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庆云看杏花,春云压树埋晴霞。无端风雨中夜作,狼藉满地同泥沙。
我昔庆云看杏花,春云压树埋晴霞。无端风雨中夜作,狼藉满地同泥沙。
十年蹭蹬不复见,无乃天意于吾赊。老南忽往花正好,两株繁华对晴昊。
十年蹭蹬不复见,无乃天意于吾赊。老南忽往花正好,两株繁华对晴昊。
白日苦短看不足,更向良宵事幽讨。月明照花花在地,恍若清波漾文藻。
白日苦短看不足,更向良宵事幽讨。月明照花花在地,恍若清波漾文藻。
夜深露下花更佳,汗湿蛾眉淡于扫。巫山神女朝梦云,洛水灵妃夜当道。
夜深露下花更佳,汗湿蛾眉淡于扫。巫山神女朝梦云,洛水灵妃夜当道。
知君好事不可当,绕树行吟被花恼。诗成得意难具陈,片纸再与花传神。
知君好事不可当,绕树行吟被花恼。诗成得意难具陈,片纸再与花传神。
品高意远迹逾妙,反觉树上花非真。须臾喧传动城郭,借看累月纷蹄轮。
品高意远迹逾妙,反觉树上花非真。须臾喧传动城郭,借看累月纷蹄轮。
君不见虎头曾图瓦棺壁,观此杂沓输其珍。老僧老僧收拾去,且莫出示无钱人。
君不见虎头曾图瓦棺壁,观此杂沓输其珍。老僧老僧收拾去,且莫出示无钱人。
史鉴

史鉴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32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
行行循归路,计日¹望旧居²
译文:归途漫漫行不止,计算日头盼家园。
注释:¹计日:算计着日子,即数着天数,表示急切的心情。²旧居:指老家。
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
一欣¹侍温颜²,再喜见友于³
译文:将奉慈母我欣欢,还喜能见兄弟面。
注释:¹一欣:首先感到欢欣的是。²侍温颜:即侍奉母亲。温颜:温和慈祥的容颜。诗人这里是指母亲。³友于:代指兄弟。《尚书·君陈》:“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
鼓棹(zhào)¹路崎曲²,指³限西隅(yú)
译文:摇船荡桨欣艰难。眼见夕阳落西山。
注释:¹鼓棹:划船。棹:摇船的甲具。²崎曲:同“崎岖”,本指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这里用以比喻处境困难,《史记·燕召公世家):“燕北迫蛮貉,内措齐晋,崎岖强国之间。”³指:顾。⁴景:日光,指太阳。⁵限西隅:悬在西边天际,指太阳即将落山。限:停止。隅:边远的地方。
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
江山岂不险?归子¹²前涂³
译文:江山难道不险峻?游子归心急似箭。
注释:¹归子:回家的人,作者自指。²念:担忧。³前涂:前路,指回家的路程。涂同“途”。
凯风负我心,戢楪守穷湖。
凯风¹负我心²,戢(jí)³(yì)守穷湖。
译文:南风违背我心愿,收起船桨困湖边。
注释:¹凯风:南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²负我心:违背我的心愿。³戢:收藏,收敛。⁴枻:短桨。⁵穷:谓偏远。
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森疏。
高莽¹²无界³,夏木独森疏
译文:草丛深密望无际,夏木挺拔枝叶繁。
注释:¹高莽:高深茂密的草丛。²眇:通“渺”,辽远。³无界:无边。⁴独:特别,此处有挺拔的意思。⁵森疏:繁茂扶疏。
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谁言客舟远?近瞻¹百里余²
译文:谁说归舟离家远?百余里地在眼前。
注释:¹瞻:望。²百里余:指离家的距离。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延目¹识南岭²,空叹将³焉如
译文:纵目远眺识庐山,空叹无奈行欣难!
注释:¹延目:放眼远望。²南岭:指庐山。诗人的家在庐山脚下。³将:当。⁴焉如:何往。这首诗慨叹行役之苦,思念美好的田园,因而决心辞却仕途的艰辛,趁着壮年及时归隐。

