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香水影,记西湖、曾踏六桥残雪。回首江山今在否,诗被梦惊秋铁。
月香水影,记西湖、曾踏六桥残雪。回首江山今在否,诗被梦惊秋铁。
鹤老苍苔,屐闲青嶂,僧寺茶烟歇。被花相笑,十年何事轻别。
鹤老苍苔,屐闲青嶂,僧寺茶烟歇。被花相笑,十年何事轻别。
谁道逋老风流,丹青有手,千里神相合。月又朦胧花又瘦,还是黄昏愁绝。
谁道逋老风流,丹青有手,千里神相合。月又朦胧花又瘦,还是黄昏愁绝。
小殿妆奁,寒城昼角,催老花时节。天涯搔首,霜风吹断华发。
小殿妆奁,寒城昼角,催老花时节。天涯搔首,霜风吹断华发。

lèijiāngyuèméiyuèhuà--chéntíng

yuèxiāngshuǐyǐng西céngliùqiáocánxuěhuíshǒujiāngshānjīnzàifǒushībèimèngjīngqiūtiě

lǎocāngtáixiánqīngzhàngsēngcháyānxiēbèihuāxiāngxiàoshíniánshìqīngbié

shuídàolǎofēngliúdānqīngyǒushǒuqiānshénxiāngyuèyòuménglónghuāyòushòuháishìhuánghūnchóujué

xiǎo殿diànzhuāngliánhánchéngzhòujiǎocuīlǎohuāshíjiétiānsāoshǒushuāngfēngchuīduànhuá

陈霆

陈霆

陈霆(约1477年-1550年),字声伯,号水南,浙江德清县人。明朝官员,学者。弘治十五年(1502年)中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为人耿直。正德元年(1506年),因上书弹劾张瑜,被其同党刘瑾陷害入狱。刘瑾被诛后,复官刑部主事,次年出任山西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回乡,隐居著述。著有《仙潭志》、《两山墨谈》、《水南稿》、《清山堂诗话》、《清山堂词话》等。 ▶ 22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欲讯秋情¹众莫知,喃(nán)²负手³东篱
译文:我想要问讯秋天的信息,众人皆不知,我背着手,口中念念有词地叩问东篱下栽种的菊花。
注释:¹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²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³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⁴叩:询问。⁵东篱:指代菊。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孤标¹傲世偕²谁隐,一样花东为底³迟?
译文:孤标傲世的人应该找谁一起归隐?为什么同样是开花,你却比春花更迟?
注释:¹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²偕:同……一起。³为底:为什么这样。底,何。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pǔ)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qióng)¹病可²相思?
译文:空荡荡的庭院,落满霜露,那是何等的寂寞?大雁南归、蟋蟀停止了鸣叫,可曾引起你的相思?
注释:¹蛩:蟋蟀。²可:是不是。雁、虱、菊都是拟人写法。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¹何妨片语时。
译文:不要说世界上没有人能与你接谈,你哪怕能与我说上片言只语,我们也能相互理解对方的心思。
注释:¹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语出王仁裕《东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问菊》,作为小说人物诗,是并不弱于《咏菊》的。诗人把菊花作为知己、知音,于是向它提出了郁积于心的许多问题。问菊就是问自己,答案也都包含在问题之中。你那样标高气逸,傲然独立于尘世风霜之中,没人能和你结伴生活。花朵同样俊秀,你不在春天和百花一起东放、争妍斗艳,却到了深秋才东放。一种深沉的寂寞感,孤扯感扑面而来。这就是觉醒之后的黛玉的心理的深切写照。可以说,这首诗倒是更深沉地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的,单就律诗的格律而言,这首诗是确有可推敲之处的,有的对仗不够工稳。这和黛玉的“不以词害意“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的诗学见解有关。

  在这首诗中,轻俗傲世,花东独迟,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性情。 “圃露庭霜”就是《葬花吟》中说的“风刀霜剑”。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彷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几乎没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东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首联之外,颔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林黛玉一再向那寄托在东篱之下的菊花发问,其实是暗喻自己寄人篱下,缺少知音。

