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频听白门鸦,匹马骄嘶踏杏花。匣贮丰城埋后剑,帆开博望泛时槎。
春风频听白门鸦,匹马骄嘶踏杏花。匣贮丰城埋后剑,帆开博望泛时槎。
梁间玳瑁寻卢女,井角胭脂吊丽华。夜泊秦淮重买醉,隔江依旧月笼沙。
梁间玳瑁寻卢女,井角胭脂吊丽华。夜泊秦淮重买醉,隔江依旧月笼沙。

sòngzhāngzōngdàozhībáixià--tēng

chūnfēngpíntīngbáiménjiāoxìnghuāxiázhùfēngchéngmáihòujiànfānkāiwàngfànshíchá

liángjiāndàimàoxúnjǐngjiǎoyānzhīdiàohuáqínhuáizhòngmǎizuìjiāngjiùyuèlóngshā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sì)¹我于著(zhù)乎而²,充耳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qióng)乎而。
译文:我的郎恭谨等候在影壁前,冠上洁白丝绦垂在两耳边,缀饰的美玉悬荡在我眼前。
注释:著:通“宁(zhù)”。古代富贵人家正门内有屏风,正门与屏风之间叫著。古代婚娶在此处亲迎。¹俟:等待,迎候。²乎而:齐方言。作语尾助词。³充耳:又叫“塞耳”,饰物,悬在冠之两侧。《毛传》:“充耳谓之瑱(tiàn)。”古代男子冠帽两侧各系一条丝带,在耳边打个圆结,圆结中穿上一块玉饰,丝带称紞(dǎn),饰玉称瑱,因紞上圆结与瑱正好塞着两耳,故称“充耳”。⁴素:白色,这里指悬充耳的丝色。⁵尚:加上。⁶琼:赤玉,指系在紞上的瑱。⁷“华”与下文的“莹”“英”:均形容玉瑱的光彩,因协韵而换字。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庭¹乎而,充耳以青²乎而,尚之以琼莹(yíng)乎而。
译文:我的郎恭谨地等候在庭院,冠上青绿丝绦垂在两耳边,晶莹的美玉悬荡在我眼前。
注释:¹庭:中庭。在大门之内,寝门之外。²青:与上文的“素”、下文的“黄”指各色丝线,代指紞。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俟我于堂¹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译文:我的郎恭谨等候在正堂前,冠上明黄丝绦垂在两耳边,精美的玉石悬荡在我眼前。
注释:¹堂:庭堂。

  此诗写男女结婚仪式,写新妇到男方家看到丈夫形象的情景。全诗写的只是一个小剪影,但有步骤,有层次,有色彩,有新妇微妙的心理状态,把华夏古老的结婚仪式写得饶有情趣,

  全诗三章九句,皆从新娘眼中所见来写,新进门的妻子在憧憬与期待中慌乱而羞涩地抬起美丽的双眸,却只看见丈夫的一个背影,他在迎接她,引导着她一步步走近他们的洞房。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称其“句法奇蛸”。奇峭就在于九句诗中全不用主语,而且突如其来。这一独特的句法,恰切而传神地表现了新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当她紧随着迎亲车辆踏进婆家大门的那一刻,其热闹的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场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不想一睹新娘的风采,然而新娘对着这稠密涌动的人丛,似乎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映进她眼帘的唯有恭候在屏风前的夫婿——“俟我于著”,少女的靦覥,使她羞于说出“他”字,但从“俟我”二字却能品味出她对他的绵绵情意和感受到的幸福。下两句更妙在见物不见人。从新娘的心理揣测,她的注意力本来全集中在新郎身上,非常想把新郎端详一番,然而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她不敢抬头仔细瞧。实际上,她只是低头用眼角瞟了一下,全没看清他的脸庞,所见到的只是他帽沿垂下的彩色的“充耳”和发光的玉瑱。这两句极普通的叙述语,放在这一特定的人物身上,在这特殊的时刻和环境中,便觉得妙趣横生、余味无穷了,给人以丰富联想和审美的愉悦。“乎而”二字甚妙,就好像后世民歌中“呼而嗨呦”类的衬词。

