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水遥通岛,扬帆藉稳流。
沱水遥通岛,扬帆藉稳流。
星摇淮浦夜,月湿海门秋。
星摇淮浦夜,月湿海门秋。
世难几人在,心灰百计休。
世难几人在,心灰百计休。
时闻南去雁,还动故乡愁。
时闻南去雁,还动故乡愁。

zǎoxīn--wángtíngxiāng

tuóshuǐyáotōngdǎoyángfānwěnliú

xīngyáohuáiyuè湿shīhǎiménqiū

shìnánrénzàixīnhuībǎixiū

shíwénnányànháidòngxiāngchóu

王廷相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1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
译文:十年的游历惟有一处曾到过的青山,时常出现在梦中。
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紫绶(shòu)¹纵荣争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译文:高官厚禄金山银山,都比不上安稳的睡眠和安贫乐道的生活。
注释:¹紫绶:紫色丝带。古代高级官员用作印组,或作服饰。代指达官贵人。
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
愁闻剑戟(jǐ)扶危主,闷听笙歌聒(guō)醉人。
译文:世间最使人发愁的莫过于打打杀杀后新立了君主,而最使人苦闷的正是那人们用来醉生梦死的笙歌。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携取琴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译文:归隐去吧,带上喜爱的古琴,和平日常读的书籍就可以了,到山间赏野花,听鸟儿自由自在的鸣叫,享有这最自然最美好的春光去吧。

  修道的人一般讲求修心养性,与世无争。也讲因果循环,众生平等。这首作品里也有这样的观点出现。可能这正是作者隐居前最后对红尘的回顾,里面还有看破尘世的意思。

  像许多隐士一样,诗人也曾远足游历,因此寻到了心中理想的隐居地点,这可能是武当山,又可能是华山。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华山上也有道观。深山历来为修道者的所爱,因为山中就连四时也不于山外的相同,有安静的环境,又有简朴的生活必需品,如山泉、野蘑菇、山野菜、古刹遗迹也是山林里保存的最好。因此诗里最后也表示诗人最终还是要回归山林,隐居起来的。这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印记。

  说他看破红尘,其实在第一句里“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中就点明了。后面的两句可以说是对这一句的补充说明,最后则是对立志归隐修道的表白。红尘游遍,唯有青山是最向往的,说明对诗人来说俗事已经是如过眼云烟般了,诗人通过十年的磨砺,终究决定归隐修道,这除了消沉,还有一种独特的清醒。这从后面对选择归隐的解释“紫绶纵荣怎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中可以领会到。说诗人隐居有时代因素,也是因为这两句中还有对世事的一些批评。最后表露出的对自然的欣赏和喜爱似乎说明了他并非不爱热闹,繁华的世间,只不过逃避的是不该有的战乱和人祸罢了。大自然的生机正是诗人向往的,他要远离的是腐败和颓废的环境。所以诗里就有“野花鸣鸟一般春”这样的句子。与其说诗人想弃世,不如说诗人是想洗刷自己的思想,用朴素的生活历练自己,以达到修道的本来目的。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¹
译文:在丁亥这一年岁末,蜀郡西山发生了战争。
注释:¹甲兵:用作军事的代称。
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¹粮匝(zā)²(qióng)³道,荷(jǐ)争羌(qiāng)城。
译文:负粮绕走邛崃山道,扛戟惊动生羌寨城。
注释:¹赢:担负。²匝:环绕。³邛:指邛崃山,在四川荥经县西。⁴荷:扛。⁵戟: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
严冬阴风劲,穷岫(xiù)¹泄云²生。
译文:严冬山风阴寒强劲,荒僻的山谷云雾蒸腾。
注释:¹穷岫:深山,荒山。²泄云:泄出的云,流云。泄,一作“油”。
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昏曀(yì)¹无昼夜,羽檄(xí)²复相惊。
译文:天色阴暗不辨昏晓,插羽的檄书又传警声。
注释:¹昏曀:形容天色阴沉多风。曀,一作“黩”。²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
拳局竞万仞(rèn),崩危¹²九冥³
译文:弓身竞上万仞高峰,山石欲崩地狱深深。
注释:¹崩危:山石崩塌。²走:一作“远”。³九冥:九泉之下。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籍籍¹峰壑(hè)里,哀哀冰雪行。
译文:拥挤杂乱的穿行于峰谷之间,踩雪踏冰一片哀鸣。
注释:¹籍籍:杂乱拥挤。一作“寂寂”。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
译文:圣人统治天下之世,听说三台星座太平。
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肉食谋何失,藜(lí)(huò)¹缅纵横。
译文:执政高官多么失策,贫贱的百姓憔悴奔走远征。
注释:¹藜藿:指贫贱的人。
节物行摇落,年颜坐变衰。
节物¹行摇落,年颜坐变衰。
译文:秋天的景色即将凋零,我的容颜也变得更加衰老。
注释:¹节物:季节物象。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译文:树叶刚刚泛黄的日子,也是我头发即将变白的时候。
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
乡国程程远,亲朋处处辞。
译文:回乡的路途十分遥远,亲戚朋友都与我辞别。
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译文:只有疾病和衰老紧紧跟随着我,寸步不离。

