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牛东皋上,有客问我经。我牛依田转,客亦随我行。
驾牛东皋上,有客问我经。我牛依田转,客亦随我行。
请问大《易》旨,此理不易听。乾卦冠潜龙,遁世去其名。
请问大《易》旨,此理不易听。乾卦冠潜龙,遁世去其名。
奇门称遁甲,乃能役九星。祇兹无首义,可农亦可兵。
奇门称遁甲,乃能役九星。祇兹无首义,可农亦可兵。
八卦周天转,六位以时成。时哉不可背,亦岂容将迎。
八卦周天转,六位以时成。时哉不可背,亦岂容将迎。
朝为辇上客,夕为陇上耕。斯义如转圜,指出子应聆。
朝为辇上客,夕为陇上耕。斯义如转圜,指出子应聆。
顾客且安坐,吾牛不肯停。东园有嘉树,开花照昏晓。
顾客且安坐,吾牛不肯停。东园有嘉树,开花照昏晓。
一为葛藟萦,遂使枝条槁。枝条既以尽,葛藟萦未了。
一为葛藟萦,遂使枝条槁。枝条既以尽,葛藟萦未了。
我欲解其缠,轇轕死相抱。念此不能除,斩断乃为好。
我欲解其缠,轇轕死相抱。念此不能除,斩断乃为好。
斩藤树亦伤,藤去树以保。今晨心目旷,宿秽净如扫。
斩藤树亦伤,藤去树以保。今晨心目旷,宿秽净如扫。
乐哉嘉树柯,且复惜其老。寄言种树人,此物去宜早。
乐哉嘉树柯,且复惜其老。寄言种树人,此物去宜早。
钱澄之