  这首诗风格与《齐风·还》相近,也是三章全用赋体,句句用韵,六言、七言交错,但每句用“乎而”双语气词收句,又与《还》每句用常见的“兮”字收句不同,使全诗音节轻缓,读来有余音袅袅的感觉。在章法上它与《诗经》中的典型篇章是那么不一样,而又别具韵味。全诗每章只在三处换了三个字,就表现出新娘出嫁的喜悦和对新郎的满意与赞许。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90-191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90-191

zhù

míng xiānqín 

zhùér chōngěrér shàngzhīqiónghuáér 
tíngér chōngěrqīngér shàngzhīqióngyíngér 
tángér chōngěrhuángér shàngzhīqióngyīngér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清溪一道¹穿²桃李,演漾³绿蒲涵(hán)白芷(zhǐ)
译文: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注释:¹一道:一条。²穿:穿过。³演漾:荡漾。⁴涵:沉浸。⁵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溪上人家凡¹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译文: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注释:¹凡:总共,一共。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cù)(jū)¹屡过飞鸟上,秋千²竞出垂杨里。
译文: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注释:¹蹴踘: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蹴,踢。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²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少年分日¹作遨游,不用清明²兼上巳(sì)³
译文: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注释:¹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又说指春分之日。²清明:节气名。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³上巳:节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涵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涵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这里表现的就是这个习俗,展现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两句,写溪流边的几户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涵,又是柔美宁静的意象,表现出浓厚的早春气息,有很强的画面感。

  五六两句又转换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秋千是在清明、寒食节前后才有所见,而且仅仅局限于豪门贵族家的红男绿女游戏之用。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寒食之时,造大麦粥,人们常以斗鸡、蹴鞠、打秋千为娱乐。这两句在前四句写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几笔不时飞上高空的秋千与皮球,使整幅画面更加充溢这清新灵动的青春活力。尤其是“过”“出”二字用得好,分别写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时的热烈气氛,使人感受到年轻人沉湎于游乐中的景象,透露出无限的羡慕之情。

  最后两句意谓青春年少的人,应该每天都有开心游玩的心态,无忧无虑,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两个节日才出去游玩,含有及时行乐的意味。

  在《寒食城东即事》中,作者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暂。诗人认为,如果想要在短暂的时光中去建功立业、修身齐家、做学问,终究都不牢固实在,只有抓紧时间享受快乐才是真实的。全诗描绘出美丽的早春景象,交错着青春朝气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宁的闲适气息,充分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6-97

hánshíchéngdōngshì

wángwéi tángdài 

qīngdàochuān穿táo yǎnyàng绿hánbáizhǐ 
shàngrénjiāfánjiā luòhuābànluòdōngliúshuǐ 
guòfēiniǎoshàng qiūqiānjìngchūchuíyáng 
shàoniánfēnzuòáoyóu yòngqīngmíngjiānshàng 
花半拆,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宿妆眉浅粉山横。约鬟鸳镜里,绣罗轻。
花半拆¹,雨初晴。未卷珠帘²,梦残,惆怅闻晓莺(yīng)。宿妆³浅粉山横。约鬟(huán)鸳镜里,绣罗轻。
译文:正是雨后初晴的时候,花儿刚刚绽开了笑脸。珠帘尚未卷起,心中的梦境已残。怕听那清晓的莺歌,好似唱不尽的幽怨。昨夜的妆粉早已零乱,眉色浅浅如小山。且对着镜儿又梳妆,偏是清风总多情,轻轻撩起绣裙的边。
注释:遐方怨: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¹半拆:这里指花朵半开。拆,一作“坼(chè)”,又作“折”。²珠帘:用珠玉所饰的帘子。³宿妆:隔夜残妆。⁴眉:一作“梅”。⁵粉山横:指眉妆褪色,变得浅淡。古代女子修饰容颜以粉敷面,以黛画眉。黛眉变浅,露出白色的粉底,因称“粉山”。⁶约鬟:即束发为鬟髻,未嫁少女多用此发型。约,缠束。鬟,古人把盘为环形的发髻称为鬟。⁷绣罗:这里指绣花罗裙。

