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使传呼驾出忙,芙蓉小苑尽生香。
宫使传呼驾出忙,芙蓉小苑尽生香。
长门深锁无由见,不及飞花绕玉床。
长门深锁无由见,不及飞花绕玉床。
王廷相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17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译文: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会须上番(fān)¹看成竹,客至从嗔(chēn)不出迎。
译文:那些踏着新竹来看竹的客人,就算等得恼怒了我也不出去迎接。
注释:¹上番:乃川语。

  无数的春笋生满竹林,不仅封住了柴门还堵住了道路,那些踏着新竹来欣赏竹林的人,来到我这我都怒而不欢迎!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爱护竹子的心情!

yǒngchūnsǔn

 tángdài 

shùchūnsǔnmǎnlínshēng cháiményǎnduànxíngrén 
huìshàngfānkànchéngzhǔ zhìcóngchēnchūyíng 
剔秃圞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
剔秃圞(luán)¹一轮天外月,拜了低低说:是必²常团圆,休着些儿缺,愿天下有情底³都似你者
译文:天外一轮月亮又圆又亮,对着它拜一拜后,诉说心底的祝愿:一定要常圆,不要有一点缺损,愿天下有情人都像你一样团团圆圆。
注释:¹剔秃圞:又亮又圆的样子。圞:团圆,圆貌。²是必:一定要。³底:同“的”。⁴者:语尾助词。

  这支散曲题为“托咏”,是托物咏怀之意。曲子写一个少女对着天上圆圆的明月,诉说心底的祝愿:愿天下有情人都像明月一样团团圆圆。古人诗、词、曲中常有对月拜祝和把酒发愿的描写,关汉卿的《拜月亭》杂剧中即有对月祝愿的情节,与这首小令有相近的意境。

  曲子开头的“剔秃圞”是元曲中较为常见的语汇,用作圆的形容词。“拜了低低说”一句,颇有情致,发自内心的祝愿,全在一片虔诚,低声的叨念,已将心迹与神态全然勾画出来。祝愿月亮常圆,却用了“是必”两字,似乎由祈求变成了命令,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当事人那专一的要求和迫切的心情。“休着些儿缺”,永远不让圆月有一点儿缺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唯其不情,方见真情。末句“愿天下有情底都似你者”很有分量,足以收束全曲。《西厢记》中,红娘有一句台词,说的是“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那时概况全剧主题的一句名言。这里的“都似你者”,正扣托月咏怀的题目,似月之常圆,正是对“如花美眷”的祝愿。“天下有情底”,范围很广,在情感的深厚之外更增添了博大的内涵。

  这支小令所用的几乎是日常口语,朴实而生动,使人似乎听到少女的娓娓诉说,颇具元曲的特有风采,充分体现了作品作为“曲子”的艺术特色。

qīngjiāngyǐn··tuōyǒng--sòngfāng

luánlúntiānwàiyuèbàileshuōshìchángtuányuánxiūzhexiēérquēyuàntiānxiàyǒuqíngdōushìzhě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四句之中没有介绍是什么人在唱《竹枝》,是男还是女,以及他因为什么要唱这样一种凄凉哀怨的曲子。而只是说在瞿塘峡口,白帝城头,月亮西沉时,烟雾迷漫,一阵阵歌声远远传来,悲凉凄楚,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唱到声情凄苦之处,音调梗塞,致使周围宿猿栖鸟,齐声悲啼,更烘托出这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交代地点、时间和周围的环境。“水烟低”描写江面上烟雾迷漫,给人造成一种压抑之感;“月向西”说明时间之晚。在这烟波江上,深宵夜半,竟有人吟唱一首悲歌,应该是遇到了极其悲伤的事,郁愤不能自已,故发而为歌,声调凄惨。末句“寒猿暗鸟一时啼”以环境烘托歌声的悲哀。《水经注》引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鸣鸟啼原本似人之哭泣,悲凉的歌声牵动了鸟啼猿鸣,而猿鸟鸣啼又成为《竹枝》的协奏曲,更加倍衬托出悲歌凄怆的情境气氛。诗歌写得如此凄婉动人,与当时诗人寂寞的心情有关。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516页

