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红桃亚¹(fú)池,竹遮松荫(yīn)晚开时。
译文:一株盛开的桃树,花枝斜垂在水面上,因为被茂盛的松竹遮蔽,开放得晚一些。
注释:¹亚:通“压”。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
非因斜日无由见¹,不是闲人岂得知。
译文:若不是倾斜的夕阳透入林中,还没办法发现它,不过也只有我这样喜欢寻幽探胜的闲人,才会过来一探究竟。
注释:¹无由见:没有办法看见。
寒地生材¹遗校(jiào)²易,贫家养女嫁常迟。
译文:可惜这棵桃花长得不是地方,就像出生寒门的人才容易被忽视,贫穷人家的女儿总是比常人要迟些才能出嫁。
注释:¹寒地生材:这里指出身寒门的人才。²校:通较,比较,较为。
春深¹欲落谁怜惜,白侍郎²来折一枝。
译文:可怜这桃花在这春意正浓的时候,快要凋零了也没有享受到春光和游人的赏识,今天机缘巧合被我发现,就折一枝回去欣赏。
注释:¹春深:春意浓郁。²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

  这首诗借景言情,情因景生。正是晚放的“一树红桃”触发了诗人的创作机缘,才使他生发出那么深长的联想与感慨。它不仅描绘了“春深欲落”的“晚开”桃花的冷清与孤寂,而且通过对桃花的怜惜和咏叹,抒发了诗人的珍爱人才之情。

  “一树红桃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先勾画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的清幽的生活环境。满树桃花,红艳似火,它的枝桠伸向池塘的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翠竹掩映,青 松遮盖,它虽然远离百花又开放得较晚,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是从首联描写转人三联议论的自然过渡。诗人感叹,这美丽的花只因偶然的机缘才被人发现,若不是斜日临照,与红花相映,人们便观赏不到这“一树红桃”;若不是作者自己是一个投闲置散的人,就不会知道在这“竹遮松荫”的幽静之处,还会有艳丽动人的桃花。

  “寒地生材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是诗中的警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把警策的议论和形象化的比喻结合起来,既显露出锐利的讽谕,批判的锋芒,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因为生长在贫寒的地方,便容易受到冷落和轻视,花木是这样,人亦如此。作者用贫家女儿的迟嫁,这一常见的社会现象,生动譬比,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识别人才和选拔人才的问题。不应因为家世贫寒,便弃而不用,选拔人才应当唯贤是举,广为搜罗,这正是诗人要抒写的真正思想。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便紧紧承接着第三联的议论和慨叹,写出了诗人对桃花的怜惜与珍爱。他独具慧眼,折取一枝,这种与众不同的惜花之情,正反映出诗人对人才问题不同流俗的见解。

  前人论白居易之诗时说:“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陆时雍《诗镜总论》)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富有情味,他所运用的语言大都浅显平易,接近口语,但又十分注意语言的加工和提炼,以便使通俗的字句,表达出深厚的情致。这首诗中的“一树红桃桠拂池”、“贫家养女嫁常迟”等诗句,既自然流出,不觉晦涩,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语,显然经过了诗人的选择、提炼和艺术加工。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3-194
2、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87-188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株盛开的桃树,花枝斜垂在水面上,因为被茂盛的松竹遮蔽,开放得晚一些。

若不是倾斜的夕阳透入林中,还没办法发现它,不过也只有我这样喜欢寻幽探胜的闲人,才会过来一探究竟。

可惜这棵桃花长得不是地方,就像出生寒门的人才容易被忽视,贫穷人家的女儿总是比常人要迟些才能出嫁。

可怜这桃花在这春意正浓的时候,快要凋零了也没有享受到春光和游人的赏识,今天机缘巧合被我发现,就折一枝回去欣赏。

注释

亚:通“压”。

无由见:没有办法看见。

寒地生材:这里指出身寒门的人才。

校:通较,比较,较为。

春深:春意浓郁。

白侍郎:白居易时为刑部侍郎。

参考资料:
1、 龚 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92-93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1-233
赏析

