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黎始上青,浩气长空濛。溟涬窈无朕,端倪那可穷。
浮黎始上青,浩气长空濛。溟涬窈无朕,端倪那可穷。
梵川玉虚界,不与诸天同。群仙时遨游,翳凤驾赤龙。
梵川玉虚界,不与诸天同。群仙时遨游,翳凤驾赤龙。
年寿罔有极,莫能测其终。泛咏黄云里,肃侍弥罗宫。
年寿罔有极,莫能测其终。泛咏黄云里,肃侍弥罗宫。
李昌祺

李昌祺

李昌祺(1376~1452)明代小说家。名祯,字昌祺、一字维卿,以字行世,号侨庵、白衣山人、运甓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永乐二年进士,官至广西布政使,为官清厉刚正,救灾恤贫,官声甚好。且才华富赡,学识渊博,诗集有《运甓漫稿》,又仿瞿佑《剪灯新话》作《剪灯余话》。 ▶ 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
(huì)¹堪怨,也逐春风转。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
译文:她纯洁的心承受着怨恨情绪,随着流转的春风而改变。想到见面当日,她在妆墙东边,倚着红杏。此后,二人频频幽会,在绿窗上题满了新词。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双调,正体为平仄韵转换格,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韵;下片四句二十四字,三平韵。¹蕙心:女子的心意,犹“芳心”,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情高雅。蕙,即蕙兰,一种香草,花气芳香。
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
眼中前事分明¹,可怜如梦难凭²。都把旧时薄幸³,只消今日无情。
译文:此前相爱的事清清楚楚呈现眼前,可惜都像梦境一样难以凭证。细数旧时我有过的薄情行为,刚好和她如今的无情相抵消。
注释:¹分明:明明白白地。²凭:凭借,依据,相信。³薄幸:薄情,无情。幸,宠爱。⁴只消:只抵。

  此词上片着重回忆过去词人与恋人两人的交往;下片着重抒情,以假想的“旧时薄幸”和确实存在的“今日无情”相对比来突显词人的痛心。全词巧妙运用虚字,用追忆之笔淋漓尽致地反衬出词人的自责无奈,意切而情真。

  此词上片着重回忆过去词人与恋人二人的交往。首二句“蕙心堪怨,也逐春风转”开门见山写“怨”,闺妇的蕙心承当着怨恨情绪,随着流转的春风而改变。歇拍“丹杏墙东当日见,幽会绿窗题遍”二句以幽会为典型,写两人情深:当时,红杏墙东,继而相见,继而相约幽会,绿窗之中,处处题写下欢愉踪迹。

  下片着重抒情。过片“眼中前事分明,可怜如梦难凭”二句写二人相爱的前事清清楚楚呈现眼前,可惜都像梦境一样,难以叫人相信为实。结拍“都把旧时薄幸,只消今日无情”二句写词人细数旧时有过的薄幸行为,刚好和她如今的无情相抵消。其中,“都把”、“只消”,虚字运用入妙;“旧时薄幸”是假想的而“无情”却是实在的,相比之下,词人的痛心愈加突显。

参考资料:
1、 宋·晏殊,宋·晏几道 著;何新所,贾倩 注析.晏殊 晏几道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203-204
2、 林兆祥 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754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到草堂。
萧疏树影过西墙,残月溶溶¹到草堂。
译文:稀疏的树影渐渐地穿过西面的墙壁,残月将它明净洁白的光辉投射照在草屋上。
注释:¹溶溶:明净洁白。
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秋景最清尤在夜,客居虽好总怀乡。
译文:秋天的景色最凄清、最凉爽的时候在夜晚,虽然我在这里居住得很不错,但我总是怀念着自己的故乡。
延青水榭吟诗舫,饮渌山庄斗酒场。
延青水榭(xiè)吟诗舫(fǎng)¹,饮渌山庄斗酒场。
译文:我在青山绿水的亭台楼阁中吟诗作对,又在山庄的酒场里面痛快地饮酒。
注释:¹诗舫:指供人赋诗吟咏的游船。
一自孙卢蹂躏后,悲风燐火啸枯杨。
一自孙卢¹(róu)(lìn)后,悲风燐(lín)火啸枯杨。
译文:自从孙恩和卢循被杀害之后,悲凉的秋风和看得见的火光正在呼啸着枯萎的杨树。
注释:¹孙卢:孙恩和卢循。东晋末年孙恩、卢循领导的农民反晋斗争。这次起义是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军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转战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对东晋门阀士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底处¹凭阑(lán)²思眇(miǎo)³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译文:黄昏时分,凭栏何处,思绪才如此飘渺无际?就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的僧房。
注释:¹底处:何处。²阑:同“栏”,栏杆。³眇:通“渺”,远貌。此处指思绪悠长。⁴孤山:指浙江杭州西湖的孤山,时诗人隐居在此。⁵偏:侧。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阴沉画轴(zhóu)林间寺¹,零落棋枰(píng)(fèng)上田²
译文:纵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森森树林,阴阴寺院,暗淡得像一帧退了色的古画;而葑田块块,在水面上零星飘荡,又仿佛是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
注释:¹阴沉句:意谓色泽黯淡的林间寺庙像一幅画。阴沉:色泽黯淡。²“零落”句:意谓零星飘在水面上的一块块架田就像棋盘上的方格子。枰:棋盘。此处以棋盘方格喻架田。葑上田:葑,菰根,即茭白根。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的农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译文:秋色苍然,万物萧索,惟有归鸟偶尔掠过;夕阳西沉,安谧、朦胧,但见寒烟缕缕升起。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迟留更爱吾庐¹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译文:更爱它与我的庐舍邻近。等那雪花纷飞之时,我要重来,观赏那银装素裹的景致。
注释:¹庐:房舍。