  小说中李纨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所以林潇湘魁夺菊花诗。其实这种写法本身就另有微言大义,如果按十二首诗作的实际情况,那并非如宝玉所赞同的“极是!极公!”正如后人评点所调侃,宝玉情有所偏,“林妹妹为魁,不是也是,不公也公”。即以黛玉自己的三首诗而言,应该说这首《问菊》要比《咏菊》更真情更自然。

  首联即直切“问”字,所谓“讯秋情”即问讯菊花的情怀意向。下面一连几个问句,或切合历史上所形成的菊花之文化品位,或抓住菊花的自然特性,其实都是把菊花当作诗人的一个同类,即将诗人自己的情怀赋予了菊花。所谓问菊,实是自拟。孤标傲世,当然是从陶渊明就给菊花涂染上的文化个性,问“偕谁隐”,答案已经在问句之中,即与菊花相过从的只能是高人隐土。菊花在秋季东放,当然不同于“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为底迟”,也就是赞美了菊花不趋时不从众的品性。园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别的花所以不在秋季东放,菊花所以会感到寂寞,但也正因此反衬出菊花的遗世独立。鸿雁在秋天向南飞走,蛩即蟋蟀也即将结束生命,这进一步皴染出菊花的孤高。总之这四个问句,实际上就是以问的形式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就是对菊花的“移情”故问。最后两句就把这层意思明白点出:不要感叹没有知音,我就是你的好朋友,如果菊花能说话,咱们就好好聊一会吧。但全诗都采用问的口气,一方面与诗的标题紧扣,另一方面使诗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应该说,这首诗十分切合小说中所写黛玉之性格——第五回所谓“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作者代拟的这首诗传神地体现了这种特点。同时当然也就关合了黛玉将来“眼泪还债”的寂寞之苦境。

参考资料:
1、 季学原主编,红楼梦诗歌精华,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132页
2、 (清)曹雪芹著;李楠解译,红楼梦诗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10,第225页
3、 梁归智著,红楼赏诗:《石头记》诗词韵语讲论,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195页

wèn

cáoxuěqín qīngdài 

xùnqiūqíngzhòngzhī nánnánshǒukòudōng 
biāoàoshìxiéshuíyǐn yànghuākāiwèichí 
tíngshuāng hóng鸿guīqióngbìngxiāng 
xiūyánshìtánzhě jiěfángpiànshí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裹盐¹迎得小狸奴²,尽护山房万卷书。
译文:用一包盐迎来了一只小猫咪,它尽心呵护着我书房里的万卷书。
注释:¹盐:古代习俗,主人向邻居或商贩讨要猫仔时,往往要用相对贵重的盐和小鱼来交换,以表示对小生灵的重视。²狸奴:古人对猫的昵称。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惭愧家贫策勋(xūn)¹薄,寒无毡(zhān)坐食无鱼。
译文:惭愧的是家里太穷我对它的赏赐很菲薄,冷了没有温暖舒适的毡垫坐,食物里也经常没有鱼。
注释:¹策勋:记功勋于策书之上。

zèngmāo--yóu

guǒyányíngxiǎojǐnshānfángwànjuǎnshū

cánkuìjiāpínxūnbáohánzhānzuòshí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公主当年欲占春¹,故将台榭(xiè)²押城闉(yīn)³
译文:太平公主当年想占尽春色,把自己山庄的亭台楼阁筑得高过城闉。
注释:¹占春:占尽人间春光美色。²台榭:亭台楼阁。³城闉:城门外层的曲城。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¹不属人。
译文:要想知道山庄前面的花木还有多少,一直延伸到终南山也不属于他人。
注释:¹南山:指终南山。

