¹南舍北皆春水,但见²群鸥日日来。
译文: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注释: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¹舍:指家。²但见:只见。
花径¹不曾缘²客扫,蓬(péng)³今始为君开。
译文: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不曾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注释:¹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²缘:因为。³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盘飧(sūn)市远¹无兼味²,樽(zūn)³酒家贫只旧醅(pēi)
译文: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隔年的陈酒招待。
注释:¹市远:离市集远。²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³樽:酒器。⁴旧醅:旧酿之酒。醅,没有过滤的酒,也泛指酒。
¹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²
译文: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注释:¹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²余杯:余下来的酒。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颈联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刘克庄说此诗是戏效元白体。杜甫自不可能飞跃时空去戏效他后代的元白体,这是从风格角度反讲的。简而言之,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余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足当“戏效元白体”之评。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北京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64 .
2、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42-544 .
3、 海兵 .杜甫全集诗祥注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年 :190-120 .

zhì

 tángdài 

shènánshèběijiēchūnshuǐ dànjiànqúnōulái 
huājìngcéngyuánsǎo péngménjīnshǐwèijūnkāi 
pánsūnshìyuǎnjiānwèi zūnjiǔjiāpínzhǐjiùpēi 
kěnlínwēngxiāngduìyǐn jìnbēi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不曾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

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隔年的陈酒招待。

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

注释

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

舍:指家。

但见:只见。

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缘:因为。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

樽:酒器。

旧醅:旧酿之酒。醅,没有过滤的酒,也泛指酒。

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余杯:余下来的酒。

参考资料:
1、 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28-29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60-63
鉴赏

  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颈联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刘克庄说此诗是戏效元白体。杜甫自不可能飞跃时空去戏效他后代的元白体,这是从风格角度反讲的。简而言之,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余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足当“戏效元白体”之评。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 .高中生必背古诗文 .北京 :龙门书局出版社 ,2012年8月 :64 .
2、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42-544 .
3、 海兵 .杜甫全集诗祥注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年 :190-120 .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 戴 燕.历代诗词曲选注.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125
评价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刘克庄《后村诗话》说:“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杜甫自不可能飞跃时空去戏效他后代的元白体,那么从什么角度什么意义上讲,《客至》“戏效元白体”呢?简而言之,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足当“戏效元白体”之评。另外,诗用第一人称,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难怪刘克庄说它是戏效元白体。

参考资料:
1、 程千帆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42-544 .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2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pǔ)¹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译文: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
注释:¹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译文: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这首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横塘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风景宜人。

  前两句为送别之景。南浦,泛指送别友人的河边。一川;是为一片,遍地。朱塔;红色的宝塔。这两句可以这样理解;春天来了,南浦平披上了绿装,大地焕然一新。只有石桥、朱塔,不管春夏秋冬,还是老样子。两依然,朋友乘春光而去,以后只有石桥、朱塔与诗人为伴。想到这诗人黯然神伤。