  林逋隐居杭州时,在西湖孤山结庐。孤山之有孤山寺,这是他常常喜欢登览的胜地。该写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内饱览山上风景。诗以素淡的笔触,描绘出幽邃的景色,造成一神幽寂的意境。而这种境界,正是林逋这位幽人(隐士)所眷恋的。

  首联破题领起:诗人凭栏远望的地点在孤山寺端上人房;至于房的方位,孤山塔后有一座阁,房间就在此座寺阁的西边。诗人凭阑纵目时,思绪飞得很远、很远。他并没有明说幽思因何而起,而是将笔荡开,于颔、颈二联画了四幅风景画。

  画面在“望”中一幅幅依次展开。先是一幅“方外寺”:阴森森的树林里,隐隐约约地闪现出几所寺院。诗人身处佛地,所以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佛寺。暮色苍茫,远远望去,这个景色暗淡得就像一帧退了颜色的约画。寺在“画轴”之中,想象奇妙。眼中是画,诗笔下也是画。画境寂静幽深,正见方外本色。再是一幅“葑上田”。诗人转移了一下视角,但见水面上零零星星地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那棋盘上割下来的方格子。枰,棋盘。以棋盘方格譬架田,比喻贴切。其时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农失们都已荷锄归家了,因此画面上空无一人,分外宁静。

  接下是一幅“空中鸟”:诗人举头瞻望天宇,只见寥廓秋空之中,偶尔飞过一只伶仃的小鸟。诗人赶紧将这“独鸟”捕捉进画中,又涂上几抹秋云作为背景。

  最后展开的是一幅在“墟里烟”:夕照之中,什么都没有,唯有袅袅寒烟(秋已深,炊烟在秋空之中,也带有深秋的寒色了)萦绕半空,这表明,附近村阁的人家已在点火做晚饭了。这幅诗人略略低首绘下的画,意境空寂,色彩也淡得不能再淡了。

  寺、田、鸟、烟四轴风景图,展现的正是高僧端上人日日置身其间的那个幽深清寂的环境。此种环境,与这位幽人断绝尘想、潇洒物外的恬静心境、闭逸情致正相吻合。因此,他从中领略到了莫大的兴味,渺然幽思便由此而起,令他久久留连,迟迟不愿归去。

  末联便直抒这种倾慕心情,诗人道:我迟迟逗留着,不舍得归去。今日之游,我愈加喜爱这块胜地了,因为,它与我的庐舍相近。近,我得以迟归,又得以常来。现在,快要掌灯吃晚饭了,我也该同去了。不过,等那雪花纷扬时,我要重来此地,观赏那银装素裹的世界。

  这首七律以工于写景驰名,不仅“诗中有画”,而且手法高妙。颈联在词序的排列上作了精密的调动,画面就在宁谧中浮动着一股生动的灵气。而颔联,则因其奇妙的想象与贴切的比喻,更受后世诗人们的激赏,仿效之句也最多。如滕岑有“何人为展古画幅,尘暗缣绡浓淡间”(《游西湖》),程孟阳有“古寺工如昏壁画”(《闻等慈师在拂水有寄》),黄庭坚有“田似围棋据一枰”(《题安福李令朝华亭》)、“稻田棋局方”(《次韵知命入青原山石》),文同有“秋田沟垅如棋局”(《闲居院上方晚景》),杨万里有“天置楸枰作稻畦”(《晚望》),杨慎有“平田如棋局”(《出郊》),等等,因此王渔洋品评此联“写景最工”(《池北偶谈》),是有道理的。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40-43页

shānduānshàngrénfángxiěwàng

lín sòngdài 

chùpínglánmiǎorán shānhòu西piān 
yīnchénhuàzhóulínjiān língluòpíngfēngshàngtián 
qiūjǐngyǒushífēiniǎo yángshìhányān 
chíliúgèngàijìn zhǐdàichóngláikànxuètiān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piāo)(miǎo)¹危亭²,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³
译文: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注释:¹缥缈:隐隐约约,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见似不可见,应题目中的“小亭”。²危亭:《说文》:“危,高而惧也。”此言亭之高,应题目的“绝顶”,绝顶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³烟浪:烟云如浪,即云海。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¹。空惆(chóu)(chàng)。少年豪放。莫学衰(shuāi)(wēng)²样。
译文: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注释:¹天涯想:指恢复中原万里河山的梦想。²衰翁:衰老之人。