  第一句“公主当年欲占春”是写“公主当年”的事。这是指公主凭借其权势,围地为庄,要想独自占有长安近郊的山色春光的事情。公主早已不在,人去事非,这当然是诗人游其故地而追怀过去的事情,所以诗人用了“当年”,诗一开头就点出此事已经过去,言外之意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即借古讽今之意。“公主”是指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否则,既使有这个野心想“欲占春”也没有这个胆,也只有武则天的女儿才会有如此野心和斗胆,太平公主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统治阶级中最具野心勃勃的女性。“欲占”则更是精妙绝伦、警辟含深奇崛之语,钱可以占,地可以占,甚至人也可以占,可春天却不能占。春光能占的话,就是痴人说梦话了。这里本来是指太平公主大兴土木。建山庄别墅。可诗人不正面说建别墅山庄,却偏说“欲占春”,写得何等意味深长,连春天春光都可以占,反过来说还有什么不能占,“欲占春”三个字一出,太平公主,何止一个太平公主人,简直就是整个统治阶级的骄横贪婪的嘴脸,欲壑难填的本性就被揭露得血淋淋,真是“欲占春”三字见血,酣畅痛快。

  第二句“故将台榭压城闉”仍然是写“当年”事,仍然是诗人游览故地发生的故事。在绵延数十里的长安城附近山庄别墅中,建的亭台楼阁要比帝都长安的城墙还要高,其野心是很大的。这样大兴土木,这样奢侈,这样野心,这样贪婪,这样放肆,诗人只用了两个字“压”和“故”,“压”是超过。不言而喻是用公主建的“台榭”超过帝都长安城。言外之意,不仅是亭台楼阁规模大得惊人,而且也指出太平公主势力之大乃炙手可热。一个“压”字写出多少要说而说不尽的含义,只在一字中,尽显诗人功底之风流。“故”是有意,当然是要建造的亭台楼阁在长安豪华无双了,言外之意,是公主为所欲为、不可一世至极。

  第三四句“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继续描写庄园别墅规模之大,绵延数十里,直到终南山,山庄之广袤一眼望不到边,无涯无际,林木繁茂,绿海茫茫。前句不疑故问,后句以“不属人”给以回答。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一条缝隙,透露出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想法:当年人间多有不平事,有钱有势者什么都可霸占——人家的田地、人家的妻女,甚而连春天也想霸占,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了现实:现在是诗人“游”山庄,山庄自然少不了花草树木,又正值山花烂漫的春天,诗人就脱口而出:“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前句故设疑问,并不正面回答,转而融情人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后句写出了“直到南山不属人”,偌大的林海,广袤无际。景色是翠绿动人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眼前的广袤山庄,正好象征着太平公主生前煊赫的声势。“势入浮云亦是崩”,倒台之迅速与太平公主当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照。诗人将无比丰富的历史内容熔铸在这简短的“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十四个字里。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山庄犹在,就在“前面”,但这偌大山庄不知道属于谁。诗人没有说,也没有必要说,太平公主早已不复存在,过去“不属人”,现在事过境迁,当然山庄不能为公主独占,公主又何能“欲占春”。诗人用第三句的“花”字与第一句“春”字巧妙的连承,使诗翻出了新意:太平公主的形象在后人的心目中再次复现:一个野心勃勃、骄横贪婪、欲壑难填的有史以来又一女性。后两句表面看来似乎是对诗人所游的山庄之大的惊叹夸耀,骨子里却是深寓贬意、谴意。从游山庄到现在,从诗人自己写到游“山庄”之花木丛林,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效果,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量,欲不讽刺而不能,不谴责而不能的境界。