  第一首诗总的调子是抑郁的,但前四句并不沉闷,抑郁中有欢快,泪与笑俱,起伏多变。“行行循归路,计日望旧居”。归心似箭,匆忙赶路,心里计算着到家的日子。为了表达归家的急迫心情,诗人注意了词语的选择,“行行”是重言,富有表达力,写出了诗人奔走不停的祥子;“计日望旧居”的“计”和“望”,准确而形象地反映出诗人归家途中的心理活动,诗人很想回到自己久别了的“旧居”,去看望自己的亲人,他唱道:“一欣侍温颜,再喜见友于。”在行役路上动乡关之思,盼与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陶渊明用诗的语言道出了这种人之常情,最容易引起共鸣。

  “计日望旧居”的陶渊明不希望在路上停留。然而,偏偏行船遇风,被迫在穷湖停船,这当然使他苦恼。离家只有百余里,却回不去,他只好遥望南岭,对空长叹,心情是无可奈何的。诗人不仅写了这种欲归不得的苦恼,他还借叹行役的机会表示了对官场的厌倦,对仕途的忧惧,对怀才不遇的抗议。有了这些内容,就看见了诗人的心,感觉到了他跳动的脉搏。

  在表现这些内容的时候,诗人没有直说,而是含蓄地表现出来,为了诗意的含蓄,诗人采用了三种手法。一种是借景抒情,借景达意,字面上是写景,字里行间却藏着诗人的寓意,“言在此而意在彼”。“鼓棹路崎曲,指景限西隅”。从字面看,这不过是诗人在叹“行路难”,在埋怨日落黄昏夜幕降临得太早;透过字面,便不难发现,诗人是在借助眼前的景物流露自己对官宦生活的厌倦情绪。他怨天恨地,没有一点欢乐的情绪。在他的眼里,江南夏日的风光也变得那么荒凉,那么可怕,没有欢乐的情绪:“高莽眇无界,夏木独扶疏”。不是风光不美,而是诗人的情绪不佳。诗人不去赞美行役途中的风光,正说明他想结束劳累的行役生活,想离开讨厌的官场。

  另一种是用双关语达意。“江山岂不险,归子念前涂”。字面是说行路难,征途艰险可畏,可实际是说官场多风险,吉凶难料。当时,东晋王朝岌岌可危,孙恩在浙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逐渐逼近京师,陶渊明的上司桓玄屡次上表要求讨伐孙恩。王室腐败,义军攘起,军阀桓玄又野心勃勃,社会极具动乱,想到这些诗人不能不瞻“念前涂”。由此看来,诗人笔下的“江山”,决不仅指自然界的山川,而是指国家社稷,“前涂”也不仅仅是指征途,而且是指诗人自己在社会动乱时的仕宦前途。“江山”和“前涂”都是一语双关,值得玩味。

  除了上两种,诗人还使用了隐喻的手法。“凯风负我心,戢枻守穷湖”,这两句是说风不从人愿,阻延归期。其实,诗人的命意远不止于此,他一连用了三个隐喻,来描述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凯风”是可恨的,它与诗人的心相违;凯风在这里暗指压制陶渊明的世族权贵。“戢枻”是可叹的,因为“枻”的作用在于划船,当“枻”被“戢”起来以后,就失去作用了。“穷湖”是荒凉的地方,船泊穷湖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作者陶渊明是有才干的,然而,他只能在桓玄手下当幕僚,而且还要行役千里,致使自己无所作为。桓玄的慕府就如同“穷湖”,陶渊明发出“戢枻守穷湖”的叹息是很自然的,并非无病呻吟。

  最后,诗人慨叹只有百里之远,因风受阻,不能及早返回旧居,发出了“将焉如”的叹息,但只不过是空叹而已,与前面的“归子念前涂”一句联系起来看,这几句诗真实地抒写了诗人“出仕”与“归隐”的矛盾痛苦心情。

  从全诗看,首尾两部份的抒情基本上是采用直说的方法,感情真挚热烈。诗的中间部份则采用借景达意、一语双关和隐喻的方法,表现出诗人的隐衷,富有意趣。

参考资料:
1、 侯爵良 彭华生.陶渊明名篇赏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3-8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¹
译文:对子女没有感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豪杰,怜爱孩子怎见得就不是大丈夫呢?
注释:诮(qiào):讥讽。¹丈夫:指有作为的男人。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知否兴风狂啸者¹,回眸(móu)²时看小於(wū)(tú)³
译文: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注释:¹兴风狂啸者:指老虎。虎啸风生,形容猛虎之威。²眸:指眼睛。³於菟:老虎的别名。

