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役趋王事,无嗟转饷劳。南风利舟楫,春水涨河漕。
于役趋王事,无嗟转饷劳。南风利舟楫,春水涨河漕。
仓庾多陈积,闾阎巳浚膏。知君爱民意,何以达天高。
仓庾多陈积,闾阎巳浚膏。知君爱民意,何以达天高。

sòngpéngshǎoyǐnzhuǎnxiǎngdōu--ānfàn

wángshìjiēzhuǎnxiǎngláonánfēngzhōuchūnshuǐzhǎngcáo

cāngduōchényánjùngāozhījūnàimíntiāngāo

安希范

安希范

安希范(1564-1621)字小范,号我素。江苏无锡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因乞便养母,改南京吏部。万历二十一年因上《纠辅臣明正邪》一疏惹怒神宗遭贬,归乡后主讲于东林学院。著有《天全堂集》。安希范同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合称为“东林八君子”。 ▶ 10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笑农家腊(là)¹(hún),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²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注释:¹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²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¹疑无路,柳暗花明²又一村。
译文: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注释:¹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²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箫鼓¹追随春社²近,衣冠简朴古风存³
译文: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注释:¹箫鼓:吹箫打鼓。²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³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从今若许¹闲乘月²,拄(zhǔ)杖无时³夜叩(kòu)
译文:今后如果还能趁着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随时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家门。
注释:¹若许:如果这样。²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³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⁴叩门:敲门。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节日来源于《周礼》。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被弹劾罢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相较于虚伪的官场,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参考资料:
1、 邓韶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922-923
2、 罗时进. 陆游《游山西村》诗旨发微——兼说唐宋社日节俗[J]. 铁道师院学报. 1992(02)
3、 张书恒,王致涌. 《游山西村》的自然背景[J]. 浙江学刊. 1982(03)
4、 孙爱国,宋海清.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简析[J]. 山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04)
5、 阎笑非. 志士凄凉闲处老——《游山西村》尾联的含义及诗的主题思想[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6)

yóushān西cūn

yóu sòngdài 

xiàonóngjiājiǔhún fēngniánliútún 
shānchóngshuǐ liǔànhuāmíngyòucūn 
xiāozhuīsuíchūnshèjìn guānjiǎnfēngcún 
cóngjīnruòxiánchéngyuè zhǔzhàngshíkòumén 
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自唱新词送岁华¹。鬓(bìn)丝添得老生涯。十年²旧梦无寻处,几老新春不在家。
译文:唱着新作的词,送走一年的时光。两鬓的白发预示着自己已到老年岁月。十年的旧梦无处追寻,多少个新春,我都不是在家度过。
注释:思佳客:词牌名,即《鹧鸪天》,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上下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癸卯:公元1243年(宋理宗淳祐三年)。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当时词人四十四岁,尚在杭州。¹送岁华:送走旧年。²十年:是计整数,并非确数,其实词人从公元1232年(宋理宗绍定五年)到苏州仓幕,至公元1243年(癸卯年)已有十一年了。
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衣懒换,酒难赊(shē)¹。可怜此夕看梅花。隔年昨夜青灯²在,无限妆楼尽醉哗(huá)³
译文:衣服懒得换,酒钱也难赊。可怜我今晚只能看看梅花。那一盏青灯,亮过了半夜也亮到了新年,四周无数的彩楼中,尽是劝酒声与喧闹声。
注释:¹赊:欠账。²青灯:油灯。因灯焰色青,故称青灯。³醉哗:一作“翠华”。哗,吵嚷,喧哗。

  此词为除夕感怀之作。上片感叹年华消逝,自己却经常羁旅在外,无法归家;下片感叹自己之贫困潦倒,并作贫富对比。词人悲今悼昔,抒发了穷愁潦倒,寂寞失意的孤苦之情。全词采用自诉的形式,既有景物形象描写,又有议论感情倾诉,显得情深意真,富有感染力。词作纯用白描,了无彩饰,直抒胸臆,感时伤老,人生如寄的悲哀渗透于字里行间。