  这首诗借景言情,情因景生。正是晚放的“一树红桃”触发了诗人的创作机缘,才使他生发出那么深长的联想与感慨。它不仅描绘了“春深欲落”的“晚开”桃花的冷清与孤寂,而且通过对桃花的怜惜和咏叹,抒发了诗人的珍爱人才之情。

  “一树红桃桠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先勾画桃花灼灼盛开、绰约动人的形象,以及它的清幽的生活环境。满树桃花,红艳似火,它的枝桠伸向池塘的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翠竹掩映,青 松遮盖,它虽然远离百花又开放得较晚,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是从首联描写转人三联议论的自然过渡。诗人感叹,这美丽的花只因偶然的机缘才被人发现,若不是斜日临照,与红花相映,人们便观赏不到这“一树红桃”;若不是作者自己是一个投闲置散的人,就不会知道在这“竹遮松荫”的幽静之处,还会有艳丽动人的桃花。

  “寒地生材遗较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是诗中的警句,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把警策的议论和形象化的比喻结合起来,既显露出锐利的讽谕,批判的锋芒,又含蓄蕴藉,发人深思。因为生长在贫寒的地方,便容易受到冷落和轻视,花木是这样,人亦如此。作者用贫家女儿的迟嫁,这一常见的社会现象,生动譬比,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识别人才和选拔人才的问题。不应因为家世贫寒,便弃而不用,选拔人才应当唯贤是举,广为搜罗,这正是诗人要抒写的真正思想。

  “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便紧紧承接着第三联的议论和慨叹,写出了诗人对桃花的怜惜与珍爱。他独具慧眼,折取一枝,这种与众不同的惜花之情,正反映出诗人对人才问题不同流俗的见解。

  前人论白居易之诗时说:“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陆时雍《诗镜总论》)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富有情味,他所运用的语言大都浅显平易,接近口语,但又十分注意语言的加工和提炼,以便使通俗的字句,表达出深厚的情致。这首诗中的“一树红桃桠拂池”、“贫家养女嫁常迟”等诗句,既自然流出,不觉晦涩,又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语,显然经过了诗人的选择、提炼和艺术加工。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3-194
2、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87-188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29年(唐宣宗大和三年)在长安作,是由桃花晚放连想到寒士易弃深深感叹之作。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87-188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芳菲歇(xiē)¹,故园²目断³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译文:暮春时节,芳菲飘落,登高遥望故国,内心悲伤痛切。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更让我伤心欲绝。
注释:¹芳菲歇:指春残花谢的景况。²故园:这里指沦陷的国土。³目断:望断。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可堪(kān)¹更近乾龙节²,眼中泪尽空啼(tí)血。空啼血³,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译文:更不能忍受的是乾龙节又快到了,追昔抚今,眼中泪水流尽,像杜鹃鸟那样啼出鲜血来。在一片凄厉的子规声外,是故国破败的河山。
注释:¹可堪:何况。²乾龙节:四月十三日为宋钦宗赵桓诞辰,定名乾龙节。³啼血:这里指词人悲痛至极。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北去,中原尽失。这样的时局下朝野志士无不拔剑斫地,切齿扼腕,于是词坛上产生了一批令人读后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见其慷慨磊落之气的作品。向子諲这一首《秦楼月》,题旨相同,篇幅虽短,感情的容量却并不小。另外这首词表现上也自有特色。

  全诗结构分上下两阕,词意可分三层。

  起首“芳菲歇”三字,写春光消逝景象,似实而虚。因为词人并非吟咏节序,抒发一般的伤春伤别情怀,所以下面不再展开对景色的描绘。当此春末夏初时节,萦绕词人心间的是什么呢?是“故园目断伤心切”。这句中“故园”可作家乡解,但向子諲家江西临江,并未沦落于金人之手,这里显然是指失去的国土。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不可见,对于一个胸怀爱国之情的南渡词人来说,怎能不悲伤痛苦呢?这一句,是词人内心感情的直捷表露。但如果任凭感情的驱使,沿此思路写下去,就未免有一泻无余之病了。词是吟咏性惰的,但最好是诉诸具体的事物。至此,词人笔锋一转,由直而曲,欲吐又休,不言情而转写景:“无边烟水,无穷山色。”词人眼中所见,唯有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这一景象,既是“故园目断”含义的丰富和扩展,又使“伤心切”这一心理活动形象化;同时,无边无际的自然山水,又恰到好处地隐隐传达出词人此时此地情感的悠远的惆怅。所以,读至此,读者简直分不清词人是写景呢,还是抒情。景与情合,情以景生,情景交融,“悲喜亦于物显”(王夫之语),正是“无边烟水,无穷山色”的妙处。