  这首诗的前两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坚实有力,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是流传较广的名句。作者没有多用笔墨去铺叙事情的原委,一开始就用哲理性的诗句,雄辩地提出那种“无情”之辈未必是真正的豪杰,而“怜子”者倒完全可以是大丈夫。诗句有力地回击了那些抽象地玩弄“有情”、“无情”的论客,严正指出,以“无情”自嘘的人并不就是英雄,用攻击别人的“怜子”,以显示自己的“无情”更是卑鄙可笑。在鲁迅看来,是否英雄,不在于它是否怜子,而在于他对敌人是否无情。诗句,先用一个“未必”,否定了“无情”论者,又用一个“如何”,诘问攻击“怜子”者,使之无言以对。这两句诗,是对仗的写法,但不是情对,也不是景对,而是理对。它的哲理性很强。气势也很壮。鲁迅在当时的众矢飞射之下,理直气壮地热爱其子,并把这种感情泛而至于广大人民,并不失为丈夫本色,而那些标榜“无情”的人却跟豪杰一点也不沾边。诗人痛斥“无情”论者,没有回避“怜子”,相反地正以“怜子”来证明攻击者的卑鄙,这就完全取得了主动的地位。这两句诗语意深刻,对仗天成,有否定,有肯定,有判断,有诘问,毫不费力,轻而易举,使得讥讽者自讨没趣,本相毕露。

  后两句“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把“怜于如何不丈夫”的句意,扩展开来,在生动的比喻中给攻击者以嘲笑和挖苦;把老虎虽猛也要怜子之意充分表现出来。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中曾记述说:“海婴性格活泼,鲁迅曾对我说:这小孩非常淘气,有时弄得我头昏。他竟问我:爸爸可不可以吃的?我答:要吃也可以,自然是不吃的好。我听了一笑,说他正在幻想大盛的时期,而本性又是带神经质的。鲁迅颇首肯。后来他《答客诮》一诗,完全写出了这种爱怜的情绪。”

  这首诗,作者鲁迅分别通过否定句、反问句、疑问句,完成了诗的“起”、“承”、“转”;诗的首句“无情未必真豪杰”采用了否定句,这在诗歌创作中并不常见,但直白易懂,起到了开宗明义的作用;第二句“怜子如何不丈夫”承接第一句,通过反问句式,在意思上更进一层,把“丈夫”与“怜子”联系起来。全诗的题旨更加具体显豁,范围由一般意义的“豪杰”缩小到有孩子的“丈夫”们;第三句干脆不再讲究委婉与周严,直接用“知否”打头,发出无可辩驳的质问——“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推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语气也更加坚定。“未必”、“如何不”、“知否”都有否定语,却使立论步步深入,也使感情越来越强烈,为最后一句的“合”做了充分的铺垫。

参考资料:
1、 张紫晨.鲁迅诗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75-177页
2、 王志刚 熊畅.新编大学语文: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62页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碧水澄潭映远空,紫云香驾御微风。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汉家城阙疑天上,秦地山川似镜中。
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
向浦回舟萍已绿,分林蔽殿槿初红。
古来徒奏横汾曲,今日宸游圣藻雄。
古来徒奏横汾曲,今日宸游圣藻雄。

  宫廷宴会诗的恰当开头方式之一是皇帝的威严光临,经常运用形容帝王威仪的现成词语,如以“动地”描写帝王的到来。沈期这首诗的开头富有戏剧性,平静的水池倒映着虚空,但随着帝王紫光及香车的到来,这里突然充满了色彩和动态。沈佺期运用了最流行的惯例,把帝王及朝臣描写成天上的神仙。当诗人俯视池中的倒影时,他“错”把他们的出现当成天上神仙的形象。皇帝驾“云”出现在虚空的倒影中,他的车“御风”,这一词语出自《庄子》,用来描写羽化成仙的列子。

  接下来,宫殿群倒影的出现使得凝视水池的诗人产生了一时的错觉:由于宫殿群的倒影添加在天空的倒影上,他错认为它们是天上的宫殿,但又“纠正”了自己的比喻,指出它们是“汉家城阙”。诗人的视界逐渐充实和扩大,从空澄的水池到皇帝一群的来临,再到宫殿群,这一切都是从水中倒影看出来的。接着诗人又从他的“镜子”中看到了京城地区的全景。读者在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中已看到,旧的虚构需要加以合理化,在这里是宫廷和天的同一;解决办法是一种在唐诗中流行的比喻形式——“迷惑的比喻”,诗人含蓄地或明确地承认比喻的虚构性,他不说“甲是乙”,却说“在我看来”、“我误认甲是乙”。