  “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一韵,下笔点题,除夕之夜,本该全家团聚,共同欢乐守岁,可是词人却独自一人吟唱新词,来送别旧岁,新春佳节没有带来喜悦与快得,只不过在身老江湖的生涯中又多几丝白发,多了几分老态。何等悲凉,何其酸楚。开头二句语言极概括,内涵极丰富。一开篇词人通过听觉、视觉,仿佛听到了哀婉的乐声,看到了新词中的悲苦情调,真是先夺人,一下子带入了词中的境界。紧接词人又由声及人,展示了除夕之夜词人的落寞形象,进而透过形貌窥视到了词人的心态。古人有除夕守岁迎新年的习惯。词人既不说守岁,也不说迎新,而说“送岁华”,送走的不是旧岁,而是词人的年华,这是老人才有的珍惜生活又无可奈何的心绪。于是才只好用“自唱新词”的特殊方式来宣泄韶华逝去又无法挽留的苦衷。“自”字、“新”字,将寻找慰藉、解脱时的寂寞烦恼和难耐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生涯”前冠以“老”字、“添”字,既是实情又是务虚,渲染精神上的恐慌、忧伤。送旧迎新之际,自己的生涯中一无所“添”,“添”的只有白发、只有衰老。深刻地写出词人一生的浪迹潦倒,而新的一年又将有何遭际,不堪想象,用语何其凝练,又何其悲苦。“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一韵承“天涯”而回首往事。“十年旧梦”指的是苏州十年的客寓生活。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证:梦窗从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三十三岁始,在苏州为仓台幕僚,有“十载寄吴苑”(《惜秋华》)之语,在吴共居十年之久。这十年正是词人部华正茂之年,但生活得并不理想,幕府生活大多是陪同僚们游山玩水,迎来送往,酒席宴饮,吟诗填词,流连声色之事,如此虚度年华,无所作为的十年,词人用“旧梦”喻之,过眼烟云,无处可寻,也不想去寻。往事不堪回首,只有“鬓丝添得老生涯”。如《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词说:“叹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蓬簪”。《喜迁莺·福山萧寺岁除》词说:“谁念行人,愁先芳草,轻送年华如羽”。另首《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词又说:“冬分人别。渡倦客晚潮,伤头俱雪。……几处路穷车绝。……儿女相思,年华轻送”。《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则叹“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夜合花·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词:“十年一梦凄凉。”《唐多令·惜别》词:“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上述诸词都可作为“十年旧梦无寻处”的注脚。离家羁旅他乡,本希有所作为,现在身老江湖,落拓无成,自然更加思念家庭。词人祖籍在四明(今浙江宁波),
  而四明行迹无考:其平生游处,题咏大多在苏、杭二州。癸卯冬天词人是暂时到杭州(见《满江红·甲辰岁盘门外寓居过重午》和《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家眷并不在身边。因此发出“几度新春不在家”的感伤。词的上片,紧扣“除夕”词题,自抒韶华逝去,事业无成,骨肉分离的凄凉之苦。虽用自述方式却不觉呆板,词人力图用形象展现情思。如“自唱”、“鬓丝”、“旧梦”、“新春”等词语,都能引发丰富的联想,补充生动的艺术形象,加深理解词人孤独一人,在除夕之夜的百无聊赖的烦恼心绪。短短四句词,词人的潦倒和衰老的形貌情态,跃然纸上。

