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犹未定,百姓夜虚惊。官府勾丁壮,乡闾练甲兵。
乱离犹未定,百姓夜虚惊。官府勾丁壮,乡闾练甲兵。
笳声吹陇水,杀气暗边城。不识书生辈,何人敢请缨。
笳声吹陇水,杀气暗边城。不识书生辈,何人敢请缨。
徐熥

徐熥

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𤊹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𤊹并有才名,然𤊹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232篇诗文

猜您喜欢
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
(chāng)(hé)¹千门万户开,三郎²沉醉打球回。
译文:皇宫中的千门万户大大敞开,原来是迎接唐明皇打球归来。
注释:明王:即唐玄宗李隆基,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亦称唐明皇。球:又称“鞠”,是古时的一种玩具。用皮革做成,中间用毛填实,蹴踢以为戏,如今之足球。¹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²三郎:唐明皇李隆基在球场上的绰号,一说为小名(因其为唐睿宗第三子)。
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
九龄¹已老韩休²死,无复³明朝(zhāo)(jiàn)(shū)来。
译文:韩休已经离世,九龄也已老迈,早朝再也没有敢直言进谏的贤臣来劝说皇上了。
注释:¹九龄:张九龄,唐玄宗时贤相,也是唐朝唯一一位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因遭李林甫诬陷而罢相。有人将张九龄遭馋罢相作为唐朝由盛而衰的迹象之一。²韩休:也是唐玄宗时贤相。他与张九龄对唐玄宗的耽于游乐敢于直谏,张九龄罢退后,他不久也病逝。³无复:再不会有。⁴明朝:第二天。⁵谏疏:向皇帝进谏的奏章。谏:直言规劝,一般用于下对上。疏:上给皇帝的奏议。

  此诗通过题咏画中的史实来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前两句写唐代宫门千重万层大大敞开的升平气象和唐玄宗打完球后带醉而归的得意神情;后两句是诗人在发泄幽愤,既是对唐玄宗的讽刺,也是对忠谏之臣的赞美和惋惜。全诗文笔流畅,言浅意深,篇幅虽短小,立意却不凡。

  诗中第一句“阊阖千门万户开”极写唐玄宗气焰熏天,不可一世,唐代宫门千重万层大大敞开的升平气象。阊阖,本是传说中的天门,但诗人为表现唐玄宗的威严和气势,特意把它放在句首,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此外,按实际情况来看,即便是皇家宫殿,即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也不会有“千门万户”同时打开的浩大声威,但诗人在这里巧用夸张手法,着意描写皇宫的富丽堂皇,着意描写李隆基的威势。

  “三郎沉醉打球回”,突显出唐玄宗打完球后带醉而归的得意神情。诗人虽是宋朝人,却直呼“真龙天子”的小名“三郎”,未免也有不敬之嫌;又与前句的“阊阖”相对,无形中又增加了几分戏谑的色彩。“沉醉打球回”,一方面是说唐玄宗打了球、喝了酒,醉熏熏地归来;另一方面着重用“沉醉”二字刻画唐玄宗醉生梦死、淫乐无度的内在气质。前句“千门万户开”,把唐玄宗的威势写到了极点,后句“沉醉打球回”,把唐玄宗的淫乐也写到了极点;在这一“始”一“放”之间,诗人的态度立然可见。

  诗的后两句着重揭示唐玄宗之所以能够这样淫乐无度的原因:“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张九龄和韩休,原是玄宗朝中的直臣,“尝谏明皇宴乐,常改容谢之”,对开元、天宝盛世的形成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后来,张九龄以老乞休,韩休不久病逝。表面上看来,诗人似乎在直陈史事,对这位“沉醉打球回”的风流天子未贬一语。但实际上,句中“潜台词”是很多的。

  其一,张九龄已老乞休,最主要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已经不想励精图治,只信任“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只愿意听阿谀奉承的顺耳话,不听直言敢谏的臣子的逆耳话。

  其二,“无复明朝谏疏来”,似乎是“九龄已老韩休死”的直接结果,实际上又是在暗示唐玄宗的心理活动:那些讨厌的老臣都不在了,朕只管花天酒地地玩。

  其三,即便是张九龄、韩休都已经不在了,朝中应该不会连一个直臣都不剩,暗示出关键在于唐玄宗再也不任用直臣。因此,诗的后两句虽然看起来是客观陈述,实际上处处是在指责唐玄宗的荒淫误国,流露出诗人对封建统治者乐极生悲的告诫。

  全诗篇幅虽短,立意可谓不凡。文笔流畅,言浅意深。诗人忧国忧民,一片忠心可掬。诗人通过题咏画中的史实来抒发自己对现实的感慨,又曲折而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腐败政治的不满。

