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清,秋月明,
秋风清,秋月明,
译文:秋夜的风有些清冷,秋夜的月明亮透彻。
落叶聚还(huán)¹,寒鸦²(qī)复惊。
译文:落叶聚起又被吹散,寒鸦栖眠又被惊醒。
注释:¹落叶聚还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²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译文:彼此相思彼此挂念,却不知相见是何日。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觉得情何以堪。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后三句有争议)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后三句有争议)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夜深许许,风自清,月自明。不堪秋意萧条,叶落去还聚,心有留念意,奈何不由己。孤鸦自栖息,是夜过黑还是风过寂,顾自心惊。 秋风。秋月。落叶。寒鸦。俱是引人心生悲凉之物象,又加以拟人,眼前全然勾勒秋意凄紧,萧条之气自字里行间悄然浮起。闭眼凝神,有断肠人枝下负手而立,背影寂寥,无限心事氤氲,秋气更添几分萧条。忽而颔首远眺,叹秋气盛起,寒鸦栖独枝。思及一段情事,怎生刻骨铭心,诗起便萧索之意盛极。当真声声诉相思,字字寒情苦。 

  “相思相见知何寒,此时此夜难为情。”

  那旧岁月里,你我也曾是相聚相知相爱。再寻不得,竟也是再见无期。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重温那段旧事,让我情何以堪。 文起之时,萧索的秋之意象为这忆情情不得的无奈心境做下渲染,读至此,叫人心中悲叹之意更胜。往昔,曾深爱相伴的女子,现下竟是再见无期。苦天涯隔人。更苦,我思念你至深,只是不知你是否也念我一丝。夜凉如秋,因有相思于胸,夜也难度,情也难熬。此处诗人做完美内心刻画,致诗哀婉动人。凄怨悠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从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梅影三叠 .人生自是有情痴——古典诗词之寸缕相思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2 :15-16 .
2、 李德辉.李白《三五七言》诗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sānyán

bái tángdài 

qiūfēngqīng qiūyuèmíng 
luòhuánsàn hánjīng 
xiāngxiāngjiànzhī shínánwéiqíng 
xiāngmén zhīxiāng 
chángxiāngchángxiāng duǎnxiāngqióng 
zǎozhībànrénxīn dāngchūxiángshí  (hòusānyǒuzhēng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夜的风有些清冷,秋夜的月明亮透彻。

落叶聚起又被吹散,寒鸦栖眠又被惊醒。

彼此相思彼此挂念,却不知相见是何日。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觉得情何以堪。

注释

落叶聚还散:写落叶在风中时而聚集时而扬散的情景。

寒鸦:《本草纲目》:“慈鸟,北人谓之寒鸦,以冬日尤盛。”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撰.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11.03:第100页
2、 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陶渊明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4.09:第37页
3、 (晋)陶渊明著.陶渊明集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12:第56页
鉴赏

  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夜深许许,风自清,月自明。不堪秋意萧条,叶落去还聚,心有留念意,奈何不由己。孤鸦自栖息,是夜过黑还是风过寂,顾自心惊。 秋风。秋月。落叶。寒鸦。俱是引人心生悲凉之物象,又加以拟人,眼前全然勾勒秋意凄紧,萧条之气自字里行间悄然浮起。闭眼凝神,有断肠人枝下负手而立,背影寂寥,无限心事氤氲,秋气更添几分萧条。忽而颔首远眺,叹秋气盛起,寒鸦栖独枝。思及一段情事,怎生刻骨铭心,诗起便萧索之意盛极。当真声声诉相思,字字寒情苦。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那旧岁月里,你我也曾是相聚相知相爱。再寻不得,竟也是再见无期。此时此刻的我在这秋意阑珊的深夜,不忍重温那段旧事,让我情何以堪。 文起之时,萧索的秋之意象为这忆情情不得的无奈心境做下渲染,读至此,叫人心中悲叹之意更胜。往昔,曾深爱相伴的女子,现下竟是再见无期。苦天涯隔人。更苦,我思念你至深,只是不知你是否也念我一丝。夜凉如秋,因有相思于胸,夜也难度,情也难熬。此处诗人做完美内心刻画,致诗哀婉动人。凄怨悠远,哀怨如诉,从文辞中可以感受相思之情至无穷,从吟唱中可以感受相思之苦至无奈。