  “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一韵,写现实生活。旧时除夕之夜,大人小孩都要换上新衣,祭祖,吃团圆饭。而词人一人过年,没有一丝情趣,“衣懒换”表现词人颓唐、疏懒神态。孤独一人的文人,离不开酒来解忧,曹操《短歌行》中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词人此时却无酒,“难赊”二字,将词人的贫穷尴尬状态渲染殆尽,也将词人无以解忧的烦恼和盘托出。这表明词人到了杭州以后,并未遇到好的机会,生活依然贫穷不堪,正如《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词中形容:“几处路穷车绝”。但正在情绪低落无以慰藉之时,眼前忽然出现了“梅花”这一美丽的意象,这是神来之笔。梅花历来是人格、操身的象征,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歌咏的对象。“此夕”,与“除夕”词题相扣,同时强调在这特殊的夜晚,特殊的心绪,梅花闪现在眼前,与词人为伴,为知己,令词人心头为之一振,精神上得到莫大安慰,词人从这一意象上似乎发现了自身的价值。虽然终身以清客身份往还于权贵之间,本有机会显达,但却“晚年困踬以死”,他词中形容自己“白发缘愁”、“路穷车绝”以及此词中的“酒难赊”等句,应是近实之语。其根源正如夏承焘所分析的:“梦窗交游,嗣荣王、吴潜、贾似道、史宅之诸人,皆一时显贵,与吴潜、宅之,投契尤深,而竟潦倒终身。今读其投献贵人诸词,但有酬酢而罕干求,在南宋江湖游士中,殆迹能狷介自好者耶。”(见《吴梦窗系年》)这里“可怜此夕看梅花”一句,激发了词人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全词也由此振起。“可怜”二字微妙,空际转身,由实就虚,梅花的出现为全词增添了亮色。“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一韵,用室外的热闹衬托室内的孤寂。“隔年昨夜”限定了时间,新词从除夕之夜构思动笔,写成已是新年开始了,一夜之隔,也是跨了年度。“青灯”,写室内青灯荧荧,词人孤身一人送别旧岁,又迎来了新年的寂寞凄清。而室外,家家户户,无数妆楼,灯火辉煌,盛筵酣醉,笑语欢哗。这“无限”、“尽”字,衬出梅花触发的一点生趣,终究让词人承受不住这入眼之状,入耳之声的刺激,撩拨,于是词人的情绪起而复落。而这“无限妆楼尽醉哗”的场面,又引发词人对往昔的联想、回忆,令词境由此加宽,词旨由此而加深,这室内室外同时落笔,热闹冷寂,双层对照,令此词言有尽而意无穷。集中类似写法还有,如《祝英台近·除夜立春》上片写:“有人添烛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下片则写:“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用他人除夜之欢乐与自己除夜之悲哀相对照,艺术效果极佳。词的下片,前三句重点描绘词人自己的形象,词境十分鲜明,歇拍用对照手法,令词的意境,词人的创作思想更加突出、升华。

  这首词采取自述的方式,紧扣题目,纵横交错。送岁华,老生涯,新春,此夕,昨夜,从纵的方面落笔,脉络明晰。鬓丝,衣酒,梅花,青灯,妆楼,从横的方面铺开,层次井然。“十年旧梦”,将纵的时间加深;妆楼醉哗,又将横的场面拓宽。另以“自唱”开篇,以妆楼醉哗收尾,互相对照,以强大的反差,将词人的叹老嗟贫之慨表现更为突出,中间插入梅花的特定意象,又使词人的形象增加亮色。衬出词人思想的多侧面,艺术手法的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 下》:中国书店,2007:第936-940页

