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永閒来水殿游,芙蓉愁寂似含羞。花枝自与春风别,临到开时又一秋。
昼永閒来水殿游,芙蓉愁寂似含羞。花枝自与春风别,临到开时又一秋。
史鉴

史鉴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3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译文: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这年九月,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官。在百姓未被饥荒所苦之前,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译文: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向来规矩,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告诫富人不能囤积米粮不卖给他们。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用低价卖给百姓。设置卖粮点共十八处,让买粮的人自行就便像领粮的一样。又雇用民工修补城墙四千一百丈,费工三万八千个,计算他们的佣工发给工钱。有愿意出利息借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尽量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译文: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把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委托给他们,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凡是死去的人,就地埋葬他们。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译文: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停结束。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译文: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皇上勤于政务,我们州县的官员更应该效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大约灾害发生,太平时代也不能让它避免,却能够预先作防备。百姓遭受灾难后才去思考对策,与事先有所考虑相比,就有很大差距了;不熟习而还要去做,与那些平时就留心的人,两者也有很大差距。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是,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吗?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译文:公元1079年,由大学士,加升,太子少保,致仕(年龄为七十岁或有重病),归家还乡在衢州。(他)直道而行的风气流行到(当时)朝延,和乐平易(厚道)实实在在的人,这里不详细介绍。写篇(饥荒)灾年治理办法可教育后人,命名为《越州赵公救灾记》。

  越州,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赵公即赵抃。赵抃居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由于他曾任殿中侍御史,所以京师中对他有“铁面御史”之誉。后任右谏议大夫、资政殿大学士,晚年执越州政务,在越州治绩卓著。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¹,剪刀声、犹在银半²。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míng)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译文:想到你,泪水就将我的青衫衣襟打湿!你对我的真情和关慰,点点滴滴我又怎能忘记呢?半个月前你还带病而强打着精神做事,当时你剪灯花的声音现在还仿佛留在银灯边。回想起来,你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子里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冷冷的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了凄凉。我愿意为你的灵魂指路,让你的魂魄再一次到这回廊里来。
注释:¹扶病:带着病而行动做事。²银半:银灯。古代以油灯照明,贵族大家多用银制灯台,故称银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zhǐ)尺玉钩斜¹路,一般消受,蔓(màn)草残阳。判²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³。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dān)、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译文:你我近在咫尺,正一样地消受着这夕阳晚照下的荒原凄景。我愿用我的热泪和着祭祀的酒浆把你滴醒,让你又活转过来,可又怕你醒来后继续为我伤神,你定然会说:你书生命太薄,应该多多保重,不要再耽于儿女情了!但我却记得你我曾有过的密誓,现在想来那誓言真的难以实现了,想到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肠寸断呢?
注释:¹玉钩斜:随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这里是指亡妻的灵寝所在地。²判:同“拚”。此处甘愿之意。³椒浆:即椒酒,以椒实浸制之酒,多于元旦饮用。这里是指祭奠之酒浆。⁴幽泉:墓穴,代指亡妻。⁵将息:保重、调养之意。⁶怨粉愁香:粉香,代指女人。怨粉愁香是喻指男女间的恩怨私情,这里借指与妻往日的浓情密意。

  这首词,是纳兰容若的第一首悼亡词。

  上片“青衫湿遍”第一句就表明了词人悲痛的程度。眼泪把他的衣服都浸的湿透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痛,又是怎样的一种凄凉,才能把衣服都湿透。“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凭你对我的一片真情和安慰,我又怎能忍心把你忘记呢。这开头的两句就把全词的那种哀伤的基调奠定了。“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妻子逝世的时间才只有半个月。半个月前,她还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眼前,带着病在灯下,强打着精神做事。而今却是阴阳两隔,空留自己独自在回想。“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回忆起你从前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间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冰冷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凄凉。这几句体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挚爱以及对其浓烈的思念之情,于是词人把自己满腔的愁怀,全部都寄托在梦幻中,希望亡妻能认识回家的路,到梦中与自己相聚。

  下片仍是抒发了词人的哀婉深情。“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这里作者猜想,此时的你,一定也和我一样,“一般消受”这肝肠寸断之苦了。“咫尺”两字有“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之意,似有东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态,然而后者还能“相顾”,前者却是天人永隔了。