  此诗只题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诗歌内容主题,可知诗人的创作意图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满足全篇两句三言、两句五言、两句七言的体式要求就能成诗了。可以说,诗题中已经包含了明确的诗体形式内涵。

  但李白这首诗也不能算是创体之作,因为初唐时僧人义净作有一首《在西国怀王舍城》,此诗因其体式特征而名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变体,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艺术》中论证义净诗为“唱和之作”。李白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与其他诗人的“唱和诗”。“三五七言”是对所酬和诗歌格式的限制,这是一个“总题”,众人在具体创作时可根据所写内容再命一个相应的诗题。

  此诗即使不是创体之作,也是李白最终确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为一种独特的曲辞格甚至成为一种时兴诗体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他借鉴和总结了许多人应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经验,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辞创作中灵活运用此类格式的实践体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现出“哀音促节,凄若繁弦”(《唐宋诗醇》卷八)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1、 梅影三叠 .人生自是有情痴——古典诗词之寸缕相思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2 :15-16 .
2、 李德辉.李白《三五七言》诗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创作背景
根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有人认为此诗是早于李白的郑世翼所作,但反对者多。严羽的《沧浪诗话》中的《诗体》一章说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终以七言,隋世郑世翼有此诗。”郭绍虞校释曰:“沧浪所谓郑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据。案《诗人玉屑》无‘秋风清’以下各句,以从《玉屑》为是。‘秋风清’云云,见《李太白集》,当是李作。”而学界对李白《三五七言》这首诗的创作契机有不同的看法。清乾隆帝选的《唐宋诗醇》以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思之不已,故作此诗,解为李白的思家念亲之作。若是将此诗放入到全部的李白作品当中,作综合的宏观的考察,从李白作品的相互关系及李白作诗的内在规律、一般特点等角度来看问题,那么就会发现,李白此诗原是一首言情之作,其主旨是闺中望远。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555
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7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日落谢家池馆¹,柳丝金缕断²
注释:¹谢家池馆:即谢娘家之意,这里是指妓女家。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²金缕断:指柳丝被行人折断用以赠别。金缕:形容柳条细柔。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睡觉绿鬟(huán)风乱¹,画屏云雨散²。闲倚博山³长叹,泪流沾皓(hào)腕。
注释:¹风乱:纷乱。如风吹散的意思。²画屏云雨散:是指在画屏掩蔽下,男女欢情已经消散。云雨:本意是山中的云雾之气。³博山:香炉。