  下阕“可堪”二字,是不能堪的意思。此乃词人着意用力之笔,正是这两字把上阕“故园目断伤心切”的感情向前深化了。词人为何春末夏初时节思念故国呢?因为是“更近乾龙节”。《易·乾》:“九五,飞龙天。”乾卦以龙取象,所以古人便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是北宋钦宗赵恒的生日。据《宋史·礼志》记载:“靖康元年四月十三日,太宰徐处仁等表请为乾龙节。”从记载中可以想见当年此日,朝廷中群臣为皇帝祝寿,钦宗赐宴,好一派隆重的寿宴的盛况!而此时又是四月,乾龙节又将近,然而此时却是神州板荡,山河易主。词人抚今追昔,怎能忍受得了如此巨变呢?于是万千感触,化为使人不忍卒读的词句:“眼中泪尽空啼血。”这一句,哀怨悲凉,撼人心魄。向子諲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将领。公元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下,一路杀奔江西、湖南。此时向子諲正潭州(今长沙)知州任上,有人建议暂避敌锋,他大呼曰:“是何言之不忠也!使向之诸郡有一二能为国家守,敌其至此耶?朝廷使我守此潘也,委而去之,非义矣!”(见汪应辰《向公墓志铭》、胡宏《向侍郎行状》)他亲率军民血战数日,终因实力不济而城破。事后,他的好友陈与义赠诗,诗中赞曰“柱天勋业须君了”(《题向伯恭过峡图》)。然而词人想当时家亡国破,君辱臣耻,却又回天无力,胸中不禁充塞着极度的愤恨和悲哀。这样深沉难遣的感情郁积胸中,实非“眼中泪尽空啼血”一句不能尽之了。以上为词意的第二层。

  紧接着,词人由人的“空啼血”联想到自然界的子规,感情又进一层。按《秦楼月》词调的要求,“空啼血”是承上句而来,并非是语句的简单重复,而用以引起以下句意。词人因情设景,以“子规声外,晓风残月”这样凄厉萧索的意境结束全词。子规即杜鹃鸟。子规啼血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山甫《闻子规》:“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晓风残月”,是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名句。这首词虽是移用,但词人显然对“杜鹃啼血”内涵进行了改造。此词中它表现的已不是离别的愁苦,而是因国破家亡而生的故国之思了。“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是因情而设景,也就是王国维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它以丰富的内蕴,传达出词人心中的无限哀怨,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全词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在《酒边词》中,是一首成功的小令。但终因其忠愤有余而少豪放之气,且词中意境独创性少,新鲜感不足,不免影响了它的艺术感染力量,在宋词中未臻上乘。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35-1236页

