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时不识月,呼作¹白玉盘²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注释:¹呼作:称为。²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又疑¹瑶台²镜,飞在青云端。
译文: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¹疑:怀疑。²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55-357
2、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9-271
3、 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0-51
4、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0-241

lǎngyuèxíng (jiéxuǎn )

bái tángdài 

xiǎoshíshíyuè zuòbáipán 
yòuyáotáijìng fēizàiqīngyúnduā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1-53
2、 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23-24
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55-357
2、 郁贤皓 编选.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69-271
3、 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0-51
4、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0-241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中庸》
博学¹之,审问²之,慎思³之,明辨之,笃(dǔ)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中庸》
译文: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
注释:¹博学:广泛学习。²审问:详细地问。在学问的探究上,深入追求。审: 详细,慎重。³慎思:谨慎地思考。⁴明辨:明确地分辨;辨别清楚。⁵笃行:切实履行;专心实行。⁶弗:不,无。⁷措:停止,罢休。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gēng)夫召募(mù)逐楼船¹,春草青青万顷(qǐng)田。
译文:耕作的农民都被召去打仗了,无数田地无人耕种一片荒芜。
注释:阊(chānɡ)门:城门名。在江苏省苏州市城西。古时阊门建筑雄伟壮丽。唐代尤为繁华,是宴请和送迎之地。¹楼船:亦作“楼舩”。有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作战船。有时也指有楼饰的游船。唐·杜甫《城西陂泛舟》诗:“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试上吴门窥(kuī)(jùn)¹,清明几处有新烟²
译文:清明时节,试着登上城楼眺望郡城的郊野,只有寥寥几处人家燃起新烟。
注释:¹郡郭:郡城的郊野。²新烟:古代风俗,清明前的寒食节禁止烧火,到了清时节重新起火。烟指烟火。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chāngménshì

zhāng tángdài 

gēngzhàozhúlóuchuán chūncǎoqīngqìngwànqǐngtián 
shìshàngménkuījùnguō qīngmíngchùyǒuxīnyān 
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
长门¹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²。离别复离别,攀(pān)³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
译文:长门宫外的柳条千缕万缕,微风中柳絮如雪一般白。行人次次离别时,把折柳反复相赠,再次相送时,苦了柳树已不剩枝叶可让人相赠。
注释:¹长门:汉长安宫名,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即居此。²花如雪:柳絮像雪一样白。³攀折:古人送别时,多折柳枝相赠。
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行人折嫩条,燕子衔轻絮,都不由凤城春做主。
长门柳丝千万缕,总是伤心树¹¹。行人折嫩条²,燕子衔(xián)轻絮(xù)³,都不由凤城春做主。
译文:长门宫前的柳条千行万行,总引起我的嗟伤。行人任意把嫩枝攀折,燕子衔走了柳花飞向远方。京城的春神又作得什么主张?
注释:¹伤心树:柳枝在离别时被攀折相送,它总是与离别的伤感联系在一起,故称伤心树。²行人折嫩条:古人送行,折柳相送,取“柳”与“留”音谐,故以此表示惜别。³衔轻絮:叼着柳絮归巢。轻絮,柳花的飞絮。⁴凤城:京城的别称。

  第一首,前两句“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乃描写长门春景。长门宫外垂柳万千,春风照拂,雪白的柳絮漫天飞舞。表面上看,似乎很有生机,而实际上“长门”乃失宠的后妃或未得宠爱的宫女粉黛居住的冷宫。居住在冷宫的人,其怨恨之深,是难以言状的。柳丝缕缕下垂,条理分明,本无所谓“结”,却有“千万”。可见并非实写,而是借以比喻被幽禁的皇后内心的无限寂寞和愁肠百结。宫外春柳的繁盛,更显出宫内的冷清,更加衬托了幽居长门之人的无限哀愁。其中第二句,标明为暮春时节,而“风起”暗指伯颜擅权残害忠良之风,以柳絮如雪花般纷纷飘零,隐喻朝中无数无辜的官员文士,被排挤陷害而去。