  此词上片写离别。“春欲晚”是离别的时间,“戏蝶”句是对“春欲晚”的具体描绘,反衬在此时离别的难堪。“日落谢家池馆”,是离别的地点和时刻,“柳丝”句点明送别。

  下片写别后伤心。首二句写女主人公早起的神态,已将良辰已逝的苦痛心情寓于其中。末二句写其遥思远人,泪流沾腕,是对其伤心的刻画。

guīguóyáo··chūnwǎn--wéizhuāng

chūnwǎndiéyóufēnghuālànmànluòxièjiāchíguǎnliǔjīnduàn

shuìjué绿huánfēngluànhuàpíngyúnsànxiánshānzhǎngtànlèiliúzhānhàowàn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xiān)¹四卷天无河²,清风吹空月舒波³
译文:薄云四处飘散还不见银河,清风吹开云雾月光放清波。
注释:¹纤云:微云。²河:银河。³月舒波:月光四射。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zhǔ)¹君当歌。
译文:沙滩里水平波息声影消失,斟月美酒相劝请你唱支歌。
注释:¹属:劝酒。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译文:你的歌声酸楚歌辞也悲苦,没有听完热泪就纷纷下落。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洞庭¹连天九疑²高,蛟龙出没猩³(wú)号。
译文:洞庭湖水连天九疑山高峻,湖中的蛟龙出没猩鼯哀号。
注释:¹洞庭:洞庭湖。²九疑: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³猩:猩猩。⁴鼯:鼠类的一种。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¹
译文:九死一生到达这被贬官所,默默地幽居远地好像潜逃。
注释:¹如藏逃:有如躲藏的逃犯。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下床畏蛇食畏药¹,海气²湿蛰(zhé)³熏腥臊(sāo)
译文:下床怕蛇咬吃饭又怕毒药,潮气与毒气相杂到处腥臊。
注释:¹药:指蛊毒。南方人喜将多种毒虫放在一起饲养,使之互相吞噬,最后剩下的毒虫叫做蛊,制成药后可杀人。²海气:卑湿的空气。³蛰:潜伏。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sì)¹继圣登²(kuí)(gāo)³
译文:昨日州衙前忽然擂动大鼓,新皇继位要举用夔和皋陶。
注释:¹嗣皇:接着做皇帝的人,指宪忠。²登:进用。³夔皋:夔和皋陶,传说是舜的两位贤臣。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赦书¹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²皆除死³
译文:大赦文书一日万里传四方,犯有死罪的一概免除死刑。
注释:¹赦书:皇帝发布的大赦令。²大辟:死刑。³除死:免去死刑。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迁者¹追回流者²还,涤(dí)(xiá)³荡垢(gòu)清朝班
译文:被贬谪的召回放逐的回朝,革除弊政要剪除朝中奸佞。
注释:¹迁者:贬谪的官吏。²流者:流放在外的人。³瑕:玉石的杂质。⁴班:臣子上朝时排的行列。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州家¹申名²使家³,坎轲(kē)只得移荆(jīng)
译文:刺史提名赦免观察使扣压,命运坎坷只能够迁调荒漠。
注释:¹州家:刺史。²申名:上报名字。³使家:观察使。⁴抑:压制。⁵坎轲:这里指命运不好。⁶荆蛮:今湖北江陵。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判司¹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²尘埃间。
译文:判司原本是小官不堪一提,未免跪地挨打有苦向谁说。
注释:¹判司:唐时对州郡诸曹参军的总称。²捶楚:棒杖一类的刑具。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同时辈流多上道¹,天路²幽险³难追攀(pān)
译文:一起被贬谪的大都已回京,进身朝廷之路比登天难攀。
注释:¹上道:上路回京。²天路:指进身于朝廷的道路。³幽险:幽昧险碍。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¹
译文:你的歌声暂且停止听我唱,我的歌声和你绝不是同科。
注释:¹殊科:不一样,不同类。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译文:一年的明月今夜月色最好,人生由命又何必归怨其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有酒不饮奈明何。
译文:有酒不饮怎对得天上明月?

  这首诗以近散文化的笔法,古朴的语言,直陈其事,主客互相吟诵诗句,一唱一和,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衷情互诉,洒脱疏放,别具一格。

  诗里写了张署的“君歌”和作者的“我歌”。题为“赠张功曹”,却没有以“我歌”作为描写的重点,而是反客为主,把“君歌”作为主要内容,借张署之口,浇诗人胸中之块垒。

  诗的前四句描写八月十五日夜主客对饮的环境,如文的小序:碧空无云,清风明月,万籁俱寂。在这样的境界中,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举杯痛饮,慷慨悲歌。韩愈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三十二岁的时候,曾表示过“报国心皎洁,念时涕汍澜”。他不仅有忧时报国之心,而且有改革政治的才干。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天旱民饥,当时任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触怒权贵,两人同时被贬往南方,韩愈任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任临武(今属湖南)令。直至唐宪宗大赦天下时,他们仍不能回到中央任职。韩愈改官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法曹参军,张署改官江陵府功曹参军。得到改官的消息,韩愈心情很复杂,于是借中秋之夜,对饮赋诗抒怀,并赠给同病相怜的张署。

  诗的开头在描写月夜环境之后,用“一杯相属君当歌”一转,引出了张署的悲歌,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先写自己对张署“歌”的感受:说它声音酸楚,言辞悲苦,因而“不能听终泪如雨”,和盘托出二人心境相同,感动极深。