  全诗写景叙事抒怀,笔力骞举而又亦庄亦谐,余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刘克智.新编唐诗300首赏读:金盾出版社,2009.12:393
天门开,詄荡荡,穆并骋,以临飨。
天门开,詄¹荡荡²,穆³并骋,以临飨(xiǎnɡ)
译文:天门开后,望见天体广远,这样浩大的境界使汉武帝言形俱忘。众神都和乐地驰骋而来享受祭祀。
注释:¹詄:忘记的意思。²荡荡:广远的样子。³穆:和乐。⁴临飨:下来享受祭祀。
光夜烛,德信著,灵浸鸿,长生豫。
光夜烛¹,德信著,灵浸鸿²,长生豫³
译文:祭祀时,夜有美光,汉武帝认为是神灵显通,以为恩德信义感动了上天。
注释:¹烛:照耀。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祭祀天神太一时,当晚夜空便有了美妙的光泽。汉武帝信以为真,认为是恩德信义感动了上天的明证。²灵浸鸿:灵,指神灵。浸,指德泽所沾盖。鸿,大。³豫:安乐。
太朱涂广,夷石为堂,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太朱涂广¹,夷石为堂²,饰玉梢³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译文:神灵的德佑,广大无私,使皇帝能得到长生之道而安乐。祭神的场所都是经过精心装饰的。用红漆涂刷殿的大屋,用平整的石块砌成了殿堂,祭祀在这样的场所举行,显得恭敬而庄重。舞者拿着一端用美玉装饰的竿子起舞唱歌,竿旗上画有人们长久仰望的北斗星。
注释:¹太朱涂广:指祭神的场所,用红漆涂刷殿的大屋。²夷石为堂:也指祭神的场所,用平整的石块砌成的殿堂。³梢:舞动的人手里拿着用玉装饰的竿子。⁴体:象征。
星留俞,塞陨光,照紫幄,珠烦黄。
星留俞¹,塞陨光,照紫幄,珠烦黄。
译文:众星留意到人们的祭祀,用发出光芒来表示许诺。众星如珍珠一样发出黄色光芒,照亮殿中紫色的帷帐。
注释:¹俞:答应。
幡比翅回集,贰双飞常羊。
幡比翅回集¹,贰双飞常羊²
译文:舞者动作来回飞旋如同禽鸟比翼飞翔,日月都为之光芒四射。
注释:¹回集:回旋的样子。²常羊:指逍遥的样子。
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以宣明。
月穆穆以金波,日华耀¹以宣明。
译文:想凭借着清风之力使神灵长久留下,汉武帝也迅速地多次向神灵献祭品。
注释:¹华耀:光华照耀。
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
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觞¹
译文:神灵在那里久久不去,汉武帝的心情分外激动。
注释:¹激长至重觞:这句说祭祀者迅速地多祭献祭品。激,迅速。
神裴回若留放,殣冀亲以肆章。
神裴回若留放¹,殣冀亲以肆章。
译文:希望神灵能够留下,使汉武帝亲自为神灵献上乐章。
注释:¹放:寄托。
函蒙祉福常若期,寂谬上天知厥时。
函蒙祉福常若期,寂谬上天知厥时。
译文:假如能够得到神的允许,他将带着盛大的随从上游天空。
泛泛滇滇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
泛泛滇(diān)¹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
译文:汉武帝衷心地希望得到长生,愿将此心愿诉诸神灵。
注释:¹滇滇:形容众多丰盛的样子。
佻正嘉古弘以昌,休嘉砰隐溢四方。
¹正嘉古弘以昌,休嘉砰隐²溢四方。
译文:选择这样的占日来祭祀神灵以得到吉祥昌盛,美好和吉祥一定会充满四方。
注释:¹佻:开始。²砰隐:盛大的意思。
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译文:汉武帝一心想上天游仙,俯视大地好比是浮游于大海中。
《天门》,此首写诸神大开天门,并想象神灵已经允许了汉武帝的请求,让他得以上升天空,成为神仙。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干荷叶,色苍苍¹,老柄²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