  接三句,揭示了长门柳的悲惨遭遇。长门虽为冷宫,但毕竟是皇宫重地,“长门”之柳不是门边道旁的柳树,不能随意的任人攀折。如今,却“攀折更攀折,苦无离旧时枝叶也”。古人尚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离别复离别”,意指一次次的折柳赠别,不断地经历着生死离别。“长门柳”便一再被攀折,旧时的枝叶也就不离了。末句“无离旧时枝叶”和首句“柳丝千万结”相对照,既描绘了柳枝由离到少的变化过程,又讽刺伯颜把朝中上下旧的臣僚官员排斥殆尽,喻示了皇室宗亲的不断离去,不断被杀,逐渐稀少。

  第二首,写长门宫前的柳树,即使长有千万缕柳丝,也总是一棵伤心的树。行人攀折嫩绿的柳条,燕子衔走了飞扬的柳絮。这一切,只因为京城中都由不得春天做主。开头两句,写长门柳枝繁叶茂,春意盎然,但毕竟是在长在冷宫外,也难逃悲剧命运。暗喻伯牙吾氏虽贵为皇后,照样被幽禁,同时预示了她最终被害的悲惨结局。而“行人折嫩条,燕子衔轻絮“进一步阐释伤心的理由,是因为”行人“和”燕子“的无情摧残。末句”都不由凤城春做主“,喻指当时伯颜专权,奸佞当道,皇帝昏庸无能和不由皇帝做主的朝政现实。

  这两首小令立意新巧,把尖锐激烈的朝政讽刺内容,隐于被摧残的柳树描写中,寄意深远,善于化用典故,且不着痕迹。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5:第927-929页

qīngjiāngyǐn··zhǎngménliǔqiānwànjié--cáo

zhǎngménliǔqiānwànjiéfēnghuāxuěbiébiépānzhégèngpānzhéduōjiùshízhī

zhǎngménliǔqiānwànzǒngshìshāngxīnshùxíngrénzhénèntiáoyànzixiánqīngdōuyóufèngchéngchūnzuòzhǔ

幅巾投晓入西园,春动林塘物物鲜。
幅巾¹投晓入西园²,春动林塘物物鲜。
译文:早晨打扮得很潇洒来到西园赏春,在春风的拂动下,林木池水,处处都显得生机勃勃。
注释:¹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不著冠。²西园:指汴京顺天门外的金明池,亦称西池。
却憩小庭才日出,海棠花发麝香眠。
却憩(qì)小庭才日出,海棠花发麝(shè)¹眠。
译文:走累了,退到小庭上休息一会儿,这时才刚刚日出,只见海棠花盛开,麝兽还在那里打瞌睡。
注释:¹麝香:指麝,亦称“香獐”,其分泌的麝香可作药用,可作香料。

chūnshǒu--qínguān

jīntóuxiǎo西yuánchūndònglíntángxiān

quèxiǎotíngcáichūhǎitánghuāshèxiāngmián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暂系(xì)¹腾黄²马,仙人³上彩楼
译文:腾黄马闲置只能暂时拴系,因为神仙喜居彩楼之上还有乘骑之时。
注释:¹系:拴置。²腾黄:神马名,又名乘黄。³仙人:这里指唐宪宗,因宪宗曾自称为仙人。⁴上彩楼:相传神仙喜居彩楼之上,这里喻指唐宪宗居于皇位。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须鞭¹玉勒(lè)(lì)²,何事谪(zhé)³高州
译文:驾驭骐骥的马吏本应备鞭候侍,究竟为何却把他贬遣到边远之地?
注释:¹须鞭:备鞭以待。须,等待之意。²玉勒吏:指马吏。这里指驾驭之臣。玉勒:用玉装饰的有嚼口的马笼头。³谪:贬遣。⁴高州:地名,唐代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东省茂名市附近,当时地多瘴疠,谪宦者多居之。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