  张署的歌,首先叙述了被贬南迁时经受的苦难,山高水阔,路途漫长,蛟龙出没,野兽悲号,地域荒僻,风波险恶。好不容易“十生九死到官所”,而到达贬所更是“幽居默默如藏逃”。接着又写南方偏远之地多毒蛇,“下床”都可畏,出门行走就更不敢了;且有一种蛊药之毒,随时可以制人死命,饮食要非常小心,还有那湿蛰腥臊的“海气”,也令人受不了。这一大段对自然环境的夸张描写,也是诗人当时政治境遇的真实写照。

  上面对贬谪生活的描述,情调是感伤而低沉的,下面一转,而以欢欣鼓舞的激情,歌颂大赦令的颁行,文势波澜起伏。唐宪宗即位,大赦天下。诗中写那宣布赦书时的隆隆鼓声,那传送赦书时日行万里的情景,场面的热烈。节奏的欢快,都体现出诗人心情的欢愉。特别是大赦令宣布:“罪从大辟皆除死”,“迁者追回流者还”,这当然使韩、张二人感到回京有望。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写到这里,诗情又一转折,尽管大赦令写得明明白白,但由于“使家”的阻挠,他们仍然不能回朝廷任职。“坎轲只得移荆蛮”,“只得”二字,把那种既心有不满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地是“荆蛮”之地,职又是“判司”一类的小官,卑小到要常受长官“捶楚”的地步。面对这种境况,他们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天路幽险”,政治形势还是相当险恶的。

  以上诗人通过张署之歌,倾吐了自己的坎坷不平,心中的郁职,写得形象具体,笔墨酣畅。诗人既已借别人的酒杯浇了自己的块垒,不用再浪费笔墨直接出面抒发自己的感慨了,所以用“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一接一转,写出了自己的议论。仅写了三句:一是写此夜月色最好,照应题目的“八月十五”;二是写命运在天;三是写面对如此良夜应当开怀痛饮。表面看来这三句诗很平淡,实际上却是诗中最着力最精彩之笔。韩愈从切身遭遇中,深深感到宦海浮沉,祸福无常,自己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生由命非由他”,寄寓深沉的感慨,表面上归之于命,实际有许多难言的苦衷。八月十五的夜晚,明月如镜,悬在碧空蓝天,不开怀痛饮,就是辜负这美好的月色。再说,借酒浇愁,还可以暂时忘却心头的烦恼。于是情绪由悲伤转向旷达。然而这不过是故作旷达而已。寥寥数语,似淡实浓,言近旨远,在欲说还休的背后,别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深意。从感情上说,由贬谪的悲伤到大赦的喜悦,又由喜悦坠入迁移“荆蛮”的怨愤,最后在无可奈何中故做旷达。抑扬开阖,转折变化,章法波澜曲折,有一唱三叹之妙。全诗换韵很多,韵脚灵活,音节起伏变化,很好地表现了感情的发展变化,使诗歌既雄浑恣肆又宛转流畅。从结构上说,首与尾用酒和明月先后照应,轻灵简炼,使结构完整,也加深了意境的苍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786-787 .

yuèshízèngzhānggōngcáo

hán tángdài 

xiānyúnjuǎntiān qīngfēngchuīkōngyuèshū 
shāpíngshuǐshēngyǐngjué bēixiāngzhǔjūndāng 
jūnshēngsuānqiě néngtīngzhōnglèi 
dòngtíngliántiānjiǔgāo jiāolóngchūxīngháo 
shíshēngjiǔdàoguānsuǒ yōucángtáo 
xiàchuángwèishéshíwèiyào hǎishī湿zhéxūnxīngsāo 
zuózhězhōuqiánchuí huángshèngdēngkuígāo 
shèshūxíngwàn zuìcóngjiēchú 
qiānzhězhuīhuíliúzhěhuán xiádànggòuqīngcháobān 
zhōujiāshēnmíngshǐ使jiā kǎnzhǐjīngmán 
pànbēiguānkānshuō wèimiǎnchuíchǔchénāijiān 
tóngshíbèiliúduōshàngdào tiānyōuxiǎnnánzhuīpān 
jūnqiěxiūtīng jīnjūnshū 
niánmíngyuèjīnxiāoduō rénshēngyóumìngfēiyóu 
yǒujiǔyǐnnàimíng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他乡逢七夕¹,旅馆益羁(jī)愁。
译文:身在他乡恰逢乞巧,看着所住途中旅店心中羁旅愁绪更甚。
注释:¹七夕:为七月见七,民间的乞巧节。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译文:远离故土,不见妻子月下穿针,心中空空只余孤寂,怀念家乡。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xù)¹见减热,新月始临秋。
译文:微风拂过带走盛夏的炎热,新月当空,初秋已快来临。
注释:¹绪风:微小的风。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谁忍窥(kuī)河汉¹,迢迢²问斗牛³
译文:是谁在忍着心中愁痛偷偷的看着银河?就是那遥远天际的牵牛星。
注释:¹河汉:为天上的银河。²迢迢:形容遥远的意思。³斗牛:星名。牵牛星。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孟浩然诗歌大胆抒发个人的理想愿望,给开元诗风注入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