zhōnggǎnqiū--bái

jiéxíngyáoluòniányánzuòbiànshuāishùchūhuángrénbáitóushí

xiāngguóchéngchéngyuǎnqīnpéngchùchùwéicánbìnglǎoxiāng

杨朱来此哭,桑扈返于真。
杨朱来此哭¹,桑扈(hù)返于真²。
译文:我来到此地吊念故友,故友就好像真的活着一样。
注释:沈居士:信佛而在家修行者称居士,此沈居士应为王维友人。¹“杨朱”句:《列子·仲尼》:“随梧之死,杨朱抚其尸而哭”。²“桑扈”句:桑扈,即桑户。《庄子·大宗师》:“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而子桑户死,未葬……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磋来桑户乎!……而(汝)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返于真,谓人死归于自然。
独自成千古,依然旧四邻。
独自成千古¹,依然旧四邻。
译文:故友是一个千古不朽的人,依然活在周围邻居的心里面。
注释:¹千古:千古不朽,对死者的悼祝之词。
闲檐喧鸟鹊,故榻满埃尘。
闲檐(yán)喧鸟鹊,故榻满埃尘。
译文:悠闲地喜鹊在屋檐喧闹着,故居的屋子落满尘埃。
曙月孤莺啭,空山五柳春。
(shǔ)月孤莺啭(zhuàn),空山五柳¹春。
译文:夕阳余辉和黄莺的叫声倍显孤单,春天到了,山里面只剩下故友的空室。
注释:¹五柳:此指沈之山居。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野花愁对客,泉水咽迎人。
译文:漫山遍野的花朵满脸的愁容,泉水哽咽着迎接来往的客人。
善卷明时隐,黔娄在日贫。
善卷¹明时隐,黔(qián)娄在日贫。
译文:沈居士如善卷、黔娄那样贤能而安贫。
注释:¹善卷:古之贤士。相传舜尝以天下让卷,卷不受而去,入深山,莫知其终。
逝川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逝川¹嗟尔命,丘井叹吾身。
译文:逝去的流水和枯萎的死井感慨着故友的生命。
注释:¹逝川:逝去的流水。
前后徒言隔,相悲讵几晨。
前后徒言隔¹,相悲讵(jù)²几晨。
译文:我们相隔的时间也不多,相悲的时间过不了几天。
注释:¹言隔:言语隔绝。²讵:岂也。

  这首诗的起四句写前来吊唁,斯人已逝,而周围环境依旧。中八句写吊唁当日所见,一切景物无不涂上悲悼之情,且以古贤比喻死者,写景写人皆以极浓郁的主观色彩出之,表现了真挚深厚的友情,此为本诗根本特色。末四句感叹,以逝者比死者,以丘井自比,竞恨不得以身相随,因悼念之深而不觉出此重语,将诗人对沈居士亡故之悲痛推向更高一层。

  这首诗全篇以哀哭的调子写出,句句都渗透着诗人悲伤的泪水。诗人用了一连串典故,把沈居士比喻为桑扈、陶渊明、善卷、黔娄,颂扬他安贫乐道的隐逸高风。诗的起头和结尾各用四句直抒胸臆,倾吐对友人辞世的怀念、悲伤、哀哭,又避免了长篇排律容易造成的板滞。中间四联,前三联都是借景物抒悲情。“闲檐”、“故榻”一联写主人去后山居的寂寞荒凉;“曙月”、“空山”一联以春天美景反衬悲情;“野花”、“泉水”一联移情于景,将景物拟人化:因为山居主人逝去,就连野花也对客哀愁,泉水亦呜咽迎人。写景手法有别,但悲情同在景中,而且一联比一联强烈。总之,诗人以一掬精诚、满怀酸辛与亡友之魂灵相感通,令人读之凄然。