jiā··guǐmǎochú--wényīng

chàngxīnsòngsuìhuábìntiānlǎoshēngshíniánjiùmèngxúnchùxīnchūnzàijiā

lǎnhuànjiǔnánshēliánkànméihuāniánzuóqīngdēngzàixiànzhuānglóujǐnzuìhuā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海上乘槎(chá)¹侣,仙人萼(è)绿华²。飞升元不用丹砂³。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译文:海上有人乘木筏直上银河,仙人萼绿华常来凡间羊权家。飞升上天后就不需要吃丹砂,只要乘着潮势就可以走遍天涯。
注释: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怕春归”“”春宵曲”“碧窗梦”“风蝶令”等。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¹槎:木筏。²萼绿华:传说中女仙名,年约二十,身穿青衣,每月六次到晋人羊权家。³丹砂:又称朱砂,辰砂。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雷辊(gǔn)¹夫差国,云翻海若家²。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³
译文:在夫差的故国,潮声如雷滚动;在海神的老家,潮水如云翻腾。席上怎么能得到善抚琴的伯牙,谱写潮声,可与《水仙操》比高下。
注释:¹雷辊:雷滚;雷鸣。²海若家:指大海。海若,北海若,传说是海神。³“坐中”二句:传说俞伯牙向成连学琴,三年不成,后随师到海上,作《水仙操》,琴艺大进。

  这首词的上片展开想象,把江潮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头两句作者引用两个典故,说明天上与人间可以相通。下片正面描写潮势。潮声如惊雷滚动,潮水如鸟云翻滚,声势夺人。全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用典多而贴切。

  上片以神话的笔调,写观潮时产生的美好感觉。

  “海上乘槎侣”, 为第一潮景,即海渚者一二人乘坐竹筏来来去去的幻境,神奇极了。钱塘江八月观潮成为杭州人传统的习俗。西晋张华《博物志》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

  “仙人尊绿华”,为第二潮景。“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东坡《望海楼晚景五绝》忽然,有一来去无定的九百岁仙女罗郁站立潮头上。以此比拟潮之形态,美丽极了。

  “飞升元不用丹砂”,为第三潮景。只见一位道人羽化登仙,不用服什么朱砂炼成的丹药,全凭着道家的道,即《子华子大道》所言的“道”,即“元,无所不在也。人能守元,无则守之;人不守元,元则舍之” 的“元”,就上天了。以此比拟潮头之涨势,壮观极了。“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照应第一潮景,直写那“居海清者”的竹筏停留在潮头要到来的地方吧,那远在天边。海潮停止后,海面江阔极了。

  上片由三个潮景组成钱塘一大奇观, 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下片则以神话与现实交汇呼唤的手法,把观潮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渲染得淋漓尽致。

  “雷辊夫差国, 云翻海若家”,状潮之声势浩大。那潮声如雷鸣声震动整个杭州城,如云翻滚惊动海若海神国家。虽然不免有些夸大其辞,但又未失去生活的真实。东坡善于惯用比喻方法来谊染他笔下的人事景物。

  “ 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馀声归向、水仙夸”,措绘望海楼上的琴声与潮声共鸣的韵味。坐席中有人舒畅、徐缓地拨弄起伯牙琴,尽取那遗留下无尽之音,正好与潮声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有“徐声投林欲风雨,末势卷土犹溪坑”(王安石《九井》诗)的韵味。全归响在于伯牙弹奏的《水仙操》美好绮丽琴声。虽然不免带有神话色彩,但伯牙“闻海水洞滑崩撕之声”灵感爆发,移情成功,援琴而歌,竞惊天地面成为中国古代操琴妙手,又给读者以无穷的启示:天才常常是从移情灵感中悟出来的。