参考资料:
1、 沈祥源.千家诗助读.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10
2、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19-21

qiú

cháoyuèzhī sòngdài 

chāngqiānménwànkāi sānlángchénzuìqiúhuī 
jiǔlínglǎohánxiū míngzhāojiànshūlái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愁里高歌梁父吟¹,犹如金玉戛(jiá)商音²
译文: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像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注释:¹《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²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十年勾践(jiàn)亡吴计¹,七日包胥(xū)哭楚心。
译文: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注释:¹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niè)空林¹
译文: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注释:¹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¹
译文: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注释:¹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èr

zhèngxiào sòngdài 

chóugāoliángyín yóujīnjiáshāngyīn 
shíniángòujiànwáng bāochǔxīn 
qiūsòngxīnhóng鸿āiguó zhòuxíngnièkōnglín 
xiōngzhōngyǒushìshēnhǎi kěnshǐ使shénzhōujìngchén 

倚柴门、晚天无际,昏鸦归影如织。分明小幅倪迂画,点上米家颠墨。看不得。带一片斜阳,万古伤心色。暮寒萧淅。似捲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
倚柴门¹、晚天无际,昏鸦²归影如织。分明小幅倪迂³画,点上米家颠(diān)。看不得。带一片斜阳,万古伤心色。暮寒萧淅(xī)。似捲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
译文:我背靠柴门,对着无边无际的暮天,远看归鸦飞影纷纷如织。这分明就是一幅由倪瓒绘出的山水画,再敷上米家山水的点墨笔法。实在是禁不起不看,归鸦带着一片斜阳而去,勾起了我伤心感喟的万古幽情,更何况是在秋天的傍晚,一派西风萧瑟、秋雨淅沥的暮寒景象。好像秋风都是由它席卷而来,还带着一阵阵秋雨掠过,把秋天的阴森和黑暗催送到小红楼。
注释:¹柴门:旧时用以比喻贫苦人家。²昏鸦:黄昏时的归鸦。³倪迂:元代著名画家倪瓒。⁴米家颠墨:指宋代画家米芾的山水画,他发明以墨点构图的方法,所绘山水称为“米点云山”。⁵萧淅:指秋风的萧瑟和秋雨的淅沥。
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
曾相识。谁傍朱门贵宅¹。上林²谁更栖息。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hé)³。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míng)烟堆里,多少未归客。
译文:这归鸦似曾相识,到底是谁曾经栖息在富贵人家?又是谁曾经驻足过汉家的上林宫苑?在几簇枯木林中,在秋霜漫地的季节里,也会栖息着像我一样倦飞的鸟儿。飞累了,暂时地停下来,刚好栖落在江边的小舟上,这模样就像是小坐在秋帆上的“倦客”。想必是它正在想念曾经栖息的旧巢,对着画角的悲鸣,沉沉的暮霭,它无言而笑:自古到今真不知道有多少这样未归的倦客!
注释:¹朱门贵宅:红色的大门,高贵的宅第,旧时借指富贵人家。²上林:即上林苑,在今陕西长安西,为汉代帝王游猎之所。³倦翮:倦飞的鸟儿。翮,鸟的翅膀。⁴却好:恰好,刚刚好。⁵画角:古代乐器,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

  乾隆46年(1781)初冬,黄仲则在西安访陕西巡抚毕沅后回到京都,与好友余少云,同寓法源寺。他和余少云诗云:“同是江南客,天涯结比邻。”(《六叠韵和余少云作》)他的另一好友杨蓉裳,也在京都。三人经常同游共止,写诗填词。杨蓉裳赴甘肃任职时,黄仲则作《金缕曲》送别:“羡尔抽鞭早。”到乾隆48年(1783)春天,黄仲则再赴西安,与余少云也分手了。这首词是三人同在京师时作。

  上片写黄昏时分归鸦情状。薄暮,乌鸦纷纷归巢,“归影如织”,极言其多。犹如一幅古木归鸦图,“分明小幅倪迂画,点上米家颠墨”。元代著名画家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好洁成癖,我行我素,人称倪迂。他长于山水景物。米颠,指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字元章,号鹿门隐士,行为违世异俗,人称米颠。他的山水画别出新意,自成一家。这两句实为“景色如画”四字,但又不落俗套地称为倪云林和米元章两人合作的画,真是看似平常却奇倔。“看不得,带一片斜阳,万古伤心色。”夕阳西下,万古伤心,大概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宋玉《九辩》云:“岁忽忽而遒尽兮,老冉冉而愈施。”这是夕阳西下,时光流失,年岁徒增而功业无成的悲叹。李商隐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皆。”则重在表示美好事物即将消逝而倍增感伤。“万古伤心色”,蕴含多方面意义,耐人寻味。“暮寒萧淅”,实写秋末初冬的萧瑟景象。“似卷得风来,还兼雨过,催送小楼黑。”巧妙地刻划了飞来的阵阵昏鸦。飒飒飞来的归鸦卷起的风,如点点雨滴落在树梢。乌鸦的黑色更增添了浓重的暮色,天色愈来愈黑了。诗人把鸦群的描摹与时光的推移结合起来,极富想象力。上片开端四句,纯是写景,自“看不得”到结末,在景色描绘中表达了凄凉寂寞的感情色彩。