  后两句是离别之情。系;拴着。画船;油漆彩绘之船。在年年送客的横塘,今又有一条将要离去的画船,在蒙蒙细雨中拴在杨柳上,垂柳轻舟、雨中送客、依依惜别之情更使人伤怀。

  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

héngtáng

fànchéng sòngdài 

nánchūnlái绿chuān shíqiáozhūliǎngrán 
niánniánsònghéngtáng chuíyánghuàchuán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五岳¹盘神基²,四渎(dú)³涌荡津
注释:¹五岳:泰、衡、华、恒、嵩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五座大山,并称为东、南、西、北、中五岳。²神基:神仙居止处,多指大山。《隋书·薛道衡传》有句“帝系灵长,神基崇峻。”³四渎:淮、江、河、济为上古时天子封禅祭祀的四条大川,并称东、南、西、北四渎。渎,大河也。⁴荡津:平坦的水洼。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动求目方智¹,默守标静仁。
注释:¹动求句:行动时以正直的智谋和思虑为目的。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苟不宴出处¹,托好有常因。
注释:¹苟不句:谓倘若不能适应仕途进退的变化。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寻元¹存终古²,洞往³想逸民
注释:¹寻元:元通源,追寻根源。²终古:久远的往昔、上古时代。³洞往:回顾往昔。洞意为洞悉、透彻。⁴逸民:亦作佚民,即隐居避世者。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玉洁¹(jī)²下,金声³(lài)(yí)滨。
注释:¹玉洁:形容隐士的情怀像玉石一般洁白无瑕。²箕岩:箕山的岩壑。箕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亦名许由山,唐尧时高士许由隐居于箕山之下、颖水之阳。³金声:形容前贤的名声像黄金一般光辉明亮。⁴濑:指沙石上流过的急水。⁴沂:崖岸。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卷华藏纷雾¹,振褐(hè)²拂埃尘。
注释:¹卷华句:美丽的花朵掩藏在浓密的雾里。²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本系穷人所服,此指隐居避世者粗朴的衣物。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
¹从尺蠖(huò)²曲,道³与腾龙伸。
注释:¹迹:行为、行止、行迹。²尺蠖:一种昆虫的幼虫,俗称造桥虫,虫体细长,行动时能屈伸变形。³道:一般指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⁴腾龙:在空中飞腾的龙。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¹无单豹²³,分非首阳
注释:¹峻:高大。²单豹:古之高士。³伐:功劳。⁴分:名分、才赋。⁵首阳:山名,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相传为上古时著名高士伯夷、叔齐两兄弟隐居采薇之处,此处亦以首阳山名代指夷、齐二人。⁶真:真诚、真实。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
长啸归林岭¹,潇洒²任陶钧³
注释:¹林岭:树林与山岭,泛指隐居之处。²潇洒:洒脱、毫无拘束的样子。³陶钧:原为制作陶器时所用的转轮,此指天地造化。
利城系东汉时所设之郡,郡治即名利城,在江苏省赣榆县西南,三国时废。支遁出家后,最初便在利城境内山区隐居。这首诗先从利城山区地理形势写起,接着阐述了隐士们之所以要隐居的原因,然后详细记叙了作者自己的隐遁生涯,表示了坚定地抛弃世俗杂念,归依自然的决心。支遁虽为东晋时一流高僧,为般若学即色宗著名代表人物,但身处玄学盛行之魏晋时代,无法超脱时代的影响,故其诗写得玄虚古奥,甚至有些晦涩,当然也离尘拔俗,不带一点人间的烟火味。建、造就及造物之功。

yǒngchéngshān--zhīdùn

yuèpánshényǒngdàngjīn

dòngqiúfāngzhìshǒubiāojìngrén

gǒuyànchūchùtuōhǎoyǒuchángyīn

xúnyuáncúnzhōngdòngwǎngxiǎngmín

jiéyánxiàjīnshēnglàibīn

juǎnhuácángfēnzhènāichén

cóngchǐhuòdàoténglóngshēn

jùndānbàofēnfēishǒuyángzhēn

zhǎngxiàoguīlínlǐngxiāorèntáojūn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拨灯书尽红笺(jiān)¹也,依旧无聊。玉漏²(tiáo)迢,梦里寒花³隔玉箫。
译文:夜深,把油灯拨亮,在红笺上写满思念,却依然感到空虚无聊。长夜漫漫,时钟滴答作响,即使在梦中与爱人相会也总有所阻隔。
注释: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¹红笺:一种制做精美的小幅红纸,常作为题写诗词、请柬等用。²玉漏:玉制的计时器,即漏壶。³寒花:寒冷时节所开的花,一般多指菊花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¹,莫误双鱼²到谢桥³
译文:三更了,窗外的雨打在修竹上,一片风雨之声。将我的思念交付给秋潮,千万不要误了双鱼到谢桥之期。
注释:¹分付秋潮:谓将这孤独寂寞的苦情都付与此时的秋声秋雨中。²双鱼:代指书信。³谢桥:谢娘桥,借指情人所居之处。