xiāng--mènghàorán

xiāngféngguǎnchóu

jiàn穿chuānzhēnkōng怀huáiguólóu

fēngchūjiǎnxīnyuèshǐlínqiū

shuírěnkuīhàntiáotiáowèndòuniú

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峭云湿,凝酥深坞,乍洗梅清。钓卷愁丝,冷浮虹气海空明。若耶门闭,扁舟去懒,客思鸥轻。
东风未起,花上纤尘无影。峭(qiào)云湿,凝酥(sū)¹深坞(wù),乍洗梅清²。钓卷³愁丝,冷浮虹气海空明。若耶门闭,扁(piān)舟去懒,客思鸥⁵轻。
译文:我陪同麓翁登上飞翼楼近看雪景,见春风尚未来临,楼下梅花枝上还覆盖着一层白雪,使它更显得一尘不沾。眺望远山出岫,重岚湿润,白雪皑皑笼罩着梅花坞。那里处在一片混沌的银色世界之中,将株株梅树都洗刷成银装素裹。我们在飞翼楼上卷起窗帘观赏雪景,见室外白茫茫天水一色,冷气扑面,一扫心头愁绪,不由得心旷神怡。我过去一次雪天中曾在若耶溪畔遇到过一位绝色佳人。云麓说:现在见到雪景,即想起伊人这时也可能紧闭门户,闲居室内吧。而我却因被大雪所阻,性又疏懒,不敢像王徽之雪夜访戴逵一样乘着扁舟去若耶溪旁寻找芳踪,所以只能在飞翼楼上,面对雪景而神驰天外。 
注释:丑奴儿慢:词牌名。又名“采桑子慢”“愁春未醒”“丑奴儿近”“叠青钱”等。此词双调九十字,前段九句一叶韵,三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麓翁:史宅之,字子仁,号云麓。两朝宰相史弥远之子。飞翼楼:在绍兴。¹凝酥:喻雪之白细如凝脂。²乍洗梅清:一本无“乍”字。清:一本作“青”。³钓卷:一本作“钩帘”。⁴若耶:山名,在浙江绍兴,下有若耶溪,北流入镜湖,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故又名浣纱溪。词中的“若耶”代指山阴,用山阴访戴的故事。⁵鸥:指鸥鹭,含隐逸山林之意。
几度问春,倡红冶翠,空媚阴晴。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无情。醒眼重开,玉钩帘外晓峰青。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
几度问春,倡红冶翠,空媚阴晴¹。看真色、千岩一素,天澹(dàn)无情。醒眼²重开,玉钩帘外晓峰青。相扶轻醉,越王台上,更最高层³
译文:登此楼饮酒赏雪原是雅会,然而我年已老,不免盼望春天来得快些。因为春天象征着旺盛的生命,春色也一定胜过冬景,所以在人前背后已有好多次问过别人:“春天来了吗?”相信当春天真的降临人间之时,飞翼楼外的远山近水定会红花绿叶相映成趣。当从幻觉中清醒过来,我看清眼前现实中的真面目,远近高低银妆素裹,一片白色世界,不禁感叹:大自然真是位最无情的神啊!当重新睁开朦胧的醉眼时,斜月已经西挂在窗帘外,东方也由白转红。饮酒一夜已经雪住天晴,阳光照射下,西面的山上已显露出青色,春天终于来临啦!我俩兴致勃勃地相约:一定要去越王台踏青访古,并再次痛饮一场,带着醉意,互相扶携着去登越王台的最高层。
注释:¹阴晴:一本作“晴阴”。²眼:一本作“看”。³“越王”二句:一本作“越山更上,台最高层”。越王台,在今浙江绍兴东五十里,传越王勾践登眺于此。