钱澄之

钱澄之(1612~1693),初名秉镫,字饮光,一字幼光,晚号田间老人、西顽道人。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人。明末爱国志士、文学家。作为皖江文化的重要诗人,与同期的顾炎武、吴嘉纪并称江南三大遗民诗人,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著有《田间集》《田间诗集》《田间文集》《藏山阁集》等。钱澄之学识渊博,文笔雄健,质朴宏肆,不事雕琢。他勇弃俗学,专治古文,文章精洁、典雅,对后来“桐城派”的形成有一定影响。钱澄之对数学、地理、训诂、义理亦有研究。 ▶ 29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
自初九日¹别台山²,初十日抵黄岩³,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岩岙(ào)
译文:我初九离开天台山,初十就抵达了黄岩。太阳已偏西,从南门走出三十里,歇宿于八番的旅舍。
注释:雁宕山:即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境内。¹初九日:指公元1613年(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旧历四月初九日。²台山: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作者于初一日至初岩日游览了天台山。³黄岩:今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⁴岩岙:地名。浙江一带把山间平地叫“岙”。
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迭,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双鸾、五老,接翼联肩。如此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窝顶,则窅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象。坐玩至瞑色,返寺。
十一日,二十里,登盘山岭¹,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又二十里,饭大荆驿²。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五里,过章家楼³,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yǔ)(lǚ)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由右麓(lù)逾谢公岭,渡一涧(jiàn),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gèn)天,危峰乱迭(dié),如削如攒(cuán),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如幞(fú)之欹(qī)。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diàn)¹⁰者。双鸾¹¹、五老¹²,接翼联肩。如此里许,抵灵峰寺¹³。循寺侧登灵峰洞。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窝顶,则窅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象。坐玩至瞑色,返寺。
译文:十一日走过二十里路,登上盘山岭。遥望雁荡山的那些山峰,就像木芙蓉直插蓝天,片片花瓣般的景色扑进人的眼里。又前行二十里路,在大荆驿用饭。饭后向南渡过一条溪水,便看到西边的山峰上点缀着一块圆石,奴仆们认定是两头陀岩,我则怀疑它是老僧岩,但又不是很像。走了五里路,经过章家楼,才看清楚老僧岩的真实面目:它穿着袭装,头上秃顶,栩栩如生地直立着,高约百尺。它的旁边还有一块岩石,像一小孩童弯腰曲背地跟随在后面,不过平时被老僧所遮掩罢了。从章家楼走出二里路,在山半腰处找到石梁洞。洞门东向,洞门口有一石桥,从洞顶斜插于地上,有如飞虹下垂。由石桥侧面‘尸的缝隙中一层一层地拾级而上,上面高而宽敞、空阔。坐下休息了好一会,才下山而去。由右边的山麓越过谢公岭,渡过一条溪涧,顺着溪涧岸向西走,就是去灵峰的道路。刚一转过山腋,就见两边的岩壁陡峭笔立,直亘云天,险峰重重叠叠,形态万千,有的像刀削般直立,有的像群峰簇拥,有的像并列的竹笋,有的像挺拔的灵芝,有的像笔一般直立,有的像头巾一样倾斜。山洞洞口有的像卷起的帷帐,水潭有的碧绿得像澄清的蓝靛一般。双莺峰如羽翼相接的双飞莺犷五老峰酷似五位联肩并行的老翁。走过景致如此幽奇的一里多路,到达灵峰寺。顺灵峰寺侧的山道登上灵峰洞。灵峰中部是空的,很特异地耸立于灵峰寺后,其侧面有缝隙可以进入。从缝隙处走过数十级石瞪,直达窝顶上,深远处的平台方圆而宽敞,其中有十八罗汉等塑像。坐在平台上玩赏景色,直到暮色降临才返回灵峰寺。
注释:¹盘山岭:又称盘山,在浙江乐清市山门乡。²大荆驿:驿站名。在乐清市东北,通黄岩区界。³章家楼:在大荆驿南,明人章巘建。⁴向:刚才。⁵腋:腰。⁶骈笋:并生的笋。⁷挺芝:挺拔的芝草。⁸幞: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⁹欹:歪向一边。¹⁰靛:蓝色染料。¹¹双鸾:双鸾峰,在东内谷。¹²五老:五老峰。在东内谷。¹³灵峰寺:在东内谷灵峰下,公元1023年(宋天圣元年)文吉和尚创建,公元1041年(宋康定二年)赐匾额。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出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锐峰迭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¹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出谷五里,至灵岩寺²。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寺居其中,南向,背为屏霞嶂。嶂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³之。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xià)口石纹一缕,青绀(gàn)润泽,颇有鳞爪之状。