  下片重在抒情。“曾相识,谁傍米门贵宅?上林谁更栖息?”似曾相识的归鸦,有哪些曾经栖息于豪门贵族之家?甚至是在帝王的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汉代著名的皇家苑囿,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应有尽有。这里用来泛指君王苑囿。用这样的对比描述,显示得意者与失意者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这是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懑。“郎君柘弹休抛洒,我是归飞倦翮。”这是诗人自喻。倦飞归来的归鸦,再也经不起柘弹的袭击了;历经坎坷的人,怎能再受打击和挫折?黄仲则江宁乡试屡次落第,曾奔走四方。到了京城,任卑微的武英殿书签官,郁郁不得志。这时,正等待按照惯例由书签官转为主簿或县丞的机遇。“郎君柘弹休抛洒”,表达了他此时惴惴不安的心情。“飞暂歇,却好趁江船,小坐秋帆侧。”黄仲则在京师贫病交迫,无法养活一家八口。乾隆45年(1780),他出于无奈,托好友洪亮吉筹措盘缠,把老母和妻儿送回常州老家。此时,他多么希望趁江船,就此归去。“啼还哑哑,笑画角声中,暝烟堆里,多少未归客。”归来的乌鸦,庆幸有枝可依,可以“笑”哪些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诗人自己借此表示深切同情那些听着声声号角戍守边境的战士和在沉沉暮色中匆匆赶路的游子。由自己的归思之情升华为对普天下的未归客的同情,既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也深化了词的内在含蕴。

  写这首词之前九年,黄仲则在安徽颍州,写了同样题材的《寒鸦》诗。诗与词在摹写刻划方面异曲同工,但在思想感情方面,词胜于诗。诗限于个人无衣无褐、飘泊流离的悲叹,词则由一己的得失而想到天涯海角的游子。这种不同是与诗人阅历的增长,对现实社会感知的深度密切相关的。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驾虹霓¹,乘赤云,登彼九疑²³玉门
译文:驾着五彩的虹霞,乘着红色的云朵,经过玉门关登上九嶷山。
注释:陌上桑: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曹操只是沿用旧题,内容与古词无关。¹虹霓: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出现的七色圆弧。虹霓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霓,也称副虹、雌虹或雌霓。²九疑:山名,又作“九嶷”,或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据司马迁《史记》载:舜南巡,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³历:经过。⁴玉门:古关隘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为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玉,一作“王”。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¹天汉²,至昆仑³,见西王玉(yè)东君
译文:渡过银河,到达昆仑山,专门拜见西王母和东王公。
注释:¹济:渡河。²天汉:银河。³昆仑:昆仑山,西王玉的居所。《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玉。”⁴西王玉: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居昆仑瑶池。谒东君:道家说东华为男仙居住之处,东方公为男仙之首西华为女仙居住之处,西王玉为女仙之首。⁵谒:见,拜见。⁶东君:东王公,西王玉的配偶神。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交赤松¹,及羡门²,受要秘道³爱精神
译文:与赤松子和羡门高交流接受成仙和养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华灵气。
注释:¹赤松: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汉·班固《汉书·古今人物表》:“赤松子,帝喾师。”²羡门:羡门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汉·韦昭注:“古仙人。”³要秘道:指成仙和养生之道。⁴精神:指人的精华和灵气。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食芝英¹,饮醴(lǐ)²,柱杖桂枝³秋兰
译文:吃灵芝的精华,喝甘美的泉水拄着桂枝的手杖戴着香草。
注释:¹芝英:灵芝的精华。灵芝,菌类,古人认为服食灵芝可以长生不老。²醴泉:甘美的泉水。《史记·大宛传》:“河出昆仑……上有醴泉瑶池。”³杖桂枝:一本杖枝,无桂字。⁴佩:带在身上。⁵秋兰:香草,属菊科,高三、四尺,秋天开淡蓝色小花。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绝人事¹,游浑元²,若疾风³游欻(xū)(piān)
译文:断绝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尽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风在吹动。
注释:¹人事:指功名利禄、饮食男女等世俗之事。²浑元:大气,指大自然。³疾风:暴风。⁴欻:吹动的样子。⁵翩翩:一作“飘飘”。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景未移¹,行数千,寿如南山²不忘愆(qiān)³
译文:在很短的时间里走了数千里,寿命如同南山一样长久也不忘自己的过失。
注释:¹景未移:形容时间很短。景:日光。²寿如南山:寿命如南山一样长久。³愆:过错,过失。当指其在过去统一战争。