  开头四句写得直率自然,具有戏剧性的秩序和宏壮的音调,接近于盛唐风格。第三联描绘的是狭小的特定景象,这在早期宫廷诗及盛唐诗中都可见到。诗人此时抬起头来,先看到水池周围的景象,然后看到远处的树林。第六句描写耸立于树林中的宫殿,但有一部分被盛开的木槿树遮住了。沈佺期与陈子昂一样也用了“分”这一动词,描写打破视觉延续的某事物的出现。在宫廷诗中,时节经常根据植物的花序确定,如这首诗,一种植物“已”呈现某种状态(此处为”绿“),而另一种则是“初”——开始开花。另一种流行的时序平衡法,是在对句中以“已”和“未”相对。

  最后一联指汉武帝的《秋风歌》,写于他在汾阴祭祀后土的一次快乐出游中,李峤的《汾阴行》描写了这一事件。尾联对中宗诗的高雅评价,回到了帝王主题上。但是,诗人不仅是一般地将中宗与汉武帝相比,而是认为中宗诗的“雄”超出了汉武帝。一千多年来,许多帝王试图获得汉武帝横济汾河的同等乐趣,但只有唐中宗成功。第三联精致小巧的泛舟画面超过了汉武帝的强烈感情。从中宗现存诗篇的质量来看,沈佺期的恭维是言过其实的。

xìngqìngchíshìyànyīngzhì--shěnquán

shuǐchéngtányìngyuǎnkōngyúnxiāngjiàwēifēng

hànjiāchéngquētiānshàngqínshānchuānshìjìngzhōng

xiànghuízhōupíng绿fēnlín殿diàn槿jǐnchūhóng

láizòuhéngfénjīnchényóushèngzǎoxióng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游都邑(yì)¹以永²³,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sì)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kāng)(kǎi),从唐生¹⁰以决疑¹¹。谅¹²天道之微昧(mèi)¹³,追渔父(fǔ)以同嬉¹⁴。超埃尘¹⁵以遐(xiá)¹⁶,与世事乎长辞¹⁷
译文: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自己空有佐时的愿望,等待政治清明还不知要等到哪一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注释:¹都邑:指东汉京都洛阳。²永:长。³久:滞。言久滞留于京都。⁴明略:明智的谋略。⁵徒临川以羡鱼:自己空有佐时的愿望。徒:空,徒然。羡:愿。⁶俟:等待。⁷河清:黄河水清,古人认为这是政治清明的标志。⁸蔡子:指战国时燕人蔡泽。⁹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¹⁰唐生:即唐举,战国时梁人。¹¹决疑:请人看相以绝对前途命运的疑惑。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¹²谅:确实。¹³微昧:幽隐。¹⁴嬉:乐。¹⁵超埃尘:即游于尘埃之外。埃尘,比喻纷浊的事务。¹⁶遐逝:远去。¹⁷长辞:永别。由于政治昏乱,世路艰难,自己与时代不合,产生了归田隐居的念头。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于是仲春令月¹,时和气清;原²(xí)³郁茂,百草滋荣。王雎(jū)鼓翼,鸧(cāng)(gēng)哀鸣;交颈颉(xié)(háng),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译文:正是美好的仲春时节,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注释:¹仲春令月: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令月:美好的月份。²原:宽阔平坦之地。³隰:低湿之地。⁴郁茂:草木繁盛。⁵王雎:鸟名。即雎鸠。⁶鸧鹒:鸟名。即黄鹂。⁷颉颃:鸟飞上下貌。⁸于焉:于是乎。⁹逍遥:安闲自得。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尔乃¹龙吟方泽²,虎啸山丘。仰飞纤缴(zhuó)³,俯钓长流。触矢(shǐ)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shā)(liú)
译文: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龙鸣般唱,在小丘上虎啸般吟诗。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鱼。
注释:¹尔乃:于是。²方泽:大泽。³纤缴:指箭。纤:细。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⁴逸禽:云间高飞的鸟。⁵魦鰡:一种小鱼,常伏在水底沙上。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于时曜(yào)¹²³,继以望舒。极般(pán)游之至乐(lè),虽日夕而忘劬(qú)。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¹⁰。挥翰¹¹墨以奋藻¹²,陈¹³三皇之轨模¹⁴。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¹⁵
译文: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乘船遨游已经极乐,虽然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的深远美好意味,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挥笔著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且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注释:¹曜灵:日。²俄:斜。³景:同“影”。⁴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仙人,这里代指月亮。⁵般:大船。⁶虽:虽然。⁷劬:劳苦。⁸五弦:五弦琴。⁹指:通“旨”。¹⁰周孔之图书: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¹¹翰:毛笔。¹²藻:辞藻。此句写其挥翰遗情。¹³陈:陈述。¹⁴轨模:法则。¹⁵如:往,到。