  至此词人对其妻子的思念达到了高潮,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疯狂的思念着亡妻,竟然幻想着用眼泪去唤醒她和自己相见。“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在这里词人的笔锋一转,站在妻子的角度想,又怕长眠地府的妻子还在为自己神伤。定会说,书生你太命薄,应该自己多多保重,不要再耽误于儿女情长了!最后一句“料得重圆密誓,难尽寸裂柔肠。”词人记得夫妻俩所有的密誓,但是那些誓言已经不能够实现,想到这真是令人肝肠寸断。这整首词里字字句句都渗透了词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也看出了词人那种凄楚的心境。而纳兰的词风的婉丽凄清也正是来自于他们夫妻二人的情深意长。“青衫”、“银釭”、“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等凄淡无聊的意象,在诗里组接成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读来更是让人令人荡气回肠。这些意象大都是一种忧伤的感觉,透出一些悲凉的气氛,单看这些词,一种凄清感就扑面而来。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全编全赏.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320-322页

qīngshān湿shībiàn··dàowáng--lánxìng

qīngshān湿shībiànpíngwèirěn便biànxiāngwàngbànyuèqiántóubìngjiǎndāoshēngyóuzàiyíngāngshēngláixiǎodǎnqièkōngfángdàoérjīnbànhuāyǐnglěngmíngmíngjǐnliángyuànzhǐhúnshíjiàoxúnmènghuíláng

zhǐchǐgōuxiébānxiāoshòumàncǎocányángpànzhǎngmiánxǐngqīnglèijiǎojiāojiāngyōuquánháiwèishénshāngdàoshūshēng簿mìngjiāngzàixiūdānyuànfěnchóuxiāngliàozhòngyuánshìnánjìncùnlièróucháng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一从¹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²
译文:自从风雷震动了大地,白骨精便从白骨堆中衍生了出来。
注释:¹一从:自从。²精生白骨堆:指的是白骨精。《西游记》中说白骨精是从白骨堆衍生出来的。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僧是愚(yú)(méng)犹可训¹,妖为鬼蜮(yù)²必成灾。
译文:唐僧虽是个受迷惑的糊涂人但是还能教育争取,妖精是鬼怪将必然带来灾难。
注释:¹僧是愚氓犹可训:僧指的是唐三藏,或者称作唐僧。愚氓:是蠢人的意思,这里指受迷惑的糊涂人。训:教育,争取。²鬼蜮:鬼怪。蜮:传说是一种害人的妖虫,能含沙射人,射着人的影子都能使人生病,“含沙射影”成语便出于此,鬼即“为鬼为蜮”,出自《诗经》,指鬼怪的阴险善变,作恶多端。有时不作正面攻击而侧面伤人。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金猴¹奋起千钧²棒,玉宇³澄清万里埃
译文:孙悟空奋勇挥起金箍棒,从此天地澄清,万里无尘。
注释:¹金猴:孙悟空。²千钧:钧: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钧相当于十五公斤,千钧:不是实指,言其极重。³玉宇:宇宙。⁴埃:尘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译文:今天我们要欢迎孙悟空这位齐天大圣,只因为妖魔重新又到来。

  本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是采用借喻等手法,形象地揭示出写诗的目的,蕴意丰富,很有吸引力。诗词语言精练,比喻恰当,想象丰富,寓意深刻。

  首联这两句诗,借用神话小说的内容,写白骨精的生成。用这一生动而形象的比喻,科学地概括了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规律。“一从”和“便有”两个词相呼应,强调出两个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自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兴起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风暴雷霆之后,就产生出了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势力,这些就像从一堆腐朽的白骨中化生出妖精来兴风作浪一样。

  这两句诗是针对郭沫若诗中“千刀当剐唐僧肉”说的。“僧”,指剧中的唐僧。他错误地惩罚了斩妖除魔的孙大圣,三度放过了白骨精。但他只是属于辨不清敌友,误把变化成人样的白骨精当做朋友,受了欺骗和蒙蔽,而不是与白骨精同谋陷害孙大圣的。同时,唐僧自己也是受害者。诗人一个“愚”字,便简练地点出了这一点。僧与妖一作“犹可”,一作“必成”,十分准确地点明他们应持的本质,以及我们对他们的不同态度。

