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¹一壶酒,独酌(zhuó)²无相亲³
译文: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注释:¹间:一作“下”,一作“前”。²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³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邀(yāo)明月,对影成三人¹
译文: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注释:¹“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月既¹不解²饮,影徒³随我身。
译文:明月既杯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注释:¹既:已经。²不解:不懂,不理解。³徒:徒然,白白地。
暂伴月将¹影,行乐须及春²
译文: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注释:¹将:和,共。²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我歌月徘徊¹,我舞影零乱²
译文: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注释:¹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²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醒时同交欢¹,醉后各分散。(同交欢 一作:相交欢)
译文: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注释:¹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永结无情游¹,相期邈(miǎo)云汉²
译文: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¹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²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

yuèxiàzhuó ·

bái tángdài 

huājiānjiǔ zhuóxiāngqīn 
bēiyāomíngyuè duìyǐngchéngsānrén 
yuèjiěyǐn yǐngsuíshēn 
zànbànyuèjiāngyǐng xíngchūn 
yuèpáihuái yǐnglíngluàn 
xǐngshítóngjiāohuān zuìhòufēnsàn  (tóngjiāohuānzuò xiāngjiāohuān )
yǒngjiéqíngyóu xiāngmiǎoyúnhà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

明月既杯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

暂且以明月影子相伴,趁此春宵要及时行乐。

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舞足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清醒时我与你一同分享欢乐,酒醉以后各奔东西。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

间:一作“下”,一作“前”。

独酌:一个人饮酒。酌:饮酒。

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既:已经。

不解:不懂,不理解。

徒:徒然,白白地。

将:和,共。

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12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佛教中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最后得到辨析方法。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先讲一番道理,经驳斥后又建立新的理论,再驳再建,最后得到正确的结论。关于这样的论证,一般总有双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这首诗,就只一个人,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近似于天籁,所以一直为后人传诵。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这是“立”。

  可是,尽管诗人那样盛情,“举杯邀明月”,明月毕竟是“不解饮”的。至于那影子,虽然像陶潜所说的“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影答形》),但毕竟影子也不会喝酒;诗人姑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时行乐。“顾影独尽,忽焉复醉。”(陶潜饮酒诗序)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说得虚无不可测,推翻了前案,这是“破”。

  诗人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他共舞。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写得对诗人一往情深。这又是“立”。

  最后二句,诗人真诚地和“月”、“影”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然而“月”和“影”毕竟还是无情之物,把无情之物,结为交游,主要还是在于诗人自己的有情,“永结无情游”句中的“无情”是破,“永结”和“游”是立,又破又立,构成了最后的结论。

  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诗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觉来盼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其中“一鸟”、“自倾”、“待明月”等字眼,表现了诗人难以排解的孤独。孤独到了邀月与影那还不算,甚至于以后的岁月,也休想找到共饮之人,所以只能与月光身影永远结游,并且相约在那邈远的上天仙境再见。结尾两句,点尽了诗人孤独、冷清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当时李白身居长安,正是官场失意之时。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所以写下本诗,告诉自己及时行乐。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23
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61-69
3、 程千帆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7-348
赏析二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人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yóu)¹居山阴²,夜大雪,眠觉³,开室,命酌酒,四望皎(jiǎo)。因起开(páng)(huáng),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àn)¹⁰,即¹¹便¹²夜乘小舟就¹³之。经宿方至¹⁴,造门不前而返¹⁵。人问其故¹⁶,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睡醒后打开窗户,命令仆人斟酒,向四处望去,一片洁白光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起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就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没有进去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注释:¹王子猷: 名徽之,字子猷。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²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³眠觉:睡醒。⁴皎然:洁白光明的样子。⁵因:于是。⁶左思: 西晋文学家,字太冲。⁷招隐:田园诗名,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⁸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隐居不仕。⁹时:当时。¹⁰剡: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州。¹¹即:即刻。¹²便:就。¹³就:到,去。¹⁴经宿方至:经过一宿的功夫才到达。经,经过。方,才。¹⁵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前不进去就返回了。造,到、至。¹⁶故: 原因。

wángyóuxuěfǎng访dài

liúqìng nánběicháo 

    wángyóushānyīn xuě miánjué kāishì mìngzhuójiǔ wàngjiǎorán yīnpánghuáng yǒngzuǒ zhāoyǐn shī dàiāndào shídàizàishàn biàn便chéngxiǎozhōujiùzhī jīngxiǔ宿fāngzhì zàoménqiánérfǎn rénwèn wángyuē  běnchéngxìngérxíng xìngjìnérfǎn jiàndài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洛阳访才子¹,江岭²作流人³
译文: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
注释:¹才子:指袁拾遗。²江岭:江南岭外之地。岭,这里指大庾岭。唐代时期的罪人常被流放到岭外。³流人:被流放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北地 一作:此地)
闻说梅花早¹,何如北²地春。(北地 一作:此地)
译文: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注释:¹梅花早:梅花早开。²北:一作“此”。