  词人以飞翔不繁与幻怪离奇的神仙意象,形容世见少见、直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潮,潮水来去翻腾于天地之间,纵恣无碍酣畅淋漓,令观潮之人不觉飘飘然亦欲随之暂离人间远奔天涯。白日飞升的仙人与翻腾不羁的狂潮,于词中交融为象征自由的意象,透露词人会于词中一再表露的渴望挣脱世网的意念。全词描写钱塘江潮,用神话传说和各种比喻来形容它的声势,意境壮阔,富于想象力。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苏轼词新释辑评[M]. 中国书店,2007 ,972-975.
2、 李文钰著. 宋词中的神话特质与运用[M]. 台北: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006年,529.
3、 李兆禄编著. 苏轼诗词[M]. 济南:济南出版社,2014 ,171.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¹惊周公。
译文:太阳已高高升起睡意依然很浓,这时军将叩门将我从梦中惊醒。
注释:走笔:谓挥毫疾书。孟谏议:即孟简,生平不详。谏议:朝廷言官名。¹打门:叩门。周公,指睡梦。《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周公!”后代即把梦周公作为睡梦的代称。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juàn)¹斜封三道印。
译文:口称是孟谏议派他前来送书信,还有包裹用白绢斜封加三道印。
注释:¹“白绢”句:言军将带来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开缄¹宛见²谏议面,手阅月团³三百片。
译文:我打开书信宛如见了谏议的面,翻检包裹有几百片茶叶的圆圆的茶饼。
注释:¹开缄:打开信。²宛见:如见。³月团:指茶饼。茶饼为圆状,故称。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zhé)虫惊动春风起¹
译文:听说每到新年茶农采茶进山里,蛰虫都被惊动春风也开始吹起。
注释:¹“闻道”二句:言采茶人的辛苦。蛰虫:蛰伏之虫,如冬眠的蛇之类。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天子须尝阳羡(xiàn)¹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译文:因为天子正在等待品尝阳羡茶,百草都不敢先于茶树贸然开花。
注释:¹阳羡:地名,今江苏省宜兴市古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古人论茶,唯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之类。”《茶事拾遗》:“(张芸叟)云:有唐茶品,以阳羡为上。”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仁风暗结珠琲(bèi)(léi),先春抽出黄金芽¹
译文:和风吹起来茶树好像长出蓓蕾,原来是春天之前发出的黄嫩芽。
注释:¹“仁风”二句:意谓天子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琲瓃:珠玉,喻茶之嫩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译文:摘下新鲜的茶芽烘焙随即封裹,这种茶叶品位极好很少见到它。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¹
译文:茶叶供奉皇帝之余还献给王公,怎么还能够送到我这山人之家。
注释:¹“至尊”二句:意谓这样的珍品茶,本应是天子王公大人享受的,现在竟到了我这样的山野人家来了。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¹自煎吃。
译文:我关上柴门室中没有一位俗客,头上戴着纱帽来给自己煎茶吃。
注释:¹纱帽笼头:纱帽于隋唐以前为贵胄官吏所用,隋唐时则为一般士大夫的普通服饰。有时亦指普通人的纱巾之类。葛长庚《茶歌》:“文正范公对茶笑,纱帽笼头煎石铫。”明文徵明《煎茶》:“山人纱帽笼头处,禅榻风花绕鬓飞。”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碧云¹引风²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译文:碧绿的茶水上面热气蒸腾不断,茶汤里细沫漂浮白光凝聚碗面。
注释:¹碧云:指茶的色泽。²风:指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指煎茶时浮起的泡沫。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一碗喉吻¹润,两碗破孤闷。
译文:喝第一碗唇喉都湿润,喝第二碗去掉了烦闷。
注释:¹吻:唇。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译文:第三碗刮干我的胃肠,最后留下的只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译文:第四碗后发出了轻汗,平生遇见的不平之事,都从毛孔中向外发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译文:第五碗骨健又兼身清,第六碗好似通了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译文:第七碗已经吃不得了,只觉得两腋下微风吹拂要飞升。
蓬莱山,在何处?
蓬莱山¹,在何处?
译文:蓬莱山,又在哪里?
注释:¹蓬莱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译文:我玉川子,要乘此清风飞向仙山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山上群仙司¹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译文:山上群仙掌管人间土,高高在上与人隔风雨。
注释:¹司:统率。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duò)在巅崖受辛苦!
译文:哪里知道有千百万百姓的生命,堕在山巅悬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¹否?
译文:顺便替谏议探问百姓,到头来能得到喘息否?
注释:¹苏息:困乏后得到休息。

  这首诗是作者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作品。

  此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至精至好至为稀罕,这该是天子、王公、贵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间叙述煮茶和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写得极其浪漫。最后,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好的茶叶时,知道它是无数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峭壁之上采摘来的。诗人期待茶农们的苦日子能有尽头,诗里蕴含着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全诗奇谲特异,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直抒胸臆,一气呵成。