  戏中的白骨精尽管是那样诡计多端,但终究逃脱不了“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最后的下场只能是被“金箍棒”打得粉身碎骨,其所制造的千里妖雾尘埃被扫灭,而使太空得到了澄清。很显然,是借此比喻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也可能在一个时期内气焰嚣张,制造什么千里尘、万里埃,但到头来只能像白骨精那样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

  与开头相呼应,运用借喻的修辞方法。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之所以再一次受到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热烈拥护,就是因为世界上又出现了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他们又兴妖作怪起来了,人民希望真正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再一次把妖雾澄清,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前进。“今日”、“又重来”这些字眼的运用,巧妙地和首联相呼应,再一次深刻地揭示出当前这场斗争,实质上是一百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之间的斗争在新形势下的继续。

  这首诗同郭沫若的原诗都是通过比喻来说明道理的。即使不加注释,在了解当时形势的情况下人们也可以看出诗中说的道理。这同全诗形成了一个比喻系统有关。因为这个比喻系统中作为喻体的人物与相关情节为人们所熟知,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人物、情节言事,所以显得既含蓄又明显。当然,这当中也有诗人在原故事情节基础上的想象拓展,如以“风雷”喻共产主义运动,以“玉宇”喻全世界等,但又与传统的比喻习惯相合,故显得自然贴切,不待解释,即可意会。