  这首乐府诗先写游仙的路程,再写谒见、交游神仙,三写学习和修养成仙之道,四写得道后的遨游,篇末点明虽寿比南山但不忘自己的过失。全诗句式长短错落,语气则急缓相间,造成飘忽荡逸的气势,极恰切地表现了游仙的内容。

  诗开始就紧扣游仙的主旨,直叙诗人驾彩虹、乘赤云升天。接着写他升天的经历、与众多仙人相见的情景以及在仙境的神仙生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写与众多仙人相见以及神仙生活时,特别写了要断绝人事和长寿,但又不忘自己的过失。既流露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也没有完全割舍掉对社会、对人生的牵挂。

  诗以“驾虹霓”领起,通过层层渲染表达了诗人向往仙界、与神仙交往以求长生不老的心愿。然而,往事历历在目,人毕竟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末句“寿如南山不忘愆”,富有张力。当一个人希望寻求解脱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时,自然会意识到自己塑造的理想国是虚无飘渺的。为此,当诗人以浪漫的笔调写飘飘欲仙的感觉时,就不得不反省过去,为曾经有过的错误提出自责。

  全诗虽尽说仙人之事,其本意却与仙人之事无涉。因作者“老骥伏木厉,志在千里。”实不可以消极看。主要实质意图在于运用韬晦谋略而瞒天过海,消减社会舆论误解压力,使政敌不战而屈。同时也要做出功成身退的示范。然而“寿比南山不忘愆”,只要他活着他就要完成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总御皇机,克成洪业的大誓愿。这就是他不忘愆的意思。既然“不忘愆”,又岂能“绝人事,游浑元”!故曹操在《述志令》中称“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竟望已过矣。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就流露出了他欲罢不能的矛盾心情。“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之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略提其述志之言以示其此诗“不忘愆”之真谛。

参考资料:
1、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2-44
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燕南壮士¹吴门豪²,筑中置铅³鱼隐刀
译文:燕南高渐离和吴国的专诸,一个在筑中暗藏铅块伏击秦始皇,一个将匕首暗藏在鱼腹中刺杀吴王僚。
注释:¹燕南壮士:指战国时燕国侠士高渐离。²吴门豪:指春秋时吴国侠士专诸。³筑中置铅:指高渐离在筑中暗藏铅块伏击秦始皇。筑:为古代一种打击乐器。⁴鱼隐刀:指专诸将匕首暗藏在鱼腹中刺杀吴王僚。隐:一作“藏”。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zhì)轻鸿毛¹
译文:他们都是为报君恩以命相许,生命应该像“泰山”那样重,而不能像“鸿毛”那样轻。
注释:¹太山一掷轻鸿毛:太山,即泰山。此句谓为知己不惜舍命相报也。太山,喻性命也。

  这首诗开头两句列举了古代两位著名刺客高渐离、专诸的事迹;第三句赞扬了这两名刺客的豪壮义气: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末句阐明了这些壮士、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死观,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为知己而死,死得其所。全诗虽只有短短四句,但观点明确,慷慨激昂。

  此诗起句“燕南壮士”,指高渐离;“吴门豪”指专诸。这里突出了他们最感人的精神力量:他们是壮士,他们有豪情。这两个词语的搭配,正好使专诸和高渐离的生命重新闪耀着奇异的光彩。这里“燕南”和“吴门”两个方位词也用得恰到好处。专诸刺杀吴王僚在吴王宫中,所以称“吴门”;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瞋目,怒发冲冠,则发生在易水送别之时,易水在燕之南界,因此称“燕南”。这两个看似不经意的词语,在广阔的背景上使壮志豪情笼罩四野,使他们的英声侠气无处不存,无处不在。

  “筑中置铅鱼隐刀”句,为第一句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他们两人的壮志豪情正是通过这两件惊天动地富于传奇色彩的大事而被历史所确认。这两句诗各以对称排比的结构相连接,重新唤起读者对这两位侠士的向往与崇敬。

  “感君恩重许君命”句是全诗的主旨,是诗人要着重表达的一种信念,一个原则。诗人指出高渐离、专诸之所以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命相许是为了实践“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因此,这里的“恩”,不是“恩惠”,不是珍宝珠玉、车骑美女等物质的赐予,而是一种超越功利计较的“知遇之恩”,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理解和人格的尊重。这里的“许”,也不单是“报答”,更不是人身依附,而是一种自觉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格力量的自我完成。

  最后一句“太山一掷轻鸿毛”化用太史公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话“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表明自己的生死观,指出生命应该像“泰山”那样重,而不能像“鸿毛”那样轻。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李白读《刺客列传》后所作的咏史诗;也可以看作是李白顿悟生命价值即兴抒发的豪情。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35-136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