  此首观雪词中有寄托。发端“东风未起”一韵,是题前语,写未下雪前之景观:天气阴沉,东风未起,洁白的雪花,尚无影踪。“峭云湿”一韵,以下是题中语,言雪已落下。“峭”字点明写山上之雪。雪花飘酒在山上,峭碧沾雪而湿,山四的雪,厚厚的,白白的,如凝脂一般,山上的红梅在白雪映衬下,更见清新娇艳。“钓卷愁丝”一韵,写湖上之雪。大雪纷纷扬扬,落在冰冻的湖上,更显得晶莹剔透,想象雪晴时漂浮着虹气,使雪景更添色彩。“钓卷愁丝”一句,言湖面上被雪遮盖,无法垂钓,故曰“愁丝”,着一“愁”字,将钓钩拟人化了,以此从侧面表达渔翁的情感。“若耶门闭”二韵,反用王彻之雪夜访戴的故事。《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刻,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词中言雪夜闭门,懒于乘舟出行,客居在外则觉隐逸之趣亦轻。

  过片“几度问春”一韵,言几次问询春天,用红花绿叶装饰雪景,是不是徒劳的。“空媚”二字,言空空点缀雪景,此以红绿色彩陪衬白雪,引出下韵对白雪“真色”的赞美。“看真色”一韵,言雪的美就在于它使千岩万岭洁白一色,连整个天地都是白无色的。“真色”二字,是对雪之本色由衷的赞美。“醒眼重开”韵,言天晓雪晴之后,展目远跳,会看到重峦叠嶂都是青翠的颜色。“玉钓帘”切词题“飞翼楼”,此韵可谓空际转身,从眼前实景,转人意想中的景,由白雪皑皑,联想到晴日后,万山青遍,此处笔墨宕开,暗含着对南宋末期时局好转的企盼。最后一韵,又转到眼前。“相扶轻醉”一句,切题中的与“麓翁”一起观雪之意。“越王台上”二句,言如果站在越王台上会有“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胸襟气魄。此处更是空际转身拓开一境。“越王台”是越王勾践登眺所在,勾践当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曾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打败吴国。词中纳入此设想之景,就是在结句中拓开一境,表达了词人希望南宋王朝在国势日颓之际,发愤图强,扭转时局,故曰“更最高层”。

  此词在赏雪中寄托了家国之感。上片写雪景,有实景的描绘,有用典虚写,下片有红翠反村雪景,更有天晴山青的设想之景。全篇有实有虚,有前路正路后路之变,有大开大阖,空际转身,有尺寸千里之观,玩索无尽之味。清人周济曰:“梦窗每于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梦窗非无生涩处,总胜空滑,况其佳者,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敔,追寻已远。君特意思甚感慨,而寄情闲散,使人不易测其中之所有。”(《介存斋论词杂著》)李庆甲亦云:“南宋格律派词人,在创作技巧上狠下工夫,语言优美,颇有一些优秀作品,用比兴的手法和苍凉的音调,隐晦曲折地写出了对宋室沦亡的哀伤之情。”(《词综·前言》)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下).北京:中国书店,2007:624-627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望君烟水¹阔,挥手泪沾巾。
译文: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注释:¹烟水:茫茫的水面。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飞鸟¹(mò)何处²,青山空向人³
译文: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注释:¹飞鸟:比喻远行的人。²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没:消失。³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长江一帆远,落日¹五湖²春。
译文: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注释:¹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²五湖:这里指太湖。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谁见汀(tīng)¹上,相思愁白蘋(pín)²
译文: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注释:¹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²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jiànbiéwángshínányóu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wàngjūnyānshuǐkuò huīshǒulèizhānjīn 
fēiniǎochù qīngshānkōngxiàngrén 
chángjiāngfānyuǎn luòchūn 
shuíjiàntīngzhōushàng xiāngchóubáipí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