  起首一句径直点题。“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为亭基在弁山绝顶,这是吴兴地区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独登小亭,无人共赏,只有万里横江而过的波浪,渺茫无边无际。

  上片末两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因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赏”字不只为了协韵,还含有预想失土恢复后登临赏览的意思内。“与谁同赏”即没有谁与之同赏,回应“独”字。“独”而推及“同赏”,“同赏”又感叹“与谁”;欢快味的“赏”字与压抑感的“独”字连翩而来,表现了作者心中此时的复杂情绪。

  过片两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这两句可联系词人身世来理解。“天涯想”,指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年龄虽老,壮志未衰,“犹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强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闲居卞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纵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怅”。“空惆怅”三个字收住了“天涯想”。一个“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钩销掉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而胸中热情,又不甘心熄灭,便吩咐随侍的儿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是示人,也是律己。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

  这是一首小令词,篇幅不长,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写了词人十分矛盾复杂的心绪。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096-1097页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万里江天杳(yǎo)(ǎi)¹,一村烟树微茫²
译文:万里江天深远无际,近处的一村烟树也隐约微茫。
注释:¹杳霭:深远无计际的样子。霭:云气。²微茫:迷蒙的样子。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只欠孤篷(péng)¹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译文:面对这派烟雨迷檬的画卷,令人恍然如置身茫湘。只是没有真地坐在孤篷船上,倾听那满江的雨声飒飒地响。
注释:¹篷:船篷,这里指船。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译文:早晨淡淡的薄雾环绕在青山腰间,远处茫茫的烟水与沙岸齐平。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安得绿蓑(suō)¹青笠(lì)²,往来泛宅浮家³
译文:怎样才能身披绿蓑衣、头戴青竹笠,在这江湖之上以船为家飘荡一生?
注释:¹蓑: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²笠:用竹或草编的帽子。³泛宅浮家:以船为家,往来于江湖之间。

  第一首,先以“万里江天”写大景、远景,后以“一村烟树”写小景、近景,大、小、远、近结合,又以“杳霭”“微茫”表现其烟雨迷蒙、云树苍茫的景象。仅用十二字,“米家山水”的气象、神韵已和盘托出。

  三、四句倒装,既是表现对此画的观感,又是对此画艺术魅力的赞扬。因为所画者乃“茫湘奇观”,所以细观此画,恍如身在茫湘”;因为画里有水面无船,所以说“我”恍然之间已经身在茫湘,如果纵一叶扁舟“听雨”,该多好!可是呢,别的什么已应有尽有,就“只欠”一只小船。“只欠孤篷听雨”一句当然不是说没画孤篷是个缺点,而是用跳脱的诗句赞颂此画有“移情”魅力;又顺便补出一个“雨” 字,为前面的“香霭”“迷茫”点睛。

  第二首一二句“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进一步为“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补景。这么一补,江、天、树、村以及晓山、远水、平沙等,都迷蒙于云雾烟雨之间,因云雾烟雨的变化面“变态万层”,顿成奇观”。

  诗人面对“茫湘奇观”,萌生了弃官归隐,徜徉于“茫湘奇观”之间的意念,写出了后两句:“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张志和的《渔歌子》,又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之句。很明显,尤袤题画诗结尾两句中的“泛宅浮家”和“往来”“绿蓑”“青笠”,都取自张志和的言论和诗句,其借题发挥之意是十分明显的。就是说,他厌倦仕途,想学张志和做烟波钓徒了;然而弃官归隐,又有许多实际困难,两句诗以“安得”领起,表现了难言的苦衷。题画诗,也以“诗中有我”为高格。既展现《茫湘奇观图》的气象神韵,又自抒怀抱,二者妙合无垠,正是这两首题画诗的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名家选评中国文学经典丛书 宋诗举要[M].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第350页
2、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M]:崇文书局(原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1067页

yuánhuīxiāoxiāngèrshǒu

yóumào sòngdài 

wànjiāngtiānyǎoǎi cūnyānshùwēimáng 
zhǐqiànpéngtīng huǎngshēnzàixiāoxiāng 

dàndànxiǎoshānhéng mángmángyuǎnshuǐpíngshā 
ān绿suōqīng wǎngláifànzháiji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