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雨点打荷盘,点点成珠碎又圆。碎珠更有重圆日,雨落何曾再上天。
风吹雨点打荷盘,点点成珠碎又圆。碎珠更有重圆日,雨落何曾再上天。
史鉴

史鉴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3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当年走马锦城¹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译文:那一年骑马经过锦官城的西面时,曾为绚丽的梅花陶醉,曾为此在那里喝酒欣赏并大醉了一场。
注释:¹锦城:现在的成都。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huàn)花溪。
译文:从青羊宫到浣花溪,二十多里路,梅花的香气未曾间断,令人陶醉。

méihuājué--yóu

dāngniánzǒujǐnchéng西céngwèiméihuāzuìshì

èrshízhōngxiāngduànqīngyánggōngdàohuànhuā

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田舍¹清明日,家家出火²迟。白衫³(mián)古巷,红索搭高枝。
注释:¹田舍:泛指农家或农村。²出火:生火。³白衫:唐宋时便服。亦作丧服用。
白衫眠古巷,红索搭高枝。
纱带生难结,铜钗(chāi)重欲垂。斩(zhǎn)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纱带生难结,铜钗重欲垂。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斩新衣踏尽,还似去年时。

hánshí

wángjiàn tángdài 

tiánshèqīngmíng jiājiāchūhuǒchí 
báishānmiánxiàng hóngsuǒgāozhī 
shādàishēngnánjié tóngchāizhòngchuí 
zhǎnxīnjìn háiniánshí 
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栏干十二独凭春¹,晴碧²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译文:春天时独自凭栏远眺,倚遍了每一个栏杆。蓝天下青草绵延,至目尽处与天相接。放眼远处,辽阔无际,千里万里,时令正是盛春的二月三月间,远行之人啊,你去也,行色匆匆,令我愁苦无穷。
注释:¹独凭春:春天时独自倚栏远眺。²晴碧:指蓝天下的青草。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谢家池¹上,江淹浦畔(pàn)²,吟魄³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译文:谢家池塘边,江淹浦的岸边,独自吟诗颂苦。黄昏时分,稀疏的雨滴点点飘落,哪里能够承受这离愁之苦!更何况,此时此地,又想起了远行之人。
注释:¹谢家池:据《南史·惠连传》载,族兄灵运激赏惠连之才思,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竞不成,忽梦见惠连,即得句云:“池塘生春草。”²江淹浦:指别离之地。指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³吟魄:指诗情、诗思。⁴离魂:指离别的思绪。⁵王孙:公子,指远游之人。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凭栏远眺的感受,引出离别相思之苦,下片用一系列离别相思的典故,使离愁别绪进一步深化。全词以写意为主,全凭涵咏的意境取胜。

  词从凭栏写入。“春”字点出季节,“独”字说明孤身一人。当春独立,人之了无意绪可知。“栏干十二”,着一“凭”字,表示凭遍了十二栏干。李清照词:“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点绛唇》)辛弃疾词:“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倚遍”、“拍遍”,都是一种动作性的描绘。这里说栏干十二,一一凭遍,说明词中人物凭眺之久长、心情之焦切。这一句不只点出了时、地、人,还写了人物的处境、动作和情态。

  “晴碧远连云”承上句凭栏所见,以“晴碧”着色,正面咏草。江淹《别赋》云:“春草碧色”。晴则色明。“远连云”,是说芳草延伸,至目尽处与天相接。杜牧《江上偶见绝句》:“草色连云人去住。”可见此景确实关乎别情。

  写景如画,亦有点染之法,即先点出中心物象,然后就其上下左右着意渲染之。“晴碧”句是“点”, “ 千里”两句为“染”。“千里万里”承“远连云”,从广阔的空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的绵延无垠。 “二月三月”应首句一个“春”字,从“草长”的时间上加以渲染,极言春草滋生之盛。

  “行色苦愁人”句将人、景绾合,结出不胜离别之苦的词旨,并开启了下片的抒情。“行色”总括 “ 晴碧”三句,即指芳草连天之景这一远行的象征。这种景象在伤离的愁人眼中看出,倍赠苦痛,因为引起了对远人的思念。

  下片先用典来咏物抒情。

  “谢家池上”,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这首诗是诗人有感于时序更迭、阳春初临而发,故曰“吟魄”。 “江淹浦畔”,指江淹作《别赋》描摹各种类型的离别情态,其中直接写到春草的有“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因为赋中又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所以欧词中出现“江淹浦”与“离魂”字面。

  接着“那堪”一句用景色的变换,将此种不堪离愁之苦的感情再翻进一层。“疏雨滴黄昏”,则是黄昏时分的雨中之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结拍“更特地忆王孙”, “更”与“那堪”呼应,由景入情,文意连贯而下。