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qi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顶有春花,宛然插髻(jì)。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yù)限之。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锐峰迭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译文:十二日饭后,从灵峰右侧山脚去寻觅碧霄洞。返回原路走,到达谢公岭下。从南边经过响岩,走五里路,到净名寺路口。再走进去寻觅水帘岩,所谓水帘岩,就是两崖相夹,流水从崖顶上飘落而下。走出水帘谷五里路,就到了灵岩寺。这里四面围合着绝壁,摩天臂地,通过曲折的小道进去,仿佛是另外开辟幽来的一个广阔世界。灵岩寺位居其中间,南向,背后则是屏霞嶂。屏霞嶂顶部平而整齐,岩石呈紫色,高有数百丈,宽与高相称。屏霞嶂的最高处,左面是展旗峰,右面是天柱峰。介于屏霞嶂右胁与天柱峰当中的地方,最先看见的是龙鼻水。龙鼻水的出水洞穴,从岩石缝隙一直向上,像灵峰洞,但小一些。洞穴内岩石的颜色都呈黄紫色,唯独缝隙口有石纹一缕是青红色而又湿润,很像龙鳞龙爪的形状,从洞顶部连贯到洞底,落下的一端很像人的鼻子,鼻尖端的石孔可以容纳手指,水就从石孔内滴下来:注入石盆中。这就是屏霞嶂右边的第一奇景了。屏霞嶂西南面是独秀峰,比天柱峰小,但高度和岩石的尖锐却不相上下。独秀峰之下是卓笔峰,高度有独秀峰的一半,岩石的锋锐却与两峰一般。南面的山坳间,轰然向下飞泻的,就是小龙漱瀑布了。隔小龙漱瀑布与独秀峰相对的,是玉女峰。玉女峰顶开满鲜艳的春花,很像是播在玉女发髻上的装饰。从此经过双莺峰,即以天柱峰为尽头。双莺峰仅止有两座山峰并列耸起,峰际有“僧拜石”,身穿袭装,讴楼着躯体的样子,很像老僧人。由屏霞嶂的左胁,介于展旗峰的中间地方,最前是安禅谷,安禅谷即屏霞嶂的下岩。东南面是石屏风,形状相似屏霞嶂,高度、宽处各为屏霞嶂的一半,正好插在屏霞嶂的尽头处。石屏风峰顶有“蟾蛛石”,与屏霞嶂侧面的“玉龟石”相对。从石屏风向南去,展旗峰侧面的褶皱中,有小径一直通向峰顶上,石瞪级的尽头处,有石门坎阻隔着。俯身石门坎而窥看,下临似乎看不到地,头顶上嵌镶着高高的天空。展旗峰外有两个圆孔,侧面有一个长孔,亮光从孔中射进来,别有一种境界,这就是天聪洞,是屏霞嶂左方的第一奇景。尖峰与高山重重叠叠,左右回环相对,奇异精巧的景致层出不穷,真不愧为天下奇观!而小龙揪瀑布的水向下流,流经天柱峰、展旗峰,有石桥横跨溪流之上,灵岩寺的山门则面对石桥。石桥外面,可看见含珠岩在天柱峰麓,顶珠峰则在展旗峰之上。这又是灵岩寺的外观了。
注释:¹净名寺:在东内谷,公元977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建。²灵岩寺:在东内谷,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建。³称:相当。⁴高半独秀:高度有独秀峰的一半。⁵小龙湫:瀑布名。⁶石阈:石门坎。⁷崆峒:山洞。⁸山门:雁山的南天门。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手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衙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泉之所。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雨廉纤为止,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望去。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隐,卧床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¹于前。鸟道盘折,逾坳(ào)右转,溪流汤(shāng)²,涧底石手如砥(dǐ)³。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剪刀之北,衙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泉之所。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雨廉纤为止,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dèng)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qǐ),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望去。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隐,卧床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译文:十三日从灵岩寺山门出来,顺山麓向右走,一路上只见山崖、岩壁参差不齐,流霞与山间的色彩相辉映。高峻而顶部平展的,是板嶂岩。板嶂岩下耸立而又尖又窄狭的,是小剪刀峰。再往前,重重叠叠的山岩之上,一座亭亭玉立的山峰直插云天,那就是观音岩。观音岩侧面则是马鞍岭横亘在前方。险要的山道盘旋、曲折,越过山坳向右转,有溪流浩浩荡荡,山涧底部的石头平坦得像细磨刀石。沿着山涧深处前进,大约离开灵岩寺十余里,经过常云峰,就见大剪刀峰介立于涧旁。大剪刀峰北面,重岩陡然耸起,它的名称叫连云峰。从这里,山环水绕,峰回壁合,岩崖穷尽了。大龙漱瀑布的流水,轰然下泻,直捣潭中。山岩的态势开展而陡峭,而流水没有河床承受,于是腾空飘荡而下,顿时令人目眩而心有恐惧。水潭上方建有庙堂,相传是诺诅那罗汉观赏流泉的地方。从庙堂后面沿石级直上,有座建在岩壁上的亭榭犹如鸟儿展翅一般。面对瀑布踞坐着观赏了很久,才走下山岩回到庵中吃饭。蒙蒙细雨下个不止,然而我的心神早已飞到雁湖山顶。于是,冒雨到达常云峰,从常云峰半腰的道松洞外,攀登非常陡险的石瞪有三里之多,奔赴白云庵。人已空而庵已坍塌,一个和尚在草莽中,见有客人到来,望了望就离开了。再进入一里路,有云静庵,于是在此投宿。清隐和尚已病卧在床数十年,还能与客人谈笑。我见四周山峰乌云笼罩,细雨不止,凄凉寒冷,不能不为明天早晨的旅程担忧。