  寥寥几笔,即勾勒出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一派欣欣向荣的自然风貌,既表达了对归田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寓对官场龌龊的厌恶。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历来深受人们爱赏。《归田赋》作为迄今最成功的抒情小赋,在赋体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自西汉末叶以来赋体革新转变的最高成就,基本结束了大赋为主流的创作时代,而开辟了灵巧自如的小赋的新时期,使赋这种文学形式得以继续活跃发展。从此以后,特别是经魏晋到唐宋,虽几经演化,但无论是散韵、骚韵、俳体、文体,有成就的作家大多循此路径抒情述志、咏物叙事,丰富了文苑。

  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赋的一大特色,如“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分别引用《淮南子·说林训》和《左传·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也是从《楚辞·渔父》中“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化来的。张衡充分利用了历史典故词句短小、内涵量大的优点,于文辞之外又平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因而《归田赋》并未因为篇制短小而显干瘪。同时,《归田赋》所选用的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并不晦涩难懂。所以这篇小赋以其雅致精炼、平易清新的语句,包容了内涵丰富的史实,并赋之以新意。

  此外,《归田赋》还用了一些叠韵、重复、双关等修辞方法,如“关关嘤嘤”、“交颈颉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而“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

  总之,《归田赋》已很不同于先前的汉大赋了,它已开始由叙事大赋转入抒情小赋,风格上也不再追求气势的铺排、辞藻的堆砌,而类似于四六句骈文,开了骈赋的先河。《归田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篇章。

guītián

zhānghéng liǎnghàn 

    yóuyǒngjiǔ mínglüèzuǒshí línchuānxiàn qīngwèi gǎncàizhīkāngkǎi cóngtángshēngjué liàngtiāndàozhīwēimèi zhuītóng chāoāichénxiáshì shìshìcháng 

    shìzhòngchūnlìngyuè shíqīng yuánmào bǎicǎoróng wáng cānggēngāimíng jiāojǐngxiéháng guānguānyīngyīng yānxiāoyáo liáoqíng 

    ěrnǎilóngyínfāng xiàoshānqiū yǎngfēixiānzhuó diàochángliú chùshǐér tāněrtūngōu luòyúnjiānzhīqín xuányuānchénzhīshāliú 

    shíyàolíngéyǐng wàngshū pányóuzhīzhì suīérwàng gǎnlǎoshìzhījiè jiānghuíjiàpéng tánxiánzhīmiàozhǐ yǒngzhōu kǒngzhīshū huīhànfènzǎo chénsānhuángzhīguǐ gǒuzòngxīnwài ānzhīróngzhīsuǒ 