参考资料:
1、 臧克家.《毛泽东诗词鉴赏》.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金溪尉汪君名遘,为尉之三月,斥其四垣为射亭。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可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乃记之曰:
金溪尉汪君名遘(gòu),为尉之三月,斥其四垣¹为射亭²。既成,教士于其间,而名之曰饮归之亭。以书³走临川,请记于予。请数反不止。予之言何可取?汪君徒深望予也。既不得辞,乃记之曰:
译文:金溪县尉汪遘,担任县尉三个月时,拆除了他家的四面墙作为习射之亭。已经建成,在这里教导青年射箭,而命名这座亭子叫饮归亭。他写信寄到临川,请我作记,多次请求被我拒绝后还没有停止。我的话哪有什么可以值得赞许学习的?汪君白白对我寄予厚望了。既然不能推辞,就作记道:
注释:¹垣:墙。²射亭:习射之亭。³书:书信。⁴数:屡次。
射之用事已远,其先之以礼乐以辨德,《记》之所谓宾、燕、乡饮,大射之射是也;其贵力而尚技以立武,《记》之所谓四时教士贯革之射是也。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而弓矢以立武,亦不废于有司。及三代衰,王政缺,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揖让之射滋亦熄。至其后,天下尝集,国家尝闲暇矣。先王之礼,其节文皆在,其行之不难。然自秦汉以来千有余岁,衰微绌塞,空见于六艺之文,而莫有从事者,由世之苟简者胜也。争夺兴而战禽攻取之党奋,则强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废,其不以势哉?
射之用事已远,其先之以礼乐以辨德,《记》之所谓宾、燕、乡饮(yǐn),大射之射是也;其贵力而尚技以立武,《记》之所谓四时教士贯革之射是也。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¹,而弓矢²以立武,亦不废于有司。及三代衰,王政缺,礼乐之事相属而尽坏,揖让³之射滋亦熄。至其后,天下尝集,国家尝闲暇(xiá)矣。先王之礼,其节文皆在,其行之不难。然自秦汉以来千有余岁,衰微绌塞,空见于六艺之文,而莫有从事者,由世之苟简者胜也。争夺兴而战禽攻取之党奋,则强弓疾矢巧技之出不得而废,其不以势哉?
译文:习射这件事已经很久远了,它的前身是用礼乐来分辨德行高低,也就是《礼记》所说的宾射、燕射、乡射、大射的射礼;射技以力量为重而崇尚技巧来树立习武的风尚,也就是《礼记》所谓四季教导青年射穿铠甲的射技。古人希望国家和谐,就先兴起礼乐射技,而用弓箭来树立习武的风尚,也不会被官吏废除。射技到了三代后衰落,君主治国政策不完备,礼乐这一类事物就都消损殆尽,射礼也都消失了。到了这之后,天下安定,国家平安无事。古代帝王的礼节仪式都还在,要推行并不困难。然而从秦汉以来一千多年,这些礼仪困厄闭塞,只能在六艺这些文章里看到,而没有被奉行,被那些草率而简略的礼仪超过了。于是争斗夺取滋生而用战争擒拿攻占一类方式普遍出现,因此强弓快箭的精巧技艺的推行不得已废除,难道不是因为时势么?
注释:¹礼射:上古礼仪之一。在一定的礼节要求下,依循乐声而射矢。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等。²弓矢:弓箭。³揖让: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⁴绌塞:困厄;闭塞。
今尉之教射,不比乎礼乐而贵乎技力。其众虽小,然而旗旄镯鼓,五兵之器,便习之利,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皆宜有法,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其不幸杀越剽攻,骇惊闾巷,而并逐于大山长谷之间,则将犯晨夜,蒙雾露,蹈厄驰危,不避矢石之患,汤火之难,出入千里,而与之有事,则士其可以不素教哉?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汪君之志,与其职可谓协矣!
今尉之教射,不比乎礼乐而贵乎技力。其众虽小,然而旗旄(máo)¹镯鼓,五兵之器,便习之利,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皆宜有法,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其幸而在乎无事之时,则得以自休守境而填卫百姓。其不幸杀越剽(piāo)²,骇惊³(lǘ),而并逐于大山长谷之间,则将犯晨夜,蒙雾露,蹈厄驰危,不避矢(shǐ)石之患,汤火之难,出入千里,而与之有事,则士其可以不素教哉?今亭之作,所以教士,汪君又谓古者师还必饮至于庙,以纪军实。今庙废不设,亦欲士胜而归则饮之于此,遂以名其亭。汪君之志,与其职可谓协矣!
译文:现在汪县尉教导射技,不能跟礼乐相比而重在技巧与力度,学的人虽然少,但是旌旗镯鼓、矛、戟、弓、剑,戈五种兵器,去熟悉它们的锋利,和行走止步疾缓的节奏,都应该有方法,所以汪遘教授的不仅仅是射箭啊。他幸运在生活于国家安定之时,得以安逸地卫护辖区镇守百姓。要是他不幸生活在(贼人)杀人越货,惊扰民间,而相互追逐于深山峡谷间的时候,就要顶着早晨黄昏,蒙着露珠雾气,奔赴危险之地,不回避利箭、石块、沸水、烈火的危难,出兵千里之外,与敌人恶战,那么平时能不告诉他们如何应对么?现在建造这座亭子用来教导青年的原因,是汪遘又说古代军队凯旋后必定会在庙堂宴饮,来纪念战斗成果。现在庙堂废弃没有设立了,也希望青年们胜利归来时就在这里宴饮,于是用饮归命名这个射亭。汪君的志向,跟他的职位可以说是一致啊!
注释:¹旗旄:亦作“旂旄”。注犛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²剽攻:抢劫;掠夺。³骇惊:犹惊骇。⁴闾巷:借指民间。
或谓汪君儒生,尉文吏,以礼义禁盗宜可止,顾乃习斗而喜胜,其是与?夫治固不可以不兼文武,而施泽于堂庑之上,服冕搢笏,使士民化、奸宄息者,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故汪君之汲汲于斯,不忽乎任小,其非所谓有志者邪!
或谓汪君儒生,尉文吏,以礼义禁盗宜可止,顾乃习斗而喜胜,其是与?夫治固不可以不兼文武,而施泽于堂庑之上,服冕(miǎn)(jìn)(hù)¹,使士民化、奸宄(guǐ)息者,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故汪君之汲(jí)汲于斯,不忽乎任小,其非所谓有志者邪!
译文:有的人说汪君是一介儒生,县尉这个官职又是文官,用礼仪道义禁止盗贼应该可以止住,而他竟然学习格斗而喜好胜利,这样正确么?治理百姓本来不能不文武兼施,而在府堂上给予恩惠,穿冕服插玉笏,使士兵变得跟平头百姓一样,作奸犯科的人不再为乱社会,本来也在于管理者而不在于施政方式。然而天下能做大事的人本就可以兼顾小事,没有小事不能处理而能处理大事的人。所以汪君急切地投身于教射,不在意他的官职卑微,这难道不是有志向的人么!
注释:¹搢笏:插笏。古代官员的官服,没有口袋,于是将笏直接插在腰带上,叫“搢笏”。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忆梅下¹西洲²,折梅寄江北³
译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注释:¹下:往。²西洲:当是在女子住杏附近。³江北:当指男子所在的地方。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单衫杏子红,双鬓(bìn)鸦雏(chú)¹
译文:(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注释:¹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西洲在何杏?两桨桥头渡¹
译文: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注释:¹两桨桥头渡:从桥头划船过去,划两桨就到了。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日暮伯劳¹飞,风吹乌臼(jiù)²树。
译文: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注释:¹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这里一方面用来表示季节,一方面暗喻女子孤单的杏境。²乌臼:现在写作“乌桕”。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diàn)¹
译文: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注释:¹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译文: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译文: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低头弄莲子,莲子¹清如水²
译文: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爱你的感情就如流水一般缠绵悱恻,纯净悠长。
注释:¹莲子:和“怜子”谐音双关。²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置莲怀袖中,莲心¹彻底红。
译文: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注释:¹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爱情之心。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¹
译文: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注释:¹望飞鸿:这里暗含有望书信的意思。因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¹
译文: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注释:¹青楼:油漆成青色的楼。唐朝以前的诗中一般用来指女子的住杏。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楼高望不见,尽日¹栏杆头。
译文: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注释:¹尽日:整天。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译文: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¹
译文: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江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注释:¹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意思是说,卷帘眺望,只看见高高的天空和不断荡漾着的碧波的江水。海水,这里指浩荡的江水。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海水梦悠悠¹,君愁我亦愁。
译文: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注释:¹海水梦悠悠:梦境像江水一样悠长。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译文: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将我的梦吹到西边的洲沚(与她相聚)。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少见的长篇。全文感情十分细腻,“充满了曼丽宛曲的情调,清辞俊语,连翩不绝,令人‘情灵摇荡’。”《西洲曲》可谓这一时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西洲曲》在艺术上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于在动态中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门中露翠钿”一句,生动形象地通过动作表达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莲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华所在,它集中笔墨描写主人公的含情姿态,借物抒情,通过“采莲”“弄莲”“置莲”三个动作,极有层次地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动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叠字和顶真的运用。“开门迎郎”场景中,四个“门”字的叠用,强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来,而不时从门缝向外张望的焦虑心情。“出门采莲”场景中,又连用七个“莲”字,着意渲染女子缠绵的情思。而顶真的运用使得句子灵活生动,朗朗上口。