  纳兰将一首小词写得情谊融融,求而不得的爱情让他感到为难与痛苦时,也令他心中充盈着忽明忽暗的希望。这首《采桑子》,一开篇便是无聊,写过信后,依旧无聊,虽然词中并未提及信的内容,信是写给谁的,但从“依旧无聊”这四个字中,就已经可以猜到一二了。纳兰总是有这样的本事,看似在自说白话,讲着不着边际的胡话,却总能营造出引人人胜的氛同,令读词的人不知不觉地沉沦。

  纳兰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变为一台表演,读者成为了观众,与他一起沉思爱恋。词中的“红笺”二字透露出纳兰所记挂的人定是一名令他着迷的女子。

  红笺是美女亲手制作,专门用来让文人雅客们吟诗作对用的。不过,诗词中红笺多是用来指相思之情,只要写出红笺,一切便都在不言之中了。下接一句“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引自秦少游的词句“玉漏迢迢尽,银河淡淡横”。

  诗词中,“漏”一向是寂寥、落寞、时间漫长的意象,在这里也不例外。以“玉漏”表达长夜漫漫、时空横亘的无奈之情,时间是相思最大的敌人,纳兰大概在这首词中是想表达自己爱着一个人,却无法接近。在接下来一句“梦里寒花隔玉箫”中,揭晓了纳兰感慨时光的缘由。

  这个故事从此也令“玉箫”这个词成为了情人誓言的典故,纳兰是在思念一位女子,这女子必然是他所钟爱的人,此刻他们距离两地,纳兰在梦中想要与她相见,但梦境毕竟不是现实,所以,就算再怎么思念,二人还是无法牵手相望。所以,纳兰所谓的“寒花”大概也不过是借了一个“寒”字,来表达内心凄冷的感觉。

  下片不再写心情,转而写窗外的景色,既然无法入睡,那干脆看着外面的景色,来缓解内心的惆怅。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雨后的夜景,树木萧萧,好比自己的心情,无奈之中透着几分茫然。最后结尾“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呼应了开篇的那一句“拨灯书尽红笺也”,也算是一种心意的表达,希望能够凡事完满结束。

  要交代一下的是,“分付秋潮”中的“秋潮”是有来历的,秋潮的意象表示:有信。潮水涨落是有一定时期和规律的。人们便将潮水涨落的时期定为约定之期限,在潮水涨落几番之后,要回来的人便要如约回归。

  这是诗词中的一个主要意象,诸如唐诗名句“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秋潮”在这里也是如此意境,上片一开始便是说词人正在写信,在词的结尾,词人写的这句“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便是说信要寄出去了。要将信托付给秋潮,告诉那个收信的人,自己的心意是怎样的。

  整首词全是词人的比喻和典故,基本上没有真实场景的出现,但通读全词,每一句都是浑然天成,与下一句连接得十分巧妙。一首爱情小词能够写到如此的境界,纳兰的手笔,不愧为才子之法。

参考资料:
1、 (清)纳兰容著;姜薇薇编.纳兰词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第180页

