的美好形象凸现出来。怀人之情至深,故即不能来,还是痴心望着她来。“日日扫林亭”,就是虽毫无希望而仍望着她来。离别已久,秋千索上的香气未必能留,但仍写黄蜂的频扑,这不是在实写。陈洵说:“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

  结句“双鸳不到”(双鸳是一双乡绣有鸳鸯的鞋子),明写其不再惆怅。“幽阶一夜苔生”,语意夸张。不怨伊人不来,而只说“苔生”,可见当时伊人常来此处时,阶上是不会生出青苔来的,此时人去已久,所以青苔滋生,但不说经时而说“一夜,”由此可见二人双栖之时,欢爱异常,仿佛如在昨日。这样的夸张,在事实上并非如此,而在情理上却是真实的。

fēngsōng ·tīngfēngtīngguòqīngmíng

wényīng sòngdài 

tīngfēngtīngguòqīngmíng chóucǎohuāmíng lóuqián绿ànfēnxié liǔ cùnróuqíng liàoqiàochūnhánzhōngjiǔ jiāojiāxiǎomèngyīng 
西yuánsǎolíntíng jiùshǎngxīnqíng huángfēngpínqiūqiānsuǒ yǒudāngshí xiānshǒuxiāngníng chóuchàngshuāngyuāndào yōujiētáishēng 
元丰三年授太和发汴京作。
元丰三年授太和发汴京作。
译文:元丰三年改官太和知县,在从汴京出发时作。
注释:汴岸:汴河。黄十七:黄介,字几复,与黄庭坚同宗族,同辈兄弟中排行第十七。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吾宗¹端居²³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译文:我的同宗平日总是心中集满忧愁,我作长歌劝他才肯出来小游。
注释:¹吾宗:我的同宗,指黄几复。²端居:平常日子。³丛:集。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黄流¹不解²(wò)³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译文:浑浊的流水并不能污染天上明月,碧树荫浓为我带来凉秋。
注释:¹黄流:浑浊的流水。²解:懂。³涴:污染。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¹千顷醉即休。
译文:黄初平点石成羊且莫问,黄叔度胸怀千顷醉便休。
注释:¹叔度:东汉黄宪,字叔度,家世贫寒,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叹曰:“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乎心。”赞之曰:“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
谁倚柁(duò)¹吹玉笛,斗杓(biāo)²寒挂屋山头。
译文:谁靠着汴岸的舵楼吹奏玉笛,北斗七星的斗柄转动寒夜挂在屋山头。
注释:¹柁楼:即舵楼,掌舵处的船楼。²斗杓:北斗七星成勺形,其柄部三星称杓星,或称斗柄。

  这首诗首联表示对黄介愁虑繁深的理解,因而邀他出行以消忧;颔联宕开写景,而景中寓情;颈联连用两个黄姓人物的典故劝说朋友;尾联的转而写景,是作者难以言尽的劝勉之意。诗中抒发了宦途不遇的哀伤与人生无聊的感慨。此诗违背了格律诗的平仄讲求,却通过打破规矩而创造出一种生新之美。
 
  诗的首联表示对黄介愁虑繁深的理解,因而邀他出行以消忧。

  颔联宕开写景,而景中寓情。澄明的秋月倒映在汴河之中,河水一片浑黄,而澄明者依然澄明;岸边绿树如碧,风拂叶摇,凉气袭来,让人感到一阵阵的秋意。这两句描写,由天而地,由河而树,画面开阔而清爽,在明月高秋的景色描写里展现的是澄漱明洁的人格境界,而这正是作者与朋友的共同向往与追求。

  颈联上承首句的“吾宗”,连用两个黄姓人物的典故劝说朋友:神仙之事,虚诞渺茫,应放在一边,不妨酒中陶醉而心中澄澈,一如东汉黄宪的怀抱。此时,船楼上笛声悠悠,夜空里星斗横移。

  尾联的转而写景,是作者将难以言尽的劝勉之意,惜别之情,都化入这静夜的笛声里。

  格律诗本有严格的声律讲究,而诗人有时为创新出奇,则着意违反格律而成为一种拗体,这首诗就是这样。如“碧树为我”四字尽为仄声,“生凉秋”三字又全是平声,这本违背了格律诗的平仄讲求,却通过打破规矩而创造出一种生新之美。这种拗格与上句“黄流为我流明月”相对,就形成一种硬崛的音节,适与语句所描写的傲俗违世的人格相应。

参考资料:
1、 蒋方编.黄庭坚集:凤凰出版社,2014.10:134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