  这首词主要描写女主人公梦醒后无名的孤独和惆怅。词中并未点破女主人公为什么惆怅,但字里行间蕴含了其惆怅的原因。

  首二句写景:花蕾初绽,半开半闭,水灵鲜嫩;春雨初霁,阳光明媚。寥寥六字,描画出女主人公所处环境的清雅优美,也暗寓女子正值豆蔻年华。花之半开,夜雨昼晴,依稀逗露出春天的气息,这也自然牵动着女主人公的情怀。

  “未卷”句写女主人公尚未睡起,珠帘未卷。“梦残”句则开始打破沉寂,女子迷蒙中,被梦中的情景牵绕,忽听晓莺鸣叫,惊醒过来,美梦不再,内心一片空虚与失落。这句仿佛是唐代诗人金昌绪《春怨》诗的缩写。梦中有欢,方有梦残的遗恨。梦与现实的反差,惆怅自在情理之中。

  “宿妆”句接写女主人公因惆怅不快而懒得梳妆打扮。梦中惊醒,隔宿的妆淡了,眉黛浅了,眉深如望“远山”,眉浅则如望“粉山”。这为下文写她的临镜梳妆做铺垫。

  末二句笔锋突转,描写女主人公临镜梳妆:对着鸾镜,把头发盘成环形,穿上彩绣丝罗衣裙,轻盈地转身,欣赏自己的美貌,推出少女轻盈娇美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她的孤独感。至此,“约鬟”二字,与词首“花半拆”景色相合,可见“花半拆”也是烘托女主人公豆蔻年华的少女妆容。

  此词通过女主人公晨起的形象,含蓄地表现出她对意中人的相思及由此而生的惆怅之情。全词首尾贯串,意脉相连,构思极妙。词中有些句子的描写很有耐人寻味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20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82-83
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67-68

xiáfāngyuàn··huābànchāi--wēntíngyún

huābànchāichūqíngwèijuǎnzhūliánmèngcánchóuchàngwénxiǎoyīng宿zhuāngméiqiǎnfěnshānhéngyuēhuányuānjìngxiùluóqīng

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¹击之。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²所未通也。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³使能,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因赋是诗。
注释:杨公:即杨国忠。¹交趾:古县名,在今越南河内西北。²百王:历代帝王。³庙堂:朝廷。⁴忝:有愧于。
圣人赫斯怒,诏伐西南戎。
圣人赫斯怒¹,诏伐西南戎。
注释:¹赫斯怒:勃然大怒。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
注释:¹¹节制:节度使的简称,即杨国忠。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鼓行天海¹外,转战蛮夷中。
注释:¹天海:洱海,在今云南大理、洱源两县市间。
梯巘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梯巘¹近高鸟,穿林经毒虫。
注释:¹梯巘:险峻的山。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
鬼门无归客,北户¹多南风。
注释:¹北户:房门北向,古代交趾一带习俗,指南越之地。
蜂虿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蜂虿¹隔万里,云雷随九攻。
注释:¹蜂趸:代指南蛮军队。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愤薄连苍穹。
精诚动白日¹,愤薄连苍穹。
注释:¹动白日:典出《史记·邹阳列传》。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
野食掘田鼠,晡¹餐兼僰僮。
注释:¹晡:申时。僰僮:被掠卖为童仆的僰人。
收兵列亭堠,拓地弥西东。
收兵列亭堠¹,拓地弥西东。
注释:¹亭堠:瞭望的岗楼建筑。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¹
注释:¹饬躬:整饬其身,端正其心。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
泸水夜可涉,交州¹今始通。
注释:¹交州:交趾郡。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¹
注释:¹甘泉宫: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
廉蔺若未死,孙吴¹知暗同。
注释:¹孙吴: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吴起。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¹深衷²
注释:¹谢:惭愧。²深衷:内心,衷情。

