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君何太迟,别君何太早。朝发越王城,暮指壶公道。
逢君何太迟,别君何太早。朝发越王城,暮指壶公道。
壶公山色凌青天,云雾苍茫暗玉鞭。匣里祇存冯子铗,杖头犹挂阮生钱。
壶公山色凌青天,云雾苍茫暗玉鞭。匣里祇存冯子铗,杖头犹挂阮生钱。
馀钱归去堪沽酒,醉后新诗三百首。赋才元不让三都,何恤纷纷讥覆瓿。
馀钱归去堪沽酒,醉后新诗三百首。赋才元不让三都,何恤纷纷讥覆瓿。
人生知己古称稀,此去何人荐陆机。秋风已就图南翮,看汝扶摇天际飞。
人生知己古称稀,此去何人荐陆机。秋风已就图南翮,看汝扶摇天际飞。

sòngxiùcáihái--tēng

féngjūntàichíbiéjūntàizǎocháoyuèwángchéngzhǐgōngdào

gōngshānlíngqīngtiānyúncāngmángànbiānxiácúnféngzijiázhàngtóuyóuguàruǎnshēngqián

qiánguīkānjiǔzuìhòuxīnshīsānbǎishǒucáiyuánràngsāndōufēnfēn

rénshēngzhīchēngrénjiànqiūfēngjiùnánkànyáotiānfēi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上阳春晚,宫女愁蛾浅。新岁清平思同辇,争奈长安路远。
上阳¹春晚,宫女愁蛾(é)²³。新岁清平思同辇(niǎn),争奈长安路远。
译文:上阳宫的春色已渐渐晚去,宫女的蛾眉在愁绪里日日暗淡。太平新年的时候,更盼望着能与君王同车而行,怎奈去往长安的路是那样的遥远。
注释:¹上阳:唐代宫名,今洛阳市境内。²愁蛾:带愁的蛾眉。³浅:颜色暗淡。⁴新岁:犹新年。⁵清平:世道太平。⁶辇:古时用人力拉的车子,后多用来指皇帝坐的车。⁷争奈:怎奈,怎能奈何,没有办法的意思。⁸长安:唐代君王所住之地,京都。这里说“长安路远”,含义是君王与宫女们的关系疏远。
凤帐鸳被徒熏,寂寞花琐千门。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凤帐¹鸳被²³(xūn),寂寞花琐千门。竞把黄金买赋,为妾将上明君
译文:一次次空熏帐帘锦被,千丛花锁锁住了一道道门,也将寂寞深深地锁在了门里。只能像陈皇后黄金买赋呈送给君王,长门里盼望与君王相见。
注释:¹凤帐:织有凤凰花饰的帐子。²鸳被:绣有鸳鸯的锦被。³徒:空,白白地。⁴熏:加热香草、香料使之发烟,以其烟熏制衣被,使衣被染有香气。⁵琐:同“锁”,封闭住。⁶千门:众多宫门。这里指宫殿。上,呈上,献上。⁷明君:圣明的君王。

  此词上阕写的是宫女春晚愁容,以及新的一年给她带来的希望以及失望。“春晚”交代了时节,也暗喻宫女的青春在类似牢狱的深宫里几近消磨殆尽。“愁蛾浅”写女子的蛾眉逐渐变浅,实际上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用来体现宫女的愁之深切。“争(怎)奈”写出了宫女的复杂矛盾的内心挣扎,在希望之后的失望,是一种近乎绝望的心态。

  下阕写宫女所处的囚笼一样的环境,以物寄怨,烘托她寂寞、孤独的心态。“徒”字暗示了不知多少次宫女为了君王的亲临做准备,但是每一次都是失望而终,终于因为深切的期盼痴傻成癫,隐含了一种悲切的痛苦。“琐(锁)”字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写宫女被封闭在深宫,切断了和外界的联系,锁住了她生命中原本该拥有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期盼、一次次的失望以及深入骨髓的寂寞。最后二句运用汉武帝陈皇后“黄金买赋”的典故,表示宫女的愁苦以及她们的愿望,写她们最后的希望与挣扎。这是在绝望之后新长出来的希望的枝桠,可是竟也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实现。

