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行无定踪,此去路千重。投宿月中寺,经过雪里峰。
师行无定踪,此去路千重。投宿月中寺,经过雪里峰。
閒身临水衲,禅意隔潮钟。明岁西湖上,相寻九里松。
閒身临水衲,禅意隔潮钟。明岁西湖上,相寻九里松。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野店几杯空酒。醉里两眉长皱。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知否。知否。直是为他消瘦。
野店几杯空酒。醉里两眉长皱。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知否。知否。直是为他消瘦。
这首小令写别后的绵绵相思。分别之后,旅居野店,思乡怀人之情,不能自已。空酒几杯,未能消愁。醉里尚且双眉紧皱,更那堪酒醒时候!全词轻柔雅丽,语浅情深。

mènglìng··diànbēikōngjiǔ--xiànghào

diànbēikōngjiǔzuìliǎngméizhǎngzhòuchéngmiángèngjiǔxǐngshíhòuzhīfǒuzhīfǒuzhíshìwèixiāoshòu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屈子¹赋曰:“邑(yì)犬群吠(fèi),吠所怪也²。”仆往闻庸、蜀³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yú),被¹⁰南越¹¹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¹²吠噬(shì)¹³,狂走者累日¹⁴,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译文:屈原的赋里说:“乡邑的狗群起而狂吠,只因为它们少见多怪。”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有晴天,太阳一出来就会引起狗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张的说法。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遇到下大雪越过了南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张皇失措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静止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
注释:¹屈子:即屈原(约公元前年-年),名平,战国中期楚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²邑犬群吠,吠所怪也:意思是说,村镇上的狗一齐吠起来,是为它们所奇怪的事情而吠。³庸蜀:湖北四川。这里泛指四川。⁴恒雨少日:经常下雨很少晴天。⁵过言:过分夸张的说法。⁶仆来南: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年),柳宗元被贬为少州刺史,中途,再贬为永州司马。“来南”,讲的就是这件事。⁷二年冬:指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年)冬天。⁸逾:越过。⁹岭:指南岭。¹⁰被:覆盖。¹¹南越:广东、广西一带,古代称为南越。¹²仓黄:同“仓皇”,张皇失措的样子。¹³噬:咬。¹⁴累日:连日。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黄昏封印¹点刑徒²,愧负³(jīng)入座隅(yú)
译文:黄昏时候散衙封印,清点在押的囚徒,惭愧啊,有负你了,荆山,又映进座隅。
注释:¹封印:旧时官署于岁暮年初停止办公,称为“封印”。²刑徒:受刑之人;囚徒。³愧负:自愧逊色。⁴荆山:此处指虢州湖城县(今河南灵宝)南的荆山,乃传说中黄帝铸鼎处。⁵座隅:座位的旁边。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却羡卞(biàn)¹双刖(yuè)²,一生无复没(mò)³
译文:这时倒羡慕卞和,他被砍掉了双足,好免得一生一世,在阶前屈辱奔趋。
注释:¹卞和:春秋楚人。²刖足:断足,是古代的一种酷刑。³没阶:尽阶,走完台阶,为迎送宾客的礼貌行为。⁴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此诗一开头就从这卑微低贱的尉职说起,“黄昏封印点刑徒”,“封印”、“点刑徒”,这就是县尉每天黄昏时的例行公事。诗人不是含糊地一笔带过,而是具体地、不厌其烦地一一点出,更显示了这职责的无聊和不堪忍受。

  第二句“愧负荆山入座隅”,与首句成一鲜明对比,以荆山的巍峨高耸反衬自己的沉沦下僚。李商隐赴弘农尉任时曾途经荆山,并写了一首《荆山》诗,诗云:“压河连华势孱颜,鸟没云归一望间。杨仆移关三百里,可能全是为荆山。”对荆山极力赞美,因此这里才顺手拈来反衬自己的处境。

  诗的后两句是用典:“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相传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今湖北南漳县南)得到一块玉璞,曾献之于楚厉王和武王,都被误认为是石头,而以欺君之罪先后把他的双足砍掉。后来,楚文王即位,才使玉人治之,得宝玉,名之曰“和氏之璧”。卞和得璞的荆山与作者所在的荆山同名,故有这样的联想。卞和因献玉而两次被刖足,这是无比悲惨的遭遇。可是李商隐却希望自己能像卞和那样把双足砍断,这样,就再也不必在官府奉迎趋拜了,其惨烈又还迥出乎卞和之上。

  李商隐写作曾被人讥为“獭祭鱼”,因为他很喜欢用典。其实李商隐诗的许多典故都是用得很成功的,比如这首诗,在用典上就有两点很值得注意:一是自然巧妙。诗人是从眼前的荆山联想到卞和得玉石的荆山,又由这一荆山联想到卞和献玉的不幸遭遇,又由卞和之不幸联想到自己之不幸,所以就非用这一典不可。二是花样翻新。它不是一般的比附或替代式的用典,而是根据内容需要来用典,“典”只是辅,只是宾,是诗人此时那种强烈愤懑之情的映衬,一个“羡”字,真是惊心动魄,令人不忍卒读。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0-51