参考资料:
1、 陶文鹏注评.王维孟浩然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42页
2、 董乃斌编选.王维集:凤凰出版社,2006.11:第240页

guòshěnshìshānzhī--wángwéi

yángzhūláisāngfǎnzhēn

chéngqiānránjiùlín

xiányánxuānniǎoquèmǎnāichén

shǔyuèyīngzhuànkōngshānliǔchūn

huāchóuduìquánshuǐyànyíngrén

shànjuǎnmíngshíyǐnqiánlóuzàipín

shìchuānjiēěrmìngqiūjǐngtànshēn

qiánhòuyánxiāngbēichén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山际¹见来烟²,竹中³(kuī)落日。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余晖的夕阳。
注释:¹山际:山边;山与天相接的地方。²烟:指山里面的雾气。³竹中:竹林丛中。⁴窥:从缝隙中看。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鸟向檐(yán)¹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鸟儿从山中小屋的屋檐上飞过,洁白的云儿竟然从在窗户中穿进穿出。
注释:¹檐:房檐。

  本篇是诗人吴均《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作品通过对山居小屋悠远、静谧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闲适自在的心情。

  “山际见来烟。”“这里的山际”说的是目所能及的山与天相接的地方,写的是极目远望之处。“来烟”,写的是诗人远望所见的动感物象,即远远地看见岚气云烟从天边飘来,这一描写有力地再现了山居小屋环境的深邃和悠远,给人创建了一个极其丰富的幽深神秘的美感想象空间。

  “竹中窥落日。”这句的“竹中”,从一个“窥”字可以看出说的应该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诗人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见到的明亮清新的一个动感物象。从这个“窥”字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这里写的是近景,即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视到的红红的落日。这一“窥”,巧妙而又生动地增强了夕阳余晖洒落竹林时刻山居小屋环境优雅、明亮的美感。

  如果说在前两句中诗人不惜笔墨为我们再现了山居小屋的环境,那么下边两句写的则是小屋本身的特点。

  “鸟向檐上飞。”“向”可以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在”。“ 檐上飞”,说的是傍晚了,鸟儿们快要归巢了,于是在房檐儿上悠闲地,自由自在地,叽叽喳喳地,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又飞过去。这一句写的是山居小屋的近景,是近距离的所见,描绘的是一种清新、明快的场景,它在向人们透露着一种愉悦与欣喜的情怀。

  “云从窗里出。”“云”是不可能从“窗里出”的,诗人写的其实也就是一种感觉,我们不妨体会一下,如果站在山脚下,远看山居小屋窗前的景象,那洁白的云朵在小屋的窗前悠闲地飘动,仿佛就是从窗户里飘出来的。这感觉是何等的神奇呀。

  诗写得十分精炼。四句写出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如同电影镜头的连接那样,合起来使人感到高而深的山中是那么清幽,甚至冷寂。烟、日、鸟、云都在动,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无限的静。由这一片寂静,又使人感到诗人心中是那么清静。他没有一点儿杂念,只是静静地观赏着这一切。如果细细吟味,还可感到三、四句隐隐流露出诗人的几分新奇感。高飞的鸟与屋檐齐高,白云由窗间流出,这种景象在平地上见不到,因而使诗人感到有趣。

  四句是两副对子。前两句“见”、“窥”的主体是诗人,后两句的主体则是“鸟”和“云”。前两句的节奏是二、一、二,后两句是二、二、一。这样,全诗虽然篇幅短小,内容单纯,却因句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至于不显得单调了。

  此诗写作极有章法,动静结合。前两句形成大的环境氛围和背景;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造成巨细相衬的艺术效果。同时,景物动静结合,构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环境氛围。诗人又运用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观察写出景物,寄托自己的情志于景物环境之中,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参考资料:
1、 杨明著 .汉唐文学研赏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01 :299-300 .

shānzhōngshī

jūn nánběicháo 

shānjiànláiyān zhúzhōngkuīluò 
niǎoxiàngyánshàngfēi yúncóngchuāngch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