cǎisāng ·dēngshūjìnhóngjiān

lánxìng qīngdài 

dēngshūjìnhóngjiān jiùliáo lòutiáotiáo mènghánhuāxiāo 
gān竿xiūzhúsāngēng xiāoxiāo fēnqiūcháo shuāngdàoxièqiáo 
钻天岭上已飞魂,判命坡前更骇闻。
钻天岭¹上已飞魂,判命坡前更骇(hài)²
译文:钻天岭上已然魂魄飞散,判命坡前更是骇人听闻。
注释:¹判命坡:位于归州东部,山势高险,行人至此有生死难卜之感,故名“判命坡”。¹钻天岭:山名,又名“钻天三里”,在归州东部。范成大有《钻天三里》诗云:“钻天三里似千里,四十八盘将奈何。”²骇闻:骇人听闻。
侧足三分垂坏磴,举头一握到孤云。
侧足¹三分垂坏磴(dèng)²举更一握到孤云³
译文:侧足于毁坏了的石蹬一步才挪得三分,抬更看,伸手能一把握住天上孤云。
注释:¹侧足:形容因畏惧而不敢正立。²坏蹬:毁坏了的石蹬(石更台阶)。³“一握”句:化用了《广异记》中:“兴元南山绝顶,谓之孤云两角。谚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
微生敢列千金子,后福犹几万石君。
微生¹敢列千金子²,后福³犹几万石君
译文:微贱之身哪敢自比富家子弟,判命坡上不死,后福无穷又有几个万石君。
注释:¹微生:此犹言“微末”,指身份低贱之人。²千金子: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古谚语:“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意谓富家子弟当特别珍惜自己的生命。³后福:古谚语:“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指判命坡上不死,必有后福无穷。⁴万石君:西汉石奋及其四子的俸禄都有“二千石”,世称“万石君”。《史记》有《万石君列传》。
早晚北窗寻噩梦,故应含笑老榆枌。
早晚北窗¹寻噩梦²,故应含笑老榆枌³
译文:有朝一日归隐后回想今天的可怕情景,理当含笑故乡终老于故乡山林。
注释:¹北窗:指归隐。语出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北窗下卧”或者“北窗高卧”,就成为归隐的代名词了。²噩梦:可怕的梦。³榆枌:即粉榆,因协韵而倒置。汉高祖刘邦为丰邑枌榆乡人,后人因以枌榆指故乡。

  这首诗的前四句以陪衬、夸张手法描摹判命坡高峻难攀之状,形象真切,确乎令人“骇闻”。后四句即兴抒情,于诙谐淡泊中,流露出不胜仕途奔波、羁旅行役的烦恼,和期待早日归隐林下的心愿。全诗用语朴素自然,不见刻意经营之迹,但写景逼肖,写情有味。

  中国传统诗歌是讲求含蓄的,讲求情感不过分张扬的。大约是诗人所受刺激太大,开篇就从自己的感受写起,直接写自己的惊恐。先写走到判命坡前看到山的感受。没有一字对判命坡的陡峭进行直接描写,而是用了对比,起笔就写自己过钻天岭时胆战心惊,魂不附体的那种恐怖。钻天岭此名足见其险。判命坡,此名也尽显山之陡峭。写钻天岭之险是为了突出判命坡之险。“更骇闻”,看到判命坡,更是让诗人惊骇不已。还没开始登判命坡,就已经充满恐怖了,可见其山之险。范成大是今天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江南水乡,为官后也从未到过四川,未曾见过这种险山恶水。自然受到了惊吓。

  接着写登山的感受。悬崖绝壁,只可侧着脚通过,一不小心踩着坏石头,石头立刻就滚下万丈深渊,而山势陡峭,高耸入云,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天上的云朵。举头一握到孤云,恰当地表现了判命坡的险要。从自己登山有感受,从侧面烘托山势的险峻,蜀道的险恶。接着作者发表议论,进一步言判命坡的险恶。微生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这是诗人自嘲命薄,不贵重,所以无法惜身,只能铤而走险,来走这艰难的蜀道。万石君是指汉代石奋的故事。范成大以此做比,巧妙设喻。前面从不同的侧面描写的判命坡的险峻后。再后诗人荡开一笔,写自己归隐故乡,再来谈起这一番经历,当一笑了之了吧。似松实紧,依然扣着这判命坡险要来说。