译文:干枯的荷叶,颜色变得苍黄,干巴的老茎在风里不住地摇荡。清香一点点减退了,颜色一点点枯黄,都是因为昨夜下了一场霜。秋天的江面上荷叶更加显得寂寞、凄凉。
注释:南吕:宫调名。干荷叶:曲牌名,又名“翠盘秋”,为刘秉忠自度曲。这个曲牌原是以“干荷叶”起兴的民间小曲,而“干荷叶”在当时又被作为女子色衰失偶的隐语。¹苍苍:深青色。²老柄:干枯的叶柄。
干荷叶,映着枯蒲,折柄难擎露。藕丝无,倩风扶。待擎无力不乘珠,难宿滩头鹭。
干荷叶,映着枯蒲,折柄难擎(qíng)¹。藕丝无,倩²风扶。待擎无力不乘珠,难宿滩头鹭。
译文:干枯的荷叶,映着干枯的蒲草,折断的叶柄已难以承托露水。没有了藕丝都站不稳了,只有请秋风相扶。擎扶无力乘不住露珠,滩头难以留宿白鹭。
注释:¹擎露:承露。²倩:请。
根摧折,柄欹斜,翠减清香谢。恁时节,万丝绝。红鸳白鹭不能遮,憔悴损干荷叶。
根摧折,柄欹(qī)¹,翠减清香谢。恁(nèn)时节²,万丝绝。红鸳白鹭不能遮,憔悴损干荷叶。
译文:荷根已被摧折,荷叶柄已歪斜,翠绿色消减清香也凋谢。这个时候,万根藕丝都断绝。红鸳鸯与白鹭连个遮蔽之处也没有了,憔悴枯损的干荷叶。
注释:¹欹斜:歪斜不正。²恁时节:那时候。
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贴秋波,倒枝柯。宫娃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干荷叶,色无多,不奈风霜锉(cuò)¹。贴秋波,倒枝柯(kē)²。宫娃³齐唱采莲歌,梦里繁华过。
译文:干枯的荷叶,翠绿的颜色已剩得不多了,受不了寒风吹打严霜折磨。紧贴在秋天的水面上,枝茎已折断倒下。那些宫女还在齐声唱着采莲歌,可繁华盛景像梦一样消逝了。
注释:¹锉:同“挫”,摧残,折磨,蹂躏。²枝柯:枝条。³宫娃:宫女,吴楚间称美女曰“娃”。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南高峰,北高峰¹,惨淡烟霞洞²。宋高宗³,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
译文:南高峰,北高峰,凄凉惨淡的烟霞洞。宋高宗在此落得一场空。看如今吴山的酒旗依旧在风中飘动,而吴越同南宋在江南留下的只是两次兴亡梦。
注释:¹南高峰、北高峰:在杭州西湖边上,两峰遥遥相对,称“双峰插云”,为西湖十景之一。²烟霞洞:在南高峰下的烟霞岭上,为西湖最古的石洞,洞很深。传说曾是宋高宗的避难之所,后被其封为“南山第一洞天”。³宋高宗:即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⁴吴山:在西湖东南面,俗称城隍山。⁵两度江南梦:指五代吴越和南宋王朝都建都杭州又都亡国。一说指在徽钦二宗被俘之后,赵构继位南京,二次南迁,先往扬州,继建都临安,求得一时偏安。
夜来个,醉如酡,不记花前过。醒来呵,二更过。春衫惹定茨糜科,绊倒花抓破。
夜来个¹,醉如酡(tuó)²,不记花前过。醒来呵,二更过。春衫惹定茨(cí)(mí)³,绊倒花抓破。
译文:昨夜里酒喝多了,醉醺醺的,不记得在花前经过。醒来以后,时间已经是二更过后了。春衫被揉得跟茨糜一样皱,摔了一跤头上的簪花都抓破了。
注释:¹夜来个:意为昨夜里。²酡:饮酒后脸色变红。³茨糜科:像茨糜一样。茨糜,是一种食物。
干荷叶,水上浮,渐渐浮将去。跟将你去,随将去。你问当家中有媳妇?问着不言语。
干荷叶,水上浮,渐渐浮将¹去。跟将你去,随将去。你问当家中有媳妇?问着不言语。
译文:干枯的荷叶,在水上漂浮着,渐渐地往你那边漂浮过去。跟着你去,随着你去。问你的家中是否已经有媳妇?问着你呢你却不言语。
注释:¹将: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
脚儿尖,手儿纤,云髻梳儿露半边。脸儿甜,话儿粘。更宜烦恼更宜忺,直恁风流倩。
脚儿尖,手儿纤,云髻(jì)梳儿露半边。脸儿甜,话儿粘。更宜烦恼更宜忺(xiān)¹,直恁(nèn)²风流倩³
译文:脚儿尖尖,手儿纤细,梳个云髻让脸儿露出半边。笑脸儿甜甜,话儿说得粘又粘。可以烦恼更适宜高兴,竟然有如此风流美好的时光!
注释:¹忺:高兴,适意。²恁:那么。³倩:美好。
 