rènhóngnóngwèixiànzhōushǐjiǎháijīng--shāngyǐn

huánghūnfēngyìndiǎnxíngkuìjīngshānzuò

quèxiànbiànshuāngyuèshēngméijiē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¹雪成堆。
译文:海上波涛初来时像一条白线,转眼在望海楼前就变成雪堆一样了。
注释:¹指顾:即指点顾盼之间,形容其快。犹如说须臾、一会儿。这两句写海潮来势凶猛。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¹回。
译文:如今潮水翻涌向上你也要再上层楼,再来观看白浪形成的银成,看它二十回也不嫌多。
注释:¹二十:一本作“十二”。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译文:大风吹打雨水斜着飘进望海楼,壮丽的景观应该用华美的辞句来夸赞。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¹(chè)²紫金蛇³
译文: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注释:¹时:时时。²掣:拉,拽。³紫金蛇:形容闪电的形状和色彩。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
译文:青成断开的地方有层层的塔,隔条江水想要回应对岸人家的呼唤。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¹
译文:傍晚,江上的秋风吹得很急切,为的是把钟鼓的声音传到西兴。
注释:¹西兴:即西陵,在杭州对岸萧山区境内,相传为越国范蠡屯兵之处。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译文:夜晚,谁家在望海楼下点燃炉香,玉笙哀怨的的乐曲在刚刚有凉意的时候响起。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译文:有位客人面对秋风在扇子上题诗,祭拜明月让人无法看见你的晚妆。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译文:沙河上的船灯将成照红,歌声鼓声在笑语中喧响。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译文:问一问少年的心思在哪里,只见他方巾斜在一旁以致头发散乱。

  这组诗分别咏江潮、雨电、秋风、雅客、江景,五首各具情韵。其中第二首(“横风吹雨入楼斜”)曾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的语文试题中。

  有人认为,苏轼诗中的“横风”、“壮观”(“观”在这里读第四声,不读第一声)两句,写得不够好。他既说“应须好句夸”,却不着一字,一转便转入“雨过潮平”了。那样就是大话说过,没有下文。

  这话虽说不无道理,但苏轼这样写,自是另有原因。第一,他是要写一组望海楼晚景的诗,眼下还不想腾出笔墨来专写忽来忽去的横风横雨。所以他只说“应须”,是留以有待的意思。第二,既然说得上“壮观”,就须有相应的笔墨着力描写,老把它放在“晚景”组诗中,是不太合适的,不好安排。

  苏轼写下这组诗后的第二年,他游览了有美堂,适逢暴雨,就立即写了《有美堂暴雨》七律一篇,奇句惊人,是一首名作。应了他那“壮观应须好句夸”的话了。

  其实在这首诗中,他的思想有过一段起伏变化。在开头,他看到一阵横风横雨,直扑进望海楼来,很有一股气势,使他陡然产生要拿出好句来夸一夸这种“壮观”的想法,不料这场大雨,来得既急,去得也块,一眨眼间,风已静了,雨也停了。就好像演戏拉开帷幕之时,大锣大鼓,敲得震天价响,大家以为下面定有一场好戏,谁知演员还没登场,帷幕便又落下,毫无声息了。弄得大家白喝了彩。苏轼这开头两句,正是写出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白喝了一通彩的神情。

  雨过以后,向楼外一望,天色暗下来了,潮水稳定地慢慢向上涨,钱塘江浩阔如海,一望如碧玉似的颜色。远处还有几朵雨云未散,不时闪出电光,在天空里划着,就像时隐时现的紫金蛇。

  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样一幅望海楼的晚景。开头时气势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热闹,转眼间却是雨收云散,海阔天肯,变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实不止自然界是这祥,人世间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0-341

wànghǎilóuwǎnjǐngjué

shì sòngdài 

hǎishàngtāotóuxiàn线lái lóuqiánzhǐxuěchéngduī 
cóngjīncháoshàngjūnshàng gèngkànyínshānèrshíhuí 
héngfēngchuīlóuxié zhuàngguānyīnghǎokuā 
guòcháopíngjiānghǎi diànguāngshíchèjīnshé 
qīngshānduànchùcéngcéng ànrénjiāhuànyīng 
jiāngshàngqiūfēngwǎnlái wèichuánzhōngdào西xīng 
lóuxiàshuíjiāshāoxiāng shēngāiyuànnòngchūliáng 
línfēngyǒuyínqiūshàn bàiyuèrénjiànwǎnzhuāng 
shādēnghuǒzhàoshānhóng xuānxuānxiàozhōng 
wèiwènshàoniánxīnzàifǒu jiǎojīnbìnpéng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江皋(gāo)¹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²
译文:登上江边的高楼眺望前朝的甘露寺,秦淮河上已是一片秋色。
注释:¹江皋楼:皋,江边的高地。江皋楼,指甘露寺一带的楼阁,如清晖亭、江声阁、多景楼、祭江亭等。²秦淮:即秦淮河,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败垣(yuán)芳草,空廊¹落叶,深砌(qì)苍苔。
译文:残垣断壁荒草萋萋,廊殿空寂落叶飘零,厚厚的青苔爬上了台阶。
注释:¹空廊:指响糜廊。
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败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译文:游人都已归去了,暮色已深,只有大江日夜奔游不息,淘尽了千古英雄人物。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译文:木兰花开,似见一点生机,因无人观赏不知为谁而开。
此曲怀古伤今,抒发人世沧桑之感和羁旅寥落之情。精于写景。情寓景中。长于对句,“败垣”以下和“败人”以下两组鼎足对,皆工整而自然。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