  第三是双关隐语的运用。双关隐语,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一个显明的特征,它在诗经时代的民歌和汉魏乐府民歌中很少见。一说“莲”与“怜”字谐音双关,而“怜”又是“爱”的意思,隐语极言女子对情人的爱恋。同时,“莲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纯洁,而“莲心彻底红”是说感情的浓烈。这些双关隐语的运用使诗歌显得含蓄多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诗以“难解”著称,有研究者将其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比如关于此诗的叙述视角就有不同解读,多数人从女子的视角来理解,也有人从男子的视角入手,认为“忆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常言道,诗无达诂,我们在解读的时候也可以尝试多种新的视角,从而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西zhōu

míng nánběicháo 

méixià西zhōu zhéméijiāngběi 
dānshānxìnghóng shuāngbìnchú 
西zhōuzàichù liǎngjiǎngqiáotóu 
láofēi fēngchuījiùshù 
shùxiàménqián ménzhōngcuìdiàn 
kāiménlángzhì chūméncǎihónglián 
cǎiliánnántángqiū liánhuāguòréntóu 
tóunònglián liánqīngshuǐ 
zhìliánhuái怀xiùzhōng liánxīnchèhóng 
lánglángzhì yǎngshǒuwàngfēihóng鸿 
hóng鸿fēimǎn西zhōu wànglángshàngqīnglóu 
lóugāowàngjiàn jìnlángāntóu 
lángānshíèr chuíshǒumíng 
juǎnliántiāngāo hǎishuǐyáokōng绿 
hǎishuǐmèngyōuyōu jūnchóuchóu 
nánfēngzhī chuīmèngdào西zhō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