 

  《干荷叶》为刘秉忠创制的始辞,借荷花意象的爱情内涵来叹咏情事之作,荷花之根名为藕与配偶的“偶”谐音。每到八月秋来,劳者采藕劳作于水塘之间,此时荷花已经凋谢,藕又无情的被人剥夺去,荷叶仿似无根的浮萍在江上孤寂凄凉,无依无靠。西风渐起,荷叶日益枯萎,其当有失偶之痛也。故以其比喻人有失偶之状,可悲可感。

  刘秉忠的《干荷叶八首》完成了荷花意象中的一次重要变革,将枯荷意象引入词曲的审美框架中来,并开启了荷花意象由高雅向俚俗方向转变的一个先例,但后世文人并未继承这一意象。《干荷叶八首》中的爱情当是在荷花爱情意象升华后借助于李商隐的枯荷意象而架构起的更为富有悲剧感和震撼力的俚俗丑化的另类,更值得后人去玩味体会。

  前二首曲子以干荷叶惨败凋零之景起兴,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苍茫荒凉而富有禅意的秋江败荷图。诗人置身其中仿似又游离之外,将生命意识的大悲哀与大感慨同眼前的枯荷图景圆融起来,使人感到凄苦的同时却又没有一个可以放逐生命的形式来缓解心中无限的悲伤之感。

  开头一首就曲调名立意遣词,写荷叶在深秋的风霜侵凌下翠减香消的形态和情态。开篇用洗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干荷图,摹写秋风中残荷的憔悴之状:既写其叶干,又写其柄老;既写其色苍,又写其香减。这里并非仅写残荷的色和味,一个“减”字、一个“添”字写出了荷叶由盛到衰的全过程。这样多方描画,层层涂饰,已经极穷形尽态之能事,而“都因”一句用再加重笔墨、翻进一层的写法,写夜来的一场浓霜使本来已由翠绿变为深青的荷叶,更由深青变为枯黄。最后一句则进而以我观物,赋情于景,把作者的自我感受融入笔下所描绘的物象之中,使本为无知无情的残荷也变得有知有情,为自己如此凄凉的晚景而感到孤寂落寞。这首小令锤字炼句,构思新颖,物我合一,情景交融,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第二首作者用洗练的笔墨继续描写残荷叶枯柄折的情态,以残荷在风中摇摆不稳并承受不了露珠来说明其衰败的程度。这种从静到动的层层剖写,使残荷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并略带几分凄婉。

  第三首曲子进一步描写残荷的衰败情态。同是写藕丝折断,前一首还是“藕丝无”,而这一首则是“万丝绝”,程度明显更深。干荷叶已经遮蔽不了鸳鸯与白鹭,可见其残破不堪的情状。

  第四首写到残荷的最后结局,写它不耐风欺霜虐,终于枯死在秋波之中。这首曲子的前五句与第一首曲子相对照:出现在第一首中的残荷,虽然随风飘荡,因霜添黄,老柄尚且自摇而未倒,叶色只是苍中带黄;出现在这首曲子的残荷,则再难支撑于风霜之下,干叶已经暗淡无色,老柄终归枯折倾倒,不复挺立在水面上,而是沉浮于水波中了。至此,把残荷的悲惨命运写得淋漓尽致,已经写到了尽头;而曲思一转,在后两句里,以逆挽之笔追溯当日的繁华,从而把当前的情景反衬得倍加凄凉。