  词中写可怜女子有幸于君王的相思之愁,在一定意义上寄托了宫女对爱情、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与憧憬,但最终陈皇后那种被汉武帝抛弃的命运无情地降临在她们身上,黄金买赋的悲剧代代重演。词人抓住了宫女天真无知、争宠献媚的心理弱点,对她们身陷囹圄、落入深渊从而致使她们情爱饥渴、人性遭受极度压抑的悲情结局,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了出来。作品含而不露,锋芒所向对准了那个纵情声色,致使无数无辜女子青春、爱情甚至生命白白被葬送的“明君圣主”,对封建社会这种吃人的后宫制度进行了揭露与谴责。

  全词详略得当,写宫女愁容的部分一笔带过,写心态时则是细腻而婉转,一面是“思同辇”,一面又是“长安路远”,把这种矛盾的心理、痛苦的情感写得栩栩如生。词人对宫女这种希望与失望之间挣扎的描写,也是在构思上与其他宫怨词的不同之处。

  此词是词人在承袭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元稹的《宫词》等唐诗中现实主义成分的基础上把宫怨之思搬进了词这种新的文学体式中的一种尝试。他从诗的窠臼中走出来另辟蹊径,拓展了词的意境和题旨,扩大了文学的表现功能,通过句式、音韵的变换表达出多方面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文学创新。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77-79
2、 戴光明.情韵深长 凄怨感人——论温庭筠思妇词的思想意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6,12

qīngpíng··shàngyángchūnwǎn--wēntíngyún

shàngyángchūnwǎngōngchóuéqiǎnxīnsuìqīngpíngtóngniǎnzhēngnàizhǎngānyuǎn

fèngzhàngyuānbèixūnhuāsuǒqiānménjìnghuángjīnmǎiwèiqièjiāngshàngmíngjūn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
阴阴日欲暮,迢迢¹春望稀。
译文:夕阳西下,夜幕将至,天地一片昏沉。眺望远方,只觉春天的日子越来越短了。
注释:¹迢迢:形容遥远。
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野色¹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译文:一阵风吹风,原野的景色带着浓浓的寒气。树林间的乌鸦逆着风雨飞向自己的巢穴。
注释:¹野色:原野或郊野的景色。
孤城还麦秀,白首且花飞。
孤城还麦吹,白首且花飞。
译文:这座孤立于天地间的城池之外,麦田里的麦苗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即使人老了,头发白了,花也如常应季盛开凋落。
临路长杨袅,前朝今是非。
临路长杨袅,前朝今是非。
译文:靠近路边的杨柳树,细长的枝条在随风翩翩起舞。上一个王朝已经远去,今天已经不同往日。

chéngchūnwàng--mèngyáng

yīnyīntiáotiáochūnwàngchuīhánlínguī

chéngháimàixiùbáishǒuqiěhuāfēilínzhǎngyángniǎoqiáncháojīnshìfēi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公府¹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译文:公府之中每日无事可办,我们同僚只是觉得清闲。
注释:¹公府:即岑参及其同僚的办公处。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草根侵柱础(chǔ)¹,苔色上门关²
译文:野草根根扎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将大门爬满。
注释:¹柱础:柱子的基石。²门关:门闩。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饮砚(yàn)¹根见鸟,卷帘晴对山。
译文:砚水之中时而掠过鸟影,卷起帘子面对青天群山。
注释:¹饮砚:鸟影掠过,如饮砚水。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¹
译文:新的诗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间又在梦中东还。
注释:¹东还:东归。诗人在西北边塞,故云。

  诗的首联中“日无事”、“只是闲”从两个方面点出“闲”字。“日”、“只”都对“闲”加以强调。“闲”是此诗所写的主要内容,也是此诗的基本情调,以疏谈的笔调引起全诗。

  诗的中间四句用公府所见所闻的景物写闲静生活和闲适情调。“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这两句写公府之内景物。无人频繁往来,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见“公府日无事”,而诗人得以有足够时间对柱础间的草根、门关上的苔色作细致观察,可见“吾辈只是闲”这两句上句从形着笔,下句从色落墨,一“侵”一“上”,写出草根、青苔潜移默化的发展形态,刻画极细致入微。“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这两句写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写飞鸟并不直接去写,却以鸟影掠过砚水来写,由府内自然转到府外,手法很高明。而用一“饮”字,把鸟影掠过砚水好似啄水的形态写得既十分形象,又很有情趣。这种闲情是只在“无事”时才有的。后—句用“卷帘”把诗人的视线由府内转到府外,与上句是同样巧妙的手法。而晴空之下,满目青山,场面却是松开阔极有边塞特征的。这种逸致也是“无事”时才有的。上下两句,由近及远,一动一静,均突出了闲静情趣。