  第一段分两层。头两句为第一层:送茶军将的叩门声,惊醒了他日高三丈时的浓睡。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读过信,亲手打开包封,并且点视了三百片圆圆的茶饼。密封、加印以见孟谏议之重视与诚挚;开缄、手阅以见作者之珍惜与喜爱。字里行间流溢两人的互相尊重与真挚友谊。

  第二层写茶的采摘与焙制,以烘托所赠之茶是珍品。头两句说采茶人的辛苦。三、四句天子要尝新茶,百花因此不敢先茶树而开花。接着说帝王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以上四句,着重渲染珍品的“珍”。以下四句,说像这样精工焙制、严密封裹的珍品,本应是天子王公们享受的,而今竟到这山野人家来了。在最后那个感叹句里,既有微讽,也有自嘲。

  以上全用朴素的铺叙,给人以亲切之感。诗中虽然出现了天子、仁风、至尊、王公等字样,但并无谄媚之容,而在“何事”一句中,却把诗人自己和他们区别开来,把他划入野人群中。作为一个安于山林、地位卑微的诗人,他有一种坦直淡泊的胸襟。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欲,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似乎只有在这片天地中,他那颗对人世冷暖的关注之心,才能略有寄托。第二段的七碗茶,就是展现他内心风云的不平文字。

  反关柴门,家无俗客,这是一种极为单纯朴素的精神生活所要求的必要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摆脱可厌的世俗,过他心灵的生活。纱帽,这里指一般人用的纱巾之类。诗人纱帽笼头,自煎茶吃,这种平易淡泊的外观,并不说明他内心平静。读完全诗,读者才会见到他内心炽热的一面。

  碧云,指茶的色泽;风,指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煎茶时浮起的泡沫。在茶癖的眼里,煎茶自是一种极美好的享受,这里也不单纯是为了修饰字面。以下全力以赴写饮茶,而所饮之茶就像一阵春雨,使他内心世界一片葱翠。在这里,他集中了奇特的诗情,并打破了句式的工稳。在文字上作到了“深入浅出”,或者说“险入平出”。七碗相连,如珠走盘,气韵流畅,愈进愈美。“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看似浅直,实则沉挚。第三碗进入素食者的枯肠,已不易忍受了,而茶水在肠中搜索的结果,却只有无用的文字五千卷。似已想入非非了,却又使人平添无限感慨。第四碗也是七碗中的要紧处。他写来轻易,笔力却很厚重。心中郁积,发为深山狂啸,使人有在奇痒处着力一搔的快感。饮茶的快感以致“吃不得也”的程度,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了。这样的情况虽然可能也有,但也应该说这是对孟谏议这位饮茶知音所送珍品的最高赞誉。同时,从结构上说,作者也要用这第七碗茶所造成的飘飘欲仙的感觉,转入下文为苍生请命的更明确的思想。这是诗中的“针线”,他把转折处连缝得十分熨贴。

  蓬莱山是海上仙山。卢仝自拟为暂被谪落人间的仙人,想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中的清风,返回蓬莱。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不知下界亿万苍生的死活,所以想回蓬莱山,替孟谏议这位朝廷的言官去问一下下界苍生的事,问一问他们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喘息和休息的机会。诗人期待劳苦人民的苦日子能有尽头,得有喘口气的一天。可知诗人写这首饮茶歌的本意,并不仅仅在夸说茶的神功奇趣,背后蕴藏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刻同情。