  最后直接说走这个判命坡是“噩梦”。人在困难面前往往会想到家乡想到自己熟悉的故居。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境。特别是诗人此番入蜀已是五十岁,又是新病后初愈。而且由湖北入蜀时,遇到江水上涨,不得不从陆路徒步攀援,种种艰难,生出归乡之心是非常真实的。看似不经意的自然表露,可是处处扣着《判命坡》的“险”字,使全篇浑然一体,层次丰富。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曲径通幽 宋诗名作欣赏: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04:第275-276页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正是神都¹有事时,又来南国²踏芳枝。
译文:正逢首都北京是有事的时候,再一次来到南方巡视泽国水乡。
注释:¹神都:古谓京城。这里指首都北京。²南国:中国南方的泛称。作者写这首诗的前后,正在南方巡视。1966年5月15日在杭州;途经长沙于17日到韶山滴水洞,在这里住了11天;28日赴武汉。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芳碧水驰。
译文:革命小将好似那高洁的松柏直向苍天,走资派好似枯落的败叶只能芳着流水逝去。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译文:新的革命风暴席卷苍天,气势恢宏;亿万人民身穿绿军装投入战斗、高举红语录形成一片红海洋,无数红旗上下翻卷。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凭栏静听潇潇雨¹,故国²人民有所思。
译文:在那潇潇细雨中凭栏静,想到全国人民此时此刻应该也有所思索吧。
注释:¹凭栏静听潇潇雨:化用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凭栏处潇潇雨歇”句。阑同栏。潇潇,骤急的雨势。²故国:即祖国。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诗从叙事起,说明作诗的缘由和地点。首句点出正逢首都北京“有事”之时。有何事?这年6月10日,毛泽东会见亲密的老朋友、越南党和国家的领袖胡志明,在谈到中国当时形势时说:“我们最近这场斗争是从去年11月开始的,已经七个多月了。最初,姚文元发难,他是个青年人,讨论清官等问题。”不过,“现在我们不搞清官这件事了”,而是“发动群众整反动分子”。这段话的珍贵价值,在于廓清了人们各种各样的揣摩和猜测,确凿无误地提供了“这场斗争”的由来和现状发展的线索,为解读全诗找到诗人自述的第一手重要依据。

  “正是神都有事时”读来有种急迫感,凸显标题的份量。“又来南国踏芳枝”读来有种春风拂面的暖意,又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芳枝,喻指人民群众朝气蓬勃的笑脸。此时读者有所思:革命成功了吗?我们真的无忧无虑了吗?

  “青松怒向苍天发”青字透着时光荏苒,祖国少年的情怀。松字透着高洁傲雪,松柏延年的节操。怒向苍天发,发人深省。此时读者有所动:被革命一个阶段之成功遮住视线,将失去革命意义。“败叶纷芳碧水之”败叶藏着多事之秋,动荡抉择的愁绪。碧水是指人民的力量。“碧水”取义于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的诗句,是希望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主宰新形成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之”是指碧水滔滔流过的痕迹。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满”字极赞群众起来造反的踊跃和热烈,亿万人民身穿绿军装投入战斗的雄姿,高举红语录形成一片红海洋的场面,加上上下翻卷的无数面红旗,极为壮观。一个“走”字,再现了当时群众运动风驰电掣般的迅速发展。其形势如急风暴雨,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挡的。

  但是,已经七十多岁的革命家毛泽东,此时虽然仍然具有从年轻时代开始一生奋斗追求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情壮志,但革命的挫折和失败、考验和锻炼,使他又具有了超人的历练和冷静。于是,诗人的感情在激荡澎湃之后急转直下,写下了令人难解的最后两句诗:“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这种抒写,既可以看做是风雨过后转为潇潇细雨的景物感怀,又为全诗制造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氛围。在诗情发展的脉络上,可以说是前面风雷激荡的心曲变奏。诗人凭阑在潇潇细雨中静听。静听什么?接着诗人又把这种静听引发出来、开展出去,想到全国人民此时此刻也在“有所思”。于是,诗人的静听和人民的所思,便成为此诗的“诗眼”,也自然成为解读此诗的关键所在。

  诗人凭阑(栏)听雨,不禁让人想起岳飞在《满江红》词中那种“仰天长啸”的悲壮。不过毛泽东在诗中流露的,却是悲壮沉郁加忧患的特殊感情。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的复杂心境。

参考资料:
1、 王玉孝.毛泽东诗词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