  这首诗里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感情深沉,却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前两句完全点出题目。“洛阳”指明地点,紧扣题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遗;“江岭作流人”,暗点“不遇”,已经作了“流人”,自然无法相遇了。这两句是对偶句。孟浩然是襄阳人,到了洛阳以后,特意来拜访袁拾遗,足见二人感情之厚。称之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赋》“贾谊洛阳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遗与贾谊相比,说明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江岭”指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用“江岭”与“洛阳”相对,用“才子”与“流人”相对,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才子”是难得的,本来应该重用,然而却作了“流人”,由“洛阳”而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个“流人”又是他的挚友。这两句对比强烈,突现出作者心中的不平。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两句,写得洒脱飘逸,联想自然。大庾岭古时多梅,又因气候温暖,梅花早开。从上句“早”字,见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迟”字。早开的梅花,是特别引人喜爱的。可是流放岭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乡。此诗由“江岭”而想到早梅,从而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而这种怀念之情,并没有付诸平直的叙述,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娓娓道出。诗人极言岭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开之迟,便有波澜,更见感情的深挚。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参考资料:
1、 李景白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97-98 .

luòzhōngfǎng访yuánshí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luòyángfáng访cái jiānglǐngzuòliúrén 
wénshuōméihuāzǎo běichūn  (běizuò  )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兰气已熏宫,新蕊(ruǐ)¹半妆丛。
译文:兰草熏发的香气飘散宫中,新绽的花蕊正装扮了树丛。
注释:¹新蕊:新盛开的花蕊。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译文:美丽的色彩被云雾所笼罩,淡淡的清香在微风中飘荡。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bì)红。
译文:雾拂树枝舒展斑斑碧色浓,气萦花朵轻掩点点粉妆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译文:只当是重雾里间杂零星雨,又仿佛众花神隐藏在远空。

huātíng--shìmín

lánxūngōngxīnruǐbànzhuāngcónghánqīngzhòngxiāngyǐnláifēngshùnóngshūyínghuābáohóngháidāngxíng仿fǎngyǐnyáokōng

烟霞春旦赏,松竹故年心。
烟霞(xiá)春旦¹赏,松竹²故年心³
译文:郊外院子里烟雾云霞蒸腾的春光,已被我早早欣赏到了。那青翠的松树和竹子,已经寄托了我多年的心愿。
注释:郊园:城外的园林。即事,以目前事物为题材作诗。¹春旦:春天的早晨。旦,一作“早”。²松竹:松与竹,喻坚贞的节操。³故年心:多年的心愿。
断山疑画障,悬溜泻鸣琴。
断山¹疑画障²,悬溜(liū)³鸣琴
译文:断裂的山崖,好像有图画的屏风。悬崖上飞流直下的山泉,发出了弹琴一样动听的响声。
注释:¹断山:陡峭壁立的高山。²画障:有图画的屏风。³悬溜:山泉。⁴泻:从上而下流。⁵鸣琴:琴声,喻泉声。
草遍南亭合,花开北院深。
草遍南亭¹合,花开²北院³深。
译文:山亭周围的草都长满了,由于花开叶茂,北院显得更幽深了。
注释:¹南亭:南边亭子。²开:一作“浓”。³北院:北面的庭院。
闲居饶酒赋,随兴欲抽簪。
闲居饶¹酒赋(fù)²,随兴欲抽簪(zān)³
译文:不问世事,闲居有很多乐趣,可以尽兴饮酒赋诗。为了追求这种乐趣,我打算弃官归隐。
注释:¹饶:多。²酒赋:指喜好饮酒赋诗。³抽簪: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

  这首描写春天的诗写得清新自然、开合有度。全诗不仅仅局限于客观地描写景色,而是更多地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感受,正如刘勰所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首联表明诗人的心迹,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描写春天,吟咏春天。颔联描写春天的山景、山泉,用画障、鸣琴作比,用“疑”这个表示作者主观感受的词连接,说明两者之间极为相似。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色彩、声音的词语,但处处充满艳丽的颜色、动听的音乐;虽然是侧面描写,但比正面描写更能激发想象力,更加兴趣盎然。颈联转入正面描写春天的花草,用“合”、“深”二词渲染春天无处不在,春天的勃勃生机尽现眼前。尾联写诗人游春后的感受,与首联相照应,也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想要回归田园的心志。

