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松影里草玄亭,屋后群峰列翠屏。残雨小塘萍散绿,微风幽径竹摇青。
疏松影里草玄亭,屋后群峰列翠屏。残雨小塘萍散绿,微风幽径竹摇青。
觞寻曲水流三月,剑拔寒潭洗七星。寂寂衡门无客到,林莺啼午梦初醒。
觞寻曲水流三月,剑拔寒潭洗七星。寂寂衡门无客到,林莺啼午梦初醒。

huángchǒngxiùcáiōushānfáng--tēng

shūsōngyǐngcǎoxuántínghòuqúnfēngliècuìpíngcánxiǎotángpíngsàn绿wēifēngyōujìngzhúyáoqīng

shāngxúnshuǐliúsānyuèjiànhántánxīnghéngméndàolínyīngmèngchūxǐng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衮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翻离合,便成迟暮¹。最忆西窗同剪烛,却话家山夜雨。不道只、暂时相聚。衮(gǔn)²长江萧萧木,送遥天、白雁哀鸣去。黄叶下,秋如许。
译文:谁能够把你挽留?可叹人生在几番伤感离别之后就匆匆老去,最令人思念的,是一起在西窗下秉烛夜谈,听你讲家乡的事情。没想到这次相聚却如此短暂,长江滚滚,落叶纷纷,大雁哀鸣着向远方飞去。黄叶飘落,秋天的景象如此凄凉。
注释:¹迟暮:年老。²衮衮:即“滚滚”。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宇。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敝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曰归因甚添愁绪。料强似、冷烟寒月,栖迟梵(fàn)¹。一事伤心君落魄,两鬓飘萧未遇。有解忆、长安儿女。裘(qíu)(bì)²入门空太息,信古来、才命真相负。身世恨,共谁语?
译文:听你说要离去,我平添了许多愁绪一但你想回乡还是回去吧,总好过勉强寄居在京城凄凉的寺院里。你两鬓斑白来京城求取功名却不能及第,儿女在家乡思念着你,我一直为你的落魄伤心不已。看来无论古今,才华与命运总是彼此相背离,这对不公命运的满腔怨恨,又能够对谁说呢?
注释:¹栖迟梵字:栖迟,滞留,游息;梵宇,寺庙。²裘敝:即敝裘,破烂的农服。

  上片借道别叙说人间的聚散离合,表明惜别之情。开篇道明送别之意,已经说好就将归去,以为迎来送往,是一件令人感伤的事。人的一生竟然就那么短促,几番离合,便到了迟暮之年。一生中最让人津津乐道是,西窗下翦烛夜话,在一起追忆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而这种相聚,却只是暂时的。滚滚长江,萧萧落木。转眼间,大雁哀鸣,遥天飞去,又是一个送别的季节。黄叶下,秋天已是这么深沉、这么厚重。

  下片就对方的遭遇,表达观感,写慰藉之意。对秋景的描写,并用“白雁哀鸣去”隐射行人,更加深加浓了惜别恋友的深情。过片一句转入对西溟身世的怅惋和同情。故下片一面抒写痛惜西溟之“落魄”、“未遇”,一而又诚挚地劝慰他家中“有解忆”之儿女,可享天伦,这总比淹留冷烟寒月的寺庙要好,而且“信古来、才命真相负”,更以达观的人生态度相慰。结句则是再表惜别之意。此中借典形容,层层转进,真纯深挚的情意确是感人。

  大体上看,上片、下片,泛写与专指,在材料分配上,显得很分明,但其组合也相当严谨。这就是一个“归”字的贯穿。这一个“归”字,在换头位置,承上启下。既是上片所说离合的一个因素,又是下片所说愁绪的中介。由于“归”,故有聚散;由于“归”,故有烦恼。其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就集中体现在与相言别的人物身上。所谓以文为词,当中意脉仍十分清晰。