  “忆王孙”本自“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至此,确知词之主人公是思妇无疑。她于当春之际,独上翠楼,无论艳阳晴空,还是疏雨黄昏,她总是别情依依,离梦缠绕。宋词之由婉约到豪放,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欧公乃是这一过程中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这一点,在此词中有集中体现。从艺术上看,此词境界辽远阔大,语言质朴清新,与一般描写离别相思之苦的婉约词已有所区别。

参考资料:
1、 李文禄 宋绪连主编 余冠英 杨仁恺 张震泽 刘万泉顾问,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第647页

shàoniányóu ·lángānshíèrpíngchūn

ōuyángxiū sòngdài 

lángānshíèrpíngchūn qíngyuǎnliányún qiānwàn èryuèsānyuè xíngchóurén 
xièjiāchíshàng jiāngyānpàn yínhún kānshūhuánghūn gèng wángsūn 
昧旦多纷喧,日晏未遑舍。
昧旦¹多纷喧(xuān),日晏(yàn)²未遑(huáng)³舍。
译文:天还未亮,就陷入了纷扰喧闹的冗务;一直埋头忙到傍晚,还没有止息。
注释:¹昧旦:天将明未明之时。²日晏:即傍晚。天还未亮。³未遑:没有时间顾及,来不及。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落日余清阴,高枕东窗下。
译文:在落日清阴之时返回住所,悠然高枕于东窗之下。
寒槐渐如束,秋菊行当把。
寒槐日如束,秋菊行当把。
译文:窗外的槐树叶儿飘零,树干渐次枯萎,仿佛被捆紧一般;秋菊迎风招展,含苞开放了,就可以采摘了。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
借问此何时,凉风怀朔马¹
译文:借问现在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北方吹来的寒风在怀念南来的北马。
注释:¹凉风怀朔马:是化用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句意,胡马南来,但依念北方故乡的风土。
已伤归暮客,复思离居者。
已伤归暮客,复思离居者。
译文:归思已伤思归客,再念浪迹天涯离居者。
情嗜幸非多,案牍偏为寡。
情嗜(shì)幸非多,案牍(dú)偏为寡。
译文:做官之时庆幸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欲望,但是公文文案却也没有处理得很多。
既乏琅邪政,方憩洛阳社。
既乏琅(láng)(yá)¹,方憩(qì)洛阳社²
译文:既然不能像汉代朱博那样留下良政取得美誉,至少也要能像隐者董京那样散淡悠闲,逍遥终日吧。
注释:¹琅邪政:西汉琅琊太守朱博能使“文武从宜(文人武将各尽其才)”的美政。²洛阳社:指退隐者所居之处。晋朝葛洪《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 陈子叙 共守事之,从学道。'后称退隐者所居为洛阳社。

luòchàngwàng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mèidànduōfēnxuān yànwèihuángshě 
luòqīngyīn gāozhěndōngchuāngxià 
hánhuáijiànshù qiūxíngdāng 
jièwènshí liángfēnghuái怀shuò 
shāngguī zhě 
qíngshìxìngfēiduō ànpiānwéiguá 
lángzhèng fāngluòyángshè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wǎn)¹霜夜听猿愁,去国²长如不系舟³
译文: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离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
注释:崔侍御:即崔成甫,长安人,开元中进士及第,任秘书省校书郎,转冯翊县尉、陕县尉,后摄监察御史,天宝五年(746),为李林甫所排挤,贬黜湘阴,乾元元年卒(见郁贤皓《李白丛考》)。¹宛溪:在安徽宣城。²去国:指离开长安。³不系舟:比喻漂泊不定。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独怜一雁(yàn)飞南海¹,却羡双溪²解北流。
译文:最为可怜的是我如孤雁独自南飞大海,于是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
注释:¹一雁飞南海:喻崔成甫之返湘阴。²双溪:在宣城东土山下。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高人¹(lǚ)解陈蕃²榻,过客难登谢脁(tiǎo)³
译文:崔侍御您屡次解下陈蕃之榻来招待我,我这匆匆过客却难以登临谢海楼。
注释:¹高人:指崔成甫。²陈蕃:指宇文太守。³谢脁楼:在宜城县陵阳山上,为南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zhāo)朝分散敬亭¹秋。
译文:此处您我别离就如同落叶飘飞,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飞散而去。
注释:¹敬亭:指敬亭山,在宣城县北,又名昭亭山。

  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海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尚永亮.李白诗歌鉴赏.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89-190页

cuīshì--bái

wǎnshuāngtīngyuánchóuguózhǎngzhōu

liányànfēinánhǎiquèxiànshuāngjiěběiliú

gāorénjiěchénfānguònándēngxiètiǎolóu

chùbiétóngluòcháocháofēnsànjìngtíngq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