与客携壶,梅花过了,夜来风雨。幽禽自语。啄香心,度墙去。春衣都是柔荑剪,尚沾惹、残茸半缕。怅玉钿似扫,朱门深闭,再见无路。
与客携壶¹,梅花过了²,夜来风雨。幽禽(qín)³自语。啄香心,度墙去。春衣都是柔荑(tí)剪,尚沾惹、残茸(róng)半缕。怅玉钿(diàn)似扫,朱门深闭,再见无路。
译文:我与好友携酒踏青,却发现一夜的风雨已将梅花摧残殆尽。梅花枝头孤鸟独鸣,啄食花心,凌空而去。出自佳人纤纤玉手的一件崭新的春衣上还残留一点儿缝制时的线头。可惜现在梅花香凋玉殒,她也被锁在深深的庭院,我们不可能再相见了。
注释:¹壶:酒器。²梅花过了:指梅花被风雨打落在地。³幽禽:幽栖的小鸟。⁴香心:花心。⁵柔荑:细向柔嫩的初生茅草,形容女子滑嫩的的纤纤玉手。⁶残茸半缕:意为女子为他缝制的春衣还残留着一缕丝茸。残茸:缝农刺绣等针线活计用过的线头。玉钿:古代女子的首饰,此处形容吹落的梅花像钗钿一样。⁷朱门:红漆大门,指意中人所居之处。
凝伫,曾游处。但系马垂杨,认郎鹦鹉。扬州梦觉,彩云飞过何许?多情须倩梁间燕,问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虚度。
凝伫,曾游处。但系马垂杨,认郎鹦鹉¹。扬州梦觉,彩云²飞过何许?多情须倩(qiàn)³梁间燕,问吟袖弓腰在否?怎知道、误了人,年少自恁(nèn)虚度。
译文:我伫立凝望当初和她携手同游的地方,而今只剩下那日我们系马的垂杨柳和熟悉我的鹦鹉了。当我从旧梦中醒来时,我的爱人又在何处呢?我只能借助梁间的燕子把我的深情传达给她,问一问她现在过得怎样。当初我们怎能料想到这样会虚度时光、浪费青春呢。
注释:¹认郎鹦鹉:只有架上的鹦鹉还认得我。²彩云:比喻美好事物或薄命佳人。³倩:借助。⁴吟袖:诗人的农袖,此处是作者自指。⁵弓腰:形容女子纤细柔蚓的腰肢,舞蹈时腰肢弯曲的姿态。⁶恁:如此。

  上阕描写春游的所见所感。开端从春景写起。“与客携壶”,开头便是借酒浇愁。“梅花”两句交待时令,已到仲春,更兼风雨,摧残梅花情景可知。情亦如花,倍受间隔。“自语”“啄”“度”将鸟儿的可爱情态描摹得栩栩如生。由这美丽的春光,自然地过渡到了对春衣的描写。词人身上穿着的春衣,都是恋人用白晰柔嫩的手亲自剪裁的,那衣服上至今还残留着一些断线残丝。词人将恋人的手比做柔荑,娇艳动人,令人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再见无路”表达的是一片无奈的心情,与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阕则描写故地凝思。“凝伫”二字看似写状态,实则写心情。在物是人非之时重游旧地,或属无心,或似有意,管不住双脚似的来到曾经良辰美景的庭院,但见人去楼空。在美人门前呆呆且久久地凝望。往事如烟,却又历历在目。“但系马垂杨,认郎鹦鹉”八字以清淡萧条之笔写现下孤寂心态,更反衬昔日的风流。“系马垂杨”写当年潇洒神色,俊逸风采。一个’但”字,又勾回现今。“认郎鹦鹉”写常来常往之熟稔,而今垂杨依旧,无马可系,只剩一片凄凉。此处鹦鹉或许一如往常地在招呼来客,但对词人来说,却已事过境迁,人面不知何处。“扬州梦觉”化用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遣怀》),表达了和杜牧相似的感情历程。“彩云飞过”或象征过去的那段美好恋情,或象征昔日的爱人,如今都化为陈迹,再也寻访不到了。这里词人一片痴心,都化作对燕子的喃喃私语,流露出无限的深情。“吟袖弓腰”,以局部代表整体,从中可以想象出伊人身姿的曼妙。“倩梁间燕”,这富有情致的一笔。结尾几句自伤自叹,空怀悲戚。

  此词写追怀旧情。上阙由眼前风雨摧花、耳边幽禽独语、衣上残茸半缕,引出对旧情的思念和相见无路的怅恨。下阙以“凝伫”承上启下,旧游处仅见垂扬、鹦鹉,又感慨今日物是人非;虽知人去梦醒,却又欲罢不能,而向梁间燕子殷勤寄语;最后明知多情误人,虚度年华,仍在苦涩中咀嚼昔日的甜美。全词从细微处着笔,以小见大,以景衬情,回环蕴藉。这首词虽是伤春怀人之作,然而读后并不觉得沉重,清新的语言,婉转的情调,使它成为描写思念之情的动人佳作。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主编.姜夔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第60页
2、 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宋词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2011.08:第1120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