参考资料:
1、 施议对编选.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217页

jīn··jiāng西míngyánbiézèngzhī--lánxìng

shuíliújūnzhùtànrénshēngfān便biànchéngchízuì西chuāngtóngjiǎnzhúquèhuàjiāshāndàozhǐzànshíxiānggǔngǔnzhǎngjiāngxiāoxiāosòngyáotiānbáiyànāimínghuángxiàqiū

yuēguīyīnshéntiānchóuliàoqiángshìlěngyānhányuèchífànshìshāngxīnjūnluòliǎngbìnpiāoxiāowèiyǒujiězhǎngānérqiúménkōngtàixìnláicáimìngzhēnxiāngshēnshìhèngòngshuí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澜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师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师党”。始筮仕,决以蓍(shī)¹,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²,遂决意南归。澜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gěng)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sì)³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译文:师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师、党。当初(师、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师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师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师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师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师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师弃疾。师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师弃疾(并不理会),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到义军中。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师弃疾。
注释:¹蓍: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²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³青兕: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类的野兽。
弃疾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弃疾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译文: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师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师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师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先前的官职授予师弃疾,改做江阴检判。当时他二十三岁。
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孝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zhuàn)¹。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译文:乾道四年,(他)到建康府做通判。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师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师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师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师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师弃疾。(孝宗)召见,改任仓部郎官,做江西提点刑狱。(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后)调任京西转运判官,做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¹修撰:撰写;编纂。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秋举无多日,天书已十行。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绝编能自苦,下笔定成章。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不见三公后,空长七尺强。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明年吏部选,梅福更仇香。

wénzhàomiǎnzhūzi--xīn

qiūduōtiānshūshíxíng

juébiānnéngxiàdìngchéngzhāng

jiànsāngōnghòukōngzhǎngchǐqiáng

míngniánxuǎnméigèngchóuxiāng

昔有一少年,家甚贫,伐薪自食,夜则映月读书。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常以此炫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随后,途与少年遇。富者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少年不应。富者复曰:“尔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张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不顾而去。
¹有一少年,家甚²贫,伐³自食,夜则映月读书。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常以此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随后,途与少年遇。富者曰:“尔贫如此,尚¹⁰不及¹¹吾之鹰犬。”少年不应¹²。富者复¹³曰:“尔¹⁴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¹⁵高远,非若等¹⁶鼠类可比!”左右¹⁷欲殴¹⁸之,少年张¹⁹目斥²⁰之:“尔辈²¹²²鹰犬也!”不顾²³而去。
译文:从前有一个少年,他的家境很贫穷,靠砍柴种粮为生,晚上在月光下读书。邻村有个富人,天天穿着丝绸的衣服,天天吃大鱼大肉,常常在人面前炫耀。一天,这个富人出去打猎,左右的随从手持弓箭,鹰犬跟在后面,途中和这个少年相遇了,富人说:“你这么贫穷,还不如我的狗和鹰呢!”少年没回答。富人又说:“你跟着我一起去打猎,和我的猎狗猎鹰一起去追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给谁。”少年气愤地说:“我尽管家里穷得一无所有,但我有远大的志气,怎么能和你们这群鼠辈相并论!”左右随从听了这话想打他,少年怒张眼睛大声说:“你们也不过是他的鹰犬而已!”说完,头也不回就离开了。
注释:¹昔:从前。²甚:副词,十分,非常。³伐:砍。⁴薪:柴。⁵衣:穿着。⁶食:品尝。⁷常:经常。⁸以此:用……。⁹炫:炫耀。¹⁰尚:还。¹¹不及:比不上。¹²应:回答。¹³复:又。¹⁴尔:你。¹⁵志存:志向。¹⁶若等:你们。¹⁷左右:左右的随从。¹⁸殴:打。¹⁹张:瞪大。²⁰斥:斥责。²¹尔辈:你们。²²亦:也。²³顾:回头看。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堂前扑枣¹²西邻³,无食无儿一妇人
译文: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
注释:¹扑枣:击落枣子。汉王吉妇以扑东家枣实被遣。扑:打。²任:放任,不拘束。³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⁴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不为¹困穷²宁有此³?只缘恐惧转须亲
译文: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注释:¹不为:要不是因为。²困穷:艰难窘迫。³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难道。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⁴只缘:正因为。⁵恐惧:害怕。⁶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¹防远客²虽多事³,便插疏(shū)(lí)却甚真。
译文: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注释:¹即:就。²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防:提防,心存戒备。一作“知”。远客:指吴郎。³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⁴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⁵甚:太。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已诉征求¹贫到骨²,正思戎(róng)³泪盈巾。
译文: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注释:¹征求:指赋税征敛。²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³戎马:兵马,指战争。⁴盈:满。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读者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导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音蔼如也”(《读杜私言》)。全诗正是在这种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的。诗作表达了杜甫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83-585

yòuchéngláng

 tángdài 

tángqiánzǎorèn西lín shíérrén 
wèikúnqióngnìngyǒu zhǐyuánkǒngzhuǎnqīn 
fángyuǎnsuīduōshì biàn便chāshūquèshènzhēn 
zhēngqiúpíndào zhèngrónglèiyíngj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