注释:¹横亘:横贯。²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³砥:细的磨刀石。⁴龙湫之瀑:指大龙湫。在西内谷。⁵诺讵那:罗汉名。相传是唐代眉州(今属四川)人,叫罗尧运,他最先进入雁荡山,在大龙湫看瀑布坐化成仙。⁶廉纤:细微,纤细。代指细雨。⁷圮:倒塌。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峰撩人,至是且无峰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余丈,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¹,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jī)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²,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³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kàn)山坳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chán)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峰撩人,至是且无峰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余丈,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译文:十四日天忽然间晴朗起来,于是强请清隐和尚的徒弟做向导。清隐说,雁湖中长满了草,已变成荒芜之田,白白地到此,再没有其他可去之处,但可以送我到峰顶。我想,只要到达峰顶,便可得以游览雁湖;于是每人手握一根拐杖,在深草中攀登,一步一喘地走了数里路,才到达高峰之巅。四下一望,白云弥漫,一片白色平铺山峰下面。各座山峰就像云海中的朵朵鲜花,仅露出一点峰顶,阳光辉映在峰顶之上,这景致就好像盛冰的玉壶、清净洁白的瑶台神仙世界一般,让人不能辨别哪是云海、哪是山川陆地。然而,那云海中的玉环山有如轻微的一抹飘带,似乎可以俯身去拾起来。向北远望,山坳中岩壁削立,里面石笋茂盛繁密,参差不一。三面有布满绿树的山崖环绕,景致更比灵岩寺优美。但山谷幽深而境地非常陡险,只听见潺潺的流水声,无法辨别出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遥望四周,峰峦累累,低伏的有如小土堆,只有东面的山峰昂然独自向上高耸,最东边的常云峰,还能够与之相当。当向导的和尚告退时,指点说雁湖在西面中部的一山峰上,还需要翻越三道尖山。我听从向导的话,等到翻越过一座尖山,路已绝断;再越过一座尖山,一看所要登临的山顶,已经在天的中间。自己想,《大明一统志》说:“雁荡在山顶,龙湫瀑布的流水,就是从雁荡而来。”现在山的地势逐渐下降,而上龙湫的山涧,却是从东面的高峰发脉,距离这里已隔开两道山谷。于是改变行走路线向东走,望着东面诸峰中的高峻山峰趋赴。莲舟和尚感到疲劳,不能跟上我。由原路向下走,我与两个奴仆向东越过两座山岭,人迹完全消失了;接着,前面的山越来越高,山脊越来越狭窄,两边相夹的岩壁直立,使人感到像在刀背上行走。而且石片的棱角、锋芒非常突出,每越过一道山脊,即遇到一座陡峭的山峰,都是从如刀剑般锋利的石片的缝隙中攀援而上。就像这样攀越了多次,但见所经境地难以容足,又怎么能容纳下一个湖泊呢?接着就是高峰的尽头处,一座石壁如刀劈一般陡峭,我一向惧怕石片锋利逼人,而到这里已经是没有锋利的石片可以放置脚了!在山崖上踌躇再三,不敢再由原来的小道返回。俯瞰南面的岩壁上有一石级,于是叫奴仆们脱下四条裹脚布接成布绳,从悬崖上悬空垂下,先让一奴仆顺布缒下去,我第二个跟从他缒下,想着可以找到攀援的路。等下到石级处,仅仅能容纳脚,再没有多余的地方。遥望岩壁下面,非常陡峭,深有百丈,想要设法再攀援上去,而上面的岩石嵌在空中三丈多高的地方,不能飞越登高上去。手拉布绳试着往上攀登,布绳被凸突的锋利石头所紧勒,忽然中断。重新把布绳续接好使它悬空,竭尽全力挽布绳腾空跳跃,得以再次攀登到上面的岩石上。脱离险境,回到云静庵时,太阳已渐渐西坠。主人及奴仆们的衣服和鞋子全都弄得破敝不堪,寻觅雁湖的兴致大为减退。于是,告别清隐师徒下山,再次到龙湫瀑布。而溪水积攒了雨水后,怒涛奔腾,倾泻而下,态势变幻极大,瀑布如喷雪,声大如雷轰鸣,水势比昨天增大一倍。一直坐到天黑才出山门,南行四里路,宿歇于能仁寺。
注释:¹复有他行:还有别的地方要去。²瑶界:仙境。³海中玉环:指浙江东南的玉环岛。⁴三尖:三座尖削的山峰。⁵《志》:指雁宕山志。⁶宕:雁湖。⁷莲舟:和尚名。作者的旅伴。⁸腾挽:向上拉。⁹能仁寺:在西内谷丹芳岭下。公元999年(北宋咸平二年)全了和尚创建。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中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歧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¹,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柔不中杖,老柯斩伐殆尽矣。遂从歧度四十九盘,一路遵海而南,逾窑岙岭,往乐清²
译文:十五日在能仁寺后寻觅到方竹好几把,竹细如树枝。竹林中新长的竹条,大的径围可达一寸,比较柔软,不适合做手杖,而老的竹杖已经砍伐殆尽了!于是,从岔道度过四十九盘岭,一路顺着东海边向南行,翻越窑番岭,往乐清县而去。
注释:¹数握:几把。²乐清:指乐清县城(今乐清市乐成镇)。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画桡(ráo)¹两两枕汀(tīng)沙,隔岸烟芜(wú)²一望赊(shē)³
译文:成双成对的精美画船静静地停泊在滩头沙边,远望对岸寒林衰草迷濛渺远。
注释:¹画桡:饰绘华美的船。桡,原谓桨,此指代船。²烟芜:笼罩着烟气的野草。³赊:语助词。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翡翠¹闲居眠藕叶,鹭(lù)(sī)别业²在芦花。
译文:翠鸟在碧绿荷叶上悠然酣睡,白鹭在芦花丛中悠闲栖息。
注释:¹翡翠:指翠鸟,羽毛青翠的水鸟。²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pèi)¹翩翩露酒家。
译文:溪边,淡淡的云层笼罩着渔家小屋迷茫一片,翩翩酒旗展露于荒村酒店。
注释:¹野旆:指荒村的酒旗。旆,旗。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可惜一绷(bēng)¹真水墨²,无人写得寄京华。
译文:只可惜这美如一幅绣成的水墨画卷的水村风光,没有人画出寄往京华的官场大院。
注释:¹绷:绣绷。此代指绣成的绣品。²水墨:水墨画。