  诗的最后两句承上文写乡思:“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能在边地字斟句酌,从容吟诗,仍流露“闲”字,而新诗未足即被乡梦打断,写“闲”中乡思愈切,十分符合闲居异地的生活情调。

  这首诗以“闲”字为贯串全诗的线索,而以乡思作结,中间四句写闲居所见景物,写近景则刻画入微,写远景则场面开阔,笔法轻松疏谈。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0-242
2、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60-61

jìngchóupànguān使shǐyuànshìjiànchéng--céncān

gōngshìzhǐshìxián

cǎogēnqīnzhùchǔtáishàngménguān

yǐnyànshíjiànniǎojuǎnliánqíngduìshān

xīnshīyínwèizuómèngdōnghái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¹欲行心更苦。
译文:时至五月,秧苗还未插入田中,此时我又要离去,内心更加愁苦。
注释:¹行人:作者自指。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译文:在行路途中遇到几个种田老翁,他们争着告诉我,昨晚下了三尺深的透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行人虽去亦伸眉¹,翁皆好住莫相思。
译文:虽然我将要离开了,闻听喜讯,眉头也舒展开了,嘱咐老农好好保重,不要思念我。
注释:¹伸眉:愁眉舒展开了。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
流渠汤(shānɡ)(shānɡ)¹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²³
译文:听那渠水汤汤,发出的阵阵声响正回荡在原野里,想来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在祭祀时一定能摆上鸡猪等祭品,祭祀结束后你们可以好好享用一番了。
注释:¹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²豚:猪。³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每年二社,即春社和秋社。社日那天,人们聚在大树下祭祀神灵,祭后大家分享祭品。这里指秋社。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¹时间。
译文: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飞驰千余里。
注释:¹片:片刻,片字是“时”字的修饰语。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¹我何²留滞(zhì)³,辞家久未还。
译文:想起了我长久离开家园,滞留在异乡只能空叹息。
注释:¹念:想。²何:多么。³滞:滞留,淹留。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入秋山 一作:隐秋山)
微阳¹下乔木²,远烧入秋山。(入秋山 一作:隐秋山)
译文: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
注释:¹微阳:斜阳。微,指日光微弱。²乔木:树千高大、主干与分枝有明显区别的木本植物,如松、柏、杨、白桦等树皆是。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临水不敢照,恐惊¹平昔²(yán)³
译文: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变改。
注释:¹惊:因面容改变而吃惊。²平昔:平素,往昔。³颜:面色,容颜。

  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唐诗别裁》)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而不显得衰飒;所谓“格”,主要地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可以说就是:情景分写。情与景,是抒情诗的主要内涵;情景交融,是许多优秀诗作的重要艺术手段。然而此诗用情景分写之法,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开头二句写诗人在黄昏日落之时,满怀惆怅地遥望乡关,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仰视所见的景物:“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晚云孤飞于天际,归鸟投宿于林间,凭着它们有形和无形的羽翼,虽有千里之远也片时可达。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但是,这绝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诗人“怅望”所见,而且这种景物又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原来,诗人久客异地,他的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了。因此,颔联由外界景物的描绘自然地转入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不言惆怅而满纸生愁,不言归心似箭而实际上早已望穿秋水。

  前面写情之后,颈联又变换笔墨写景,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由近到远,层次分明。夕阳从近处的树梢往下沉落,它的余晖返照秋山,一片火红,像野火在远远的秋山上燃烧,渐渐地隐没在山的后面。“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不仅如此,这种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客中久滞,渐老岁华;日暮登临,益添愁思,徘徊水边,不敢临流照影,恐怕照见自己颜貌非复平昔而心惊。其实诗人何尝不知自己容颜渐老,其所以“临水不敢照”者,怕一见一生悲,又增怅闷耳。“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尾联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的心绪,以此收束,留下了袅袅余音。

  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所以是“起得超脱,接得浑劲”(见《瀛奎律髓》纪批)。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指出:“诗有情有景,且以律诗浅言之,四句两联,必须情景互换,方不复沓。”他所说的“情景互换”,就是“情景分写”。当然,这种分写绝不是分割,而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映衬,共同构成诗的永不凋敝的美。马戴这一首望乡之曲就是这样,它的乐音越过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遥遥传来,至今仍然能挑响读者心中的弦索。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54-1255页

luòchàngwàng--dài

yúnguīniǎoqiānpiànshíjiān

niànliúzhìjiājiǔwèihái

wēiyángxiàqiáoyuǎnshāoqiūshān

línshuǐgǎnzhàokǒngjīngpíng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