  征南诏这场战争是杨国忠把持朝政,为博名邀功而随意派遣边鄙一太守盲目攻击周边弱小民族的冒失行为。事先没有经过仔细调查,事中又不能随机应变,导致了这场战争大败的灭顶之灾。然而这些内幕则不是高适所能深知,或者虽知而不敢言,但诗中所描述的山穷水尽的情形,所歌颂战士们无所畏惧的气概,的确荡气回肠,足以警戒世人,发人深省。

  在这首诗中,诗人目的不在分析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和成败得失,而在称赞战士们为国赴难,不顾自身安危的慷慨激昂的感人举动。但诗人选取这么一个材料,却只是为了表达如此片面的见解,不免有挂一漏万之嫌,十分书呆子气,给人一种本末倒置之感,这自然是诗人见识为时代和自身经历局限所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1-113页

yúnnánzhēngmánshī--gāoshì

tiānbǎoshízàiyǒuzhào西nányòuxiāngyánggōngjiānjiézhìzhīnǎizòuqiányúnnántàishǒushèhǎijiāozhǐzhīdàoxiǎnjiānwǎngshùwàngàibǎiwángsuǒwèitōngshíèrzàiyuèzhìzhǎngānjūnzishìzhīmiàotáng使shǐnénggōngxiàojiéshìtiǎnrénzhījiùyīnshìshī

shèngrénzhào西nánróng

miàotángshàngshēnchénjiézhìxióng

suìlìnggǎnshìjiànfēichánggōng

liàoliàoēnníngzhōng

xíngtiānhǎiwàizhuǎnzhànmánzhōng

yǎnjìngāoniǎo穿chuānlínjīngchóng

guǐménguīběiduōnánfēng

fēngchàiwànyúnléisuíjiǔgōng

zhǎnglàngqúnshānkōng

xiǎngdàoyuǎnxuánjūnchuíqióng

jīngchéngdòngbáifènbáoliáncāngqióng

shíjuétiánshǔcānjiāntóng

shōubīngliètínghòu西dōng

línshìchǐgǒumiǎnwēinéngchìgōng

jiāngxīngzhào耀yàobiānmíngméng

shuǐshèjiāozhōujīnshǐtōng

guīláizhǎngāndàozhàojiàngānquángōng

liánlìnruòwèisūnzhīàntóng

xiāngfénglùnkāngkǎixièshēnzhōng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qiān)(wéi)¹拜母河梁²去,白发愁看泪眼枯(kū)³
译文:即将去往河梁,掀起门帘依依不舍的与母亲告别,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
注释:¹搴帷:掀起门帘,出门。²河梁:桥,替代送别地。³枯:干涸。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惨惨¹柴门²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注释:¹惨惨:幽暗无光。²柴门:树枝编的门,替代贫苦人家。
诗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开门帘,告诉老母,儿就要起程动身了。但因为是游幕谋生,(游幕是指旧时知识分子离开本乡到外地寻求教学或投向官府求职)这种告别是无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说河梁去。一方面是老母难离,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离,这种既难舍又无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极为痛苦的心情。诗的第二句“白发愁看泪眼枯”在即将告别老母外出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表达对老母难分难舍的情感,而是著笔于老母此时的情状:白发苍苍,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还容得着说吗?一切伤心,都隐藏在老母的这张面孔之中,离不得舍不得,却不得不离,不得不舍。这种情感的磨难,真令人寸肠欲断,撕肝裂肺。至此,谁能不为之动容呢?诗的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在那种环境下,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过贫穷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说那还只是一种对贫愁的感叹,那末“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了。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biélǎo

huángjǐngrén qīngdài 

qiānwéibàiliáng báichóukànlèiyǎn 
cǎncǎncháiménfēngxuě shíy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