  第五首曲子离开对荷叶本身的刻画,而把笔触跳向作为南宋都城的杭州,写到南宋的建立及其终于覆亡,借景抒发对历史兴亡的慨叹。这首曲子提到杭州的三个景点,是有寓意的。山有南北二峰,宋有南北二宋,以南北二峰起兴,写南北二宋之事,巧妙自然,足见高明。同时借用烟霞洞的传说故事,把历史人物与烟霞古洞联系在一起,又有意识地把“惨淡”二字冠于“烟霞洞”前,对宋高宗等在杭州筑巢、惨淡经营的行为进行了嘲讽。吴山巍巍,酒旗临风,杭州都城依旧在,而两下江南的宋高宗赵构,却早已死去,南宋王朝也风雨飘摇,濒临灭亡。其所抒之情虽带有一些封建文人习气,但于感叹之中露出嘲讽的意味,耐人寻味。

  第六首体现了文人花间醉酒这一行为由前代文人的闲雅之醉向金元文人颓放之醉的放逐式的走向。这是魏晋风流的一次回光返照,也是生命意识成为困扰文人的最重要矛盾的一个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

  第七首充分体现了元曲的俚俗特征。“跟将你去,随将去。问你当家中有媳妇,问着不言语。”这几句倾诉男欢女爱,又不似大家闺秀那般光明正大,轻佻语言与下层身份特征明显。

  最后一首以甚为生动的笔调描摹一女子的婀娜体态,风格艳冶俚俗,活脱脱一个低俗小调,男欢女爱直露于字里行间,不加丝毫的掩饰。查洪德认为此曲与秉忠的身份经历甚不相符。然秉忠一生大部分时间以禅僧的身份出现于世人面前,禅宗僧人有看艳诗以开悟修习之术。刘秉忠《藏春乐府》中亦有闺情之作,此曲当符合秉忠的身份经历。

  《干荷叶八首》是一位参与缔造王朝、饱历世事沧桑而又曾皈依空门、深受佛家洗礼者对自然界和人世间的观照和感慨。其最大的特点是借鉴民间文化,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

  一是方言俚语的频繁使用。邢台一带盛产荷花,民间小调《干荷叶》当由此而生。刘秉忠对这些“民谣俚歌”加以吸收改造,在语言上留下明显印痕。“夜来个”、“恁时节”、“锉”都是典型的邢台方言。

  二是豪爽之情。《干荷叶·南高峰》在形式上类似其他几首,但在立意上却境界高远,绝不是凡夫俗子能够吟咏而出。此种悲情散曲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延续燕赵古风。

  三是尽显低俗民风,难登大雅之堂。燕赵地区自古畅行“以倡优立身、追求放荡游冶生活”的民间风俗,《干荷叶》六、七、八首,这种倾向分明。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9-11
2、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3-4
3、 王维.论刘秉忠【干荷叶】风格多元化的渊源.北方文学(下旬刊),2013(09).

nán ·gānshǒu

liúbǐngzhōng yuándài 

gān cāngcāng lǎobǐngfēngyáodàng jiǎnliǎoqīngxiāng yuètiānhuáng dōuyīnzuóchángshuāng zàiqiūjiāngshàng 

gān yìngzhuó zhébǐngnánqíng ǒu qiànfēng dàiqíngchéngzhū nán宿tāntóu 

gēncuīzhé bǐngxié cuìjiǎnqīngxiāngxiè nènshíjié wànjué hóngyuānbáinéngzhē qiáocuìsǔngān 

gān duō nàifēngshuāngcuò tiēqiū dǎozhī gōngchàngcǎilián mèngfánhuáguò 

nángāofēng běigāofēng cǎndànyānxiádòng sònggāozōng chángkōng shānjiùjiǔfēng liǎngjiāngnánmèng 

lái zuìtuó huāqiánguò xǐnglái èrgēngguò chūnshāndìng bàndǎohuāzhuā 

gān shuǐshàng jiànjiànjiāng gēnjiāng suíjiāng wèndāngjiāzhōngyǒu wènzhuóyán 

jiǎoérjiān shǒuérxiān yúnshūérbànbiān liǎnértián huàérzhān gēngfánnǎogēngxiān zhínènfēngliúq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