  此诗以隐逸的田园生活入题,以“闲望”的姿态、心境,描绘“水村”的秀美景色。但题旨不在表现闲适情致。尾联二句,表现了诗人厌恶繁华尘俗、仕途名利的高洁情操,含而不露,韵味醇厚。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配搭和谐,颇有朦胧感,也能紧扣题意,破题功夫相当老到。其实这一联写的还是孟浩然“移舟泊烟渚”那种意境,只是添上“画”,使色彩浓丽得多。

  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更重要的是,诗人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俞紫芝用的是正衬,自然是俞不及王。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叶旗风”的意境。

  尾联是隐居的诗人,劝诫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

shuǐcūnxiánwàng--zhī

huàráoliǎngliǎngzhěntīngshāànyānwàngshē

fěicuìxiánmiánǒubiézàihuā

yúndàndànpèipiānpiānjiǔjiā

běngzhēnshuǐrénxiějīnghuá

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
巨鱼纵大壑(hè)¹,遂性²似乘时。
译文:大鱼跳进大海去,秉乘时节率性而出纵游大海。
注释:¹大壑:大海。²遂性:顺应本性;顺适性情。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qí)
译文:它鼓动着鳞鳍,奋力地在海中翻腾,掀起阵阵风浪。
龙摅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龙摅¹回地轴,鲲(kūn)²想天池。
译文:它扶摇而上,像龙那样舒展遒劲,似乎地轴也为之转动;它变化为鲲,向往着遥远的南方大海。
注释:¹龙摅:如龙飞腾上天。²鲲化:谓鲲变化为鹏。比喻有远大前途的发展变化。
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译文:它畅快于掀起倾舟巨浪,完全不满足于在水藻之中嬉戏。
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
倾危嗟(jiē)幕燕¹,隐晦诮泥龟²
译文:它感叹眼界狭小的燕子,筑巢于帷幕而不知倾覆之险;又讥笑没有大志的乌龟,只知在泥中隐藏行迹。
注释:¹幕燕:筑巢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不安全。²泥龟: 曳尾于污泥中的乌龟。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
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喻士逢明主,才猷(yóu)¹得所施。
译文:欣逢明主盛世,自己才能如大鱼般施展才华。
注释:¹才猷:才能谋略。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此言荡荡无能名之效也。言荡荡,可也;乃欲言民无能名,增之也。四海之大,万民之众,无能名尧之德者,殆不实也。《论衡》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¹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此言荡荡无能名之效也。言荡荡,可也;乃欲言民无能名,增之也。四海之大,万民之众,无能名尧之德者,殆(dài)²不实也。《论衡》
译文:《论语·泰伯》说:“尧作为君主,太伟大了!他的德行浩大无边,百姓不知道改怎么称赞他。”传书上说:“有个五十岁的老人在路上玩击壤的游戏,旁观的人说:‘尧的功德真伟大!’玩击壤的老头则说:‘我太阳升起就劳动,太阳落山才休息,凿井喝水,耕田吃饭,这里边尧有什么样的力量!’”这种说法是要证明尧的功德浩大无边,没有一个人能说得出来。说他功德广大,可以;要说百姓不知道怎么称赞他,是夸大。四海浩大,万民众多,竟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尧的功德,恐怕不是事实。
注释:击¹壤:一项古老的投掷游戏。²殆:近于;几乎。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zhì)¹²飞,泄(yì)³其羽。我之怀矣,自诒(yí)
译文:雄雉在空中飞翔,舒自着五彩翅膀。我如此思念夫君,给自己带来忧伤。
注释:¹雉:野鸡,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采,善斗。一说雉为耿介之鸟,交有时,别有伦。²于:往。一说语助词。³泄泄:鼓翅飞翔的样子。⁴怀:因思念而忧伤。⁵自诒:自己给自己。诒:通”贻“,遗留。⁶伊:此,这。⁷阻:忧愁,苦恼。一说阻隔。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¹。展²矣君子,实劳我心³
译文:雄雉在空中飞翔,上下鸣唱声嘹亮。我那诚实的夫君,实让我心劳神伤。
注释:¹下上其音:叫声随飞翔而忽上忽下。²展:诚,确实。³劳我心:即”我心劳“,因挂怀而操心、忧愁。劳,忧。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zhān)¹彼日月,悠悠²我思。道之云远,曷(hé)³能来?
译文:看日月迭来迭往,思念是那样悠长。道路遥远,他何时才能回来?
注释:¹瞻:远看,望。²悠悠:绵绵不断。³曷:何。此处指何时。⁴云:与下句的“云”同为语气助词。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百尔君子¹,不知德行²。不忮(zhì)³不求,何用不臧(zāng)
译文:你们这些有官职的大夫,就是不懂得品行要高尚。我的夫君不贪荣名不贪利,为何让他遭祸殃?
注释:¹百尔君子:你们这些君子。百,凡是,所有。尔,你们。君子,在位,有官职的大夫。²德行:品德和行为。³忮:忌恨,害也。一说”贪求“。⁴求:贪求。⁵何用:何以,为何。⁶不臧:不善,不好。