qínlóuyuè··fāngfēixiē--xiàngziyīn

fāngfēixiēyuánduànshāngxīnqièshāngxīnqièbiānyānshuǐqióngshān

kāngèngjìngānlóngjiéyǎnzhōnglèijǐnkōngxuèkōngxuèziguīshēngwàixiǎofēngcányuè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倦闻子规¹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lí)²鸣。
译文:听厌了杜鹃朝朝暮暮的啼叫,不料忽然间传来了黄鹂的鸣唱。
注释:¹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杜宇、鹈鴂 ,初夏时啼声昼夜不断,其声凄楚。²黄鹂:即黄莺,亦名仓庚、搏黍、黄鸟,羽毛黄色,从黄边到头后部有黑色斑纹,鸣声悦耳。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一声梦断¹楚江曲²,满黄故园³春意生。
译文:熟悉的叫声打断了我在湘江边上的睡梦,满黄显现出故乡生机盎然的景象。
注释:¹一声梦断:言黄鹂的一声鸣叫把梦惊醒。²楚江曲:指永州湘江之滨。³故园:指长安。春意生: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目极千里无山河¹,麦芒际天²摇清波³
译文:那里放黄千里看不到高山大河,与长天相连翻滚着青青麦浪。
注释:¹无山河:谓秦中平原没有高山大河。²际天:连天,一望无际。³青波:指麦浪。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王畿(jī)¹优本²少赋役(yì),务闲³酒熟饶经过
译文:京都地区优待农民少征赋役,乡邻们在农忙过后、酒酿成熟频繁来往。
注释:¹王畿:京郊,古称靠近京城的周围。²优本:优待农民。³务闲:指农忙过后稍稍清闲的时候。⁴饶经过:颇有情谊的频繁来往。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此时晴烟¹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译文:在那炊烟袅袅巷道深深的村舍里,村南巷北的人们远远地打着招呼互话短长。
注释:¹晴烟:指炊烟,有人家居住的地方。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翻日迥(jiǒng)度昆明¹飞,凌风邪看细柳翥(zhǔ)²
译文:黄鹂翻飞在阳光下高高地横过昆明池,又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
注释:¹昆明:昆明池,在长安西南。²翥:飞举。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¹人不思还²
译文:我如今跌落在家乡的千山万水之外,就像楚地客家人那样不再返家回乡。
注释:¹伧:韩醇注:“楚人别种。”²不思还:不想还乡。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乡禽¹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²忆桑梓(zǐ)³
译文:你这故乡的鸟儿为什么要来到这里,使我心里不禁思念起遥远的家乡。
注释:¹乡禽:指在家乡常能见到的子规、黄鹂。²生心:产生思念之心。³桑梓:家乡。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闭声¹回翅²归务速³,西林紫椹(shèn)当熟。
译文:停止鸣叫调转翅膀快快往回飞吧,你爱吃的西林紫桑就要飘出成熟的果香。
注释:¹闭声:停止鸣叫。²回翅:张开翅膀往回飞。³务速:一定要快。⁴西林:柳宗元在长安城西有祖遗田产,有果树数百株,西林指此。⁵椹:同“葚”,桑树结的果实,成熟后色紫,故日紫椹。⁶行:即将。

  诗一开篇以杜鹃啼血的典故,实写久不量移的悲苦。“子规”就是杜鹃,又称之为“杜魄”,相传为古蜀帝杜宇所变,日夜悲啼,叫声似“不得归去”,直叫得眼睛出血,是历来诗文中悲苦的象征。武元衡《送柳侍御裴起居》诗说:“望乡台上秦人去,学射山中杜魄哀。”诗人取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的诗意开篇,一个“倦”字点明悲苦之久,“不意”的喜悦可想而知。诗人闻“乡禽”黄鹂的叫声而思念故乡,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越时空关隘,以优美的语言、眷恋的情怀,向读者描绘了一幅鲜活有趣、令人向往的故园乡土风情画。故园长安既是诗人的出生、成长之地,也是诗人建功立业、实现平生抱负的希望所在。在迭经变故、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朝廷恩赦,祈盼擢用,于是,家乡变成了作者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由此,诗人不惜浓墨重彩,礼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如痴者之喃,梦者之呓,亦真亦幻,如歌如画。春天的故园,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故乡土地平阔,产出丰富,人情醇厚,生活恬愉,连鸟儿在曾经显出卓著功绩的昆明湖、细柳营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现实是严酷无情的,复出的机会日益渺茫,使作者心灰意冷,徒生伤悲。诗句着力刻画故乡风物,字里行间既蕴涵着往日“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斜看细柳翥”的惬意和欢愉,又弥漫着“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的悲苦和忧伤。结尾以拟人的手法,借问黄鹂“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心生忆桑梓”,嘱咐黄鹂速归,将作者戚苦、郁闷、无助、不平而又不甘放弃的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