  整体来看,全诗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首尾呼应,前后勾连。与其他只作正面描写的诗比起来,如唐代王涯的诗“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在绿波中”(《春游曲》),此诗更加含蓄新颖、耐人寻味。全诗通过描写迷人的满园春色,抒发了诗人想要弃官回归山园的愿望。

参考资料:
1、 杨晓彩 姜剑云.王勃集:三晋出版社,2008年:32-33页

jiāoyuánshì--wáng

yānxiáchūndànshǎngsōngzhúniánxīn

duànshānhuàzhàngxuánliūxièmíngqín

cǎobiànnántínghuākāiběiyuànshēn

xiánráojiǔsuíxìngchōuzān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蓬莱¹院闭天台女²,画堂³(zhòu)人无语。抛(pāo)翠云,绣衣闻异香
译文:幽美的庭院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华丽的房屋里白天睡觉,没有人一起说话。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头发乌黑光亮,衣服上都残留着人乎寻常的香气。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蓬莱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莱仙境一般。¹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后就用蓬莱泛指人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仙境。²天台女:本代指仙女,这里指像仙女一样美丽的女子。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后人用“天台女”代指仙女。³画堂:本汉代宫中的殿堂,后用以泛指绘饰华丽的堂屋。⁴昼寝:白天睡觉。⁵抛枕:形容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把它抛在一边。⁶翠云: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密。云:云髻,形容妇女的发髻乌黑卷曲如云的样子。⁷光:光亮。⁸异香:指女子身上散发出异乎寻常的香气。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潜来¹珠锁(suǒ)²动,惊觉³银屏梦。脸慢笑盈(yíng),相看无限情。
译文:偷偷地进来碰到了有珍珠镶饰的门环,惊醒了女子的好梦。甜美可爱的脸上,洋溢着盈盈笑意;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彼此真有说不完的无限深情。
注释:¹潜来:偷偷地进来,暗中来。²珠锁:指用珍珠连缀而成或有珍珠镶饰的门环。门动时可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³惊觉:惊醒。⁴银屏梦:这里指好梦。银屏:指白色而有光泽的屏风或围屏。⁵脸慢:脸慢,指细嫩而美丽的脸。慢:同“曼”,形容容颜的美好。⁶盈盈:形容仪态美好的样子。⁷相看:对看,仔细看。

  前一首词写男女之间的私会,是女子在晚上潜往男子的居处。这首词仍是写私会,却是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

  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居所的精美,下启“画堂”,再加修饰,有一种金屋藏娇的意味。而用一“闭”字,强调深居禁严,难以接触,巳露出私情消息,与下片中的“潜来”相呼应。“人无语”,既指“昼寝”时光,周遭静谧无声,也表示到来的步履悄悄,不曾有所惊动。既没有惊动侍从,也没有惊动正在午睡的爱人,于是男子得以俯身注视卧榻上的爱人。她睡得香甜,睡得酣畅。乌黑闪亮的长发随意地披散在枕头上,绣花夏衣又轻又薄,透出那身体特有的香味,令人心醉。或是身体的移动,或是脚步的挪动,一个不经意的细微动作.带动了男子身上悬垂的玉佩,发出一二声清脆的鸣响,惊醒了梦中人。只见她双眸慢慢睁开,正与俯看者的目光相对,笑容随即在美丽的脸庞上轻轻荡漾,二人无语,“相看无限情”。这传神的描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上片写“潜来”光景,下片写“相看”情景,过片以“珠琐”承绣衣,正将会见的双方相联系。两阕一气呵成,上下之间,几乎不见痕迹。结句最有味,本是一方行为的叙述,此时换作了双方感情的交汇,虽是平平的描述,但热烈在其中。

  词中的“鸳鸯梦”用得很着力。因是思念而有“潜来”,因是深爱而俯身含情凝视,故因己及入而推想女子睡得如此香甜,一定是在梦中有相聚,鸳鸯正成双。唯其如此,女子“惊觉”之时,才不以为惊,而是“慢脸笑盈盈”。“鸳鸯梦”虽是猜测,却是感情的祈愿,因而将现实与幻梦浑然交织,梦里梦外,写出二人的心灵相通。注目相对之时,自有无限的柔情。又如“盈盈”二字的巧用。“盈盈”与“笑”相连,是形容笑容的可爱,而“盈盈”又可独立出来形容目光,刻画“相看”的情态,可谓是一词多义。

参考资料:
1、 蒋方编选.李璟李煜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23-125页

mán ·péngláiyuàntiāntái

 dài 

péngláiyuàntiāntái huàtángzhòuqǐnrén pāozhěncuìyúnguāng xiùwénxiāng 
qiánláizhūsuǒdòng jīngjuéyínpíngmèng liǎnmànxiàoyíngyíng xiāngkànxiànqí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