  此诗前二章都是以雄雉起兴。“兴”就是见景生情:看到漂亮的雄野鸡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欢快自得地鸣叫,这个独守空房的女人心中很不是滋味。雄雉就在眼前,能见到它舒畅地拍翅膀,能听到它咯咯的叫声。而丈夫久役,既不能见其人,也不能闻其声。先是怀想,后是劳心,思妇的感情层层迭起。此二章只举雄雉,不言双飞,正道出离别,引出下文“怀”“劳”的情绪,写雄雉,又是从“飞”这一动态去描写它的神情(“泄泄其羽”)和声音(“下上其音”),突出其反复不止,意在喻丈夫久役不息,思妇怀想不已。

  第三章以日月的迭来迭往,来兴丈夫久役不归。同时,以日月久长来拟自己的悠悠思绪。而关河阻隔,怅问丈夫归来何期,亦可见思妇怀念之切。此章中的“瞻”字涵盖思妇所见。思妇与所见的日月构成意象空间,虚拟出一幅思妇正在伫立遥望的情景,加以前文所见雄雉的点染,便传递出强烈的画面感。“道之云远”把思妇的视线指向其久役的丈夫,它与第一章“自诒伊阻”相承为义,分别从空间的距离(“远”)和空间的间断(“阻”)来说的。“曷云能来”,是对思妇“悠悠我思”的现实回答,也是思妇瞻望的必然结果。道远路阻,丈夫无法回来,这也深深透露出对当时现实的无奈。

  第四章语气一转,忧其丈夫仕于乱世,希望他善能周全,可见其深思至爱之意。传说雉是耿介之鸟,就其品性可比君子,《王风·兔爰》“雉离于罗”,即比君子遭罪。此章“不知德行”从反面伸足此义,就其品性来讽劝君子。

  全诗前三章的意思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思念。女主人公思念远在天边从役的丈夫,自己内心沮丧,不能排解。每天看着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女人心中的思念也如这日月一样悠长。最后一章的意思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批判。女主人公指责那些贵族君子们,是他们的贪欲造成了夫妻分离的悲剧。前三章的思念是为后一章的批评蓄势;而末章对在位君子的批判,突破个人私情,使诗歌的境界提升了一个高度。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63-65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66

xióngzhì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xióngzhìfēi  zhīhuái怀  
xióngzhìfēi xiàshàngyīn zhǎnjūn shíláoxīn 
zhānyuè yōuyōu dàozhīyúnyuǎn yúnnénglái 
bǎiěrjūn zhīxíng zhìqiú yòngz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