  此诗创作于诗人离开永州的前一年。作品显示,作者对现实既失意迷惘,同时对复出抱有强烈的追求和幻想,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在逆境中顽强地跳动。所以语言未失活泼,风格依然俊朗,在意境上有喜有悲,大起大落。全诗以黄鹂一脉贯通,寓意高远,气韵流畅,开合自如,大气泱泱,读后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扼腕生情,回味无穷。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zhū)(yú)¹相斗一枝枝。
译文:想像前代贤人一样在重阳佳节写诗,此时一枝枝的茱萸竞相生长。
注释:¹茱萸: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¹陶潜醉不知。
译文:宋玉无限的悲秋情怀让人怜悯,怎似陶渊明那样陶醉不知?
注释:¹争似:怎似。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绿鬓(bìn)¹爱随风景变,黄华²能与岁寒期。
译文: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傲寒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
注释:¹绿鬓:即青丝,借指青年。²黄华:即菊花,喻指诗人自己。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xiāng)阳拍手儿¹
译文:我现在登高时的几分狂妄,恐怕会惹襄阳小儿拍手笑话。
注释:¹襄阳拍手儿:语出李白《襄阳歌》“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这两句诗写的是李白自己的醉态被襄阳小儿笑话。

jiǔ--fànzhòngyān

qiánxiánjiǔshīzhūxiāngdòuzhīzhī

liánsòngqíngxiànzhēngshìtáoqiánzuìzhī

绿bìnàisuífēngjǐngbiànhuánghuánéngsuìhán

dēnggāohuíchùkuángduōshǎoxiàoshāxiāngyángpāishǒuér

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亭神。《括地志》
鼻来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¹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来神。《括地志》
译文:鼻亭神在营道县向北六十里的地方。有传说:舜被葬在九疑,象来到这里,后人立祠 ,名叫鼻亭神。
注释:¹故老:老人。
鼻亭神,象祠也。不知何自始立,因而勿除,完而恒新,相传且千岁。元和九年,河南薛公(原注:伯高也) 由刑部郎中刺道州,除秽革邪,敷和于下州之罢人,去乱即治,……披地图,得是祠,……命亟去之。于是撤其屋,墟其地,沈其主于江。《柳河东集记》
鼻来神,象祠也。不知何自始立,因而勿除,完而恒新¹,相传且千岁。元和九年,河南薛公(原注:伯高也) 由刑部郎中刺道州,除秽(huì)革邪²,敷(fū)³于下州之罢人,去乱即治,……披地图,得是祠,……命亟去之。于是撤其屋,墟其地,沈其主于江。《柳河东集记》
译文:鼻亭神,就是为了纪念象而建立的祠堂,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从来没有拆除过,完整得好像新的一样,相传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元和九年 (814),河南薛公担任刑部郎中刺道州,消除污秽革除弊端,对下州疲惫的百姓亲厚和睦,平定动乱并加以治理……按照地图找到了这个祠堂……薛公命令拆了它。于是,推翻它的屋子,让此地变成了废墟,把主干沉到了江中。
注释:¹恒新:一直总是新的。²革邪:革除邪恶。³敷和:亲善和睦,使亲厚和睦。
空中斗起朵云头,旋旋开来旋旋收。
空中斗(dǒu)¹起朵云头²,旋旋开来旋旋³收。
译文:晚霞已经退尽,残阳余晖也不见了。天幕之上陡然冒起一朵云头,它不住地舒展开来,又不住地收敛了去。
注释:¹斗:通“陡”,陡然,突然。²云头:即云。³旋旋:缓缓。
初作䰒松松树子,忽成髣髴柳花毬。
初作䰒(méng)¹松树子²,忽成髣(fǎng)(fú)³柳花毬(qiú)
译文:开始的时候还模模糊糊像是松球的模样,转眼间又变成一团团滚来滚去、像随风扬起的柳絮花毬。
注释:¹䰒松:迷茫不清的样子。²松树子:即松球,松树的果穗,多为卵形。³髣髴:同“仿佛”,类似,好像。⁴柳花毬:柳花被风吹团作球状。

yóuchíshàngshǒu ·

yángwàn sòngdài 

kōngzhǒngdǒuduǒyúntóu xuánxuánkāiláixuánxuánshōu 
chūzuòméngsōngsōngshù chéngfǎngliǔhuāqi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