zhúzhī··tángxiákǒushuǐyān--bái

tángxiákǒulěngyānbáichéngtóuyuèxiàng西

chàngdàozhúzhīshēngyànchùhányuánqíngniǎoshí

zhúzhīyuànyuànrénjìngshānkōngxiēyòuwén

mánérshēngchàngchóushājiānglóubìng使shǐjūn

dōngchuánfǎngshàng西miànfēngshēngjiǎo

shuǐliǎolěnghuāhóngjiāng湿shī

jiāngpànshuírénchàngzhúzhīqiánshēngduànyànhòushēngchí

guàiláidiàoyuánduōshìtōngzhōushī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毕竟¹西湖六月中²,风光不与四时³
译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大不相同。
注释:¹毕竟: 到底。²六月中:六月中旬。³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⁴同:相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¹莲叶无穷碧(bì)²,映(yìng)³荷花别样红
译文: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
注释:¹接天:像与天空相接。²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无穷:无边无际。³映日:指阳光。映照着日光。⁴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景色,风光不与其他季节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更加说明夏天的西湖景色的与众不同。这两句是写六月西湖给诗人的总的感受。“毕竟”二字,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独特、非同一般,给人以丰富美好的想象。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诗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具体地描绘了“毕竟”不同的风景图画:随着湖面而伸展到尽头的荷叶与蓝天融合在一起,造成了“无穷”的艺术空间,涂染出无边无际的碧色;在这一片碧色的背景上,又点染出阳光映照下的朵朵荷花,红得那么娇艳、那么明丽。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概括而又贴切。这种在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88-1089

xiǎochūjìngsònglínfāng

yángwàn sòngdài 

jìng西liùyuèzhōng fēngguāngshítóng 
jiētiānliánqióng yìnghuābiéyànghóng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五里滩¹头风欲平,张帆举棹(lǔ)觉船轻。柔橹(lǔ)²不施停却棹(zhào),是船行。
译文:船行至五里滩时风势将要平息,马上举棹扬帆,船行瞬间轻松了许多。轻轻地摇着橹不用划桨,船儿都行走的飞快。
注释:¹五里滩:河上的一个地名。²橹: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译文:放眼望去,只见微风吹来,水面上波光荡漾。看着眼前的山,就好像是来迎接你似的,但当你仔细一看,山并没有动,而是船在前行。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词,它写的是狂风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

  词一开头就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里滩,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头”是方位词,它说明船已开到五里滩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风力的,乘风破浪,船走得更快。但这种风必须是顺风。如果吹来的风是旋风,或逆风,那就不但不能帮助帆船前进,而且还会带来危险,所以是不能张帆的。在五里滩以前,船夫们遇到的显然不是顺风。他们经过一场和狂风恶浪的搏斗以后,观察到风势将要平息,也就是“风欲平”了,就马上扯起帆来。在这个当儿,大家虽然还在继续举棹摇般,却产生了“觉船轻”的感觉。“棹”,桨板,举棹就是打桨板。既然风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还要打桨摇橹呢,于是,便“柔橹不施停却棹”吧。在文学作品中常把橹称为柔橹,以形容橹的得心应手。橹的外形有点儿象桨,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摇动,它会象鱼的尾和鳍一样,通过拨水,产主推动力。“施”,使用。写到这里,船夫们的轻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传达出来了。

  词的下片就是通过看山看水反映了他们的心情。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闪灼”,形容水光闪动的样子。狂风过后,乌云也散开了,上文说“风欲平”,是还有些风,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这时两岸的山呐,看上去挺有趣过的,它们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过来欢迎大家。但是,山是不会走动的。子细(仔细)看看,山确实没有动啊。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不过是因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产生一种“走来迎”的感觉罢了。

  词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结束,它不仅起一个叙述作用,而且还象船夫的劳动号子的和声一样,余音袅袅[niǎo],久久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