参考资料:
1、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36-1038

zǒuxièmèngjiànxīnchá

tóng tángdài 

gāozhàngshuìzhèngnóng jūnjiàngménjīngzhōugōng 
kǒuyúnjiànsòngshūxìn báijuànxiéfēngsāndàoyìn 
kāijiānwǎnjiànjiànmiàn shǒuyuèyuètuánsānbǎipiàn 
wéndàoxīnniánshān zhéchóngjīngdòngchūnfēng 
tiānchángyángxiànchá bǎicǎogǎnxiānkāihuā 
rénfēngànjiézhūbèiléi xiānchūnchōuchūhuángjīn 
zhāixiānbèifāngxuánfēngguǒ zhìjīngzhìhǎoqiěshē 
zhìzūnzhīwánggōng shìbiàn便dàoshānrénjiā 
cháiménfǎnguān shāmàolǒngtóujiānchī 
yúnyǐnfēngchuīduàn báihuāguāngníngwǎnmiàn 
wǎnhóuwěnrùn liǎngwǎnmēn 
sānwǎnsōucháng wéiyǒuwénqiānjuàn 
wǎnqīnghàn píngshēngpíngshì jìnxiàngmáokǒngsàn 
wǎnqīng liùwǎntōngxiānlíng 
wǎnchī wéijuéliǎngqīngfēngshēng 
péngláishān zàichù 
chuān chéngqīngfēngguī 
shānshàngqúnxiānxià wèiqīnggāofēng 
ānzhībǎiwàn亿cāngshēngmìng duòzàidiānshòuxīn 
biàn便wéijiànwèncāngshēng dàotóuháifǒu 
骤雨新霁。荡原野、清如洗。断霞散彩,残阳倒影,天外云峰,数朵相倚。露荷烟芰满池塘,见次第、几番红翠。当是时、河朔飞觞,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骤雨新霁(jì)。荡¹原野、清如洗。断霞散彩,残阳倒影,天外云峰,数朵相倚。露荷烟芰(jì)²满池塘,见次第³、几番外翠。当是时、河朔(shuò)飞觞(shāng),避炎蒸,想风流堪继。
译文:急雨之后天刚放晴。被雨水荡涤过的原野,清明得好像被冲洗过一样。天上的余霞放出霞光,夕阳余晖映照在原野上,天空中几朵云朵宛如山峰一样相互挨在一起。带着露水的荷花和被烟气笼罩的菱角,散满整个池塘,依次展现它们的光彩。正是时候欢快地享受美酒,避开那夏日的酷热,那样就可以继续河朔飞觞那样风流的遗风。
晚来高树清风起。动帘幕、生秋气。画楼昼寂,兰堂夜静,舞艳歌姝,渐任罗绮。讼闲时泰足风情,便争奈、雅歌都废。省教成、几阕清歌,尽新声,好尊前重理。
晚来高树清风起。动帘幕、生秋气。画楼昼寂,兰堂夜静,舞艳歌姝(shū)¹,渐任罗绮(qǐ)。讼闲时泰²足风情,便争奈、雅歌都废。省教成³、几阕(què)清歌,尽新声,好尊前重理。
译文:在夜幕降临之际,巍峨的大树高高地耸立,被清风吹动。帘幕轻轻飘动,有了秋天的凉气。白天画楼安静,晚上兰堂悄无声息,在艳丽的舞蹈和美妙的歌声中,渐渐纵情于美色中。公案很少社会祥和,满是风情,可怎奈传统雅歌都废弃了。所幸曾经学过几首清歌,都是新声,这或许可以在宴席之前重新唱响。

shānzhěnxiāndiào--liǔyǒng

zhòuxīndàngyuánqīngduànxiásàncǎicányángdàoyǐngtiānwàiyúnfēngshùduǒxiāngyānmǎnchítángjiànfānhóngcuìdāngshìshíshuòfēishāngyánzhēngxiǎngfēngliúkānwǎnláigāoshùqīngfēngdòngliánshēngqiūhuàlóuzhòulántángjìngyànshūjiànrènluósòngxiánshítàifēngqíng便biànzhēngnàidōufèishěngjiàochéngquèqīngjǐnxīnshēnghǎozūnqiánzhò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